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半,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不要让孩子和这二类人长期接触
各年龄段孩子与同伴相处出现的问题
一、学前儿童与同伴相处1.出现的问题:当前在儿童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世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从不顾及他人。
他们固执己见,很少关心他人,与他人不能和睦相处;只注重自己利益的得失,从不考虑他人的利益。
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阶段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就成为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
在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表现得情绪变化过快或过于激烈。
其次,有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
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他,更不会主动地与同伴玩合作游戏。
这些幼儿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的现象。
这些不合群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除了以上所说的以自我为中心和孤僻、不合群等不良行为的存在外,还存在一种更为严重的问题,即有些幼儿有明显的侵犯他人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叫别人外号、故意刁难小朋友等。
这些行为如不及时矫正,会逐渐使幼儿形成骄横无理、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2.原因分析:首先,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环境,家庭环境跟父母的教养方式应该是出现这些状况的首要原因。
现在的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接受的是祖父母的溺爱教育和随性教育,跟同伴在一起根本不懂得谦让,不能受半点委屈。
况且,个别家长有“从小就不能吃亏”的思想,促使了孩子与同伴交往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其次,教师的品德素养和专业素养对新入园幼儿同伴间交往行为的影响也极为重要。
孩子从家庭走进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会产生一种离开家人的不安全感,同时也会对教师有着很大的依赖感。
如果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招生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教师对孩子的入园自己都手忙脚乱,还怎么去组织照顾孩子呢?这种情况下,教师拿什么给孩子安全感?又怎么去抚慰和引导孩子?何谈教师与幼儿建立亲密、协调的融洽关系?如果教师不具备崇高的品德素养,对孩子没有爱心和责任心,做不到对每个孩子都充满信心,而是忽视和冷落孩子,也会使幼儿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让幼儿产生孤僻、冷漠、不合群、攻击性行为等不健康的同伴交往特征。
0—13岁,孩子成长及教育的关键期(2011)
6.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任何一个孩子的问题
都可以在父母找到原因。我们无意推卸学校的教育责任,但我们强调家庭 教育的重要性。
7.3~6岁的小孩一般不要在寄宿学校度过。任何人都需要获得两个基本
21
与孩子共同讲故事也是培养孩子性格的重要手段,尤其要选择以童 话、神话和民间故事。 孩子的健康人格很多是在故事人物身上学到的,经典的故事是儿童 遥远的精神导师。在选择故事的时候,注意中西故事的结合。 中国的故事往往智慧放在第一位,把品德放在第二位,把身体放在 第三位。 西方的故事更加侧重品德,把品德放在第一位,把智慧及身体放在 次位。
后不断再婚这两者之间存在某种隐秘的关系。
18
10、为了给孩子提供适宜成长的环境,父母需要特别留意三件事情: 一是夫妻之间的情感生活;二是“吃饭的习惯”;三是“作息习惯”。 尤其“早睡早起”和“坚持运动”的习惯。
①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 ②慎重对待“吃饭的习惯”,家庭的价值观,在吃饭过程中建立。 ③形成“早睡早起”和“坚持运动”的习惯。富兰克林:“早睡,早起,使
的智力上的差异。
男孩:动手能力、空间能力、方位——数理智能、逻辑思维 女孩:语言和交际—————————语言智能、形象思维
36
⑦父母可以让自己的女儿适当参与男孩的游戏,父母可以让自己的女儿具
有某种男孩的活力。勇气的精神状态,因为善良与活力是所有人的基本要 素。
37
10、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 的理性和判断力之前,不让孩子有过多的伙伴,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 惯。必须留意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 11.小学阶段以培养孩子的性格和素质为主,但不要因此认为小学阶段的 学习不重要,或者认为小学学不好,中学再来补的神话。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性格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性格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身内在的动力与外界环境构成一系列的冲突,对各种冲突如何解决的反映表现为个人的性格。
性格主要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一旦形成之后具有肯定的稳定性,但也有肯定的可塑性。
儿童性格特征分5个时期。
1、信任——不信任((婴儿)期):此期(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靠成人准时赐予满意。
假如(婴儿)与亲人之间没有建立依靠关系。
就可产生担心全的心理(状态),可能消失心情问题;2、自主感——惭愧及怀疑(幼儿期):此年龄期饮食、大小便均有肯定的依靠性,故此时消失违拗性行为及语言,以及依靠性行为,二者交替消失;3、主动——内疚(学龄前期):此期生活自理力量进一步提高,主动性加强,但当主动行动遭到失败时可产生绝望与内疚的心情;4、勤奋——自卑(学龄前):此期小儿发觉自己有某些方面突出成熟的力量,而且这些成熟,得到社会的认可。
假如小儿不能发觉自己勤奋的潜力,则将产生自卑;5、身份感——身份混淆(青春期):当一个人对自己体格、智能、心情等品质感到满足,有明确的意志与目标,并预知这些品质能得到亲人的认可时,认为已达到了个人身份的建立。
青春期儿童的体格,认知力量的进展和社会的要求都在变化,假如在感情问题、伙伴关系、职业选择、道德价值等问题处理不当,即可产生身份紊乱。
家庭环境在儿童性格形成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俗称“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在家庭因素中主要有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等。
1、教养方式:(1)父母教养比较民主,则孩子独立、大胆、机智、擅长与别人交往协作,有分析思索力量;(2)父母过于严峻,常常打骂,孩子则顽固、冷酷无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念及自尊心;(3)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就任性、缺乏独立性,心情不稳定、傲慢;(4)父母过于爱护孩子,则孩子被动、依靠、缄默、缺乏社交力量;(5)父母教养看法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易说谎,投机取巧;(6)父母支配型教养孩子,孩子就服从、依靠、缺乏独立性。
亲子性格的力量
亲子性格的力量亲子性格的力量亲子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也是人生中最长久的一种。
在这里,父母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关键人物。
在父母的陪伴和引导下,孩子会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征。
父母的个性特征与孩子的性格决定了孩子将来的人生。
所以说,亲子性格相似性和亲子性格差异性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亲子性格相似性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同样的家庭环境下,父母的性格特征很可能会被孩子所模仿和吸收。
由此,亲子性格相似性的影响不容忽视。
1.1 同理心同理心是指人们能够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感的能力。
父母具备同理心,孩子就可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同理心。
当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同情和体贴的时候,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体现出同理心和关爱。
1.2 凡事要有计划和目标在同样的家庭环境下,有些父母注重计划和目标,他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常也非常注重计划和目标。
这种孩子会认为,只要设定了目标并制定了计划,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他们会更稳健地行动,更加清晰地思考,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目标。
1.3 乐观自信乐观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个性特征,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如果父母是乐观自信的人,孩子也很可能会模仿父母,变得乐观自信。
这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情绪调节产生积极的影响。
乐观自信的孩子通常会在面对压力和挫折的时候表现得更为坚强,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
二、亲子性格差异性的影响亲子性格差异性是指父母个性特征与孩子个性特征之间出现的差异情况。
由此会产生以下几种影响:2.1 沟通的困难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较大的性格差异,沟通将会变得异常困难。
孩子可能无法理解父母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也无法接受父母的想法和建议。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建立信任和有效的沟通。
2.2 孩子的叛逆心理如果孩子与父母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孩子很可能会产生叛逆心理。
孩子可能会认为,父母无法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从而选择远离父母和家庭。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是婴儿时期经常出现的学习现象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是婴儿时期经常出现的学习现象幼教加盟专家介绍:早期教育很重要,也需要爸爸妈妈注意了,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是一种在婴儿时期经常出现的、二者有着密切联系的学习现象。
习惯化是指个体不断地或重复地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减少的一种现象;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以后,由于一种新刺激的出现,个体的注意立刻转向它,对新刺激的反应恢复和增加。
同时,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方法是用来了解尚处于前言语阶段的婴儿是否具有分类能力以及是如何进行分类的一个极其有效的技术手段。
早期教育中习惯化包括下列要点:1、能够引起习惯化的刺激必须是连续多次重复出现,出现时必须持续一段时间。
2、能够引起习惯化的刺激必须是婴儿能产生选择性定向反应的刺激,如光线、颜色、形状、声音等。
而那些不能引起婴儿选择性定向反应的刺激,如室温,则不会引起习惯化。
从早期婴儿学习的观点看,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首先,单调的、不断作用的刺激引起婴儿厌烦,失去兴趣,不利于学习经验的及时增长。
其次,单调的、不断作用的刺激不利于婴儿提高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和接受上的灵活性。
第三,习惯化与新异反应性的适当运用是促进婴儿学习的有效手段。
经常更换环境刺激物和玩具,可以保持婴儿的活跃、兴趣状态。
较长时间以前熟悉了的刺激物,在间隔一段时间以后再出现时,也能起到一定的新异性作用。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具体定义:在刺激呈现一段时间以后,当婴儿的注视时间明显地少于开始时注视的时间,并下降至原来注视时间的50%时,则可认为对该刺激形成了习惯化;这时呈现新的刺激,如果注视时间与前一时刻相比突然上升,且上升的幅度显著,则可认为此时去习惯化发生。
有研究表明,出生仅2天的婴儿就可形成视觉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婴儿对视觉刺激所形成的习惯化及去习惯化的情况,说明婴儿不仅能区分两种不同的刺激,而且对先前呈现的刺激能记忆,这为分类创造了条件。
你想更了解关于孩子的成长发育知识吗?快来幼教加盟吧,婴儿的身心发展真的很重要,对未来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的。
孩子多大必须由妈妈带
孩子多大必须由妈妈带婴儿时期,需要培养婴儿心理对母亲的信任依赖感,感受到母亲无条件的爱意。
这种早期的依赖信任在后期成长过程很重要,当孩子青春期时,有各种问题,这时母亲往往会限制孩子的不好行为,那么孩子听否,有了早期婴孩的这种依赖信任关系,即便心里不大愿意,也不会直接对抗,也就是说母亲的话会对孩子产生心理威慑力。
孩子多大必须由妈妈带?孩子三岁之前最好是由妈妈来带。
孩子的养育需要稳定的一对一关系,需要形成深情的亲子关系,妈妈在怀孕期,孩子就能感受到妈妈的心跳,和妈妈血脉相连,他能感受到妈妈存在,在出生后的三年里,也离不开妈妈的甘甜的乳汁,更离不开的温柔,慢言细语的教会孩子说话,妈妈的气味就能给他带来安全感。
三岁之前,也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妈妈有责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才能和孩子有很好的互动,孩子长大后可以更好地沟通,孩子也可以和父母交流。
妈妈带孩子的好处?1、细腻体贴,让孩子觉得倍受关注;2、注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让孩子愿意接受和分享;3、母亲是家庭的核心成员,让孩子感受家人的意义和家的幸福;4、好的母亲能带给孩子无穷的正能量和满满的的爱;妈妈带孩子坏处:1、女性角色切入,孩子缺乏阳刚之气;2、大包大揽过度控制,孩子缺乏独立自主;3、过于溺爱,孩子没有抗压能力;妈妈怎样正确地带孩子?1、传递爱心,教导孩子关心别人孩子的心思都是比较敏感和细腻的,他们能够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去学会关爱他人,并从中获得快乐,久而久之,很容易就养成喜欢帮助和关爱他人的好习惯。
所以,父母可以在平日里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慈善活动或者做一些义工活动等。
即便孩子还比较小,对慈善的概念也不太了解,但是他们长期接触下来后,还是会对他们的性格养成等有很大的益处2、言传身教,实现榜样力量做父母的不要总是单纯的让孩子去改掉自身缺点,口头上说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其实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是最有用的。
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因
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因对于孩子来说,人际交往能力是重要的,而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因文章内容。
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因:环境1、独生子女。
城里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容易被娇生惯养,缺少兄弟姐妹,没有生活伙伴,身上普遍存在着高度自我、任性的特点。
2、封闭世界。
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缺乏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尤其缺少和伙伴们在大自然中奔跑的感觉,感受不到来自大自然的信息和快乐。
他们集体感和团队精神弱些,会比农村的孩子对家庭的依赖性更强,加上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好,很多事情不用自己去操心,父母全都包办代替,这样一来将使许多孩子失去与人交往的机会。
3、宅男宅女。
有了电视DVD、计算机等现代设备,孩子可以不出家门,就能消磨时间。
电视看得越多,就越缺乏人际交往技能。
因为在看电视时,人总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人的想像力和主动性都受到很大限制。
而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儿童则需要与他人的视线接触,需要与他人的身体接触和语言交流,需要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独特的形象,需要体验自己行动的效果。
但是电视却把这些机会都给剥夺了。
也就是说:体验触觉、行动、对话等的机会就减少了。
4、心理因素。
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疾病也会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情况严重的,可能出现社交恐怖症,这些就需要心理咨询了。
有些孩子比较害羞,胆量也比较小,与人交往经常感到难为情,甚至有一些恐惧心理,他们在别人面前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心里非常紧张,感到浑身都不自在;与人交谈时一说话就脸红,而且是结结巴巴的;在社交场合不太爱表现自己,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显得十分拘谨;看到别的孩子在一起玩的很开心,自己很想加入其中,可总也鼓不起勇气。
有些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经常沉浸在己不如人的消极体验中,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总觉得自己低人一截,害怕自己会在别人面前出洋相,担心自己会受到别人的非议,于是为了避免难堪的局面出现,就选择了在众人面前少开口、少表现来掩饰自己,时间一久就养成了不善言谈、不爱交往的习惯。
孩子有这7种表现,家长必须要管,尤其是最后一种!
孩⼦有这7种表现,家长必须要管,尤其是最后⼀种!每个⽗母都希望孩⼦长⼤后能有出息,即使不求有特别⼤的作为,但起码能有健全的三观、有可以谋⽣的技能、有能安然⾃处的⼼态。
这样的孩⼦,你不再会担⼼他的未来,因为孩⼦有⾃⼰⽣命价值的参照系,进⽽拥有更精彩的未来。
但是也有⼀些孩⼦,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偏离了⽗母的期待,变得⾃私⾃利或者懒惰,不求上进。
俗话说:“三岁看⼩,七岁看⽼”。
孩⼦⼩时候养成的⾏为习惯,不论或好或坏都将伴随他们⼀⽣。
所以,从⼩管住孩⼦的⾏为习惯,对他们的成长极其重要,特别是这7种⾏为!1、得不到想要的就撒泼现在的⽣活条件都变好了,家长们对孩⼦的养育可以说是倾其所有。
孩⼦吃的好穿的好,要什么就给什么,只要他们开⼼就好。
可很多⼈并不知道,正是这种想法,让孩⼦在“欲望”⾥迷失!邻居家⼀对⽼夫妻,由于⼉⼦⼉媳在外地上班,把⼀对年幼的⼉⼥留在家⾥。
⽼两⼝年轻时省吃俭⽤习惯了,对于孙⼦孙⼥却⾮常舍得。
每天天刚蒙蒙亮,就看到奶奶骑着⾃⾏车去早餐摊给两个孩⼦买早餐,煎饼、油条、包⼦…⼏乎不重样,然后乐呵呵得看着孩⼦⼤⼝⼤⼝地吃完,⾃⼰和⽼伴⼉馒头咸菜对付。
然⽽现在孩⼦看见喜欢的就要买,得不到就各种哭闹和发脾⽓,稍有不满就对他们⼤吼⼤叫,或者满地打滚来威胁,变得格外骄纵。
这种孩⼦长⼤后很容易⽬中⽆⼈,凡事都以⾃⾝利益为第⼀,⽽且对物质的追求会只增不减。
解决⽅案:1、不能惯:家长要有⾃⼰的底线,即使孩⼦再怎么痛哭,家长都不能妥协,要知道忍让了⼀次就会有第⼆次;2、让孩⼦哭:孩⼦发脾⽓,将孩⼦抱在⼀边,默默注视他,让他明⽩哭没⽤,直⾄他冷静;3、耐⼼等待:在孩⼦哭完后,⼀定要安抚孩⼦,然后给孩⼦分析不能买玩具的理由。
2、喜欢插嘴的孩⼦“妈妈,我肚⼦饿,你快去做饭。
”“等⼀下,等我和李阿姨说完话。
”“可是我现在就饿了,为什么还要等呢?”“你这孩⼦,⼤⼈在讲话,⼩孩不要插嘴!”爸爸妈妈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呢?当你正在跟朋友聊天、打电话,或者是家⾥来客⼈时,⾃⼰的孩⼦却随⼼所欲地打断谈话,孩⼦显得没礼貌,⾃⼰也觉得尴尬。
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一、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培养孩子坚定果断的性格家庭里,经常会出现爸爸和妈妈管教孩子的方法不一致的情况,这就需要父母双方在沟通中达成一致。
标准必须是唯一的,否则孩子无从选择,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即使有时候,有一方觉得另外一方的管教欠妥,也不能立即表现出来,而要在过后与其进行沟通商量,保持一致性。
很多家庭还会出现这种情况:爷爷奶奶都住在一起,当父母严厉管教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过多地插手,也会让孩子养成标准不一致的习惯,或者两面的性格。
这就需要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平等和谐的沟通,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
只有统一对孩子的教育标准,家庭成员在管教孩子的态度上保持一致,孩子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对待事物的态度才会坚定,做事情才会果断,也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平等真诚地与孩子相处,培养孩子阳光、有主见的性格孩子,总是期待父母能不摆家长的架势,可以把父母的威严放下,融入到自己的世界去。
孩子都有自己独特而某某某的内心世界,他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有自己的见解和主意。
如果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容不得孩子表达,这样的教育肯定无效。
如果父母能蹲下来,走进孩子的内心,认真地倾听孩子的世界,分享其快乐,分担其忧愁,帮助其承担问题并给与引导,此时的管教“无声胜有声”。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并鼓励孩子勇敢地去面对、去尝试,一定会受益匪浅。
过于严厉苛刻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长期笼罩在压抑之下,逐渐形成自卑、被动的性格。
如果家长们能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的相处,会令整个家庭洋溢着浓浓的平等气息。
这样的家庭教育下成长的孩子,更善于与人相处,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不会受别人左右。
三、恰当赞赏,培养孩子自信、自立的性格以前的中国家长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喜欢拿自家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
孩子在整天的抱怨和批评中逐渐失去自信和自尊,严重一点就会自暴自弃,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我什么都不行”“我什么都不如别人”的思维惯性。
幼儿人际交往问题原因及矫治
幼儿人际交往问题原因及矫治
幼儿人际交往问题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
为和情绪反应,如冲突、攻击、孤独、退缩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也给家庭和幼儿园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幼儿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对幼儿的性格、情感以及人际交往方式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能存在过度溺爱、过度保护或者过于严厉等不良行为,这些都会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个体因素。
包括幼儿的性格、情绪、认知水平等。
一些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的幼儿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问题。
认知水平低的幼儿可能难以理解别人的需求和情感,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幼儿园教育因素。
幼儿园作为幼儿第二个家,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也有很大影响。
幼儿园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教学方式等都会影响幼儿的人际交往。
针对幼儿人际交往问题,家长和幼儿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出良好的榜样。
在教育孩子时,要避免过度溺爱或过于严厉,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
二、提高幼儿认知水平。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人际交往技能。
三、加强幼儿园管理。
幼儿园应加强班级管理,在师生关系上要
平等、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情感发展,提供积极的学习和交往氛围。
总之,幼儿人际交往问题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关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胆小 家长难辞责任 - 性格培养
孩子胆小家长难辞责任 - 性格培养恐惧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会产生极为不良的作用,长期处于恐惧状态下的孩子,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都将受到影响,从而使孩子发育迟缓、语言障碍、胆小、忧郁、抵抗力下降,易于患多种疾病。
处于恐惧情绪中的孩子,往往睡眠不安,他们常常会在夜间惊醒后哭闹。
与此同时,孩子还会伴有血压升高、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赤红、出冷汗、心率加速等一系列躯体症状。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突然的恐怖事件会使孩子体内的肾上腺素迅速升高,导致血压骤升,甚至引起组织与脏器出血而危及孩子生命。
所以,及时消除孩子的恐惧感,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是宝宝健康成长的条件。
1.怕生:怕生是孩子心理发育的一个必然过程,程度轻重不一,如果有诱因或父母总是对他人持一种怀疑态度,孩子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会比较明显。
2.害怕被遗弃:由于3岁前的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性极强,对他而言,安全就意味着在父母身边,如果父母扬言不要他了,或者父母经常争吵、打离婚等,孩子就会有被遗弃的感觉,从而出现心神不宁、夜间哭闹、纠缠父母等表现。
由于孩子表现得特别黏人,往往会影响到父母的行动,从而受到没有耐心的父母的呵斥或看到父母厌烦的神情,这将进一步强化孩子被遗弃的感觉。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很严重的被遗弃的感觉,父母就更要加倍爱抚,反复告诉孩子,他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父母绝不会遗弃他,让他慢慢产生安全感。
3.恐物:某些孩子会对特定的物品表现出恐惧,有的孩子对巨大的东西表现出恐惧,如孩子害怕黑漆漆的大门,特别怕大门在开启关闭时发出声响;有的孩子害怕正在逃窜的小老鼠等。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让孩子一点一点地消除对特定物品的恐惧感,孩子如果怕大门,父母可以让孩子在离开大门5米左右处,让孩子观看父母“愉快”地推开大门再关上大门,如果孩子心率不变,可抱他走近一些,由刚才看护他的人再去开闭大门,以增加孩子的兴趣,最后抱孩子上去摸摸门并在父母协助下推推门。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类_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
1 . 幼儿缺乏生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情绪不安,不易与同伴交往,父母教养方式最有可能是A.民主型B.专制型C.放纵型D.忽视型答案:B2 . 在“陌生情景”中,如果学前儿童在母亲离开之前就开始焦虑,总是生怕母亲会离开,因此不能尽兴游戏,母亲离开后他们更加不安,而当母亲回来后,他们一方面想靠近母亲,一方面又以尖叫、踢打来拒绝,这种依恋类型属于A.安全型B.回避型C.矛盾型D.抗拒型答案:C3 . 幼儿往往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很少懂得换位思考,对人缺乏热心及关心,对事缺乏兴趣和热情,父母教养方式最有可能是A.民主型B.专制型C.放纵型D.忽视型答案:D4 . 关于教养态度对幼儿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过分溺爱幼儿会使幼儿事事依赖、被动,缺乏社交能力,不能独自面对恐惧、困难和挑战。
B.要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只有严格的教育,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C.对幼儿要求过高、过急,过多地剥夺幼儿的自由空间,控制其交往,只会造成幼儿胆怯、孤僻,对父母的不信任。
D.家庭教育态度要一致,否则幼儿年幼,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会变得无所适从。
答案:B5 . 儿童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A.师幼关系B.同伴关系C.亲子关系D.与其他社会人员的关系答案:C6 . 以下最有利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父母教养方式是A.民主型B.专制型C.放纵型D.忽视型答案:A7 . 以下关于人际交往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
B.人际交往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
C.人际关系不好的人,个性也不会成熟。
D.“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明人际交往比书本学习更重要。
答案:D8 . 安斯沃斯及其同事的研究发现,母亲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羞于和幼儿有亲密的身体接触。
她们紧张、不安、缺乏自信,和幼儿间的距离常引起幼儿的愤怒,这种母婴依恋属于A.安全型B.回避型C.矛盾型D.抗拒型答案:B9 . 属于1-2岁儿童人际交往特征的是A.有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和别的幼儿建立起友谊。
一岁9个月宝宝智力发育情况
一岁9个月宝宝智力发育情况快2岁的宝宝,灵巧的小手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干任何自己想干的事情。
一岁9个月宝宝的智力发育具体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让店铺告诉你一岁9个月宝宝智力发育情况,一起来看看吧!一岁9个月宝宝智力发育情况运动大多数宝宝到了这个月龄都能自由地行走了,有的宝宝不但能由走变成跑,由跑变成走,或由静止变成跑,而且还能够在跑步中停止立定如果宝宝跑得比较快,突然停下来,可能会站立不稳,向前摔倒。
宝宝早在几个月前已经能够蹲下,并保持短暂的半下蹲状态。
到了这个月龄,宝宝能够保持半下蹲状态近10秒钟了。
大多数宝宝会双足并拢起跳。
如果你的宝宝能够跳出三五十厘米远,甚至能够跳得更远,体能发育已经非常好了。
宝宝已经不用扶着栏杆,甚至不用牵着妈妈的手,自己就能够独自爬至少三个台阶的楼梯了,但可能还不会两脚交替着连续上台阶。
扶着栏杆或牵着妈妈的手,能够下楼梯,但神情还是比较紧张的。
宝宝会坐在车座上,脚踏在脚蹬上,把小车蹬起来。
宝宝多大会骑三轮车,与宝宝体能发育没有内在联系。
如果宝宝从来没有接触过三轮车,可能一直都不会骑。
因为骑三轮车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能力,需要后天练习。
身体技能发育如果妈妈还想通过把门关上,来阻止宝宝走出房门,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宝宝不但会关门,还会开门;即使有旋钮的门,宝宝也会把旋钮打开,有的宝宝还能把门闩打开呢。
这个月龄的宝宝,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双手,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宝宝能双手配合,把不同形状的积木插到相应的位置。
宝宝喜欢往容器中放东西,不管什么都愿意把它们装进某个容器中,会把小娃娃、手表等放到水壶里,把沙子放到奶瓶中。
宝宝会自己脱鞋了。
宝宝不但会脱鞋,还特别愿意脱鞋,最喜欢光着脚丫满地跑。
宝宝喜欢模仿爸爸妈妈的样子学做家务,如用扫帚扫床扫地板,用墩布墩地,帮妈妈洗菜,爸爸妈妈做的,宝宝都想试一试。
语言发育从这个月开始,妈妈会惊奇地发现,宝宝词汇不但在数量上增加迅速,还有了质的突破。
以往宝宝所掌握的新词多是他熟悉的人和物品名称——名词,现在宝宝开始掌握名词以外的词了,如热、冷、脏、怕、走、拿、玩、打等。
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与指导策略
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与指导策略一、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习惯养成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具有深远影响。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身心都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周围的一切。
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如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等,还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如自信、独立等品质的培养。
习惯的养成也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一)0-3岁秩序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幼儿对周围环境的秩序有着特别的敏感度,他们喜欢有规律的生活和固定的物品摆放。
抓住这个时期培养幼儿的秩序感,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则意识。
(二)3-6岁性格形成期此时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通过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尊重等,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和积极的性格特征。
三、幼儿习惯养成的指导策略(一)以身作则家长和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好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孩子。
例如,保持整洁的环境、遵守规则等。
(二)制定规则明确告诉幼儿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并严格执行规则。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阶段,合理调整规则。
(三)正面鼓励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习惯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游戏引导利用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习惯,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五)持之以恒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能一蹴而就。
家长和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和督促幼儿。
四、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具体方面(一)生活习惯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大脑发育。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餐。
3.学会自己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技能。
(二)学习习惯1.培养阅读兴趣,每天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
2.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和提问,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
3.养成专注做事的习惯,避免分心。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养育重点
0-14岁的孩子,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了解这段生命历程,既回顾了自己的过往人生,也将照亮孩子的未来旅程!,虎妈万事万物,皆有其规律可循,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
如果家长能把握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养育重点,孩子便能脱颖而出,真正地赢在起跑线上。
1岁:帮孩子建立安全感的一年我们总说:孩子3岁以前是很重要的。
虽然孩子长大之后,很少会记得3岁以内的事。
但是事实表明,3岁以前的经历,即使孩子不记得,也会对孩子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大约在1岁半到2岁半,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
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这些周期也相对短一些。
面对这个时候的孩子,父母应多给予陪伴与关注,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得到满足,便能为未来的性格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学家阿德勒就曾说:“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在穷极一生追求两样东西:安全感和价值感。
”因此,如果孩子幼时,尤其是1岁左右,能在家人的陪伴和呵护下成长,孩子便会形成极具安全感的性格。
这样的孩子,不会患得患失,也不会过分敏感,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会更加自信。
此外,他也提到,如果孩子哭闹,一定要多抱抱孩子,不要不理不睬。
换句话说,拥抱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举动”。
孩子一岁的时候,家长要多陪孩子,无论是陪孩子玩,还是在安抚孩子的时候,家长都要给孩子一些“回应”,帮孩子确立自己的“存在感”和“安全感”。
这样孩子才会感知到,自己是被爱着的,才不会处处表现得很惊慌。
2岁:“不”字当头,培养孩子幽默感的一年2岁开始,孩子开始有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
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明白自己的意图。
对待这么小的宝宝,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
父母需要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
把孩子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孩子探索、学习的求知行为。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3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出生到3岁这个阶段称为婴幼儿期,这个阶段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所谓“7岁看老”是指在7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7岁之后,基本上就难以重新塑造了。
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3~7岁这个阶段称为学前期。
扩展资料
3岁看大的成长规律
1、性格: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基本上在3岁之前就已经定型,3岁之后变化不大。
2、智商:儿童的脑细胞组织在3岁之前就已经完成60%,这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3、学习:3岁之前是儿童的感觉、记忆和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最为敏感的时期,3岁之前的学习活动将事半功倍。
4、身高:3岁之前是孩子身高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3岁之前对身高造成的损害将永远无法弥补。
一个人的性格到成年又改变的情况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毕竟很少,而且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改变,因此,这就要求父母抓好早教,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具备征战一生的能力和资本。
幼儿人际交往的重要性---2-6岁时关键期
交往有利于孩子的智能发展。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指能够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
2~6岁是该智能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年纪的孩子,当与别人发生分歧时,能不再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也会客观的跟对方协商来解决问题;当别人遇到难过的事时,能理解、感受对方的难受,并且说一些关心的话语,还有教育家指出,人能否成功,20%靠能力,80%仰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那就要求我们要从小培养起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另外,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人际交往不良常常导致出现心理疾病。
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孩子,你会发现他每天都很快乐,对人也热情大方,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家伙;而缺少良好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胆小拘谨、害羞怕生、孤僻退缩、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等,越是这样越没有小朋友喜欢跟他玩,而他也就越表现出上面的状况,从而使得他的人际关系更加糟糕,两者形成了恶性循环。
而良好的人际交往中的爱、包容、分享、合作……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灵丹妙药。
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同伴交往中,不同的孩子知道的生活常识或者知识面肯定不一样,他们在共同活动中也会有着各种不同的具体表现,即使面对同样一张白纸,他们也肯定有不一样的用法,所以在同伴交往中,孩子可以互相模仿、互相学习,孩子交往是一个极好的学习平台。
同时,同伴交往也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与人交流、合作、讨论的机会。
这些都很有利于孩子知识面的扩大,发展孩子思考、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点着手:(1)成人给孩子做好榜样。
孩子总是擅于模仿的,他不会区分好坏优劣会一股脑的全部吸收。
你会发现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跟他的父母很相近,父母待人谦和孩子也很大方有礼貌,父母脾气暴躁孩子跟小朋友也常常打架,那么人际交往能力也不例外,做父母的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这样孩子才能见样学样,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健康养护题库第8套
健康养护题库第8套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对身高的影响是()。
[单选题] *A.遗传因素决定一切B.遗传赋予了生长潜力,环境决定了生长发育的现实性(正确答案)C.基因决定了最终身高D.营养决定了最终身高2.0-3 岁婴幼儿阶段的人际交往发展主要指()和同伴关系的建立。
[单选题] *A.师幼关系B.家庭关系C.亲子关系(正确答案)D.玩伴关系3.婴儿在()个月时,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均逐渐增强,开始听懂一些与自己有关的日常生活指令,除了会用肢体语言表达想法,还能说出几个有意义的词,如“爸爸”“妈妈”或自创一些词语来指代事物。
[单选题] *A.1~ 3B.4~ 6C.7~ 9(正确答案)D.10~ 124.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这是()教养方式的特点。
[单选题] *A.权威型B.放纵型(正确答案)C.民主型D.专制型5.下列不属于婴幼儿的情绪表现出来的特点()。
[单选题] *A.情境、外部性B.激动、冲动性C.暂时性D.稳定性(正确答案)6.作为照护人员,要有一颗()的心,要意识到不管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是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发生的,都是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
[单选题] *A.敏感B.温暖C.耐心D.以上都有(正确答案)7.根据婴幼儿情绪发展水平判断()月龄的婴幼儿能辨别陌生人,见陌生人盯着、躲避、哭等,开始怕羞,会害羞转开脸和身体。
[单选题] *A.2~ 3 个月B.4~ 6 个月C.7~ 12 个月(正确答案)D.13~ 18 个月8.给女宝宝清洗小屁屁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先用纸巾擦去小屁屁上残留的粪便渍(正确答案)B.清洗大腿根部,往外清洗至肛门处C. 用同一块干纱布以按压的方式由前往后拭干小屁屁D.不让小屁屁暴露在空气中,直接换上干净的尿不湿9、儿童计划免疫有针对性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中,提高()的特异免疫力。
1岁半的儿童社交状态
1岁半的儿童社交状态
一个1岁半的儿童通常处于社交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展现出对周围人的兴趣,并尝试与他人互动。
从生理上来说,1岁半的儿童通常能够站立、行走,这使得他们能够更自由地
参与社交活动。
在社交状态方面,他们可能会展现出以下特征:
1. 亲近家人,1岁半的儿童通常会表现出对家人的依恋和亲近。
他们可能会主动寻求家人的关注和安慰,表现出对家庭成员的情感
依赖。
2. 对同龄儿童的兴趣,在这个阶段,孩子可能开始表现出对其
他同龄儿童的兴趣。
他们可能会试图与其他孩子互动,尽管这种互
动可能更多地表现为并行玩耍,而不是真正的合作互动。
3. 社交技能的发展,1岁半的儿童可能会开始展现出一些初步
的社交技能,比如学会分享玩具,模仿其他人的行为,或者展示出
对他人情绪的关注。
4. 对陌生人的反应,在这个阶段,孩子可能会开始表现出对陌
生人的恐惧或者紧张。
这是正常的社交发展阶段,孩子需要时间来
逐渐适应与陌生人的互动。
总的来说,1岁半的儿童正处于社交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展现出对周围人的兴趣,并逐渐发展出一些初步的社交技能。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他们的社交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岁半,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不要让孩子和这二类人长期接触
姐姐家的孩子在别人看来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特腼腆的一个小孩。
直到有一天我逗了她一下,开始和我玩了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这个孩子和之前看到的她完全不一样
之前的感觉是怕见生人、腼腆、爱哭、黏妈妈,但跟我玩的时候感觉这个小孩古灵精怪的,跳起舞来丑萌丑萌的(弯眼笑)。
还有通过接触身边其他孩子,我发现1岁半的孩子,性格塑造力特别强。
和性格开朗,喜欢逗孩子玩的人在一起,就会嘻嘻哈哈特别快乐,而和不爱说话、严肃、不喜欢孩子的人在一块就会比较压抑。
所以在这个时候,不要让孩子长期接触这几类人,对孩子性格的养成不会有好的帮助。
一、性格不好的小朋友
一岁半的孩子,你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学动作学说话贼快。
尤其是二胎家庭,哥哥姐姐对孩子的影响力特别大。
哥哥姐姐骂人吐口水,老二就立马跟上脚步。
哥哥姐姐在一旁看书,老二也会那本书“装模作样”的看起来。
如果老大性格不好,建议多做些老大的思想工作,做弟弟妹妹的榜样,对老大责任心的建立,和对弟弟妹妹的包容的这种容忍量也都是一种好的锻炼。
所以,引导很重要。
二、不喜欢孩子的人
一岁半的孩子已经开始会看人脸色,看人严肃脸就不敢说话了,看人笑嘻嘻的孩子才敢露出笑脸。
长期和不喜欢孩子,或者喜欢大声说话,爱吵骂的人一块,孩子性格就会比较敏感,比较压抑。
所以,不要经常带孩子去和不喜欢孩子的人一块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