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风险评估流程图
风险评估方法课件9 第九章 图形风险评估方法
图9-2:时尚制衣公司的内部流程
图9-3:时尚制衣公司的外部流程
理论
(2)实物流程图和价值流程图。实物流程图反映的是某种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完 成的生产全过程,除了像上述流程图那样将各个生产环节按照顺序用带箭头的连线连接起来 以外,每个环节(如车间A、仓库B)中还标出产品名称,连线上则标出流动产品的数量。 从实物流程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依赖关系。例如,车间A的产品供给车间 C和D,车间C生产出的材料又供给车间E等。由于连线上标出了产品流动的数量,如果某个 生产环节出现问题,其他环节所受的影响就很容易推断出来。价值流程图和实物流程图非常 相似,所不同的是,在实物流程图中,各环节以及环节之间的连线上标出的是物品的名称和 数量,而价值流程图标出的是物品的价值。流程图的优点在于清晰、形象,基本能够揭示出 生产经营环节中的风险。但流程图只强调了事故的结果,并不关注损失的原因。
因素Z1 因素Z2 因素Z3 …
W3 W2 W1
因素Y1
因素Y2
因素Y3
…
第三节 流程图分析法
理论
流程图分析法是对流程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逐一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潜在风险, 找出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分析风险产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对整个组织可能造成的不利 影响。流程图是指使用一些标准符号代表某些类型的动作,直观地描述一个工作过程的具体 步骤。流程图法将一项特定的生产或经营活动按步骤或阶段顺序以若干个模块形式组成一个 流程图系列,在每个模块中都标示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或风险事件,从而给决策者一个清 晰的总体印象。在企业风险识别过程中,运用流程图绘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业务流程,可以将 与企业各种活动有影响的关键点清晰地表现出来,结合企业中这些关键点的实际情况和相关 历史资料,就能够明确企业的风险状况。
煤矿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控基本流程图
宣威市必昌矿业双道沟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理工作流程一、安全风险辨识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设备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情况。
危险源:危险源的定义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
如可以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数值化表示乘以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失的数值化表示所得到的乘积表示风险的大小。
危险源是风险后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的存在导致风险的存在。
而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风险的实际发生,即潜在的风险变成了实际的事故。
如瓦斯浓度超标是危险源,当瓦斯浓度超标时,有瓦斯爆炸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风险,当瓦斯爆炸的其他两个条件:引爆火源和足够的氧气都满足时,就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此时潜在的风险就变成了事故。
若瓦斯爆炸的其他两个条件(引爆火源、足够的氧气)的任一个条件不满足,则风险为潜在的风险,不会转化为事故。
因此风险管理的根本是控制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发生。
若煤矿能辨识出所有现存的和潜在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那么就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当然这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即当设备、工艺、地质等条件发生变化时都应进行危险源辨识,且经常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危险源没有辨识出来,应建立有利于危险源辨识的奖惩制度。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提取页脚.管理对象、制定管理标准与措施、风险预控、危险源监测、风险预警、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是在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的人员配备条件、机器装备条件、自然地质条件等,综合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问卷调查法、标准对照法以及工作任务分析等危险源辨识方法,系统地辨识存在于煤矿上的危险源以及其起因和后果。
一种方法很难辨识出全部的危险源,煤矿应采取一种方法为主,多种方法为辅的形式辨识危险源,比如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为主,问卷调查法、事故树分析法等进行风险辨识。
辨识不能只是一年进行一次,应在每年进行定期的或不定期的危险源补充辨识工作,应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该工作的进行。
作业前五分钟风险评估流程图
花5分钟进行
安全风险评估
在开始工作之前,请您:
1 停下来。
观察作业现场和周围环境。
2 缕一缕。
思考作业内容、每个作业步骤,形成清晰的工作计划。
3 想一想。
评估自己接下来的行为会不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危险或不好的后果。
4 准备准备。
选择合适的工具和劳动防护用品、票证许可。
控制风险并进行沟通,考虑最坏的结果和最佳的避险逃生方式。
5 如果安全,开始工作并注意工作中的任何变化。
5分钟想想安全
在你开始工作之前证明你的工作是安全的
作业前五分钟风险评估流程图
是否需要编制
安全技术措施
花5分钟对作业活动进行风险评估
是否已对识别
出的风险采取
措施进行控制
汇报主管办理或完善
安全技术措施
风险是否消除
或有效控制是否编制落实
安全技术措施
停
开始
作业
接受作业任务
否
是
否是
是
是
否
花5分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作业细节
施工单位:日期:
作业人:
描述作业:
如果×去找你的主管。
仓库温湿度失控风险识别及评估
仓库温湿度失控风险识别及评估一、 风险评估流程图二、 风险评估定义1、严重性(S ):应对药品质量或患者的安全造成的损害或伤害进行评估,如果该项目主要围绕设备展开,应评估对该设备或操作者造成的影响。
使用下表中的权重评分标准估计严重性。
RPN 是否在低风险区RPN 是否在中风险区或高风险区,SO 值为10*2或9*2严重性、发生可能性、可检测性权重是否可降低组长提出采取中止、暂停项目或风险自留、风险回避或后备措施与有关人员沟通并记录接受该风险的依据组长将评估结果进行汇总,提出风险控制措施降低严重性、发生可能性、提高风险可检测性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决策人审核批准重新完善风险评估报告是是否是否权重严重性等级在产品质量或法规方面可能导致的后果对患者造成的后果对设备或操作者的影响10 极高可能会导致药监部门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或撤回GMP证书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伤害,导致群体性重大不良反应或患者死亡在无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影响到安全或不符合GMP法规9 非常高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伤害,给患者造成终生残疾在有警告的情况下影响到安全或不符合GMP法规8 很高可能会产生不符合GMP的关键缺陷,或者导致上市药品召回可能会对患者身体产生中度残疾基本功能丧失,无法运行,不影响安全,产品出现质量缺陷7 高可能会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暂时的或可治愈的重大伤害预期功能降低,可以运行,性能下降,产品出现质量缺陷6 中等可能会产生不符合GMP、SOP的重要缺陷,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内控质量标准患者稍加注意可观测或感受到产品的缺陷而且拒绝使用,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活动次要功能丧失,无法运行,不影响安全,产品不会出现质量缺陷5 低可能会产生不符合GMP、SOP的一般缺陷,产品质量满足内控质量标准,但比以往有明细的波动。
患者容易观测或感觉到产品的缺陷而且拒绝使用,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的医疗活动次要功能降低,可以运行,性能降低,产品不会出现质量缺陷权重严重性在产品质量或法对患者造成的后果对设备或操作者的等级规方面可能导致的后果影响4 很低可能会产生不符合GMP、SOP的一般缺陷,不会影响产品质量患者很容易观测或感受到产品的缺陷而且拒绝使用,需要向患者解释和处理,不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活动外观、噪音、舒适性等存在缺陷,非常明显3 轻微患者很容易观测或感受到产品的缺陷,需要进行向患者解释和处理方同意使用,不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活动外观、噪音、舒适性等存在缺陷,比较明显2 很轻微不违反GMP、SOP的轻微缺陷对患者健康的影响可以忽略外观、噪音、舒适性等存在缺陷,不明显1 无对患者健康无影响无可探测的影响2、可能性(O):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hsf有害物质管理风险评估表
无 无 直接接触 无 直接接触
直接接触
低 低 高 低 低 高 低 低 高 低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高 低
中等
中等
注意防止破袋预防污染 检查卡板防止刺坏的包装袋 每批取样用XRF测试确认 注意防止破袋预防污染 注意防止破袋预防污染
1 注意防止破袋预防污染 注意防止破袋预防污染
直接接触 无
16
工程检
工程検査
XFR检测仪器
无
缝袋机
无
17
包装袋印字
包装
插车/卡板
无
18
出货
出货
货车
无
备注: ➀ 生产□ 移动 信息流♀ 储存◇ 检査☐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低风险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低 中等 中等 低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低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低
高
低
低
低
采用金属材料耐磨 采用金属材料耐磨
有害物质管理风险评估
批准
颜色:所有
歩骤 生产流程与流程图 受注/订单
1 评审
过程描述
机器/设备装置、 是否与材料、 易耗品、材料 中间物料、成 ROHS管理风险等级 管理要求与措施
品直接接触
传真机
无
受 注 / 订 单 评 电子邮件/电脑 审
无
打印机
无
中等
准确接受客户要求,并进行内部评审,及时 将客户要求转化内部管控要求
采用耐磨型金属材料
上一页
9 材料/颜料/添
加剂定量
挤出
8
冷却
9
10
沥水干燥
11
切粒
12
风险管理流程图
风险管理流程图风险管理流程图是指通过绘制图形的方式,展示风险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流程和关系。
它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下面是一份标准格式的风险管理流程图的详细内容:1. 引言风险管理是组织为了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可能对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风险管理流程图是为了帮助组织全面了解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步骤,从而更好地应对风险。
2. 流程图概述风险管理流程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风险监控和风险沟通。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3.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流程的第一步,其目的是确定可能对组织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在这个环节中,组织需要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风险识别:- 收集相关信息:组织需要收集与其业务和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
- 识别风险源:基于收集到的信息,组织需要识别可能导致风险的各种因素和源头。
- 分析风险:对于识别出的风险源,组织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风险的性质、概率和影响程度等。
4.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以确定其对组织目标实现的潜在影响。
在这个环节中,组织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评估风险概率:根据已有数据和经验,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
- 评估风险影响:评估风险发生后对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
- 评估风险优先级:根据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5. 风险处理风险处理是针对已经评估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以减轻或消除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在这个环节中,组织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根据风险的性质和优先级,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避免、转移、减轻和接受等策略。
-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制定的应对策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轻或消除风险的影响。
- 监督风险处理效果:对已经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持续时间
本区
本市
范围
国内
国际
1 天内
1
1
2
3
1 天(含)~7 天
1
2
3
4
7 天(含)~30 天
2
3
4
5
30 天(含)以上
3
4
5
5
注:社会关注度是指社会对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关注的程度,从持续时间与关注范围两 个方面进行衡量。
6.3.5 保障损失包括基础设施损坏或中断和生活保障中断。基础设施损坏或中断严重性等级如表 6 所 示。生活保障中断严重性等级如表 7 所示。
次数(频率)得出等级
值
过去 10 年以上发生 1 次
过去从未发生
现场 管理 水平 (Q2)
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 低于 700 分
审分值得出等级值。 700~799 分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 800~899 分
分值采用现场实际得分 折算进行。安全生产标 900~950 分
准化评审分值=现场实
际得分/(600-现场部分 950 分以上
DB11/T 1478—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安华邦(北京)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 所、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李进、李怀冰、王欣、赵守超、代宝乾、关磊、鲍飞、汪彤、宋冰雪、谢昱姝、王培 怡、吕良海、封光、欧阳龙水、王坤。
4.4.1 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 a) 评估目的,简述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 b) 评估依据,简述风险评估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文件等; c) 评估原则,说明风险评估工作的原则; d) 评估范围,依据评估对象、要求以及特定时间、空间特点,确定风险评估范围; e) 评估团队,简述评估小组成员、组织结构、组建介绍等; f) 职责分工,明确风险评估具体操作人员责任及分工; g) 工作任务,明确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包括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各种风险、分析导致事故发生 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评价风险等级、编制风险评估报告等; h) 评估方法,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风险评估过程的方法; i) 确定风险准则,在参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目标的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能够被政府和公众所接受; 2) 重大危害对员工或公众人员造成的风险不应显著高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其他风 险; 3) 应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适时更新; 4) 应考虑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和外部个人风险的差异; 5) 国家、行业标准、文件等对风险准则的规定。 j) 风险评估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工作成果等; k) 项目实施的时间进度安排,明确各阶段任务完成时间。1~25~152小03~4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
5.4.3 引进新的生产工艺、方法,新设备,新材料、新项目。 5.4.4 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更改或补充等业务发展。 5.4.5 员工及相关方合理的要求。 5.5 根据本公司的特点,参照 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识别 时应重点考虑: 物理性﹕如噪音﹑温度﹑机具(切﹑割﹐夹﹐卷﹐刺)﹑微波振动及撞击等; 化学性﹕如烟雾﹑蒸气体﹑粉尘及液体等; 生物性﹕如昆虫﹑病毒﹑细菌等; 5.6 根据本公司的特点,参照 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病范围和和职业病患者处 理办法的规定》,对已选择确定的危险源,分为以下的类别: 5.6.1 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 5.8.3 第二种方法是“作业业件危业性业价法(LECD)”,如下:
(LECD)是用来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时的半定量评价方法,是用与系统
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评审应考虑下列因素: a.修订的控制措施是否会导致达到可承受的风险水平; b.是否产生新的危害; c.是否选择了成本效益最佳方案; d.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修订后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e.修订后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用于实际工作中,在面对诸如完成工作的压力等情况下将不 被忽视。 5.10 危险源的新增及修订 5.10.1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应被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如果必要,控制措施
危险源10-1-1
OHSAS 体系建立
新规制定
1.0 目的:识别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判定出不可接受风险源,对判定出的不可接受风险 进行 有效控制。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一、相关术语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风险:指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安全事故隐患: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控:上图为风险评估的流程图,首先是划分作业活动,然后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根据评价情况确定控制措施。
(一)作业活动划分在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之前,首先要准备一份作业活动表,用合理且易于控制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并收集必要的信息。
例如,其中必须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
(1)生产经营单位的地理位置;(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3)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4)确定的任务。
要求: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多达几十个步骤,也不能太简单,仅一两个步骤或内容。
在划分作业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辅助作业活动。
生产经营单位中的往往存在很多作业活动,比如配电站、车辆、试验活动、仓储物流、维修活动等,危险源识别时应全面考虑,不要遗漏。
(二)危险源识别实施危险源辨识活动的时,应考虑危险源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两个种类”、“四个方面”,以便于在作业活动划分完毕后全面识别危险源。
1.三种时态(1)过去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过去所遗留的危险危害因素(可能时)。
(2)现在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在现有(或拟定)控制措施下的危险危害因素。
(3)将来时态:作业活动在开展后可能出现的危险危害因素。
2.三种状态(1)正常状态(常规):指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正常工作。
(2)异常状态(非常规):非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不能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的试运转、停机及发生故障和恶劣天气(雨天、高温、寒冷)。
CAPA流程图
生产部 QC部 QA部 物料部 设备管理部
生产偏差、内部自检、外部检 查、验证/确认、风险评估、回顾 分析、其他
偏差、实验室OOS 、稳定性试 验、内部自检、外部检查、 验证/确认、风险评估、其他
年度回顾分析、客户投诉、产品 召回、内部自检、外部检查、 风险评估、其他
识别
偏差、内部自检、客户投诉、产品 召回、外部检查、验证/确认、 风险评估、其他
偏差、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 划、内部自检、外部检查、 验证/确认、风险评估、回顾 分析、其他
识别
识别
识别
识别
车间主任
QC经理
报告
报告
QA主管评估
报告
物料部经理
报告
设备部经理
启动CAPA
参与
参与
QA编号分类,问题调 查
参与
参与
是否有类似问题 发生过
是
根本原因分析
是否有类似问题 发生过
是
收集以前的信息
制定CAPA计划
收集以前的信息
是否有类似问题 发生过
是 否
制定措施,确定 责任人和完成日 期 质量负责人评估确 认,批准
是
是否有类似问题 发生过
是
收集以前的信息
否
收集以前的信息
执行CAPA
QA跟踪CAPA
措施完成 措施有效
是பைடு நூலகம்
关闭CAPA
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方法与流程
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方法与流程煤矿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危险性的行业,其安全风险评估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煤矿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方法与流程,以指导煤矿安全管理工作。
一、风险辨识方法1. 实地调查法:通过对煤矿生产现场的实地调查,包括现场观察、设备设施检查、工作流程追踪等。
在实地调查中,要注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点,包括物理风险、化学风险和生物风险等。
2. 文献分析法:通过研究分析相关的煤矿安全文件、行业标准和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总结归纳已知的安全风险。
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将其转化应用于煤矿行业。
3. 专家咨询法:邀请熟悉煤矿安全管理的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和访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咨询法可以通过专家评估安全风险,提升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二、风险评估流程1. 初步风险辨识:根据煤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初步的风险辨识。
通过各种辨识方法,将潜在的安全风险点归纳、整理并编制清单,形成初步风险辨识报告。
2. 风险评估:对初步辨识出的风险点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可以采用风险矩阵、风险等级划分等。
通过评估,确定各个风险点的风险等级,并区分出高、中、低风险等级,以便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3. 风险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风险管控措施。
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人员培训等。
风险管控措施要具体可行,并进行计划、落实和跟踪。
4. 风险监测:对已实施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改进。
监测过程中,要建立风险监测记录和台账,以便跟踪风险管控效果。
5. 风险回顾:定期对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进行回顾和总结。
回顾过程中,要分析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注意事项1. 多方参与:安全风险评估要多方参与,包括煤矿管理人员、现场员工、安全专家等。
多方参与可以提高评估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2. 数据支持:风险评估需要充分的数据支持。
包括煤矿的历史安全记录、工艺流程图、设备设施清单等。
质量风险评估
质量风险评估编号:软袋车间产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起草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批准人:年月日目录1 风险评估的目的2风险评估小组组成及职责3风险分级情况3.1损害的严重度的分类3.2危害发生概率的分类3.3风险评价准则:4 风险评估内容4.1物料管理的风险评估4.2生产管理风险评估4.3空调系统和工艺用水系统的风险评估4.4质量管理风险评估1 风险评估的目的通过对软袋车间整个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分析、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风险消除或降低至安全等级,达到可控制的水平,以减少质量风险的发生概率。
2 风险评估小组的组成及职责:3风险分级情况3.1损害的严重度的分类3.2危害发生概率的分类3.3风险评价准则:(A-不可接受区(高风险);B-可接受区(低风险);C-中等风险3.4 方法按照以上的图表对存在的风险进行打分,横向为严重性(1~4分),纵向为发生概率(1~5分),分数的说明见3.1和3.2,如果两者的乘积为1~2分定为低风险,可以不制定下一步措施;如果两者的乘积为3~9分定为中等风险,需要制定措施消除风险隐患;如果两者乘积为10~20分定为高风险,必须制定下一步措施消除或者降低风险。
4 风险评估内容对风险评估小组成员按照不同的职责进行划分,分别从物料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及公用设施管理方面对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对风险进行分析、分级与评价,并制定控制风险采取的措施,具体评估的内容见下表所列。
4.1物料管理的风险评估4.2.2 人员的风险评估(包括人员卫生和培训方面)4.2.3 生产过程中物料交叉污染和混淆的风险评估4.2.4 生产用仪器或设备的风险评估4.2.5生产环境的风险评估4.2.6 原辅料称量过程的风险评估4.2.7 药液配制过程的风险评估4.2.8 药液灌装过程的风险评估4.2.9 灭菌工序的风险评估4.2.10 产品灯检过程的风险评估4.2.11 产品包装工序的风险评估4.2.12 消毒液配制过程的风险评估4.3空调系统和工艺用水系统的风险评估4.3.1空调系统的风险评估4.3.2 工艺用水系统的风险评估4.4 质量管理风险评估。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价规范-北京安全生产领域社会组织
ICS 13.200C 78备案号:57473-2017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1478—201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risk assessment in safety production2017-12-15发布2018-07-01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安华邦(北京)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李进、李怀冰、王欣、赵守超、代宝乾、关磊、鲍飞、汪彤、宋冰雪、谢昱姝、王培怡、吕良海、封光、欧阳龙水、王坤。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以下简称风险评估)的一般要求、计划与准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评估报告和持续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23694 风险管理术语GB/T 27921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3 一般要求3.1 生产经营单位宜全员参与风险评估工作。
3.2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在本单位醒目位置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公告。
3.3 风险评估主要内容包括:a)识别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害因素,确定重大危险源;b)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c)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风险等级。
3.4 风险评估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计划与准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评估报告和持续改进,参见附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