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四节沉淀的处理导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沉淀老师教案

初中化学沉淀老师教案

初中化学沉淀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沉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沉淀反应的条件和方法;3. 学会进行化学沉淀实验,并观察结果;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化学沉淀的概念和原理(10分钟)- 解释化学沉淀的定义和意义;- 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沉淀反应中离子的相互作用原理。

2. 化学沉淀的条件和方法(15分钟)- 讲解化学沉淀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溶液浓度、温度、酸碱性等;- 示范化学沉淀实验的方法,包括配方和操作步骤。

3. 化学沉淀实验操作及结果观察(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化学沉淀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沉淀现象。

4.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15分钟)- 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化学沉淀反应的规律;-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

5. 实验总结与疑问解答(10分钟)-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总结及心得体会;- 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巩固学生对化学沉淀实验的理解。

三、教学手段:1.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投影仪展示化学沉淀反应的视频、图片等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实验现象;2. 实验器材和药品:准备好化学沉淀实验所需的试剂、玻璃器皿等器材,以及安全防护用品;3. 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化学沉淀实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学习方法:1. 观察和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自己动手操作,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学习效果;2. 思维综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综合能力,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实验后进行数据分析和问题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反馈:1. 实验报告评分:对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建议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包含实验目的、方法、过程和结果等内容;2.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3. 学生意见收集:收集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高中化学沉淀讲解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沉淀讲解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沉淀讲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沉淀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化学反应中沉淀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化学沉淀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加强实验中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化学沉淀的概念和特点,化学反应中沉淀的形成过程。

2. 难点:掌握化学反应中沉淀的形成条件和生成方程式。

三、教学内容1. 化学沉淀的概念和特点2. 化学反应中沉淀的形成过程3. 影响化学沉淀的因素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化学沉淀的概念及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理论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化学沉淀的概念、特点和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化学沉淀的基本原理。

3. 实验操作(30分钟)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化学沉淀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化学反应中沉淀的形成过程。

4. 总结(10分钟)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总结影响化学沉淀的因素,加深对化学沉淀的理解。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或问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剂瓶、试管、搅拌器等。

2. 实验物质:氯化钠、硫酸铜等。

3. 教学课件:展示化学沉淀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化学沉淀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化学反应中沉淀的形成过程,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安全意识。

同时,教师也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沉淀问题教案

初中化学沉淀问题教案

初中化学沉淀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沉淀问题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沉淀的概念、原理,掌握化学沉淀实验操作方法,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产生沉淀的原因。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化学反应会产生沉淀,引出化学沉淀的概念。

2.讲解:讲解化学沉淀的定义、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沉淀是指溶液中某些离子通过反应生成的不溶性物质。

3.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沉淀实验,如氯化银和亚硝酸铋的反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铜的反应等,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4.实验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产生沉淀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反应条件下会产生沉淀的规律。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沉淀的实际应用和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提高化学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沉淀的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操作环节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实验操作过程的指导和监督。

《沉淀溶解平衡》 导学案

《沉淀溶解平衡》 导学案

《沉淀溶解平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掌握溶度积的表达式及意义。

3、能够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二、知识梳理(一)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例如:AgCl(s) ⇌ Ag+(aq) + Cl(aq)(二)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沉淀溶解和沉淀生成的过程仍在进行。

2、等: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

3、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4、变: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沉淀溶解平衡会发生移动。

(三)溶度积(Ksp)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2、表达式:对于沉淀溶解平衡:AmBn(s) ⇌ mAn+(aq) +nBm(aq),Ksp = An+mBmn。

3、意义:Ksp 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溶解能力的大小。

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 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四)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1)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2)温度:多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少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是放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3)同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4)能反应的离子:向平衡体系中加入能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的物质,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三、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一)沉淀的生成1、方法(1)调节 pH 法:通过调节溶液的 pH,使溶液中的某些离子生成沉淀而除去。

(2)加沉淀剂法:向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溶液中的某些离子生成沉淀而除去。

导学案-沉淀溶解平衡

导学案-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导学案一考点精要:1•沉淀溶解平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速率和离子 __________ 的速率相等,固体的质量和各离子的浓度 __________________ 时,达到了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它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符合化学平衡的特征(“逆” 、“动”、“等”、“定”、“变”)。

[来源:(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在沉淀后用(s)标明状态,溶液中溶质离子用(aq)标明状态,并用“—- ”连接。

如:Ag2S的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内因(主要因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外因(次要因素):遵循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①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但升温Ca(OH》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 o②浓度:加水,平衡向 ____________ 方向移动。

③同离子效应:加入含有与溶解平衡相同的离子,平衡向 _________ 方向移动,溶解度_______ o 2•溶度积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常数)(1)定义: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其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幕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 ______________ ,简称溶度积,通常用符号K sp表示。

对于难溶电解质AB n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A m B n(s) ——mA C(aq)+nB m_(aq)的溶度积表达式为心= _______________ 。

高中化学沉淀讲解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沉淀讲解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沉淀反应的概念、类型及形成条件;掌握沉淀的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学会分析沉淀反应的实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 沉淀反应的概念、类型及形成条件。

2. 沉淀的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沉淀的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2. 沉淀反应实例的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回顾初中化学中关于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

2. 引出沉淀反应的概念,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解1. 沉淀反应的概念:指在溶液中,某些离子相遇后生成难溶物质的过程。

2. 沉淀反应的类型:a. 酸碱中和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沉淀。

b. 盐类反应:某些盐类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

c. 沉淀的溶解平衡:指在一定条件下,沉淀溶解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a. 沉淀剂浓度:浓度越大,沉淀溶解平衡向沉淀生成方向移动。

b. 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温度升高,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反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温度升高,沉淀溶解平衡向沉淀生成方向移动。

三、实验演示1. 实验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的形成。

2. 实验二:氯化银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沉淀的形成。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沉淀反应的概念、类型及形成条件。

2. 总结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对沉淀反应概念、类型及形成条件的掌握情况。

2. 引出沉淀反应实例的分析。

二、实例分析1. 分析沉淀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a. 水处理: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离子。

b. 化工生产:制备某些难溶物质。

初中化学沉淀现象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沉淀现象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沉淀现象教案人教版教学内容:沉淀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沉淀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沉淀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沉淀反应。

教学重点:1. 沉淀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沉淀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理解沉淀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2. 利用化学方程式描述沉淀反应过程。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试剂瓶等;2. 实验试剂:氯化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等;3. 实验操作指导书;4. 多媒体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沉淀反应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猜测发生了什么现象,引起了什么变化。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沉淀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沉淀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 讲解沉淀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观察氯化银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2. 实验二:观察氢氧化铝溶液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四、实验讨论(10分钟)学生在实验后讨论观察到的现象,探讨可能的反应机理并比较不同沉淀反应的特点。

五、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沉淀现象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加强实验操作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整理实验记录,总结沉淀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准备小测验。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沉淀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观察和描述沉淀反应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沉淀反应的原理,并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操作和探究。

沉淀溶解平衡——课堂导学案

沉淀溶解平衡——课堂导学案

高三化学沉淀溶解平衡一轮复习导学案(探案)五莲中学李振光2023年3月【学习目标】1.知道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2.能通过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分析,建立起溶度积概念,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

知道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能运用溶度积和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溶液中沉淀的生成、溶解进行理论和过程分析,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4.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等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复习过程】【引言】利用X射线对钡元素穿透能力较差的特性,医学生在进行消化系统的X射线透视时,常采用钡盐作为内服药剂,而Ba2+有剧毒,因此选择钡餐药剂应选择难溶性的钡盐,试用溶解平衡理论解释,为何BaSO4和BaCO3均难溶于水,钡餐药剂选择了BaSO4而不是BaCO3呢?【任务1】观察图片,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医学上常用BaSO4作为内服造影剂“钡餐”,而不用BaCO3作为内服造影剂“钡餐”?(2)探究一、影响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外因BaCO3(s) Ba2+ (aq)+CO32-(aq) ΔH>0(3)钡金属中毒如何解毒?当体液中c(Ba2+)<1×10-5mol•L-1时,几乎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5 %的Na2SO4溶液中c(SO42-)=0.35mol/L,试着通过计算解释为什么Ba2+中毒可服用5 %Na2SO4溶液解毒。

已知常温下Ksp(BaSO4)=1.1×10-10 mol2•L-2小结1影响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 内因:(2) 外因:浓度:加水:同离子效应:反应离子:生活小妙招:1.吃糖为何会出现龋齿?2.为什么医生建议使用含氟牙膏呢?注:氟过量会导致氟斑牙,因此,生活在水中含氟量较高的地区的人,不宜使用含氟牙膏!【任务2】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使平衡向着需要的方向移动——溶液中的离子转化为沉淀,或沉淀转化为溶液中的离子。

沉淀溶解平衡复习导学案

沉淀溶解平衡复习导学案

沉淀复习课【学习目标】1.通过结合平衡移动思想,能正确分析改变外界条件后,各物理量的变化;2.通过复习沉淀溶解平衡,能正确书写沉淀生成、溶解、转化的方程式;3.通过小组讨论,能正确进行Ksp的相关计算;4.通过教师讲解,能对工业生产流程题进行规范做答。

【重点难点】重点:Ksp的相关计算;工业流程题规范做答;溶解平衡影响因素难点:Ksp的相关计算【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1、沉淀溶解转化的方程式书写①写出NH4Cl饱和溶液使Mg(OH)2悬浊液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②写出CuSO4溶液与ZnS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Ksp相关计算(1)沉镍过程中,若c(Ni2+)=2.0 mol·L-1,欲使100 mL该滤液中的Ni2+沉淀完全[c(Ni2+)≤10-5mol·L-1],则需要加入Na2CO3固体的质量最少为_________g。

(保留小数点后1位) 已知K sp[Ni(OH)2] 2.0×10-13。

(2)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Cl-,利用Ag+与CrO42- 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

当溶液中Cl-恰好沉淀完全(浓度等于1.0×10-5mol·L-1)时,溶液中c(Ag+)为mol·L-1,此时溶液中c(CrO42- )等于mol·L-1(已知Ag2CrO4、AgCl的K sp分别为2.0×10-12 和2.0×10-10)3、工业流程已知草酸镍晶体(NiC2O4·2H2O)难溶于水,工业上从废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Ni,含有定量的Al2O3、FeO、SiO2、CaO等)制备草酸镍晶体的流程如图所示:①已知下列难溶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为:Fe3+(1.1 、3.2);Fe2+(5.8 、8.8)Al3+(3.0、5.0);Ni2+(6.8、9.5)②K sp(CaF2)=1.46×10-10③当某物质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视为完全沉淀。

《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教案、导学案

《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教案、导学案

《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沉淀法的原理,指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过滤的操作技能,并初步学会运用化学沉淀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2.使学生更加明确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粗盐提纯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并学会对实验过程进行细致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养成耐心、细致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确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初步学会运用化学沉淀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教学方法】策略方法:实验法,自学讨论法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粗盐提纯的步骤:①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②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操作的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一贴:滤纸要紧贴在______上,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液面要低于______边缘,滤纸边缘低于______边缘;三靠:玻璃棒一端要斜靠在______处;倾倒液体的烧杯嘴要紧靠在______上;漏斗的末端要紧靠在______上。

③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搅拌时玻璃棒向一个方向搅动;当出现______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食盐烘干2.样将粗盐中的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除去,得到纯净干燥的食盐?交流展示:问题一:小组3和5 1和2组评价问题二:小组7和6 4和9组评价问题三:小组 12和11 8和10组评价[教师活动] 创设问题情景: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如何将粗盐进行分离和提纯,用于生产、生活中呢?一、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教师活动] 提问:粗盐要提纯变成精盐?[学生活动] 结合多媒体课件,分组讨论,交流,小结[教师活动] 投影:想一想?1.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使用泥沙除去?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下面首先讨论: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学生活动] 根据教师提供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并分组交流、评价。

沉淀的生成、溶解导学案

沉淀的生成、溶解导学案

石家庄精英中学学生课堂导学提纲(高二理科B部清北)编号:HXTG-选修4-43 使用时间:2017-11-14 编制人:高秀玲沉淀的生成、溶解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1.结合课本P62-63,归纳沉淀生成的方法及沉淀剂的选择原则。

2.结合课本P63沉淀溶解的知识,从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归纳沉淀溶解方法。

3.结合Qc与Ksp的关系,通过计算判断是否产生沉淀。

4.通过教师讲解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能够规范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沉淀的生成和溶解;Qc与Ksp的关系应用;文字规范叙述。

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规范叙述。

【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1.沉淀生成(1)调节pH法①选择合适的试剂除杂(括号内为杂质)NH4Cl(Fe3+) CuCl2(Fe3+) .②一般工业上除去Fe2+先将其氧化为Fe3+,再调pH除杂,分析CuCl2除去Fe2+可以选用什么物质作氧化剂?最好使用的氧化剂是什么?(2)加沉淀剂法①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写出涉及的离子方程式。

②结合63页的“思考与交流”总结沉淀剂选择的要求。

2.沉淀溶解(1)结合实验3-3分析:Mg(OH)2沉淀溶于NH4Cl溶液的原因,分析其沉淀的原因时,有两种不同的看法:①在Mg(OH)2悬浊液中存在着溶解、结晶平衡:Mg(OH)2(s)Mg2++2OH—。

当加入NH4Cl时,由于NH4+水解,使溶液呈酸性。

从而使溶液中c(OH—)的减少,促进Mg(OH)2溶解,使溶液澄清。

②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H4Cl后,溶液中NH4+可与OH—结合从而使Mg(OH)2的溶解平衡右移使溶液澄清。

说法______合理,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取,加,若,则)二.探究未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二理科B部化学第1页(共2页) 高二理科B部化学第2页(共2页)。

高中化学四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导学案)

高中化学四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导学案)

3—3-2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学习目标】1. 能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理解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沉淀转化的实质。

2。

学会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沉淀转化的实质.学习难点: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沉淀转化的实质。

【自主预习】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1)难溶电解质的K sp数值越大,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2)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量无关( )(3)改变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会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动,但K sp 不变()(4)当浓度商Q等于溶度积K sp时,沉淀处于平衡状态,溶液为饱和溶液( )(5)BaSO4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BaSO4为弱电解质( )(6)沉淀溶解平衡PbI2(s)Pb2+(aq)+2I-(aq)的K sp=[Pb2+]+[I-]2( )2.25℃时,AgCl的溶解度是0。

001 92 g·L-1,求它的溶度积。

【预习检测】1.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①热纯碱溶液的洗涤油污能力强②误将钡盐[BaCl2、Ba(NO3)2]当作食盐食用时,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③溶洞、珊瑚的形成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能⑤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A.②③④B.①②③C。

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2.除去NaCl中的FeCl3需加入的试剂是()A.NaOH B.石灰水C.铜片D.氨水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沉淀的溶解与生成1.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积规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BaCO3和BaSO4都难溶于水,在医学上常用BaSO4作钡餐透视,而不能用BaCO3的原因是什么?(2)可溶性钡盐(如BaCl2等)当作食盐食用,会造成钡中毒.中毒患者常用5.0%的Na2SO4溶液洗胃的原因是什么?2.沉淀生成的应用主要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常利用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高中化学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导学案2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导学案2 新人教版选修4

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学习目标:(1)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特点,正确理解和掌握溶度积K SP的概念,计算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

(3)掌握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

学习重点:运用溶度积K SP简单计算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学习难点:运用平衡常数来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

学习过程:【温故而知新】1.固体物质的溶解性200C时溶解度在叫易溶物质,在叫可容物质,溶解度叫难溶物质,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是。

2.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生成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化学上通常认为生成难溶电解质,沉淀就完全了。

【思考与交流】根据课本61页表3-4及反应限度、化学平衡原理的认识,说明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是否能真正进行到底。

【预习新知识】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1.以AgCl为例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1)生成AgCl沉淀后溶液中的粒子关系:生成AgCl沉淀的溶液中三种有关反应的粒子有(2)在AgCl的溶液中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少量的和脱离的表面溶入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和受表面的正、负离子的吸引,回到的表面析出——沉淀。

在一定温度下当和相等时,得到的饱和溶液,及建立动态平衡:沉淀、溶解之间的这种动态平衡的存在,决定了和反应不能100%进行到底。

2.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合乎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其基本特征为:逆、等、动、定、变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小于0.01g,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小于mol/L时,认为反应完全,但溶液中还有相应的离子。

书写碘化银、氢氧化镁溶解平衡的表达式3.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2)外因: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方向移动。

③同离子效应法例:为什么硫酸钡在硫酸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小。

高中化学3.3.2《沉淀反应的应用》导学案鲁科版选修4

高中化学3.3.2《沉淀反应的应用》导学案鲁科版选修4

[ 目标要求 ]1.认识积淀反响的应用。

2.知道积淀转变的本质。

一、积淀的生成1.积淀生成的应用在波及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的生产、科研、________________ 等领域中,常利用 ______________ 来达到分别或除掉某些离子的目的。

2.积淀的方法(1) 调理 pH 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理pH 至 7~ 8,可使 Fe3+转变为 ________积淀而除掉。

反响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加积淀剂法:如以 Na2S、H2S 等作积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 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 CuS、HgS等积淀,也是分别、除掉杂质常用的方法。

反响以下:Cu2 ++ S2 - ===________,Cu2 ++ H2S===______________,Hg2 ++ S2 - ===________,Hg2 ++ H2S===________________。

二、积淀的溶解1.Mg(OH)2溶解性Mg(OH)2____溶于水; ____溶于盐酸,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于 NH4Cl 溶液,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积淀溶解的原理依据均衡挪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假如能想法不停地移去溶解均衡系统中的 ____________,使均衡向 ____________的方向挪动,就能够使积淀溶解。

初中化学沉淀状态教案

初中化学沉淀状态教案

初中化学沉淀状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沉淀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沉淀的形成条件和观察方法;3. 能够正确书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沉淀的定义和特点;2. 沉淀的形成条件和观察方法;3. 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1. 沉淀的形成条件和观察方法;2. 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2. 实验试剂:硫酸钠、硫酸铜、氢氧化钠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介绍沉淀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沉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2. 提问学生对于沉淀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沉淀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二、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演示沉淀反应的实验过程,包括试剂的加入和观察沉淀的形成。

2. 学生观察沉淀的颜色、形状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三、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试剂的加入和观察沉淀的形成。

2.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沉淀的特征,并进行讨论。

四、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书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书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沉淀的定义、特点和形成条件。

2. 学生复习沉淀的观察方法和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延伸:1. 邀请化学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沉淀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药物提纯、环境保护等;2. 组织学生进行沉淀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沉淀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了沉淀的形成条件和观察方法,并能够正确书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于沉淀的颜色、形状等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沉淀的转化导学案

沉淀的转化导学案

(_____ 溶液) 加( )沉淀的转化【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64页实验3-4,3-5,能正确分析Ksp 大小关系和试剂用量关系2.学生通过课本64页,能说出锅炉除水垢的原理3.学生通过对Ksp 定义的理解,能正确分析在指定条件下能否实现沉淀的转化4.学生通过对沉淀转化的学习能正确判断混合溶液中沉淀的先后顺序和量的大小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沉淀转化实验以及转化条件的判断,沉淀转化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沉淀产生的先后顺序以及量的大小关系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1. 沉淀的转化(1)沉淀转化实验 完成课本64页实验3-4,3-5,并完成下列思考①分析实验3-4,实验目的:验证沉淀之间的转化实验操作:向盛有10滴...0.1mol/L 的AgNO 3溶液中滴加0.1mol/L 的NaCl 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加点字,此操作目的为? 若此实验改为向盛有10mL 0.1mol/L 的AgNO 3溶液滴加1mL0.1mol/L NaCl 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1mL0.1mol/L KI 溶液,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能否说明AgCl ,AgI 的Ksp 大小关系?②若实验3-5中将1-2滴NaOH 变为1-2mLNaOH ,能否说明Mg(OH)2转化为Fe(OH)3?③沉淀转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易实现, 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化更容易。

【思考1】向BaCO 3悬浊液中加入等体积的Na 2SO 4溶液,若要实现BaCO 3向BaSO 4的转化,则c(Na 2SO 4)的最小值应为____________Ksp (BaSO 4)=1×10-10,Ksp (BaCO 3)=2.5×10-9【思考2】向BaSO 4悬浊液中加入等体积的Na 2CO 3溶液,若要实现BaSO 4向BaCO 3的转化,则c(Na 2CO 3)的最小值应为____________Ksp (BaSO 4)=1×10-10,Ksp (BaCO 3)=2.5×10-9 2.沉淀转化的应用 (1)锅炉除水垢(主要成分为_______),CaSO 4 CaCO 3(s) Ca 2+(aq),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矿物的转化:原生铜的硫化物 C uSO 4溶液 铜蓝(CuS),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3】判断:此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

初中化学沉淀问题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沉淀问题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沉淀问题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沉淀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能够识别化学反应中产生沉淀的条件;
3. 能够运用化学实验方法观察和产生沉淀;
4.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沉淀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辨别化学反应中产生沉淀的条件;
3. 学会观察和产生化学沉淀的实验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沉淀的概念和定义;
2. 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的条件;
3. 实验:观察和产生化学沉淀。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2. 案例分析;
3. 实验操作;
4. 讨论交流。

五、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和试剂:氯化钠溶液、硝酸铅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
2. PPT课件;
3. 实验报告模板。

六、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PPT介绍化学沉淀的概念和定义;
2. 讲解:解释化学反应中产生沉淀的条件,并举例说明;
3.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观察和产生化学沉淀的实验;
4. 讨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产生沉淀的原因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

七、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课本内容,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2.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产生指定化学沉淀;
3. 课外拓展:了解化学沉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沉淀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安排,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第四节沉淀的处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沉淀的处理
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1、称量分析的一般步骤是、
、、、
、、。

2、称量分析对称量形式的要求有:
二、课堂学习
(阅读课本P205-P207及补充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沉淀的完全后,还需经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得到符合要求的称量形式。

一般来说,沉淀称量形式较适宜的质量,晶型沉淀为克,无定形沉淀为克。

(一)沉淀的过滤和洗涤:
1、过滤指的是。

2、过滤的目的是。

3、过滤沉淀时所用的工具主要是或。

此外
还需要、、等。

4、过滤无定形沉淀一般选用滤纸,过滤粗晶型沉淀一般选用
滤纸,过滤细晶型沉淀一般选用滤纸。

5、对于烘干即可做称量形式的沉淀,应选用过滤。

其优点是。

6、洗涤沉淀的目的是。

7、对于不同类型的沉淀,选择的洗涤剂不同。

⑴对于溶解度小不易形成胶体的无定形沉淀,可用洗涤;
⑵对于溶解度较大的晶型沉淀,可用来洗涤;
⑶对于溶解度小又可能形成胶体的无定形沉淀,应该用
的电解质稀溶液洗涤。

例如可用稀溶液洗涤
沉淀。

8、洗涤沉淀的原则:;。

9、洗涤沉淀的方法是:。

10、检验沉淀是否洗干净的方法是:。

(二)沉淀的烘干和灼烧:
1、烘干是指。

烘干所用的仪器是。

2、烘干的目的是。

3、灼烧是指。

灼烧
常在中进行。

4、灼烧的目的是。

5、沉淀烘干或灼烧时应注意的事项:
⑴沉淀烘干所用的和灼烧时所用的都需要烘干或
灼烧至;
⑵沉淀也应反复烘干或灼烧至;
⑶灼烧沉淀前,应用包好沉淀,放入已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瓷坩埚中,先
加入烘干,后再进行。

6、质量恒定是指。

及时练习
1.在称量分析中,对于晶形沉淀,要求称量形式的质量一般为()
A.0.1~0.2g
B. 0.2~0.3g
C.0.3~0.5g
D.0.5~0.6g
2.在称量分析中,对于无定形沉淀,要求称量形式的质量一般为()
A.0.1~0.2g
B. 0.2~0.3g
C.0.3~0.5g
D.0.5~0.6g
3.用滤纸过滤时,玻璃棒下端(),并尽可能接近滤纸.
A.对着一层滤纸的一边
B.对着滤纸的锥顶
C.对着三层滤纸的一边
D.对着滤纸的边缘
4.直接干燥法测定样品中水分时,达到恒重是指两次称重前后质量差不超过
( )
A. 0.0002g
B. 0.0020g
C. 0.0200g
D. 0.2000g
沉淀应选用()。

5.重量法测定铁时,过滤Fe(OH)
3
A.快速定量滤纸
B.中速定量滤纸
C.慢速定量滤纸
D.玻璃砂芯坩埚
6.只需烘干不需沉淀可选用的滤器是()
A.普通玻璃漏斗
B.砂芯坩埚
C.分液漏斗
D.滤纸
7.过滤BaSO
沉淀应选用()
4
A.快速滤纸
B.中速滤纸
C.慢速滤纸
D. 玻璃砂芯坩埚
8.过滤大颗粒晶体沉淀应选用()
A.快速滤纸
B.中速滤纸
C.慢速滤纸
D. 玻璃砂芯坩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