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含6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理论方向正确、具有比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3.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4.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三、学习年限:2年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28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1.至少阅读经导师指定的相关经典文献20部(篇)。
2.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第三学期9月底前完成开题工作,硕士学位论文课题应与所在专业方向一致,并能反映该领域的学术前沿,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并有一定的学术创新性。
3.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字数应当在3万-5万字之间,相关写作要求参考研究生院统一规定。
4.硕士学位论文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都应摒弃,有违反者取消当年答辩资格,严重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5.申请学位按《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要求进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遵纪守法,做“四有”新人。
2.在本学科内具有坚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宣传、管理工作等领域有独立工作能力,成为能够从事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材料,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邓小平理论研究本方向主要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
2.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本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本质特征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及其方法论原则。
3.当代中国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本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运用、创新和发展。
4.科技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本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互动关系及其本质特征;科学技术管理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科技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相互关系研究。
5.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本方向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及其应用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规律和方法。
6.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研究本方向主要研究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和历史经验;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特点、规律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及管理。
7.中外德育研究本方向主要研究德育的基本原理、特点、规律和方法;中外德育的特点、规律、内容、方法及其比较研究;大学德育的特点、规律和方法;“以德治国”与德育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达到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总体方案的培养目标;
学位论文要求:
达到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总体方案对学位论文的要求。
必
修
环
节
1.通过学校组织的外语学位考试,考试不通过者,不授予其硕士学位。
2.专业外语:由导师负责指导硕士生选读和笔译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于第二学期期末之前由学院或导师组织完成专业外语考试,考试通过记1学分。
考试
专业学位课
1216017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40/2
√
讲课
考试
12160181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40/2
√
讲课
考试
12160191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专题研究
40/2
√
讲课
考试
12160202
当代社会发展专题研究
40/2
√
讲课
考试
12160212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40/2
√
讲课
考试
12160222
实践
环节
参加“三助”活动。
课
程
类
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学 期
授课
方式
考试方式
备注
Ⅰ
Ⅱ
学
位
课
公共学位课
12000261
马克
思主
义理
论课
科学社会主义
30/1.5
√
讲课
考试
选二门
1200025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非理工类)
30/1.5
√
讲课
考试
12000001/12000002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0305)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0305)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适用专业: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一、学科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追踪最新理论发展前沿,具有较高政治、业务素质,胜任高等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及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一)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二)030505思想政治教育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3、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与社区教育研究(三)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3、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三、课程设置四、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通过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掌握选题思路方法,学会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手段和技能,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
通过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和其本人独立承担的研究课题等科学研究活动,制订科研计划,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加强科研训练并通过科研考核,切实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培养质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要兼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发展与社会现实需求,把握现代社会发展趋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提高学生观察问题的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
五、学位论文要求1、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在专业课程的学习、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和参加学术讨论等活动的基础上,审慎地进行选题。
选题要求具有前沿性、学术性。
特别鼓励研究生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论文题目。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开学后两个月内进行。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专业)是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兼容、理论与政策兼纳的综合性新兴学科,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学科(专业)(世界上只有中国单列其为独立学科),也是中央民族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
本专业是部委级重点学科、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985工程”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全国同类专业中唯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包括博士后)教学培养层次和系列的学科。
1984年我校开始设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方向;199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获得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了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这也是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获得了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在全国同类学科(专业)中领先,拥有首批北京市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教材。
二、培养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科研、教学及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其基本要求为: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系统掌握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政策及实践经验,系统了解世界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中国历代民族政策,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胜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方面较高层次的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操作。
三、授予学位:法学硕士四、研究方向1、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同时重视研究古今中外民族问题,特别是当代的民族问题,揭示民族发展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及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原则和政策,也研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推进民族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初稿)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初稿)学科、领域代码:0305一、培养目标及要求1.本专业研究生应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科基本理论,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能够服从国家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教学、科研、企事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党政管理工作的能力。
3.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编译有关论点,撰写论文摘要。
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自己动手编辑打印学位论文。
4.为形成专业优势,研究生对所学课程的选修和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以本研究方向为重点,向着一专多能、复合型方向发展,使自己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以下6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简介详见附表1。
(代码按照国家培养标准号码)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3.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4)4.思想政治教育(030505)5.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030506)6.党的建设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课程学习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学术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开始计算)。
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业,经指导教师同意可申请提前毕业,但论文工作时间要求不变。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课程(学科平台必修课和学科方向选修课)和素质工具选修课。
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总计26学分的学习任务。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门及导师指定的其它课程,经考试成绩及格(不计学分),方可申请答辩。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具体要求: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3、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可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科简介和研究方向学科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我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辖三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及重大理论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主要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学科现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13人,其中9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具有硕士学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近年来主持了二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思想政治教育研究4、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三、学制、在学年限及培养方式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在校学习时间2~4年。
提前、延期毕业按《关于全日制研究生最短答辩时限的决定》(燕大校字〔2006〕79号)、《燕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暂行规定》(燕大校字〔2007〕179号)、《燕山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2005年9月)等文件规定办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0305)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0305)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能够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观点与方法富有创新性,并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达到相应要求。
2、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本领域的学术动态,能够从事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教学和其它实际工作。
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或实际应用价值。
二、专业方向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思想政治教育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合格,再经本专业复试合格者。
2、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博士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1、硕士研究生:二年半2、博士研究生:三年五、课程设置(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030501)硕士研究生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马列原著选读(2学分)硕士英语(4学分)B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2学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C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3学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专题研究(3学分)《资本论》研究(2学分)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D类:比较市场经济体制(2学分)当代西方哲学流派专题研究(2学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研究(2学分)中国近现代哲学专题研究(2学分)科学决策方法论(2学分)西方经济学流派研究(2学分)经济发展理论研究(2学分)(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030503)硕士研究生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马列原著选读(2学分) 硕士英语(4学分)B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2学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C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 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发展(2学分) 党建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2学分)毛泽东思想专题研究(2学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究(2学分)D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12)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12)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研究人员,以及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工作、企业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1.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2.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3.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4.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5.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为2—3年,额定总学分为36。
四、课程设置(二)指定选修课(按方向设置)(三)任意选修课五、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安排在第四学期,给本专科生讲授专业课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品德公共课,一般应完成8学时的讲授工作或相当于8学时的课堂讨论、辅导答疑、论文写作指导工作。
成绩合格者,记2学分。
六、调查研究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其形式包括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参加学术会议、请教知名专家、参与咨询等。
时间累计4周左右。
调研前应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计划和提纲;调研结束后,应写出调研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4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其中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基本要求为:(1)须在本专业范围内,选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
选题须具有学科前沿性及理论和实际意义。
(2)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理论研究,都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占有翔实的资料,并恰当地分析资料。
(3)提出新见解和新观点。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采取导师组集体培养与导师分工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系统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自学、讨论、读书报告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内外实践相结合,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素质全面、适应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2)所在一级学科:民族学(0304)2009年12月制订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1.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热爱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民族观,熟悉民族工作,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从事教学、科研、宣传或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员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备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系统了解古今中外民族问题和政策的基本知识。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研究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关系方面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适应我区乃至全国现代化建设中民族工作对高层人才的需求。
2.学习年限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优秀者经批准可以提前毕业。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1.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2)2.本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和学术前沿专题讲座)、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跨学科课程)、补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四类。
除补修课程外,各培养环节均应取得相应的学分。
跨专业入学的研究生需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门本科主干课程。
补修课程及格即可,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修最低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
1.必修课程(不少于27学分)(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7学分,由研究生处统一开设)政治理论3学分(第1学期,54学时)外国语4学分(第1、2学期,216学时)(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学位基础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的重要课程,是一级学科内各专业(二级学科)研究生共同必修的课程,要有较宽的覆盖面,应按一级学科设置。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一、学科简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
它既应该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更应该进行整体性研究,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
它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它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西北师范大学是甘肃省最早开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校之一。
从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至今,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与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研究成果突出,研究水平在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具有坚定地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能够较好地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本学科的研究生要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一定的写作能力,成为本学科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党政实际工作部门的专门人才。
基本规格是:(一)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严格规范的学风;(二)具备较为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功底和广阔的知识视野,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三)掌握一门以上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所需的外文资料;(四)身心健康。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方案

4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ClassicWorks of Marxism
60
4
王宏维
魏则胜等
√
√
5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History. of Marxism
60
4
余静、
刘同舫
√
√
6
人学原理
Hominology
60
4
林伟健、余静
√
√
1
选修课程
国外马克思主义
Research on Overseas Marxism
40
2
刘同舫
√
√
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Studies on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40
2
陈露等
√
√
6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与方法
The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40
2
刘梅等
√
文献综述、读书/学术报告
Literature Review, Reading or Academic Report
1
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Training
1
学位论文
Dissertation
*“各学期教学安排”、“考查”和“考试”栏目里用“√”来表示。
40
2
王宏维等
√
√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Market Economy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0305)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0305)研究生培养方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0305)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能够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观点与方法富有创新性,并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达到相应要求。
2、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本领域的学术动态,能够从事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教学和其它实际工作。
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或实际应用价值。
二、专业方向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思想政治教育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合格,再经本专业复试合格者。
2、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博士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1、硕士研究生:二年半2、博士研究生:三年五、课程设置(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030501)硕士研究生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马列原著选读(2学分)硕士英语(4学分)B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2学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C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3学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专题研究(3学分)《资本论》研究(2学分)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D类:比较市场经济体制(2学分)当代西方哲学流派专题研究(2学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研究(2学分)中国近现代哲学专题研究(2学分)科学决策方法论(2学分)西方经济学流派研究(2学分)经济发展理论研究(2学分)(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030503)硕士研究生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马列原著选读(2学分) 硕士英语(4学分)B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2学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C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 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发展(2学分) 党建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2学分)毛泽东思想专题研究(2学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究(2学分)D类:。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402 授法学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是: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质,愿意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服务。
2、具有宽广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熟悉中外民族政策,能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和处理民族问题。
3、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胜任政府部门的领导、管理和政策分析工作,以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2、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三、学制和学分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各学科专业总学分不低于34分,必须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学分,否则以结业或肄业处理。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入校后必须补修与研究生专业相关的4门本科主干课程,参与本科生修课和统一考试,成绩记入档案。
补修课程为非学位课程,不记学分。
五、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
具体形式是:1、在导师指导下主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公共课)6——8节;2、在公共课中协助主讲教师辅导与答疑;3、参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公共课)试卷阅卷。
社会实践的具体形式是:1、专题社会实践:主要是为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前期调研。
安排在第四学期结束后的暑假,或第五学期。
主要任务是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
2、一般社会实践:主要是工作实习以及参加学术会议等。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1、在校期间研究生必须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至少10次,包括听学术讲座、参与和组织学术讨论、做小型的学术报告。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以第一作者,署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在本科院校学报等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至少发表至少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法学一级学科代码:0305 一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学科简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对马克思主义既应该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更应该进行整体性研究,以利于完整地把握它的科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一级学科,它与哲学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政治经济学方向,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建设)等方向一道,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目前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6个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
熟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有较好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说明重大问题。
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恪守本学科的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成为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宣传和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学制为3年。
在达到学校规定的提前毕业的条件下,允许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不含休学时间)。
四、本学科的专业及简介(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理论表达,是关于世界发展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501)一、培养目标1.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宽的知识面,良好的学风。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听说读写达到参加国际交流的程度。
4.人才培养类型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
学术型人才能够胜任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等工作;应用型人才能够胜任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宣传、党务和政务工作。
二、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研究2.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理论研究三、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学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最低修业年限为2年。
非全日制硕士生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5年。
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需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在核心期刊及以上级别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一篇。
2.符合学校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
跨一级学科学生、同等学力学生不得提前毕业。
培养类型为学术型的学生不得提前毕业。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2学分。
课程学分不低于27分,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1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分,学位论文3分。
学生修满所需学分,学位论文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强化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升科研能力为中心进行。
2.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导师组由3—5人组成,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3.具体培养要结合研究生本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提倡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培养。
4.学生入学一个月内实行导师遴选。
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培养类型与修业年限的选择、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
导师应通过指导学生制订学习与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
5.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应完成一定的专业文献阅读任务。
必读经典文献目录由导师负责提供给每位硕士生。
学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学院或学科专业范围内进行不少于3次的经典文献阅读报告,必须在第2学期期末之前至少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30501 授予法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反映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联系的具有整体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主要著作之中,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共产主义社会学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等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产生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联系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研究的学科。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是具有基础性地位的二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研究的高校教师、研究人员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本专业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1.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要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总学分至少修满36学分。
2.同等学力、跨学科或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三门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并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
六、实践环节1、本专业硕士生必须按要求参加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的对象是本专科生,教学形式是讲授本专科生课程若干章节或某个专题,协助主讲教师辅导、答疑、主持课程讨论、指导论文写作等。
时间为四周左右。
应至少完成8个课时的讲授工作或相当此量的其他教学工作。
成绩合格者,计1学分。
具体授课内容、时间、地点等事项由指导教师安排。
2、本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8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
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是民族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研究民族、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等社会历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特有民族和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大理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同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研究的区位优势。
本专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政策性和应用性,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正确解决民族问题,调控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与繁荣发展的主题、方法和途径。
本专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学院现有三个硕士点,有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博士5人,硕士18人,云南省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3人。
2006年以来年,在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CSSCI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材6部,获省部级奖13项,其它科研奖41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5项、省部级项目7项。
学院有较丰富的能满足硕士研究生培养所需的师资、图书资料、课题经费等软硬件条件。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道德品质优良,勤于思考,治学严谨,具备系统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并在学科研究方向内有较深入研究的高层次人才。
通过三年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一般理论和实践基础;熟悉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国内外民族学理论前沿;掌握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从事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管理、社会服务和文化活动策划工作。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学科门类:法学(03)一级学科:民族学(0304)专业: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2)研究方向:1.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3.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和边疆稳定问题研究;4.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思想研究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1、学习年限:三年2、时间安排第一学年:主要完成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大部分学位专业课及部分专业选修课,开始查阅本专业领域的研究资料,学习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专业)是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兼容、理论与政策兼纳的综合性新兴学科,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学科(专业)(世界上只有中国单列其为独立学科),也是中央民族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
本专业是部委级重点学科、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985工程”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全国同类专业中唯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包括博士后)教学培养层次和系列的学科。
1984年我校开始设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方向;199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获得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了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这也是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获得了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在全国同类学科(专业)中领先,拥有首批北京市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教材。
二、培养目标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科研、教学及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其基本要求为: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系统掌握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政策及实践经验,系统了解世界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中国历代民族政策,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胜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方面较高层次的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
国语和计算机操作。
三、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四、研究方向
1、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同时重视研究古今中外民族问题,特别是当代的民族问题,揭示民族发展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及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原则和政策,也研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推进民族理论的发展。
本研究方向是本学科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是本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研究。
有成熟的、具有特色的优秀教材和大量的优秀科研成果,以及大量的资料。
本研究方向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产生的一般学说,不同类型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基础、条件和发展趋向,民族发展与阶级、国家、社会、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民族消亡的条件、过程、途径等问题;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存在的范围,民族问题的特点、内容、性质和发展规律,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民族纲领的原则、内容及民族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政策等。
本研究方向的宗旨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党和国家制定、充实和完善民族政策服务,为不断解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民族问题服务。
2、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
本研究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制定的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即民族平等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识别、社会改革、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政策,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政策,少数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及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益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法令);研究中国共产党
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对民族工作的理论指导作用、民族工作实践对检验和完善民族理论政策的反馈作用、民族工作发展历程及民族工作经验等。
通过对这些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经验的系统的科学研究,将其理论化、系统化,进而更自觉地指导民族工作。
本研究方向是本学科长期的、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课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研究领域,已有较成熟的完整的教材和成套的、系统的资料以及大量的研究成果。
突出的特点是着力与民族工作实践相结合,提高民族理论政策水平,着重培养民族工作实际技能。
现实应用性和实际操作性强。
因此,本研究方向直接为党和国家制定、充实和完善民族政策服务,为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服务。
3、民族关系研究
本研究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研究民族关系的内涵、表现形式、核心问题、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及调控机制等理论问题,同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研究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内容、性质、作用,从历史的纵深上研究中国民族关系的演变发展的历史规律,从全局的高度上分析各个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不同特点。
本研究方向是本学科长期的、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课题,有较成熟的完整的教材和大量的优秀科研成果。
基本内容有历代王朝存在的民族问题、统治民族的民族观;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内,统治民族对被统治民族的管理制度及具体政策的内容、性质和作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的内容、性质、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及发展趋势等。
研究内容以现实中国民族关系为主,同时兼顾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研究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和评估历代王朝民族政策的得失。
这些研究将对党和国家制定和完善民族政策,促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以及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国家的稳
定持续发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世界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
本研究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世界各国的民族情况,包括各国的民族构成及来源、民族社会经济活动和文化传统等;研究世界各国的民族问题、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关系、民族矛盾,特别是当今国际民族问题的特点及其趋势,以及各国解决本国民族问题的理论、政策和措施;研究第三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斗争;研究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主义运动兴起、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规律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不同作用。
当今,民族问题已成为世界热点,广泛影响着世界局势及有关国家的团结稳定和社会发展。
研究世界民族问题是研究国家民族问题的必然扩展和深入。
这一研究方向的设立和确定,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本研究方向近年已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编写出几套成熟的教材和大量的优秀科研成果。
并集中了一批具有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力量。
本研究方向的宗旨在于从世界角度研究探索民族现象和民族问题的规律,为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正确、全面地认识和不断地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提供借鉴和指导,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工作及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服务。
五、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
1、采取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论文写作、教学实习和社会调查。
注意培养提高
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2、课堂学习要在导师指导下,强调研究生自学,注重课堂教学、讨论、辅导、答疑。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3、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研究生参加本学科学术研讨会和报告会;参加本学科科研课题的调查研究和论文写作;参加本专业教研室有关的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导师鼓励指导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并帮助修改、推荐、发表论文。
七、论文撰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
八、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可按年度招生需要提出必修门数和学分要求,也可根据形势发展和特定需要做些具体课程的必要调整。
九、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