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的自主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的自主创新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国各级政府部门都大力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并喊出了“向创新要效益”、“用创新带动发展”等口号。企业自主创新是指企业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性活动,主要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方面内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思想;“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也对科技工作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全局和深远发展潜力的重大战略决策。
然而本文避开了很多官方式的语言,参考了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的相关内容,并结合了一些国外学者对中国自主创新的看法浅谈一下中国的自主创新中的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
中国在2006年发起的自主创新计划给世界科技巨头敲响的警钟,超过了1978年开始经济改革以来的其他任何政策措施。美国商会最近一篇报告甚至把这一计划称为“一份以空前规模盗窃技术的蓝图”。
自主创新计划的目标是让中国加快速度上升到科技阶梯的更高端。通过多种机制(比如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把尖端技术和研发实验室转移到中国),这个计划本来应该是有助于中国企业消化、吸收外企开发的自有技术并进行再度创新的。中国政府对自主创新计划的几乎所有评估,都把它界定为一个有输有赢的设想──赢的是中国,输的是外国跨国公司。但据有关分析表明,自主创新政策对中国自身也起到了反作用。它并没有诱导科技巨头以更快速度把尖端研发工作转移到中国,在有些方面而是产生了刚好相反的作用。以下就来谈谈这些反作用所在。
今天的中国大约有1,000家外资所有的研发实验室。但这些实验室几乎全都是首先注重将国外形成的创新成果进行本地化改造,而不是针对全球市场开发尖端科技和产品。科技企业高管看中的是他们急需的中国人才的质量和规模。然而又考虑到中国政府关于自主创新的措施,他们却又不相信在中国从事尖端研发是安全的。这就令很多国外公司对于在中国研发望而却步。
跟印度比较一下就很能说明问题。印度并没有类似于自主创新的规则。另外,政府也满足于在允许企业设立研发设施的同时,没有任何规定要求它们与本地合作伙伴等分享技术。这些政策差异似乎对企业行为有着明显的影响。想想,2006年到2010年从美国专利商标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获得专利最多的10家美国科技巨头分别是:IBM、微软(Microsoft)、英特尔(Intel)、惠普(Hewlett-Packard)、美光(Micron)、通用电气(GE)、思科(Cisco)、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博通(Broadcom)和霍尼韦尔(Honeywell)。这些公司中有一半似乎并没有在中国进行任何重要的研发工作。2006年至2010年,其中五家的中国子公司均未被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专利。相比之下,这10家公司中只有一家在印度开发出来的创新技术或产品未获得专利。对这些公司来说,则证明在印度会有更加“肥沃的土壤”。这10家科技巨头在印度的实验室共获得1,119项专利,比位
于中国的实验室同期获得的886项专利要多。在公司层面上,两国的差距则更为惊人。在这10家公司中,有七家的印度实验室比中国实验室获得了更多专利,在印度和中国的专利总数分别为978项和164项。只有微软和英特尔这两家公司在中国的强劲表现才拉高了中国实验室的专利总数,这两家公司中国实验室共获得了722项专利,而在印度获得了141项专利。微软和英特尔的例外很能说明问题。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微软和英特尔都在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技术平台上拥有近乎垄断的地位。由于应用软件要在这些平台上运行,微软和英特尔不必太担心竞争对手剽窃其技术。尽管潜在客户的软件盗版行为令人担忧,却基本上是一种短期挑战。简而言之,微软和英特尔把中国变成其全球研发中心,恰恰是因为这两家公司不必太担心自主创新带来的不利后果。鉴于中国对印度看似有三个主要优势,两国研发方面的差距就更加惊人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印度的三倍以上,中国的市场比印度的大得多。此外,中国在研发上的投资比印度高三倍,中国的博士生也比印度多得多。然而,中国政府却成了绊脚石,因为政府从错误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他们本应该为这些公司创造一个培养世界一流创新者的友好环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试图从外国公司取得技术。
我们来看看中国的自主创新到底在哪些方面,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7月20日,苹果公司向全球发售了Lion系统。这是苹果Mac OS操作系统的新版本,其中的一大亮点是LauchPad。这一次,苹果把iPhone和iPad这些触摸屏的体验搬到了苹果笔记本里。将手机、平板等操作界面带到电脑上,这并非苹果的专利。在中国,竟有公司提早发布过类似产品。今年3月,奇虎360就曾发布过一款Windows软件──360桌面。这款软件刚一露面,就被评测者惊呼:这不是山寨了iPhone的App Store软件商店嘛。站在创新的道德高地上,技术高人会对这种改良嗤之以鼻:360抄袭苹果,这也太没创意了。但从普通用户来看,这何尝不是一次人机界面的简化和优化呢?当然,360的创新也仅止于此。在技术生态中,360桌面只是利用了桌面软件和Web应用的一些技术,还无法触及硬件。这也是它不可能与苹果相提并论的原因。从某个角度看,360桌面的创新,折射着中国科技公司的普遍选择。腾讯公司的Web QQ和360桌面几乎有着雷同的界面──满足“懒惰”用户的需求;其功能定位和市场野心,也与360没有两样──成为用户上网的入口,培养或控制应用生态群。只不过,Web QQ把平台建在浏览器上,而360则借安全之名,把平台建到了Windows桌面上。这样的竞争策略,同样延伸到了手机领域。近日有多家中国公司进入手机领域。8月3日,华为发布了首款云手机Vision,可以实现PC、手机和平板多个平台的信息同步备份和擦除。隔日阿里巴巴发布了内置各种应用的阿里云手机。据说8月16日,雷军领衔的小米科技也将发布第一款小米手机。百度、腾讯将来也有可能推出自己品牌的智能手机。人们一般认为,在手机领域,传统的硬件厂商比如MOTO、三星、HTC才是真正的行家里手。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也到手机业凑热闹呢?这里存在一个重大的有利因素,即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免费而开源。类比到电脑上,就好比360公司可以免费使用Windows,还可以修改系统。而这些进入手机业的互联网公司,都有着各自的小算盘,他们会在手机里内置自己掌控的各种应用。例如阿里云手机会装淘宝比价、口碑网、淘女郎等阿里旗下的应用,小米手机则肯定会预装米聊、MIUI、小米便签、小米司机等各种小米应用。这就好比360桌面多半会把360浏览器当作制定的浏览器,Web QQ会把腾讯的各种服务当作默认的选择。不过,人们真的会为了网上购物就买淘宝的手机,为了新浪微博而购买一款新浪手机吗?中国式的桌面创新,或许为普通用户做了些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