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自制手办需要哪些材料

怎样自制手办需要哪些材料
怎样自制手办需要哪些材料

造型篇

大多的朋友可能不了解精雕油泥这种造型专用材料,这种油泥其实就是橡皮泥的升级版,但精雕油泥和橡皮泥是完全不同的。下面做一下对比分析,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1。普通造型爱好者大使用的是“橡皮泥”来塑形,由于橡皮泥的特性,它是一种粘稠的泥质感觉,有油,使用时间长会刺激手指,影响触感。而且不易保存.我想这是玩过橡皮泥的朋友都体会得到的。只适合普通玩家制作完成后作为摆设,不可随意把玩,天气热时橡皮泥造型会软化,甚至坍塌变形。并且不可以用于翻模制作多个同样的模型。

2。专业造型用的材料是“精雕油泥”,此种精雕油泥为暗橙色,常温下质地坚硬,可当“砖头”使用,呵呵。国内主要是云艺牌的最受消费们的欢迎.精雕油泥在温度50℃以上时质地慢慢变软,可按照橡皮泥的操作方法进行塑形。其优点是软化的精雕油泥不沾手,对触感没有任何影响,表面可用手指将造型表面抹平,常温下冷却后表面会变得光华且把玩不会变形,需要再次塑形的时候可以用吹风机将造型吹热,造型即可慢慢软化继续塑造。(提示:精雕油泥在停止加温之后,在常温下冷却的时间感觉会很快,不过这不是问

题,用习惯了就好舒服了.或是用密封袋包好放在开水里泡着,要多少拿多少)

初学者一般是用精雕油泥结合"十三件雕塑工具"雕塑一个精细模型,精雕油泥在常温下是坚硬的,用吹风机、烤箱、开水泡等方式软化后进行雕塑,常温下恢复为坚硬,从而得到自己想雕塑的模型。

精雕油泥修补也很简单,用吹风机吹软需要修补的地方进行雕塑。另精雕油泥可反复使用。精雕油泥原材料主要是石蜡、石粉、凡土林,保质期一般在2年以上。

精雕油泥是不是要很热才能捏?硬了可以打磨么?

精雕油泥用吹风机吹热之后会软化,但是不用热到汤手的程度。硬了可以打磨,但是油腻会粘在砂纸上,稍麻烦一点而已!

精雕油泥可不可以上颜色?

精雕油泥可以自己用丙烯上颜色,但上颜色后保存时间大概就几年时间,所以一般都是再用硅胶翻模成品,可永久性保存。

翻模篇

硅胶分进口与国产,目前国产胶质量可与进口相比,只是国产胶不可以耐高温,市场上出售的普通用的硅

胶,翻模次数可达三百以上。价格大概在35-40元/

公斤。硅胶为乳状,一般用硅油释稀。硅胶的固化时间大概为二个小时,干的越慢,韧度更好。

基本上使用常规的普通硅胶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了,如果需要翻制超精细的东西,那么也可以考虑采用高弹性的硅胶。基本上那些数字只是代表硅胶的型号而已,就是名字,每种硅胶的特性都是略有不同的,基本上没有大的分别。对皮肤的伤害基本上等于零。

硅胶用什么稀释??

硅胶的配套产品:矽油。太多会令模具太软,谨慎使用!

成品篇

用树脂作为填充物,但是树脂不是很好掌握,需要积累经验材能制作出精美的作品。如果有条件能够买到PU那就更好了,PU是一种非常好的填充材料,不过价格方面相对贵些。

建议使用AB胶制作比较精细的原形.香港叫这种材料为PU.也叫AB水

AB水化学品名称:快速成型胶,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或PU胶,正常包装是2公斤/组,每瓶各一公斤,按1:1比例配比搅伴填充,二个小时左右干。

PU胶(俗称AB水):是一种专业翻制手办很常用的材料,它韧性好,硬度适中,好修补,粘合性强,填补、喷涂附着力强。分开A、B两罐装,每罐1公斤,正常调和比例为1:1(A:B),固化时间5-10分钟,如能配合真空机使用效果更好。

815环氧树脂:是一种专业模具制作的材料,特别硬不适合手工加工,粘合性好,填补、喷涂附着力一般,流动性较好,需要环氧树脂和固化剂调和使用(可根据需要加入适量黄石膏,如果不加黄石膏可以得到比较透明的效果),正常调和比例4:1,冬天调和比例3:1,将环氧树脂和固化剂调和好后根据需要加入适量黄石膏,再用汤勺不断搅匀,直到感觉树脂发热时赶快倒入,冬天可用吹筒辅助加热。

上色篇

先喷1000号灰色水补土,再上色!大都会用郡氏颜料用喷笔搞!!再做阴影处理或者干扫也行.有些地方就要手油了,比如眼,嘴,衣服的细节.....等.丙稀颜料是手油不错的选择.

一般我们所说的郡士颜料是郡士(一个日本的模型公司)生产的油性涂料,可以用橡胶水稀释的。价格在12元左右,超金属色系要略贵一点。

至于那个手油,就是用手来涂颜料啦。

喷笔在涂装大面积的时候无疑效果是最好的。而且可以跟据需要作出阴影及迷彩的效果(当然也需要一定的自身de技术保证)。

如果要想手涂的效果接近喷笔,不留下明显的笔痕。那市面上有涂料缓干剂卖。可以有效地减少难看de 笔痕。不过最主要也还是要靠自己的技术啦。

喷笔现在价格一般在300元左右,0.3mm口径的比较合适。

气泵现在便宜的是台湾产的叶红气泵,也在300-500左右!比较好用~~

幼儿园科学小游戏教案

幼儿园科学小游戏教案 【篇一:科学教案平衡游戏】 中班科学活动《平衡游戏》 活动班级:中班 活动领域:科学 日期: 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讨论初步了解平衡的意义 2、通过幼儿操作明白物体是如何保持平衡 活动准备:1、科学材料蝴蝶玩具组 2、准备文具笔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导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我们来做了平衡游戏,大家抬起自己的 一只脚站立,看能不能站稳?(幼儿操作) 师:那现在我们把双手张开,左右摆动看能不能比刚刚站的更 稳?站得更加久?(幼儿操作) 师:通过这个小游戏,小朋友知道什么是平衡了吗?知道怎样 保持平衡了吗?(幼儿回答) 师:平衡是指物体保持一种状态,就像刚才我们单脚站立张开 双手那样保持着站稳那样的动作就是平衡。那要怎样才能保持 平衡呢? 今天啊,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一起来试试看怎样保持平衡? 二、教师示范展示实验过程并让幼儿操作如何才能保持平衡 1、老师展示蝴蝶平衡实验器具 2、老师先示范实验给幼儿看,(让幼儿学会实验的步骤) 3、让幼儿自己操作亲身感受物体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4、辅助观察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完成实验并能了解蝴蝶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5、幼儿操作后老师通过提问来引导他们知道蝴蝶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幼儿回答) 师:哦,小朋友们还不明白是吗,没关系,我们再做个实验让小朋友们能更清楚些。

6、通过再一次的实验让幼儿更进一步的了解如何保持物体的平衡师:看老师手上拿了什么?(幼儿回答) 师:是笔,那现在啊,老师把蝴蝶放在笔头上,你们看蝴蝶站稳了吗?为什么?(幼儿观察并回答) (还可以让他们用手指代替笔来完成这个实验) 师:对啦,,小朋友回答的都很棒,蝴蝶可以保持平衡是因为蝴蝶 的嘴巴,蝴蝶的嘴巴是整个蝴蝶的重心,所以啊,蝴蝶就可以保持 平衡了。 三、小结 师:今天啊,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蝴蝶保持平衡是因为他的嘴巴是 蝴蝶的重心,所以蝴蝶可以保持平衡,通过这个让我们知道了,只 要找到物体的重心,以器物支撑在物体的重心上,这样就可以平衡 的托起物体让他不会掉落了。 师: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回去考考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懂不懂,也 可以做实验给他看,好吗? 【篇二: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和风爷爷玩游戏】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和风爷爷玩游戏 设计思路:最近几天,刮起了大风,孩子们在风中尽情地欢笑,并 做着各种摇摇晃晃的动作。在风中,有的孩子在说:“大风要把我吹 走了。”有的在说“我要被风吹倒了。”有观察仔细的孩子说:“红旗 也让风吹起来了!”??孩子们在运用自己的感觉系统进行探索,由此 可见孩子们对风有了探索的兴趣,他们有了解风的需要。作为教师,我及时捕捉了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与家长共同创设环境,共同与孩 子进行了探究活动。本次活动是在幼儿自发形成主题后最后阶段的 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感知风的存在,并能尝试用 简单、完整的语句表述自己的发现,从而了解多渠道获得知识的学 习方法。教学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感知风的存在,体验探索的快乐。2、愿意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学准备:1、各种物品。2、 活动前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风会把什么东西吹起来。3、一次成像 照相机、多媒体活动室。活动过程:一、导入1、观察材料。最近, 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和风爷爷做游戏的材料,看看有些什么?(结 合色彩、数字)2、导入活动:这些材料宝宝现在都静静地躺在筐里,我们带着这些材料宝宝和风爷爷去做游戏好吗?二、探索1、和风爷 爷做游戏的时候,看看风爷爷会把什么东西吹起来?看到了,再和 你的好朋友去试一试,风爷爷是不是会把它吹起来。2、幼儿自由探

幼儿园科学领域学科汇报材料

景星镇幼儿园学科汇报材料 (科学领域) 景星镇中心幼儿园马辉 各位领导、老师: 经历了14、15号两天的送教下乡活动,我们受益匪浅。今天开始进行科学领域的活动,相信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下面对我园科学领域的一些教研活动以及具体做法做以下汇报。 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发展指导纲要》为理论指导。认真研读《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和教育建议。教师明确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试验等方法,学习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学期我园科学领域主要围绕“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系列为主题开展。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领域工作计划。具体做法如下: 1.在区角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充分利用区角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转变小学化的传授知识的方法。 (1)利用图画区角锻炼幼儿写写画画的能力,感知图形、体会用数字来描述事物,对环境中的数字含义有进一步的探究兴趣。(小班:随意涂鸦、连点成线。中班:涂涂画画、按要求涂色、按要求画一画。

大班:创意画、按老师要求画。) (2)利用植物角、植物园带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通过班级的植物角和学校的植物园让幼儿观察了解植物生长的秘密。春季开始带幼儿去室外观察小草长大,树叶发芽。 2.在主题活动中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1)集体活动中体验探究过程。组织教师教研开展“怎样在集体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的主题教研。以集体备课加听课评课的形式进行。三月份通过听、评、比刘丹丹老师的一节《6的分合》在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方面较为突出。 (2)幼儿通过绘制简单的记录表等形式培养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探究的能力。大班计划在五月至六月期间大班幼儿以老师绘制的红花图为例,自己试着绘制表格来记录树叶发芽的到长大的情况。中班在老师绘制的表格内记录温度的变化。也就是那天开始有小朋友穿单衣了,那天开始有小朋友穿半袖了,那天开始有小朋友穿裙子了。 3.通过过学习、组织活动促进教师的认识。 (1)通过学习转变教师观念。 小学化现象在我园也存在。我们要逐步由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向幼儿能力培养的过度。这就要求首先要转变园长和老师的思想。首先通过《指南》的学习、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改变老师的认识。杜绝小学化不是不让教给孩子知识,而是要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去探究知识。例如:刚说到的《6的分合》是省编教材中班的内容,也就是在小学化教学中我们教的6的分解组成。刘丹丹老师就利用了雪花片、

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设置三议.doc

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设置三议 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是一种幼儿个别化的、对周围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间接指导,而幼儿则自主选择材料,自由结伴,进行个别化的、操作性的学习。这其中,材料设置质量的高低是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幼儿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投放材料的依据主要是两个:丰富与否,新颖与否。然而材料的丰富性和新颖性只是评价科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部分标准,而不是全部标准。针对目前教师较为困惑的一些问题,本文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材料的加工程度尽可能自然 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帮助幼儿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科学教育本身的内容决定了在设置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时,应让幼儿尽量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探究。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根据其加工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成品材料。一些现成的玩具、教具等,如可拆卸的人体模型。 (2)半成品材料。根据教育目标进行部分加工的材料,或现成的加工程度不高的材料。如将厚纸片剪成圆形,穿上几个小洞,以供幼儿用扭扭棒做成毛毛虫。

(3)自然材料。如小动物、种子与果实、石块、碎布等。 我认为,科学区角活动的材料,只要没有危险,应尽量选用实物而不是替代品。教师要引导幼儿并和幼儿一起随时收集身边易得、卫生、安全的可利用材料,供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时选用。 尽可能自然也符合经济、环保的理念。我们可以结合幼儿园自身的物质条件,因地制宜、综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材料。我们不能一边苦叹科学区角材料不足,一边却对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材料视而不见。我们也不提倡教师制作各种仿制品或一次性材料供幼儿开展所谓的科学学习。例如,一些幼儿园将各种塑料袋放在区角中,供幼儿制作所谓的环保服装,这其实是一种伪环保,因为真正的环保行为应是反复使用、甚至不使用塑料袋的。 但是,材料尽可能自然并不代表不能使用一些成品或半成品材料。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有以下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1)材料缺乏科学性,部分器材,特别是一些成品科学器材更注重色彩、形象、童趣,而忽略所要体现的科学内容以及精准的要求。例如天平不平、放大镜模糊等。 (2)科学器材存在小学化倾向,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这可能是幼儿园科学材料相对匮乏以及对科学材料把握不准带来的结果。它们的操作难度往往高于幼儿的实际操作水平,所揭示的科学知识也往往高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的已比较偏向于专门的实验,有的则远离幼儿生活。这些小学化倾向都需要加以纠正。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科学教案一:包饺子 设计意图: 感知5以内的数量是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要"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创设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包饺子"情境,支持与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活动中教师通过提出若干开放性的问题,将以"点数"为核心的多种数学内容蕴含其中,形成一个充满挑战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尝试,主动获取数学经验。 操作卡片设计简单、巧妙,由于饺子的数量、摆放位置和拍摄角度不断改变,卡片上呈现了整齐、散乱、遮挡、干扰、环绕等不同摆放形式的饺子,不但加大了点数难度,而且增加了点数的乐趣。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昕限,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幼儿克服动作、时间、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干扰,认真专注地完成操作任务,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并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目标: 1.能不受饺子摆放形式(整齐、散乱、遮挡、干扰、环绕等)的影响,正确感知5以内的饺子数量。 2.尝试不受干扰,准确地完成"按数量包饺子"的任务。

3.喜欢参与活动,体验数数的乐趣。 准备: 1.幼儿有用彩泥包饺子的经验。 2.用彩泥包好的饺子1盘。 3.每张桌子上放3个自制的娃娃,每个娃娃的身边分别摆放着3、4、5的点卡。 4.实物投影仪,电视机。 5.操作材料:不同摆放形式的饺子实物图片(如图)每人4张,小盘和彩泥球各若干(数量要充足,够每人包4盘饺子)。 过程: 一、进入游戏情境,回忆前期经验 1.引发幼儿兴趣。 师:娃娃家的娃娃们想吃饺子了。今天,我们就来给娃娃包饺子。 师(出示一盘"饺子"):瞧!这是什么你会包饺子吗 2.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包饺子"(附后)。 二、排除饺子摆放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5以内的饺子数量 1.帮助幼儿熟悉操作材料,初步了解操作要求。 师:这里都有什么(卡片、盘子和彩泥。)要让我们做什么(包饺子。)包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对,这些材料是包饺子用的,卡片上有几个饺子,我们就要包几个饺子。 2.引导幼儿观察卡片上饺子的摆放形式,学习正确点数5以内的饺子数量。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77799106.html,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作者:吴梦婷 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19年第10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科学真理的探知不可能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空想就能获得的,而需要通过科学实验、亲身实践去证实或验证。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就更需要借助科学实验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而科学实验离不开实验材料的投放与操作,材料是科学实验的物质保障和开展前提。 科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的重要性 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幼儿感知世界的最好方式是增加他们对材料的投放兴趣。”可见,材料的投放对于幼儿感知科学奥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丰富而適宜的材料投放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操作热情,让幼儿自主自愿地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在科学活动中锻炼动手实践能力、体会科学奥秘,还能让幼儿从小热爱科学实验,对科学探索活动充满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同时,投放合理的科学实验材料,可以让幼儿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完成科学活动任务,让幼儿的科学探索过程变得更顺利、更有趣,从而使原本高深莫测的科学探索活动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在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体验实验的乐趣,享受探寻科学真理的过程,最终让幼儿爱上科学活动。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投放适宜的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科学活动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材料的层次性投放不明显,比较难掌握;区域拼插类玩具较多,材料比较单一,没有挑战性;材料很难做到及时更替;材料的投放没有系统性,目的不明确;材料没有紧跟教学现状(幼儿发展水平)进行投放;材料的投放没有系统性,目的不明确;科学实验类材料较少等。 科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材料要“变化”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材料要定时更新。如果科学活动的材料总是一成不变,那么幼儿能维持的探索兴趣是短暂的,获得的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也是有限的。材料的更新变化,一方面是为了让“喜新厌旧”的幼儿在不断变化的材料操作中保持新鲜感,让幼儿时刻保持进行科学实验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不同教学目标的需要。随着幼儿科学知识和操作水平的提升,教师要适当提高对幼儿科学素养培养的要求,适时将科学活动低难度的操作材料替换成较高难度的操作材料,并增添、调整实验材料,使科学活动的材料始终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操作兴趣。

对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提供的几点思考

对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提供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探索环节,而材料则是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材料提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兴趣、操作的成败和课堂的效果。材料提供准确、到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活动;操作;材料提供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能满足幼儿兴趣的材料可促进幼儿的思考。因此,我认为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材料选择“精” 精,精心、精确之义。新《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位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其中“丰富”并不等同于“种类多、数量大”,在材料的选择上更应该注重材料对操作活动的实用价值。 案例一: 在小班科学活动《神秘的口袋》中,教师准备了一个漂亮的摸袋,想让幼儿通过触摸来感知物体柔软、坚硬、光滑和粗糙四种感觉。于是教师在口袋中放入了许多的东西,有鹅卵石、棉花、清洁球、积木、刷子、苹果……活动中,幼儿对操作活动很感兴趣,争相上来尝试,活动气氛非常热烈,但就“摸一摸”这一个环节耗费了整整15分钟的时间,更让老师头疼的是整个活动结束后幼儿还是停留在用“软软的、硬硬的、滑滑的、有点刺手”来表达自己触摸的

感受,并没有获得对比经验和词汇表达上的提升。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活动效果不明显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为活动准备的材料过多,既费时费力,又使活动主次不分,将幼儿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到了“摸一摸”的环节中,忽略了所需要感知的特征本身。其实就小班活动而言,教师完全不需要准备如此多种类的材料,只需选择特征明显的像鹅卵石、棉花、清洁球、积木四种材料来进行操作,既缩短了个别幼儿操作的时间,又便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的主要特征。 二、材料准备“足” 足,就是充足、富足之义。幼儿的思维都离不开动作,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都有操作、体验的需要。因此充足的材料准备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案例二: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连接》中,孩子们对教师带来的材料十分着迷,特别是在操作的环节中教师准备了回形针、积木、夹子、绳子等各种物体进行连接的活动,引导幼儿在操作时能利用材料了解不同物体的不同连接方式。教师提出要求后,幼儿很兴奋地开始操作,这时只看见蒙蒙很不开心地站在一边,一边羡慕地看着别人手中的夹子,一边摆弄着自己手中的回形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很明显,在这个案例中导致蒙蒙出现这样行为表现的原因是材料在数量上的不足。在材料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只考虑到了材料总量

幼儿园小班幼儿科学活动材料的适宜性

小班幼儿科学活动材料的适宜性 《小班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2016学年第一学期阶段研究小结《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指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研究问题”。小班幼儿年龄小,对周围事物好奇、好问,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应选择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进行活动。科学领域的材料是引发幼儿探索的刺激物,又是实现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桥梁。因此为幼儿选择适宜的材料是极其重要的,它会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具有适宜性的材料既暗含着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又能引起幼儿探究动机和兴趣。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好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操作、探究欲望。因此为小班幼儿科学领域提供的材料应具有以下几点: 一、材料应具有趣味性 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有趣味的材料能引起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如在玩“小猫钓鱼”时,我准备了小猫的头饰,让孩子们戴着头饰去钓鱼,他们仿佛真的成为小猫了,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现了材料的魅力。 二、材料应具有多样性 材料的多样性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探索机会和空间,而材料的投放多少也对小班幼儿的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材料投放的过多,使幼儿不知玩哪个好,或者是频繁的更换材料;材料投放的过少,容易使幼儿发生争抢现象。小班幼儿科学领域材料的投放,可以投放一种教育目标的多种不同的材料形式,使幼儿在玩不同材料的过程中,完成近期的阶段性教育目标,例如材料“铺小路”和“毛毛虫”都是练习排序的材料,孩子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选择其中的一种材料来玩儿,这样在幼儿玩儿不同材料的过程中,完成了排序的教育目标,同时,体现了活动材料的教育价值。 三、材料应具有层次性 皮亚杰提出:教师应了解儿童,教育教学不能成人化,要重视儿童的特点,要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从这个观点出发,我认为材料的选择要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应突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教师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幼儿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操作,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如果材料缺乏层次性,那么会使幼儿的探究缺乏探索的动力。例如益智材料“铺小路”,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卡片,幼儿可按提示卡的提示进行铺路,在学会很好使用提示卡进行排序后,也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按自己的想法在选择没有提示卡的小路进行铺路练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从简单的模仿到自己动脑拼摆,使排序逐渐增加了难度,突出了层次性,也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材料应具有安全性的特点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危险的事物缺乏预见性,因此为幼 1

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操作材料

浅议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操作材料 【摘要】随着我国<<纲要>>的贯彻落实,幼教改革不断深入,科学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地,科学教育中的操作材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媒介,幼儿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发展。因此要力争最大效度地发挥操作材料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尽情地进行科学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的创新潜能在与材料的交互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操作材料 随着我国<<纲要>>的贯彻落实,幼教改革不断深入,科学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地,科学教育中的操作材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媒介,幼儿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发展。因此要力争最大效度地发挥操作材料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尽情地进行科学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的创新潜能在与材料的交互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正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当孩子们想探知“电话为什么会有声音却看不到人”“为什么铁块会沉而木头会浮”时,不如顺应幼儿的天性,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尝试,这会比教师费尽苦心地解释更容易让孩子们领悟,并获得直接的体验与感受。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机会、工具、用品、材料,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手来。种植、饲养、采集、记录、统计、小制作、小实验都是有趣的动手活动,在操作中,幼儿感知了事物的特征,积累了经验,发展了兴趣,也培养了求知欲和动手探索的良好习惯。

一、操作材料的选择 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激发、保持幼儿探索欲望。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我们提供给幼儿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由此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如:科学活动《神秘的布袋》。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自制的神秘袋——一个布料柔软、袋口能收缩的小布袋,并在神秘袋内放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气味较强、触感较明显的物品,如:苹果、铃鼓、毛巾、玩具车、刷子等引导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的感官去探索、发现、猜测神秘袋内的物品,并讨论使用不同感官猜测物品的感受。这样,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与材料产生了共鸣,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2、根据幼儿的需要与兴趣选择材料 我们通过观察、询问和引发幼儿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来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在经过与幼儿讨论探究某种内容后,我们和幼儿一起设计,准备所需要的材料。例如:在一次猜谜活动中,孩子们为“蒜是怎样长出蒜苗来”发生了争执。教师及时了解到幼儿的需要,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认为“蒜要去掉皮泡在水里才能长出蒜苗来”;有的幼儿认为“不需要去掉皮泡在水里就能长”;有的幼儿认为“蒜应在土里才能长”。对于孩子们的说法,教师没有正确的结论,于是提出“种蒜苗”的想法,幼儿一致赞同。接着又为“种蒜苗需要那些材料”展开了讨论,接着幼儿从家里找来了杯子、小碗等。于是在自然界里出现了在不同条件下生长的蒜,引发了幼儿不断的关注、观察和探究。 通过让幼儿自己来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干什么,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决问题。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否达到教育目标和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正确设计和组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呢?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活动内容与目标的制定很关键 目标是实施科学教育的导向,教师在内容与目标选择制定上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所确定的总目标。其次,在制定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时,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能力、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要求的目标、对总目标作必要的调整与分解,努力使每一次小活动的目标,都适合促进本班幼儿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的需要。再次,应明确每个分目标的确定都是为实现总目标服务的。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和设计科学活动的内容,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在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要注意: 1、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为依据,从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确立活动的目标并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内容要为实现目标而服务 2明确探究任务、设想个人计划。

3、活动设计要遵循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激发幼儿参与。 4、同伴探索交流、形成个性经验。群体交流感受、提升规律认识。 5、拓展认知范围、引发持续发展。 二、注重在活动前教师对所投放材料的实验 在组织活动前教师应对所投放的材料亲自尝试,以此来确定材料是否适应活动,是否能直指教育目标。在尝试中教师要排除不适合的材料,及对幼儿经验的形成有所干扰的材料。如在设计“物体的下落”的活动中,我在开始时所想的材料有纸盒和积木,但通过活动前自己对材料的实验,我发现虽然两种物体的重量不同,但在同一高度下落的速度基本相同,这样就对于幼儿形成相对于目标物体的重量影响下落的速度的经验有所干扰,于是我放弃了纸盒这一材料,选择了方形积塑并再次尝试,这次方形积塑与积木的下落速度明显的不同。 三、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要注重导入法的运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将幼儿科学教育列于重要的地位,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学前期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同时也易厌倦。因此,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一开始就应注意运用导入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感受科学的奥秘,从而产生“我要学”的愿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认识活

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程方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程方案 当下幼儿园科学活动课旨在传授幼儿知识,而对幼儿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策略鲜少涉及。本文以哈尔滨市某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编制、设计入手,抓出现下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高度上进行科学活动课程方案设定上需要解决问题以及相应策略。 哈尔滨市某幼儿园在进行“幼儿科学素养”方面课题研究,其总体科学课程实施计划是以“探究式学习”作为推进科学活动课助力。 一、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程方案编制概况 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情境。幼儿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 笔者在参与导师课题中,从对课题实验老师调查中了解到:教师们都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操作材料,知道在操作活动应为幼儿

提供数量充足、安全可靠操作材料;90%教师认为在为幼儿提供充足材料方面存在困难,主要原因是幼儿太多,家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收集有关材料,收集过程缓慢;很多时候幼儿仅仅只对材料本身感兴趣,但持续时间不长,操作目性不强。由此可见教师在材料收集、选择、投放及如何引导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方面存在困惑。然而材料提供直接影响着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过程。 (一)鉴于以上原因,该园制定了以下活动课程目标: 1.探索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材料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探究行为,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2.引导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互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 3.利用家长资源及幼儿生边环境丰富材料,激发幼儿兴趣和求知欲。 4.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幼儿科学情感及认真科学态度。 (二)为达到以上目标,该园设计了以下课程实施方案: 1.利用多种途径获得材料。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15386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1 活动准备:不仅决定了教师对教育内容的安排、难易程度的把握,更能够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它包括了经验准备和材料准备两个方面的内容。经验准备指的是幼儿已经获得的和本次教学活动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经验等。每次活动前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准备,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地进行活动。材料准备指的是活动前教师将活动需要用到的材料准备好。做好材料准备,能够使得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至于手忙脚乱,同时提高活动的效率。 2.活动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开始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和有趣的形式进行导入,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进而烘托活跃的探究气氛。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演示现象导入,简短的指令导入,根据已有经验的问题导入和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的方法。 展开部分。展开部分是整个活动最主要的部分,所占时间也是最长的。在这一部分,主要以幼儿进行探究,教师给予帮助为主,要避免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提出的启发性问题的基础上,由幼儿充当活动的主导者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进行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架”支持和回应,帮助幼儿完成探究活动。 结束部分。结束部分既要使这一次活动圆满的结束,又不能就此结束幼儿的探索。活动结束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在形式上不必拘于常规。 3.活动的延续。活动延续,主要是指在一个活动结束之后,为了帮助孩子更加深入和全面理解活动内容,而延伸出来的活动,有活动到活动、活动到区角、活动到生活等多种形式。活动延续也可以由教师发起。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选题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选题是活动设计的首要步骤,对整个活动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因为,科学本身是抽象而不易懂的,如果在选择科学教育活动主题的时候选择的是幼儿生涩的内容,无疑会让幼儿一头雾水,无法达到活动的目的。 具体操作的原则。主要指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材料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要为幼儿提供可观察、可操作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幼儿多感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尽量避免抽象水平的口头式传授知识和概念,而应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具体材料为主。 发展思维的原则。在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以提供材料、提问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向,让幼儿养成积极动脑思考和表达的习惯,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幼儿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和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以及“小学式教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体现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只提供材料、启发性提问、及时回馈和有效引导的方式提供“支架”。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去进行探究和摸索,让幼儿在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 案例引导 提问: 1.本案例中,幼儿运用了哪些感官来观察雨? 2.教师为什么把观察的地点从走廊移向室外?

幼儿园科学类说课稿(共10篇)

篇一: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找空气 一、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都是因为有空气的存在.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在本次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了两个目标,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三、说活动准备 四、说活动重难点 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 五、说教法、学法 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等几种教法,使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六、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一直本着以幼儿为主题的原则,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自主探索状态,我的活动流程为:猜谜导入——启发提问——实验操作 1、活动导入部分: 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得此次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 2、活动开展部分: 在这个部分,我首先采用了启发提问的方法,问小朋友们什么地方有空气。然后出示气球,让幼儿猜想是谁住在气球里。 其次,我采用了实验操作的教学法,为小朋友们变了一个魔术,倒不出来的水。在这个实验中,我还用到了比较的方法,让幼儿能够更加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先在一个透明的空杯子里装水,水未满,然后盖上纸片,将水杯倒立起来,让幼儿观察,然后在杯子中装满水,盖上纸片,将玻璃杯倒立,让幼儿观察水有没有倒出来。通过提问:是谁在帮忙。 之间交流讨论,然后在自己动手操作,把碎纸屑放在桌子上,幼儿分组:用手在周围煽动,观察纸屑的变化。 七、说活动延伸 找空气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都是因为有空气的的存在,,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大班科学区材料的投放

大班科学区材料的投放 摘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皮亚杰的观点,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 科学区域活动是对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对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因此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重视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的表现,使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环境中进行区域化科学探索是至关重要的,《课程指南》明确指出,大班的孩子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老师教给他“1+1=2”,不但想知道“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用什么做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希望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所以,如何在大班正确的投放区角活动材料非常重要,有利于每一个孩子探索欲和求知欲的发展。 一、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引导幼儿的积极思维所谓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 引导性是体现科技活动教学的教育性的科学性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我们只强调活动材料的探究性,而忽视材料的引导性,那么教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各种材料,百不必管幼儿用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这些材料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所以强调引导性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考虑最终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等等。可以说,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议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投放

三议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投放 作者:施燕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时间:2013-01-28点击:355次 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是一种幼儿个别化的、对周围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间接指导,而幼儿则自主选择材料,自由结伴,进行个别化的、操作性的学习。这其中,材料设置质量的高低是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幼儿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投放材料的依据主要是两个:丰富与否,新颖与否。然而材料的丰富性和新颖性只是评价科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部分标准,而不是全部标准。针对目前教师较为困惑的一些问题,本文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材料的加工程度——尽可能自然 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帮助幼儿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科学教育本身的内容决定了在设置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时,应让幼儿尽量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探究。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根据其加工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成品材料。一些现成的玩具、教具等,如可拆卸的人体模型。(2)半成品材料。根据教育目标进行部分加工的材料,或现成的加工程度不高的材料。如将厚纸片剪成圆形,穿上几个小洞,以供幼儿用扭扭棒做成“毛毛虫”。 (3)自然材料。如小动物、种子与果实、石块、碎布等。笔者认为,科学区角活动的材料,只要没有危险,应尽量选用实物而不是替代品。教师要引导幼儿并和幼儿一起随时收集身边易得、卫生、安全的可利用材料,供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时选用。 “尽可能自然”也符合经济、环保的理念。我们可以结合幼儿园自身的物质条件,因地制宜、综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材料。我们不能一边苦叹科学区角材料不足,一边却对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材料视而不见。我们也不提倡教师制作各种仿制品或一次性材料供幼儿开展所谓的科学学习。例如,一些幼儿园将各种塑料袋放在区角中,供幼儿制作所谓的“环保服装”,这其实是一种“伪环保”,因为真正的环保行为应是反复使用、甚至不使用塑料袋。 但是,材料“尽可能自然”并不代表不能使用一些成品或半成品材料。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有以下两个问题值得注意:(1)材料缺乏科学性,部分器材,特别是一些成品科学器材更注重色彩、形象、童趣,而忽略所要体现的科学内容以及精准的要求。例如天平“不平”、放大镜模糊等。(2)科学器材存在“小学化”倾向,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这可能是幼儿园科学材料相对匮乏以及对科学材料把握不准带来的结果。它们的操作难度往往高于幼儿的实际操作水平,所揭示的科学知识也往往高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的已比较偏向于专门的实验,有的则远离幼儿生活。这些“小学化”倾向都需要加以纠正。 二、材料的组合结构——关注核心经验 “结构”一词指的是相互关联的方式。科学区角活动中材料的结构是指材料在被使用时能揭示的现象间的某些关系。例如,磁铁、铁块、镍块和铜块集合到一起就有了一种结构,

幼儿园教案科学领域

幼儿园教案科学领域

幼儿园教案科学领域 【篇一:幼儿园教案科学领域】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w w w. 5y k j. c om5篇 教育活动:《沉浮》 们对玩水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会看到他们把一粒石子、一片树叶等投进水里,百玩不厌。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我结合大班《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一书设计了此活动——《沉浮》。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尝试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二)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2.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 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如何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如何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我园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合理安排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1.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分阶段安排活动内容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人体和健康、植物和动物、生态与环境教育、自然科学现象与科技教育等。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现象的认识也只是初步的,所以我们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分阶段安排活动内容。例如,“感知平衡现象”的活动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设法让鸡蛋站立。通过探索,幼儿找到了两种方法:一是敲破鸡蛋的一头使其站立;二是利用橡皮泥、沙土、瓶盖等辅助材料使鸡蛋站立。 第二层次:设法使铅笔站立。通过操作,幼儿借助橡皮泥等材料使铅笔站起来了,从而进一步感知了平衡现象。第三层次:学习其他几种使物体保持平衡的方法,并利用平衡原理进行游戏。幼儿在“铅笔走钢丝”的游戏中发现铅笔两头加上“小腿”可以保持平衡,并列举平衡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四轮自行车、跷跷板、大吊车的大压嘴等。 2.体现时代特点,适当安排现代科技的有关内容 对幼儿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的教育,培养幼儿的现代意识,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教育内容:第一,家庭中的现代化技术。它包括两个部分:①认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探索蕴含其中的科学原理,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通过寻找“手的帮手”——剪刀、夹子、钳子、锯子、锤子、取碗器等,知道各种工具的使用价值。 ②认识各种家用电器,如电话、空调、模糊电脑洗衣机等,了解它们的用途及安全使用的方法。第二,社会生活中的现代化技术。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代化工具,如超音速飞机、移动电话等,了解它们的先进功能。第三,科学技术的进步。初步认识现代科技,知道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它会给人们带

幼儿园科学区域材料投放

幼儿园科学区域材料投放方法 无论是法国的“做中学”,还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都阐明了操作在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正是当今幼儿教育者追求的,与幼儿的发展十分顺应的一种思路。而科学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独具一格,主要表现在其材料的生活性、层次性、针对性。下面简单说说对这几点的认识科学区角活动的三性。 1、科学区角活动的生活性。 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与环境对话,与操作材料对话,减少了教师直接指导的机会,但却真正让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让幼儿成了自己的主人,自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例如,在研究磁铁主题时,科学区角提供了铁夹娃娃跳舞,幼儿可以先在泥工板上试验,如果觉得不过瘾还可以到桌子、黑板上试验,空间更为广阔,幼儿的探索更自由,可以畅快淋漓地尝试,而不是做做样子。 幼儿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自发地思考,发挥想象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科学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的生活。 同时,提供的材料来源与日常的生活,涉及的层面很广。其中,有师生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小飞机,有巧手父母制作的电动玩具和印刷用的丝网,还有大家一起搜罗的各种纸张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成了实验的宝贝,幼儿在玩衣架平衡时可以清楚的比较水果的轻重,并可以自己动手用积木使左右平衡。生活即教育,科学区角的材料要打破局限,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真正做到生活化。

2、科学区角活动的层次性。 科学是幼儿在操作中将科学的核心概念转化为本体经验的过程。区域活动中,允许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速度、精确度上的差异,允许先操作完的幼儿尝试更深层次的探索。没有一视同仁,给孩子反思消化的空间更广。 科学区角的层次性也突现在材料的提供上,例如当一些孩子们在比较沉浮的时候,教师提供的一些辅助材料又促使发展较快的孩子探索怎样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3、科学区角活动的针对性。 科学区角活动中的材料对应相适应的年龄段,同时,操作方法也根据个体因人而异。 科学区角活动有其独特的特性,因此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延伸弥补科学集体活动中的不足,又可以使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自主探索的潜能,还能对幼儿进行更为具体的个别化教育。因此,针对游戏者的特点投放材料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试从一个案例说说在科学区域活动中的的具体实施—— 在设置科学区域活动“会变的颜色”时,科学区角的材料、层次做了四次改进: 第一次:借鉴了中2班用腊笔涂色变色的方式,但发现幼儿涂色的力度和均匀度不强,蜡笔的颜色杂乱,许多孩子都不能变正确的颜色,容易混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