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名词解释题(1)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学(或公共政策分析):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质量。

2、公共政策:由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3、政策过程:政策过程是由若干个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督、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五个主要环节构成的政策周期所组成的政策运动、发展的政治过程。

4、政策指标是衡量政策目标的量及质的尺度,是对政策目标的具体说明。

如国民生产指数、总需求指数、人均GDP 等。

5、标准:评估标准又称为绩效标准或决策标准,它是用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备选方案产生的结果的依据,它为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定量或定性的衡量尺度。

政策目标本身往往包含评估的标准或规则,但将一般性的目标分解成可操作性的标准,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效益、效率、充分性、公正性、适当性等。

6、理论预测是根据理论假定以及现在和历史的数据对未来社会状况做出判断。

7、直觉预测指的是分析者从一个猜测的事态出发,然后寻找支持这一猜测的数据和假定,其过程是一个回溯推理的过程。

8、技术可行性: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现有的技术或方法能否使得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二是备选方案(在技术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政策目标9、经济可行性既指一项政策方案的执行能获得财经资源的充分支持,又指方案或项目的执行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或效率,它主要测量方案或项目的成本和收益。

10、成本-效益分析:根据方案或项目的预期结果的成本与收益(经济价值)来评估每种方案或项目的效果,并用货币单位来计量收益情况,需计算每个备选方案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主要用来解决变动的成本和效能的问题。

11、内部收益率,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01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01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01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1. 公共政策学: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讨论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政策内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和相关性分析,探究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2.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选择和确定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3. 公共政策的形式特征:指的是一项政策由谁制定,它的合法化经过什么样的程序,目标群体是谁,适用范围和生效时间怎样,执行者是谁,主要的执行手段是什么等在政策文本上有正式规定的特征。

4. 公共政策的内容构成:指的是具有不同政策效力的各项公共政策构成的一个统一的、相互作用的政策体系。

5公共政策的结构:指的是公共政策系统各构成要素在时空连续区上的排列、组合方式及其各要素之间互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是公共政策构成要素的组合方式和秩序。

5. 政策系统:是一个由若干个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的政策子系统(要素)构成的一个政治巨系统。

6. 公共政策的主体: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参加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和监控的行为者。

7. 公共政策的客体: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

8. 政府力量:指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力,正确制定并有效实施公共政策的力量。

9. 治理力量:指政府在一个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社会里,运用公共权威,协调各类主体、维持公共秩序、满意公共需要、增进公共利益的力量。

10. 公共政策问题:指统治集团和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消失的某一状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着相当严峻的冲突和冲突,进而通过组织或团体活动要求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实行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11. 政策议程:通常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和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纳入其政策争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12. 政策目标:指有关公共组织特殊是政府为了解决公共政策问题而实行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公共政策分析名词解释题

公共政策分析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100题)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公共决策体制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6)政策执行资源政策执行资源: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

7)、政策执行矫正政策执行矫正:是指政策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不良后果的过程。

8)、政策均衡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9)、政策宣示:政策宣示: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

10)、政策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11)、公共政策评价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2)、正式评价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公共政策复习题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复习题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复习题一名词解释作者: 日期:名词解释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左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泄的行为准则。

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是一泄时空范围内的社会全体成员,在一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基于一迫的社会目标而对诸种社会要素和社会状态的共同需要所体现的利益形态。

社会利益是广泛个体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具体的、独立的利益形态。

利益选择: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象,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

利益整合:政府必须综合地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可简称为“利益整合“。

利益分配:由于政策实施后一部分人的利益得到满足,这意味着政策起到了向社会有关成员分配利益的功能。

利益落实: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需要它们主动地把政策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应有的政策效果,即从本质上讲,使得分配的利益到位。

公共政策主体:指宜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巧,对公共政策的制左、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增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在社会中提岀特立要求,具有共同态度的集团。

大众传媒: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电影、国际互联网等传播工具。

思想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是政策主体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政策主体能力: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改变环境的有效程度,表征着政府在适应和改变环境方而的程度。

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

社会问题:是指一左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境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境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形。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一、名词解释1. 描述性政策分析2.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3. 社会问题4. 社会福利5. 社会福利最大化6. 公共问题7. 市场失灵8. 公共政策主体9. 麦克拉夫林的政策执行互适模型10. 公共政策执行11. 系统分析12. 利益集团13. 政策实验14. 思想库15. 政策合法化16. 模型17. 政策议程18. 强制性政策工具19. 公共政策问题20. 公共政策客体21. 经济性利益团体22. 公共政策终结23. 公共性利益团体24. 公共政策环境25. 纳什均衡二、简答题1. 简述如何认定社会问题。

2. 简述市场机制的优劣。

3. 简述政府的优势。

4. 请概述政府的劣势。

5. 简述第三部门的优势。

6. 简述社区的优势。

7. 请概述社区的劣势。

8. 简述非官方参与者的主要特点。

9. 简述思想库的功能。

10. 简述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

11. 请概述建构政策分析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12. 简述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

13. 简述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

14. 简述德尔菲法的优缺点。

15. 请概述决策中的价值观类型。

16. 概述政策方案优选中常犯的错误。

17. 请概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

18. 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

19. 简述政策分析方法的基本趋向。

20. 请概述社会问题的类型。

21. 请概述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

22. 简述如何理解政策目标的有效性。

23. 请概述全体一致原则的基本特点。

24. 简述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

25. 简述雷恩和拉宾诺维茨的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三、论述题1. 试论述管制的优劣势。

2. 试论述公共企业的优缺点。

3. 试论述政府直接公共物品的优劣势。

4. 请对公共政策的本质进行论述。

5. 试论述如何认定社会问题。

6. 试论述利益集团的功能7. 试论述税收和使用者付费的优缺点。

8. 试论述政策方案规划的含义及其特性。

9. 试论述政策方案可行性评估的内容。

10. 试论述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政策执行综合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第一章理解公共政策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在公共生活领域,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达成公共目标,由公共权威主体针对特定的公共事务、公共问题制定并执行的公共行为规范或行动方案2、利益整合: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以整合利益关系为基本原则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协调并解决社会的各种利益矛盾或利益冲突,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二、简单题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

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他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孤立地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的,即使暂时解决,也会牵连其他问题或产生新问题(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6)合法性:政策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

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性质,它们都共同体现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公共性;政治性、规范性、权威性、强制性;目标性、价值性;相对稳定性;复杂性)2、简析公共政策与制度和法律的关系。

公共政策与制度:①公共政策是制度的一个层面②公共政策与制度的本质相同③公共政策与制度存在交叉④制度是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

制度的形成需要一系列政策的配合公共政策与法律:①公共政策与法律的本质相同②政策是法律建立和修订的基础③政策与法律互为补充④制定主体不同⑤制定程序不同⑥表现形式不同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2023年公共政策分析题库

2023年公共政策分析题库

公共政策试题库(1)单项选择100题(2)多选100题(3)填空100题(4)名词解释100题(5)简答50题(6)论述50题。

一、单项选择题(100题)1.公共政策学旳创立者是( B )A.勒纳 B.拉斯韦尔C.德洛尔 D.马克思2. 研究者对政策过程进行_______观测和分析旳状况下,公共政策学才有也许产生。

( A ) A.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 B.认真地、对旳地C.间接地 D.客观地3. 如下那部作品很也许是全世界最早旳政策案例著作。

( D ) A.《史记》 B.《吕氏春秋》C.《论语》 D.《智囊补》4. 马克斯·韦伯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为( A )A.文化科学 B.文明科学C.行为科学 D.经验科学5. 决策科学旳研究对象是( A ) A.决策活动 B.组织活动C.政策执行活动 D.政策制定活动6. 公共政策学旳研究对象是( B ) A.公共组织 B.公共政策C.公共秩序 D.社会伦理7.如下哪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 A ) A.理性主义 B.渐进主义C.政治系统 D.精英主义8. “上下来去”模型所根据旳哲学认识论是( B ) A.逻辑实证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辩证法 D.理性主义9. 如下哪种研究是分析哪些原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旳选择行为旳,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旳各个环节旳,影响旳性质和程度怎样。

( D ) A.决策行为 B.政策评估C.政策监督 D.政策过程10.哪种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

( A ) A.政治系统 B.精英主义C.混合扫描 D.规范最佳11. 在公共政策学旳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旳研究前期重点是( A )A.政策旳制定 B.政策旳执行C.政策旳监控 D.政策旳评估12. 在公共政策学旳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研究后期旳重点是( B )A.政策旳制定 B.政策旳执行C.政策旳监控 D.政策旳评估13. 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上是________旳体现。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一、名解:第一章: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第二章: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因为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维护与增进并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公共政策主体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2、准公共政策主体:政府主体以外的公共政策主体统称为准公共政策主体,即“社会中那些为追求公共利益与服务的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之为第三部门,如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等社会组织和社会主体。

准政策主体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仅处于从属性和辅助性的地位。

3、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公众(公民或选民)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没有明确的组织,力量也比较分散,但却是一种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

公众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4、政策主体能力的含义与内容: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主体的能力与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合体。

从整体上来说,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一)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二)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三)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五)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综合能力。

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各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及综合能力也是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1、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在组织中,决策权力的基础主要是正式的职权和非正式权力或二者的结合。

2、公共决策体制,是指担负着公共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所组成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定政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第四章:1、决策方案的评估就是对已经设计出并且被列为选择对象的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利弊得失,进行深人的讨论研究和分析,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评估,为选择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分析:对一项公共政策的文本与执行结果及原因的分析2、技术理性:即政策是否对社会产生效用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3、自愿性工具: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4、社会规范:人们为实现其理想,根据特定的观念制定的,供一个社会群体诸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标准,它限定人们在一定环境中应该如何行动5、公共政策评价: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6、规范性分析:在一定的价值判断确定后引申出的规范判断7、经济理性:即政策是否对社会有效率,以最低的成本提高最大的效益,或者提供固定的效益,而消耗最低成本8、强制性工具: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控制和指导9、系统方法: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10、公共政策终止: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11、描述性分析:在“价值自由”下给出的描述性的或解释性的叙述12、法律理性:即评定政策是否符合成文的法律规范和各项先例,以探讨政策在社会上的合理性问题13、混合型工具: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最终仍有私人作出决策15、政策运行成本:在政策整个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二、简答题1、邓恩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种方法:预测分析、回溯分析、综合集成分析预测分析涉及到政策行为启动和执行之前信息的产生与转变过程。

回溯分析主要是限于政策实施后信息的获取和转换上。

综合集成分析是一种全方位的分析方式,它不仅要把预测分析和回溯分析阶段的研究结合起来,而且要求分析者不断捕捉新的信息与转化信息。

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①社会客观现实②问题的察觉③现实与利益期望的冲突④团体或组织的活动3、社会问题进入决策议程的途径:①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体主动,政府只是有限介入②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团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③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④政府与个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4、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①投入工作量②绩效③效率④充分性⑤公平性⑥适当性⑦执行力⑧社会发展总指标5、集团分析模型的核心假设:6、政府有限介入社会问题的原因:①政府基本不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②政府知道问题的存在,但没有权利去处理③政府知道问题的存在,也有权利去处理,但无能力办理④政府知道问题的存在,也有权利与能力处理,但不能马上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7、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①主体分析:主体认定、主体类型、主体的合法性、主体的合法律性②类型分析:法律化与非法律化;文件、领导人讲话、直接行动、不行动;其他分类③价值分析:为什么人、什么利益;利益的损益、利益的补偿、利益的公共性④公共政策问题分析:问题认定;问题类型;问题的合理性、层级、重要性、合法性、可行性⑤公共政策目标分析:类型、先进性、系统性、可行性⑥公共政策方案分析:方案类型、方案的具体措施、方案优化性、方案的整体性、方案的成本与收益⑦公共政策的效果分析:效果——实现目标程度;效益——投入产出;效率——时效;效应——对社会产生的综合影响;影响因素——公共政策执行分析⑧影响公共政策的因素分析:社会制定;政治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8、社会问题认定常见的价值标准:社会福利、效率、公平、民主、自由、社会稳定、社会团结、社会信任9、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①政策问题的关联性②政策问题的主观性③政策问题的人为性④政策问题的动态性10、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可行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

2024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作业答案

2024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作业答案

2024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5分)1.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共利益,通过立法、行政等手段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和措施。

公共政策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促进国家发展。

2. 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指政府为解决特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通过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征求民意、制定方案等方式,确定政策内容和政策手段的过程。

3. 政策执行: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是指政府将政策内容转化为具体行动,将政策目标落到实处的过程。

政策执行涉及到政府各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协同合作,需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确保政策效果。

4. 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指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效果、评估绩效等方式,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的过程。

5. 政策监督:政策监督是指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等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政策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的行为。

政策监督旨在防止政策滥用权力和资源,保障公共利益。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 请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答:公共政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公共性:公共政策旨在实现公共利益,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2)目标性:公共政策针对特定问题或目标制定,具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和预期效果。

(3)合法性:公共政策依法制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宪法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4)动态性:公共政策随社会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5)执行性:公共政策需要通过政府各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协同合作,将政策内容转化为具体行动。

2. 请简述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

答: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问题识别:识别社会问题,明确政策制定的必要性。

(2)政策方案设计:针对问题制定可行的政策方案,包括目标、手段、预算等。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部分)1.公共政策: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经论辩、竞争、合作的民主途径,以科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

P52.政策分析(狭义):是指在政策规划和决策阶段,有政策专家所作出的分析。

P233.政策行动主体:是指参加到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之中的,对政策规划、决策、执行和评估起到实际作用的具体组织机构和代表组织机构的个体机构的能动体系。

P364.政策工具:将政策的价值、目的和目标与是时候试图大袋的理想状态有机结合起来的手段和方法。

P925.自愿性政策工具:是指通过个人、家庭、社会组织或市场发挥作用,在资源的基础上解决公共问题的手段、途径与方法。

P976.强制性政策工具:叶蓓成为直接政策工具,它借助于国家和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迫使目标群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以此来实施公共政策,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P997.政策目标: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p1108.公共政策议程:是由一系列程序构成的过程,指的是社会公共问题进入由政策行动主体构成的政策子系统的范围并成为政府特别关注的、在深思熟虑后下决心要加以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P1259.系统性议程: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政策相关者所共同持有的、可供讨论的值得公众关注的也是现存政府合法管辖范围之内涉及的所有议案。

P12910.制度性议程:有权威的决策者明确表示要积极而慎重地加以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

11.政策之窗:1.提案支持者们推广其解决方法或吸引别人重视他们的特殊问题的机会。

2.是指决策的内外部环境经过一系列的酝酿而形成的决策压力。

P13212.公共政策规划:是政策行动主体在对政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民主的程序和方法,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出相应的解决政策问题的办法或方案,为政策决策提供必要前提的过程。

P15213.政策网络:指政策预案提议的最初阶段上,解决政策问题的各种方案还在酝酿之中,还没有形成界限分明的政策主张而定时候出现的一种政策规划主体的组合。

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题1》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责任: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意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3、公共利益:是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4、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D)。

A.社会问题B.公共利益C.公共事务D.公共问题2、( A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公共利益B.政策方法论C.政策过程D.公共问题3、公共利益是公众(B)的资源和条件。

A.共同拥有B.共享C.独享D.共同创造4、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A )。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B.对社会进行管理C.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 D.塑造公共价值观5、公共政策是(B)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企业B.政府C.个人 D.社会组织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l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AC)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利益关系中产生。

A.客观 B.适度C.全面 D.有效2、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在六个方面,它们是(BD) 。

A.层次性、多维性、普遍性B.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C.层次性、多维性、灵活性D.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3、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ABCD) 。

A.顿悟 B.灵感C.判断 D.直觉4、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ABCD) 。

A.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B.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C.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D.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公共政策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绝对多数规则(政策方案的择优情境)2. 公共政策客体3. 市场失灵4. 政策执行偏差二、简答题1.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 公共政策与法的相异之处包括哪些方面?3. 基于中国经验的“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具有哪些特征?4. 政策系统的运行包括哪六个环节?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要反映“大多数”人的意愿,则需要对投赞成票的具体比例作出明确的规定,如要求达到1/2或2/3或3/4等多数票,也称“过半数规则”、“比例多数制”。

2.政策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

公共政策是针对特定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群体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3.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如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市场无法消除外部性、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等,以及外部环境的限制,从而使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

4.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二、简答题1.首先,公共政策的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

其次,公共政策处理的问题是大多数民众的问题,是以民众问题为导向的,是和每个公民的利益密切相关的。

再次,公共政策是以谋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

2.强调的重点不同;执行中的主动性不同;权利义务的统一性不同;条文与精神的侧重不同;强制性的程度不同;稳定性不同;调整和适用范围不同。

3.(1)哲学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政策运作的逻辑流程是“上”“下”互动的双向流程。

(3)“一切经过试验”对于政策的正常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上下来去”模型明确地把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设定为社会集体行为(5)“上下来去”模型的根本诉求是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所以乐于容纳具有同样诉求的其他政策过程模型。

4.利益输入、利益综合、政策形成、政策发布、政策执行、政策反馈。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4.决策权力,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的实质:有效增进和公平分配公共利益2、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3、政策的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公共政策主体不仅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公共政策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都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

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4、政策的客体: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

5、根据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飞高低,将政策工具分为三类:自愿性工具(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混合性工具(信息与规劝、补贴、产权拍卖、税收与使用者付费)和强制性工具(管制、公共企业和直接提供)6、政策的制定:社会问题被列入政策议程,如何制定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并从中优选方案。

7、政策的评估:设计出各种政策方案之后,就要对它们进行评估和论证。

一般来说,政策方案评估包括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价和可行性评估,其中,可行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

8、公共政策合法化:广义: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

狭义:主要偏重于从法律角度来解释公共政策合法化;包括决策主体的合法化、决策程序的合法化和决策内容的合法化。

9、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经解释、宣传、组织、实施、服务等活动将政策的观念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10、定量分析:分析一个对象内部几个因素之间或者几个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运用各种数量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或满意)的方案及形成对人们有用的信息。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一及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一及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一)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A )的失效。

A.正常状态 B.特殊状态C.终结状态 D.起始状态2.(B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A.拉斯韦尔 B.史密斯C.西蒙 D.克朗3.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D )。

A.互动模型 B.对策模型C.系统模型 D.浴盆模型4.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A )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B.三C.二 D.五5.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C )。

A.反映 B.深入C.内化 D.响应二、多项选择题1.史密斯认为,( ABCD)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

A.理想化的政策 B.执行机构C.目标群体 D.环境因素2.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ABCDE )。

A.抵触型 B.僵化型C.滞后型 D.折扣型E.结构型3.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 ABCD).A.多样性 B.动态性C.交叉性 D.突发性三、名词解释1.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2.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3.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两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4.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实质性议程:实质性议程是引起了更具综合性关注和回应的议题,它的处理包含着最广泛与最具潜在爆炸性的公共政策议题。

实质性议程的特征有: 一是大量的公共资源的分配必须是利害攸关的;二是议题必须要引起公民和公共政策制定者的严重关注;三是议题必须包含重大变化的可能性。

一般情况下,实质性议程大量来源于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它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来源。

2.公共政策激发机制:激发机制是触发机制。

一种触发机制就是一个重要的事件(或整个事件),该事件把例行的日常问题转化成一种普遍的共有的、消极的公众反应。

公众反应反过来成为政策问题的基础,而政策问题随之引起触发事件。

当一个事件把一种消极状况催化为要求变化的政治压力时,就会因触发机制的持久性而发生性质改变。

3.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是指政府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所能采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政策工具概念往往与政府工具、管理工具、治理工具、政府手段以及政策手段、政策机制等术语相关联。

是公共政策主体在执行过程中为取得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技术或途径,是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

二、简答题1.公共政策有哪些特征?(1)公共性(2)整体性(3)动态性(4)规范性(5)目的性(6)多样性2.简要回答公共政策的目标构成。

(1)效率(effciency)。

(2)公平(equality)。

(3)秩序(order)。

(4)发展(development)。

3.简要回答公共政策议程本质。

公共政策议程实质是列入政府或其他社会主体讨论的问题清单。

公共政策议程是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政府与社会之间存在特定的互动,人们要争夺公共官员的注意力,官员也要对问题进行筛选列表。

公共政策议程在政策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

首先,公共政策议程是政策过程的第一环节;其次,公共政策议程是政府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配置的基础。

因此,研究公共政策的人与制定公共政策的组织都需要认真讨论与解决与公共政策议程相关的问题。

公共政策复习题--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复习题--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部分名词解释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社会目标而对诸种社会要素和社会状态的共同需要所体现的利益形态。

社会利益是广泛个体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具体的、独立的利益形态。

利益选择: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象,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

利益整合:政府必须综合地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可简称为“利益整合”。

利益分配:由于政策实施后一部分人的利益得到满足,这意味着政策起到了向社会有关成员分配利益的功能。

利益落实: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需要它们主动地把政策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应有的政策效果,即从本质上讲,使得分配的利益到位。

公共政策主体: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增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在社会中提出特定要求,具有共同态度的集团。

大众传媒: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电影、国际互联网等传播工具。

思想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是政策主体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政策主体能力: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改变环境的有效程度,表征着政府在适应和改变环境方面的程度。

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

社会问题: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境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境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形。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类(按章节顺序)1、公共政策:是指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经由政治过程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方法、办法、条例等的总称。

2、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3、公共利益: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或特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主体利益相一致的方面。

它不同于国家利益和集团(体)利益,也不同于社会利益和共同利益。

4、政策工具:是指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

5、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和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6、政策议程: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等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将其纳入政策讨论,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7、公共政策制定:指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针对政策问题,依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拟订、评估、选择、决定政策方案的过程。

8、公共政策目标:指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而制定的政策方案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9、政策方案规划:指政策议程确立后,为实现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拟定和评估政策措施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10、政策方案抉择的合法化:指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进行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

11、公共政策执行:指政策主体(或机构)为实现政策目标,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将政策内容贯彻落实于政策对象的行动过程。

12、公共政策的监控:指对公共政策过程(制定、执行等)进行督促、检查、指导、纠偏的过程。

二、简答题(按章节顺序,或与论述题在类型区分上有所偏差)1、公共政策的本质——1)公共政策是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2)公共决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的目标或目的,政策主体尤其是执政党和政府总是试图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3)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互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4)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G;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公共政策评价:是指论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5.公共决策体制: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6.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公共政策理念是公共政策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的判断。

90年代罗尼.莱森提出基础型、理性型、发展型管理理念,与这三种管理类型相对应,必然存在基础型、理性型、发展型三种公共政策观念。

7.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8.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现实地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及其行为方式,从而塑造着社会公共生活的形态。

9.公共道德:是一种非正式软约束力量,它既调节着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也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它既有历史沉淀的结果,也具有普遍持久的效力。

10.公共利益: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11.公共责任: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12.公共政策回路:指以决断系统为中心,由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和制约、互相作用而构成的功能传输(输入—转换—输出)的回归过程。

13.公共决策问题:指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公共问题才成为公共决策问题。

14.公共问题:是那些有广泛影响,包括受到交互过程的间接影响,以及所有这些影响都达到了必须认真对待程序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00题)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公共决策体制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6)政策执行资源政策执行资源: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

7)、政策执行矫正政策执行矫正:是指政策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不良后果的过程。

8)、政策均衡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9)、政策宣示:政策宣示: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

10)、政策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11)、公共政策评价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2)、正式评价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13)、非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14)、政策执行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15)、政策执行再决策政策执行再决策是指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以及公共政策执行任务完成以后,根据信息反馈对原政策所作的必要补充或修正。

16)、公共政策实验政策实验主要是指党政机关为了验证其决策的正确性、可行性,并取得实施决策的具体方案,而在其辖区内的若干单位进行的局部性决策实施活动。

17)、政策议程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18)、元政策元政策:也叫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总的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指针。

19)、公共决策体制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20)、公共政策环境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21)、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又叫"思想库"、"脑库",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机构,由具有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的政策实践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如前政治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组织。

22)、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是指在作出公共政策尤其是重大政策过程中要经过咨询、论证、协商、听证、审议及集体讨论等环节。

23)、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用科学的观点、程序、方法、工具、及手段进行决策。

24)、政策协调协调是指调整协同公共政策执行的各种要素,使它们之间相互配合,从而高效率地实现政策目标。

25)、政策监控监控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根据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纠正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执行和目标实现的一种活动过程。

26)、公共政策监控为了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和政策结果的有效性而对政策过程进行的监督和控制。

27)、公共政策监控机制所谓公共政策监控机制就是政策监控主体与政策监控客体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28)、政策目标可行性分析政策目标可行性分析:政策目标要素中的指标及其标准是否在特定的政策目标约束下,能否成为现实,能否为社会所接受。

29)、执行评估执行评估:是对政策执行行为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评价,重点是对执行条件和执行能力的评估。

30)、预估政策目标的可能效果预估政策目标的可能效果:针对所分析的政策目标体系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的预计。

31)、哥顿法哥顿法:利用会议形式由参加会议的人员提出创新方案的方法32)、对演法对演法:将参加制定争夺方案的人员,根据对方案设想的意见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制定各自的方案,然后放在一起进行辩论,互相进行指责和批评,以求充分暴露方案的不足,增强所确定的备选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33)、价值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对政策方案进行功能成本的比较研究,力图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以提高政策价值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34)、边界分析法边界分析法:就是一种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

35)、政策诉求:政策诉求:就是作为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政府对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的主张。

36)、政策调整政策调整:是指对实施过程中的政策作出某些必要的补充或删减,修订或修改,调整或更新,使其更加完善和科学。

37)、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使用的,是指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

38)、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把政策问题看成一个动态系统,并且将其放到社会大系统中去考察,确定其位置、所起的作用、独有的特征以及和其他社会的相互关系。

39)、政策目标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40)、政策终结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41)、公共政策预测公共政策预测:就是政策研究人员运用预测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已有的信息,对未来各个政策领域和各个阶段政策的需求的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对未来产生影响的过程。

42)、政策规划政策规划也称政策构建: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4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直接生产者,也就是那获得法律授权享有权威和公共资源,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并充当政策产品法定生产者的机关或职位(个人),主要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组织以及某些领袖人物。

44)、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即那些虽不直接参与政策产品的生产,但由于获得了国家法律的保护或认可,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等方式和渠道,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并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组织或个人,主要有在野党(民主党派)、利益集团(压力集团)和选民。

45)、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政策执行机关及其执行者为完成一定政策任务、达到一定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与方法。

46)、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政策执行者依靠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威,依法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章制度以及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等措施和行为,按照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系统、层次和行政区划规范有序地执行各项公共政策。

47)、法律手段法律手段: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

48)、经济手段经济手段: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促进政策顺利实施的方法。

49)、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政策执行者在实施过程中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不良后果的政策失真现象。

50)、替代性政策执行偏差替代性政策执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被换上与原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51)、观望性政策执行偏差观望性政策执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通过观察上级的态度、措施以及同级部门的行动再决定反应,因此错失执行的良机。

52)、公共政策监控公共政策监控:为了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和政策结果的有效性而对政策过程进行的监督和控制53)、公共政策终结公共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主体在进行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者无效的公共政策及其相关内容。

54)、公共政策周期公共政策周期:公共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阶段后形成比较完整的政策过程。

55)、公共政策案例公共政策案例: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56)、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

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57)、选择性执行偏差选择性执行:完整的政策在执行时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损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原定的政策目标。

58)象征性执行偏差象征性执行:在政策执行中只作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在组织、人员、资金上都没有到位的执行活动,"阳奉阴违"。

59)、政策持续政策持续:泛指一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有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行。

60)、政策评估政策评估:从广义上讲,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政策运行全过程的分析和评判。

从狭义上讲,公共政策评估则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果及价值进行评判的一种政治行为。

61)、公共政策控制公共政策控制:是指政策监控者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