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其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社会生活、人类发展、自然界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质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间断性。

3.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5.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8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9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10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

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也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11 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12 人民群众:人们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们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二、简答题

1.简述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答: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情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保持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在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变互换的规律性。质量互换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答: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固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3.分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4.简述从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答:其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其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其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其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5.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一,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二,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其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6.什么是商品?怎样理解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答: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指物的有用性,即能以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它表现物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它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从单个的商品来看,或从商品的静态形式来看,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但是,一旦进入流通领域,二者就会分离,在同一个人那里他只能得到二者之一,而不能同时得到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个矛盾必

须通过交换来解决。

7.什么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

答: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8.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答: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简述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

答: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1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0.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了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