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家禽研究
国际最新家禽科技动态
图5㊀地炉+保温桶互补保温育雏室㊀㊀该保湿方式不仅充分利用地炉和热风炉的互补供热保温作用ꎬ也充分利用泡沫板隔热却不易起水珠的功效ꎮ这种模式互补基本能到达冬季严寒时的中小鸡保温需求ꎮ适用于广大农户养鸡和中小型鸡场ꎬ对平养和笼养均适宜ꎮ㊀㊀使用烟道和煤炉必须注意安全问题防火和防煤气中毒ꎮ在预温排查时看排气系统是否通畅ꎬ保温设备使用时候要检查有无裂缝㊁烟囱是否堵塞ꎮ4.3㊀育雏是整个养殖的基础ꎬ保温工作是育雏期重点工作之一ꎮ根据雏鸡生长迅速ꎬ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ꎬ抗病力差等生理特点ꎮ肉鸡雏鸡3周龄的体重约为初生时50克的9倍以上ꎬ蛋鸡体重到6周龄为出生时的9倍以上ꎻ初生雏鸡的体温比成年鸡体温低2ħ~3ħꎬ3周龄左右ꎬ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ꎮ保温总体原则是平稳过度到目标温度ꎬ坚持循序渐进ꎮ在搞好保暖设备的同时要注意几个问题:整栋鸡舍的防风和保暖ꎻ要设置有双层温度缓冲区ꎻ在保证温度前提下有良好的通风设置ꎬ不能保温温度不够时封死通风口ꎮ通风不足容易导致栏舍氨气浓度大和内栏湿度大ꎬ垫料潮湿ꎬ不利于雏鸡的生长ꎮ参考文献[1]李生涛.禽病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ꎬ2001.104.国际最新家禽科技动态王㊀粲(广西大学ꎬ广西南宁530004)中图分类号:S818.9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文章编号:1002-5235(2019)05-0212-021㊀蛋氨酸可提高热带地区鸡蛋产量㊀㊀由于热带地区温度较高ꎬ家禽水分消耗显著增加ꎬ进食饲料减少ꎬ心率和呼吸加快以此来消耗能量以适应环境ꎬ而这些都会影响产蛋鸡性能ꎬ导致鸡蛋产量降低ꎮ一项由印度SriRamadhoota家禽试验农场与Adisseo合作进行的研究表明ꎬ给17周龄至31周龄的产蛋鸡(分为3组:17周龄至20周龄ꎬ21周龄至25周龄ꎬ26周龄至31周龄)饲喂含蛋氨酸(以OH-蛋氨酸或DL-蛋氨酸的形式加入)的饲料ꎬ产蛋鸡体重呈上升趋势ꎬ且饲喂含OH-蛋氨酸饲料的21周龄至31周龄产蛋鸡产量明显高于其他饲料ꎮ因此ꎬOH-蛋氨酸能有效提高热带地区的鸡蛋产量ꎮ有新研究补充表示ꎬ当饲喂同一品种的产蛋鸡时ꎬ喂食OH-蛋氨酸或DL-蛋氨酸的产蛋鸡在产蛋能力或鸡蛋质量方面没有明显差异ꎮ(资料来源:PoultryNutritionꎬJune2019ꎬ14-15)2㊀突变基因或有助于家禽对抗病毒的感染㊀㊀抗病毒免疫分子-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InterferoninducedtransmembraneproteinꎬIFITMs)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ꎬ当它被免疫系统激活后ꎬ能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并中止病毒在宿主细胞的复制ꎮ来自Pirbright研究所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鸡IFITMs基因存在突变的情况ꎬ突变基因可能会改变IFITM蛋白的性质ꎬ从而对蛋白质生物功能和鸡群抵抗不同病毒感染的能力产生影响ꎮ该研究旨在发现具有增强抵抗力作用的特殊变异基因ꎬ用于商业育种项目来帮助鸡群增强对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疾病的抵抗力ꎮ(资料来源:PoultryWorldꎬApril15ꎬ2019)3㊀海藻提取物可提高家禽免疫力㊀㊀最新研究表明ꎬ在肉鸡刚出生和生长阶段持续饲喂藻类ꎬ藻类中的海藻多糖可以加速肉鸡先天性免疫向获得性免疫的转变ꎬ从而改善肉鸡肠道环212广西畜牧兽医㊀㊀㊀㊀㊀2019年Vol.35(5)境ꎬ增强抵抗力ꎬ提高饲养水平ꎮMSPImmunity是Olmix集团开发的饲料产品Algimun中的一种生物活性海藻提取物ꎬ通过激活模式识别受体(PRR)㊁Toll样受体(TLR4和TLR2)ꎬ能诱导多种免疫介质的转录ꎮ研究人员为证明MSPImmunity具有激活异嗜细胞和单核细胞来增强肉鸡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的能力ꎬ连续4天内对不同浓度MSPImmunity下家禽模型进行单核细胞释放一氧化碳量㊁异嗜细胞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试验ꎮ试验结果显示ꎬMSPImmunity具有提高肉鸡机体免疫力的作用ꎬ应用于实际生产可以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㊁降低耐药性疾病的发生概率ꎮ(资料来源:PoultryWorldꎬApril2019ꎬ25-27)4㊀SMARTBroiler计划将改善家禽福利㊀㊀现有的动物福利评估标准依赖于人们的主观观察ꎬ但由麦当劳和食品与农业基金会合作启动的项目旨在找出技术性解决方案ꎬ以此提供与供应链中肉鸡福利相关的客观而全面的信息ꎮSMARTBroiler计划向支持自动监控工具开发和上市的申请者提供总计400万美元的资金ꎬ这笔资金将分两个阶段授予多个交叉学科团队ꎬ以便开发能定量评估和收集诸如行走能力和日常行为等信息的工具来改善农场肉鸡福利ꎮ这些工具有可能会改善美国每年90亿只家禽和全球200多亿只家禽的福利ꎮ(资料来源:PoultryWorldꎬApril15ꎬ2019)5㊀储存种蛋的最佳温度㊀㊀储存温度根据鸡蛋的平均日龄进行动态调整是大多数专家对种蛋储存的建议ꎬ然而ꎬ在实践过程中ꎬ这些建议被认为过于复杂ꎬ因此很少有人遵循ꎮ在日常生产中ꎬ无论鸡蛋的日龄如何ꎬ其贮藏温度都保持在17ħ~18ħꎮ事实上ꎬ最好的储存方法是将种蛋的储存温度一直向下调整到使存放最久的鸡蛋处于最佳状态ꎮ蛋清和卵黄膜是维持孵化能力的重要结构ꎬ而低温可以减缓蛋清㊁卵黄膜和胚胎的退化ꎮ最近ꎬAviagen和Ankara大学进行的一项合作研究表明ꎬ以不同温度储存(大于4天)鸡蛋为试验样本ꎬ与18ħ和12ħ相比ꎬ15ħ储存的种蛋孵化率更高ꎮ㊀㊀㊀㊀六种可成功替代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张㊀燕(广西大学ꎬ广西南宁530004)中图分类号:S816.7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文章编号:1002-5235(2019)05-0213-02㊀㊀从治疗目的上看ꎬ没有一种非药用性质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替代抗生素的作用ꎮ在兽医护理中ꎬ需要抗生素治疗的患病动物应以合适的剂量接受适当的抗生素治疗ꎬ以确保其安全与健康ꎮ在无抗生素生产的背景下ꎬ饲养此类动物的情况与产品的业务营销或商业方面有关ꎮ㊀㊀这里关注的是某些非药用饲料添加剂在动物饲养中的预防和促进生长的作用ꎬ这些添加剂可以用来阻止细菌暴发ꎬ或至少有助于朝着这个方向发展ꎬ或增加动物整体免疫状态ꎮ这些添加剂所产生的促生长的效果可以替代过去使用的低剂量饲料用抗生素ꎬ而这种低剂量饲料抗生素目前在全世界都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被禁止使用ꎮ㊀㊀尽管这不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ꎬ健康动物的无抗生素饲料早已是世界上几个地区的常态ꎬ但在进一步减少抗生素在治疗中的使用ꎬ并停止将其用于促进生长ꎬ这方面的压力在更多的地区越来越大ꎮ因此ꎬ研究往往在几个借口或理由下重复进行ꎬ其中一些是有效的ꎬ而另一些则与政治㊁商业主义㊁营销甚至传统研究机构的生存有关ꎮ㊀㊀以下饲料产品添加剂的清单并非详尽无遗ꎮ每个营养学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或清单ꎮ那些靠这种或类似产品谋生的人自然会强调其产品的重要性ꎬ但正如人们所表明的ꎬ任何单一的添加剂都不能完全有效地替代抗生素ꎮ因此ꎬ大多数营养学家都认为应该需要混合产品ꎮ1㊀有机酸㊀㊀有机酸已被证明对大量的微生物有效ꎬ特别是对细菌ꎮ在此将区分为抗球虫产品和传统抗生素ꎬ312广西畜牧兽医㊀㊀㊀㊀㊀2019年Vol.35(5)。
国内外禽病研究比较与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2013-04-12作者简介:白强(1992-),男,山西大同人,在读本科生,动物医学专业。
2009年11月,第十六届世界禽病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1],有超过60个国家1000名代表参加,在此次大会中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等课题备受关注,关于病毒性疾病的论文高达139篇,约占总数的46%。
时隔两年,第十七届世界禽病大会于2011年8月在墨西哥坎昆市举行[2],此次大会参与国家近百个,表明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受到日益严重的禽病的困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并致力于禽病的研究。
禽肉在人类的日常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们补充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全球肉品市场的地位日益重要。
研究显示,在今后几年,人类对肉品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增幅达14%,总量增长超过4000万t ,其中约60%是禽肉产品,预计到2020年,禽肉将超过猪肉成为消费量最大的肉类,居于主导地位。
1国内外关于禽病的研究现状1.1国外的研究现状美国是养禽业大国,也一直走在禽病研究的最前沿,在第十七届世界禽病大会中,7个主题报告中就有6位发言人是美国人。
可见美国在禽病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关于禽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火鸡疫病:该主题报告主要对常见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禽流感和组织滴虫病进行了概述,指出药物使用、疫病控制和疫苗等应是全球合作和贸易的重点领域。
传染性疾病的影响:感染性疫病可改变动物的营养吸收、新陈代谢等功能。
病原可以损伤组织,造成组织功能和免疫系统功能的下降。
如堆型艾美耳球虫对肠道的损伤造成食物摄取障碍、急性感染期新陈代谢紊乱、饲料转化率降低等。
从营养的角度分析致病机理有助于降低由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用于诊断病毒性疾病的新技术:采用微阵列和生物传感器等新技术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用最准确的方法检查出家禽的感染情况,这是美国东南禽病研究实验室正在研究的新技术。
而采用PCR 等各种利用核酸进行检测的方法都已被广泛使用。
国内外家禽环境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艺 即将 废 止 。 就 为 学 术 界 和生 产 企 业 提 出一 大 世 这
界 性 难 题 。研 究新 的替 代 方 法 被提 到议 事 日程 。欧 美 发 达 国 家 的有 关 科 学 家 正 在 研 究 , 关 企 业 也 积 有 极 投 入 到 这 一 研 发 行 动 中 , 如 UE 例 P和 Mc o M s D n d 已经 启 动 了 一个 遗 传 工 程 的长期 研 究 计 划 。显 然 ,
产 的全 过 程 把 发 生差 错 、 药 及 各 种 污 染 的 可 能性 混 降至最低。 实施 G MP至 少 可 以获 得 两 点益 处 : 是 一 生 产 的 产 品 质量 稳 定 并 且 满 足 规 定 的要 求 ; 是 药 二 品 的整 个 生 产过 程 令 人 放 心 。而 这 两 点 , 恰 是人 恰 们 能 否 接 受一 个 产 品 的关 键 。 产 品 质 量 好 , 说 明 仅 这 个 企业 有 生产 出高 质 量 产 品 的 能 力 , 不 能说 明 并 人 们 对 其 产 品放 心 。 品 的 质 量 主要 取 决 于 整 个 生 产 产 过 程 控 制 的 如何 。 43 GMP的发 展 能 够 不 断地 推 动 企业 的 发展 . G MP并 不 是 一 旦 通 过 法 定 的形 式 规 定 下 来 就 一 成
和 专 家 一 致 公认 是制 药 企 业 质 量 管 理 的优 良 、 备 必
的 制度 , 些 国家还 制 定 了实 施 G 有 MP的优 惠政 策 和 投 入更 多 的 人力 、 力 。G 财 MP由此在 世界 推 广开 来 , 成 为制 药 企业 的 国际惯 例 。
决定 : 是 药 品 的研究 和 制造 不 断 的复 杂化 , 简 单 一 从
国内外禽病研究比较与对策研究
火 鸡疫 病 : 该 主题 报告 主要 对 常见 的沙 门 氏菌 、 金 黄色 葡萄 球菌 、 禽 流感 和组织 滴虫 病进 行 了概 述 , 指 出药 物使 用 、疫病 控制 和疫 苗等 应是 全球 合 作 和 贸易 的重点 领域
传染性疾病 的影响 : 感染性疫病可改变动物 的
营养 吸收 、 新 陈 代 谢 等 功 能 。病 原 可 以损 伤 组 织 , 造 成 组 织 功 能 和 免疫 系 统 功 能 的下 降 如 堆 型艾
过 4 0 0 0万 t .其 中 约 6 0 %是 禽 肉 产 品 ,预 计 到
美 耳 球 虫 对 肠 道 的损 伤 造 成 食 物摄 取 障 碍 、急性
感染期新陈代谢紊乱 、 饲料转化率降低等 。从营养 参加 。 在此次大会 中禽流感 、 传染性法氏囊病等课题 的 角度 分 析 致 病 机 理 有 助 于 降 低 由疾 病 造 成 的 经
个方 面 。
肉种鸡 疾病 : 种鸡 、 肉鸡 、 蛋 鸡患 病会 相 同 , 但 多 数种鸡 疾病 的表 现却 异 于后二 者 造成 种鸡 高死 亡 率 和低 产 能 的祸 首 是 非 感 染 性 疾 病 和 生 殖 系 统 疾 病 。美 国乔 治 亚州 立 大学 G u i l l e r m o Z a v a l a博 士 重
第 3 4卷第 5期
2 0 1 3年 0 5月
湖 北 畜 牧 兽 医
Hu b e i J o u r n a l o f An i ma l a n d Ve t e r i n a r y S c i e n c e s
Vo 1 . 3 4 N o . 0 5
济损失 。 用 于诊 断病 毒性 疾病 的新 技术 :采 用微 阵列 和
鹌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鹌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鹌鹑(Coturnix coturnix)是一种小型家禽,被广泛饲养和利用。
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因此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除了肉质好,鹌鹑的蛋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在日本等地被视为美味佳肴。
此外,鹌鹑生长迅速,自然繁殖能力强,食量小,对环境适应力强,适合在各种气候环境下饲养。
因此,鹌鹑在现代农业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农业科技的发展为鹌鹑养殖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和机遇,鹌鹑养殖水平在不断提高。
从传统的放养式养殖到现代的集约化养殖,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因此,通过深入研究鹌鹑可行性,探索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对于进一步推动鹌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1.了解鹌鹑养殖的市场需求和潜在机会,为鹌鹑养殖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2.探讨鹌鹑养殖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建议;3.分析鹌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鹌鹑养殖的盈利性提供依据;4.为鹌鹑养殖的规模化发展提出战略性建议。
三、研究内容1.鹌鹑养殖的市场需求和潜在机会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当前鹌鹑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潜在机会,包括鹌鹑肉和鹌鹑蛋两方面。
此外,还需要分析国内外鹌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以此为依据对鹌鹑养殖的市场需求和潜在机会进行预测和评估。
2.鹌鹑养殖的技术和管理问题研究鹌鹑养殖中存在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环境控制等方面。
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总结和分析目前鹌鹑养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解决建议。
3.鹌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分析鹌鹑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包括其在细分市场中的地位和前景。
通过市场定位和竞争性分析,预测鹌鹑产品的销售情况和市场发展趋势。
4.鹌鹑养殖的战略性建议通过对鹌鹑养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环境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战略性建议和措施,为鹌鹑养殖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家禽调研报告
家禽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家禽饲养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受到市场需求、饲料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家禽养殖行业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家禽养殖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选择了典型的家禽养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并针对家禽养殖从饲料、环境、疾病防控等多个维度设计了问卷。
三、调研结果1. 饲料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家禽饲料中,高成本和质量不稳定是养殖户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对于养殖户而言,选择合适饲料的标准和依据也存在不确定性。
2. 环境问题实地访谈中了解到,家禽养殖场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包括病菌滋生、臭气扰民、噪音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养殖环境的卫生和舒适度,也会对周边环境带来潜在影响。
3. 疾病防控问题调研结果显示,疾病防控是家禽养殖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养殖户对于疾病的防治手段存在较大误区,同时存在缺乏健康检测机制和预防意识不强的情况。
四、发展趋势与建议1. 饲料产业升级提高家禽饲料的标准化程度和稳定性,推动饲料产业升级,提供养殖户更合适的饲料选择。
2. 环境治理与法规制度完善加强养殖场的环境治理,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保障养殖场的环境质量和周边环境的安宁。
3. 加强疾病监测与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加强疫情报告与防控工作,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技术水平。
五、总结本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深入剖析了当前家禽养殖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希望这些调研结果能够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促进家禽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家禽调研报告
家禽调研报告
家禽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家禽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家禽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家禽养殖规模、品种、饲养管理等方面展开,以下是我们根据实地调查得出的结果。
首先,我们发现家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家禽养殖规模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周边及东部沿海地区,家禽养殖场规模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规模化的养殖场能够更好地控制疾病传播、提高产能和降低成本,成为家禽产业的新趋势。
其次,家禽品种多样化。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传统的鸡、鸭、鹅等家禽品种仍然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品种。
例如,以提高鸡蛋品质为目标的考鸡、乌骨鸡等,以及以提高肉质为目标的山鸡、黄牌等。
这些新品种的出现,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家禽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最后,饲养管理方面值得关注。
家禽养殖的饲养管理对于家禽健康和生产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规模化的养殖场在饲养管理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比如,科学配方饲料的使用、定期消毒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
然而,也存在一些小规模养殖户或山区养殖户对于饲养管理知识的了解不足,这给家禽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综上所述,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家禽产业正朝着规模化、品种多样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家禽养殖的政策扶持,推动产业升级。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饲养管理水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禽产业才能健康稳定发展。
家禽支链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
家禽支链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随着家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肉类消费量的增加,家禽营养需求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构成蛋白质的重要成分,氨基酸的供应对鸟类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家禽支链氨基酸的营养研究也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其在蛋白质代谢和生理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亮氨酸是合成鸟类体内主要的支链氨基酸,能够促进肌肉生长和脂肪分解,提高产蛋量和增重速度。
研究表明,亮氨酸的供应水平会直接影响肉禽和蛋禽的生长性能和产蛋性能。
异亮氨酸和缬氨酸是在鸟类体内降解代谢途径中产生的支链氨基酸,能够供能、维持肌肉质量和增加脂肪利用率。
因此,支链氨基酸对家禽的生长和产蛋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其营养需求和生理效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过去的研究已经证实,支链氨基酸的缺乏会导致家禽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下降,而过量的供应又会导致氮代谢的负担加重,从而影响鸟类的营养利用率和健康状况。
因此,了解家禽支链氨基酸的营养需求和合理的供应水平对于提高鸟类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针对家禽支链氨基酸的营养研究已经开展了许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的家禽对支链氨基酸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以肉禽为例,生长阶段初期需要较高的亮氨酸水平来促进肌肉生长,而后期需要逐渐增加缬氨酸水平来提高脂肪利用率。
另外,环境因素(如气候、饲料质量)也会对家禽支链氨基酸的需求量产生影响。
因此,根据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的需求量进行调配饲料,可以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利用率。
2. 家禽支链氨基酸的代谢途径研究表明,鸟类体内支链氨基酸的降解代谢中存在复杂的分支途径和代谢关系,其中谷胱甘肽代谢途径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途径。
通过研究支链氨基酸代谢途径的变化和谷胱甘肽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家禽支链氨基酸代谢的分子机制。
3. 家禽支链氨基酸的饲料供应水平的优化研究表明,通过调整家禽饲料中支链氨基酸的比例和配比,可以优化其营养价值,提高鸟类的生产性能。
国内外家禽业的发展及研究进展
国内外家禽业的发展及研究进展家禽业是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内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肉类和蛋类需求的增加,家禽养殖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家禽养殖发展和研究进展两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国家禽业在近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家禽养殖规模达到550亿只,产量超过2800万吨,占到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
国内家禽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国内农业中的支柱产业。
在技术上,我国家禽养殖业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
例如,我们引进了现代化的饲料生产设备和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了禽类的饲养效益。
同时,还推广了环境控制技术,改善了禽类的生产环境,提高了养殖效果。
其次,在家禽养殖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一方面,通过对家禽饲养环境、饮水、营养、疫病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家禽养殖的要素和环境需求,为家禽饲养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良好的空气质量和饮水环境可以提高禽类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遗传改良和选育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选择性繁殖,我们培育出了许多肉质更好、产量更高的肉禽和蛋禽品种,提供了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家禽产品。
然而,家禽养殖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臭气排放问题亟待解决。
其次,家禽疫病的防控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此外,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要求提高,家禽养殖业需要更加关注动物福利和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等问题。
综上所述,家禽养殖业在国内外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然而,家禽养殖业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推动家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禽类产品。
家禽繁殖与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家禽繁殖与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家禽作为食品来源之一,其繁殖与育种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
本文将围绕着这一主题,梳理国内外家禽繁殖与育种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家禽繁殖技术的进展1.1 人工授精技术在家禽生产过程中,人工授精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授精成功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同时,微创技术和精液处理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增加了授精成功率。
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人工授精对保护家禽品种纯度和提高育种效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革新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家禽繁殖领域。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家禽的基因,用来改善家禽的生长性能、疾病抗性和产品品质等特性,这对于推动家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食品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1.3 快速筛查技术对于家禽繁殖和育种方面,快速筛查技术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技术包括:DNA条形码技术、快速筛查技术、移动DNA技术、基因组学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可以非常快速地识别家禽基因组中的差异,从而定位和鉴定细小的差异。
一、家禽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2.1 遗传多样性保护由于导致家禽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人类活动、环境因素和育种选择等,因此遗传多样性保护成为了目前国际和国内学者研究的主题之一。
目前,有很多研究着眼于如何保护和改善家禽的遗传多样性,避免以后的家禽资源更加单一。
2.2 基于分子标记的育种基于分子标记的育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技术方法。
分子标记法是一种DNA标记技术,可以精确测定某个特定基因区域的含量,并快速筛选出高产或者优质的鸟种。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家禽农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产量和品质。
2.3 现代量化遗传学现代量化遗传学是将变异区域的影响确定到遗传单位的一种方法,是最新的一种繁殖和育种技术,和基于分子标记的育种技术相辅相成。
国内外家禽业的发展及研究进展(DOC)
国内外家禽业的发展及研究进展世界养禽业在60年代以来持续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的发展速度更快,随之禽肉、蛋的贸易也迅速上升。
1994年全球供宰鸡数为312.47亿只,其中以亚洲的数量最多,为90.58亿只,占29%,北美次之,为88.18亿只,占28.22%。
虽然如此,但北美地区生产的鸡肉产量却超过亚洲的鸡肉产量,达1565.2万吨,占世界鸡肉产量4221.5万吨的36.76%,而亚洲为世界养禽业在60年代以来持续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的发展速度更快,随之禽肉、蛋的贸易也迅速上升。
1994年全球供宰鸡数为312.47亿只,其中以亚洲的数量最多,为90.58亿只,占29%,北美次之,为88.18亿只,占28.22%。
虽然如此,但北美地区生产的鸡肉产量却超过亚洲的鸡肉产量,达1565.2万吨,占世界鸡肉产量4221.5万吨的36.76%,而亚洲为世界养禽业在60年代以来持续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的发展速度更快,随之禽肉、蛋的贸易也迅速上升。
世界养禽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世界养禽业现状随着世界人口增加以及人口向城市迁移,国民生产总值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经济力增长而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对动物性蛋白质需求量就越趋上升。
众所周知,动物性蛋白质的满足供应主要取决于畜牧业的发展,而世界畜牧业中发展最快的要算养禽业了. 在1981年全世界生产鸡648224.1万只、鸭为15396.2万只,获得禽肉产量为2869.6万吨,禽蛋为2961 .3万吨,平均每人占有蛋类6.6公斤。
从1970到1980年这十年内世界禽蛋产量增长了25肠,此期间发达国家的禽蛋增长很有限,主要是中东产油国和苏联的增长幅度大,分别为100肠和60肠。
同样,在1970~1980年十年中,世界禽肉生产增长了5。
肠以上,使禽肉产量在肉食品中占20、25肠,而养禽发达国家达30帕以上,在肉食品消费比重中上升为第三位。
禽肉增长较快的国家有:苏联、拉丁美洲和中近东国家,目前,禽肉生产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在禽肉生产中,70肠是肉用仔鸡,15肠是淘汰的蛋鸡,火鸡占10肠,其他禽类占5肠。
国内外禽病研究比较与对策研究(全文)
国内外禽病研究比较与对策研究B XX:1007-273X(20XX)05-0065-0220XX年11月,第十六届世界禽病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有超过60个GJ1 000名代表参加,在此次大会中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等课题备受关注,关于病毒性疾病的论文高达139篇,约占总数的46%。
时隔两年,第十七届世界禽病大会于20XX年8月在墨西哥坎昆市举行,此次大会参与GJ近百个,表明现在越来越多的GJ正受到日益严峻的禽病的困扰,越来越多的GJ和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并致力于禽病的研究。
禽肉在人类的日常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们补充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全球肉品市场的地位日益重要。
研究显示,在今后几年,人类对肉品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增幅达14%,总量增长超过4 000万t,其中约60%是禽肉产品,估量到20XX 年,禽肉将超过猪肉成为消费量最大的肉类,居于主导地位。
1 国内外关于禽病的研究现状1.1 国外的研究现状美国是养禽业大国,也一直走在禽病研究的最前沿,在第十七届世界禽病大会中,7个主题报告中就有6位发言人是美国人。
可见美国在禽病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关于禽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火鸡疫病:该主题报告主要对常见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禽流感和组织滴虫病进行了概述,指出药物使用、疫病操纵和疫苗等应是全球合作和贸易的重点领域。
传染性疾病的影响:感染性疫病可改变动物的营养汲取、新陈代谢等功能。
病原可以损伤组织,造成组织功能和免疫系统功能的下降。
如堆型艾美耳球虫对肠道的损伤造成食物摄取障碍、急性感染期新陈代谢紊乱、饲料转化率降低等。
从营养的角度分析致病机理有助于降低由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用于诊断病毒性疾病的新技术:采纳微阵列和生物传感器等新技术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用最准确的方法检查出家禽的感染情况,这是美国东南禽病研究实验室正在研究的新技术。
而采纳PCR等各种利用核酸进行检测的方法都已被广泛使用。
许多病毒诊断试剂业已实现商品化,其中79%的试剂产于美国和欧洲。
禽类实验动物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一)——国内外禽类实验动物的研究概况
卵进行 了小规模 实验 ;山东省农科院 18 9 5年首次利用 国产 净 化 设 施 和 美 国 SA A P F S的 S F种 卵 进 行 饲 养 研 究 ; P 18 ~ 9 1 9 6 19 年北 京 实验动 物研究 中心执 行 中国 一澳大 利亚
政府问为期五年 的 S F鸡种卵技术合作 , P 建成 为我 国d 麻 Jh
及。
1 免疫子监 测法 . 4
用的有酶联免疫技术 ( I 、 EA)琼脂 扩散 ( G )血清 中和试验 A P、
(N)血凝抑制试验( I 、 板( S 、 H )平 试管 ) 凝集试验( A、A)应 P T , 用较少的有补体结合试验( F 、 C )荧光抗体技术 ( A)蚀斑减 F 、 少试 验( R)胚敏感 试验 ( S 、 P 、 E )代谢 抑制试验 ( T 和表型 MI )
从 18 7 9年 P s u 用鸡研究鸡霍乱开始 , at r e 鸡作为实 验动 物 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通过鸡验证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 成
公司 19 9 5年公 布资料 。 最高级 S F鸡 ( ) P 卵 研究级监 测项 目
( 包括亚型 ) 3 种 。 达 1 1 监测 方法 . 2
一
功地研制 出人类的第一个抗癌疫苗一鸡 的马立克氏病疫苗 。
以鸡 为代 表的禽类实验 动物具有繁殖 快 、 卵生 , 体外孵化 容
易控制 , 试验成本低 , 次可获得 大量的鸡胚 和胚 胎细胞 的 一 特点 , 同时在胚胎期 , 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全 , 鸡 鸡胚 和鸡 胚细
多数鸡病 建立了 2~ 4种监 测方法 , 一般用
种方法作 出诊 断后 , 以另外一种方法 确诊 , 使其结果 更加
每种鸡病的监测技术,各 国之间都力求统一, 常用 的免疫 学监测方法有 1 种 , 1 最常
家禽育种调研报告
家禽育种调研报告家禽育种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家禽育种的现状、技术和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为农业农村部门和相关企业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文献调研: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科研和产业文献,了解家禽育种的最新进展和技术。
2.实地考察:到家禽养殖基地和专业育种机构进行实地观察和交流,了解家禽育种的实际操作和市场需求。
三、调研结果1.现状分析家禽育种行业在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国内主要的家禽育种企业包括中农、禽二等,它们通过不断推陈出新的育种技术,实现了家禽产品的高产、高效和高品质。
与此同时,家禽育种企业还加大了对育种人才和科研投入的力度,加速了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
2.技术分析目前,家禽育种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选择育种和基因编辑。
选择育种依靠对家禽个体进行选配,通过选择出优良品种的后代,实现优质、高效产蛋和高品质肉鸡的培育。
基因编辑则通过人为修改家禽基因,改变其遗传性状,以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尽管基因编辑技术仍处于研究和应用的初期,但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3.市场需求分析家禽产品是我国居民的重要食品之一,市场需求巨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对家禽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消费者对绿色、安全、营养丰富的家禽产品需求增加,对高效产蛋、良种肉鸡等家禽新品种的需求也在增长。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禽产品的养生和健康功能也受到了更多关注。
4.竞争分析当前,家禽育种企业在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行业内的竞争主要表现在育种技术的创新和品种的推广上。
各家企业都在不断研发新的育种技术,并尽快将新品种推向市场,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另外,一些企业还通过提供包括技术培训、技术支持和相关设备的全套解决方案,赢得客户的支持。
四、发展趋势1.绿色健康:未来的家禽育种将重点关注绿色环保和健康需求,提高家禽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2.科技创新:家禽育种将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加大对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养殖技术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养殖技术的国内外比较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以及对食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养殖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各国纷纷推出不同的养殖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养殖品质、降低环境污染,并增加养殖产业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对国内外养殖技术进行比较研究。
在国内,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从传统的养殖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提高养殖效益和保障养殖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禽类养殖方面,传统的鸡舍被新型的全封闭环境养殖系统所取代,该系统能够精确调控温度、湿度、饲料等因素,提高鸡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减少患病风险和死亡率。
在水产品养殖方面,水质处理和饲养管理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养殖环境更加清洁卫生,生长环境更加适宜,养殖的鱼类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国内养殖技术在某些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差距。
以养殖环境控制为例,国内养殖业尚未完全实现全封闭和智能化,水质处理系统、温度调控设备等方面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与此同时,国外的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达到了一些国内尚未达到的高水平。
例如,欧洲和美国的养殖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表现出更强的意识,他们在粪便处理、废水处理等方面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和资源,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另外,在养殖品种的选择和改良方面,国外养殖技术也具备一定的优势。
全球范围内,肉牛养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肉牛品种的选择方面,国外的品种更注重增肌能力和繁殖性能,并且进一步通过基因改良和遗传选择来提高品种的优势。
相比之下,国内的肉牛品种改良相对滞后,还需要在品种选择和改进方面加强研究和实践。
尽管国内养殖技术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国内养殖技术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养殖业在国内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政府在养殖技术创新和推广方面加大了力度,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例如,国内一些养殖企业开始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并开展现代化养殖示范项目。
家禽国外现状分析报告
家禽国外现状分析报告引言家禽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人类食品供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家禽养殖业也在不断发展和改革。
本报告将对家禽养殖业的国外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家禽养殖业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国外家禽养殖规模扩大在许多发达国家,家禽养殖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
这些国家拥有大规模的家禽养殖企业,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也对家禽粪便处理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是家禽养殖领域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其家禽养殖业从小农户逐渐过渡到大规模和集约化的生产模式。
这些养殖场通常采用自动化饲养系统和饲料加工设备,以提高养殖规模和效益。
欧洲国家对家禽养殖业也非常重视,瑞士、荷兰和英国等国家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
这些国家致力于提高家禽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以增加禽肉和蛋品的供应量,并提供给人们更健康的食品选择。
2. 家禽养殖技术创新家禽养殖技术的创新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
农业科学家和养殖专家不断改进养殖环境、饲料配方、动物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以提高家禽的产量和质量。
具体来说,近年来发达国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自动化养殖系统许多国外的家禽养殖场引入了自动化技术,例如自动饲喂系统、自动蛋收集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根据家禽的需求,自动供给饲料和水源,提高家禽的生长速度和饲养效果。
疾病预防和动物健康管理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和疫苗接种,国外家禽养殖企业有效预防和控制了许多常见的家禽疾病,如禽流感和新城疫等。
同时,他们还注重动物健康管理,确保家禽的生长状况良好。
饲料研究和优化国外养殖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饲料研究和优化,以提高家禽的饲养效益。
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和添加特定营养成分,可以健康地促进家禽的生长和发育。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国外的家禽养殖企业积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使用高效的废弃物处理系统,减少水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国内外家禽研究
国外家禽养殖技术与装备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 (3)2、国外研究现状 (3)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 (6)2、研究方法 (6)四、研究步骤进度表 (7)五、参考文献 (8)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加快发展养禽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核心内容,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一项重心工作,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国内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力推进,家禽养殖技术与装备已得到重视与发展。
但国内近20年来在家禽养殖技术与装备上进展缓慢,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积极推进该领域的发展,因而我们应掌握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与发展进展及动态。
我国作为世界鸡蛋生产和消费大国,鸡蛋产量长期处于世界首位。
然而,蛋鸡养殖仍然以小群体大规模的生产模式为主,饲养条件较简陋,生产水平普遍不高,环境污染和传染病威胁严重。
面对我国蛋鸡生产技术水平总体不高的现状,为解决我国蛋鸡产业发展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2008年由财政部和农业部批准立项成立了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该产业体系是已经启动的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009年2月20一23日,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召开了“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大会”,从遗传育种、疾病控制、营养与饲料、生产和环境控制、蛋品加工与质量检测及产业经济等几个方面,全面讨论了我国蛋鸡生产现状、技术需求、发展方向以及技术集成与推广等问题,为我国蛋鸡生产中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的完美对接奠定了基础。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蛋鸡产业,但是相对于蛋鸡养殖规模世界第一的水平而言,我国蛋鸡生产水平还处于落后的状态,在蛋鸡安全生产、健康养殖、品种选育、疾病控制、环境保护、产品加工及产业经济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及应用相对较慢,有待进一步提高。
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通过研究国外的家禽养殖技术和新的装备能够让我们在别人新的技术上的成功与装备上的先进性上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学习他们现在行之有效的养殖技术,同时可以总结经验,为我们国家的家禽养殖提供相关理论基础家禽养殖的相关技术。
现代畜牧专业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现代畜牧专业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近年来,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食品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还与环境保护和农村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为了提高养殖效率、保障畜产品质量和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学者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将对现代畜牧专业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饲料与营养1.1 饲料成分的研究饲料成分的合理配比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饲料成分的研究,确定了不同畜禽的营养需求,并开发了相应的饲料配方。
在国外,以增加饲料蛋白质含量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成为研究的热点。
而在国内,研究人员则更加注重降低饲料的成本和环境污染。
1.2 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为了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增加饲料的利用率以及改善肉质品质,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饲料添加剂。
例如,预生物和益生菌可以促进畜禽的消化系统健康;酶制剂可以提高饲料中的营养价值;抗氧化剂可以延缓肉品的氧化过程。
这些研究为畜牧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和有效的饲养方法。
2. 繁殖与遗传2.1 畜禽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提高养殖动物品质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选择育种方法和分子遗传学技术,对畜禽的遗传背景进行深入研究,并选育出优良品种。
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对特定基因进行编辑,既能提高养殖动物的产量,又能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2.2 基因组学研究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对养殖动物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已成为国内外的重要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测序、重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揭示了很多养殖动物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这些研究成果为选育优良品种和揭示养殖动物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3. 疾病防控3.1 疫苗研究为了预防和控制畜禽的传染病,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疫苗。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基因工程技术和重组DNA技术在疫苗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构建和表达抗原蛋白,科学家们研制了一系列有效的疫苗,如禽流感疫苗、猪瘟疫苗等,对畜禽疫病的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家禽养殖技术与装备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 (3)2、国外研究现状 (3)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 (6)2、研究方法 (6)四、研究步骤进度表 (7)五、参考文献 (8)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加快发展养禽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核心内容,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一项重心工作,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国内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力推进,家禽养殖技术与装备已得到重视与发展。
但国内近20年来在家禽养殖技术与装备上进展缓慢,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积极推进该领域的发展,因而我们应掌握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与发展进展及动态。
我国作为世界鸡蛋生产和消费大国,鸡蛋产量长期处于世界首位。
然而,蛋鸡养殖仍然以小群体大规模的生产模式为主,饲养条件较简陋,生产水平普遍不高,环境污染和传染病威胁严重。
面对我国蛋鸡生产技术水平总体不高的现状,为解决我国蛋鸡产业发展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2008年由财政部和农业部批准立项成立了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该产业体系是已经启动的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009年2月20一23日,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召开了“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大会”,从遗传育种、疾病控制、营养与饲料、生产和环境控制、蛋品加工与质量检测及产业经济等几个方面,全面讨论了我国蛋鸡生产现状、技术需求、发展方向以及技术集成与推广等问题,为我国蛋鸡生产中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的完美对接奠定了基础。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蛋鸡产业,但是相对于蛋鸡养殖规模世界第一的水平而言,我国蛋鸡生产水平还处于落后的状态,在蛋鸡安全生产、健康养殖、品种选育、疾病控制、环境保护、产品加工及产业经济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及应用相对较慢,有待进一步提高。
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通过研究国外的家禽养殖技术和新的装备能够让我们在别人新的技术上的成功与装备上的先进性上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学习他们现在行之有效的养殖技术,同时可以总结经验,为我们国家的家禽养殖提供相关理论基础家禽养殖的相关技术。
2、现实意义本次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要根据调研所得的资料分析国外的家禽养殖,同时根据我国国情,更好的为现在的社会发展所服务。
提升我们国家家禽养殖业的综合竞争力,以国家的经济利益为主的同时能够大大增加家禽养殖业相关人员,特别是农村人民的收入,是一项有益于人民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家禽养殖技术与装备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家禽养殖生产大国。
从1985年以来,我国鸡蛋产量已连续25年位居世界首位,但与之不相称的是,我国只能算一个蛋品产业的弱国。
小规模大群体的产业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目前,在我国的蛋鸡生产中,超过80%的鸡蛋来自不足10000只的小规模鸡场和农户散养。
我国蛋鸡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等粮食主产区,在蛋鸡密集饲养区,生产方式落后,养鸡场、饲料加工厂、兽药销售点、鸡蛋经销商相互穿插,按照国家无公害标准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鸡场。
近几年来,由于密集养殖区禽流感发病严重、运输费用增加、沿海地区进口饲料便宜、养鸡设施的改善等因素影响,北方原来养蛋鸡多的地方存栏量在迅速减少,如河北同比减少30%以上;而在传统靠调进鸡蛋的地区,由于养殖技术的解决和当地产鸡蛋价格贵的原因养殖量大幅增加,如广东、广西等。
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需求才是第一要素。
现在重中之重是培育规模养殖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当前家禽饲养个体规模小,生产效率不高。
主要还是以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养殖的比例偏小。
这种分散的经营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管理粗放,二是饲养技术含量不高,三是单体饲养成本高,四是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弱。
规模饲养户存栏家禽可处于不同的生产周期,而市场这看不见的手,是根据家禽生产和销售情况而不停地上下波动的,这对于规模饲养户而言,可通过控制出栏量、调节仔成禽比例等手段降低自身受市场的影响;我国家禽养殖场的人工孵化、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以及鸟鸡场的卫生防疫还远远不够。
场舍选址、鸡舍建筑、棚舍内部设施、粪便处理、禽舍布局等方面也还需要更多的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相关技术支持。
2、国外家禽养殖技术与装备现状50年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全球家禽养殖厂的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专业化家禽养殖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饲养规模上都在急剧增加,而非专业化的数量在急剧减少。
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肉(蛋)食品的需求压力与技术革新和市场竞争力相互作用之结果。
其中技术的革新是集约化家禽养殖业急剧变化的主要因素。
家禽养殖场规模的变化半个多世纪以来,养鸡业是世界农业发展最成功的例子,是在生产中如何使用新技术的典范,其生产管理和产品的销售方式改变着整个生产的基本结构,也为其它农业产业在生产结构的调整方面提供了经验。
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饲养1万只以上鸡的养鸡场占到总数的4/5以上。
主体在向50万只至100万只的规模发展。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养鸡业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1、美国养鸡场的规模及其历史性的变化美国是世界上养鸡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领导了世界养鸡业发展和革新的历程。
养鸡业(特别是肉鸡业)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无数个小家庭庭院规模的养殖两用型鸡(肉和蛋)的形式转变成了20世纪末由50个高度专业性的纵向联合的商业公司。
2、加拿大养鸡业规模及其变化加拿大约有5000家商业化的肉鸡和蛋鸡生产者。
中等规模的鸡场每群可养7700只鸡,而大型的鸡场每群的养殖数可达到49100只鸡。
全国有109个孵化厂,119个鸡饲料加工厂和83家饲料供应商与其相配套。
加拿大的养鸡部门是一个健康的、有活力的成功部门,它的核心在于有一个独特的供销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是由企业操办,受加拿大联邦各级政府支持的。
4个国家级的销售机构总理日常的管理工作。
3、印度养鸡业的规模变化印度养鸡部门的增长以养鸡场规模的增加为显著,早期的肉鸡场一次仅能出栏200-500只肉鸡。
而今,最常见的是能够出栏5000至50000只鸡的经营管理模式(结构)的变化,纵观50年来印度养鸡业的发展历程,在其规模和结构上发生了两个重要明显的变化,即:①养鸡场数量在持续减少,而每群的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②在结构上由横向联合走向纵向联合的一体化道路。
随着养鸡技术的进展,鸡的生长性能和劳动生产率都不断提高,这不仅导致了养鸡场的相互兼并,扩大了养鸡场规模,从投资成本和产品的上市情况方面看,由于室内养殖技术在设施的投入方面需要大笔资金,为了减少生产设施的成本,必须要充分利用设施的全部生产能力;随着育种和营养的研究进展,加上完善的管理措施,缩短了商品肉鸡上市的生产周期,产品的上市频率和上市量都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增大交易的时间和成本。
为了减少或转移这些成本带来的生产风险,生产者采用了纵向联合和合同生产的方式,让每个养殖场变成整个工厂的一个生产车间,这是集约化发展的第三阶段。
在第三阶段中,养殖者只负责禽舍、设备、用品、劳力的投资成本,并使用合同承包人的饲料,接受承包人的服务并把合同承包人的鸡饲养到规定的上市体重。
饲养者不负责加工和销售,这样就把交易的成本转移给了合同承包人,而把精力放在养殖上降低养殖的成本,减少了生产的风险。
近年,由于自动化和机械化的全面发展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美国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农场和加工厂以及农工商联合体。
由于垄断资本的作用和市场的竞争,出现了合同养鸡生产方式。
掌管着屠宰场和饲料厂的公司(后来又拥有孵化场)控制着养鸡场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销售。
这种生产方式,迫使生产的垄断者为了与其它养殖行业争夺市场而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进行技术改造。
期间美国家禽养殖场规模发生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种自动化的过程的运用,随着计算机研究的进展,计算机在家禽养殖业方面的应用开发出了一系列仪器、仪表和设备,如温、湿度和二氧化碳传感器,自动化的通风设备和空气过滤装置,自动化的送料和饮水装置、采蛋装置等。
全方位的自动化技提高了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如加拿大每个劳力一年能够照管50000只肉鸡,生产640吨鸡肉。
这些技术和设备带来了畜牧场和畜产品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
促进了畜牧场规模的第二次大的整合和养鸡业位置的变动。
计算机技术以其快速处理信息能力和巨大贮存量的优势受到用户的青睐.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养殖企业便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家禽的饲养管理和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近几年,国外大型综合性养殖企业,已应用计算机网络对生产、加工、销售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各部门的计算机终端通过网络与主机联系,管理中心便可协调各部门工作,并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及时做出决策.为此,计算机技术在养殖业的应用状况也非同小可,以促进我国畜牧业高新技术应用及发展.我国蛋鸡业的升级不应仅仅是数量的增长,而是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效益的提高,这就需要产业技术的提升和普及。
进入21世纪,产业技术的应用成果已经初现端倪,一些大规模的蛋鸡企业迅速崛起,鸡蛋产品逐步多元化,同时这也对产业技术提出了更迫切、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20世纪下半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数量遗传学才应用于对优良品质动物的选择中。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大批成熟的更为先进的生物学以及遗传学技术如基因工程、基因图谱技术、同期发情、胚胎冷冻、胚胎移植、同卵双生、胚胎性别鉴定、胚胎分割、激素免疫等在动物育种中广泛运用。
借助于这些新技术,科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特定的目的基因,特别是用于动物育种的基因提供了便利。
畜禽疫病防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畜禽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在集约化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疫病防御体系,除了按照严格的卫生要求进行日常的生产和管理之外,为了预防传染病在集约化程度高的鸡场的传播,养鸡场采取了全进全出的管理措施。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相继研制出了预防各种疫病的有效死苗和弱毒疫苗。
80年代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兴起,特别是DNA重组技术的运用,在传统的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基础上又研究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基因工程疫苗,这些疫苗克服了死疫苗免疫力弱和弱毒苗具有感染性的危险。
疫苗应用技术的发展,如疫苗佐剂的研究和开发,以及接种技术如喷雾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免疫的效率和效果。
一些基于生物技术的新的疫病诊断和监测技术为疾病的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和监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因此,能够较早的制定疫病的根除方案。
此外,严格的疫病控制法规的出台,如对一些烈性传染病采用淘汰和焚烧的强制性措施也从根本上杜绝了病原的传播。
但是如今的欧盟禽肉生产商如今正处于生产成本上升的艰难时期,并受到动物福利、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政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