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

合集下载

新形势下的高考趋势与备考策略

新形势下的高考趋势与备考策略

新形势下的⾼考趋势与备考策略新形势下的⾼考趋势与备考策略第⼀部分:⾼考趋势的变化⼀、⾼考的两个重要特性1.选拔考试⾸先明确⾼考具有适当的难度;不能等同于平常的教学要求;能够对考⽣的综合素质予以区别;受不同⾼校的招⽣要求,需要对考⽣分出不同的层次。

2.公平性⾼考试题以⼤纲或课标为依据;回避任何教材(尤其是材料);回避有争议的内容(包括学术上的);不能对某类考⽣有利(如城乡、民族、地区、性别等⽅⾯)。

这两点是⾼考试题出题的标准。

清楚了这些,⼤家对⾃⼰的教学就有了⼀个准确的定位。

也就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

⼆、回顾⾼考改⾰1.实施途径考试科⽬的改⾰(减少科⽬)命题思路的改⾰(强调能⼒)组织管理的改⾰(统⼀⾄分散)政策法规对教学的约束(如不准校内办补习班,取消义教中的重点学校等)2.改⾰的轨迹92年三南试验“3+2”并逐渐推⼴98年⼴东试验“3+X”(3+1)2000年⼴东试验“3+1+⼤综”,晋、辽、苏、浙试验“3+⼩综”之后,“3+⼩综”成为主流2007年开始的新课程⾼考,到2008年,已有⼆⼗个省市加⼊到课改,还会进⼀步扩⼤规模。

2010年开始⼴东开始实⾏“3+⼩综”。

这也是⾼考改⾰的需要。

三、新课程下的⾼考特点1.⽬标的变化总体⽬标: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具体改⾰内容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改变过于注重结果的教育改变过于依赖⼀本教材和课堂的教育改变传授式的教学⽅式改变⼀卷定终⾝的评价制度2.主要途径的变化颁布课程标准弱化教材的功能⿎励以探究为主的⾃主学习⽅式,注重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倡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3.试卷多元化(1)整体:2009年全国5套新课标试卷、2套全国卷和13套⼤纲⾃主卷;(2)历史:新课标6套(鲁宁⽂综、粤琼苏单科、粤加⽂基);全国⼀卷(辽陕晋冀豫闽浙皖湘鄂赣桂12省区);全国⼆卷(⿊吉蒙云贵⽢疆青藏9省区);⾃主命题6套(京津川渝⽂综、沪单科加⽂科综合能⼒)(3)特⾊:命题权下放,新旧并存,京派、海派、各省市等;(4)⾼校教师掌握命题权;5.考查主⼲知识化知识是能⼒的依托,能⼒是知识的运作。

新高考下的教学策略探讨

新高考下的教学策略探讨

新高考下的教学策略探讨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改革与发展。

新高考的推行,无疑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学策略的调整和优化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新高考带来了诸多变化。

首先,考试科目组合更加多样化。

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理分科,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考试科目。

这就要求教学要更加注重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其次,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也成为了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这意味着教学不能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此外,新高考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这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这些变化,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教师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

情景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问题导向学习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实际的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还提高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置也需要优化。

学校要根据新高考的要求,合理安排课程。

增加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同时,要注重课程的整合和跨学科教学。

比如,将历史和地理学科进行整合,开展“史地融合”的课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善于筛选和整合这些资源,为教学服务。

新课程标准下职教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对策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职教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对策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职教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对策与思考内容摘要:笔者从事江苏省职业学校对口单招语文教学已近20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语文复习迎考的一些经验,让学生在高考中受益匪浅。

现将语文复习攻略与大家共同分享。

同时,就江苏凤凰职教版语文教材使用9年来的对口高考命题情况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复习备考实施策略思考展望引言:2011年开始使用凤凰职教语文统编教材。

11年来,我们主要从分析新大纲,围绕研究考纲、研究学生、研究复习方法以及研究训练真题方面着手,分析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基本命题规律,切实提高对口单招语文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复习的对策1.研究考纲,提高复习针对性考纲是考试内容的指向。

“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

考纲为我们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

从目前考纲与考试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江苏对口单招语文考试相对来其他学科来说特别简单,以书本知识为主,不论是基础知识、阅读理解、文言知识、简答题等,我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书本中查找到相关知识点。

特别是大纲规定考试范围(基本篇目)以及题型,我们只要重点加强理解与训练,就能使每一位考生取得几乎没有差距的分数。

2.研究复习方法,让学生有所收获江苏省对口单招语文复习,我校采取的是三轮复习方法。

第一轮做到夯实基础知识,第二轮做到训练知识要系统,第三轮做到考前强化及心理辅导。

同时我们还要做好考前心理辅导。

因为有的同学受技能考试影响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干扰,心理焦虑,心神不定。

我们需要针对这部分同学,多安慰鼓励他们,让他们安心复习,努力做好最后冲刺。

3.研究真题,提高复习效率高考真题是复习准备对口单招师生的指南。

它真实全面地诠释以往考试的考查方向、考查重点、考查模式;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历年真题适当预测未来的考题。

比如说在应用文写作中,前年的应用文,当年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同样在简答题、阅读理解,前年的篇目,当年重复出现的可能性较小,我们甚至可以往前推至二到三年,这样可以大大地节省复习时间。

教学的新高考应对策略

教学的新高考应对策略

教学的新高考应对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高考模式逐渐在各地推行。

新高考带来了诸多变化,如考试科目组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等,这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深入理解新高考政策首先,教师和学校管理层要对新高考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

了解新高考的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形式、评价标准、志愿填报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新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采用“3+1+2”或“3+3”的选科模式,这就要求学生在选科时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未来职业规划进行综合考虑。

教师要向学生和家长详细解读这些政策,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优化课程设置为了适应新高考的选科模式,学校需要优化课程设置。

在保证必修课程质量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可以开设更多的选修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同时,要加强课程的整合和融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新高考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较为清晰的规划。

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倾向。

可以通过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举办职业体验活动、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专业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为选科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四、创新教学方法新高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方法也要进行创新。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同时,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完善评价体系新高考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考试成绩外,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提升暨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备考策略研讨会课件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提升暨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备考策略研讨会课件

(新课标文综卷23)某市就地铁客流高峰时段调价举行听证会。有人认为,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
。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成立,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A.只有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才能减轻客流压力B.虽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但是不能减轻客流压力C.即使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也能减轻客流压力D.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那么要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引导学生认识现实问题的系统性、条件性,考查学生对充分条件假言 判断所断定的前后间逻辑关系的掌握情况,进而提升学生正确使用假 言判断和有效进行演绎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命题关注演绎推理过程, 引导培养逻辑思维。
(2)试题内容注重核心主干知识,思维品质和思维过程的考查
题号
模块
考点
12
必修1
空想社会主义
13
必修1
党的相关知识
14
必修2
经济高质量发展
15
必修2
农村集体经济、个人收入分配
16
必修3
基层群众自治
17
必修3
法治政府建设
18
必修4
意识
19
必修4
文化交流与合作
20
选必1
国际组织
21
选必1
国家安全、综合国力、人类命运共同体
(6)创新素材呈现形式,丰富试卷元素。
未来高考命题不论是全国统一命题还是分省命题, 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南;以“三线(核心 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为框架, 命题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 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坚持稳中求进,加大试题区 分度,增强高考选拔功能;有效引导教学,打破“以纲 定考”,实现“教考衔接”。

[精品推荐]新课程详解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复习策略与解题

[精品推荐]新课程详解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复习策略与解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复习策略银川一中寇艺儒[提要] 新课程理念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更突出要求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如何组织好备考活动,如何改进复习课教学,如何把握物理高考命题走向、如何提高物理复习的针对性。

真正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研讨话题之一。

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复习、策略、效果、方法我们知道,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是高考的两大功能。

选拔性功能,要求高考题要具有适当的难度、必要的区分度和较高的效度,将那些具有进一步学习潜能的合格新生选拔到高校;导向功能,亦即所谓的“指挥棒”,要求高考命题要对中学物理教学及物理教学改革具有指导作用。

所以高考试题必然要体现国家对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教改方针,促进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转变。

而国家对高中教育的要求和教改指导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等有关指导性文件之中.而教材(课本)又是高考选拔的效度目标所要重要内容,是高考命题的资源依据。

因此,“课程标、教材和考纲说明之间必然有内在的联系,揭示他们之间的联系结合高考的功能与特点,我们就可以揭示高考的命题规律、趋势,对新的高考进行合理的预测,以此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一、做好周密的复习计划,夯实基础,提高复习效果在高三一般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是章节复习,时间是:09年8月到10年3月。

此轮复习是面向考纲:立足基础、力求全面、达到理解和能够基本应用层次。

具体是:(1)回归课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

高考题再怎么灵活,它都要紧扣课本、围绕考纲来命题。

只要我们的基础知识牢靠了,基本技能掌握了,以课本内容为出发点,我们就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形式的高考!所以,在首轮复习中,我们务必要加强“双基”训练。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己觉得比较抽象和陌生的知识点,一定要从弄清“为什么要引入相应概念?如何引入?怎样定义?有何含义?有哪些典型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来强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三新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三新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三新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渐控制和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出,2021年的高考备考环境又迎来了三个新背景: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标准和新科技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考生如何制定高效的备考策略呢?
1. 熟悉新高考改革政策
首先,考生要认真研读新高考改革政策,了解考试内容、命题形式和评分标准等方面的变化。

根据新政策,考试将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考生要注重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质。

2. 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考生要注重掌握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和能力要求,注重课程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此外,还要注重综合应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

3. 积极运用新科技
新科技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渠道,如在线学习平台、各种学习APP等。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例如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在线学习平台,或者运用各种学习APP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同时,考生也要注意科技应用的风险和问题,例如信息安全问题和虚假信息等。

总之,在三新背景下,考生要注重全面发展,注重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要把握新科技的应用,积极运用各种学
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2024新课程新高考政策培训心得体会与感悟

2024新课程新高考政策培训心得体会与感悟

2024新课程新高考政策培训心得体会与感悟2024年新课程新高考政策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次培训中,我对新课程新高考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体会到了其中的变革与挑战。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与感悟。

首先,新课程新高考政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政府推出新政策,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

这是我对新政策最大的认可和支持。

其次,新课程新高考政策的实施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新政策要求学校和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学生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评价体系。

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在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政策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政策的要求,并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此外,新政策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与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方式相比,综合素质评价更加全面客观,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水平。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如何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参与和贡献,才能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最后,新政策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政策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但同时也是一次重大机遇。

通过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新课程新高考政策的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高考背景下高三一轮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高三一轮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高三一轮复习教学策略研究摘要:高考制度的改革引领了高中教学的变革。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题的考向越来越灵活,现实情境的题目越来越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课堂节奏慢,思维含量低的高中传统教学已经远远背离且无法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完成高三一轮复习,我们应该坚持以“以学习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指导思想,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核心技能,加强他们的综合素质,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高考;一轮复习;教学策略随着新学年的到来,中国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高考改革的新政策,其中包括考试模式、试题内容、考试重点以及学习方式等。

首先,教育部在新政策中强调了考试模式的改革。

改革后,高考将采用统一考试模式,这样,学生可以不受省级考试的影响,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其次,新政策改变了考试内容。

既考察了学生对哲学、历史、社会学以及艺术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采用等级赋分的方式,学生可以跨越文理科的界限,更加全面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获得更高的分数。

此外,由于学生所选考的科目和试题的难度不尽相同,使得原始分数无法进行比较,从而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并减少了由于学科难度不同而导致的分数差距。

那么,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三一轮复习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一轮复习,也被称为基础复习,是高三学生的首要任务,它的时间长度约5个月,占据了整个复习过程的一半。

一轮复习的重点在于“全面、系统”,旨在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回顾高中的学习内容,还要弥补知识上的漏洞。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应该全面地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加以弥补,消除学习中的障碍,并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归纳,以便更好地巩固基础,提高成绩。

1.针对实际,准确把握复习“三度”复习“三度”即复习的难度、广度、深度。

难度: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但适度选择一定难度的题目是有必要的,要将少量有一定难度与技巧的试题有意识地融入到一轮复习中,做到由易到难,化难为易,使学生有效地备考。

浅析新课改条件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浅析新课改条件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浅析新课改条件下的高考备考策略高考是悬在高中学校和师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高考的顾虑,极大地束缚了教师们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新课程、新教材、新考试模式需要新观念,政治教师如何面对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明确新的教学思想,寻找符合高考模式的新方法和新视觉,对做好备考复习教学至关重要。

标签:思想政治高考复习结构化教学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课程标准高中政治新课程与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程、新教材、新考试模式需要新观念,政治教师如何面对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明确新的教学思想,寻找符合高考模式的新方法和新视觉,以做好备考复习教学呢?很显然,按课程改革的规律办事,采用科学有序的备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率和质量效果。

其实,复习教学的策略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是看它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在此,笔者就如何在新课改条件下进行高考备考工作,从以下几点加以分析。

一、新课改条件下高考备考存在的问题1.高考方案不明朗高考是懸在高中学校和师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高考的顾虑,极大地束缚了教师们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大家都不敢把步子迈得太快,走得太远,不敢为天下先,都担心新课程实验没搞好,高考又砸了锅。

因此,有的教师一面按新课标要求上课,一面又要补充传统内容。

学了新教材,再来做传统的习题,“穿新鞋走老路”,甚至多走路、走弯路。

2.理念先行与行动滞后之间存在矛盾广大一线教师虽然都经过了新课程培训,学习了一些新课程理念,但在实践上有些教师习惯了轻车熟路的老一套,不愿另起炉灶,对新课程表现出抵触不满的情绪,致使课改在具体操作层面难以落地生根。

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表现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善于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教学方法陈旧,不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不少课堂以老师讲解为主,缺少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论的获得不是习得而是被动接受,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不强等。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探讨CATALOGUE目录•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备考现状及问题•新课程新高考备考政策•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策略•新课程新高考备考实践探索•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实施效果…01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备考现状及问题1高考备考现状及问题分析23高考备考阶段学生存在学习压力过大、情绪波动较大的问题。

高考备考过程中,教师和学校存在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

高考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存在“一锤定音”的现象,忽略了学生的平时表现和综合素质。

03新课程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需要探索适应性的备考策略。

新课程对高考备考的挑战01新课程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高考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

02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改变传统的高考备考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备考的转型01转变高考备考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2调整高考评价体系,完善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和综合素质。

03创新高考备考方式,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

02新课程新高考备考政策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为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适应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强化选择性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政策制定的背景与目标1政策实施的原则与方法2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和自主选择。

实施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备考策略。

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备考质量。

加强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与满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潜能。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高备考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探索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合作。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研究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研究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研究――珠海市2007年高考备考方案珠海市教育指导中心杨志伦一、2006年高考回眸2006年,我市高考再创辉煌,创下了高分总人数、总上线率、重点本科和本科总上线率的历史新高,均列全省第三;近40%学生可上本科大学。

2006年,我市共有6681名普通高考考生和1299名高职类考生参加高考,其中6700人上线,总上线率为84%,比2005年总上线人数多711人,总上线人数比2005年增长了12个百分点。

今年我市高考重点本科上线825人,比2005年增长30%,普通本科1648人,比2005年增长21%,取得了重大突破。

其中700分以上高分层面的人数段分布状况是:各类总分800分以上20人30人次,增长43%;总分700分以上287人395人次,增长24%。

单科800分以上84人,增长29%;单科700分以上1210人次,增长51%。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我市普通高考所有学科成绩全面提升。

学科平均分全省排名,地理第一名,物理第二名,英语第三名,语文、综合、政治第四名,英语2第五名,数学第六名,生物第八名,化学第九名,历史第十一名。

二、今年备考形势和目标(一)新高考的基本特点从外部形势看,解读《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考改革方案》,07年的新高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以高中课程改革提出的跟以往不同要求为出发点(2)以新课程规定的合格高中毕业水平为前提(3)与现行的高考方案有一定的延续性07年我省高考方案的变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变化一:由标准分计分改为原始分计分变化二:“普通类”分为“文科类”和“理科类”变化三:文理分科各划录取线变化四:“大综合”分成“文/理科基础”变化五:数学分为文理科考试变化六:文/理科基础全部采用选择题变化七:“X”科目删除“英语(2)”变化八:统考时间减半天变化九: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录取依据之一(二)影响我市高考成绩的不利因素从内部形势看,影响我市高考成绩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随着我市高考成绩连续几年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提高高考成绩,难度将会有所提高。

【名校教师论文】浅谈新旧过渡高考备考面临的困惑与对策

【名校教师论文】浅谈新旧过渡高考备考面临的困惑与对策

【名校教师论文】浅谈新旧过渡高考备考面临的困惑与对策甘肃省2023届高考复习备考正面临着新教材、新课标和旧高考的形式,即“两新一旧”。

甘肃省2023届考生从高一年级开始使用旧教材,参加的2023年高考使用的是全国卷。

但是,试题的命题理念在向新教材新高考转型,这让学生和教师在复习备考中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多。

面对一轮复习,我就自己在实践中找到的一些应对措施,抛砖引玉,请大家指正。

一、困惑1.旧高考如何出题旧高考如何向新高考过渡?如何兼顾旧高考与新高考?如何做好新旧衔接?题型、题量上是否会有所变化?试题难易程度怎么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自2020年起,教育部考试中心不再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为《考试大纲》),如何把控高考评价体系,围绕高考评价体系备考?这些问题如果在复习中不进行解决,高考复习何以出效果?2.是否围绕新教材备考是否围绕新教材,完全打破以往的旧教材的专题备考模式,采用通史模式进行备考,这对于高三教师来说,新旧教材的衔接过渡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给备考带来难度。

以往的复习阶段如何安排?是否要全盘打破?教材内容整合成为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

3.如何在复习中落实《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如何在高考备考中落实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中对于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表述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教师对此把握深浅不一,而《课程标准》基本与教材子目和课程标题一致,如何理解拓展和落实?二、对策1.面对新旧过渡高考,要以不变应万变,研究高考,研究真题。

全国卷高考的特点是传承与创新兼容保持稳定,这个稳定主要指考查方向、考点分布、考试难度等方面。

这为新旧过渡高考备考带来极大的好处,只要我们老师认真研究高考,就能很好的把握好高考趋势。

高考的载体是真题,我们研究高考必然要研究真题这个载体。

历年的高考真题是最好的练习题,在高三备考过程中,历年真题与高考试题最接近,所以老师要对高考真题加大研究力度,回归真题本身。

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一直在不断发展变革,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成为了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在这一新的背景下,我们不仅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一、机遇1.1 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提供新的技术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

这些新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极大地拓展了教育资源与教育视野。

学生们也更容易获取各种知识,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1.2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新课程和新高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培养。

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培养出更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储备。

1.3 引导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新时代新课程的出现,注定了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的转变。

从相对传统的知识教育,向更注重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转变。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4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新高考的改革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注重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的培养。

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程、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自己的特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二、挑战2.1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的现状使得教育发展不平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2.2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其整体素质对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新课程和新高考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

2.3 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新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使得学生面对更大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适应新高考的策略

教师适应新高考的策略

教师适应新高考的策略新高考改革的推进,给教育领域带来了诸多变化,对教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教师需要积极调整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以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成长。

一、深入理解新高考政策新高考政策在考试形式、科目选择、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革。

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新高考的目标、要求和具体规定。

例如,了解“3+1+2”或“3+3”等选科模式的内涵,掌握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的新高考培训,与同行交流研讨,及时更新自己的认知。

同时,关注新高考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情况,借鉴成功经验,为自身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二、转变教学理念新高考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要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课程设计根据新高考的要求,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设计跨学科的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选科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例如,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

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增加实验、实践活动的比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创新教学方法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平台等,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通过虚拟实验室、教学软件等工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五、加强生涯规划指导新高考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生涯规划指导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新高考备考的政策与策略研究
――珠海市2007年高考备考方案
珠海市教育指导中心杨志伦
一、2006年高考回眸
2006年,我市高考再创辉煌,创下了高分总人数、总上线率、重点本科和本科总上线率的历史新高,均列全省第三;近40%学生可上本科大学。

2006年,我市共有6681名普通高考考生和1299名高职类考生参加高考,其中6700人上线,总上线率为84%,比2005年总上线人数多711人,总上线人数比2005年增长了12个百分点。

今年我市高考重点本科上线825人,比2005年增长30%,普通本科1648人,比2005年增长21%,取得了重大突破。

其中700分以上高分层面的人数段分布状况是:各类总分800分以上20人30人次,增长43%;总分700分以上287人395人次,增长24%。

单科800分以上84人,增长29%;单科700分以上1210人次,增长51%。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我市普通高考所有学科成绩全面提升。

学科平均分全省排名,地理第一名,物理第二名,英语第三名,语文、综合、政治第四名,英语2第五名,数学第六名,生物第八名,化学第九名,历史第十一名。

二、今年备考形势和目标
(一)新高考的基本特点
从外部形势看,解读《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考改革方案》,07年的新高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以高中课程改革提出的跟以往不同要求为出发点
(2)以新课程规定的合格高中毕业水平为前提
(3)与现行的高考方案有一定的延续性
07年我省高考方案的变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变化一:由标准分计分改为原始分计分
变化二:“普通类”分为“文科类”和“理科类”
变化三:文理分科各划录取线
变化四:“大综合”分成“文/理科”
变化五:分为文理科考试
变化六:文/理科全部采用选择题
变化七:“X”科目删除“(2)”
变化八:统考减半天
变化九:综合评价成为录取依据之一
(二)影响我市高考成绩的不利因素
从内部形势看,影响我市高考成绩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随着我市高考成绩连续几年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提高高考成绩,难度将会有所提高。

其二,我市参加高考报名的人数将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由于报考人数高速增长,对提高高考成绩带来较大的困难。

其三,我市目前的中下层学生人数严重偏多,极大地影响着全市普通高考的上线率,对进一步提高我市高考成绩也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其四,新课程下的新高考改革,高考制度发生了变化,学科试题的编织也会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对开展高考备课产生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

其五,最近几年,国家对高校招生,将不会大规模扩招,而全省报考人数可能会逐年增长,高考竞争将主要是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竞争。

(三)影响我市高考成绩的有利因素
从影响我市高考成绩的有利因素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制度上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已初步构建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高考成绩评价体系,高考备考理论和实践经验管理体系,使得全市高考备考基本走上规范化道路。

第二,从管理上看,近几年,我市基础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质量观念和意识不断增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越来越到位,这是我们进一步提高高考成绩的基础和基本保证。

第三,从课改上看,我市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局领导及时提出了课改的“现实与理想”问题的指导意见,使得我市的新课程改革与提高高考成绩之间的矛盾有了较好的解决。

第四,从师资队伍上看,经过几年的实战锻炼,高中教师队伍对高考备考的经验和水平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和培养,在实践中大家总结出许许多多的经验、体会,备考效率和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第五,从技术上看,这二年职普结合的成功,为我市高考整体进步找到一条符合珠海实际,有利于提高高考成绩的有效途径。

……
(四)2007年我市高考的基本目标
1、重点本科和一般本科在2006年的基础上整体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
2、整体升学率,特别是专科升学率相对全省有较大提高;
3、学科平均分在2006年的基础上再一次较大幅度提高。

三、备考的指导思想和策略
今年我市备考的指导思想是:依据新课改新高考的特点,延续和完善高考备考体系,认清形势,更新观念,精确分析,科学决策,有效管理,精雕细琢,精细加工,营造“紧张、有序、理性、科学、高效、务实”的备考氛围,保持高昂的状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其备考策略是:研究新高考和新考纲精神,完善和调整评价体系,落实数字化备考、精确备考、理性化备考和新思维备考的策略,深入开展职普结合的方针;在实际备考中,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反馈信息,调整备考策略,提高备考效益;着眼整体,狠抓语、数、英、X科,加强文基/理基,优化选科,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高考整体成绩。

四、备考的具体措施
2007年我市高考备考工作,各学校各学科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局部服从整体、质量高于利益,过程优先、基础扎实,方法科学、措施到位,认真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执行通盘计划,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2007年我省第一次实行新课程下的新高考改革,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各学校各学科认真研究,理性思考,科学分析,及时解决。

因此高三级组、学科备课组在新的一年备考时间里,要做好科学、合理、恰当的复习备考计划,认真研究高考方案和考纲、考试说明,程序渐进、积累迁移、稳扎稳打,制定具体措施,积极备考。

值得指出的是,各学校要做好计划安排,鼓励横向联考,但须下限服从上限,不得各自为政。

(二)研究新课程新高考,以新思维开展备考。

新高考方案明确指出,以高中课程改革提出的跟以往不同要求为出发点,以新课程规定的合格高中毕业水平为前提,与现行的高考方案有一定的延续性。

这就是说,新高考一方面体现新课程和新高考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将会继续坚持稳中有变的基本原则,进行平稳过渡。

因此我们的备考一方面是新的起点,另一方面又是过去的延续。

只有较好地继承过去成功的备考经验,同时改变我们备考的思维方式,按照新高考的要求开展备考,我们才能取胜。

1、按照新课程新高考方案特点备考
新高考实行“3+X+文/理基”的方案,区别于过去的“大综合”;取消标准分,实行原始分,文理分科划线录取;“文/理基”进行水平性考试。

克服了以往标准分、统一划线的不足,将学生X选科的结构性机会改变为偶然性机会,学科成绩没有放大和缩小的情况出现;高校招生不能兼招,文理招生比例大致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