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最新)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法
2.能够利用两步计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两步计算法的基本原理
2.应用两步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运用两步计算法
2.理解两步计算法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教学准备
1.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
2.教学课件
3.黑板、粉笔、书写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引出两步计算法的概念,激发学生思考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二步:讲解
1.讲解两步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举例说明两步计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步:实践
1.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老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法的使用
第四步: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2.强调两步计算法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所布置的练习题目
2.自行编写一个实际问题,并使用两步计算法解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法这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本节课也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个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是对于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运用加减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含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实际问题、游戏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加减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如“小明的苹果比小红的多2个,小红有3个苹果,请问小明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加减法问题,如“购物问题”、“分物品问题”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的加减法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加减法来解决?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应用。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解决问题》,内容围绕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材第四单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案、PPT、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6.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主体内容: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关键词和核心知识点为主线,进行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题: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不足之处,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四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如何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数学题目卡片。

3. 计算器(可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这些方法。

3. 练习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 教学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问题,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尝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写下解题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掌握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讲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的(检测达标)。
1、课本第67页〝做一做〞第1、2题。
①第1题.问:为什么要运4次?
②第2题.
3元1个,为什么只能买3个,4元一个的为什么只能买2个?
2、课本第68页〝做一做〞.
3、练习十五第1、2、4题。
①第1、2题.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②第4题.先找规律,再练习。
4、希望小学二年级一班有男同窗22名,女同窗21名,每8名同窗一组,可以分红几组?还余几人?〔2021春季期末考试题〕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在算式□÷6=□……□中,余数最大是〔 〕,最小是〔 〕。
2、在〔 〕里填上适宜的数。
48÷〔 〕=9……3 67÷〔 〕=7……4
五、全课小结:
生活中的余数现象很普遍,下课后,请同窗们到生活中去寻觅余数效果,你会有更多更幽默的发现。
六、预习课本第69-71页练习十五的第3题、第5—11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新课标
课题:处置效果课 型 :新授探求课课 时:第4课时
运用说明及学法指点:
1、结分解绩自学课本第67、68页例5、例6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五的第1、2、4题,用红笔勾勒出疑惑点,独立思索完成自主学习和协作探求义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教 具:多媒体课件或情形挂图。
教 法:游戏激趣,引导探求。
学 法:自主探求、协作交流法。
教员复备栏或先生笔 记 栏
一、导学目的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67、68页例5、例6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五的第1、2、4题。
〔二〕、温习并反省〔温固〕。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4的乘法口诀及应用。

(2)能够运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游戏、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运用4的乘法口诀,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4的乘法口诀。

2.运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4的乘法口诀。

(2)能够运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4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二年级上册学过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学生自主探究4的乘法口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4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2.自主学习,探究交流(2)各组代表发言,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

3.巩固练习,内化提高(1)教师设计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

4.应用拓展,解决问题(1)教师设计实际问题,学生运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

(2)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的练习题。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书写规范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后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对4的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

4.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版咱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是4的乘法口诀。

这个口诀啊,就像一首美妙的歌曲,掌握了它,就能轻松解答很多数学问题。

那么,我们就开始探索这个口诀的奥秘吧!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探究活动,一起发现了4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在课堂练习阶段,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基础练习题:主要包括乘法口诀表的应用、长度、质量、面积等度量单位的换算,旨在巩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2.提高练习题: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购物小票上的总价、比较不同物体的面积等。
3.拓展练习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练习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并运用长度、质量、面积等度量单位进行换算。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口诀表与乘法运算之间的关系,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度量单位进行换算,避免出错。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讨论卡,上面印有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等。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做好记录。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3.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4.部分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够适应,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练习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练习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练习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练习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例题,另一部分是练习题。

例题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题则是对例题的巩固和扩展,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理解和运用数的概念。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理解不深入,不能正确地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灵活。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例题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3.练习题讲解:通过对不同形式的练习题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4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3,以及练习九第2、3、4题。

【教学目标】
1.是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合理完整解答的良好习惯。

3.是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习题。

(1)12个苹果,每份4个,可以分成几份?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引导:12里面有几个4?12÷4=3表示什么?(表示12里面包含3个4。

)(2)12个苹果,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几个?
列式:12÷3=4,12里有3个4.
2.揭题:除法可以表示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图。

谈话:同学们,跟老师到商店购物吧!
课件出示小熊、地球仪、皮球的价钱。

师:我有56元钱,想买地球仪,请问可以买几个?
出示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谈话: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知道哪些信息?(商品的价钱,总的价钱。

)刚才这个购物的过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一句话来表达?(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要求可以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人8元。

提问:应该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用除法计算,56÷8=)得数是几?你是怎样算的?(7,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
得数7表示什么?写什么单位名称?(7表示可以买7个)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8=7(个)。

口答:可以买7个地球仪。

(2)检验。

谈话:我们的计算对吗?你有什么理由?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求出能买7个地球仪,一个地球仪是8元,7个是56元,7×8=56(元),符合题目意思,算对了。

2.课件出示汽车图。

谈话:老师想买这两小汽车,可是它的价钱被小红遮住了。

小红这样提示我们: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根据这个问题,你能求出小汽车的价钱吗?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2)小组交流。

你是怎么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做?
(3)反馈评价。

小结:小汽车的价钱,就是求24里面有6个几,像这样的问题也是用除法计算。

列式:24÷6=4(元)
引导口答:一辆小汽车4元。

(4)谈话:你能用解决上一题的方法自己检验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汇报检查方法。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互相提数学问题,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4.刚才我们解决的我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自由讨论。

小结:这两道题都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也就是把总数按每份的数来分,求可以分成这样的数几份,或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九第2、3题。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小组交流。

你是怎样解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反馈评价。

指名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考过程。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4题。

完成第(1)(2)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完成第(3)题,你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巡视,适时点评。

四、课堂小结
师:说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对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建议要告诉大家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问题,用除法计算,算式要写上单位,计算完成后,要及时把求出的答案代入原题进行检验。

【板书设计】
第3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一)
例3: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想一想:一辆小汽车多少元?24÷6=4(元)
56÷8=7(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