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课件(全单元)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课件(全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2a65a98aa8114431b90dd8fc.png)
刷牙 上 喝水 喝水 喝水 喝水 餐 脚
洗
用用
脸
水水
总用 水量
估 0.2 1 0.1 0.2 0.2 0.2 1 1千 3.9千
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
1.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 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 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 2.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 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 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 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 害。
•
•
市场上出售的某些保健品,大硬纸盒里装泡沫塑料,泡沫塑料中嵌几个小纸盒,
小纸盒里又是塑料袋,塑料袋里才是一点点保健品。礼品盒月饼、茶叶也大都这样,
这些商品的包装垃圾要占总体积的80%以上。有些商品也是好几层包装,又是纸盒又 是塑料袋,还外加一个大塑料兜,这些商品的50%也是包装垃圾,这叫过度包装或多 余包装。城市查表明,垃圾中的30-40%都是商品的过度包装。过度包装既浪费了 纸张、木材等宝贵资源,又增加了垃圾量,也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一些国家规定企
废旧报纸 矿泉水瓶 废布 废金属 塑料
可回收物
牙膏袋 书报 废纸
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 纸、纸盒等,但是纸巾和卫生用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 回收;
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 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
减少丢弃
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从家里带一个商品包装盒, 观察并交流下列问题。 1. 包装盒是用什么材料做 的,商品用完后,我们是 如何处理包装材料的? 2. 包装盒的体积与商品本 身的体积差多少,我们发 现了什么? 3. 对有些生产厂家过度包 装的行为我们是怎样看的? 4. 我们在购物时应该选择 怎样包装的商品呢?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9f2612a910ef12d2bf9e741.png)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与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2.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包括镜框和镜柄】。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5.透过放大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6.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人的实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8.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9.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10.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
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不同】。
11.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草蛉吸食蚜虫的体液。
12.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bde423fbb4cf7ec4bfed0ec.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 ( 下册 ) 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细小世界1、放大镜是 ( 凸面镜 ),凸面镜拥有 (放大物体图像 )的功能,用放大镜察看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
2、 (放大镜 ) 宽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色是 (透明 )和 (中间较厚 )( 突出 )。
只需拥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方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 ),就拥有相同的 ( 放大 ) 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 )没相关系,和 ( 镜片的凸度 )相关。
放大镜的 (凸出发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 。
5、使用工具能够察看到很多用( 肉眼 )察看不到的 ( 细节 )。
如经过 (放大镜 )能察看到更多对于昆虫的细节:蝇的 (复眼 );蟋蟀的耳朵在 ( 足的内侧 ); 蝴蝶翅膀上充满的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 。
6、科学研究表示昆虫头上的(触角 )就是它们的 (“鼻子” ),能分辨各样气味,比人的鼻子敏捷得多。
7、 (一些固体物质 )的内部有必定的结构,假如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必定的空间序次摆列,形成了(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 ,这就是 ( 晶体 ),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 (凸面镜 )组合起来能够使物体的 (图像放得更大 )。
9、 (显微镜 ) 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腾,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微观世界 ) 。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 细小世界 ) 的重要察看工具。
10 、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 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 倍的 (显微镜 ),发现了 (微生物 )。
11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 )构成的。
(生物 )都是由 (细胞 ) 构成的。
12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 ) 结构。
13 、生物细胞的(形态 )是多种多样的,( 不一样生物 ) 的细胞是不一样的,生物(不一样器官 )的细胞也是不一样的。
14 、 ( 细胞 )是生物最基本的 ( 结构单位 ) ,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功能单位 )。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d19775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a.png)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一、一天的垃圾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2、垃圾对环境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污染大气;(2)污染水体;(3)污染土壤;(4)破坏卫生,传播疾病。
二、垃圾的处理1、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和(堆肥)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填埋)是现阶段我国采用的主要方法。
2、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⑶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3、(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5、垃圾填埋场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衬垫:把垃圾屋与周围土层隔开;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能把从地面渗入垃圾屋并被垃圾污染了的水收集起来进行处理;气体排放管:把发酵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走。
监测井:随时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
三、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1、(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2、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⑵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3、(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4、(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5、(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6、减少垃圾的方法有:(1)减少丢弃;(2)重新使用;(3)回收利用。
四、分类和回收利用1、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厨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docx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docx](https://img.taocdn.com/s3/m/3f1c9f9f192e45361066f5fc.png)
.精品文档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第四单元)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2、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3、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 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焚烧垃圾的优点:( 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 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5、(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7 、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 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8、(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9、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
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
10、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11、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12、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1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4、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15、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很紧缺。
16、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 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不足,100 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 多个)。
17、在淡水资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18、水的污染可能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自(动物的尸体)等。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https://img.taocdn.com/s3/m/9f8b956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2.png)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学会保护环境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关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图片、视频等。
2.实践材料:环保宣传册、环保标语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理论学习(1)教师讲解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2)讲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介绍一些环保知识,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问题进行讨论。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如制作环保宣传册、环保标语等。
(2)让学生将环保行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将环保行动付诸实践。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题目自拟。
2.观察家庭生活中的环保行为,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合作交流、实践探究能力。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将环保行动融入日常生活。
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环境污染有哪些种类吗?它们分别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3.教师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讨论:“比如,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我们可以选择绿色出行,比如骑自行车、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2d64838fc4ffe473368abe0.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f1983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a.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个微小的世界。
这个世界里的物体,小到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放大镜是我们探索微小世界的常用工具。
它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其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通过放大镜,我们可以观察到昆虫的身体构造,比如苍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这让它们能看到更广阔的范围。
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能更深入地观察微小物体。
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调节旋钮等部分组成。
使用显微镜时,需要将被观察的物体制作成玻片标本。
在显微镜下,我们能看到洋葱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构成。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例如,人体的血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和养分,植物的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细菌有的对人类有益,比如乳酸菌可以用来制作酸奶;有的则会引起疾病。
真菌中的酵母菌可以用于发酵,霉菌会使食物发霉。
病毒个体非常小,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新冠病毒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我们身边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态、大小等方面发生了改变,而没有产生新物质。
比如把木头做成桌椅,只是形状改变了。
化学变化则会产生新物质。
铁生锈就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变化,铁锈和铁是不同的物质。
蜡烛燃烧时,不仅蜡烛逐渐变短,还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
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比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等。
但有这些现象出现并不一定意味着发生了化学变化。
在探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通过对比实验来得出准确的结论。
比如,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就需要设置不同的环境来对比观察。
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利用化学变化可以制作出许多有用的物品,如塑料、药品等;但同时,如果对化学变化控制不当,也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第三单元宇宙宇宙是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广阔空间。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fbca6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8.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镜与观察物体的距离要适当,才能清晰地看到物体的细节。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昆虫在放大镜下能呈现出许多奇特的构造。
比如,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放大镜下的晶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
4、怎样放得更大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我们可以通过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一个简易显微镜,从而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使用显微镜时,要先将显微镜对光,然后把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本,再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像一个个小格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同一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8、微小世界和我们人类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微生物还能引起食物的腐败和变质。
人们还利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从而促进了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发展。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类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环境和我们》知识梳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环境和我们》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8ddfbd915f804d2b16c1e0.png)
第1课《一天的垃圾》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2.垃圾分类的方法很多,按材料分可以分为塑料、金属、纸、玻璃等类;按原来的用途分可以分为食物、包装、用品、一次性用品(餐巾纸、一次性筷子等)、衣物、家具和电器等;按危害状况分可以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还可以按它们的来源和处理方法分。
3.统计一天的垃圾时要注意:可以使用(镊子)或(戴手套);外出时的垃圾也不要遗漏;注意洗手。
4.垃圾对环境的危害:首先是影响环境的美观,同时又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还会招引蚊蝇,传播疾病。
第2课《垃圾的处理》1. 除了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家庭垃圾外,工厂、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每天也在产生大量的垃圾。
2. 垃圾填埋模拟实验:实验方法: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慢慢地往细石子上面喷水,观察瓶子底部水的颜色和清澈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观察瓶底的水的变化,会发现,瓶底的水慢慢的变成有色的,时间越长,水的颜色越深。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垃圾填埋场里,垃圾在腐烂后产生的废水会往地下渗透,污染地下水。
模拟实验各部分分别代表:3.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哪些危害?答:源源不断运来的垃圾要散发出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还会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新型填埋场各部分都解决了什么问题?①衬垫:避免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
②过滤液收集:把渗入“垃圾屋”并被垃圾污染了的水收集起来。
③监测井: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
④过滤液处理池:把收集起来的污水进行处理。
⑤气体排放管:排除垃圾发酵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
5.在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来改进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之后,填埋垃圾还可能对我们周围的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答:采取清洁填埋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对地下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但是不能根除对环境的污染,潜在危害仍然存在,同时要永久性的占用大量土地。
教科版 知识点科学六年级下册
![教科版 知识点科学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04327d4fab069dc5022015e.png)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姓名一、放大镜1.放大镜特点: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它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2.具备放大功能的物体:必须具有(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的结构,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只与(镜片中间凸起的程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4.简述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1)物、眼不动,镜动: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镜、眼不动,物动: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人类很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处能增进视力的(眼睛)。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6.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有(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7.昆虫的鼻子: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8.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9.晶体: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0.花岗岩: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11.固体与晶体关系: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但不是所有固体都是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12.判断固体是不是晶体的方法:①有一定几何外形,②有固定的熔点。
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水晶四、怎样放得更大13.显微镜原理: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4.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81956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7.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图文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凡是和放大镜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皿(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所看到的色彩点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2.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 放大倍数就越大。
由此可推断, 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 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5、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如: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 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蝇的眼睛是复眼, 每只小眼睛都是六角形;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 实际上都是扁平的细毛。
6.昆虫复眼虽有很多小眼组成, 但他们的视力很差, 但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很灵敏。
7、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 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蟋蟀和蝗虫的触角丝状、蚕蛾的触角羽毛状、天牛的触角鞭状、蜜蜂和蚂蚁触角膝状;口诀: 蝗蟋丝, 蜜蚂膝, 天鞭蛾羽蝴蝶棒8、蚜虫喜欢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 它的大小如针眼, 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虫及其幼虫。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我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 肉眼可见, 有的较小, 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 雪、霜、冰、食盐、碱面、味精、白糖、石英、水晶、明矾、各种金属、各类矿物等。
非晶体: 玻璃、塑料、泡沫、蜡烛、橡胶、石油、动植物脂肪、松香、沥青、蜂蜡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4868828284ac850ad0242cf.png)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1、垃圾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材料)分可以分为塑料、金属、纸、玻璃等类;按(原来的用途)可以分为食物、包装、用品、一次性用品、衣物、家具和电器等;按(危害状况)分.可以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按(来源和处理方法)分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2、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和(堆肥).(填埋)是现阶段我国采用的主要方法.3、简单的垃圾添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散发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4、科学的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5、(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6、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环境污染.7、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8、(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9、可回收垃圾: 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布类等生活垃圾有毒垃圾: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果皮、剩余饭菜、蔬菜茎叶等其他垃圾: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10、(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11、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12、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13、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14、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饮用水源)不能洗澡.15、淡水在自来水厂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16、污水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一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17、我们面临的污染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此外.还有“白色污染”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环境问题.18、(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的最根本办法.许多国家都已经立法减少废气废物的排放.如制定了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19、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发明了合成塑料.在提供方便的同时它也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20、与传统不可降解或难降解塑料相比.(可降解塑料)更符合(环保)的要求.21、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2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自然保护区)为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23、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燃烧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24、1997年12月.联合国在日本京都召开了“防止地球温暖化京都会议”.为限制各国碳氧化合物的排放量.京都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二、问题:1、垃圾填埋场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衬垫: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气体排放管:监测井:2、清洁填埋和焚烧的优缺点: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污水处理的一般过程是什么?我们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这样做?答:(1)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温室效应、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2)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如减少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的排放;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生产可降解的塑料;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污染水资源的行为.节约用水;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等.。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782ac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8.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 昆虫在放大镜下能呈现出奇特的身体构造。
- 例如: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 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等。
- 制作晶体可以用减少水分或降低温度的方法。
4. 怎样放得更大。
-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能够观察到更微小的物体。
-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 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等。
-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 洋葱表皮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组成。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种类繁多。
- 常见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 人类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 医药方面,人们利用微生物生产疫苗、抗生素等。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
-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只是形状、大小、状态发生了改变。
- 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常伴随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等现象。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 淀粉遇碘酒变蓝,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总汇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39f08f0e6f1aff00bfd51eb2.png)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一、填空: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2、人们通常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或焚烧。
3、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家庭垃圾外,工厂、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每天也在产生大量的垃圾。
4、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5、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想出许多减少垃圾数量的方法。
6、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7、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
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8、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9、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但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地球上的多数地区缺水。
10、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下降。
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
11、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12、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13、清洁的自来水被用来洗脸、刷牙、洗衣、拖地后就成了污水。
14、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或河流。
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15、经过有效处理的废水,可以排放到湖泊、河流和海洋中,也可以渗入地下。
16、空气是我们生命中生每时每刻都需要的地球资源,大气污染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如大气中的飘尘易使呼吸系统发生病变。
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
17、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科学家也正在研制太阳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六年级下册科学素材-知识点精讲+填空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素材-知识点精讲+填空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ecebcbc5da50e2534d7f95.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精讲 +填空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4怎样放得更大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铁生锈了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2月相变化3我们来造“环形山”4日食和月食5太阳系6在星空中(一)0.7在星空中(二)8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一天的垃圾2垃圾的处理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分类和回收利用5一天的生活用水6污水和污水处理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知识考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 等四、怎样放得更大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深圳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深圳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9207d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1a.png)
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
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水滴、加满水的烧杯与烧瓶等器具也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
3.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许多肉眼看不清的身体构造,如苍蝇的眼睛是复眼,蝴蝶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蟋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或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镜片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如: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晶体。
6.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品体或由品体组成。
品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7. 13世纪的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8.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光学显微镜上有且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等。
9.如果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X,物镜上标有16X,那么观察到的物体图像将被放大160倍。
10.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学说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鼓澡等。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13.我们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14.观察工具发展: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15.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有:(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六年级下册科学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下册科学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5921b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5.png)
六年级下册科学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一、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 放大镜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它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其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 使用放大镜时,要使物体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才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2. 显微镜。
-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
它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部分组成。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例如,目镜放大倍数为10×,物镜放大倍数为4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00×。
- 用显微镜观察时,标本要薄而透明,这样光线才能透过标本到达目镜。
3. 微生物。
-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它们有的有益,如制作酸奶的乳酸菌;有的有害,如使人生病的肺炎双球菌。
- 病毒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它们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如流感病毒。
- 真菌有单细胞的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如蘑菇)。
酵母菌可以用于发酵制作面包等食品。
二、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
- 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发生改变,但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凝结成水),把纸撕成碎片等。
2. 化学变化。
-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例如,蜡烛燃烧时发光、发热,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铁生锈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三、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
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9、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3、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ﻫ 、(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ﻫ 6、(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ﻫ 7、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8、(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9、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0、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ﻫ 1、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4)将废旧塑料制品收集起来,卖给废品收购站。
34、如果我们想要设计一个合理、清洁的垃圾填埋场,我们首先应考虑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呢?ﻫ 答:这个垃圾场不仅要能填埋垃圾,而且要能防止周围环境和地下水的污染。
3、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呢?(本73页)
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焚烧、堆肥、热解、发电等一体的统合系统,但是焚烧垃圾队空气有污染。
2、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ﻫ 4、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ﻫ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ﻫ 6、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ﻫ 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答:如水资源缺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品种加快灭绝,地球臭氧层受到破坏,土地荒漠化等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39、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保护身边的环境?ﻫ 答:(1)、我们每个人要做到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保护好身边的环境。ﻫ (2)、力争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环保。
36、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减少垃圾的数量?(同卷子XX-XX最后一道题)
(1)、少用一次性筷子。ﻫ (2)、少用一次性包装袋。ﻫ (3)、包装回收重复利用。(4)、尽量使用简包装商品ﻫ 37垃圾的回收利用有哪些好处?ﻫ 答:(1)可以节约能源。
(2)减少对环境的污染。ﻫ (3)降低成本。ﻫ 38、你还知道哪Leabharlann 环境问题?它们都对地球造成了哪些影响?
ﻫ
20、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21、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ﻫ 22、(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ﻫ 23、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1)用纸袋和布袋(2)提菜篮子上菜市(3)减少塑料包装(4)用可降解塑料袋。ﻫ 24、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
———————————————————————————————— 作者:
———————————————————————————————— 日期: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ﻫ 2、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3)、不向河中排放污水。
(4)、建议定期打捞河中的垃圾。
()、向政府建议加强治理河流的力度。
32、说一说环境保护措施:(三条)ﻫ
33、水的污染可能来自哪?(本82页图)
33、为了减少“白色污染”的环境问题,你会怎么做?
答:(1)购物时自带购物袋。(2)买菜时带上菜篮子、布袋子。(3)在学校就餐,自带餐具。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26、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ﻫ 27、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被称为“地球的盔甲”。
28、联合国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的口号是“只有一个地球”。ﻫ 29(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ﻫ 30、请你制定一个家庭节水计划:(本80页)
(1)淋浴时,抓紧时间。(2)把洗脸水存起来用于冲厕所、拖地。ﻫ (3)及时关水龙头,不玩自来水。(4)洗菜后的水可以浇花。
()不要开着水龙头刷牙。ﻫ (6)洗手洗脸用水盆。
(7)淘米水用来洗碗。
31、说一说对家乡自然水域治理的建议:
(1)、不在附近建工厂,有工厂进行污水处理。
(2)、不随意丢弃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