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版本介绍
老子《道德经》版本知多少
老子《道德经》版本知多少
我国历代学者均极重视《老子》一书,《老子》又名《道德经》,为春秋时代李耳所作。
李耳是周代掌管藏书的官员,相当于现代的图书管理员。
李耳与孔子同时,但年长于孔子,史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老子与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文化的两座丰碑。
汉唐时期,《老子》一书的注本已经很多了,《汉书艺文志》与《陏书经籍志》所载的大量注本均已散失。
唐末杜光庭在《道德真经广义》序中称,其时流传的《老子》的注本就不下六十余种。
唐代以后,《老子》的注本又有了大量增益,元代杜道坚《道德玄经原旨》张兴材序中称,“道德八十一章,其注者三千余家。
”明清时期又有增益,较有名有罗振玉、马叙伦、劳健、朱谦之等。
据统计,我们现代所能见到的《老子》古代注本不下数百种。
老子注本虽多,但众多注家所依据的《老子》底本仅有四种,其中流传最广是河上公注本和王弼注本。
王弼本文笔晓畅,主要流传在文人学者与士大夫阶层,河上公注本通俗简要,主要流行于道流学子与平民百姓中间。
但这些注本都属于魏晋以后的本子,汉代的传本极为少见。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本,其中甲本当抄写于汉初,刘邦称帝之前,已本当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后。
这是我们已知的汉代最早的两个本子了。
1993年,郭店竹简本《老子》出土,郭店一号楚墓具有战国中期的偏晚的特点,这又比帛书《老子》早了一百多年。
但竹简本《老子》并不是一个完足本,其内容只有帛书本的五分之二,不能见其全貌。
所以,我们现代我们已知老子最古完足本还帛书甲、乙本。
这两个本子。
我们以后将主要精力放在帛书《老子》的研究上。
《老子》版本简介
《老子》版本简介文学院08级,汉语言文学2班,潘主庭,222008308011148《老子》,亦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是道家的主要经典。
相传由春秋末期老聃著。
但从书的思想内容和涉及的某些问题看来,该书可能编定于战国初期,基本上保留了老子本人的主要思想。
《老子》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
注本有西汉河上公注、魏王弼注、明清之际王夫之《老子衍》、清魏源《老子本义》等。
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文物中,有《老子》的抄写本。
《老子》这部书的版本很多。
古今有关《老子》的注说千百种之多。
秦汉魏晋以来,流传较广的当推王弼注本和河上公注本。
《老子》版本纷繁芜杂,至今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版本:郭店竹简本、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西汉竹书本(又名北大竹简本)、严遵《老子指归》、王弼本、河上公本、傅奕本、唐代景龙碑本及其它。
一、郭店竹简本《老子》郭店楚简本,出自郭店楚墓的出土竹简。
这些竹简于1993年在湖北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出土,据考古专家考证,该墓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大约为公元前300年左右,墓的主人身份不明。
由于该墓曾被盗窃,竹简出土时已散乱、残损,故无法完全恢复简册原状。
经专家整理,郭店楚简《老子》书写于形制各异的甲、乙、丙三组竹简上,被认为是《老子》五千言的三种节录本。
郭店楚简本的简文不分章,次序和文字与通行本有较大差异。
郭店楚简本现存2046字,约为通行本的2/5,是迄今为止所知的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
二、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老子》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出自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这些帛书于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据考证,马王堆汉墓群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仓以及妻子、儿子的墓地,其中3号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
3号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有两种抄本,被研究者称为甲本和乙本。
甲本不避讳“邦字,其抄写年代应在刘邦称帝(前206 年)之前;乙本避讳“邦”字而不避汉惠帝刘盈(前194- 187 年)之讳, 其抄写年代应是刘邦在位之时( 前206- 194 年)。
《老子》及其五种优秀整理版本推荐
《老子》及其五种优秀整理版本推荐《老子》,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史称老聃著。
老聃,春秋时周王朝守藏史,生卒年不详,据孔子问礼老子的传说推测,大概与孔子同时而略早。
东汉的《老子河上公章句》形成了分《老子》为八十一章且“道经”居前“德经”在后的文本规模,为所有《老子》传世文本所沿袭。
《老子》仅五千余字,由简短韵文构成,然言简意赅,哲思深邃。
核心概念“道”突破了“天”的经验现象,虽“不可道”却具有“生万物”的作用,是万有的根源。
《老子》之“道”开启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论,为人类社会奠定了不同于“天”的另一价值基石。
《老子》深具辩证思维,如“难易相成”“祸福相倚”“反者道之动”等,至今具有启迪作用。
1.《老子道德经注校释》(新编诸子集成),[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老子》是我国古代道家思想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历代《老子》的注本很多,其中三国时魏人王弼的注最有代表性,大畅玄风,影响也最大。
该书就是对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所作的点校和注释,整理者为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先生,所据底本为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校本有数十种之多。
该书内容包括《老子》原文、王弼注和楼先生所作校释。
其校释对《老子》及王弼注从文字上进行了全面校勘,并在此基础上阐明经文宏旨,时有真知灼见。
可以说,此书是普通读者和研究者欲了解《老子》一书及老子思想的必备书,也是研究王弼哲学思想乃至魏晋玄学的必备书。
此书采用繁体竖排的形式,出版后广受好评,不断重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本)》(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陈鼓应著,中华书局《老子》五千言,共八十一章,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与《庄子》如双峰并峙,合称“老庄”,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
《老子注译及评介》为著名道家研究学者陈鼓应先生的力作。
陈鼓应学贯中西,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撰著该书起,几十年来不断修改增订,故此书在海内外广有影响。
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王弼本《老子》版本比较与分析
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王弼本《老子》版本比较与分析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三种不同版本的《老子》——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王弼本《老子》,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对各个版本的文字、形式、内容等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版本的《老子》存在颇多差异。
其中,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本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上下篇内容未必区分明确。
而王弼本《老子》则更侧重于阐明《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注重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
综合比较三个版本,不难发现,《老子》已经成为了今天的中国文化宝库之一,而不同版本的差异也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王弼本《老子》、版本、比较、分析“道法自然”,《老子》中这样一句话,虽然已经历经千年沧桑,却依然在如今的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思想之中,《老子》可以算得上最为重要的一本书,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但是,在不同版本的《老子》之中,究竟存在哪些重要区别呢?郭店楚简作为早期版本的《老子》,其文字碑刻的案例也完全不同于其他版本。
郭店楚简之中,各篇章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割,上下篇的关系也没有强制要求。
同时,由于版本历史悠久,因此在书写和存储过程中也有较大的损失和变形。
所以,在本版本中,一些重要的原文或是作者的名字都没有出现。
然而,正是因为存在这些不确定性和疏漏,使得郭店楚简在当今的学术界中保持了很高的研究价值,许多专家学者可以借助这个版本探讨《老子》的原始传承与原貌。
而马王堆帛书则出现在了汉代,也就比郭店楚简晚了一些年代。
相较于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在篇章的区分上更加清晰,同时文字也较为完整。
同时,马王堆帛书还采用了三段式结构,即以“句斋”为副本,将中间段放在首尾两段之间。
因此,这个版本的《老子》可以很好地阐释《道德经》的重要思想,并指导人们如何应用这些思想于实际生活之中。
王弼本的《老子》则是宋代的版本,它在前两个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解读。
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王弼本《老子》版本比较与分析
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王弼本《老子》版本比较与分析《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然而,由于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版本的《老子》逐渐出现,其中最有名的是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和王弼本。
本文将对这三个版本进行比较与分析。
首先,郭店楚简是《老子》最早的版本之一,出土于湖北郭店和湖南楚墓。
这个版本的特点是字数较少,内容简洁,章节清晰。
它保留了《老子》的核心思想,强调了“道”的概念,主张无为而治。
然而,由于郭店楚简的残缺以及古代文字的模糊性,有些章节的内容难以理解,留下了许多疑问。
其次,马王堆帛书是在湖南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版本,保存完整。
与郭店楚简相比,马王堆帛书的内容更加详细,章节更加完整。
这个版本对于《老子》的理解提供了更多的线索,例如对于“道”的解释更加具体。
然而,马王堆帛书的问题在于其文字表达的复杂性,需要较高的阅读水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层意义。
最后,王弼本是南北朝时期的学者王弼所作的注解版本。
他在《老子》的文字上做了注释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王弼本对于《老子》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深入的思考方式,对于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有着重要的贡献。
然而,王弼本也受到了个人理解和主观色彩的影响,有时会引入自己的观点,使得原著的意义发生偏差。
综上所述,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和王弼本是三个重要的《老子》版本。
郭店楚简作为最早的版本,保留了核心思想,但在内容上存在不完整性。
马王堆帛书在内容上更加详尽,但需要较高的阅读水平。
王弼本注解了《老子》,提供了深入的解读,但受到了个人理解的影响。
每个版本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局限性,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些版本,更好地理解《老子》的思想。
《老子》版本介绍
《老子》版本介绍《老子》相传为春秋时期老聃所著。
通行本《老子》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道经》,共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共四十四章。
《老子》传世的版本极多。
1.郭店竹书本:即郭店楚墓竹简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版本。
1993年出土于荆门郭店一号楚墓,简本《老子》甲、乙,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
它的绝大多数文句与今本《老子》相近或相同。
竹简内容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社会。
简本《老子》分见于今本《老子》三一章。
现存2046字。
不分德经,道经。
2.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有写在整幅帛和半幅帛上的,字体有篆、隶之分。
篆书抄写于汉高祖十一年即前196年左右,隶书约抄写于汉文帝初年。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约二十八种,计十二万字,破损严重。
帛书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
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的珍贵依据。
3.北京大学收藏最完整《老子》古本:即西汉竹书本2009年1月北京大学收藏。
竹书本上有“孝景元年”字样,可推断此版本约成于西汉中期。
共二百二十余枚,近五千三百字。
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本。
在竹书《老子》中,首次发现了《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题,每章前均有分章符号。
此版本有断简,错字。
4.严遵《老子指归》实为二书:《道德真经指归论》和《道德真经指归》。
现皆仅存《论德篇》。
《道德真经指归论》是阐发《老子》经文宏旨,不载经文。
后者将严遵的阐释按《老子》章次内容割裂,分别附于各章的经文之后。
5.王弼本《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王弼是魏晋玄学代表人物之一,他与何晏、夏侯玄等共同开创了玄学清谈风气。
因当时是魏齐王正始年间。
故被称为正始之音。
王弼的主要著作有《老子注》、《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指略》。
他注释的《周易》偏重于哲理。
王弼本流传最广,也最知名。
关于《老子》的几种版本
关于《⽼⼦》的⼏种版本在《⽼⼦》的诸种版本中,我更看重北京⼤学收藏的西汉⽵书本。
较为看重的诸本有湖北荆门郭店的楚⽵书本(甲⼄丙三种),湖南长沙马王堆的汉帛书本(甲⼄两种),陕西周⾄楼观台说经台碑本,世传的王弼本和河上公本、傅奕本,再有就是想尔注本、严遵本和天台经幢本。
北⼤本兼早和全两个字,早是说它为汉代的东西,据整理者说⼤约是汉武帝时代,即公元前100年左右的抄本;全是指它⽐较完整,据整理者说经整理共有完整及接近完整的⽵简⼆百⼀⼗⼀枚,残简⼗枚,推测缺失两枚完简,全书仅残缺六⼗多字。
北⼤本的缺陷是出处不明,为不愿透露姓名者的捐赠物,仅此⽽已。
这⼀点似乎为⼀些⼈忌讳⽽轻看。
楚⽵书本占⼀个字早,所存的样貌最古,可能是⽬前所能看到的在时间上最接近⽼⼦的本⼦。
遗憾也是缺陷,因为它是劫余幸存的东西,那个墓在挖掘前数次被盗,所以我们能看到的东西与其它⽂本的内容相⽐为少,到底多的部分是后来经⼈添加⽽多出来的,还是被盗造成的残缺,或者它本⾝就是节抄本,⼀切皆有可能,这也就成为悬案。
马王堆的汉帛书甲、⼄本,两种都是很早,很珍贵的本⼦,可惜只⼀个字,残,且残的⼗分厉害,没有别的⽑病。
楼观台碑本的价值主要是在⽂字⽅⾯,它是元代⾼翿依仿《集篆古⽂韵海》中的古⽂缀辑⽽成,不过“此碑⽂字,全同今本”。
⾄于所谓世传本的王弼注本和河上公注本,正如给它们所冠以称谓那样,是使⽤传布最⼴的本⼦,也可能是被⼈为污染最严重的本⼦。
傅奕本,傅奕是唐朝⼈,他整理的《⽼⼦》号称《古本⽼⼦》,据说是得齐后主⾼纬武平五年(公元574年)彭城⼈开项⽻妾冢出⼟的《⽼⼦》⽂本,参考了9家注本进⾏整理,校订为《古本篇》。
历代学者以为它代表了《⽼⼦》⽂本的⼀个不同来源。
想尔注本,据传是东汉张陵注本,张陵为天师道的创始⼈,这是道教内部的说法或者扩展,我理解为它是理解《⽼⼦》另外⼀条路⼦,⽽已。
今仅残存上半部。
严遵本,严遵是西汉末跨王莽新朝⼊东汉的⼈物,著《⽼⼦旨归》,算解《⽼⼦》较早的本⼦,尤其在楚⽵书、汉⽵书、汉帛书未见之前,今残存所谓后半部。
《老子》历代注解与校诂书目
《老子》历代版本注解与校诂书目朝代作者书名备注战国韩非解老《韩非子》战国韩非喻老《韩非子》西汉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四部丛刊西汉河上公老子道德经四部丛刊西汉刘安原道《淮南子》西汉刘安道应《淮南子》西汉严遵老子注严灵峰辑本西汉严遵老子道德真经指归严灵峰辑本东汉张道陵老子想尔注饶宗颐校笺本魏晋葛玄老子节解魏晋葛玄老子道德经序诀大英博物院藏唐钞本魏晋王弼老子道德真经注楼宇烈校释本魏晋王弼老子微旨例略楼宇烈校释本魏晋钟会老子道德经注严可均辑本魏晋王羲之道德经帖六朝僧肇老子注杜光庭《广圣义序》六朝孙盛老子义《广弘明集》六朝陶弘景老子注杜光庭《广圣义序》六朝梁武帝老子讲疏《敦煌石室遗书三种》六朝道德真经次解遂州龙兴观刻经碑本唐陆德明老子音义《经典释文》唐魏征老子治要《群书治要》唐谷神子道德指归论注唐颜师古玄言新记明老部唐李荣道德真经注唐景龙道德经碑唐景福道德经碑唐开元御注道德经幢唐广明道德经幢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唐顾欢道德经注疏唐乔讽道德经疏义节解唐傅奕校定古本老子道藏本唐成玄英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古籍丛残》唐李约老子道德真经新序道藏本唐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道藏本唐唐玄宗道德真经疏道藏本唐马总老子节录《意林》唐王真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道藏本唐陆希声道德真经传道藏本唐杜广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疏道藏本唐吕洞宾道德经释义道德经解二卷唐纯阳帝君道德经解一卷唐纯阳山人唐孚佑帝孚佑帝君浅注道德经唐六朝写本残卷敦煌庚本唐敦煌古号本太上玄元道德经残卷唐敦煌唐写本老子残卷宋宋鸾道德真经篇章玄颂道藏本宋王安石老子注容肇祖辑本宋王甘老子注宋邵若愚道德真经直解宋叶梦得老子解宋程俱老子论宋时雍道德真经全解宋员兴宗老子略解宋程大昌易老通言宋李森道德真经取善集宋黄茂材老子解宋寇质才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道藏本宋吕惠卿道德真经传道藏本宋司马光道德真经论道藏本宋苏辙老子解道藏本宋陈象古道德真经解道藏本宋宋徽宗老子注道藏本宋章安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道藏本宋葛长庚道德宝章宋吕祖谦音注老子道德经刊本宋吕知常道德经讲义周思得刊本宋彭耜道德真经集注道藏本宋赵秉文道德真经集解道藏本宋董思靖道德真经集解道藏本宋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刊本宋李嘉谋道德真经义解宋江激道德真经疏义宋林希逸老子口义宋龚士高纂图互注老子道德经宋曹道冲老子注宋白玉蟾蟾仙解老宋王雩道德真经集注元赵至坚道德真经疏义元李道纯道德会元道藏本元刘辰翁老子道德经评点元邓錡道德真经三解元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元杜道坚道德玄经原旨元赵孟頫老子道德经元张嗣成道德真经章句训颂元陈致虚道德经转语元林至坚道德真经注元景祐甘肃天真观道德经幢石本元麻沙本老子道德经刻本元蒋融庵道德真经颂元吴澄道德经注《百家子书》元何道全老子道德经述注刊本元陶宗仪老子节抄《说郛》明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经明危大有道德真经集义道藏本明许宗鲁老子道德经《六子书》明薛蕙老子集解刊本明张洪阳道德经注解明王樵老子解明张登云老子道德经参补明徐学谟老子解明释德清道德经解岭南刊本明朱得之老子通义《三子通义》明王道老子亿锡山刊本明陆长庚老子玄览《方壸外史全集》明沈津老子类纂《百家类纂》明李贽道德经解评刊本明李贽老子解《李卓吾遗书十二种》明谢汝韶老子道德经《二十家子书》明沈一贯老子通《老庄通》明焦竑老子翼《老庄翼》明林兆恩道德经释略《林子全书》明陈深老子品节《诸子品节》明王一清道德经释辞明王一清太上道德经《四经》明彭好古道德经明祝世禄老子奇评明陈懿典老子道德经精解明归有光道德经评注《道德南华二经评注》明孙鑛老子道德经《老庄合刻》明钟惺老子郎郎明钟惺老子文归明陶望龄陶周望老子解明赵统老子断注明洪应绍道德经测明龚修默老子或问明郭良翰老子道德经荟解明陈仁锡老子奇赏明顾锡畴道德经解明方宇惠南宇惠王弼注老子道德经明董懋策老子翼评点明陈元贇老子经通考明明潘基庆老子集解《老庄会解》明程以宁太上道德宝章翼《道藏辑要》明金堡老子道德真经奇赏《道德玄书》清王夫之老子衍清清世祖御注道德经《四库全书》抄本清顾如华道德经参补注释清张尔歧老子说略清德玉道德经顺硃清马驌老子《绎史》清傅山读老子《霜红龛集》清宋常星道德经讲义刊本清花尚道德经眼清徐永祐道德经集注清郭干泗老子元翼清徐大椿道德经注清陈梦雷老子汇考《古今图书集成》清纪昀老子道德经校订《四库全书》抄本清黄文运道德经订注清姚鼐老子章义清纪大奎老子约说清任兆麟老子述记清吴鼐老子解清卢文弨老子音义考证抱经堂丛书清毕沅老子道德经考异经训堂丛书清郑环老子本义寻乐堂刊本清倪元坦道德经参注醒吾全书清王昶校老子《金石萃编》清江有诰老子韵读《音学十书》清汪中老子考异《述学·补遗》清潘静观道德经妙门约清邓晅道德经辑注清清阳子道德经述义清严可均老子唐本考异《铁桥漫稿》清洪颐煊读老子丛录《读书丛录》清王念孙老子杂志《读书杂志余编》清魏源老子本义浙江精舍汇刊本清俞樾老子平议《诸子平议》清李涵虚道德经注释清宋翔凤老子章义清吴云老子道德经幢残石校记清陈澧老子注清易顺鼎读老札记清郭谐老子识小清滕云山道德经浅注清高延第老子证义涌翠山房刊本清陶鸿庆读老庄札记待晓庐排印本清吴汝纶点勘老子读本桐城吴先生点勘诸子清严复老子道德经评点日本东京印本清孙诒让老子札迻《札迻》清刘师培老子韵表与斠补《刘申叔遗书》清于鬯老子校书《香草续校书》清文廷式老子校语清邓延桢《双砚斋笔记》(卷三)清徐鼒读老子杂释读书杂释本卷十二清易佩绅老子解清黄元吉道德经注释清王引之经传释词清李慈铭订老子清陶邵学校老子清后刘鼐和新解老清后张之纯老子菁华录《评注诸子菁华录》清后江希张道德经白话解说上海道德图书馆清后马其昶老子故周氏抱润轩刊本清后杨树达老子古义上海中华书局清后张其淦老子约清后胡薇元道德经达话清后区大典老子讲义清后田潜篆文老子清后缪尔纾老子新注上海新文化书社清后支伟成老子道德经上海泰东书局清后顾实老子道德经解诂《国学丛刊》清后罗振玉老子考异及补遗《永丰乡人杂着续编》清后蔡廷干老解老清后徐绍桢道德经述义清后支伟成老子道德经清后罗运贤老子余谊清后曹聚仁考子集注清后高岳岱新式标点老子道德经清后吴承仕老子音义辨证《经籍旧音辨证》清后马叙伦老子覈诂北京景山书店清后奚侗老子集解排印本清后郎擎霄老子学案上海大东书局清后丁福保老子道德经笺注上海医学书店清后王重民老子考北京中华图书馆协会清后陈柱老子集训上海商务印书馆清后陈柱老学八篇清后陈柱老子清后江瑔读老子卮言清后李继煌新解老清后王重民老子考清后钱基博老子道德经解题及其读法清后王力老子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清后高亨老子正诂东北大学排印清后许啸天老子(校注) 上海群学社清后陈柱老子与庄子上海商务印书馆清后刘其老子学案宣排印本清后钱穆老子辨上海大华书局清后胡哲敷老庄哲学上海中华书局清后胡怀琛老子补注、学辨正中书局《先贤学说》清后蒋锡昌老子校诂上海商务印书馆清后王恩洋老子学案上海佛学书局清后张默生老子章句新释成都东方书社清后严灵峰老子章句新编重庆文风书店清后严灵峰老子众说纠缪清后严灵峰老庄研究清后严灵峰老子知见书目老列庄三子清后严灵峰无求备斋老子集成清后严灵峰老子达解清后严灵峰老子祟宁王注清后严灵峰马王堆帛书老子试探清后陈梦家老子分释重庆商务印书馆清后张纯一老子通释重庆商务印书馆清后熊十力老子哲学之解释《十力语要》卷二清后王明老子河上公章句考北京大学出版部清后梁启超老子哲学清后朱谦之老子校释清后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清后钱锺书老子王弼注管锥编清后陈登澥老子今见清后刘成炘老子二钞清后李翘老子古注清后胡远濬老子述义清后丁展成老子补注清后汪桂年老子通诂清后何士骥古本道德经校刊清后余嘉锡四库提要老子注辨证清后汤仰晖老子考证清后张心征老子通考伪书通考内清后劳健老子古本考清后张荫良老子新诂清后叶玉麟白话句解老子道德经清后萧天石老子哲学阐微清后陆世鸿老子现代语解清后谭正璧老子读本清后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笺清后王寒生老子道德经注清后何槛宗老子新译清后梁容若老子的流传与注解清后唐子长老子重编清后田干吾老子清后吴常熙老子正义清后萧纯伯老子道德经语释清后葛连祥老子会通清后纪敦诗老子正解清后封思毅老子述解清后龚乐群老庄异同清后王淮老子探义清后余培林新译老子读本清后容肇祖王安石老子注辑本清后严一萍帛书竹简清后郑良树竹简帛书论文集清后许抗生帛书老子注释与研究清后张松如老子校读清后艾畦老子八十一章分类重编清后仙鹤道院《道德经》碑文四川省乐至县清后老君山玄妙宫藏《道德经》四川省乐至县。
《道德经》的三个重要版本
《道德经》的三个重要版本关于《道德经》的版本,可能有数十种之多,其中,晋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浙江书局重刊华亭张氏原本(简称“王弼本”、“王注本”、“王本”);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帛书甲、乙本(简称“帛书本”);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老子》甲、乙、丙三组竹简本(简称“竹简本”、“简本”),是三个重要的版本。
一,王弼本王弼(226--249),魏晋玄学理论奠基人。
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金乡)人。
王弼出身官僚世家,其曾外祖父是东汉末号称“八俊”之一、身为荆州牧的刘表。
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
”深得当时名士赏识。
王弼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
正始中,大将军曹爽擅权,王弼补台郎。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杀,王弼受案件牵连丢职。
同年秋天,遭疠疾亡,年仅二十四岁。
《道德经》王弼本全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不同版本对照
《老子》一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庄子·知北游》: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韩非子·解老》:“道之可道,非常道也。
”帛书本都作“两者同出异名同谓”,“异名同谓”相反相对,王弼本“之玄”或系后人对“异名同谓”的解释而阑入。
二天下皆知羙之為羙,斯惡巳;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巳。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髙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郭甲:天下皆知羙之為羙也,惡巳;皆知善,此其不善巳。
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相形也,髙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也。
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不始也,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是以弗去也。
按:“皆知善”,依前句例,当以通行本为是。
相盈,义亦似“相倾”较长。
不与弗之别,则是语言之地域性差别使然。
“功成”,二帛书本皆作“成功”“万物作焉而不辞”帛书甲本缺,乙本作“万物昔而弗始”,“昔”当系“措”之借。
马叙伦:“辞为治乱之治本字,古辞始音近而假。
”“圣人处无为之事”之“处”,简帛均作“居”,处、居音义皆近,然考下文“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则可知以作“居”者是。
三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是以聖人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彊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按:使心不乱,他本作“使民心不乱”;“圣人治”,他本作“圣人之治”;“知者”,他本作“智者”)《庄子·天地》: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
“使民心不乱”,帛甲本缺,乙本无“心”字,与上文“民不争”与“民不为盗”对勘,似以无“心”者是。
道教文化:对《老子》版本之我见
道教文化:对《老子》版本之我见《老子》虽只五千余言,但其版本确有百种之多。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学者研究《老子》,多以韩非子、河上公、王弼的本子为据,着重于版本的校雠,文字的训诂方面。
1973年在马王堆出土了帛书《老子》,1993年又在郭店出土了简书《老子》,学者们又把目光集中在简、帛版上,而且仍未跳出校勘、正字的圈子,甚至连一个“墨钉”、“墨横”都很关注。
我觉得这些做法均属专家的研究行为,这对让人认《老子》的实质,尤其是让当代的年轻人认识、了解《老子》,并没有什么帮助。
《老子》行文俭约,艰涩难读,当代人很难解读。
为了便于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子》,应当用辩证唯物的观点,用接近老子原意的译文,来注老解老,而不能让年轻人也去考老正老。
考证《老子》版本和解读《老子》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对于简帛本的研究,应是个别专家研究的课题,而不是所有研究、学习《老子》者都需研究的。
我觉得研究《老子》的人,必须弄清楚《老子》的成书过程。
我以为《老子》成书之前应是老子口述,有人记录(不排除也有老子的笔录)在竹简上。
受竹片大小的限制,一片竹简不可能写下整句、整段的话。
而老子也不是在一天或数天之内完成全部《老子》,是随想、随说、随记(也不排除有追记)在竹简上。
这样时间长了难免有丢失简片的可能,这就有了把若干竹简抄写在帛上的帛本。
可见帛本绝不是老子的手记,而是在竹简的基础上整理之作。
在这整理、编辑、抄写的过程中,属抄写失误、属简片不全、属辗转篡改都是有可能的。
而且马王堆的帛书只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唯一,并不见得在当时也是唯一的,不能就此视其为《老子》的正版,所以,以简帛本作为研老的依据,是会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
帛本与韩非子、河上公等流于世间通行本之差异,专家们是肯定的,郭店竹简和通行本比,仅在数量上就相差甚远,这些都可证明帛书和简书都是《老子》问世后个别人之所为,都不是正版的《老子》。
当然,原版的《老子》世上是没有的,这是受时代条件(物理方面)和人为因素造成的。
三种《老子》: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和通行本(张无尤)
三种《老子》: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和通行本(张无尤)三种《老子》: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和通行本张无尤第三章三种《老子》: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和通行本1.【郭店楚简本《老子》的出土质疑着通行本八十一章的“脉络、体系与关键词”】正如我们很难把老子作为一个人来讲,我们也同样很难把《老子》作为一部书来讲。
在1993年之前,这个问题还不存在,因为那时候我们能够见到的《老子》的主要版本,一个是通行本,一个是马王堆帛书本,它们虽然编排次序不同,但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差异。
直到郭店楚简本出土了,麻烦才真正开始了。
郭店《老子》有甲乙丙三个抄本,文字要古奥质朴得多,读起来非常痛苦,最要紧的是,内容上也和我们熟悉的那个《老子》不大一样了。
但这首先可以为我们解决一个问题——通行本《老子》一共有八十一章,正是九九之数,好像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布局,劈头又以“道可道,非常道”提纲挈领,似乎构成了一个让人不可小看的严密体系。
但现在我们终于知道,这个体系是不存在的,至少原本是不存在的。
楚简本《老子》的标记符号在帛书甲乙本当中次第消失了,篇次的顺序和分章也变了不少,当然,内容也多了。
韩非子读的《老子》就是以“上德不德”开篇的,司马迁看到的那个五千言、分为上下两篇的《老子》,应该就是一个和帛书本类似的版本。
之后又经历了若干比较细小的变迁,逐渐才确定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五千言、八十一章的样子。
所以,以前有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看法,说在第一章里,“首先提出老子《道德经》的‘道’与‘名’两个关键名词,也是连串贯通全书八十一章脉络的线索,而且也是千古以来研究老子学术的争端之所在”。
现在我们就会知道,这个问题原来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后来才成为问题的。
[当然,尽管《老子》并非成于一人一时之手,但仍然有其文本的一致性。
Bryan W.Van Norde以为,如同Alasdair MacIntyre等哲学家们强调的,传统自有其一致性。
这些本土传统把《老子》视作一部具有一致性的文本作品。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合...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合...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及文字复原《史记》:“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至今有三个版本源头:一个是相传从河上公传下来,魏晋人王弼注释的版本,是现代通行本的祖宗。
一个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甲乙两个版本,还有一个是郭店楚简中的《老子》残编。
根据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抄本与1979年郭店出土的楚简本《老子》残篇得知,现传世之《道德经》并非是老子书的原貌。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
两版本的书体有些不同,但都属于隶书。
乙本避刘邦讳,可以断定它是汉朝的抄写本无疑。
甲本由于不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因此可推断它当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
过去多以为隶书出现在秦篆之后,是“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之所作也”。
从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一千一百余枚隶书秦简和1980年又在四川青川郝家坪出土两件隶书战国木牍的情况来看,隶书的出现与流行应早于秦篆。
现代大量考古发掘证明,隶书在战国时期就已广泛使用于以竹木为书写材料的简牍上。
甲本帛书很有可能是直接从战国时期的竹简上转抄过来的,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最为完整、最接近原貌的古本《老子》版本。
三国时魏人王弼注《道德经》则是现存传世本中的最早版本。
帛书本不分篇章,传世本《老子》则分为上、下篇共八十一章。
文字也多所不同。
以下是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的简体字复原文本。
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及文字复原【上篇·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帛书《老子》史料类型
帛书《老子》史料类型国学典籍《老子》,又名《道德经》,其版本共可分为三类:竹简本、帛书本、通行本(又名传世本、今本)。
帛书本一般指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乙本,通行本一般指河上公或王弼的注本,市面上大都是通行本。
本文所说的竹简本,是指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本,故又称楚简本,它是目前最为古老的《老子》,我认为此本最为接近老子原意。
一、楚简出土楚简本《老子》在1993年10月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墓主人是士一级的楚国贵族,根据陪葬品中刻有“东宫之杯”(东宫指太子)字样的漆耳杯,推断墓主人是太子之师或太子的重要门客,一般认为该墓下葬年代约为公元前4世纪中期~公元前3世纪初期(战国中晚期),根据考古技术和战国历史进一步分析,推断下葬年代约在公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
楚简本《老子》内容的形成则更早,可追溯到春秋末期。
楚简本《老子》的出土,标志着《老子》全书内容形成于秦汉之际的疑古观点的失败。
二、楚简制式楚简本《老子》所用竹简有三种制式,根据竹简长短分为甲、乙、丙三本。
甲本共39枚竹简,长约32厘米,宽约0.5厘米,线距约13厘米;乙本共18枚竹简,长约30厘米,宽约0.6厘米,线距约13厘米;丙本共14枚竹简,长约26厘米,宽约0.5厘米,线距约10厘米。
三种竹简各自独立,由长到短依次是甲本、乙本、丙本,一般来说,出土竹简越长,所书内容越重要,所以三本重要程度依次是甲本、乙本、丙本。
值得一提的是,一同出土了一篇与丙本竹简制式相同的佚文《太一生水》,一般认为该文独立成篇,是道家文献但不属于《老子》一书。
三、所书文字简上文字是由专业抄手用毛笔所写的楚文字,字体恣意隽美,奇姿逸态,是研究楚文字的重要资料,也是精美绝伦的书法作品。
甲、乙、丙三本可能出自不同抄手之笔,也有学者根据书法特征推断甲、乙本是同一人所抄,丙本是另一人所抄。
古文字与今文字有着很大不同,简上文字的识别,是用训诂、比对等方法进行隶定(将古文字转换成现代字体),然后写成释文。
老子的版本
老子的版本老子照片《老子》又称《道德经》,但《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并无此名。
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从古至今《老子》其书在考古上有几次重大发现。
这几种版本的《老子》出土,极大的推动了老子其人其书的研究。
这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首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马王堆帛书《老子》、《周易》赫然重现于世,改变了我们对于秦汉学术史的许多传统看法。
现已发现的《老子》古本除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外,还有傅奕本《老子》、敦煌写本《老子》、帛书《老子甲本》、郭店楚简《老子》、北大收藏《老子》等,下面就逐一介绍。
傅奕本《老子》傅奕本《老子》即唐初学者傅奕(公元555~639 年)校定的《古本老子》,所谓“古本”,因其乃北齐后主高纬武平五年(公元574年)彭城人开项羽妾塚所得,其时代应与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相当。
傅奕参考了9家注本进行整理,校订为《古本篇》,共 5556 字,与帛书文字有许多类同之处,但体例按通行本,《道经》在《德经》之前。
此书现存于正统《道藏》中。
傅奕本保存了较多的古句、古语、古字。
傅奕本有许多优点,但因其是根据几个旧本参校的,这些旧本本身就存在不少讹误,且傅奕本在流传过程中,被后人改动的地方也很多,存在讹文、衍文、脱文、倒置的情况,且有些篇次及文章内容也非《老子》原貌。
今据帛书《老子》勘校,书中讹误尤甚。
宋刻本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敦煌写本《老子》1900 年6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五月二十六)甘肃敦煌县鸣沙山千佛洞第288号石窟中发现5万多卷文书,全是5~11 世纪的手抄本,作为最古老哲学著作之一的《老子》,是敦煌先秦典籍中数量较多的一种,有不少唐人抄写的《老子》经和注,尽管是残卷,但是由于抄写年代较早,更多的保留了《老子》的原貌,因此,在文字学、文献学、哲学及史学研究中均有重要学术价值。
老子版本介绍
《道德经》版本说明蒋玲22200830801126708级汉教4班《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重要哲学著作。
又称《老子》,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
相传老子修道德,著书上下篇。
春秋末期已有老子其人。
现在通行本《老子》,多数学者认为在孔子、墨翟之后,可能成书于战国中前期。
王弼注本、傅奕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则上篇为“德篇”,下篇为“道篇”。
在上下篇中分章次第,以及《道德经》的题名都是后人所加。
出土版本:1. 郭店竹简本。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了竹简《道德经》。
考古学家根据墓葬的年代,判断竹简本的成书不会晚于公元前278年。
整理者根据竹简形制及长短不同,将简文分成甲、乙、丙三组。
这三组《道德经》的总字数约相当于今本的三分之一,章次安排也与今本大不相同。
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三组竹简系《道德经》的摘抄本。
竹简本中有的句子跟通行本差异很大。
如通行本第十九章“绝圣弃知”、“绝仁弃义”,竹简本作“绝知弃辩”、“绝伪弃虑”。
2.马王堆帛书本。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帛书《道德经》甲、乙本。
甲本文字,不避汉高祖刘邦讳,可证它是刘邦称帝以前抄写的。
乙本避刘邦讳,但不避惠帝刘盈、文帝刘恒讳,可知为刘邦称帝后,刘盈、刘恒为帝前抄写。
甲、乙本皆分二篇,《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乙本篇末标出《德》3041字,《道》2426字,合计5467字。
甲本尾题残缺不明。
两本都不分章次。
3. 西汉竹书本。
北大收藏最完整《老子》版本。
传世版本:1.严遵《老子指归》。
题为西汉末严遵撰的《道德真经指归》,章句颇与诸本不同,今存残本。
严遵字君平。
西汉蜀郡人。
严遵好老庄思想,隐居不仕,在成都以卜筮为生。
他著有《老子指归》,使道家学说更条理化。
2.河上公本。
据道教传说,汉文帝时有老人隐居河滨,世人号为河上公。
精通《道德经》,汉文帝曾前往请教,河上公授以《老子章句》二卷。
《老子河上公章句》成书于东汉。
《老子》不同版本对照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
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间,其
猶槖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冲)。
郭甲:天地之间,其猶槖籥欤?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根1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敷工资设艺料技高试术中卷0资不配料仅置试可技卷以术要解是求决指,吊机对顶组电层在气配进设置行备不继进规电行范保空高护载中高与资中带料资负试料荷卷试下问卷高题总中2体2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1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3术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 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老子】道德经最佳版本推荐---汉初帛书版
]【老子】道德经最佳版本推荐---汉初帛书版老子解读采用的版本与句解方式说明张健柏今日学堂讲习【老子】采用的版本,一个就是流行的所谓的世传本,晋代的王弼版;这个版的优点是文字优美,朗朗上口。
但是缺点也很严重,主要就是相对晚出,对原始版本有一些改动,这当然影响对老子原意的理解。
例如第一章,王本作: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帛书甲乙本均为: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王本以“天地”对“万物”,文辞固然工整流畅,但不免让后人思想“天地”和“万物”到底是什么关系,从而直接影响对“无名”和“有名”这两个重要概念的理解。
很多“解老专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这种文字游戏上乱解一起,弄的很玄乎的样子,完全违背了老子的本义。
王版类似这种的错漏还有一些,这都会让人们的理解与老子的原意走向相反的道路。
另外一个就是分章:世传的王弼本和河上公本均为81章,这也是目前通行的版本;但历史上还有其他分章方式的版本,如汉严尊[道德指归论]分为72章,元吴澄分为68章,可见分章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后来的学人为了研读方便而分的;原始的老子,用【史记】的记载来说只是分为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因此老子原文应该是不分章的。
分章之后固然好读一些,但是有些章节分得很勉强;特别有些故弄玄虚的人,臆说老子每章均有不同的旨意,每章都暗喻一种修行方法,甚至还给每章都取上名字,如“道体第一,养生第二”(河上公版),则更是误导学人,眩惑众生。
所以,为了更接近老子的原始思想,我更倾向于采用帛书版为底本,王本只是作为讲解时的参考对象;王本与帛书本有冲突的时候,依据帛书版为准。
而且为了避免分章对于解读可能造成的误导,采取分句讲解的方式。
为便于对照,同时列出王本和帛书本的文字,不过本身没有标点符号,通行的帛书本,往往依据王本分章句,我则依据帛书本内在的逻辑语义另分标点符号,与市面上流传的帛书勘校本不完全一致,特别说明一下。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道经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版本介绍
《老子》相传为春秋时期老聃所著。
通行本《老子》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道经》,共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共四十四章。
《老子》传世的版本极多。
1.郭店竹书本:即郭店楚墓竹简
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版本。
1993年出土于荆门郭店一号楚墓,简本《老子》甲、乙,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
它的绝大多数文句与今本《老子》相近或相同。
竹简内容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社会。
简本《老子》分见于今本《老子》三一章。
现存2046字。
不分德经,道经。
2.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
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有写在整幅帛和半幅帛上的,字体有篆、隶之分。
篆书抄写于汉高祖十一年即前196年左右,隶书约抄写于汉文帝初年。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约二十八种,计十二万字,破损严重。
帛书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
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的珍贵依据。
3.北京大学收藏最完整《老子》古本:即西汉竹书本
2009年1月北京大学收藏。
竹书本上有“孝景元年”字样,可推断此版本约成于西汉中期。
共二百二十余枚,近五千三百字。
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本。
在竹书《老子》中,首次发现了《老
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题,每章前均有分章符号。
此版本有断简,错字。
4.严遵《老子指归》
实为二书:《道德真经指归论》和《道德真经指归》。
现皆仅存《论德篇》。
《道德真经指归论》是阐发《老子》经文宏旨,不载经文。
后者将严遵的阐释按《老子》章次内容割裂,分别附于各章的经文之后。
5.王弼本《老子道德经注校释》
王弼是魏晋玄学代表人物之一,他与何晏、夏侯玄等共同开创了玄学清谈风气。
因当时是魏齐王正始年间。
故被称为正始之音。
王弼的主要著作有《老子注》、《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指略》。
他注释的《周易》偏重于哲理。
王弼本流传最广,也最知名。
6.河上公本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
此书是现存成书较早,影响较大的《老子道德经》注本。
相传为河上公或河上丈人所撰。
约成书于东汉中后期,作为东汉黄老学者的著作,以黄老思想解释《老子》。
东汉有章句之风,通常“就经为注”。
河上公本主要内容是以汉代流行的黄老学派无为治国,清净善生的观点解释道德经。
这与魏晋玄学家从哲学本体论解老有所不同,更不同于东晋南朝后道教徒以参杂佛学义理的重玄哲学疏解《老子》。
天道与人道相通,治国与治身之道相同,二者皆本于清虚无为的自然之道,这是《河上公章句》的基本思想。
故陆德明《经典释文》概括此书为“言治国治身之要”。
7.傅奕本
傅奕是唐初自然科学家和无神论者。
校订古本《老子》。
注书无大成就,但留下了原文,《道德经古本》。
《道德经古本》比其他版本保存了较多的古言,古句。
由于镌本校订于古塚出土本,出土本其中有残损,傅奕据传世本校订,经文改动很多,已非原来古典面目。
8.唐代景龙碑本及它:
唐玄宗御注《道德经》,易州龙兴观于大唐景龙二年即公元708年所立《道德经》碑。
简称景龙碑本,景龙本,碑本,易州本。
此碑正面刻道经,阴面刻德经。
严可均谓:“世间真旧本,必有景龙碑本为最。
”
唐开元二十六年,易州龙兴观御注道德经幢简称御注本,开元本,开元碑本,御本,易州本,易玄本。
其底本为河上公本。
9.魏晋之前其他可资参考的文献
韩非子《解老》,《喻老》两篇。
《文子》《鹖冠子》等皆为先秦著作。
《淮南子〃严道训》《老子想尔注》等皆为魏晋之前著作。
《老子想尔注》久已散佚,清末敦煌莫高窟所藏的有《老子道德经》的残本。
《老子》版本众多,所以要精研一个版本,深入研究其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