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久,十 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合集下载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一、有丝分裂(一)、细胞周期1.细胞周期:能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结束。

(间期时间长,因此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看到的大部分是间期的)。

(1)前提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而减数分裂无细胞周期)①分裂间期经历的时间最长。

大约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在一个视野中观察到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②细胞的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不相同③分裂越旺盛的细胞,细胞周期越短。

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继续增殖:动物:癌细胞、动物的红骨髓细胞、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早期胚胎细胞、干细胞等植物:形成层细胞、根尖、茎尖分生区细胞、芽的顶端分生组织等在人的一生中,正常的体细胞一般能够分裂50~60次。

暂不增殖:这些细胞仍然具有分裂能力,在合适的条件下仍可回到细胞周期中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增殖。

如黄骨髓、肝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产生的记忆淋巴细胞等。

不再增殖:分化成特定的细胞:如特异性免疫中产生的效应T细胞和效应B细胞。

⑤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计算:·每单位面积上有平均50个酵母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培养4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的载玻片上观察,这次看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胞,问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是多少()A.1/4h B.1/2h C.1h D.2h归纳得出公式:T=t/n N0×2n=Nt(T-细胞周期,t-细胞分裂n次所经历的时间,n-分裂次数,N0-初始细胞数目,Nt-细胞分裂n次后的细胞数目)(二)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的特点: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如早期胚胎细胞、干细胞、分生区细胞、生发层细胞、癌细胞(不正常分裂)。

(三)细胞分裂能力与细胞分化程度成反比。

已分化的成熟的细胞一般不再具有分裂能力,没有细胞周期(四)细胞周期表示法1、圆周法2、线段法图示包含三个细胞周期(A~C、C~E、E~G),每个细胞周期分两个时间段,分别是较长的分裂间期(A~B、C~D、E~F)和较短的分裂期(B~C、D~E、F~G)·不同细胞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①变化:完成①出现染色①所有染色体①着丝点分裂,①染色体变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减数分裂实验报告

减数分裂实验报告

减数分裂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对减数分裂进行实验观察,探究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实验材料:
1. 手电筒
2. 洋葱
3. 显微镜
4. 兔子白细胞液
实验步骤:
1. 将洋葱的根尖切下并置于玻璃片上。

2. 用手电筒照亮洋葱根尖,使细胞核处于明显的分裂状态。

3.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过程,并记录下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4. 重复上述步骤,观察兔子白细胞液的减数分裂。

实验结果:
1. 洋葱细胞分裂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的变化,从较小的圆形扩张为较大的椭圆形,然后逐渐分裂成两个较小的椭圆形细胞核。

2. 在初级分裂阶段,可以明显看到染色体的结构,呈线状排列,并且有较明显的染色体质量。

3. 在中期分裂阶段,染色体逐渐分散,形成双线体状结构。

4. 在末期分裂阶段,染色体进一步分散,并开始出现细胞膜的形成。

5. 在细胞膜形成后,可以明显观察到两个新的细胞形成。

讨论:
通过对减数分裂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细胞核在分裂过程中经历了多个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在初级分裂阶段,染色体的结构明显,形状呈线状排列。

在中期分裂阶段,染色体开始分散并形成双线体状结构。

在末期分裂阶段,染色体进一步分散并开始出现细胞膜的形成。

最后,两个新的细胞形成。

结论:
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本实验我们能够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阶段和特点。

减数分裂是生物体繁殖和遗传的重要过程,对于进一步理解细胞分裂和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轮课件:第11讲 减数分裂

一轮课件:第11讲 减数分裂
二、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精子形成过程中各时期的主要特点[连线]
考点一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考点一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2.减Ⅰ和减Ⅱ过程的不同点(假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 2N) 项目 染色体间期是否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复制
性原细胞→初级
不复制
次级性母细胞(或 极体)→精细胞或
考点一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3)染色单体数目变化: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 ,因为染色体复制而出现,数量变化。 是
0→4N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因 同源染色体分离 数目变化是 4N→2N
而平分到两个子细胞。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为 着丝点分裂 2N→0 数目变化是 。
,染色单体消失,
考点一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主要特征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一次,出现纺锤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与有丝分裂相似
考点二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细胞图像比较 (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减数第一次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结果:A 为 有丝分裂 前期,B 为 C为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考点二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考点二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3.判断下面的细胞名称(针对减数分裂,以二倍体生物 2N=4 为例)
A B C D
考点二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与核 DNA 数量变化 (1)模型
(2)判断
减数 DNA 有丝 减数 染色体
有丝
考点二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考点一 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

实验十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实验十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实验十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讨论:(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实验十一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3、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实验十二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1、要求: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2、方法: 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3、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4、讨论: 所调查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发病率是否与有关资料相符, 分析原因.实验十三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萘乙酸), 2,4-D, IPA(苯乙酸). IBA(吲哚丁酸)等2、方法: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判断图解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判断图解
①观察是否有同源染色体
若无
减 Ⅱ 分 裂
若有 减Ⅰ分裂 有丝分裂
②观察是否有联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等行为
若无 有 丝 分 裂
若有 减 数 分 裂
A组 前期图形
是否有同 源染色体
无:减数第二次分裂;A2
无:染色体散乱分布
有:
是否有联会、
四分体、同
源染色体分 离现象
(有丝分裂;A1) 有联会、四分体等现象 (减 –I;A3、A4)
B组 中期图形
无:减数第二次分裂;B3
是否有同 源染色体
有:
染色体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B1) 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减 –I;B2)
C组 后期图形
是否有同源 染色体
(无单体时 应在一极找, 有单体时在 整个细胞找)
无: 减数第二次分裂;C3
有(减数第一次分裂;C2)
有:
是否有联会、 四分体、同 源染色体分 离现象
2、下图为某种生物的三个分裂细胞后期的图,请根据图回答
A
B
(1)该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胞分裂的细胞是 C 。
C
4 条,表示体细
A
B
(2)A细胞是 次级卵母细胞分裂
C
后期图,
B细胞是 初级精母细胞分裂 后期图,
A细胞分裂形成 一个卵细胞和 一个第二极体 ;
B细胞分裂形成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不 含 同 源 染 色 体

)
(
着 丝 点含 排同 列源 在染 赤色 道体 板 上
)
)
减Ⅰ
同 源 染 色 体 分 离
减Ⅱ 有丝分裂
(
(
不 着含 丝同 点源 分染 裂色
着 丝 点 分 裂

实验10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解析版)

实验10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解析版)

实验10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核心知识回顾1、实验原理蝗虫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和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步骤(1)装片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制片。

(2)在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在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要点探究(1)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中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的原因分析。

(2)精巢内精原细胞存在的细胞分裂方式,能否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完整的分裂过程。

(3)精巢内精原细胞既可进行分裂,又可进行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的不同细胞分裂图像。

【答案】1、精母两形态位置数目2、(1)漂洗染色(2)低(3)低高3、(1)雄性个体产生精子的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的数量。

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分裂Ⅱ。

(2)细胞在解离的时候已经死亡,在显微镜下看不到一个完整的分裂过程。

(3)有丝减数n、2n、4n➢高考真题剖析4、(2020·江苏)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不定项)()A、图甲、丙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B、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D、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丁参考答案:CD解析:观察题图可知,图甲含有五组荧光点,且每组荧光点较大,在细胞中散乱分布,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拟南芥(2n=10)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共10条染色体,即5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前期会形成5个四分体,可知图甲为四分体时期,即减数分裂Ⅰ前期;图乙的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即减数分裂Ⅰ中期;图丙的细胞每一极含有5个小的荧光点,应该为减数分裂Ⅱ中期,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图丁中含有4组荧光点,每组5个,应该是减数分裂Ⅱ完成,形成了4个精细胞。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它有两种基本类型,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这两种细胞分裂方式在过程和功能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下面将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比较,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种重要的细胞分裂方式。

一、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核期、纺锤体形成期、纺锤体形成期和有丝分裂期四个阶段。

有丝分裂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包括动物、植物以及真菌等生物。

有丝分裂的主要功能是分裂细胞,产生两个具有完整染色体组的子细胞。

1. 有丝核期有丝核期是有丝分裂的第一个阶段,包括有丝核形成和染色体准备两个过程。

在有丝核形成过程中,原核细胞核膜解体,形成两个原丝核。

染色体准备则是指染色体以复制形式存在,即每个染色体由两个相同的姐妹染色单体组成。

2. 纺锤体形成期纺锤体形成期是有丝分裂的第二个阶段,主要特点是纺锤体的形成。

纺锤体是由纺锤丝、星结和纺锤体极等结构组成,起到引导染色体运动的作用。

3. 纺锤体形成期纺锤体形成期是有丝分裂的第三个阶段,纺锤体将染色体从细胞核的中央分离,运送到细胞极点。

这一过程称为分裂。

4. 有丝分裂期有丝分裂期是有丝分裂的最后一个阶段,染色体在纺锤体的引导下分开,每个子细胞获得一套完整的染色体。

随后,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每个细胞具有和母细胞相同的遗传物质。

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仅在生殖细胞中进行。

它包括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两个阶段,目的是形成配子细胞,即性细胞。

通过减数分裂,配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并重新组合基因。

1. 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Ⅰ是减数分裂的第一个阶段,包括交叉互换、染色体分离和细胞分裂三个过程。

交叉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间的染色体片段交换,这样可以使得基因在配子细胞中重新组合。

染色体分离则是将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开,每个子细胞获得一套含有减半的染色体。

2. 减数分裂Ⅱ减数分裂Ⅱ是减数分裂的第二个阶段,与有丝分裂相似,但没有染色体复制过程。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报告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报告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报告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报告第一次接触到活的生物,感觉很神奇。

老师说让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活的生物。

因为是第一次观察活体,心里还挺激动的。

听了课后,我才知道这个方法叫做“观察活体”,只要把生物放在显微镜下面就可以了。

我准备了好多东西: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真是太开心啦!前几天我们在电脑上看见了用于研究细胞的图片,就想着怎样把它制作成标本呢?通过查资料,我终于明白了如何使用显微镜,并且还学会了一些基础操作——调焦。

调整好光圈和物距之后,再拿起显微镜对准你所需要观察的那部分,转动转换器直至视野中出现一条清晰的“蚕丝线”,然后再反复转动粗准焦螺旋,直至细准焦螺旋将一段物像落在视野中央即可。

这样,观察细胞的工作就算完成啦!在同学们各自忙碌的时候,我找来一张新的盖玻片,滴一点液体。

因为害怕伤到小蚕,所以不敢移动它。

但发现两片盖玻片中间还是留有缝隙,而且还没有合拢,就连忙问老师:“为什么不合拢呀?”“合拢的话,万一漏进去一些空气或者灰尘,那该怎么办啊?”其他人也附和着问我,弄得我一头雾水。

正当我绞尽脑汁地思考着的时候,老师过来给我解释:“合拢,防止外界灰尘等杂质侵入观察区域,保护观察效果;合拢,加快融化冰冻玻片,使观察区域容易与底物贴紧,便于更好的观察细胞。

”听了老师的讲述,我恍然大悟,按照老师的指示,认真仔细地重复了几遍,最后,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两张清楚的观察结果呈现在我眼前。

我惊喜极了,原来有这么多奥秘藏在里边啊!在我欣赏之余,脑海中又浮现出刚才听课时的情景:同学们有的在埋头苦干,有的在聚精会神的思索;有的手持仪器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有的踮着脚尖仔细的寻觅,甚至有的把脑袋探到显微镜的镜筒内,搜寻着。

虽然都是用同样的教材,可每位同学在使用的方式上却各具特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许多。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比较(直观全面)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比较(直观全面)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比较有丝分裂(英语:mitosis)是真核细胞将其细胞核中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核之中的过程。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

M期一般约占整个细胞周期的10%。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有关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注: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又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减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减二)。

在高中知识范围内,减一的末期和减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个时期,我们一般将其称为减一的末期。

(减一末期与减二前期间有间期但很短可以忽略)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或“二联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

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

(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

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概念:染色质是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

细胞是由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组成,在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

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其在细胞的有丝分裂期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同时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简易方法

同时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简易方法

同时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简易方法作者:张岩符春锋来源:《中学生物学》2015年第11期细胞分裂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很多学生对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像辨别不清,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利用简易实验来解决这一问题。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深入研究染色体对于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蛙类的细胞和染色体都较大,染色体数目较少,是良好的实验材料。

蛙类染色体的显示有石蜡切片法和压片法等。

下面介绍一种最简易的压片法。

1 取材取一只成年雄蛙,击闷、剖腹,取出卵圆形的睾丸。

及时剪去连在睾丸前端的脂肪体,再将睾丸放入培养皿内。

向培养皿倒入质量分数为0.7%的柠檬酸钠溶液浸没,并将睾丸旋转滚动,洗去附在表面的血液和脂肪。

睾丸是产生精子的器官,睾丸外面两层极薄的膜紧紧贴在一起。

睾丸内有许多曲细精管,管内有各个时期发育的细胞。

最外层细胞为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内层为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和精子。

2 前处理把睾丸移入另一个培养皿里,用针将膜刺破,用小号镊子将膜剥开,再倒入10 mL质量分数为0.7%的柠檬酸钠溶液。

质量分数为0.7%的柠檬酸钠溶液是低渗溶液。

睾丸浸入这种低渗溶液里,水分很快通过细胞膜渗入细胞内,使细胞膨胀,导致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更加均匀地分散开来。

3 固定经过10~15 min处理,在低渗溶液中加入4 mL冰醋酸。

2 min后,再加2 mL冰醋酸。

冰醋酸是固定液,能杀死细胞,并使细胞结构不变形。

4 解离剪少量曲细精管组织块,移入1 N盐酸中,加热至60 ℃,解离30 min。

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离。

5 漂洗用镊子将组织块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10 min。

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6 染色和压片选一条曲细精管,放在干净载玻片中央,加紫药水一滴,盖上盖玻片。

以左手手指压住盖片,使盖玻片不移动,再用橡皮在盖玻片上轻轻敲几下,使细胞渐渐分散开。

注意所加压力要适当:过轻染色体不易分散开;过重,易使染色体散于周围细胞之间,难以获得完整图像。

实验一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永久制片的

实验一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永久制片的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生物的遗传变异 密切相关。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密切相关。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因此染色体在减 数分裂中的行为对遗传物质的分配和重组产生了重大影 响。 高等植物的性母细胞(2n)在形成雌雄配子( 高等植物的性母细胞(2n)在形成雌雄配子(n) 过程中必须通过减数分裂。由于植物花药取材容易, 过程中必须通过减数分裂。由于植物花药取材容易,操 作和鉴定比较方便, 作和鉴定比较方便,故一般都采用花粉母细胞作为制片 材料, 材料,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 行为变化。 行为变化。
减数分裂各时期chr变化的特征简述如下: 减数分裂各时期chr变化的特征简述如下: chr变化的特征简述如下
第一次分裂: 第一次分裂:
前期Ⅰ 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前期Ⅰ: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1)细线期:核内染色体呈细长线状,互相缠绕,难以辨 细线期:核内染色体呈细长线状,互相缠绕, 别成双的染色体。 别成双的染色体。 2)偶线期:同源染色体相互纵向靠拢配对,称为联会。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相互纵向靠拢配对,称为联会。 这样联会了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这样联会了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偶线期所 表现的这一特征的时间很短,一般难以观察到。 表现的这一特征的时间很短,一般难以观察到。
减数分裂、 实验一 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永 久制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及花粉母细胞减 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 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掌握减数分裂及有 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行为特征, 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行为特征,并能掌 握两种分裂方式的本质区别。 握两种分裂方式的本质区别。
在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中, 在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 发生联会、交换、分离, 发生联会、交换、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自 由组合。最终分裂为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的四个子细 由组合。 胞。从而发育为雌性或雄性配子(n),雌雄配子 从而发育为雌性或雄性配子( ),雌雄配子 ), 通过受精又结合成为合子,发育为新的个体, 通过受精又结合成为合子,发育为新的个体,这样 又恢复了原有的染色体数目( )。 )。由于不同雌雄 又恢复了原有的染色体数目(2n)。由于不同雌雄 配子染色体的重新组合,产生了大量的遗传变异, 配子染色体的重新组合,产生了大量的遗传变异, 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和进化。 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和进化。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和曲线图总结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和曲线图总结

(5)“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曲线分析 ①曲线模型
②相关解读 a.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数目加倍(2→4);末期因染色 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染色体组数目恢复(4→2)。 b.减数分裂:减Ⅰ末期因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染色体组数目 减半(2→1);减Ⅱ后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数目暂时加倍(1→2);减 Ⅱ末期因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染色体组数目减半(2→1)。
两个子细胞,染色单体减半4n→2n
减Ⅱ后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2n→0
(4)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的曲线分析 ①曲线模型
②相关解读 a.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同源染色体由n对加倍成为2n对, 子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仍为n对。 b.减数分裂: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次级性母 细胞及生殖细胞或极体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
2
1
0
间期
精 卵

前 中 后前 中 后 末
减Ⅰ
减Ⅱ
初级
精 卵

次级
精 卵

归纳 总结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相关的曲线变化
(1)染色体与核DNA数目变化曲线的判断
①曲线模型
②判断方法
(2)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或DNA/染色体比值)及染色体/DNA比值的 曲线分析 ①曲线模型
2a4a 4a 4a 4a 2a 2a 2a a
2N
2N 2N 2N N
N 2N N
04N 4N 4N 4N 2N 2N 0
0
同源染色体对数
N
N
NN
0
0
0
0
DNA变化规律(核)
4N
2N

生物实验总结

生物实验总结

生物实验总结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12.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14.调查常见人类遗传病15.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16.模拟尿糖的检测1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18.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9.探究水族箱(或鱼缸)种群落的演替实验一观察D N A和R N 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实验二物质鉴定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苏丹III 橘黄色脂肪+ 苏丹IV 红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4课时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课标要求 1.通过细胞分裂图像辨析染色体、核DNA数量变化,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能力。

2.运用模型、装片或视频观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考点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题型一细胞分裂的图像辨析1.图像比较(以二倍体雄性动物为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三种分裂方式中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主要区别时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前期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有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无同源染色体后期着丝粒分裂,有同源染色体(看左右)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无同源染色体(看左右)2.请判断下图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及时期方法总结根据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题型二细胞分裂的曲线图辨析1.通过染色体与核DNA的曲线区分两种分裂方式方法总结“三看法”区分细胞分裂方式2.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变化(以二倍体生物为例)请在实线之后用虚线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应的变化:3.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或染色体与核DNA比值变化请辨析下图曲线中各段代表的相关时期:题型三细胞分裂的柱形图辨析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识图步骤:(1)有数目为0的一定是染色单体,细胞中核DNA和染色体数目不可能为0。

(2)柱形图各时期图像中,DNA的数目一定≥染色体的数目(1∶1或2∶1)(3)看有无染色单体;看染色体、核DNA与体细胞染色体、核DNA数关系。

方法总结考向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1.以下甲~丁为某高等动物体内的一些细胞分裂图,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的顺序依次为乙→丁→丙→甲B.乙是卵原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甲最可能为卵细胞C.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1、2、4、1D.没有突变、互换发生时,如果乙的基因组成是EEeeFFff,那么丁的基因组成是EeFf答案 C解析细胞分裂的顺序依次为丙→乙→丁→甲;乙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其是初级卵母细胞,根据染色体形态和颜色判断,甲最可能为极体;没有突变、互换发生时,如果乙的基因组成是EEeeFFff,那么丁的基因组成是EEff或eeff或EEFF或eeFF。

细胞减数分裂实验报告

细胞减数分裂实验报告

细胞减数分裂实验报告细胞减数分裂实验报告细胞减数分裂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分裂过程,它在有性生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细胞减数分裂,一个有丝分裂细胞最终分裂成为四个非常不同的细胞,这四个细胞称为配子。

细胞减数分裂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关键的细胞生物学事件。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细胞减数分裂的各个阶段,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应用。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实验使用了果蝇卵巢细胞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我们收集了一批成熟的果蝇卵巢,并在实验室中进行解剖。

然后,我们将卵巢细胞放置在显微镜下,使用高倍率镜头进行观察。

我们使用荧光染料标记了细胞核和染色体,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各个阶段。

最后,我们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观察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和测量。

实验结果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细胞减数分裂的各个阶段。

首先是减数分裂的前期,这是一个准备阶段,细胞核开始变得更加圆形,染色体逐渐凝聚。

接下来是减数分裂的中期,染色体进一步凝聚,形成一个X形结构,称为四分体。

然后是减数分裂的后期,四分体开始分离,形成两个相互连接的染色体。

最后是减数分裂的末期,染色体进一步分离,形成四个独立的染色体。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确定了每个阶段的细胞核和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

讨论和意义细胞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中不可或缺的过程,它确保了基因的重新组合和多样性的产生。

通过减数分裂,父母个体的遗传信息可以在子代中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更多的遗传变异。

这对于物种的进化和适应至关重要。

此外,细胞减数分裂还有助于遗传疾病的研究和诊断。

通过观察和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我们可以检测到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疾病的存在。

因此,对细胞减数分裂的研究对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细胞减数分裂仍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许多未知的细节。

例如,我们仍然不完全了解染色体的凝聚和分离机制,以及减数分裂的调控机制。

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这些未知的细节,并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才会发生的结果是产生生殖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但有丝分裂是有细胞周期的,它使细胞增加。

在有丝分裂中,整个过程都有同源染色体。

但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就没有同源染色体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整个过程中染色体都有2个姊妹染色单体,其中还有联会,交叉互换等有丝分裂没有得现象。

在无丝分裂中,有DNA复制,但没有染色体、纺锤体的出现,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只发生在有性生殖生物之间,有丝分裂发生在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和受精卵的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有丝分裂不联会。

减一末期染色体数减半,有丝分裂不减。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共同点和差别如下:相同点: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能是细胞增殖方式,都能产生新的子细胞。

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分裂过程中都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变化。

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有DNA的复制.。

差别:一、有丝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和母细胞相同;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减半。

三、有丝分裂产生的是体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是生殖细胞。

断,即认为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除细胞分裂外还没有证据说明细胞繁殖有其他途经。

有丝分裂过程图:DNA复制过程:它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半保留复制。

DNA的两条链在DNA解旋酶的作用下解开,然后游离的脱氧核糖核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分别以每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序的排列起来,DNA完成了复制。

1在解旋酶的作用下DNA解开双链,形成两条母链。

2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与两条母链结合,此过程中有能量供应。

3边解旋边复制直到两条母链完全分开,两个DNA分子形成。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相同点与区别:DNA复制, 转录翻译模板:双链DNA 单链DNA mRNA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RNA聚合酶,解旋酶翻译相关酶原料: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场所:细胞核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时间:分裂间期任何时期任何时期结果:子代DNA RNA 肽链DNA与RNA区别与联系一、区别:1、DNA的组成碱基是ATGC,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是生物体内细胞不断繁殖和增殖的过程,它分为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这两种分裂方式在细胞内的过程和目的都有所不同。

下面将详细介绍细胞分裂的两种方式,包括其过程和功能。

一、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生命周期的特定阶段,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将一对染色体分离,并形成两个完整一致的细胞。

有丝分裂在多细胞生物体中广泛发生,它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1. 前期:在细胞周期中,前期是准备细胞进入有丝分裂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细胞核开始逐渐变大,染色体开始凝聚成条状结构,细胞徐徐向分裂的状态转变。

2. 中期:中期是有丝分裂的主要过程阶段。

在这个阶段,细胞核膜解体,染色体被连于丝状细胞骨架的纺锤体结构上。

染色体被排列成一个中央的板块,称为中央体。

然后,纺锤体的纤维束开始缩短,将染色体分为两组,每组染色体依附在纤维束的两端。

3. 后期:在后期,染色体分离并开始移向细胞的两极。

纤维束不断缩短,拉动染色体。

正常情况下,每个染色体都有一个蛋白质结构体,称为着丝粒,它们定位在染色体上并与纺锤体相连。

这些着丝粒确保了染色体的正确分离,并在分裂后期形成两个完整的细胞。

4. 末期:最后,细胞开始分裂为两个独立的细胞。

细胞质分裂成两个半胞质,每个半胞质包含一个细胞核,并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目和遗传物质。

这两个细胞继续生长和发育,最终形成新的成熟细胞。

有丝分裂对于细胞增殖、发育和修复组织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有丝分裂,生物体能够产生更多的细胞,维持体内细胞数目的平衡,并且能够修复受损组织。

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之外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主要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与有丝分裂不同,减数分裂的目的是将染色体数目减半,以确保生殖细胞在交配过程中正常配对。

减数分裂过程中涉及两个连续的分裂阶段,即减数分裂一和减数分裂二。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阶段的过程。

1. 减数分裂一:在减数分裂一中,细胞核进行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
(1)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较旺盛。

(2)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质)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染成深色。

(3)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判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实验步骤
[深度思考]
(1)取材时为什么只能剪2~3 mm,而不能过长?
提示若剪得过长会包括伸长区,伸长区无细胞分裂,增加了寻找观察细胞的难度。

(2)解离和染色时间要严格控制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若解离时间太短,则压片时细胞不易分散开;时间过长,则细胞分离过度、过于酥软,无法取出根尖进行染色和制片。

②若染色时间太短,则染色体不能完全着色;若染色时间过长,则使细胞核等其他部分充满染色剂,无法分辨染色体。

(3)实验操作中漂洗和染色的顺序能不能互换?并说明原因。

提示不能。

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组织细胞中的盐酸,有利于碱性染料的着色,若二者顺序颠倒,解离液中的盐酸会影响染色的效果。

(4)在制片时两次用到载玻片,作用分别是什么?
提示第一次是放置根尖;第二次是在盖玻片上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目的是使细胞均匀分散,避免压碎盖玻片。

(5)为什么不能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如何才能找到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
提示①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观察到的只是一个固定时期。

②如果要找到各个分裂时期的细胞,要不断移动装片,在不同的视野中寻找。

(6)使细胞分散开的操作措施有哪三种?
提示①解离;②镊子尖弄碎根尖;③拇指按压载玻片。

[易错警示]
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3个易错点
(1)不清楚“解离”的作用原理,误认为可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

(2)不清楚细胞具有的相应结构,误认为赤道板也能观察到。

(3)对取材原理不清楚,误认为根尖任何部位的细胞都可作为观察对象,实际上只有分生区细胞才可以作为观察对象。

十、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步骤
(1)装片制作(与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相同)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显微观察
[深度思考]
(1)本实验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雄性个体产生精子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数;②在大多数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2)制作形成的装片中可以观察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有哪些?
提示精巢内精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的染色体数为n、2n、4n等不同的细胞分裂图像。

(3)视野中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一定位于“一条线”的位置吗?
提示从细胞侧面看,中期时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一条线”的位置,从细胞极面看,染色体分布在细胞各处。

[实验拓展]
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关键提醒
(1)临时装片制作时应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①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染色体形态,在解离前,一般要对动物组织进行低渗处理,其目的是凭借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黏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

②低渗处理后再进行解离固定,将细胞杀死并去除细胞之间的黏连物,使细胞彼此分开,经压片,细胞会彼此分散开,解离后进行漂洗,去除解离液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染色体容易被醋酸洋红(染)液或龙胆紫溶液染色,染色完成后进行制片并压片。

(2)确定中期细胞的类型:睾丸内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因此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应该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产生的子细胞分别是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