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教师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春夜洛城闻笛》教师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2)理解诗歌的背景,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中所表现出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入手,分析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诗歌意象的分析,作者情感的把握。
难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诗歌背景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交流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作者情感,讲解诗歌背景。
5. 应用拓展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中美好事物的追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美学价值。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2)写一篇关于《春夜洛城闻笛》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夜洛城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夜晚。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解答问题,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探究。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优秀5篇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优秀5篇新课标语文七年级春夜洛城闻笛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品味古诗的思乡怀亲的主旨。
2、掌握通过意象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表现手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古典诗歌小学背过不少吧?比如说李白的《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州》。
2、学生背诵以上古诗。
3、背完后老师提示课文这两首诗都是表达思乡怀亲的感情,提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诗中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初读一遍感知表现主旨的诗句。
4、学生读完后询问这两首诗表现主旨的诗句,教师总结:这两首诗都有“故园”,点出这两首诗的思乡怀亲主题。
二、学习理解:《春夜洛城闻笛》1、教师范读《春夜洛城闻笛》2、学生朗读这首诗,并结合注释初步把握诗的内容。
3、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怎样来理解“暗”?照应题目中的“夜”;写出了“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笛声,想寻找它的来源,却又不知道何人所吹,从何而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经意间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2)第二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满洛城”是夸张写法,由己及人的推想,推想很合理,笛声本来是悠扬的,又当夜深人静,加上春风吹拂,说它飞遍洛城并不过分,客居的有心人,应该是听到的。
(3)谁来解释一下“折柳”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李白在夜晚听到幽幽的笛声,而且正好吹的是《折杨柳》这首歌,唐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所以由送别的伤感马上想到家乡和亲人。
因此,本诗根据“折柳”的意象来表达“故园情”的。
(4)启发提问:《春夜洛城闻笛》中用了那些词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思乡之情呢?学生大概会找到“玉笛”、“折柳”,教师板书。
(5)提问,激发创造力:为什么唐人折柳代表送别呢?同学们猜一猜。
这里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地说,教师最后总结两点:(1)、“留”与“柳”谐音,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能留下来。
(2)、柔顺袅娜、随风摆动的柳枝,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分别时恋恋不舍的心。
《春夜洛城闻笛》 教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感受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难点赏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重点字词和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悠扬的笛声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提问学生:听到这样的笛声,你会想到什么?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讲述诗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心境。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诗歌解读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一些生僻字词和典故。
引导学生理解“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暗”和“满”字的妙处。
让学生思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折柳”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是如何通过这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
5、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笛声的悠扬和感染力。
探讨诗歌的表现手法,如以声衬静,通过笛声的传来衬托出春夜洛城的宁静。
6、情感体会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思乡之情的理解和感受。
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比较李白的其他思乡诗,如《静夜思》,分析它们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与诗歌意境相符的画或者写一篇读后感。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优秀7篇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优秀7篇《春夜洛城闻笛》教案篇一《春夜洛城闻笛》教案[教学目标]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
2、学习诗人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的写法。
3、按照诗歌的顺序作文,试着通过想象,把诗中提示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文字描写诗中提示的音乐。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同学们,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乡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的乡愁;那么“诗仙”李白的乡愁是什么呢?(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什么勾起了他的乡愁?(生:明月)在这首诗中明月能勾起他的乡愁?那么,在李白的其他诗中,还有什么也能勾起他的乡愁?二、揭示课题,了解诗人今天,我们就再学一首李白的思乡诗《春夜洛城闻笛》。
(板题,读题)1、诗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生:告诉了时间,地点,事情)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诗题的意思说一下?(生:一个春季的夜晚,李白在“洛城”听到了笛声。
)知道“洛城”在哪儿吗?(生:今河南洛阳)不错,看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师: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史称“诗仙”,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安徽当涂。
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多以雄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浪漫的手法,讴歌祖国的大好山河,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
这首诗是他在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所作。
那么,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一问,提出下一节学习要求。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注意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2、抽查学生朗读,相机证音:散(san san)折(zhe zhe she)师:同学们能根据意思的不同而选择它在诗中的正确读音,真棒!当然读好古诗,不光要读准字音,讲究节奏、停顿,如同唱歌一般。
3、老师示范:(老师边读边在桌子上轻轻的敲打节拍),学生模仿练读。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从导入新课时的生活化问题,到诗词的逐句解析,再到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我注意到了学生们的一些反应和表现,这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很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能够迅速地将自己的经历与诗歌内容联系起来,这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然而,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首诗的意境可能仍然显得有些抽象,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具体情境体验来帮助理解。
2.教学难点
-生僻字词的理解:对于一些生僻字词,学生可能难以掌握,需要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解释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诗句的朗读技巧:学生可能在朗读节奏、语调上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诗词意境的深入理解:学生对于古诗词中抽象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可能感到难以捉摸,教师需采授过程中,我注重了诗句的朗读和节奏划分,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但我也观察到,部分学生在朗读时仍显得不够自信,这可能是由于对生僻字词的不熟悉造成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字词基础的巩固。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看到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能够在小组内部分享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讨论深化对诗歌的理解。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离主题,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讨论方向的引导。
-诗词意境及主题思想:分析诗句描绘的春夜洛城景象,理解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诗词艺术特色的鉴赏:学习诗句的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举例: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玉笛”一词,需解释其象征意义,即美好的乐器,同时强调“暗飞声”表达了诗人对悠扬笛声的隐约感受。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春夜洛城闻笛》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简介李白的生平事迹和诗歌风格。
2. 解析《春夜洛城闻笛》的题目和背景。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李白,让学生对李白有初步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题目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通过解析诗歌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解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春风”、“洛城”、“闻笛”等。
2. 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第三章:诗歌鉴赏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2. 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和韵律美。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如用词、句式等。
2. 让学生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和韵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第四章:创意表达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以诗歌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或绘画。
2. 分享并评价彼此的创作成果。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以《春夜洛城闻笛》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或绘画。
2. 组织学生分享并评价彼此的创作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推荐相关的诗歌或文学作品,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教学活动: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2. 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诗歌或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第六章:诗歌背景与文化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春夜洛城闻笛》的历史背景和唐代诗歌文化。
教学内容:1. 介绍唐朝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2. 分析《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文化元素。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
2024年《春夜洛城闻笛》教学教案
2024年《春夜洛城闻笛》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使学生能够:理解《春夜洛城闻笛》这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背景分析、意象解读和情感体会。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古诗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生平诗中意象的解读和情感体会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学生对古诗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和体会古诗鉴赏的实践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出话题:通过播放一段悠扬的笛声,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提问激趣:询问学生是否听过笛声,是否有过夜晚听笛的经历,感受如何。
2. 自主预习发放预习材料,要求学生提前了解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学生自主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初步感知诗的情感和意境。
3. 小组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分享交流: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4. 教师讲解示范背景介绍:详细讲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意象解读: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春夜”、“洛城”、“笛声”等,揭示诗的情感内涵。
情感体会: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课堂练习与巩固朗读练习:要求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意象创作:鼓励学生运用诗中的意象进行创作,如写一篇短文或绘制一幅画作。
情感表达: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听笛声的经历和感受,与诗中情感进行对比。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要求学生现场完成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听到笛声时的感受和联想。
对学生的短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改进建议。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深入的背景分析、意象解读和情感体会,并撰写一篇鉴赏报告。
《春夜洛城闻笛》 教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以声传情的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讲授法: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悠扬的笛声音乐,让学生静下心来,感受笛声的美妙。
提问学生:听到这样的笛声,你们会想到什么?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诗。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诗意结合注释,让学生小组合作,理解诗歌的大意。
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重点讲解“折柳”这一意象的含义,以及它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5、体会情感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关键词句等方面进行分析,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思乡之情的理解。
6、赏析手法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笛声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即“以声传情”的表现手法。
举例说明这种手法在其他诗歌中的运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7、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关于思乡的诗歌,进行交流分享。
布置作业,让学生模仿《春夜洛城闻笛》,写一首表达自己某种情感的小诗。
8、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春夜洛城闻笛》教案、教学设计
1.朗读练习: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朗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情感表达。
2.写作练习:根据诗句中的描写手法,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如“夏夜星空”,让学生运用所学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3.课堂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五)总结归纳
(三)教学设想
1.导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课堂讲解:运用多媒体展示洛城的图片,让学生对洛城有一定的认识。然后逐句讲解诗句,解析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朗读与感悟: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朗读、齐读、小组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分享感悟。
2.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诗句的韵律美,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情境创设:运用多媒体展示洛城的图片,播放悠扬的笛声,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诗中的意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内涵。
4.描写手法讲解:分析诗句中的描写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古诗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但在理解古诗深层含义、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春夜洛城闻笛》这首古诗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抄写诗句:请学生将《春夜洛城闻笛》的诗句抄写三遍,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加强对生字词的记忆。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一、导入新课师:大诗人李白二十多岁时就离开四川老家在外游历,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个春夜,不知何人吹笛,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
伤感惜别的g折杨柳》曲调,勾起r李白无尽的乡思"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感受一卜诗中的浓浓乡思。
(板书文趣)【设计意图】以抒情的话语钊设诗中画面,引领学生走人诗的意境,为学生感受、理解诗意做好饱垫。
二、朗读感知诗歌内容1.读顺字音节奏。
(1)师配笛子乐范读,生听读正音,划出节奏并自由朗读。
课件出示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椰,何人/不起/故园情。
(2)生自由朗读,师从节奏、情感、感情基调等角度指导生。
(3)生齐声朗读后,师指名朗读・2.读懂诗歌大意。
结合课本旁边的注释和工具书,以及这首诗下面的解读,学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设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案中飒出的呢?它随着春风飒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谁能不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呢?【设计意图】通过反5.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情味。
同时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为石而深入理解油中的必乡之情⅛U甫垫。
三、品读揣摩诗歌情志1.读出意境画而。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问题。
日课件出示(1)怎样理解诗数的题目“春夜洛城闻笛”?(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赛风满洛城”中的“暗”“满”二字应如何理解?(生齐读后,小姐交流、讨论问题.师指导明响〉演设(1)诗人因闻笛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焦出李节及具体时间。
起句即从铸声落之,已是深夜,诗人难以成寐,忽而传来几搂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了诗人的笠旅忧怀。
(2)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如吹笛者为何人,用此“暗”字,十分恰当。
铸声暗起,似乎专门飞来触动轻旅者的禹愁别绪。
《春夜洛城闻笛》教师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春夜洛城闻笛》教师教案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2)理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背诵与默写。
(2)诗歌意境的分析与表现手法的研究。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主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春夜洛城闻笛》。
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写一篇短文。
3. 收集其他关于李白的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夜洛城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人教版语文《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教案设计:《春夜洛城闻笛》课程目标:1.知识与理解:o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春夜洛城闻笛》全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o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理解其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o了解李白的生平、创作背景及诗歌风格。
2.技能培养:o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会从意象、情感、语言等方面分析诗歌。
o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诗歌的描绘想象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o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清晰、流畅地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流露出的诗人情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o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o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文本介绍:《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春夜洛城听到笛声后,勾起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活动设计:教师播放一段悠扬的笛声音乐,营造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在音乐的陪伴下,你们通常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看看诗人在笛声的陪伴下,想到了什么。
”二、初步阅读与感知(约10分钟)•自主阅读:学生朗读《春夜洛城闻笛》全诗,要求注意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等,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意象和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描述。
三、深入分析与理解(约30分钟)•重点字词与句式分析:o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如“暗飞声”、“散入”、“满洛城”等,提问:“这些字词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它们如何营造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字词对表现诗歌主题和情感的重要性。
o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诗歌中的其他重点字词和句式,并尝试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春夜洛城闻笛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掌握诗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
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3. 朗读和背诵的技巧。
教学难点:1. 诗文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a.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b. 简介诗人李白及其作品《春夜洛城闻笛》。
2. 自主学习(15分钟)a. 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大意。
b.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3. 诗文解析(2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b. 学生讨论诗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享学习心得。
4. 朗读和背诵(10分钟)a.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b. 学生自主练习背诵,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三、课后作业设计1. 抄写《春夜洛城闻笛》,并对其进行翻译。
2. 选择一首李白的诗进行鉴赏,分析其艺术特色。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乡愁”的短文。
四、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收获,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学反思设计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六、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了解唐诗的背景知识,掌握一些常见的诗词术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意。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懂得珍惜当下,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 诗歌背景知识的掌握。
3. 诗词术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文意境的体会。
2.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文意境。
3.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4. 采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节奏与韵律。
(2)学生分享对诗文的理解,提出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诗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诗歌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掌握诗词术语。
5.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谈谈对诗文意境的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文描绘的景象。
6. 应用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唐诗中的意境描写。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文主题的思考。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1)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9.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10. 课程评价:(1)学生诗文背诵情况。
(2)课堂参与度及合作交流能力。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诗歌《春夜洛城闻笛》的背景知识,了解唐代文化和文学发展的特点。
2.能够正确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描绘春夜的景象和心情。
4.培养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春夜洛城闻笛》的诗歌朗读和表达技巧。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情表达。
3.运用语言描绘春夜的景象和心情。
三、教学准备1.课文《春夜洛城闻笛》2.多媒体设备3.黑板、彩色粉笔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描绘春夜景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夜的回忆。
2.学生讨论春夜的特点、感受和印象。
步骤二:了解背景知识(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唐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背景。
2.学生了解唐代的文化氛围、士人的生活状态。
步骤三:诗歌朗读和理解(15分钟)1.教师朗读《春夜洛城闻笛》,让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感情表达,并进行展示。
步骤四:语言表达练习(20分钟)1.教师与学生探讨诗歌中的一些写景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生仿写诗歌,运用适当的语言描绘春夜的景象和心情。
步骤五:诗歌欣赏和评析(15分钟)1.教师播放唐代古琴音乐,营造诗歌的氛围。
2.学生欣赏其他与春夜相关的唐代诗歌,并进行评析和讨论。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课堂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唐代文学,欣赏和创作更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五、教学评价1.学习表现:通过诗歌朗读和讨论,学生表达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2.诗歌创作: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是否能够准确描绘春夜的景象和情感。
3.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讨论和评析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4.学习成果:学生对于唐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拓展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唐代诗歌,培养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开展诗歌创作的活动,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创作的兴趣。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教案标题:春夜洛城闻笛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春夜洛城闻笛》这首古文诗,感知其中的意境与情感。
2.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情境营造通过放映有关洛城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洛阳在古代的地位和风貌。
2. 导入与导读介绍《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文理解分析诗的结构和形式特点,让学生了解诗的铺陈与构思。
解读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感和表达。
4. 诗歌鉴赏让学生朗读诗歌,注重节奏和抑扬顿挫,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诵技巧。
讨论诗歌中出现的景物、意象和情感,从中引导学生对作品更深一步的领悟。
5. 创作与表达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创作一首与洛城相类似的诗歌,展示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分享,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资源1. 有关洛城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2.《春夜洛城闻笛》的诗文及相关解读材料。
四、教学评估1. 诗歌朗诵评估:学生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创作出有个人特色的诗歌作品。
3. 参与讨论评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延伸1. 了解其他古代文人对洛阳的描写,比较不同作品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2. 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文学阅读视野。
3. 分析《春夜洛城闻笛》与现代城市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生活中的美好和烦恼。
教案设计参考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编写,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春夜洛城闻笛》教师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春夜洛城闻笛》教师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2)理解诗歌的背景,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诗人情感变化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春天的夜晚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洛阳夜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洛阳的美丽风光。
提问:你们听说过洛阳吗?谁知道洛阳有什么特色?2. 诗歌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背诵诗歌,教师进行检查。
3. 诗歌解析(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小组合作探讨,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谈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热爱。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春夜洛城闻笛》,通过朗读、背诵、解析诗歌,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希望大家能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教师提供其他描写洛阳或春夜的诗歌,如《洛阳城东西》、《春夜喜雨》等,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异同。
七年级语文下册《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学案例
1.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与作者的情感有何关联?
2. “谁家玉笛暗飞声”这句话中的“玉笛”和“暗飞声”分别象征了什么?
3.作者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的?
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春夜洛城闻笛》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诗的格律特点,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和联想力,将诗中的意境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提高表达能力。
4.学会运用现代汉语对古诗进行准确、生动的翻译,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3.组织小组讨论、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朗诵、表演、绘画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对《春夜洛城闻笛》进行翻译,要求用现代汉语表达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2.拓展作业:鼓励学生搜集其他关于思乡的古典诗词,比较其与《春夜洛城闻笛》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创作作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以《春夜洛城闻笛》为灵感,创作一首关于思乡的现代诗或一幅画作,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023最新-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这10篇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是来自于的春夜洛城闻笛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篇一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答:“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3、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答:“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4、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答: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背景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
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简析此诗意境绵延深厚。
诗人用隽永含蓄的笔调抒写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在那个春天的夜晚,诗人静静伫立,那悠扬的笛声满城飘扬,激荡起诗人无限的离愁。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篇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诗,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⑴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⑴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
玉:指玉石。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⑴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⑴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春夜洛城闻笛》 教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春夜洛城的景象和氛围。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3、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和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蕴含的深沉的思乡之情。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悠扬的笛声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然后询问学生听到笛声的感受。
(2)引出课题《春夜洛城闻笛》,介绍诗人李白。
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如“谁家玉笛暗飞声”中“暗”字的含义,“散入春风满洛城”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等。
(3)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诗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赏析诗歌(1)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如“玉笛”“春风”“洛城”等,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2)探讨诗歌的表达技巧,如以声衬静、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以及它们的表达效果。
(3)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思考诗人是如何在诗歌中表达这种情感的。
5、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听到某种声音而引发思乡之情的经历,分享交流。
(2)展示其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让学生比较它们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6、课堂总结(1)总结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教学重难点】
1. 明诗意。
2. 悟诗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李白的诗作。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2.读诗,正音。
三、译读诗歌
1.参考注解,译读诗歌:
夜深人静的时侯,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长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四、赏读诗歌
1. 赏诗文
此诗①②句描写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但不是为写音乐的美妙,更不为赞美吹笛者的演技的高超,这与李贺诗《李凭箜篌引》以及白居易《琵琶行》不同。
它是为下文诗人静听笛声,听到“折柳”勾起许多游子的思乡之情伏笔铺垫。
第二句,采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笛声的悠扬、美妙动听。
③④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直抒听到“折柳”曲后的思乡之情。
2. 赏语言
明确“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答:①“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②“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3、赏艺术手法
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明确:①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
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②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
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五、课堂小结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六、课后练习
1.背默《春夜洛城闻笛》。
2.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明确: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由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