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语文优秀教案范本精选_522
高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
高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高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感受不同阶段的爱2、父爱与母爱的比较3、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过程与方法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的思路,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的内涵。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教学方法1.勾画圈点法: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关键句子。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一):冰心的小诗里说:“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有人说:父爱如山.而好父母除了提供给孩子一个遮风避雨的温暖巢穴,同时也给他们一双能够展翅高飞的羽翼。
可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之爱,温暖而执着。
当然,这是我们对父母之爱的感性认识,那么,又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爱在我们成长之路上的作用呢?请看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
导入课文(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那么,如何来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选文的解析来体会其中的涵义。
二、整体阅读,感知课文,明确*的思路。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明确:概括地讲,这篇*谈了“爱”。
高二语文老师教学案例设计(精选5篇)
高二语文老师教学案例设计(精选5篇)高二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
在对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这可谓是学生们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未知的主动选择。
接下来是关于高二语文老师教学案例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语文老师教学案例设计(精选篇1)一、齐读学生齐读课文,温习巩固,加深理解。
二、研讨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后人认为,作者的结论也是片面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让学生查阅有关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资料,或发给学生有关资料,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畅所欲言。
[明确]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是难能可贵的。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但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段提出结论,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话无疑是正确的。
虽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石钟山是因山形像覆钟而得名的,今人经考察又认为石钟山是因“形”和“声”两方面而得名的。
苏轼的说法不完全正确。
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的。
三、比较比较《石钟山记》与《游褒禅山记》两篇文章。
让学生思考、讨论,畅所欲言,老师引导、点拨、归纳。
相同点——通过记游来说明道理,叙议紧密结合,前后呼应,事、理浑然一体,这是两篇文章写法的相同之处。
它们与一般游记不同,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
它们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记游来说明事理。
不同点——1.叙议结合的安排和文章的结构不同。
《石钟山记》全文分为议论、记游、议论三部分,先议沦,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抒发感想。
它的第一段是质疑,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表示怀疑,属议论部分;第二段是解疑,通过实地考察探究石钟山得名由来,属议论部分;第三段是结论,在质疑、解疑的基础上得出要认识事物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臆断其有无”的事理,属议论部分。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6篇)高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少年柳永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礼赞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朗读法、讲授法【教学重点】品味柳永词的婉约之美【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词人内心情感与外在词风形成的关联。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要点:了解词的知识,柳永生平经历及作品特点,讲析第一首词《望海潮》。
一、课文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
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
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二、赏析《望海潮》: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
2、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平。
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堑,qiàn。
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
清嘉,秀丽。
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
词中指高官孙何。
异日图将好景:图,画下来。
将,助词,无实义。
3、本词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背景:这是一首投赠之作。
真宗咸平末年,少年柳永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为了谒见两浙转运史孙何,而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
内容:词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杭州景象。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语文高二语文教案(通用8篇)
语文高二语文教案(通用8篇)语文高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借助资料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3、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⑴ 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⑵ 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2、教学难点: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作者简介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
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
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
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
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
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语文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023最新-高二语文教案【6篇】
高二语文教案【6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6篇《高二语文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高二语文教案篇一自读要求1、根据电影剧本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点,体会画面以及画面组合的内涵。
2、把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注意剧本是怎样通过人物动作、表情来描绘人物性格的。
3、体会男女主人公面对死亡表现了怎样的态度,理解两人诀别时的对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侧重点1、体会男女主人公面对死亡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2、理解两人诀别时的对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说:提出上述自读要求和学习侧重点的重要依据是课文及本单元的单元提示,意在品味作品精华,从中获得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有益影响。
)[自读程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观看《泰坦尼克号》全剧。
二、粗读,与作者同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剧本作者借助这个故事与我们探讨了一个怎样的话题。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观看《泰坦尼克号》全剧利用互联网或书籍搜集有关“泰坦尼克号”海难的资料,从宏观上把握故事的背景,从整体上了解故事情节。
二、粗读,与作者同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剧本作者借助这个故事与我们探讨了一个怎样的话题。
集导演、编剧、制片人和剪辑于一身的詹姆斯·卡梅伦说:“泰坦尼克号这艘梦之船的首航在噩梦中悲惨地结束了。
正是人类独有的弱点:傲慢、自负和贪婪将人类征服自然的雄心碾成粉碎。
我拍摄这部影片既想再现这艘巨轮有着浓重悲剧色彩的死亡之旅,又想展示它短暂而又壮观的生命历程。
在剧中重现泰坦尼克号的美轮美奂,表现出乘客和船员们的激情、乐观和希望的同时,揭示这场灾难中人类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
《泰坦尼克号》是警世箴言,是一部人类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明镜。
高二语文教案范文五篇
高二语文教案范文五篇1.高二语文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孟子“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4、本性也需要“养”。
三、理解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读音、停顿。
重点字音与停顿:(1)不为苟得也(wéi)(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6)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7)是/亦不可以已乎2、学生默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3、质疑解疑,疏通文意重点词句:(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平:这种做法。
乡为身死而不受:宁愿;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了;接受。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8篇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8篇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强化诵读,加强积累,背诵精彩章节。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3.欣赏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欣赏人物对话和人物形象。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诗作体察汉代贵族家庭生活,以及封建礼教毁灭恩爱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现实,感受焦刘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
●重点、难点理解字词,疏通诗句,理清本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把握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解决办法1.诵读理解,疏通诗句。
2.理清情节发展的线索。
3.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本诗的主旨。
4.按要求背诵7节诗。
●学生活动1.让学生诵读理解,疏通诗句,把握情节发展的线索。
2.设置讨论题,分析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把握诗的主旨。
●教学步骤一、导入有一首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诗歌,题目叫《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全诗357句,一qi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二、诵读感知诵读: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节奏按意群划分。
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三、疏通、理解借助注释、字典等疏通诗句。
必须掌握的实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⑴堪:承受得了。
(不堪一击)⑴徒:白白地,空地。
(徒有虚名)⑴可怜:可爱。
(楚楚可怜)⑴纷纭:凌乱。
(头绪纷纭,众说纷纭)⑴葳蕤wēiruí:繁盛的样子。
(树木葳蕤)⑴纤纤xiān:形容细长。
(十指纤纤)⑴念:记挂。
(念念不忘)⑴却:退出来。
(望而却步)⑴区区:愚拙(何乃太区区);真情挚意(感君区区怀)。
现在多指数量少或人事的重要。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⑴依依:恋恋不舍。
学生高二语文教案七篇
学生高二语文教案七篇学生高二语文教案七篇学生高二语文教案都有哪些?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
国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故当时称为“国文”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生高二语文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学生高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感受诗人情感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以及规范答题思维习惯的养成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诗歌朗读基本方法朗读吟诵,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爱国情操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体会诗人情感、品味诗歌的意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意象与情感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Ppt展示两幅秋景图让学生欣赏并谈感受,这些秋景图的特点是萧瑟凄清的,与本文的秋景图有相似之处,从而引入新课.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_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
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_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
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有《杜工部集》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
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
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_,民不聊生。
高二的语文优秀教案设计范本五篇
高二的语文优秀教案设计范本五篇对于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用途的教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写成多种形式。
既不要求个个都做成经典教案,亦不必投入太多的无谓劳动。
教案可繁可简、可粗可细,但是都要认真地对待,最起码也要符合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1《陈毅市长》[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斋、羹、偌、撷、驽、踢。
2.理解词语:深居简出、恕不接待、闭门羹、才疏学浅、自误、痛心疾首、伊始、礼贤下士、秉烛夜谈。
3.了解文中表示第一人称“我”的词:鄙人、在下、吾、本市长、不才、老朽。
4.了解话剧的基本特点。
5.了解“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二、阅读理解:1.理解这场戏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矛盾的性质及解决办法。
2.了解陈毅和齐仰之的性格特点及其个性化的语言。
3.了解“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陈毅把革命政治说成“化学”的妙处。
5.理解潜台词在剧中的深刻含义。
三、能力训练:1.读课文,认真体会人物语言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点。
2.排演这场戏。
3.课外阅读全剧。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预习。
1.“基础知识目标”中1、2条做练习。
2.列出情节提纲。
3.思考如下问题:(1)“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节选部分中出现过几次?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2)陈毅为什么要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学”?这样比喻对推动故事的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3)齐仰之对陈毅从开始的拒之门外,到只有三分钟空闲,到可尽情尽意言之,再到谈上三天三夜,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4)这一场戏刻画了陈毅和齐仰之怎样的性格特征?二、检查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1 .订正字词练习、情节提纲。
2 .导入设问:前面我们学的《白毛女选场》是歌剧,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剧呢?[提示:此问是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文体特点,不与《〈白毛女〉选场》混淆。
话剧,顾名思义,台词全部是人物对话,通过对话来表演。
高二语文教案范文精选【5篇】
高二语文教案范文精选高二语文教案范文精选【5篇】语文教案需要考虑和整合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材料、多媒体资源等。
教案通过合理选择和组织这些资源,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支持。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二语文教案范文精选,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高二语文教案范文精选(篇1)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在对比中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预习准备: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2、预习课文,大致疏通文意二、课堂教学:1、学生简介背景:教师掌握: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
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
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
《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2、作者介绍: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
东汉的史学家。
《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
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
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
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高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5篇)
高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5篇)高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关于教材《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关于学情这首诗内容不难,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
新课标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卷古诗词的集中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累了一定的兴趣,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和学习古诗词的前提。
三、关于教学方法1、联想想象法2、意象分析法3、探究合作法四、关于教具1、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投影片2、课文配乐朗读3、课文意境视频资料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以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品论导入。
2、提问: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最新-高二语文教案优秀8篇
高二语文教案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8篇高二语文教案,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斑纹”的内在含义,把握行文思路,揣摩诗意的语言,赏读多种写作手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领悟本文的哲理和情感。
3.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学会以平视的角度和深度的情感体验来看待自然和生活。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斑纹”的内在含义,了解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斑纹”,揣摩本文诗意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富于思考的哲理性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采采蝇是非洲一种传播昏睡病的有害昆虫,经常叮咬马、羚羊和其他草原动物。
奇怪的是,它们对斑马却很少骚扰。
这是什么原因呢?斑马的斑纹能帮助它抵御采采蝇的叮咬。
2、斑马的条纹是一种“护身符”。
因为黑白条纹在阳光或月光的照射下,吸收和反射的光线各不相同,这样可以使斑马的身体轮廓变得模糊起来,远远望去,很难将它同周围环境分辨开来,也就不容易被猛兽发现了。
通常,狮子是在黄昏或黎明时狩猎的。
一旦它发现了斑马,对方黑白分明的条纹,也往往使狮子难以判断自己与猎物之间的距离。
如果对方是一匹正在运动的斑马,那么准确估计它的实际位置和运动速度,就更加困难了。
二、整体感知1、速读全文,画出有“斑纹”一词的语句。
2、思考:结合语句思考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明确:整篇文章应该是按照由点到面,从小到大,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展开的。
行文思路:由形象的斑纹到抽象的斑纹、由斑纹到生物习性到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由生命现象到对神秘自然的敬畏。
三、研习文本1、朗读1—5节,思考:文中详写哪种动物的“斑纹”?为什么?明确:详写蛇。
蛇的斑� 重点突出,便于下文画卷式地展开丰富生动而神秘的自然乃至整个笔底世界。
蛇的文化内涵丰富,相关的寓言和传说较多,可以引发读者兴趣,以作者强烈的情感来加强读者的情感体验,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
高二年级语文教案(优秀3篇)
高二年级语文教案(优秀3篇)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赏析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掌握融情于景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学习重点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学习目标1、诵读提示:整体语调:缓慢、低沉的。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
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使听者能品出此中情味。
后一层直抒胸臆,“名岂”二句中上句为宾,下句为主--诗人后半生漂泊四方,居无定所,正是因“休官”之故,要读出压抑感。
这两句可以不按“义群”读,仍读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最后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后半生生活,要缓缓读出,有自伤漂泊之意。
2、背景分析:“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导学、导思赏析诗歌(一)内容分析1、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前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后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首四句写。
后四句2、首联描写旅夜处境,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和意境?首联点明。
一个孤舟夜泊的旅夜,岸上细草微风,江上一叶孤舟,诗人依岸而宿,就舟而居,融情于景,营造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意境。
这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
3、颔联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你认为这两句写景的诗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其实这两句诗是,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命运简直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
2024年高中高二语文优秀教案参考
2024年高中高二语文优秀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学生能够分析文本结构,理解作者意图和文章主旨。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学评论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鼓励学生使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人文素养。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文学价值的挖掘。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学生文学评论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文学评论和创作。
学生对文本中隐含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课文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介绍或文化背景知识的呈现,引发学生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的思考和预测。
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标注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做好笔记。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资料或小组讨论,自主解决阅读中的疑问。
教师提供自学指导,如阅读提示、问题引导等,帮助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自主学习。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课文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
教师提供讨论框架或问题列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确保讨论方向明确。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行交流和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4. 展示交流:每组选取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其他组成员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补充,形成互动交流。
高二学生语文教案七篇
高二学生语文教案七篇高二学生语文教案七篇高二学生语文教案都有哪些?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则为自己及他人的言论与文字。
语言文字的实质即广义的语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二学生语文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二学生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尽全力夺取前三名。
各层次班任务数如下:加强班一线30,二线50;实验班一线15,二线30;普通班一线5以上,二线15以上。
实现年级一线总数800以上,二线总数1600以上。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约20周,需要完成《经典阅读七》《经典阅读八》《平凡的世界》《史记》《语言的简明准确得体》等内容的学习任务。
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全面谋划,精心计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三、教研要求每天一教研,圈坐在一起,采取“一+N”发言模式,即一个主讲人说课,然后每位老师至少说一条备课建议,形成有专人负责又能集思广益的局面。
主讲人说课名单按照学案编订计划,轮到谁谁说,不能推诿敷衍。
要求每位老师超周备课,在集体教研之前,课本必须看,练习必须做,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然后在教研上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
保证教研时间和教研纪律,教研期间不能随便缺席,不能干与教研无关的事物,不能随便说笑,不能进进出出。
做好每周听评课工作,写好听课记录。
送过全程的两节,年轻老师至少四节。
先听课再上课。
做好新老教师结对子工作。
结对子名单如下:宿娜—崔宝丽。
靳玉露—赵秀梅,付春雪—李涛,韩雨—李宁,闫如月—赵海燕。
年轻老师一定要坚持听课,先听课再上课。
四、上课要求依据本学期德州市教学规划,按照学校361度教学模式要求,无论学案、课本还是训练,都要符合这两大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读与练是核心,教师的精到点拨为辅助。
要切实达到学生充分活动,教师退居幕后做导演的目的,杜绝用一个课件脱离课本一讲到底而学生被动听讲的现象。
上课的重点内容是宋代诗歌、《史记》文言文和现代文中“传记”和“小说”的教学。
诗歌教学采取“背诵+训练”的方式教学,课堂基本步骤是:反复诵读达理解背诵默写目的——按照对本诗知识点的分解,边读边理解边填空默写——当堂进行主客观题的应试训练。
2024年高中高二语文优秀教学教案
2024年高中高二语文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语法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所学语言结构进行简单的书面和口头表达。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沟通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化意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语言点的准确掌握。
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难点:对课文中深层次情感和主题的准确把握。
高阶语法知识的运用和复杂句型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短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预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尝试借助词典和上下文推测词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学过程中的困惑和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关注学生的自学进度和学习状态。
3. 讲授新课教师系统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语法结构和句型,确保学生掌握基础语言知识。
分析课文中的难句和长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深层含义。
介绍课文的背景信息和作者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汇总讨论结果,全班分享交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巩固拓展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写作、表演等多种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延伸和写作练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习惯。
2023高二语文教案七篇范文
2023高二语文教案七篇范文2023高二语文教案范文(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全文,疏通文句,借助工具书及注释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从情感表达和语言两方面总结陶渊明此文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
3.体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情感表达和语言两方面总结陶渊明此文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三、教学方法吟诵法、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向我们勾勒了一个乌托邦的理想社会?(陶渊明)那么,关于陶渊明,你们还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回答)嗯,看来大家的课外知识都很丰富!提到陶渊明我们都会想到他向往归隐田园的高洁情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归去来兮辞》,正是陶渊明与官场诀别、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
(二)初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要求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1)关于朗读,继续强调注意以下几点:①断句读。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②注意语调。
读出语调——升调、降调,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教师指名学生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2)关于文言常识,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实词:四个重点实词役(役使)、谏(谏正、劝止)、觞(酒杯)、策(拄着)②虚词:五个疑问代词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复驾言兮焉求(干什么),曷不任去留(何)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③古今异义词:是、非、亲戚。
高二年级语文教案范例5篇
高二年级语文教案范例5篇1.高二年级语文教案范例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怎样才算读懂现代语体文。
2.学会从的写作目的、思路入手,把握文章线索,从而理解文章的根本内容。
3.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力量。
教学设想: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供应大量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时机,利用电脑便利敏捷的检索、显示功能,以及网络教室教室机和学生气之间的交互功能,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消失的问题准时地进展个别辅导,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向全班同学进展转播。
以到达共同提高的目的。
整堂课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辅以必要的个别辅导。
可能消失的问题:1.电脑的稳定性问题,由于网络的稳定性有着很多不行预料的问题,为确保讲课顺当,课前与电脑治理员共同做好计算机的调试工作,把消失的故障可能降至最低。
2.学生对电脑操作的娴熟程度,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教学步骤:一、导入理解是阅读的根底,不理解,也就是有困惑,所以某种程度上说,阅读就是和困惑作斗争。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算真正读懂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看完了,文中的每一个字都熟悉,阅读中也提不出任何问题,那么这是不是就算读懂文章了呢?读书,作学问,唯独这“懂”字最难说。
自以为懂了的东西,事实却往往证明懂的仅仅是外表,或者只是局部;以前以为是懂了的东西,现在才知道那只是一知半解,并不全懂。
懂是相对的,进展的。
尽管如此,就详细的文章来说,懂与不懂,还是有一个大致的界限的。
二、懂与不懂的界限:1.应能够清晰地看出文章的根本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2.能看出根本内容是由那些详细内容构成?这些详细内容与总体之间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怎样?3.对所说的观点,能推断正误。
4.对所叙的事实,能看出其意义。
5.对塑造的形象,能看出其内涵。
6.对所抒发的感情,能说出其凭借。
7.对所介绍或阐述的事物或方法,能应用或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解释。
8.能看出写作意图,即写这部着作或这篇文章想到达什么目的。
高二语文教案(2023)
高二语文教案(2023)高二语文教案(2023)七篇高二语文教案都有哪些?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教案(2023)七篇,盼望大家能够喜爱!高二语文教案(2023)【篇1】教学目标1、学习、观赏以语言文字不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怜悯和共鸣。
教学重点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声中之情”。
教学步骤一、导入听“曲”(播放音乐)听一段琶琶曲《十面潜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熟悉。
二、赏“声”1、同学谈听后之感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其次段的琵琶声部分)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三、品“情”提问设计:音乐是仆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3、依据课文,同学先朗读,后争论,理解“声中之情”。
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
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受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境况)1、同学争论。
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理想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总结:“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高二语文教案(2023)【篇2】教学目的:1.了解学习杰出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1、理解李诗表现的思想情感,学会“知人论世”。
2、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研读、赏析。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高二时学习过《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同学说说其特点。
明确:该诗主要记述梦境中的山水,表达诗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洁品质。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象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象原野上的奔马。在诗里,诗人一抖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同神游“蜀道”吧。
五、比较欣赏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
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
1、学生讨论
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第二段的琵琶声部分)
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高二语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秀教案范本精选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不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声中之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听“曲”(播放音乐)
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赏“声”
1、学生谈听后之感
二、解题
1、简介文体知识;
2、简析内容:本诗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道的艰险,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华,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三、阅读课文
1、自由诵读;2、提名朗读;3、齐读。
注意“其险也/如此”等句的句读及一些字音。
四、疏通字词
五、整体把握,梳理思路,把握诗歌字面基本内容
导入:泉有泉眼,文有文眼,题也有题眼。本诗题目中的题眼是什么?
明确:难。
思考:题目即讲攀登蜀道之艰难,即是说蜀道险峻雄奇,那么哪些诗句是写这方面内容?
明确: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思考:那么此前此后又分别写的是什么?
明确:前写开辟之难,后写安居之难。
小结:本诗以“难”为核心,以时间为顺序,先写历开辟蜀道的艰难(时间久,代价大),继而从现实山势高危的角度,极写攀越蜀道之难,最后从未来人事之险的角度,写蜀地是是非之地,难以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