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自2006年临床医学专业被遴选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以来,我校对此高度重视,倍加珍惜。按照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专业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苏教高[2001]67号)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遴选、管理和验收实施办法》(苏教高[2003]38号)的文件精神,不断加强对临床医学品牌专业建设与管理。通过两年多的建设,临床医学专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一、专业建设方案与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为了加强专业建设,首先制定了专业建设与发展3年规划。我们始终坚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先导,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根本,以国际和国家医学教育标准为准绳,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动力,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为抓手,以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为保障,努力实现专业与学科建设同步发展,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融素质、知识、能力为一体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把本专业建设成省内品牌专业和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专业。

(一)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教师永远是学校办学的主体,也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的根本,我们根据学校“人才强校”的战略理念,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针对各级教师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采取不同培养方式和措施,对省级、校级骨干教师分层次设定培养目标,提出培养计划并采取倾斜政策。对普通教师根据“填平补齐”原则,制定个性化培养目标和计划。

2、认真学习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树立爱生乐教的价值观

引导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和教学工作,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引导教师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教师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服务意识,主动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不断强化学术规范,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

3、加强在职培养,提高业务水平

对新引进的年轻教师全面进行岗前培训,并进行教师资格的相关考核;实行导师制,在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中实行传、帮、带;有目的地选送教师外出短期进修培养,近3年来共送出进行短期进修培养60人次,出国研修33人次。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开阔视野,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与发展,近年来共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205人次。

4、鼓励教师攻读学位,提高教师学历层次

按照师资培养计划,有计划、有目的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使研究生学位比例逐步达到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要求。近3年来,共委托、定向培养和在职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43人。

5、引进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逐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近3年引进博士11人、硕士89人。

6、制定政策,完善激励导向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按照学校统一要求,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和校内分配制度改革,更好的发挥分配制度的绩效激励作用。同时制定或修订有关政策,在

岗位设置管理中体现倾斜,对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奖励。

3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师德建设为先,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稳定骨干、培养名师、组建团队”的总体要求,已初步建设成一支素质优良、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基本适应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二)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教学改革是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我们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逐步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

1、认真学习和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以及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推进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和讨论,分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学改革和建设目标,理清改革的思路,为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多次召开论证会。2008年,我们重新修订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本专业教学计划。按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设计教学流程,以体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原则,确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形成有机衔接、相互支撑、完整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一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拓宽培养口径,增强适应能力。在一、二年级实施通识教育的同时,按大专业平台统一组织教学,选取构成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课程,构建大专业课程体系,以适应学校与临床医学专业相近专业的教学需要,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专业学习和发展打下宽广而扎实的基础。

(2)注重专业教育,夯实专业基础。进入专业教育阶段,是学生深入学科领域进行专业学习的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为了夯实专业基础,减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中过时陈旧、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相应的优化重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3)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品质、方法和能力,在4年级增开了《临床诊断逻辑》和《循环医学》两门新课程。重视预防医学教育,坚持开设《社区医学》。鼓励广大教师利用自身的学术研究成果开设公共卫生和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加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从而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强化实践训练,培养从医技能。在临床实践阶段,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临床实践,重点培养学生临床诊疗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提高学生临床诊疗的应急能力,增开了《急救医学》课程。在学生实习期间和结束后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考核,对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缩短适应期产生了重要影响。

3、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1)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

我们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按照“加强整合、注重实践、积极创新、力求突破、整体优化”的原则,调整优化课程结构。

我们将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三门课程中技能操作和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