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作业-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题及答案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 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成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2. 主要特征:以实践论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等特点。

3、科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主要指狭义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4、技术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

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5、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征(一)时代性(二)实践性(三)科学性(四)创新性(五)自主性(六)人本性一、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基本思维形式,逻辑思维是有序地进行创造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0.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P20.2自然辩证法是怎样产生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怎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P20.3 怎样理解学习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意义P21.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1.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证的价值和意义1.4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点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5 如何理解系统自组织的实现条件2.1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2.2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重大现实意义2.3 试论述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实践3.1 怎样认识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书903.2 技术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是什么3.3 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的必要性和现实途径3.4 如何理解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3.5 什么是科学精神,书98如何理解在科学研究中坚持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3.6 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4.1 关于科学评价标准的主要观点有哪些?你认为哪种最合理,试说明理由4.2 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局限是什么?4.3 试评价库恩科学发展的历史主义模式4.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有何特点,其合理之处何在?4.5 怎样认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4.6 试分析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5.1 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有哪些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哪些?5.2 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征5.3 怎样认识科研选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及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5.4 试阐述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6.1 如何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试分析其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6.2 如何看待科学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6.3 如何正确认识现代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困惑6.4怎样认识西方科技批判思潮的成就和不足7.1 如何理解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7.2 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7.3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7.4 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的运行7.5 从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角度说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和内容绪论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0.1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自然辨证法(自主创新)

自然辨证法(自主创新)

中国创造
中国制造
目 录
一、介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二、举例说明中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现状 三、自主创新及其重要性
四、结论
一 、经济全球化背景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一 、经济全球化背景
现代科学技 术进步加快 社会分工
国际分工 不断加深
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 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中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现状
与吉利通过收 购豪华品牌提 高品牌形象的 策略不同, 瑞麒走的是自 主创新之路。
虽然路途坎坷,但总算做出了一番成绩,道路也似乎 开始越走越宽。以上半年北京车展发布的瑞麒G5为例, 其引擎,在国内率先采用了燃油缸内直喷技术,扭矩、 功率与大众迈腾应用的引擎近乎一致;而瑞麒G5 引 擎的动力水平,不仅超过了帕萨特新领驭的动力水准, 甚至与马自达睿翼车型的动力相当;另一方面,即将 上市的瑞麒G5 车型,匹配了5MT变速器,其动力和 燃油经济性的匹配更为和谐,动力与荣威550发动机 比较略占上风。简单的比较后不难发现,瑞麒G5围绕 三款自主动力,分别对应15-25万价位区间的合资或 自主车型,已呈全面抢占中高级轿车市场的态势。
四、结 论
经济全球化时代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国 高技术及其产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 的战略意义。
• 以往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经济独立,就没 有政治独立。”现在看来,这一说法已远远不够了,应当改为“ 一个国家没有技术独立,就没有经济、政治上的独立。”世界 上已经“独立”的国家不少,其规律是在政治和经济上真正独立 的,必然是在技术上独立。否则,如果在技术上依然依附于人, 就难以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也要大打折 扣。然而要实现技术上的完全独立,非自主创新不可。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1.比较中西方古代科技发展的异同,说明对中国现代科技发展有哪些启示?答:相同点:古代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灿烂的科技文化,几千年来其独有的四大发明以及历朝历代不间断的各种先进的技术为推动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古代西方同样历史悠久,也拥有无与伦比的科技文化,它独有的逻辑推理,为科学而科学的理念为近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虽有差异,但各自拥有的科技文化同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不同点:一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目的.古代中国经验实用型科学技术模式具有极其鲜明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古代西方逻辑数理型科学技术模式则具有“为科学而科学、以科学认识本身为目的”的非功利性色彩.二关于科学研究的方向和范围.这一问题与前一个问题紧密相联,正由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模式具有极端的实用性特征,所以与人类生活直接相关的学科得到了超常发展.古代西方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范围上,把科学发现本身当成目的,突出了它的非功利性,而近代西欧则继承了这一传统.三关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①经验直观与抽象推理的对立:我国古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主要考虑从经验和直观出发,强调“格物致知”.而古代西方则更重视事物的“理念”.比如柏拉图就认为,真正实在的是“理念”,它是超越事物的存在,而一切感性经验仅仅是对“理念”世界不完善的临摹,是靠不住的.他还认为科学与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把握“理念”.②科学数学化上的对立:在我国古代各学科门类的发展中,数学没有起基础性的作用,没有将数学引入数学以外的科学;而古代西方则创造了一套数学语言来把握自然界的规律,科学数学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对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推崇备至,主要进行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柏拉图学园门口竟然立着“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的牌子.③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方法的对立.我国古代除墨学有关于逻辑学的只言片语外,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逻辑学体系.而古代西方则开创了逻辑学.在整个古希腊时期,科学家善于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来考虑问题.启示:在当今科学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理论也要注重实践.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和提炼,是高度概括和总结性的东西;实践是理论的验证与实际应用,是理论的价值实现.因此在现代的科学研究中我们既要注重基础科学的理论研究,也要积极探索理论科技的实用价值.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这种自然观的基本观点、特征和重大意义是什么?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天文学: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学说地质学:赖尔的“地质渐变论”物理学: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电磁场理论化学:原子论的确立、人工合成尿素、元素周期律生物学:细胞学说、达尔文《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这种自然观的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答题要点研一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答题要点研一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论述中共十八大所部署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根据和战略意义。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

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

生态文明所理解的公平是一种广义的公平,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公平。

其中,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是公平原则的核心。

目前我国的生态困境及其危害;酸雨,危害:⑴对生物的影响: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及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⑵对建筑的影响: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⑶对人体的影响:危害人体健康。

;水体富营养化,危害:动植物死亡,湖泊沼泽化乃至消失,影响。

赤潮问题,赤潮爆发对海洋水产业的不利影响;①藻类过度繁殖容易导致海水缺氧,致使鱼类死亡、或其它鱼类的食物列死亡,鱼类因缺少食物而死亡;②产生毒素、毒死鱼类;③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影响浮游植物和食物链。

沙尘暴,危害:①造成环境质量下降②使农作物受灾③造成人畜伤亡。

荒漠化,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森林破坏,森林破坏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旱涝多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道淤塞。

自主创新之路

自主创新之路

自然辩证法作业姓名:胡狄学号:201303703041专业:机械工程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无论是雾霾、地震、台风还是海啸,都对人类的生活与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与影响。

在人类与自然界抗争中,人类解决问题的方式总是待其出现而后治理,而自然界给我展现的却又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似乎在这两者间的抗衡永远找不到一个平衡点,最终导致自然被破坏,人类亦痛苦的“双苦”结局。

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效法自然、顺应自然、返璞归真,而不是与自然对抗,坚信人定胜天。

那么,在物质资源匮乏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如何找到人与自然的平衡点呢?--问题来自,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二篇《自然观及其变革》中国如何走自主创新之路之我见2014年3月27日,习总书记在法国巴黎的演讲中谈道,“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已经醒了”。

至此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民族,一个热血的民族,一个和平的民族的崛起,但往往历史的发展总会给我们很多的感慨。

我们无法忘记一代又一代领导人呕心沥血的付出与努力,无法忘记成千上万革命先辈用鲜血与青春换来的尊严与和平,更无法忘记无数侵略者带来的耻辱与悲怆。

这个和平的国家,历经了太多太多的挣扎与彷徨,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可以挺直腰杆,站在属于自己的蓝天下,带领他的人民不断的进取与自强。

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不会那么的尽如人意,相反给人带来的却总是失望与迷茫。

大国崛起,竞争四起,在强大的巨头面前,“小国”的努力开始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与不堪一击,得不到的新奇,遥不可及的科技,一切是那么的光辉灿烂,让人羡慕不已。

于是,购买引进高新技术成了一条昂贵却不失方便的弥补自家缺陷的途径。

但是,“有求于人”无异于作茧自缚,而并非长远之计。

历史发展的深刻教训提醒我们这个时代容不下你停下来过多的思考与依靠,如果你不积极的进取创新,等待你的只有那只无形之手的扼杀与淘汰。

自主创新案例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的应用

自主创新案例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的应用

胡锦涛 同志指 出 : “ 建 设 创 新 型 国 家 ,核 心 就 是 把 增 强 自主 创 新 能 力 作 为 发 展 科 学 技 术 的 战 略 几 点 .走 出 巾 国特
色 自主创新 道路 , 推 动科学技术 的跨 越式发展 。” … 创新 型国
家 的 一 个 重 要 特 征 就 是 自主 创 新 能 力 较 强 。 自主 创 新 的实
研 究挖掘 历经半个 多世 纪 , 至 今仍 未全部 出版 完成 , 便是 巾
国古代科 技资源极 其丰 富深厚 的一个 明证 。李约瑟 对此 感 慨道: “ 随着时间 的流逝 , 证 明这是一个绝对 的金矿 。古代 和
巾古时代 的中国科 学成就 , 一再表 明足以使人 眼花缭乱 。” [ 3然 辩 证 法 》 课 程 中的 应 用
郝新 鸿
( 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 , 新疆 乌鲁木齐 8 3 0 0 4 6 )
摘 要 : 我 国当代科 学 家 自主创 新的丰 富案例 , 为硕 士研 究 生《 自然辩证 法》 教 学 目标 的 实现提供 了独特 的教 育资 源 , 对
解的“ 巾 国学 派 ” 5 l 。 为此 . 他 在2 0 0 0  ̄ 获得 了国 家最 高 科 学 技 术

自 主 创 新 的 内 涵
奖。 此外 , 还 有翁文 波提 出 的包 括可攻 度性 方法 和干支法等 信息预测理论与方法在天灾预测中的运用 ,任振球特 大 自然
灾 害触 发 机理 研 究 及预 测 .徐 钦琦 提 出阴 阳大 年 生 物 进 化 论 6 l
方法 加 以分 析 , 发表 《 巾 国 近 五 千 年 来 气 候 变 迁 的 初 步 研
质是通 过拥有 自主知识产 权的独 特核心 技术及 在此基 础上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3~2014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每题的具体答案仅供参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取舍。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一)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2)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3)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其生态化,从非生态型人工自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特征(1)全球性。

它是以生态视角,代表地球人类(包括后代人)的利益,研究全球生态或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观。

(2)批判性。

它从生态视角反思和批判人类的理念和行为及其后果,“这种生态视角的批判可以说是人类视角的批判或代表人类的批判”。

(3)和谐性。

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二)生态自然观的基础1.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1)生态科学认为人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者;人和生物共同遵守“物物相关”、“相生相克”、“协调稳定”等生态规律。

(2)生态科学主张以整体、循环、平衡和多样性的生态理念,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作用、生态系统的存在和演化,研究人和生态系统之间的辩证关系。

2.生态自然观的技术基础(1)生态技术是包括环保技术在内的“一种积极控制或事先控制”的“持续技术”,它被用于对风能、太阳能、地热和水资源的利用和对废物的再利用以及造林、治沙、滴灌等;它“不仅是一类技术的总称,更主要是一种技术观和技术选择战略”。

(2)生物技术不仅包括传统生物技术,更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以及“生物冶金技术”(细菌浸矿)、“环境生物技术”(生物降解)等现代生物技术。

自然辩证法论文自主创新

自然辩证法论文自主创新

⾃然辩证法论⽂⾃主创新⾼举“独⽴⾃主”、“⾃主创新”旗帜武汉科技⼤学****** ***** **摘要:建国来,中国科技战略思想经历了从⾃⼒更⽣到⾃主创新的演进。

在这⼀历史进程,“⾃主发展”是贯穿中国科技发展的核⼼要义。

在新发展阶段中,进⼀步明确中国的⾃主发展的内涵及历史地位,对于深刻把握⾃主创新战略、坚定地⾛⾃主创新道路具有要意义。

⽽⾃主创新理念已经在尖端科技和各⾏业企业中期引导作⽤,成为我国民族精神和品质。

关键词:科技战略⾃⼒更⽣⾃主创新民族精神民族品质1. 引⾔1.1独⽴⾃主与⾃主创新的内涵“独⽴⾃主”、“⾃⼒更⽣”,就是凡事⾃⼰做主,不依赖别⼈,不步⼈后尘,也不受别⼈的控制或⽀配,按⾃⼰的主张和权利⾏事,就是特⽴独⾏的勇⽓,敢为天下先的锐⽓。

⾃主创新是⼀个企业、⼀个国家,乃⾄⼀个民族,为增强⾃已的市场或者国际竞争能⼒,在产品开发或综合国⼒战略上不是采⽤传统、⼤众化的、模仿别⼈技术和管理模式,⽽是⾃已不断研究、开发产品关键技术或对国家结构、民族意识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或者是形成民族⽂化,这样⾃⼰就会永远⽴于不败之地。

正是在⽑主席独⽴⾃主,⾃⼒更⽣,艰苦奋⽃⽅针指引下,中国⽤不到三⼗年的时间,⾛完了西⽅国家⼏百年⾛过的历程,使中国由⼀个极其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了世界⼤⼯业国。

总之,独⽴⾃主,⾃⼒更⽣有着深刻的意义,蕴含着强⼤的⽣命⼒和奋⽃⼒,新中国的成⽴和壮⼤与之有个深厚的渊源。

⾃主创新更是我国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得以发展、领先的关键战略,应该坚决、勇敢的⾛⾃主创新的道路。

1.2⾃主创新的哲学内涵“创新”概念新颖、内涵丰富,这与它的灵魂是如出⼀辙、相辅相成的,是具有深刻哲学内涵的。

学术界对“创新”概念可谓众说纷纭,仔细追究其本质,主要是创造、更新和改变三种基本情况。

所谓创造是指原来没有这个东西,经过深⼊研究和⼤胆想象,创造性地提出新的东西,也即从⽆到有;更新是指原本就有⼀套东西,但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或者事态的发展,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新的东西,深化完善之;改变是指随着认识程度的不断深⼊或者客观条件的逐渐完备,发现以前有些东西是错的,或者说不适应现在形势的,需要予以纠正。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部分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部分答案

第五章1.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第二答案: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进一步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的作用。

4.教育是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的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科教兴国。

5.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技术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追求繁荣和进步的必然要求,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和支撑。

当今世界,随着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技术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技术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技术创新在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决定性力量。

技术创新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1.技术创新是新兴产业成长壮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技术创新结果的表现之一就是生产出全新概念的新产品或增加原有产品的新功能、新品质。

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必将引发和促进相应生产行业或部门的形成,而新产品在功能、品质上超越原有同类产品,也势必导致同一生产部门内部发生分化。

其变化的最后结果表现为一些生产全新概念产品的部门和生产新功能、新品质产品的部门逐渐发展壮大;而一些原有的生产部门逐渐衰退,甚至消亡,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

论中国科技如何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论中国科技如何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20**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学院:专业:学号:学生姓名:任课教师:日期:课堂问题:第四篇第十一章第三节 P362一般而言,技术-产业的生命周期包括五个阶段:孵化、技术成长与分化、市场成长与细分、成熟、衰退。

怎样在不违背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让科学技术更快的向产业和生产力转化?根据这一规律,从国家层面来说,政府可以做些什么为这一转化提供良好的条件?论中国科技如何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对中国来说,自主创新显得尤其重要。

在自主创新方面,拿近代中国来说,中国同样取得过世界瞩目的成就。

纵观中国科技国情,从总体上看,虽然国家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中国的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中国科技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关键在于制定一个自主发展的战略方针,需要有一套自主的人文体系来支撑,用一整套完善合理的制度加以保障,通过整个国家的宏观层面和宏观政策来相配合来实施。

关键词:科学技术,自主创新,战略方针,人文体系,制度保障,宏观政策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现代世界以国家的地区作为存在形式,自主不仅关系经济,也关系政治,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说自主都是不可或缺的。

自主创新,重在创新,贵在自主。

创新是内容、是实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主是原则、是精神、是国家独立、自强的保障。

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对中国来说,自主创新显得尤其重要,其原因在于:1.以有形产品换无形产品的贸易不可长期持续,中国产品不能长期处于低利润的一端。

在有形与无形产品的交换过程中,无形产品的利润率大大高于有形产品。

如果中国长期陷入这样一种国际分工角色,那么本国的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很快便会消耗殆尽。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自己整理--江西高教出版社)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自己整理--江西高教出版社)

自然辩证法第八章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1、如何理解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由于科学和技术的体制目标不同,他们的行为规范也将有许多差别。

(1)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四条原则: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2)技术共同体社会规范技术共同体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和研究领域中,由具有比较一致的价值观念、知识背景,并从事科技问题研究、开发、生产等的工程师、技术专家、技术人员通过技术交流所维系的集合体。

技术共同体行为规范,主要可以概括为:普遍主义、私有主义、实用主义、替代主义。

2、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我国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其中企业是科技创新的核心。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

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

尤其对于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的中国而言,为了抓住未来发展的机遇,迎接随之而来的挑战,依靠创新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变得更加重要。

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是各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

国家创新体系则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主要层面保证了对创新的大力政策支持,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组织结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有一个历史过程。

经济支持制度、法律保障体系等科学技术体制是根本,各种组织机构及其科研组织运行是保证,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是导引。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A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理论追随者们几代人共同来完成的理论形态。

B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的看法”(自然观),是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包括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完善的。

C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人从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它具有直观性、辩证性、思辨性的特点,是古人对自然界及本身的一种不成熟的局限性的认识。

D第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们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它具有实证性和局限性的特点。

E它们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并对自然界和人的关系进行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前人的成果之上批判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到16-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再到19世纪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2.如何理解和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三者之间的关系?答: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大作业

自然辩证法大作业

自然辩证法专业:固体力学班级:硕3037姓名:王健从科学角度分析如何提高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但是由于种种社会与制度原因,近代科学并没有产生在中国。

中国多次错过了科技革命的可能与机遇。

近代以来,内忧外患接踵而至,中国人忙于抵御外辱与寻求自身变革之中,科技创新也没有得到发展。

全国解放以后,百业振兴,科技发展很快,但很快又犯了20多年的“左”倾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一方面两弹一星上天,成绩显著;一方面科研条件遭到破坏,知识分子被打击。

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1995年党中央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科技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加强自主创新提出了迫切需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中国应对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部署发展创新文化,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

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三十多年来,我国对教育事业、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受重视,政府加大了投资,出台了政策,学者平民也都深刻的认识到了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对国家、民族已及个人理想实现的重要性,并且都为此付出了努力。

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虽有进步,但是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自主创新始终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同时也是西安交大最崇敬的校友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从科技自主创新的角度来看,目前的社会障碍主要有三个:思想束缚、应试教育、社会浮躁。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2021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每一题300字—500字)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立之间的辩证关系?2、为什么科学开展表现为继承及创新的统一?3、多学科的穿插和融贯的方法论意义?4、如何对待科技对人类异化和对自然异化?5、如何保证科技在社会中安康、持续的运行?6、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展伦理标准?7、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及其它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8、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立有何意义?9、怎样正确地理解人及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开展之路的想法。

10、全球化形式下的中国科技开展对策研究。

11、从科学技术开展历程,说明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和评价科学精神及其科学技术的影响和作用?12、观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并述一、两位出色科学家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3、试述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开展。

14、论科学伦理和技术伦理的重要性。

15、试论人类解决"全球问题"的前提条件和根本途径。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立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开展,它的核心是强调人及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开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立,这是对生态自然观的实践。

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立的哲学依据和思想根底,为生态文明建立提出了总要求。

它把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看成是高度相关的有机统一体,充分肯定人及自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

倡导人类不仅要了解“自我〞,更要了解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促进生物圈的稳定及繁荣的根底上改造和利用自然,为自然界建立一种有益于人类的新平衡。

建立生态文明是实践生态自然观的深化及完善。

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将生态自然观及我国环境现状相结合,把生态文明建立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立、政治建立、文化建立、社会建立各方面和全过程。

自然辩证法答案整理.docx

自然辩证法答案整理.docx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要冇自己的理解)。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它是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

他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口然观包括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对自然界木来而目的理解,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部分,而科学研究则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为科研主体的人总是在某种思想、理论指导制约下,按照一定的理论框架有选择地进行信息材料获取,组织观察、调查、实验及分析综合等研究活动,探索某种客体运动、变化的规律。

因此科学研究工作者只有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自然观为指导,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正确运用一些逻辑思维方法”才能在科研活动中有所作为。

2.论述科学技术中的创新思维方法(什么是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思维的意义)。

一、思维的收敛性打发散性二、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三、直觉与顿悟思维四、移植、交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科学技术需要创新,创新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动力和灵魂。

要创新,必须冇创新思维和方法。

科学研究上和技术发明上的创新思维,就是思维要素的辨证组合与重新配置。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除了表现为运用规范性的辨证思维形式之外,还体现为收敛性与发散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抽象性和形象性的对立统一等辨证思维特征。

在这些具有对立方向的特性之间保持张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特征,也是创新思维方法的典型特征。

不同行业和环境,创新思维,冇多样的表现形式。

但本质上,是人的一种思维能力的体现,创新思维在我们tl常生活中有着界乎寻常的作用,让今天各行各业的人都非常重视。

首先,创新思维促使知识融会贯通,知识优化组合。

其次,创新思维促使金业自主创新,培养国际品牌。

最后,创新思维能促进社会重视创意产业发展,督促立法体制的完善。

3.我们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以及如何建设国家的创新系统。

■第四步要结合现实。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邬贺铨
【期刊名称】《求是》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上世纪后期,一些发展中国家进人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成功实践给我们很大鼓舞,但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要在短时期内成为创新型国家则是绝无先例的。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GDP和人均拥有资源水平低,国家不可能拿出很多的资金投入科技。

我国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比例都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市场化的起步较晚,工业化的任务还很重。

尽管信息化和全球化是难得的机遇,但发达国家利用信息化先手之机可能进一步拉大与我们的差距。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邬贺铨
【作者单位】中国工程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2.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国家科学技术部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题联学研讨实录
3.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4.坚持自主创新实施重点跨越走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规划纲要》解读之二
5.“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
学院: 机械自动化学院
专业: 机械工程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014-04-16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1. 自主创新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性力量”,高度概括了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和追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而科学技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历史可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是工业化国家的普遍规律。

而且对于发展中国,事实证明走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或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发展模式都无法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

发展中国家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实现跨越发展、持续发展。

对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只有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GDP总值跃居全球第二,基本实现小康社会,进出口贸易总额也稳定增长。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环境、资源等基本国情,我们的资源面临消耗殆尽的危险,环境也越来越差。

资源的限制和环境的要求决定我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产业调整,发展先进制造业。

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转变有必须发展高科技,促进高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 创新道路选择
2.1 自主研发舰艇的成功
电影《第二个春天》为创新指了一条路。

60年代第一个春天,海军某部支队政委冯涛被派往东港1060造船厂担任工委书记。

当他到达时,正遇一艘由我国工人和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制造的新舰艇“海鹰”号第一次试航起火爆炸。

试航失败后,厂长齐大同对继续建造“海鹰”产生了怀疑、动摇,他不顾设计员刘之茵和广大工人的强烈反对,决定将“海鹰”号封进仓,把希望寄托在从国外引进的“飞鱼”上,幻想依靠外援为我海军造新舰艇。

冯涛对要不要继续建造“海鹰”持完全不同的态度,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召开工委扩大会议,支持青年设计员刘之茵和工人夏长发的意见,驳倒了总工程师潘文的错误想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决定继续把“海鹰”搞上去。

“海鹰”建造组的同志们在冯涛的带领下,经过紧张战斗,终于查清了起火的原因,但又遇到难以解决的646号材料问题。

齐大同再次劝说冯涛丢掉“海鹰”,集中力量搞“飞鱼”。

就在这时,发现“飞鱼”主机图纸数据对不上号,而外国专家赫文斯基又别有用心地提出要求联合试制“海鹰”。

面对这一切,冯涛通过认真学习,头脑更加清醒,觉察到所谓“联合试制”是妄图窃取我国军事情报,达到“假援助,真控制”的政治目的。

冯涛对齐大同丢掉原则,把阴谋当友谊,把坏人当朋友的错误做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冯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带领“海鹰”建造组的同志,奋发图强,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粉碎了现代修正主义的挑衅,揭露了潘文里通外国的罪行,攻克了材料关,终于使“海鹰”在春光似锦的第二个春天飞了起来。

齐大同受到了教育,转变了思想,焕发了青春。

碧蓝辽阔的祖国海疆上,“海鹰”乘风破浪,飞速前进。

2.2 大飞机项目的困惑
所谓大飞机一般是指起飞总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

在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链中,大型飞机无可争辩地处在顶端。

从制造上看,大飞机飞行时间长,对机体“抗疲劳”和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很高,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工艺和技术无疑都是先进或最先进的。

从材料上来看,大飞机大量使用了新材料,波音787使用的复合材料已达50%,空客A350客机的复合材料预计将达到52%。

从设计和组装的角度看,汽车的零件数量不过以万计,大型客机的零部件却数以百万计数,据说波音747-400客机有600万个零部件,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研制大型飞机也会面临一些困难。

比如,造出大飞机后的专利使用费,制造大飞机的很多工作母机我们目前还生产不了。

同时,还必须考虑如何在大飞机制造中与现有垄断企业竞争,如何在大飞机的销售中与发达国家政府打交道等问题。

而发动机制造也成了打飞机制造的瓶颈。

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和技术封锁。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认真学习,头脑保持清醒,依靠自主创新艰苦奋斗。

2.3 自主创新的感想
在新的形式下,中国要坚持自主创新,既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加快研发,更要独立自主。

对于科研团队,要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敢于面对失败和困难,坚持不懈,既要有坚定的信念,也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

国家在科研上,要给予足够的支持,集中力量干大事。

在个人、科研团队和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自主创新才能迎来春天。

3.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
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机遇期。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求出发,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增加科技投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造就创新人才、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创新文化,实现创新能力的跨越发展。

3.1 积极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要充分发挥政府
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

要下决心改革计划经济遗留的体制弊端,推进宏观体制改革,使政府更好地发挥宏观协调、政策引导、制度规范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密切各创新单元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创新的效率与效益。

加快建设以企业为投入和行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制度、法律和政策环境。

鼓励企业着力从事市场导向、面向未来的自主技术创新,并得到应有的创新回报,实现风险与效益的对称。

加快在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符合现代产权规律的企业制度,充分发挥产权作为创新内在动力的作用。

在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下,要通过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提供充分的创新源头和人才供给,促进企业快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和激励创新中的基础和导向作用,完善市场的有序性、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减少行政部门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消除市场分割和垄断。

3.2建设创新人才队伍
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要立足科技创新实践,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具有战略眼光和卓越组织才能的战略科技专家。

立足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培养为主造就一批领衔科学家和科技创新创业尖子人才。

建设一批善于攻坚,能够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的创新团队,鼓励人才有序流动,为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更多的机会。

(1)推进教育创新,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大力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

加强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优化结构,适应需求,逐渐缩小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

推进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和创造力培养。

造就德才兼备,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进取的创新创业人才。

倡导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

(2)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和发挥才能的文化环境,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竞争择优、和谐共进的创新氛围。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引导广大科技人员牢固树立,以科技兴国为己任,以创新为民为宗旨的科技价值观,在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创新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与理想。

(3)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加强科学传播,推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和良好风尚。

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建立新型的科学与公众的关系。

从公众被动接受科学知识,转变为科学与社会公众的交流和互动,使社会与公众对科技发展享有更多的知情权。

从而进一步理解科技、支持科技、参与科技、监督科技,使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成为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事业。

3.3保障科技投入的稳定持续增长
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持续增长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保障。

要加快建设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使科技投入水平
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相适应,逐年提高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

确保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并促进企业与社会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1)优化公共财政投入结构。

政府要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政府科技计划和科研条件建设的支持结构,建立对科研机构和大学研究规范的支持机制,健全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和监督评价。

(2)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

制定有利于企业加强研发投入的税收激励政策,加强金融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和支持。

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和中介服务,建设支持自主创新创业的资本市场。

建立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和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出口政策,促使企业自觉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行为的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