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的作业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练习题all

《自然辩证法》练习题all

《自然辩证法》练习题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所属的学科是:BA、自然辩证法;B、科学技术哲学;C、科学哲学;D、科学社会学。

2、《自然辩证法》的作者是:A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3、《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的作者是:B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

4、恩格斯关于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的主要著作是:A、《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B、《自然辩证法》;C、《反杜林论》;D、《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5、开创了关于科学的社会学研究(科学社会学)的著作是:A、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B、黑森的《牛顿〈原理〉的社会和经济根源》;C、默顿的《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D、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

6、开创了关于科学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著作是:A、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B、黑森的《牛顿〈原理〉的社会和经济根源》;C、默顿的《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D、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

7、下列著作中分别讨论自然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的是:A、《自然辩证法》和《资本论》;B、《反杜林论》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C、《自然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D、《实践论》和《矛盾论》。

8、被称为宇宙演化学始祖的古代哲学家是:A、泰勒斯;B、笛卡儿;C、亚里士多德;D、阿拉克西曼德。

9、批准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钱学森。

10、列宁说:“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聪明的唯物主义。

”这句话中的“聪明的唯物主义”是指:A、形而上学;B、机械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任何聪明的哲学理论。

11、“自然辩证法“一词的英文是:A、dialectics of nature;B、natural dialectics;C、dialectics of natural science;D、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onlogy。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1、“科学技术越发达,人类越危险,人类最终会走向自我毁灭。

”你认为是这样吗?请论述之。

2、中国在古代很发达,但是近现代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你认为是那些原因造成这种结果的?请论述之。

1、我认为不会这样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和推动力在人类的始祖掌握制造和使用工具之前,猿还是那只猿,石头还是那石头。

当他们用朦胧的科学技术在偶然间制造了第一批工具,从此跨越了被马克思等划定的人与猿的分水岭,人类随之也划时代地诞生了。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其作用在于满足人类实践活动发展的需要以造福于社会,促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首先,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生产的发展和昌盛。

纵观近300年科学技术的历史,每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都使物质生产力大大地向前推进;特别是20世纪以来,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根植于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而近2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促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技术进步所占的比重已高达60%-80%。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物质生产方面已经充分体现了其优势。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推进了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为人类满足自身的需要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条件,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包括推动哲学观念的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进步。

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与人类社会推入到虚无然而,科学作为人类准确把握外界事物的工具,却永远无法关注人的内心和存在意义。

科学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外界,人们能够依靠科学技术走到太空,能够依靠科学技术看清原子的结构,满足了人类追求真理、追求客观必然性的需要,更为人类改造外部世界创造人工世界提供了客观的尺度和前提,是人类从外部自然界求得解放、获得自由的重要方式和武器。

但科学不是万能的,单纯的自然科学不可能昭示人生存的意义,提供安身立命的价值承诺、保证和根基,难以满足人多方面的精神需求。

科学不涉及人的价值领域,因而不会也不可能帮助人们走向解放人性的最终胜利。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

了解自然辩证法,对于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理解自然观与科学研究及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创新的一般理念,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科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面对经济与环境的矛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呼之欲出毋庸置疑,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惊人成就。

但现有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却有着不可持续的局限性。

这是因为,在持续多年的高增长率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高能耗、高物耗。

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水平相比,要高出2.4倍;单位GDP的金属消耗量是世界水平的2~4倍;2003年我国煤炭消耗量已占世界煤炭消耗量的30%,但创造的GDP还不到世界总产值的4%。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物要高出10倍以上。

因而素称地大物博的中国,已难以满足日益迅速膨胀的资源需求,仅2003年就从海外进口了1亿吨的石油和成品油、1.4亿多吨铁矿石。

不仅如此,19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带来的损失,要占到GDP的8%以上,造成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式十分严峻。

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

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严重威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醒。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1:简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2:分析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内容和范围,论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3:简述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论自然观和辩证唯物论自然观。

姓名:×××学号:×××××××日期:×××1、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自然辩证法带有交叉学科的性质,也就是说,它本身就是一门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性范围很广的学科,可以称之为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

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科技观和掌握科学方法论。

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客观自然界的一种重要理论思维形式,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因此,自然辩证法可以成为指导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一种有效思想武器。

从一定意义上讲,任何科学技术成果的取得,部是自觉或不自觉遵循唯物论利辩证法的结果。

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当他从事一项科学技术研究时总是受某种哲学思想支配的。

问题只在于是受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支配,较快地达到日的,取得成果。

还是受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支配,缓慢地做出成绩。

任何一个科学家在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时候,首先必须以客观世界为对象。

这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如果不承认客观世界的存在,则一切研究就失去了立足点。

自然辩证法可以提高科学工作者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方法意识。

自然辩证法文理交叉,蕴涵着科学文化职能。

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增强科技意识,树立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有助于提高观察、分析社会问题和辨别伪科学的能力。

自然辩证法小作业

自然辩证法小作业

(9)学术成果的定量化要求是否有利于科学发展?我认为不能否认学术成果的定量化对科学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也衍生出很多的学术道德问题。

很多单位都按照定量化办法,根据论著、课题、获奖的总评得分来确定学术成果的优劣。

为此,努力在高级别刊物上多发稿,在高规格会上多获奖,在高层次部门多拿课题,所谓的“多出精品”,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导向性选择。

一时之间,有人采取同一成果更名多次发表、拆开发表、会议、刊物、著作重复发表等“合法策略”。

学术的急功近利与其说是个人学术道德发生了偏移,倒不如说是集体受到学术权力的驱动所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质疑一贯以来我们所奉行的学术成果定量化的评价制度。

应该来说,学术成果的定量化还是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拿研究生培养方面来说,这种规定在规范学位管理,培养良好的学风教风,督促研究生多做科研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这种量化也助长了浮躁学风,不自觉地成为诱导学术越轨行为甚至学术腐败产生的“催化剂”。

应当看到,科学研究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的,我们一味的将学术研究定量化,会使一些人将精力投入到一些较浅显的课题,而对关系到学科发展前沿以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周期长、见效晚、风险大的原创性研究课题则有意回避。

长此以往将有碍与科学的发展。

(11)你是否赞成“取消中医”签名活动;中医是否属于科学?首先,我反对“取消中医”签名活动!关于中医是否科学的辩论很久以来从没停止过,虽然不能认定中医的全部理论都是科学的,但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依赖的中医药全盘否定,绝对是不应该的。

对于“取消中医”的签名活动,卫生部特别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标示:卫生部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

毛群安指出,中医药既是国粹,又是我国卫生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所在。

历史上,中医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依赖的就是中医药。

当前,中医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但是,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

自然辨证法大作业

自然辨证法大作业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1、古代自然观有哪些局限性?自然观是对自然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古代自然观是古代社会的人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形成的自然观,是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反映。

当时的自然科学刚刚萌芽,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一切有关自然的知识差不多都包含于统一的哲学之中,其中有不少是来自抽象的思辨和猜测。

直至亚里士多德时代,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仍然是一回事,并且是以脱离实用技艺、从事纯理论的探索为目的的。

这种自然观来自天才的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虽然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的联系;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但当时还缺乏足以把自然现象联结成因果链条的经验知识;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总体上去把握自然界,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对构成总体的部分和细节尚不清楚,因而对总体联系的认识必然是模糊的。

这就使得它不得不用哲学的猜想来填补知识的空白,因而古代人的自然观念是笼统的。

2、现代自然观相对于古代自然观有哪些进步?现代自然观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批判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为正确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科学与社会的研究,以及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3、科学与宗教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科学与宗教的本质区别在于科学的实证性与宗教的信仰性。

具体表现在:第一,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知识体系,是获取知识的认识与研究活动。

宗教则是人类在未知自然及其规律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消极的认识态度和方式,它束缚了人类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科学追求的是客观真理,它的成果属于全人类,科学没有阶级性,它具有中立性的特点。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的创始人是()。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黑格尔D. 康德答案:B2.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C. 机械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实现的。

A. 物质B. 能量C. 信息D. 意识答案:A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

A. 可变的B. 不可变的C. 随机的D. 人为的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是()。

A. 直线式B. 循环式C. 螺旋式上升D. 无序的答案:C6.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矛盾是()。

A. 人为制造的B. 客观存在的C. 主观臆想的D. 偶然出现的答案:B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无规律的B. 有目的的C. 无目的的D. 随机的答案:C8.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进化是()。

A. 线性的B. 非线性的C. 可逆的D. 不可逆的答案:D9.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多样性是通过()实现的。

B. 变异C. 遗传和变异D. 环境答案:C10.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统一性是通过()实现的。

A. 物质B. 能量C. 信息D. 意识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基本特征包括()。

A. 物质性B. 多样性C. 统一性D. 矛盾性答案:ABCD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性表现在()。

A. 必然性B. 偶然性C.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 随机性答案:C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矛盾运动包括()。

A. 对立B. 统一D. 静止答案:ABC4.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包括()。

A. 实验B. 观察C. 推理D. 计算答案:ABCD5.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包括()。

A. 渐进B. 突变C. 渐进和突变的统一D. 循环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作业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作业

课后习题: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具有什么关系?(p5--6)答;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正式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的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哲学相比,它和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更值得研究。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的联系,这涉及到学科门类的层次构成问题。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19)答: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和内容又有了新的大发展。

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自然观方面,和技术方法论方面,在科学技3.22)答:系。

建国初期:题。

工业化时期:自然辩证法是指定科技政策的理论基础。

研究科学第一章—第五章手写在练习薄上第三章(留题)答:1.2.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p144)答:灵感在心理学中不过是一种特殊形式表达出来的心理现象,它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直觉是指问题突然得到了解决,它不是对事物表面的生动直观,而是对事物规律性的一种猜测。

从上述课件,灵感、直觉与顿悟是很难分开的,因为灵感、直觉都是顿悟的心理现象。

都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深刻性的特征,突然产生于某一随机过程,是对事物规律的掌握。

而科学的思维中的灵感和直觉,不同于宗教的地方在于,尽管他们也带有许多幻想的成分,然而,它的全部内容都是涉及对事实的理解问题。

,是对客观规律的一种把握。

3.思想模型方法在假说的形成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答:科学家通过思想模型方法猜想出理论假说,因为现象背后的实体和运动看不见、感觉不到,因为对欲求的因果机制知之甚少,所以猜想只能从人们已经比较熟悉的相似物出发,在思想中摹写或描述研究对象的性质、结构、功能或运行规律,这样猜想出来的摹本,蓝图就是思想模型,虽然是参照物相似物猜想出来的,却是对相关经验定律背后的因果机制的表述;既是已知的相似物的“模型”,又是研究对象的模型。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A2.对当前人与自然关系如何评价,你认为应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基本问题。

它是在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演进的,经历了“和谐—不和谐—新的和谐”的十分曲折的过程。

在不断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前,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自然资源被无节制地大规模消耗,造成污染物大量排放,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日益恶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大量物种濒临灭绝……这些灾难性后果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并受到“人类中心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自私狭隘地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于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

马克思曾说过:“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才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也是不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价值追求。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应该做到:第一、彻底转变“人是自然主宰”的自然观,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识,坚持走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第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努力建设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三、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共同解决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B2.如何认识科学的社会规范及越轨行为?近年来,随着一些学术抄袭、造假事件的出现,科学越轨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科学越轨行为一般是指在科研立项,方案实施报道或评议研究结果等过程中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科研程序,数据分析,剽窃或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歪曲报道科研结果,一稿多投,以及其他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不端行为。

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经典题

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经典题

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经典题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科学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

科学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范畴。

技术作为人类该着自然能力的标志,它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本世纪以来,技术除了指工具和机器之外,还包括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思想。

按照这样的观点,技术乃是实践经验、物质设备和科学理论有机结合的整体,是劳动技能、技术、理论、物质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成果,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本质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它具有以下的本质特征:首先,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

作为反映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表现为一种观念形态,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但自然科学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不是依赖于特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内容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次,自然科学作为精神产品,属于一般生产力的范畴,是精神生产力。

技术的本质特征有:首先,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

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结构内的独立因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全部要素之中;其次,技术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结合。

依据现代技术的涵义,技术即属与物质因素,又属于精神因素;再有,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工程中,技术无论作为劳动手段、工艺或技能,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则。

所谓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技术严格地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2.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答:首先,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性质功能:科学提供精神财富,技术提供物质财富。

(2)问题结构:科学研究“是什么”的问题,以知识单元为结构;技术研究“怎么做”的问题,以操作单元为结构。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概论作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010442023 梅朵)1.你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应加强或侧重哪些内容的教学?为什么?1)绪论2)自然观3)科学技术方法论4)科学技术社会论答:我认为本课程应该侧重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观的教学。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部分是自然观,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越来越强,那些本来应该是哲学领域才能解决的问题也愈来愈走进了自然科学领域。

曾经是自然观的一些东西,现在也成为了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任务。

而由于科学技术在协调人和自然关系中的地位日渐增强,非常有必要对其深入研究。

因此,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有必要由自然观向科学技术转向。

它的直接研究对象不应该再是自然界而应该是作为人和自然联系中介的科学技术。

当然,这并不是说对于自然界的总体认识已没有必要,但是,在大学本科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原属于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内容,多半已被哲学课吸取,甚至一些我们为之新鲜的内容也是如此,以至于不少人认为哲学课抢了自然辩证法的地盘。

可以看到,教学现实也使以自然观作为重点的自然辩证法教学显得没有必要了。

2.你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应采用哪些方式或方法教学?为什么?2)启发式2)讨论式3)专题式4)其他(请注明)答:我认为本课程的教学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自然辩证法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的方法不少,但这些案例多半是就某一基本观点列举事例,来证明该观点的合理性,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能起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但该方式仍是以老师为主提出观点和论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材的观点或老师的讲授,缺乏自己的思索和发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提高。

因此,这种教学方法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为学生提供一种借鉴和引伸的范例,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长处就在于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互动,启发学生进行思维从而自觉地把握所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1.科学技术的门类结构有哪些?具体内容是什么?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门类结构包括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

说到门类结构也必须要提一下形态结构,由经验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构成。

门类结构是立体的框架,形态结构的各要素渗透在门类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

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都包含经验技能,都是用工具机器,都蕴涵了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中,不但日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2.什么是李约瑟难题?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这个问题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但是,作为一个经典问题,它必然会在学术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

本专题搜集了近几年来与此问题相关的论文,希望能够为此问题的求解轨迹勾勒出一个基本概貌。

李约瑟在经过他毕生的钻研后总结说:魏特夫的看法是太过肤浅的并且是欧洲人本位的。

正是因为李约瑟拒绝像他所批评的魏特夫一样用民族性差异做为这个问题的解答,因此陷入了难题。

3.简述汤浅现象。

20世纪50年代,著名科学社会学家贝尔纳在其名著《历史上的科学》中第一次描述了“科学活动的主要区域随时间变化而更迭”的现象。

此后,日本著名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通过“科学、技术与文化年表”的形式对相关文献数据加以定量分析,得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概念,相应的历史现象被称为“汤浅现象”。

“汤浅现象”揭示了世界科技发展的跳跃性和不平衡性,即: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某些科技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在不长的时期内赶上甚至超过科技相对领先的国家,从而成为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1、请思考,什么是科学精神?你所理解的科学精神的养成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科学精神是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科学价值的核心是科学精神。

默顿提出的科学共同体的四种基本规范或精神气质:①普遍主义(普遍性),②公有主义(公有性),③不谋私利精神,④有条理(有根据)的怀疑精神。

可见,默顿所言的科学精神是指一种非物质的东西,如气质、境界、规范、概念等,可将其概括为:科学共同体行为规范所体现的一种理想的精神气质。

只有理解了科学精神的内涵所包含的东西,抓住了科学精神的实质,才可以养成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求真务实的精神。

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第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任何科学研究都要求逻辑自洽、要求提供经验证据,必然要有理想的怀疑。

有条理的怀疑是指提出的问题是有道理的、有证据的、而不是怀疑一切。

第三,开拓创新精神。

创新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于新问题的分析和创造。

由此可见,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养成科学精神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科学探索中不怕犯错误、不怕失败,要力求获得符合实际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将个人得失置于真理的追求之下,不唯书、不唯上,只求真。

2、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眼见为实”要坚持怀疑、坚持理性,反对轻信和盲从。

3、对于尚未提出或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认识结果要有新的经验内容,敢于科学创新。

4、培养科学协作精神、互相尊重、虚心谦让。

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

为此,必须做到5C,即是自信(confidence)、创造欲望(creative desire)、竞争意识(competition)、贡献(contribution)、合作(cooperation)。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2:哲学的作用答:哲学虽然本身没有用,但用它装进万事万物,它就是是度量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

如果从现实生活中理解,可以认为哲学是方法论,是一种认识工具。

哲学是一个可用的公式,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你把哲学公式、哲学体系或把哲学常识代入到具体的事件之中,就可以得出一自圆其说的逻辑体系,并得到相对正确的结论,同时能指出其它的理论体系在这些事物上的结论不足之处或谬误之处。

把哲学原理代入到具体学科中,将哲学概念转换成专业概念,哲学原理就能化生为专业理论和具体规律。

哲学是一种用来解答全部世界问题的思考方法。

这种思考方法具有先验性,即当我们面对陌生事物的时候,哲学教你如何认识它、了解它、总体上判断它,进而把握它。

当我们面对熟悉事物的时候,哲学告诉你万物是变化的,两个不时空上的事物属性有差异,你不能用老眼光看问题,要在动态中发现老问题的新特点。

而真正的哲学理论就是建立和寻找这种认识世界的规律,具体的科学规律有无数个,哲学就是澄清它们之间的同一性和特殊性,继而完善并统一各种规律,建立一个最简单的先验模式,用它来认识万事万物,使哲学成为一切科学的最高原则。

如果没有哲学,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有力地指导遍及世界的大运动;没有哲学,人们就无法有坚定的信念和赢取胜利的信心;没有哲学,我们对未来世界的憧憬也显得飘忽不定,无所依据。

3:你所从事的专业或进行的项目在科学技术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在实际经济过程中与其关联的技术有哪些,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请举例说明。

答:环境工程在科学技术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环境工程的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现代科学与技术呈现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即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使得科学和技术日益一体化。

自然辨证法作业答案

自然辨证法作业答案

课堂11. 科学理论是DA严格地从用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B 客观证明了的C 绝对可靠的D 非A非B非C2. 科学知识的生产CA 要拒绝思辩B要彻底排除科学家的个人意见C 受到个人和社会的影响D 不允许个人偏见存在3. 哲学家罗素的“归纳主义火鸡”表明AA 对归纳原理的逻辑论证无效B 对归纳原理的经验论证无效C 对归纳原理的其他论证无效D 亦A亦B亦C4. 科学中的偶然发现表明CA科学发现是偶然的 B 观察是独立于理论的C 非A非BD 亦A亦B5 如下文字:“如果大量的A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被观察到,而且如果所有这些被观察到的A都无例外地具有B性质,那么,所有A都有B性质。

”BA 正确说明了科学理论的产生B 阐述的是归纳原理C 非A非BD 亦A亦B6.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D(自然辩证法是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的桥梁)A 辩证唯物主义B 一个现代西方哲学流派C 指导科学实践的一套原则D 非A非B非C7.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掌握一套D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的原理B 指导科学实践的原则C 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D 非A非B非C课堂21. 千万白天鹅都不能证明“天鹅皆白”而一只黑天鹅便可否证之,说明CA 从逻辑上说,证实科学定律和理论很难但证伪却很容易B证实和证伪在逻辑上的不对等 C 亦A亦B D 非A非B2. 如果不管事物如何变化都永远驳不倒某一个理论,那么这个理论BA 就是真理B 就是诡辩C 非A非BD 亦A亦B3. 按照证伪主义的观点,越好的科学理论AA 可证伪度越大(越容易被证伪) B可证伪度越小C 非A非BD 亦A亦B4. 拉卡托斯“研究纲领”概念包括向科学家们指出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其中“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的内容包括DA “保护带”B “硬核”C 非A非BD 亦A亦B5. 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就是CA 有很多范式存在的科学B 没有范式存在的科学C 非A非BD 亦A亦B课堂31.如果实在世界是多元的,那么CA 各种不同理论就应该能够完全统一起来B 与自然匹配的科学理论就是唯一的C 与自然匹配的科学理论就不是唯一的D 非A非B非C2. 选出错误项:科学要素在各种古代文明中BA 以分散游离的形式存在B 以结构稳定的形式存在C 以不同的丰富程度存在D 以不同的形式存在3. 文化人类学家怀特把人类文化划分为以下三个亚系统:CA 价值系统、思想意识系统、社会系统B 技术系统、社会系统、价值系统C 技术系统、社会系统、思想意识系统D 技术系统、价值系统、思想意识系统4. 古希腊科学取得了不少对后来的科学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的成就,不能归入古希腊科学奠基性成就的选项是DA古希腊自然哲学 B 欧氏几何学 C 阿基米德力学D非A非B非C5.阿基米德CA 只擅长于理论B 只擅长于试验C 是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D 非A非B非C课堂41.指出错误选项:可以看做十字军东征带来的后果的有CA西欧封建城堡制瓦解 B 重新发现古希腊C 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D 亚里士多德主义在中世纪兴起2. 可视为孕育现代因素出现的是DA中世纪经院哲学中托马斯·阿奎那用严密的逻辑论证上帝的存在B 新教的兴起C 非A非BD 亦A亦B3. 按照课堂讲授的观点,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应该是DA建立起牛顿力学的科学 B 建立起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科学C 建立起科学方法的科学D各层面聚合形成指数增长模式的科学4. 不可被视为描述后现代社会的用语是DA“后工业社会” B “第三次浪潮”C “全球化社会”D 非A非B非C5. 布鲁尔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的四条原则包括有AA反身性 B 无私利性 C 一致性 D 明确性课堂51.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启蒙期、形成期和现代发展期三个阶段,其中启蒙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AA利玛窦来到中国B戊戌维新运动C五四运动兴起 D 非A非B非C2.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完成了体制模式的转变,这个阶段是BA启蒙期 B 体制形成期 C 现代发展期 D 非A非B非C3. 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启蒙期、体制形成期、现代发展期三阶段划分中,现代发展期的开始时间是CA 1919年B 1949年C 1956年D 1978年4.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后期中西外交中的“跪拜礼”事件,说明了DA帝国主义的侵略性 B 帝国主义的野蛮C 亦A亦BD 中华民族当时的封闭愚昧状态5. 洋务运动中科技引进的主要内容在AA器物层面 B 体制层面 C 价值层面 D 亦A亦B亦C课堂六1. “科学”一词在中文里什么时候开始被普遍使用的?C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 B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时期C 戊戌维新时期D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2. 最早认识到现代文化的根本在于“科学”和“民主”的中国人是DA李大钊B陈独秀 C 毛泽东 D 严复3. 作为一场文化启蒙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DA批判传统 B 文学革命 C 科学宣传 D 亦A亦B亦C4. 严复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把中国人从盲目自大的“夷夏”观念中解放出来,表明了CA进化论是一个伟大的科学成就 B 科学成就的伟大力量C 科学成果容易被歪曲利用D 亦A亦B亦C5. 中国科学启蒙中导致现代社会文化“以破代立”倾向的因素有DA救亡为直接指向的启蒙目的限制 B 启蒙方法的急功近利C 偏离本意的科学含义理解D 亦A亦B亦CFrom: 0互动.ppt1.科学知识是A完全客观的 B 包含个人意见的C没有主观成份的 D 非A非B非C2.根据科学作出的判断A都是正确的 B 都是错误的 C 不一定正确D无关对错3.文化人类学家怀特将整个人类文化系统分为三个亚系统,下面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这三个亚系统的名称,请选取余下的一个选项。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1、你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应加强或侧重哪些内容的教学?陈诉你的理由。

1)绪论 2)自然观 3)科学技术方法论 4)科学技术社会观答:学生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应加强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观这两方面内容的教学。

如果学来的知识不去用,那当初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学。

身为一名工科研究生,学生比较看重一些实际的东西,希望所学的知识能跟实际应用有所关联。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方法作出概括和总结,从而建立起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科学体系。

它为学生自身知识系统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科学技术方法论又是建立在各门具体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的,它必须密切关注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新进展,并不断的加以概括和总结,从而使自身不断丰富和发展。

它对增加学生自身的科学眼界有很大的帮助。

科学技术社会观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

学生是信仰辩证唯物主义,并用它来指导学生的研究生工作。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根本观点。

学生希望能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观的学习,对自身辩证唯物主义修养有所提高,对当今科学技术的前沿方向有大体的把握,能够正确的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以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自己对运用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的预见性。

这对以后的工作和更深层次的研究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学生认为应该侧重于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观的教学,但并不意味着自然观就不重要。

要辩证联系的看待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观这三者是一体的,不可分的。

2、你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应采用哪些方式或方法教学?陈述你的理由。

1)启发式 2)讨论式 3)专题式 4)其他(请说明)答:学生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应采用讨论式加专题式的模式。

自然辩证法作业-1

自然辩证法作业-1

自然辩证法作业1:简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2:分析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内容和范围,论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3:简述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论自然观和辩证唯物论自然观。

1、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首先,在哲学研究概括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知识中,自然辩证法是其中的一大领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的世界观时,从一开始就认为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对这两方面的历史的哲学概括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门学科即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需要指出的是,自然辩证法虽然与自然科学一样所面对和讨论的都是“自然”,但有两点原则上的区别:其一,在各门自然科学中,“自然”作为对象是指自然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殊的领域,而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对象,是指整体的自然或自然的整个领域,它将自然当作一个整体而从其总的方面来考察;其二,在自然科学中,“自然”作为对象是被给定的、现成的,它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自明的,无需对它提出追究,“自然”已不在追问之列,而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对象,是“自然”本身,对于被给定的自然物,需要对它进行追问,正如形而上学追问“存在”那样,追思本真的“自然”,追问“自然”的根据或始基。

自然辩证法必须“透过”现象而达到实在,必须凭借人的理性以理论思维的方式“超越”呈现于感官的现象界去寻找答案。

而这两方面正是自然辩证法之所以为哲学的本质所在。

其次,当代自然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个别的过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

这个一般规律也正是哲学研究区别于科学技术研究的特殊之处。

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3.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4.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6.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7.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8.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9.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7.简单枚举法: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对象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事物做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18.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结论出发,推知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

2、简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答: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细胞是动、植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这样,就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细胞把生物界的所有物种都联系起来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这是对生物进化论的一个巨大的支持。

细胞学说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

生物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和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在其巨著《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由于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物种就可能出现性状分歧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一块重要理论基石。

能量守恒的意义首要的是建立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某种物理量间的等量关系。

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他们的新哲学世界观,始于19 世纪40年代。

他们关于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产生于这一时期。

系统地研究、建立和阐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进行的。

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详细地研究了技术史,论述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3、分析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与范围,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
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自然辩证法范围是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4、简述古代朴素辨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答: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基于对比大宇宙与小宇宙,形成万物有灵论的神秘观念。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对象与灵魂相分离,机械自然观的对象是人的实践过程中最简单的机械操作部分相关的自然过程。

所以,是最容易走向实证理论的领域。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

5、分析说明自然界化的自组织机制和发展的无限性
答:自然界化的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是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然界的无限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任何物质形态都处于不停顿的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进化和退化、前进运动和后退运动、向上分支和向下分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在19世纪,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一次揭示了物理运动的不可逆性,表明孤立系统的增熵是一个退化过程。

20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判明,自然事物在本质上都是开放系统,都不断地同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形成减熵的进化过程。

因此,自然界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整体,也是各种作用过程的集合体。

一切自然事物,小到原子、基本粒子,大到银河系、总星系,复杂到人、生物圈以至于社会圈,都是由各种不同要素组成的系统。

事物作为开放系统,处于内部和外部作用中,并且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自我组织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它们之间的不同仅仅是组织水平高低的问题,通常所谓的“目的性”无非是这种组织性的表现。

不同的物质形态之间,首先是无机物同有机物之间、非生命同生命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并不存在神秘的“隐德莱希”、“活力”等等。

物质结构每一层次的整体功能,也意味着趋向于更高层次的潜在可能性,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确实会导致新的层次的突现。

6、从生态自然观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基本观点,说明理论及实践层面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
答: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行动纲领体现了如下基本原则。

(1)发展原则
发展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发展的必要性;认为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那种主张必须停止发展以保护环境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十第二,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

从最终意义上讲,发展不仅仅包括人民生活的物质和经济方面,还包括其他更广泛的方面;发展是集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力。

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权力尤为重要。

目前,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来自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了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贫穷。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的第五条原则就写道:“所有国家
和所有人民应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权尤为重要。

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也才能最终摆脱贫困和愚昧。

(2)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

它不仅要实现当代人自身的发展,而且也要实现未来世代人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绝不是短期行为的发展,不是人类以今天的利益换取明天的利益,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

它确认人类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把有利于生态资源的持续存在和永续利用,视为重要的基本原则。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在1991年撰写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的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界定为:“在不超出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3)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只有全世界范围的共同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现了人类所遇到的危机的共同性、安全的共同性和未来的共同性,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同国家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来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

鼓励和支持各国政府之间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而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合作,谴责和制止那些把污染严重的技术和产业输入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以邻为壑”和"嫁祸于人”的行径,为停止军备竞赛、停止核武器的生产与试验以及干净彻底地销毁一切核武器与大规模杀伤武器而斗争。

(4)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观确认,人与自然的危机和人与人的矛盾不可分割,只有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性,才有可能达到人与自然间的协调和谐。

所谓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利共生,协同发展。

这里有两层含义:
一是代际公平,强调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的同时,应当承认并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等的发展机会。

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

这里包含两个基本点:其一,当代人对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可能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加强对未来人负责的自律意识;其二,可持续发展要求当代人为后代人提供至少和自己从前辈人那里继承下来一样多甚至更多的财富。

当代人不能滥用自己的环境权利,不能因片面追求自身的发展和消费,而剥夺了后代人理应享有
的发展与消费的机会。

可持续发展要求今天的人类不应以牺牲今后几代人的幸福而满足其需要。

这一代人要把环境权利和义务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在维护自身环境权利的同时,也要维护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