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必须自主创新
为什么要进行自主创新
为什么要进行自主创新?和国外相比,我国在原始创新方面差距较大。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已经多年空缺;∙我国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韩国的1/4,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绝大部分为跨国公司所有。
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在“十一五“期间,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包括:∙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提高系统集成能力∙提高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中国与诺贝尔奖有距离需改变缺乏创新教育体制瑞典皇家科学院4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和一名德国科学家。
以表彰他们把现代量子物理学应用于光学研究,推动了激光、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其他光学仪器技术的进步。
金秋10月,是收获的季节。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也在这时产生,但诺贝尔奖由欧美科学家一统天下的局面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
截至2004年,美国共有27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5%,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却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
为什么欧美成了诺贝尔奖的得奖大户?除了我们认为的他们舍得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大之外:早在2001年度美国财政预算草案中,联邦研究和开发经费高达853亿美元,其中约50%用于基础科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教育比我们更加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佑寿曾指出:制约我们获诺贝尔奖的关键因素在于我们缺乏创新精神,特别是有的决策者缺乏创新精神。
而这种创新精神的缺乏是由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所决定的。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就是升学率。
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学校的一切工作重心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对考试成绩的追求已达一种疯狂的境地,死记硬背成了夺取高分的法宝。
即使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频频获奖,但那也是在预做了大量高难度的习题后的结果;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们的创新思维没有得到任何提高,根本无法形成创新精神。
正因为这种创新精神的缺乏,也就极大制约了中国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与创新精神是获得科学成果的重要前提,即以今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为例:虽然沃伦早在1979年就获得了对幽门螺杆菌的初步发现,但因有悖于当时的医学认识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为人所承认,为了证明致病机理,马歇尔甚至喝下了含有病菌的溶液,结果是大病了一场。
中国自主创新的提出原因及其制约因素
中国自主创新的提出原因及其制约因素一、引言自主创新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必选之路。
自主创新的提高不仅可以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也可以让中国经济逐步从“大而不强”向“大而强”转变。
然而,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
二、自主创新的提出原因1、加强核心技术研发的必要性中国的经济已经逐渐从“劳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取得的成果远远超过了西方预期。
但是,中国的制造业依然被人认为是“山寨文化”的代表,距离真正的创新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
2、提高竞争力的需求经济全球化已经让国际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中国企业需要通过提升核心技术实力,打造自主品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3、消费升级对自主创新的推动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质、品牌、特性、性能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需要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创新驱动战略提出的需求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要求企业把自主创新列为战略重点,推进经济转型和升级。
5、科技研发的重要性恰当的投资科学技术研发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可以促进企业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市场和环境变化,同时也可以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三、制约因素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仍然相对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中国的科技产出量相对较高,但是科技创新的质量、效益和要素贡献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科技体制不完善中国的科技管理体制依然存在许多缺陷,科研管理上还有许多待完善和突破的地方。
科技的引导和规划、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评价的科学性、知识的产权保护等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3、人才流失和缺乏顶尖人才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和开放,国外的高端人才也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一些优秀的人才倾向于出国学习和发展。
同时,中国又存在着高精尖人才的匮乏问题,急需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人才来支持中国自主创新战略。
中国自主创新的提出原因及其制约因素
中国自主创新的提出原因及其制约因素摘要: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多次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
温家宝总理也指出,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
本文首先回顾了创新理论的发展历程,然后论述了中国目前为什么需要自主创新和中国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最后为中国自主创新提出几条政策建议。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2005年10月份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再一次强调,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一、创新理论的回顾早期重商主义经济学家,像英国的威廉·配弟、约翰·洛克和法国的科尔伯特,曾经严肃地考虑经济增长是如何发生的这一问题,但是限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条件,他们认为,货币即贵金属是国家财富的唯一来源,因此,主张通过鼓励出口,减少进口等措施来积累货币,以促进经济增长,没有考虑到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创新因素。
英国人亚当·斯密向重商主义提出了挑战,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提出劳动分工的重要性。
他认为,劳动分工一方面会促进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又会反过来促进劳动分工,因此,技术进步对于国家财富的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亚当·斯密之后的马尔萨斯认为,如果有足够的食物,人口将以几何级数增长,而资源只能以线性速度增长,但他忽略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人类将会有一天不能养活自身。
为什么必须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科 技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 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 导方针。自主创新,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 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是坚持 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 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 发展,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 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是着眼 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指导方针必须 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为什么必须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 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胡 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坚持走中国 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大决策。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 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 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新时期我国的重大国家 战略。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虽已逐步走上一条 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并取得长足进展, 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2)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反映了对我国基本 国情的科学分析。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学技术事业 取得了伟大成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培养 了一支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优秀科技队伍,部分 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们 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 但是,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 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有许多不适 应的地方。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 推进科技进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中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因
中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因
中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1. 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要素驱动模式已经难以持续,需要依靠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
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国际竞争的压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
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使其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并发展。
3. 科技进步的推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要想在科技领域取得突破,就必须加强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4. 资源环境的约束:中国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需要通过创新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创新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同时,创新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中国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科学内涵
创新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撑。
70%。只有通过自主创新,走中国特色
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我国仍处于并将
(二)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 的自主创新道路,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发展。
的自主创新道路;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优化创新环境,巩固自主创新成果。在
自主创新道路;是主动追求社会福利最 建立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通过一定的 争力,就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
大化,努力遏制市场机制弊端的自主创 奖励或鼓励措施来激发创新活力,提高 发展的战略地位,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
新道路;是以国家为引导的多区域创新 创新能力,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创新行 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时,紧紧抓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 要将自主创新作为一种优良作风来培
[3]赵 明 . 自 主 创 新 —— —迈 向 发 达
全球化时代,虽然科学技术成为经济社 育。培育自主创新的作风,就要大力倡 国家的必然选择[J].北京:中国经济时
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各国之间的科技 导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 报,2006,(3).
(三)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没有自主创新 设创新型国家,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
矛盾没有根本改变的自主创新道路;是 能力,是自主创新成败的关键。企业要 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从根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自主创新道路;是 从国家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思考技 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与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就一定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有力支撑大幅提升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倡节能环保实现人均高生产率高效益率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低物耗低能耗低排放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如何理解自主创新战略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
《如何理解自主创新战略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创新”二字绝非易事,虽然自主创新之路会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障碍,但是无论企业、科研院所,还是政府,都应该以全局的、发展的眼光认识自主创新,少走弯路,以占领竞争的制高点。
我国自主创新有三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原始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
自主创新,就是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积极跟踪、关注和参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
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
一方面,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使中国以廉价的劳动力,消耗大量能源,承受巨大污染,而掌握核心技术的发达国家,仅需一纸技术合同,就可拿走大部分利润。
因此专家指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跟踪模仿”嬗变“中国原创”目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
科技投入的规模不断提高,xx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总额达到300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xx年的0.9%提高到xx年的1.42%。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顺利推进,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大学、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区域创新空前活跃,有效地支撑和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科技合作迈出新步伐,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自主创新”关键要狠抓落实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作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自主创新,包括新发明,新创造,新发现,新应用在内,都是促进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
自主创新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自主创新对中国开展的重要意义一、以有形产品换无形产品的贸易不可长期持续 ,中国产品不能长期处于低利润的一端中国为什么要强调自主创新?主要由这样两个严峻的事实决定着的:即中国难以持续地和长久地以有形的实物资源交换兴旺国家无形的知识和技术资源.第二,在有形与无形产品的交换过程中,无形产品的利润率大大高于有形产品.中国如果长期处在有形产品的生产阶段,便在国际分工中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国民财富便很难有实质性地增加.大家知道,中国目前已经被国际分工分配到一个初级工业品创造加工的生产地位,这种国家主要是给国际市场提供资源类和简单的机械加工类产品.在与外国的贸易交往中,这种国家往往需要付出大量有形的实物资源来换取兴旺国家的知识和技术产品.而物质产品往往需要消耗本国实实在在的物质资源以及生态环境. 如果中国长期陷入这样一种国际分工角色,那末本国的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很快便会消耗殆尽.最终世界将浮现这样一种局面:以知识换实物的兴旺国家将生活在清山绿水的环境中,而以实物换知识的国家最终将浮现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开展难以持续.因此,中国不能盲目地夸大国际分工的好处,任何一种制度和原理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国际分工也是如此,既有优点,也有弊端.一旦某些落后的开展中国家被国际分工定格到一个工业创造加工的位置,那末这个国家将长久地从事简单的生产创造工作,既不能从国家贸易交换中获得高利润,也会因资源透支而导致不可持续开展.当前的国际分工对中国已经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举一个数字便可以看出,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目前都已到达万亿美元以上的程度,但是,美国的年钢铁生产量从来没有超过亿吨.而我们国家, 目前的以美元计算仅仅惟独万亿美元,而每年消耗的钢铁量已经超过了亿吨,至于煤炭、水泥、木材、铜、铝等有色金属的消耗量都已到达占世界总消耗量的程度.所以,中国今天的经济模型是一个大量消耗根抵能源、实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模型.这种开展模式看来在短期内开展速度很快,但从长远看,不仅难以为继,并且隐藏着较大的危机.二、中国是人口大国,应尽量以本国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换取外国的自然资源中国走上了这么一条道路 ,反思起来主要是与追求快速增长的开展思路有关 . 为了快速致富,为了追求以为标志的政绩,不少地方政府都采取了竭泽而渔式的开展方法.但是,中国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的可以交换的东西惟独便宜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于是,快速开展便成为了快速的掠夺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并且,我们国家的资源和环境是有限的.今天消耗得越多,明天便会越快地浮现资源枯竭和能源危机.特殊是,一种国际分工一旦形成,便可能使社会生活和劳动分工浮现一定的固化现象,中国人便会习惯地长久地从事简单的加工创造生产,知识生产便会成为兴旺国家的专利.这对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培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中国成为了物质产品的主要生产国,而不是人力资源的生产国.目前,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主要的财富资源 .发达国家的财富量主要以人力资源为标志 .开展中国家由于缺乏人力资源不得不靠出口实物资源来交换知识产品 .如果开展中国家长期被固化在物质生产的分工领域 ,那末, 这个国家的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将长期呈现薄弱现象 .因此,改变被西方经济学国际分工理论定格的命运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中国人面前 .中国应尽量快速转换目前的这种开展模式和贸易模式 ,尽快地从以便宜劳动力贸易为主转换成一定程度的用知识和技术换取外部的实物资源.三、中国走自主创新开展道路需要哪些方面来配合?我国政府提出自主创新这一开展口号具有深远和重要的意义,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量和理解.1, 自主创新的人文内涵.要走自主创新的开展道路,首先需要有一套自主的人文体系来加以保证.如果一个国家在思想和精神上偏离了自主的意识,那将会出现盲目崇拜和空虚迷茫的社会现象.中国社会由于前些年极左思潮的耽误,确实与世界先进拉开了很大距离.在贫困落后的局面之中,整个社会一度失去了自尊和自主,这一阶段中国的表现就是拿来主义.当一个国家开展到一定程度,仅靠拿来主义是不够的.在今后这一历史阶段,中国要纠正早期一些盲目和迷信,端正心态和熟悉.例如,有人认为中国当前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开展全靠对外开放,全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这是中国付出了多大的物质代价才换来的!国外的技术、知识和资本到中国来决不是无偿做奉献的,是中国靠出口了排山倒海般的实物资源才换回来的.在这多年里,中国的实物资源遭到了巨大的消耗,生态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整个经济成就是建立在巨大的资源和环境本钱之上的. 如果仅看到了西方技术和资本的作用,忘记了本国资源的消耗,那就把功劳记错地方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要鉴别西方哪些是好的东西,哪些是有付作用的,不能全盘照搬,从精神面貌上要有一种民族精神,不伏输的精神.即使是落后,也不能丢掉人格尊严,也不能忘记表现自己的特色.说到底, 自主精神表现的是人民的一种精神面貌,是在兴旺国家面前做技术和知识的亡国奴?还是发奋图强,搞出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产品,最终追上世界先进?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有个性的民族.这个个性就尊严.如果今天在强调自主创新的时候,不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去思量问题,便使自主创新缺少了一种精神的因素.自主创新的实质是靠自己的力量来开展 ,因此,中国要制定个自主开展的战略方针.在开展过程中,当自己的力量不够时,可以尽量借助外部的力量.但这种借助是有限度的,不能走到彻底依赖全部力量的地步.不能走极端,不能从当年彻底的独立自主闭关锁国,一下子走到彻底依赖的程度.今天的中国,政府和企业都要有一个清醒的熟悉,如何借助外力?招商引资要到达什么程度?出卖产权要出卖到什么程度?外资参预要参预到什么程度?说到底,全球化要化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都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新问题,我们要有远见,不要等到发现问题了再去纠正.确实,从开展程度上看,中国今天与兴旺国家还拉着较大的差距.在知识、技术、资金和经验方面,仍然处在一个饥渴的状态,中国仍然需要加速与外部实现融合.但在这一场融合过程中,要预防失掉了自我,最后受控和受制于人. 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其实质是一场兴旺国家的财富兼并收购过程,中国今天要搞明白:要以一种什么状态生活和生存?是在外人主宰下生活,还是独立自主的生产和生活?因此, 自主创新的实质是将开展落在什么谁的力量根抵之上,是放在跨国公司的力量根抵之上,还是本民族企业的力量根抵之上?要分清内外力量的作用,要把握好自己的身份地位,把握好自主于开放的关系,从而制定出一个立足于自我的自主开展方针.自主创新的思想制度保证----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企业联合合作、公有制和私有制,目前,中国的宇宙飞船可以上天 ,但飞机却上不天,汽车牌.这种现象不能不反映出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开展道路浮现的问题 .要想自主创新,首先要有制度和思想方面的保证 ,还要有组织的保证.那末, 自主创新的制度保证是什么?是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这个国家的经济业态应该是什么样子?先来谈组织保证.要搞自主创新,必须创造条件,象神舟太空飞船这样的大工程,必须要靠大的组织单位来进行.象汽车和芯片一类产品也需要一定的组织规模 . 因此,中国的今后还要发挥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作用.中国这样的开展中国家必须要有集体主义精神和思想,必须要有团结协作和合作的思想.固然,在发挥组织的作用的同时,还要发挥和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发挥小型企业和个人的作用.小的产品和个人可以力所能及的产品,可以放手发扬个人的研发精神,通过大批个体私营企业去创新开展.但对待那些大的科技攻关,要依靠大企业和国家的力量来集体攻关.总之,中国要按自己的国情办事,要适当地发扬集体主义的精神,不能从当年的极左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一下子走向极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没有合作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中国企业的追赶便缺乏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中国的企业要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于一身,既能让每一个员工自由的创新,又能发挥出团结合作的团队力量.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要学会联合与合作.自主创新与国家宏观经济的关系至上的目标自主创新的开展战略还需要整个国家的宏观层面和宏观政策来相配合.譬如,这个国家的消费模式,是一味进口,消费外国产品,还是尽量消费本国产品?国家在对外政策上采取哪些保护性的举措?如果不适当地保护本国市场,便不利于本国自主产品的开展和成长.在这方面,如果彻底敞开大门,毫无节制地引进和进口外部产品,便会将本国的研发创新和产品窒息在襁褓里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国家已经有不少这样惨重的经验教训了.飞机创造业就是一个例子.固然,除了在进出口方面要适当的保护本国幼稚产业政策,还要耐得住性子,限制住开展和经济增长的步伐.但凡自主创新开展的国家,其增长速度在一定阶段都可能没有那末快,都可能不能满足某些长官的主观意志.在这个时候, 如果政府一味追求速度,便可能浮现过分依赖外力,对本国经济拔苗助长的现象.总起来看, 自主创新这一新的开展观与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全体中国人民要耐得住性子,把握好自我,凝神静气,聚精会神地实现好这一重大的历史转变.。
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_高三作文
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的发展。
这种认识深入人心,中国人特别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发出强烈的呼唤——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这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中国的发展需要。
中国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这个阶段,由于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特别是世界尖端技术垄断更为严重。
中国的十年“文革”对脆弱的人才资源破坏更为严重。
总的来说: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拥有世界尖端技术的领域很少。
改革开放创新世纪这个阶段,中国的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但是世界尖端技术并没有量的进展。
中国的企业竞争力不强,拥有世界名牌的中国企业不多。
中国企业的发展靠得是规模,走的是粗放型的发展之路,因此也拥有“世界工厂”的美誉,坦率的说是“世界加工工厂”。
国外的专家评论中国的企业总是说:“Madeinchina,butchinacan’tcreate……”纵观中国企业半个世纪的发展之路,人们不免有些心灰意冷,但同时也有些激动。
在悲喜交集的时刻,看到缕缕曙光。
振兴中国民族工业需要有一批世界名牌和尖端科技,这样才能使民族工业唱起凯歌。
“海尔”就是民族工业振兴的楷模。
“海尔”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为称雄国内外市场的企业集团的。
1984年12月,中德双方签订了《引进电冰箱的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合作合同》。
海尔始终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搞技术创新,并提出“起步晚、起点高”的创业思路,引进国外公司的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吸收技术,并且开发出世界先进水平的多项产品。
当我们走进大城市的海尔专卖店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海尔产品——海尔双桶洗衣机,海尔空调,海尔彩电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航天公司的辉煌前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载着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中国是继前苏联、美国第三个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为中国的“嫦娥奔月”计划奠定了基石。
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议作文_议.doc
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议论文作文_议论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的发展。
这种认识深入人心,中国人特别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发出强烈的呼唤中国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这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中国的发展需要。
中国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这个阶段,由于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特别是世界尖端技术垄断更为严重。
中国的十年*** 对脆弱的人才资源破坏更为严重。
总的来说: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拥有世界尖端技术的领域很少。
改革开放创新世纪这个阶段,中国的综合国力大为提高,但是世界尖端技术并没有量的进展。
中国的企业竞争力不强,拥有世界名牌的中国企业不多。
中国企业的发展靠得是规模,走的是粗放型的发展之路,因此也拥有世界工厂的美誉,坦率的说是世界加工工厂。
国外的专家评论中国的企业总是说:Made in china,but china can t create纵观中国企业半个世纪的发展之路,人们不免有些心灰意冷,但同时也有些激动。
在悲喜交集的时刻,看到缕缕曙光。
振兴中国民族工业需要有一批世界名牌和尖端科技,这样才能使民族工业唱起凯歌。
海尔就是民族工业振兴的楷模。
海尔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为称雄国内外市场的企业集团的。
1984年12月,中德双方签订了《引进电冰箱的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合作合同》。
海尔始终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搞技术创新,并提出起步晚、起点高的创业思路,引进国外公司的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吸收技术,并且开发出世界先进水平的多项产品。
当我们走进大城市的海尔专卖店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海尔产品海尔双桶洗衣机,海尔空调,海尔彩电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航天公司的辉煌前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载着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中国是继前苏联、美国第三个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为中国的嫦娥奔月计划奠定了基石。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结果。
我国自主创新的内涵及战略意义
我国自主创新的内涵及战略意义
自主创新是指在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生产等方式,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
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我国自主创新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创新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实现国家的长期发展。
二、自主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通过自主创新,可以实现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服务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自主创新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自主创新可以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我国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可以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加优势的地位。
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自主创新可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
自主创新可以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四、加强国家安全保障。
自主创新可以加强国家安全保障,保障国家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不受侵犯,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话语权。
总之,自主创新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国家长期发展的关键。
我们应该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实现国家的长期繁荣和发展。
自主创新的意义
自主创新的意义目前,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眼球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比例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总之,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状况,与完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体改人民胜过水平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
所以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学进步与创新,带动生产力的飞跃,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型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要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知道,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大作用,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离开了自主创新这条路,只依靠复制别人的产品谋利、依靠以数量来打败同业竞争对手,这样的企业、这样的国家只会越做越小、越发展越落后。
我们的祖先不管在精神层次方面还是在创造发明方面都位于世界同时代的顶尖,道德经、孙子兵法、易经周易、唐诗宋词,四大发明、世界上第一把云梯、折伞、镜子、算盘,计算圆周率、地震仪、24节气、中草药等等.......古代中国一直是一个独立自主创新的大国。
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看现在,我们除了还在使用或者沿用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智慧和财富外,生活和日常使用的更多都是国外的创造和技术发明;电灯的发明(美国爱迪生)电话、留声机的发明(美国贝尔)电脑(美国)交通运输飞机、航运、火车、汽车,电影、无限通讯“手机”、生物医药DNA、元素周期表、就连我们党的精神原动力都是马列主义,更何况包括我们引以为豪的原子弹技术都是学来的。
中国为何必须自主创新
中国为何必须自主创新中国为什么要走自主创新之路?我想本世纪最关键的一个热点就是关于中国崛起的问题。
那么,中国是不是在崛起,中国该如何崛起?谈到崛起就要讲到中国的衰落问题,而衰落的个中原因很复杂,今天我只想讲科技方面的影响。
据考证,大概从1500到1820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一个国家,GDP占全球的30%以上。
而美国最高时不超过30%,英国更是没有超过10%。
但时至近代,当西方发生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处于“康乾盛世”的中国却固步自封,丧失了发展的良好契机,中国开始在科技等领域落后于西方世界。
资料显示,1820年时中国的GDP大概占全世界32%的比重,工业产品大概占到31%到32%人口超过全球的35%,出口的问题是1870年以后的情况。
但从1820年开始,中国就开始走下坡路,逐渐衰落,到1949年时已经滑到一个最低的水平,完全变成了一个最落后的国家。
与此相反,美国的崛起恰恰是从1820年开始,它的GDP、出口工业产品和人口增长的最高峰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因为它得益于二次世界大战并一路发展至今,到目前美国的GDP或者出口工业产品都应该说在全球是占绝对优势的,虽然比重不如以前那么高,但是基本上还是占统治地位。
英国则是从1750年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生产的工业产品一再上升,且出口和GDP的高峰比美国的高峰还要提前,基本上是在1850年到1900年之前达到最高峰。
目前英国在GDP和出口工业产品方面所占比例的绝对值虽然比较小,但却还是处于强国的地位。
总之,到1949年,西方已经是一个工业的社会,而中国还是一个农业的社会。
所以中国的衰落,简单一点看是从1820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到1949年中国已经是相当落后的一个国家。
因为我们经济的总量已经从1820年占全世界的33%下滑到1950年的4%左右,GDP的人均水平更是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9%。
所以,中国就成了一个最贫困的国家。
走自主创新之路的认识
走自主创新之路的认识自主创新,是指在科技领域中,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创新和研发的一种方式。
它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相对应,强调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当前全球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走自主创新之路对于一个国家或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走自主创新之路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和改善生活的关键。
创新不仅仅是对技术的追求,更是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实践。
因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将创新贯穿于各个领域和环节中,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
走自主创新之路需要持续加强科技人才培养。
科技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核心要素,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不断推动科技发展和创新突破。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自主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走自主创新之路需要加强科技研发投入。
科技研发是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才能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政府需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资金支持,企业也需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研发和创新。
走自主创新之路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才能激励企业进行创新和研发,提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和机制,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走自主创新之路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创新是全球性的,没有国界之分。
只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才能借鉴和吸收他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自主创新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主动融入国际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共同推动全球科技创新的进步。
走自主创新之路,是实现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创新和研发,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对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意义
坚持自主创新战略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保障。
自主创新战略是指在科技创新领域,我国坚持依靠自己的力量,以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和创新资源为主要目标,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对于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1.自主创新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更能够在技术上占据优势地位,从而在国际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
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的国家核心竞争力,加强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自主创新是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支撑。
在当前全球科技变革的浪潮中,自主创新能够帮助我国在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通过自主创新,我国可以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二、强化国家安全防护1.自主创新是强化国家安全防护的重要手段。
在科技领域,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创新资源的获取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自主创新,我国可以更好地保护国家核心技术和创新资源,避免对外依赖带来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2.自主创新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科技领域的竞争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
通过自主创新,我国可以提升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加强国家综合实力,确保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推动科技领域创新发展1.自主创新是推动科技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科技创新领域,自主创新能够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
通过自主创新,我国可以推动科技领域创新发展,提高科技成果的真实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自主创新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创新型人才是最核心的资源。
通过自主创新,我国可以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为推动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人才支持。
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应建设先进创新文化,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尊重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与氛围;完善创新的法律体系,创造公平诚信创新友好的市场环境;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关键字: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创新型国家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到2020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正确领会、把握和践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要坚持大幅度提升科技实力,发挥科技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支撑作用。
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科技实力大幅度提升,在一些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部分领域形成局部优势。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内需增长、节能环保、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及抗击重大自然灾害和灾后重建中,科技创新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把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新任务。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为我国新时期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国体制制度优势的一个重要典范,不仅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填补了多项重要产品和装备空白,而且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技惠及亿万人民。
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形势论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形势论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创新,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中央对中央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说是有一个好传统的。
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
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十六大以来,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创新。
分重视创新。
2005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三次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
主要表现为:为: 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 &D (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开发)支出占支出占GDP 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70%%以上;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30%以下;创新产出%以下;创新产出高。
高。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等。
二、怎么样建设创新型国家?二、怎么样建设创新型国家?(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
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
自主创新对国家的意义
自主创新对国家的意义
自主创新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由国家自主开展的创新活动。
它是国
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动力,对国家的意义极为重大。
以下是自主创新
对国家的意义的几个方面。
首先,自主创新可以提升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经济实力是国家综合实
力的重要体现,而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
通过自主创新,国家可以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改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出口规模,实现经济增长和贸易顺差。
在全球化的
背景下,掌握核心技术,强化创新能力,是国家获取更大发展机遇和抵御
外部风险挑战的重要途径。
再次,自主创新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要走向发展的前列,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只有通过自主创新,转变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才能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
结构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自主创新还可以引导和带动
国家经济转型,推动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绿色经济和创新型经济转变。
此外,自主创新还可以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科技创新是现代文明
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通过创新,国家可以
培育出更多优秀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提高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科教能力,增强国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自主创新也可以推动
科技人才的成长,培养创新型人才,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推动国家
整体素质和智力水平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为何必须自主创新
中国为什么要走
自主创新之路?
我想本世纪最关键的一个热点就是关于中国崛起的问题。
那么,中国是不是在崛起,中国该如何崛起?谈到崛起就要讲到中国的衰落问题,而衰落的个中原因很复杂,今天我只想讲科技方面的影响。
据考证,大概从1500到1820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一个国家,GDP占全球的30%以上。
而美国最高时不超过30%,英国更是没有超过10%。
但时至近代,当西方发生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处于“康乾盛世”的中国却固步自封,丧失了发展的良好契机,中国开始在科技等领域落后于西方世界。
资料显示,1820年时中国的GDP大概占全世界32%的比重,工业产品大概占到31%到32%人口超过全球的35%,出口的问题是1870年以后的情况。
但从1820年开始,中国就开始走下坡路,逐渐衰落,到1949年时已经滑到一个最低的水平,完全变成了一个最落后的国家。
与此相反,美国的崛起恰恰是从1820年开始,它的GDP、
出口工业产品和人口增长的最高峰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因为它得益于二次世界大战并一路发展至今,到目前美国的GDP或者出口工业产品都应该说在全球是占绝对优势的,虽然比重不如以前那么高,但是基本上还是占统治地位。
英国则是从1750年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生产的工业产品一再上升,且出口和GDP的高峰比美国的高峰还要提前,基本上是在1850年到1900年之前达到最高峰。
目前英国在GDP和出口工业产品方面所占比例的绝对值虽然比较小,但却还是处于强国的地位。
总之,到1949年,西方已经是一个工业的社会,而中国还是一个农业的社会。
所以中国的衰落,简单一点看是从1820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到1949年中国已经是相当落后的一个国家。
因为我们经济的总量已经从1820年占全世界的33%下滑到1950年的4%左右,GDP的人均水平更是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9%。
所以,中国就成了一个最贫困的国家。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样的衰落呢?我想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里面还是有我们的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中国在最强大的时候,我想应该是与科学技术的支撑分不开的。
首先,四大发明是我们的骄傲。
一位英国学者在一本关于中国科学发展史的书里面说道,“距今大概300多年以前,就是在明末清初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科技强国,有50%的
科技发明来自于中国。
”所以中国当时的大国地位同科学领域的大国地位是分不开的。
举一个例子,我们知道郑和下西洋,600多年来有很多资料可以收集,以下是我收集的一些资料,以便说明我们国家当时科学技术整体水平的情况。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1405年,我想当时没有一个国家的国力可以和大明帝国相比,我们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学技术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
从1405年开始,郑和在28年时间里先后7次下西洋,每次的规模都大约有200艘宝船、两万多人的队伍。
那么多的宝船,战船、粮船组成的航海舰队在全世界航行,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足迹之广,完全是一个大国的气势。
要知道哥伦布首次远航美洲比郑和整整晚了80多年,且首航时只有3艘船,最大的排水量也只有250吨左右,长度30余米。
同郑和的宝船相比,只有后者的1/4。
像这种规模的航行完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力量和制作
工艺水平。
所以,郑和下西洋深刻反映了中国当时的实力。
当时美国也这样说,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文化和力量的一个显示,在经济和政治上是一个瑰宝。
因为这样大规模的航行,要付出的代价是科技不发达的国家所难以承受的。
1474年以后,随着郑和远航的停止,这个闭关自守的政策便一直延续到清朝。
而与此同时西方开始逐渐称霸,其强盛的很大一个历史原因是同它的文艺复兴以及一系列的科学进步密
不可分的。
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
体系深刻地提升了西方的科学创新脚步,而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能在世界上可数的却只是少数。
实际上。
在中国的所谓“康乾盛世”时期,国家已经在走向衰落。
两位皇帝对世界上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虽不了解,但是对工业革命、近代科技还是有所知的,然而他们还是故步自封地统治中国社会。
比较大的教训是1840年到1842年进行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发生彻底打破了中国还是一个强大帝国的梦想。
近代科学传到中国是很晚很晚的,据考证,牛顿三大定律等都是光绪五年才传到中国,可见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当时已经是相当落后的。
到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只有这样一个家底全国的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的研究机构只有30多家,且研究规模相当有限。
到1955年,全国的科技机构达到840个,科研人员增加到40万人。
1956年,党中央向全国发出一个号召――向科学进军,这在当时影响相当大。
2006年到2020年,我们国家制定了中长期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的主要指导思想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从我们要“立刻赶上”到“引领未来”,从“向科学进军”,到“自主创新”,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一个战略性的转变。
2006年在英国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这个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分析科学技术在世界的整体发展情况。
其中有一位鲁文大学的教
授Glentor作了一个演讲。
Glentor同几位欧洲的教授研究了中国的情况。
他的题目是“三界对垒还是四分天下?”这篇报告研究分析了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新角色问题。
他研究的结论是中国作为第四股的强大力量,打破了美国,欧盟和日本形成的三足鼎立格局,正式形成了四分天下的新格局。
这说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并不仅仅只是在全球科技中占据了更
大的比重,而是同世界的科技巨头们齐头并进,形成了四分天下的新局面。
事实上,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基本同经济发展同步。
中国目前已经完全具备了向自主创新之路转变的能力,中国也必须要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这条路。
怎样走自主创新之路?
我想至少有五点不可或缺。
第一,要弘扬献身的科学精神,第二,要增强创新意识,第三,要树立科学价值的理念;第四,要掌握科学创新的方法,第五,要营造良好的科学创新文化。
下面主要谈一下营造良好创新文化的问题。
要走好自主创新之路,显然需要有好的环境和文化。
我想,这个文化要有利于创新的阶层,要有利于创新队伍的成长,要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发挥,要有利于全面的科学素质的提升。
只有营造出这种好的环境和好的文化,我们才能走好
自主创新之路。
举一个我感受很深的例子,主人公是2001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一位日本人,我们有所接触和交往。
两年前他在我们国家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作了一个报告,他的最后一张幻灯片翻译成中文就是“天人合一”。
他的意思是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天人合一”的,他相信在理解人与自然的问题上,根据这种观念建立的新的科学所带来的挑战是解决人类文明危机的途径之一。
这段话出自于一位日本科学家之口让我感到有点惊讶,惊讶在于两点。
他怎么对“天人合一”理解那么多,另外他把“天人合一”看得很重,认为这应该是解决当前我们所遇到的挑战的重要指导思想。
所以,我也考察了一下“天人合一”。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天道和人道,科学和文化的问题,也就是提倡和谐、统一的问题,这些问题当前来谈很有现实意义。
(本文系根据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朱道本院士的演讲录音记录编辑而成,未经本人审阅,题目系编辑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