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下)

合集下载

新药开发的临床前研究与评价

新药开发的临床前研究与评价

新药开发的临床前研究与评价临床前研究是指在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物在动物模型及体外细胞测试中的实验研究阶段。

这个阶段的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毒理学研究、安全性评价等内容。

正确的临床前研究对于新药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药开发的临床前研究与评价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

一、临床前研究与评价的重要性临床前研究是新药开发的关键一环,在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就能够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有效依据。

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预测有效性:通过临床前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即药物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该评估能够帮助研发人员及时发现药物的潜在问题,并在药物设计阶段进行修正,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

2. 评估安全性:临床前研究能够全面评估药物的毒性及可耐受性。

特别是在动物模型中进行的实验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毒性和副作用等问题,有效减少新药在临床应用中的风险。

3. 确定剂量:临床前研究可以帮助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范围,从而保证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动物模型和体外试验,可以评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二、临床前研究与评价的方法1.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是评估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实验研究。

通过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动力学参数,可以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药效学特性,包括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半衰期等。

这些参数对于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方案的确定非常重要。

2. 毒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是评估药物在体内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实验研究。

通过动物模型和体外试验,可以评估药物对组织器官的毒性和可逆性。

此外,毒理学研究还可以帮助确定药物的最大耐受剂量和安全剂量范围。

3. 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是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和可耐受性的研究。

通过动物模型和体外试验,可以评估药物对人体的影响,包括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和评价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和评价
5.观察指标:与疾病密切相关的客观指标,记录准确,指 标特异性和灵敏性高,重现性好,尽量用定量或半定量指标。
6.剂量
文献资料查询
剂量 范围
试验摸索 按体表面积剂量呼应:成人剂量←→动物剂量 离体试验浓度 参考药动学有效浓度
由分布容积估算最大浓度
最大浓度=成人剂量/最小分布容积(15L)法》(局令第28号)附录2
新药注册分类:15 类
1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 2类:单克隆抗体 3类:基因治疗、体细胞治疗及其制品 4类:变态反应原制品 5类:由人或动物组织或体液提取、或通过发酵制备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组份制品 6类:由已上市销售生物制品组成新的复方制品 7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 8类:含未经批准菌种制备的微生态制品 ……
10-10、3×10-10、10-9、3×10-9、10-8、3×10-8、10-7、3×10-7、
10-6
剂量间隔:体内:一般3个剂量组,比值~(1/3/10)
体外: > 5个剂量
尽量反映量效和/或时效关系,大动物(猴、狗等)试
验或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减少剂量组。
7.对照
包括: ⑴ 正常动物空白对照组 ⑵ 模型动物对照组 ⑶ 阳性药物对照组 应选用正式批准生产的药品 ,根据需要设一个或多个剂量组。 必要时增设溶媒或赋形剂对照组。
药学研究----新药发现
Drug Discovery
经验积累 偶然发现 药物筛选
Drug Discovery
老药新用 综合改造 定向设计
药学研究----主要内容
研究新药的结构、理化性质、鉴别、检查和含测方法等原料 研制出可控、稳定和使用方便的新药剂型 研制出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原料及制剂的技术工艺路线 研究原料和制剂的稳定性 制订原料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 提供临床前评价和临床试验所需的药品

新药临床前评价教程(药理与毒理学评价部分)

新药临床前评价教程(药理与毒理学评价部分)

新药临床前评价教程(药理与毒理学评价部分)新药临床前评价是新药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通过对新药的药理和毒理学评价,全面了解新药的作用机制、药效和毒性,为后续临床试验和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药理学评价主要包括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而毒理学评价主要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与发育毒性、肿瘤毒性、遗传毒性等内容。

下面将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介绍新药临床前药理与毒理学评价方法。

一、药理学评价1.药效学评价药效学评价是评价新药的药物作用机制和药效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方法包括体内实验、体外实验、慢性实验、转基因动物实验等。

其中,转基因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过程,对评价新药的药效具有重要意义。

2.药代动力学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是评价新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对指导新药的给药方案和药物浓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方法包括动物药代动力学实验、体外细胞实验、体外酶动力学实验等。

二、毒理学评价1.急性毒性评价急性毒性评价是评价新药在短期内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常用的方法包括LD50实验、急性毒性试验、致死毒性试验等。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LD50值是衡量急性毒性的重要指标,要求对新药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确保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毒性作用。

2.亚急性毒性评价亚急性毒性评价是评价新药在较长时间内连续给药后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

常用的方法包括亚急性毒性试验、体外毒性实验、饲料添加试验等。

通过对新药进行亚急性毒性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新药的潜在毒性作用,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重要依据。

3.慢性毒性评价慢性毒性评价是评价新药在长期连续给药后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

常用的方法包括慢性毒性试验、长期持续给药试验、病理解剖分析等。

慢性毒性评价是确保新药在长期临床应用中不会对患者产生慢性毒性作用的重要手段。

4.生殖与发育毒性评价生殖与发育毒性评价是评价新药对生殖系统和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

新药研发中的临床前药理学评价

新药研发中的临床前药理学评价

新药研发中的临床前药理学评价药物研发是一项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而临床前药理学评价则是新药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临床前药理学评价是指在临床试验之前,对新药在体内的药理学特性进行全面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新药研发中的临床前药理学评价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

一、临床前药理学评价的重要性临床前药理学评价在新药研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临床前药理学评价,可以评估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性。

药动学研究主要关注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过程,以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药效学研究则是评估药物对目标疾病或症状的治疗效果。

此外,临床前药理学评价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药物的最佳给药途径和剂型。

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型对于药物的吸收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和剂型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最后,临床前药理学评价可用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毒性。

药物的安全性研究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药理毒理学反应和不良反应风险评估。

通过对药物的毒性进行评价,可以为临床试验提供重要的安全性参考。

二、临床前药理学评价的方法临床前药理学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用方法的介绍。

1. 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旨在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过程。

常用的方法包括给药途径研究、药物浓度测定和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等。

2. 药效学研究药效学研究主要评估药物对目标疾病或症状的治疗效果。

一般采用体外细胞实验、动物模型和人体组织样本实验等方法进行药效学评价。

3. 安全性评估安全性评估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药理毒理学反应和不良反应风险评估。

常用方法包括急性毒性实验、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实验等。

4.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主要评估新药与其他药物或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用方法包括体内和体外药物代谢酶酶活性测定、药物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等。

三、临床前药理学评价的应用临床前药理学评价在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与评价分析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与评价分析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与评价分析临床前研究与评价分析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对新药在体内、外的药理、毒理学性质、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评价,为临床试验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临床前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临床前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新药的药理学性质、毒性及药代动力学等进行评价,为新药的临床试验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药理学性质评价主要包括药效学研究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药效学研究通过对新药在体内的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等进行分析,来评估新药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疾病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则通过评价新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预测新药在患者体内的药物代谢途径和药物相互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方案提供指导。

其次,毒理学评价旨在探究新药对机体的毒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致畸毒性等研究。

毒理学评价研究的内容包括体内外的毒性实验、毒性动力学分析、组织学和病理学分析等。

最后,药代动力学研究评价新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物动力学过程。

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了解新药的代谢途径、功效波动的原因等,为新药的临床用量和用法提供依据。

临床前研究的内容包括物质的选择与合成、药理学试验、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等。

首先,物质的选择与合成是新药研发的起点,需根据所需的药效目标选择具有潜在药效的化学物质,并进行药物合成。

其次,药理学试验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评估新药对机体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包括药效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等。

安全性评价是临床前研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毒性试验评估新药对机体的毒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致畸毒性等。

药代动力学评价通过研究新药在体内的代谢、转化、吸收和排泄等过程,来评估新药在体内的药效表现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临床前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体外-体内的关联研究。

体外实验主要通过体外体系,如细胞实验、酶活性实验、体外蛋白结合实验等,评估新药的药效学特征和药物相互作用。

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下

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下

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下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即为在新药开发前期,对于药物的药效学特性进行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药效学评价是新药开发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旨在确定药物的药理学效应、药物作用机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信息,为进一步的临床评价和上市申请提供科学依据。

药效学评价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

在体外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膜通透性、药物-蛋白结合等的研究。

在体内实验中,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评价药物的药理学效应。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物动力学特性,以及药物对目标组织或器官的作用。

在药效学评价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猪和猴等。

通过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其对动物行为、生理、生化和组织学等方面的影响,可以初步判断药物的药理学效应和潜在的毒副作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体外和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分析药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和代谢产物,以及药物的半衰期和排泄途径等信息。

药效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靶点,并评估药物治疗潜力和安全性。

通过了解药物对靶标的亲和性、选择性、反应活性等特征,可以确定药物的作用机制,从而指导药物的优化设计和治疗策略。

同时,药效学评价还可以评估药物对非靶标的影响,以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药效学评价中,通常还会进行药物效力和安全性的研究。

药物效力实验通过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药物对疾病模型的影响,从而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

药物安全性实验则通过观察药物对动物器官和组织的不良反应,评估药物的毒副作用。

总之,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是新药开发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一系列的体外和体内实验,可以评估药物的药理学效应、作用机制、效力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信息,为进一步的临床评价和上市申请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药效学评价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优化药物设计和治疗策略,提高新药的研发成功率和临床应用水平。

新药研究过程中药效学评价

新药研究过程中药效学评价

新药研究过程中药效学评价新药研究过程中,药效学评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药效学评价是指通过实验和观察,评估新药在生物体内的药物效应和药物反应,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和潜力的过程。

药效学评价的目的是确定新药的疗效、副作用和安全性,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以下将介绍药效学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药效学评价需要确定合适的实验模型和动物。

根据新药的用途和疾病模型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研究。

例如,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可以选择小鼠或大鼠作为动物模型,对于癌症的研究,可以选择小鼠或小鼠的肿瘤模型。

实验动物应该与人类有类似的生理和病理特征,以便更好地评估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其次,药效学评价需要确定合适的药物给药途径和剂量。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给药途径和剂量要求。

有些药物需要口服,有些则需要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

给药途径的选择和剂量的确定应该根据药物的特性、预期的药效和安全性进行考虑。

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能够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减少动物模型的损伤。

然后,药效学评价需要进行药物效应的测定和观察。

药物效应的测定和观察应该包括目标生物体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例如,对于抗癌药物的研究,可以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和生存率的改变等指标。

同时,还可以检测药物对正常组织的影响,例如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变化。

药物效应的测定和观察需要对照组进行比较,以确保观察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最后,药效学评价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根据实验结果,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和解释。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包括统计学分析、图表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

同时,还可以结合前期的药代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药理学等研究结果,综合评估新药的作用机制和潜力。

总结起来,药效学评价是新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验和观察,评估新药在生物体内的药物效应和药物反应,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和潜力。

药效学评价需要确定合适的实验模型和动物,选择合适的药物给药途径和剂量,进行药物效应的测定和观察,以及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新药立项考虑与临床前评价 (2)

新药立项考虑与临床前评价 (2)

新药研发的伦理与法规要求
尊重受试者权益
新药研发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受试者的权益,包括知情同意、 隐私保护和安全保障等。
避免不必要伤害
新药研发应遵循“风险最小化”原则,尽量避免对受试者造 成不必要伤害。
新药研发的伦理与法规要求
• 公平公正原则:新药研发应遵循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受试 者权益得到平等保护。
和选择性。
高效合成策略
采用串联反应、一锅煮反应等策 略,减少合成步骤和提高产率。
化合物合成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质量标准制定
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用途,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对化合物的纯度、稳定性等进 行检测和控制。
生产过程管理
规范生产流程,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卫生和质量 可控。
03
药物靶点的选择与验证是新药 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 关系到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 成药性。
药物靶点的筛选与确定
药物靶点筛选是指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从大量分子中找出具有潜在药物 活性的候选靶点。
药物靶点确定是指通过一系列生物学和化学实验,验证候选靶点的药理作 用和机制,从而确定药物作用的最终靶点。
实验实施
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确保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运 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比较和 评价,得出药物的药效学评价结 论。
05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的方法与流程
急性毒性试验
通过观察药物对动物单次或短期内的 毒性作用,评估药物的毒性程度和潜 在风险。
体外活性筛选
通过检测候选化合物对靶 点或相关生物活性的影响, 筛选出具有活性的化合物。

(新)中药新药临床前药效

(新)中药新药临床前药效



(三)质量稳定性研究 二、中药新药药理研究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 中药对机体的作用与作用机理以及体内代谢过程,阐明方治疾病 原理的科学,指导用药基本规律。 中药药理研究为指中药与中药理论的现代药理学。 对中药新药而言指药效,一般药理学,药代——旨为申请临床提 供依据。
第二章 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 第一节:中药新药开发研究原则



一、中医理论为指导作用。 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处方组成、功能主治、应用范围,包括药效学研究体现出中医 理论特色。 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前提。 开发前景,充分体现其优势艰病率高,广大患者需要,市场缺 乏,附加值高等。 三、以临床疗效为基准。 按《指导原则》Ⅰ Ⅱ Ⅲ Ⅳ 四、突出创新特点。
第二节 选题



一、了解国家药品注册法规、政策。 二、根据长期实践经验,选方做到有的放矢,是在大量基础研究基础 之上,而进行开发研究,中医药开发与西药(化学药)的开发是不同的 途径。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 症、证明确,治则,清楚,疗效明确。 科学性,可操作性,先进性,创新性。 三、选题目的:临床价值,科研究价值,经济价值。 四、选方途径 临床实践 选题依据:科学试验 古代文献 1. 专统古方。 2.民间单方、验方、租传秘方。 3.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筛选法。 4.由已知成分筛选发现新药,(五味子丙素——联苯双酯)。 5.活性成分结构改造(秋水仙碱结构改造)等等。


四、中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毒理) 安全性包括临床和非临床两方面,临床期间完成的叫——临床安 全性研究,临床前完成的叫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研究目的。 1.消除不安全因素进入临床 2.了解药物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 3.为临床确定治疗有效剂量和安全剂量,提供依据,参考 4.为确定临床,禁忌证提供参考: GLP直译为优良实验室规范,在国外又被称作“新药非临床安全 性试验规范”。

新药研发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新药研发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吸入给药
豚鼠吸入诱导 刺激试验
皮肤光毒性试验 皮肤光过敏性试验 阳性和阴性对照
2016/7/19 25
溶血性
体外试管法(肉眼观察) 分光光度法 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视情况)
2016/7/19
26
免疫毒性研究
评价潜在的免疫原性
检测血清抗体滴度 免疫复合物形成
间接引起生物活性分子释放
病理毒性(结合在长毒中观察)
2016/7/19
31
药物依赖性研究
具有精神神经作用的药物需要提供

身体依赖性试
镇痛药、镇静催眠药
催促试验
诱导试验 自然戒断试验或替代试验
精神依赖性试验
自身给药
2016/7/19
32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主要不同
生物制品
1. 科学的,“case-by-case” 的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2016/7/19
CASE(评价)
研究内容(重点) 研究阶段性
试验设计
结果评价
6
药理学研究
主要药效学研究
体内和体外两种以上实验方法,其中一种必须 是整体的正常动物或模型动物
空白对照及已知阳性药物对照
作用机制研究
2016/7/19
8
一般药理学(General Pharmacology) 研究
对主要药效学(Primary Pharmacodynamic) 作用以外的广泛的药理学研究
脏器系数:12项
组织病理学检查:30项(非啮齿类33项) 恢复期
2016/7/19 22
局部用药特殊毒性研究
刺激性 给药部位的可逆性炎症改变 过敏性(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与评价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与评价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与评价临床前研究和评价是新药开发的重要环节,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对新药的安全性、药效性及毒副作用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从而确定新药是否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在进行临床前研究和评价之前,需要制定一套详细的实验方案,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对新药的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进行评价。

这包括了新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评价可以帮助确定新药的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给药频率,以及预测药物在体内的药效。

其次,对新药的药物毒理学进行评价。

药物毒理学评价主要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亚急性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性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这些毒理学评估,可以确定新药对人体可能产生的潜在毒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

另外,针对新药的药效学评价也是临床前研究和评价的重要内容。

药效学评价主要包括了新药对疾病模型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副作用等方面的评估。

药效学评价的目的是确定新药对目标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副作用风险,为进一步设计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此外,还需要对新药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评估。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主要包括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食物的相互作用和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新药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可能引起的药物代谢异常等问题。

综上所述,临床前研究和评价是新药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通过对新药的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药物毒理学、药效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评估,可以为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重要的依据,为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提供可靠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前研究和评价仅仅是一个初步的步骤,真正判断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新药临床前药理学评价评价

新药临床前药理学评价评价

1. 新药申请
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的注册申请。 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
适应症的药品注册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
2. 仿制药申请
是指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上市的 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的注册申请;
但是生物制品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
3. 进口药品申请
3. 临床前毒理学评价主要内容
有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特殊毒性、 局部用药毒性、 过敏试验、 刺激性试验、 药物依赖性试验。
4. 临床药理学评价:
临床试验分为I、II、III、IV期。
I期临床试验: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 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 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按评价学科分
1. 药学评价: 2. 临床前药理学评价: 3. 临床前毒理学评价: 4. 临床药理学评价:
1. 药学评价主要内容
名称、
定性鉴别、
结构、
含量测定、
分子式、
稳定性试验、
理化性质、
质量标准、
合成路线和工艺、 起草说明等。
制剂处方和制作工艺、
2. 临床前药理学评价主要内容
II期临床试验:
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 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 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 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 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 试验。
III期临床试验:
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 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 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 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 盲法对照试验。

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上)

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上)

临床药理学评价
临床试验分为I、II、III、IV期。 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 方案提供依据。 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 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 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 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 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支持拟定适应症
阐明受试药物的作用特点
揭示可能的作用机制
发现可能对疾病有效的药物。
对受试药物的要求
➢ 如果用原料或中药提取物做试验,要求符合暂定的质量标准。 ➢ 如果用制剂做试验,要求处方固定,制备工艺、药品质量标
准应基本稳定。 ➢ 要向药理毒理研究者提供书面的受试药物的质检报告。 ➢ 药效、毒理应采用同一批号的受试药物。原则上要求中试样
I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 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 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 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IV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 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 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过分灵敏—假阳性 不够灵敏—假阴性 同类药已较多的,应订高一点 尚缺理想药的,可订低一点
定性(qualitative) —性质不同,主观判断
兴奋-抑制,激动-拮抗,活化-抑制 死亡-存活,增加-减少,扩大-缩小…
定量(quantitative)—数量多寡,客观测量
绝对量:有度、量、衡单位计量 (International System)

新药开发的临床前研究与评价

新药开发的临床前研究与评价

新药开发的临床前研究与评价概述:新药开发是现代医药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前,需要进行临床前研究与评价,以确保新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本文将介绍新药开发的临床前研究与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一、目标与意义新药开发的临床前研究与评价是确保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临床前研究主要目的包括:1)评估新药的药理学活性和机制;2)预测新药的毒理学和药动学特性;3)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4)确定新药合理的剂量范围;5)评估新药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6)进行有效性预测;7)评估新药对特定人群的有效性预测。

二、临床前研究与评价的步骤1. 药物药理学研究药物药理学研究是新药开发的基础工作之一。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活性筛选: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筛选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化合物。

(2)药效学研究: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和目标受体的相互作用,验证药物的药理学活性。

(3)药物代谢研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预测药物的代谢动力学。

2. 药物毒理学评价药物毒理学评价是评估新药在体内和体外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急性毒性研究:评估药物对动物的急性毒性反应。

(2)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研究:评估药物对动物的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

(3)生殖和发育毒性研究:评估药物对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4)致畸性和致癌性研究:评估药物对动物致畸和致癌的潜力。

3. 药物药代动力学评价药物药代动力学评价是评估新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和规律。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药物吸收评价: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2)药物分布评价: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和组织亲和力。

(3)药物代谢评价: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

(4)药物排泄评价:评估药物在体内的排泄途径和排泄速度。

4. 药物相互作用评价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是评估新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风险的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药物代谢酶互作:评估药物对体内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新药研究过程中的药效学评价123

新药研究过程中的药效学评价123

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化学药物\中药、天然药物\生物技术药
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
—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1.立题依据 2.药物临床拟用适应症 3.可能的作用机制 — 药效学试验及文献资料
体外研究 体内研究
主要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结果
化学药物
体外研究
试验方法 药物浓度 主要试验结果
表2. 药效学试验总结
──────────────────────────────────────────── 试验项目 模型 途径 给药情况 起效剂量 与临床拟 主要试验结果 剂量/浓度 频次/时间 用量的关系 (有明确作用的结果 /方法 ──────────────────────────────────────────── 1 实验模型 最低 剂量 先主要、后次要 2 量效关系 时效关系 有效 设置 3 评价依据 浓度 依据 先体内、后体外
第二条 凡在我国为申请药品临床研究或生产上市而从事药品研 究的机构,均应遵循本规定。
第六条 实验记录用纸 实验记录必须使用本研究机构统一专用的带有页码编号的 实验记录本或科技档案专用纸。记录用纸(包括临床研究用病 历报告表)的幅面,由研究单位根据需要设定。
在全国较有影响的药效学研究平台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室 上海医学工业研究院药理室 天津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华西生物医药药效学研究技术平台
国外申报单位 体外试验:抑制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对TACE和MPPs的 抑制作用、对TNF-α分泌的抑制作用、对人滑膜组织移植中TNF-α 分泌的抑制); 体内试验:对 LPS诱导的小鼠血清中TNF-α生成的抑制作用,对 胶 原诱导小鼠关节炎的作用, 对佐剂诱导的关节炎的治疗作用,阐明 药物在动物上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裸小鼠-突变系 主要生物学特性: 先天性胸腺发育缺陷 无被毛 细胞功能缺失 主要用于免疫学、肿瘤学研究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白化大鼠-封闭群 主要生物学特性: 对疾病抵抗力较强 自发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低 对性激素敏感性高 广泛用于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如高血压、镇痛抗炎、 内分泌、药物依赖性等实验
短毛豚鼠 主要生物学特性 豚鼠嗅觉、听觉较发达 不能合成维生素 豚鼠易引发速发性变态反应 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抗病能力较差 应用于过敏反应、皮肤刺激试验、平喘、镇咳、 局部麻醉药等研究
新西兰兔 生物学特性 听觉和嗅觉灵敏 性成熟期因品种而异 对致热物质敏感 主要用于心血管病、热源、消化道炎症等实验
比格犬 国际上标准实验用犬。 性情温顺、易于驯服和抓捕 抗病能力强 遗传性能稳定,对实验反应一致。 常用于高血压、条件反射、消化系统、脑血管病等实验
猕猴 生物学特性
大脑发达 生理生殖与人非常接近
易感某些人类传染病 常用于药物依赖性、疫苗、行为科学和神经生理等实验
. 动物的预筛
大部分动物只要选用符合实验动物管理要求的动物就行。但 有些药理实验还必须首先将这些动物进行过筛,即预筛。选 择在一定药理反应指标内的动物,以免因个体差异太大而影 响结果的评判,然后进行随机分组试验。
如观察药物对小鼠游泳、学习记忆和抗癫痫药的转棒试验等, 都应先进行预筛。类似的还有镇痛试验用小鼠;镇咳试验用 豚鼠进行电刺激嗽时约有%的豚鼠可对刺激无反应或不能发 生复制反应,这些动物也应弃去;利尿药与抗慢性肾衰药试 验用大鼠也需预筛,测定无蛋白尿者方可入选使用。
. 性别的选择
临床前药效学试验通常用雌雄各半动物。
但不少药效学试验需用雄性动物:如抗癫痫药的癫痫模型动物;抗动 脉粥样硬化药和调血脂药的实验动物;精神药药效试验的动物;抗血 小板聚集药常用雄性兔和大鼠,以避免雌性动物的性周期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抗凝血药最好用雄性动物;中毒性心肌炎在体模型用雄性大 鼠。
. 年龄的选择
一般选用成年动物。但有些实验要选用年龄不同的动物。
如观察药物对生长、发育、内分泌等作用时,以幼年动物为好; 而观察抗衰老作用时,则宜用老年动物或衰老过程较快的模型 动物。病毒性心肌炎体外模型的心肌细胞需用新生~ 天大鼠的 心脏所得的细胞悬液,病毒性心肌炎在体模型宜用~周龄/ 雄 性小鼠,柯萨奇病毒感染而成;豚鼠致喘不仅要用纯种,而且 体重宜小于的豚鼠引喘较敏感;抗肿瘤的药物中细胞毒类药物 药敏试验用大鼠宜用~周龄,约~较宜;鸭乙型肝炎病毒试验 需用日龄北京雏鸭;减肥药试验用刚断乳的大鼠,约,用于营 养性肥胖模型。若是下丘脑性肥胖模型则用新生乳鼠,自出生 头一天起 %谷氨酸钠造模。
观察药物对呼吸道分泌的影响一般用雄性小鼠;利尿药及抗利尿药实 验用 大鼠;抗肾病药造模用雄性大鼠、兔或犬;抗结石药、抗前列 腺增生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有关代谢试验等均用雄性动物; 抗痛风关节药动物模型用雄性大鼠和兔;抗风湿性关节炎药和抗炎免 疫药的药效学实验也用雄性动物;抗梅毒螺旋体药用新西兰含兔;抗 神经毒药药效学试验一般也用雄性动物。
.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
昆明种:白化小鼠-封闭群 主要生物学特征: 繁殖率和存活率高 抗病率和适应性强 广泛用于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如镇痛抗炎、学习记忆、神经系统等实 验
:黑色小鼠-近交系 主要生物学特性: 乳腺癌自然发病率低 对放射线中度抵抗 对结核杆菌敏感 遗传背景清楚,基因组测序完成 常用于转基因小鼠的制备,肿瘤学和遗传学的研究。
➢ 自发性动物模型:突变系的遗传疾病和近交系的肿瘤模型, 如高血糖小鼠、肥胖症小鼠、高血压大鼠等。
➢ 实验性动物模型: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人工诱 发器官、组织或全身性损害,如动物发热模型、动物佐剂 性关节炎模型、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等。
4
动物模型的意义
、避免了人体实验造成的风险和伦理问题 、利于研究发病率低,病程长的疾病 、可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复杂因素 、样品收集方便,结果分析容易
❖ 实验动物的三个特殊要求 ❖ 人工培育,遗传背景清楚 ❖ 生活环境设施应达国标中的等级标准 ❖ 专门用于科研、教学、生产、检定、实验等
❖ 常用实验动物 ❖ 小鼠、大鼠、豚鼠、地鼠(仓鼠)、 ❖ 兔、犬、猴、猫、小型猪、鸡等。
6
实验动物的一般选择原则
.选用与实验动物模型要求相适应的实验动物规格 (年龄、体重、性别等)
.无特殊要求的,选成年健康动物,各种动物体重为: 小鼠,;大鼠,;家兔,;比格犬,;每一批动物 体重相差不超过±。
.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 同品种不同品系的动物存在特殊的反应,应注意选 择应用。如大鼠、大鼠等7。
. 选用与人的机能、代谢、机构和疾病特点相似的动物。 (猕猴、犬、猫、猪等)
.选用人兽共患疾病的实验动物和传统应用的实验动物(:果 子狸,禽流感:鸡)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需注意符合相应的国际规范(、原 则)
8
动物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遵循国际“3R”原则 替代() 减少() 优化(择依据 符合要求,品系清楚 成年健康,雌雄各半 特定模型,特定动物
有些药效学试验宜用雌性动物。如药物对雌性动物内分泌及 生殖系统的作用当然用雌性动物。此外,镇痛药试验的热板 法和足跖刺激法,由于阴囊部位对热较敏感,不用雄鼠而用 雌性鼠。
. 种属异同性
动物和人、不同动物之间、同一动物不同品系之间对药物的 反应均有相似性的一面和差异性的另一面。正确认识这种异 同性,对正确评估药效学评价的结果意义重大。
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下) 体内药效研究
樊后兴 年月
目录
一 实验动物模型概述 二 实验动物的选择 三 试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四 给药途径及计量 五 结语
一 实验动物模型概述
动物模型一般分为自发性动物模型(难得)及诱发性或实 验性动物模型(常见)两大类。 模型选择——考虑与临床的相关性:
敏感动物 发病机制 致伤因素 损伤程度 其他考虑:模型的可获得性、成熟度及公认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