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学(或公共政策分析):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质量。

2、公共政策:由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3、政策过程:政策过程是由若干个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督、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五个主要环节构成的政策周期所组成的政策运动、发展的政治过程。

4、政策指标是衡量政策目标的量及质的尺度,是对政策目标的具体说明。

如国民生产指数、总需求指数、人均GDP 等。

5、标准:评估标准又称为绩效标准或决策标准,它是用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备选方案产生的结果的依据,它为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定量或定性的衡量尺度。

政策目标本身往往包含评估的标准或规则,但将一般性的目标分解成可操作性的标准,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效益、效率、充分性、公正性、适当性等。

6、理论预测是根据理论假定以及现在和历史的数据对未来社会状况做出判断。

7、直觉预测指的是分析者从一个猜测的事态出发,然后寻找支持这一猜测的数据和假定,其过程是一个回溯推理的过程。

8、技术可行性: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现有的技术或方法能否使得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二是备选方案(在技术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政策目标9、经济可行性既指一项政策方案的执行能获得财经资源的充分支持,又指方案或项目的执行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或效率,它主要测量方案或项目的成本和收益。

10、成本-效益分析:根据方案或项目的预期结果的成本与收益(经济价值)来评估每种方案或项目的效果,并用货币单位来计量收益情况,需计算每个备选方案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主要用来解决变动的成本和效能的问题。

11、内部收益率,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学: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政策内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和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选择和确定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3.公共政策的形式特征:指的是一项政策由谁制定,它的合法化经过什么样的程序,目标群体是谁,适用范围和生效时间怎样,执行者是谁,主要的执行手段是什么等在政策文本上有正式规定的特征。

4.公共政策的内容构成:指的是具有不同政策效力的各项公共政策构成的一个统一的、相互作用的政策体系。

5.公共政策的结构:指的是公共政策系统各构成要素在时空连续区上的排列、组合方式及其各要素之间互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是公共政策构成要素的组合方式和秩序。

6.政策系统:是一个由若干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政策子系统(要素)构成的一个政治巨系统。

7.公共政策的主体: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和监控的行为者。

8.公共政策的客体: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

9.政府能力:指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力,正确制定并有效实施公共政策的能力。

10.治理能力:指政府在一个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社会里,运用公共权威,协调各类主体、维持公共秩序、满足公共需要、增进公共利益的能力。

11.公共政策问题:指统治集团和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一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着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组织或团体活动要求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12.政策议程:通常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和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13.政策目标:指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公共决策体制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6)政策执行资源政策执行资源: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

7)、政策执行矫正政策执行矫正:是指政策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不良后果的过程。

8)、政策均衡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9)、政策宣示:政策宣示: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

10)、政策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11)、公共政策评价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2)、正式评价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4.决策权力,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的实质:有效增进和公平分配公共利益2、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3、政策的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公共政策主体不仅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公共政策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都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

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4、政策的客体: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

5、根据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飞高低,将政策工具分为三类:自愿性工具(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混合性工具(信息与规劝、补贴、产权拍卖、税收与使用者付费)和强制性工具(管制、公共企业和直接提供)6、政策的制定:社会问题被列入政策议程,如何制定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并从中优选方案。

7、政策的评估:设计出各种政策方案之后,就要对它们进行评估和论证。

一般来说,政策方案评估包括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价和可行性评估,其中,可行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

8、公共政策合法化:广义: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

狭义:主要偏重于从法律角度来解释公共政策合法化;包括决策主体的合法化、决策程序的合法化和决策内容的合法化。

9、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经解释、宣传、组织、实施、服务等活动将政策的观念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10、定量分析:分析一个对象内部几个因素之间或者几个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运用各种数量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或满意)的方案及形成对人们有用的信息。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4.决策权力,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头脑风暴法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头脑风暴法

公共政策概论1. 公共政策的定义在现代社会,公共政策成为了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

公共政策指的是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为解决社会问题、调整资源配置、改善社会福利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的总和。

公共政策通常是经过一系列程序和决策过程制定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2. 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政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它们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和利益冲突。

公共政策还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它们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相匹配,同时也需要在不同政策领域内形成良好的协调和配合关系。

3. 公共政策的制定流程公共政策的制定通常经历以下流程:a. 识别问题:政府或公共机构首先要识别社会问题和需求,确定出需要采取政策行动的领域和范围。

b. 制定议程:政府或公共机构将问题纳入议程,并开始制定相应的政策方案。

c. 政策制定:政府或公共机构对政策方案进行研究和制定,形成具体的政策文件。

d. 实施政策:政府或公共机构实施政策,采取相应的行动和措施。

e. 评估调整:政府或公共机构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政策方案和措施。

4. 头脑风暴法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头脑风暴法,又称为“思维导图法”,是一种系统性的创新思维方法。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头脑风暴法可以帮助政府和公共机构有效地开展政策研究和制定工作。

a. 收集信息:头脑风暴法可以帮助政府和公共机构收集相关政策领域的信息和数据,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和需求。

b. 创造性思维:头脑风暴法可以激发政策制定者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提出新颖的政策方案和措施。

c. 组织思维:头脑风暴法可以帮助政府和公共机构组织思维,将各种想法和意见分类整合,形成系统性的政策方案。

d. 制定政策:头脑风暴法可以帮助政府和公共机构更加高效地制定公共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e. 评估调整:头脑风暴法也可以帮助政府和公共机构在政策实施后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对政策进行修正和改进。

电大 公共政策概论 名词解释

电大 公共政策概论 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府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是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加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到处设计目标的地图”,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

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13、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是与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

14、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等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在形成的演化过程。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的实质:有效增进和公平分配公共利益2、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3、政策的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公共政策主体不仅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公共政策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都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

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4、政策的客体: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

5、根据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飞高低,将政策工具分为三类:自愿性工具(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混合性工具(信息与规劝、补贴、产权拍卖、税收与使用者付费)和强制性工具(管制、公共企业和直接提供)6、政策的制定:社会问题被列入政策议程,如何制定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并从中优选方案。

7、政策的评估:设计出各种政策方案之后,就要对它们进行评估和论证。

一般来说,政策方案评估包括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价和可行性评估,其中,可行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

8、公共政策合法化:广义: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

狭义:主要偏重于从法律角度来解释公共政策合法化;包括决策主体的合法化、决策程序的合法化和决策内容的合法化。

9、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经解释、宣传、组织、实施、服务等活动将政策的观念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10、定量分析:分析一个对象内部几个因素之间或者几个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运用各种数量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或满意)的方案及形成对人们有用的信息。

(完整word版)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部分)1.公共政策: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经论辩、竞争、合作的民主途径,以科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P52.政策分析(狭义):是指在政策规划和决策阶段,有政策专家所作出的分析。

P233.政策行动主体:是指参加到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之中的,对政策规划、决策、执行和评估起到实际作用的具体组织机构和代表组织机构的个体机构的能动体系。

P364。

政策工具:将政策的价值、目的和目标与是时候试图大袋的理想状态有机结合起来的手段和方法.P925。

自愿性政策工具:是指通过个人、家庭、社会组织或市场发挥作用,在资源的基础上解决公共问题的手段、途径与方法。

P976。

强制性政策工具:叶蓓成为直接政策工具,它借助于国家和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迫使目标群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以此来实施公共政策,解决社会公共问题.P997。

政策目标: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p1108。

公共政策议程:是由一系列程序构成的过程,指的是社会公共问题进入由政策行动主体构成的政策子系统的范围并成为政府特别关注的、在深思熟虑后下决心要加以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P1259。

系统性议程: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政策相关者所共同持有的、可供讨论的值得公众关注的也是现存政府合法管辖范围之内涉及的所有议案。

P12910.制度性议程:有权威的决策者明确表示要积极而慎重地加以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

11。

政策之窗:1.提案支持者们推广其解决方法或吸引别人重视他们的特殊问题的机会。

2.是指决策的内外部环境经过一系列的酝酿而形成的决策压力。

P13212。

公共政策规划:是政策行动主体在对政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民主的程序和方法,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出相应的解决政策问题的办法或方案,为政策决策提供必要前提的过程。

P15213。

政策网络:指政策预案提议的最初阶段上,解决政策问题的各种方案还在酝酿之中,还没有形成界限分明的政策主张而定时候出现的一种政策规划主体的组合。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G;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公共政策评价:是指论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5.公共决策体制: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6.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公共政策理念是公共政策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的判断。

90年代罗尼.莱森提出基础型、理性型、发展型管理理念,与这三种管理类型相对应,必然存在基础型、理性型、发展型三种公共政策观念。

7.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8.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现实地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及其行为方式,从而塑造着社会公共生活的形态。

9.公共道德:是一种非正式软约束力量,它既调节着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也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它既有历史沉淀的结果,也具有普遍持久的效力。

10.公共利益: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11.公共责任: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12.公共政策回路:指以决断系统为中心,由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和制约、互相作用而构成的功能传输(输入—转换—输出)的回归过程。

13.公共决策问题:指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公共问题才成为公共决策问题。

14.公共问题:是那些有广泛影响,包括受到交互过程的间接影响,以及所有这些影响都达到了必须认真对待程序的问题。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1.决策科学:是以现代科学手段与分析工具研究决策原理、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并认识和把握正确决策的规律的综合性新兴科学。

2.个案研究法:公共政策学中的个案研究方法指的是致力于探讨具体的个别的政策的特殊性,并从中发现普遍性或验证某一普通性假设的研究方法。

3.行为主义:指的是一种关于观察个人、组织或动物等有机体在既定环境中或内外刺激下的表现和反应的学说;它强调上述受观察者可观察的、可计量的、有规律的,甚至能够操作和重复的各种行为表现的重要性,相信能够从这样的行为表现中发现事物本身固有的因果关系或某种相关性,并且认为任何研究结论都不能脱离作为记录这样的行为表现的证据而先验地推导出来。

4.行为科学的宗旨:行为科学的宗旨就是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以利于达到群体和组织预期的目标。

5.凯恩斯主义:主要是指凯恩斯宣扬的加强政策对国家经济进行干预的一系列主张。

凯恩斯主义主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实行国家调控、干预经济体系的运行。

凯恩斯主义的出台被奉为政府制定政策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对公共政策学的产生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二章1.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2.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的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体质和属性,就是政策一般。

3.决策行为:指政策的直接主体决定做什么和怎么做,并预测和设计行为的结果,也就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4.政策过程研究:指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

5.公共政策学的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4.决策权力,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

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目标而制定的公共计划、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它具体地表现为一系列的发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2.“趋前倾向”: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的政策科学中出现了所谓的“趋前倾向”,即在政策研究中强调政策咨询对于政策制定的意义。

3.多源流框架:由约翰,金盾提出,将政策过程看作由如下三股源流所构成的过程:由关于各种问题的数据以及各种问题定义的支持者所组成的问题流、包含政策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支持者的政策流以及由选举和民选官员所组成的政治流。

4.公共政策环境:就是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5.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实现一定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而经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反映到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制定和执行某项政策才能加以解决的一种客观的社会状况。

6.政策目标群体:泛指公共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即公民个体所构成的共同体。

7.公共政策议程:政策议程设定的过程,实际上是沿着私人问题、公共问题、议题、系统议程到制度议程的路线发展的,包括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8.约翰,金盾的政策模型当中,“溪流”:是指问题、解决办法、参与者以及决策机会,该模型强调的是影响议程设定的问题流和政治流与影响力备选方案的政策流,以及三股源流合一时所形成的“政策窗”开启。

三股源流指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

9.问题流:问题流包括政策制定者对于政策问题的感知,由关于各种问题的数据以及各种问题定义的支持者组成。

在问题流方面,指标、焦点事件和反馈不仅是那些官员借以了解状况的手段,而且也是状况被界定为问题的途径。

10.政策流:11.政治流:独立于问题的识别或政策建议的提出,政治事件是按照它们自己的动态特性和规则向前流动的。

12.政策评估:从广义上将,公共政策评估是指对政策运行全过程的分析和评判;从狭义上讲,公共政策评估则是专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果和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执行的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 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 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 利实施的方法。特点是: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 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 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种关系的方法。特点: 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部门为解决社会公共问 题、调整和平衡社会利益关系,而遵循一定的 制度和程序制定的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
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者具有统摄性 的政策,对其它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 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 原则性的指针。
会规范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后, 把政策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也就是政策目 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政策执行环境是指除政策执行机构自身之外的 诸多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总和。
公共政策执行的行政手段:是依靠行政组织的 权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及规章制度 等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 来实施政策的方法。特点是:权威性、强制性、 直接性、无偿性、时效性。
战略性政策:政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 上要达到的主导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的 实现所做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
策略性政策:是政策主体针对某一特定形势制 定的行动路线,是具体的行动路线。
战术性政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 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 问题的行动方案。
社会问题:社会的现存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 间的差距。
社会公共问题:当社会问题超出了当事人,其 影响波及到不直接相关的群体时,社会问题就 成为社会公共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公共政策:是权威的国家机构及公共团体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

公共性:是区别于私人而言,是指政策属于从私人领域中抽离出来的,代表公共利益,而不是少数或个别人利益的。

分配性政策:通过合法化途径,对优惠的对象与契约进行法律认定,对社会中较重要部分的要求予以回应。

规制行政策:利用政府的权威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进行管制和约束再分配性政策:发挥资源的再调配,以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构成性政策:对政府机构和组织制度进行设计、变更、完善的组织政策公共政策功能:指公共政策通过执行在现实环境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公共政策客体:指公共政策实施中将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和会受到影响的目标群体公共政策主体:指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决定、执行、监督等过程的组织、团体、个人。

公共问题: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那些公共性社会问题。

政策执行: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以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自由裁量权: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拥有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意志,自行判断、自行选择采取最为合适的行为方式及其内容的一种行政权力权力:就是一个或若干个在社会生活中即使遇到参与活动的其他人的抵制,仍能有机会实现他们自己的意愿能力。

权威:来自某个确定源泉的某些命令被某个确定群体的人们服从的概率。

政策议程:指那些引起深切关注并确认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被正式列入商讨、规划、研究的议事程序,以决定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

政策合法化:指行政首长或相应的立法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按照特定程序使各种提议中的政策方案上升到法律或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

公共政策规划:政策行动主体对政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民主的程序和方式,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出相应的解决政策问题的办法方案公共政策决策:政策行动主体围绕一定的价值和目标取向,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竞争、协商、合作确定政策行动最终方案的过程。

公共政策案例: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

公共利益:是一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共享的资源与条件公共责任: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公共文化:以公共性为特征,现实地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及其行为方式,从而塑造着社会公众生活的形态多选题1政策的导向是的行为、观念的导向2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3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政党4公共政主体体系包括:核心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社会公众5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规定社会成员行为能力、引导公众观念,行为能力、调控各种利益关系能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能力、公共政策体系内部互相及整合能力6公共政策体系包含:信息、智囊、决断、监控等子系统7外部监控体系是由: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社会团体等组成8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某运用中的作用:选择政策方案、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界定政策问题9有人认为,集权的决策体系有利于:政治控制、社会稳定、集中资源10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排斥11决断目标的标准时:目标具体明确、目标有效协调、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与手段的统一12公共政策方案的原则是:多方案原则、排斥性原则、多要素原则、可操作性原则13过程中抉择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交换、说服、强制14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15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16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抵触型、僵化型、滞后型、折扣型、结构型、17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多样性、动态性、交叉性、突发性18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内容:规范、信息、分析、建议19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20公共政策效果有几种类型:直接效果、附带效果、潜在效果、象征性效果21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利益关系中产生22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有:支持和反对23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增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24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直觉、灵感、判断、顿悟25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通常可将公共政策分为:确定决策、风险性决策、非确定型决策26按照性质不同,可将公共政策分为:程序决策、非程序决策按照重要性不同,可将公共政策分为:战略决策、策略决策和执行决策27决策支持系统由:基恩、斯科特提出28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诊:社会主体知识化、社会组织扁平化、政策信息公开化、民主参与大众化29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式: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实现政策创新、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知识经济的发展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30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创新超前观念、科学民主观念、公平优位观念、人本观念31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建立:多者博弈决策体制、民主参与决策体制、网络化决策体制32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教育政策、科技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33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民主化、高效化、科学化、信息化34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公共性、管理性35根据公共政策案例巨乳过程可以吧公共政策案例分:未来公共政策案例、实时公共政策案例、完全公共政策案例36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37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管制性公共问题、服务性公共问题38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的说法有:公共政策应当是讲究公平的、公共政策应当追求民主化、公共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单选1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5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7决策权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9决策中得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应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11决策过程中得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13决策过程中得第二步是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14西蒙吧决策过程分为三步,分别称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和抉择活动15西蒙认为,决策的基本程序中应包括审查活动,即决策过程中得反馈16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排斥17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的失效18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19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得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20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21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22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时一种价值判断23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解因素和超理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24在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钟,应坚持加以突出的是技术可行性原则25政策评估师对政策方案所作的分析26政策评估师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27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反映28对于利益不相关的抉择类型,一般来应强调公事公办29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灵感思维30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31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32系统分析最早是由兰德公司提出并使用的33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发展型政策理念34多者博弈的公共政策体制其实质是发展型政策理念35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36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37公共利益是公共共享的资源和条件38公共政策归宿在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公共政策:是权威的国家机构及公共团体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

公共政策特征:1公共性2价值性3权威性公共政策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法律规定功能3利益协调功能4政治象征功能5社会发展功能公共政策主体多样性:1立法机关2官僚机构3政党4利益集团5思想库6新闻媒体7公民个体公共政策客体:1公共问题2目标群体公共政策类型划分:答:A按政策内容标准划分:1政治政策2经济政策 3文化政策4军事政策5外交政B按政策层级标准划分:1元政策2基本政策3具体政策C按政策功能标准划分:1分配性政策2规制行政策 3再分配性政策4构成性政策公共政策系统由那些子系统构成?分别作用?子系统由:1政治信息子系统2政治咨询子系统3政策决策子系统4政策执行子系统5政策监控子系统功能:政治信息子系统:1信息搜集;2信息加工;3信息传输政治咨询子系统:1问题分析;2法案制定;3执行参谋;4效果评估政策决策子系统:1提出政策课题;2确立政策目标;3组织政策法案设计;4 选择方案政策执行子系统:1对政策进行细化;2科学配置资源;3加强执行沟通;政策监控子系统:1制定执行标准;2搜集政策过程信息;3反馈政策执行信息;4防止政策出现偏差公共政策执行意义(执行过程作用):答: 1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政策的目的和归宿2公共政策执行决定着政策方案能否实现3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自由裁量权的运用:1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最广泛、最经常运用的一种权力。

2政策在执行主要依靠行政机构运行,是行政主体利用行政权力通过实施管理行为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3政策执行者在其执行过程中,具有对政策的初始解释权4执行中自由裁量权不是一种绝对的权力,是又外部和内部限限制制约的。

自由裁量权的悖论:公共政策的执行离不开自由裁量权,但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是一把双刃剑,在正当行使能产生积极效应,不正当行使则会带来消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