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化学选考部分,B文档:专题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含答案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 物质的
D.只要不是标准状况,1 mol 气体的体积就不是 22.4 L 解析:使用气体摩尔体积一定要看清条件,在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22.4 L,A 项错误,C 项正确;在标准
状况下,H2O 的状态不是气态,不能使用 22.4 L·mol-1 作判断, B 项错误;在非标准状况下,1 mol 气体的体积可能是 22.4 L,
56 g 2×36.5 g 1 mol
22.4 L
14 g m(HCl) n(FeCl2) V(H2)
m(HCl)=14
g×2×36.5 56 g
g=18.25
g
n(FeCl2)=14
g×1 56 g
mol=0.25
mol
V(H2)=14
g×22.4 56 g
L=5.6
L
答案:消耗 18.25 g HCl,生成 0.25 mol FeCl2,最多可收集到 5.6 L H2
1.物质的聚集状态 (1)宏观物质的聚集状态,如:气态、 液 态、固 态,固态可 分为 晶体 (如氯化钠、纯碱等)和 非晶态物质 (如石蜡、玻璃等)。 (2)从微观上考察,物质是 原子、分子或 离子 的聚集体。 2.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微粒的 数目、微粒的 大小 、微粒之间的 距离 。
2.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相关计算
①气体的物质的量 n=VVm。 ②气体的密度 ρ=mV=n·mVm=VMm。 ③气体的分子数 N=n·NA=VVm·NA。 ④气体的质量 m=n·M=VVm·M。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H2 的体积约为 22.4 L B.标准状况下,1 mol H2O 占有的体积为 22.4 L C.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 L·mol-1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选考总复习化学(选考部分,B版)文档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1-2物质的量和物质
第2单元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时间:45分钟)[基础过关题]1.(湖州月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B.某物质含有4 mol氧C.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mol-1D.常用“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体解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A错误;“4 mol氧”指代不明,B错误;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C错误。
答案 D2.科学家刚发现了某种元素的原子,其质量是a g,12C的原子质量是b g,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已知信息可得N A=12 bB.W 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WaN A molC.W g该原子中含有Wa个该原子D.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解析一个12C的真实质量为b g,N A个12C的质量为12 g,A项正确;该原子的摩尔质量为aN A g·mol-1,W 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为WaN A mol,B项正确;1个原子的质量是a g,则W g该原子中含有Wa个该原子,C正确;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故D项错误。
答案 D3.如图所示,同温同压下,分别用氯化氢和四种混合气体吹出体积相等的五个气球。
A、B、C、D四个气球中,与氯化氢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解析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的气球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HCl是双原子分子,只要混合气体分子的平均原子数等于2即符合要求。
A项中有可能等于2,B项一定大于2,C项一定等于2,D项一定大于2。
答案 C4.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pH=6的纯水中含有OH-的数目为10-6N AB.120 g NaHSO4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2N AC.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所含分子的数目为N AD.100 mL 0.5 mol·L-1的(NH4)2SO4溶液中,NH+4的数目为0.1N A解析水的体积未知,不能确定OH-的数目,A不正确;NaHSO4是离子化合物,固体中仅含Na+和HSO-4,B正确;己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C不正确;因NH+4水解,100 mL 0.5 mol·L-1的(NH4)2SO4溶液中,NH+4的数目小于0.1N A,D不正确。
浙江省化学《选考总复习》(练习)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含解析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考试标准]知识条目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
物质的分类方法b b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b c互转化关系3。
胶体的本质特征和a a鉴别方法1。
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错误!错误!(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2。
简单分类法的概述(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不相同。
3。
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无机化合物错误!错误!错误!正误辨析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冰水混合物属于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2)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3)胆矾(CuSO4·5H2O)属于混合物()(4)硫酸、烧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5)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性()(6)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7)盐必须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答案(1)√(2)×(3)×(4)√(5)×(6)×(7)×题组一物质组成的判断1.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A.CO、C2H5OH、H2SO4、I2B.CaO、H2、HCl、H2OC.SO3、H2S、Si、COD。
CO2、SiO2、CH3COOH、H2SO4答案A解析CaO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而Si和SiO2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B.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C.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D.单质混合在一起一般是纯净物答案A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如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浙江选考)近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二单元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及溶液的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二单元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及溶液的配制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二单元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及溶液的配制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二单元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及溶液的配制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二单元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及溶液的配制[考试标准]知识条目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b b摩尔体积的概念2。
物质的量、微粒数、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b c简单计算3.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a a4。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b5。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b b6。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b b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 b8。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c c考点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概念及应用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n)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0.012 kg 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数值约为6。
02×1023,单位为mol-1。
公式:N A=错误!。
2.摩尔质量(1)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单位是g·mol-1。
(2)表达式:M=错误!。
3.气体摩尔体积(1)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①微粒的大小(物质的本性)②微粒间距的大小(由温度与压强共同决定)③微粒的数目(物质的量的大小)(2)气体摩尔体积①含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V m,标准状况下,V m约为 22。
浙江专版2018版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学
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胶体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a a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a a1.能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目标2.了解丁达尔效应,并能区分溶液和胶体。
定位3.了解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概念。
4.会书写部分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一分散系1.分散系概念及分类(1)概念分散系是指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体系。
(2)组成分散系Error!(3)分类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三类分散系。
分散系Error!(4)除去NaCl溶液或Fe(OH)3胶体中的泥沙采用什么方法?答案根据三种分散系中粒子的直径大小、结合滤纸的孔隙大小可知,溶液、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浊液不能透过,因此除去NaCl溶液或Fe(OH)3胶体中的泥沙时应用过滤的1方法。
2.胶体的性质和应用(1)胶体的性质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
当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无光路现象出现。
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可以看到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形成的,叫作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2)胶体的应用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10 m L 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加入Fe(OH)3胶体的烧杯中溶液变得澄清而透明。
归纳总结分散系及胶体的理解(1)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与分散系类别的关系:分散系间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分散系的性质,如是否透明、均一、稳定都由此决定。
(2)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能透过滤纸。
(3)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区别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4)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颗粒而沉降,因此常作净水剂。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物质的
1.不同类物质间如何转化? 提示:(1)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单质→氧化物→碱→盐。 (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 →盐。 2.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没有关系? 提示: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 分解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1)根据物质的状态、性能分类 ①根据存在状态分为气态、液态、 固 态物质; ②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分为 导 体、半导体、 绝缘 体; ③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分为可溶性、 微溶 性、难溶 性物质。
(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分类
单质金非属金单属质单质
物质纯净物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酸碱氧化物
盐 有机化合物
混合物:如溶液、空气等
2.氧化物的分类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 盐 和 水 的氧化物, 氧化物碱如性C氧O化2、物S:O与2 酸反应生成 盐 和 水 的氧化物,
如CaO、MgO 3.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考试要求] 1.物质的分类方法(学考 b/ 选考 b)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学考 b/ 选
考 c) 3.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学考 b/ 选考 b) 4.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学考 b/ 选考 b)
(2)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与条件
规律
反应条件
酸+碱→盐+水
酸碱至少有一种可溶,有水生成
酸+盐→另一种盐+ 酸可溶,有沉淀、气体或更弱的酸
另一种酸
生成
浙江省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选考部分,B版)苏教版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考点一物质的分类方法与相互转化关系[考试标准]1.物质的分类方法(b/b)。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b/c)。
3.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b/b)。
1.物质的分类方法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那么对某一物质而言就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
(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2)树状分类法的应用示例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硫磺②次氯酸③氢氧化钠④铜⑤硫酸氢钠⑥NO2⑦NH3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各列举一个化学反应填在横线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金属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3.化学反应的简单分类另外根据在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图【易错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5)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6)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7)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8)溶于水呈酸性的是酸,呈碱性的是碱( )(9)HCOOH含有两个氢原子,所以是二元酸( )(10)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11)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 )(12)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属于物理变化( )(13)冰变成水是物理变化( )(14)煤的气化、液化、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15)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16)加热I2,固体从试管底部升华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17)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18)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方法总结]1.把握元素与物质的类型之关系(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备考浙江选考专用版讲义:专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分散系[考试标准]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 分散系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2.简单分类法的概述(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不相同。
3.基于分类标准,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氢化物:HCl 、H 2S 、H 2O 、NH 3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酸性氧化物:CO 2、P 2O 5等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过氧化物:Na 2O 2、H 2O 2等酸⎩⎪⎪⎨⎪⎪⎧按电离出的H +数⎩⎪⎨⎪⎧一元酸:HCl 、HNO 3等二元酸:H 2SO 4、H 2S 等三元酸:H 3PO 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 无氧酸:HCl 、H 2S 等含氧酸:HClO 4、H 2SO 4等按酸性强弱⎩⎪⎨⎪⎧ 强酸:HCl 、H 2SO 4、HNO 3等弱酸:CH 3COOH 、HF 等按有无挥发性⎩⎪⎨⎪⎧ 挥发性酸:HNO 3、HCl 等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PO 4等碱⎩⎨⎧按水溶性⎩⎪⎨⎪⎧ 可溶性碱:NaOH 、KOH 、Ba (OH )2等难溶性碱:Mg (OH )2、Cu (OH )2等按碱性强弱⎩⎪⎨⎪⎧ 强碱:NaOH 、Ba (OH )2、KOH 等弱碱:NH 3·H 2O 等盐⎩⎪⎨⎪⎧正盐:BaSO 4、KNO 3、NaCl 等酸式盐:NaHCO 3、KHSO 4等碱式盐:Cu 2(OH )2CO 3等复盐:KAl (SO 4)2·12H 2O 等4.基于分类标准,识记三种分散系 (1)分散系①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体系。
(浙江专用)2016-2017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
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摩尔体积1.已知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一定条件下的摩尔体积为V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该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N AB.一个该气体分子的体积为V m/N AC.气体摩尔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气体分子本身的大小D.上述说法均不正确解析A项,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分子的质量(单位为g)在数值上等于其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则一个该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N A,故A正确;B项,气体体积包含分子本身大小及分子间隙,故B错误;C项,气体分子大小与分子间距相比,可以忽略分子大小,分子间距受温度、压强影响,气体摩尔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强,故C错误;D项,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故D错误,故选A。
答案 A2.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 NH+4所含有的电子数为11N AB.20 g氖气所含有的分子数约为3.01×1023C.标准状况下,22.4 L SO2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为N AD.常温常压下,32 g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2N A解析A项,铵根离子为10电子微粒,故1 mol铵根离子中含10 mol电子即10N A个,故A错误;B项,氖气为单原子分子,氖气的摩尔质量为20 g/mol,故20 g氖气中氖气分子的物质的量n=20 g20 g/mol=1 mol,个数为6.02×1023个,故B错误;C项,标况下22.4 L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 mol,而1 mol二氧化硫中含3 mol原子,即3N A个,故C错误;D项,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32g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32 g16 g/mol=2 mol,个数为2N A个,故D正确,故选D。
答案 D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的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的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解析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要比分子本身的直径大很多倍,所以气体的体积主要由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来决定,A错误、B正确;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气体体积不等,但它们所含的分子数有可能相等。
(浙江选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2 第二单元 物质的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
第二单元 物质的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考点分布]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2016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4月 10月 4月 11月 4月 11月 4月 1月 (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bT22 T22 T22 T22 T20 T20 T19 T20 (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b(3)物质c T19 T15 (4)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b T29、T31(5) T29 T29 T29 T29 T29 T29 T27 (5)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a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n )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
(2)物质的量的规X 表示方法(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0.012 kg C 12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数值约为6.02×1023,单位为mol -1。
公式:N A =Nn。
(4)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n=NN A。
2.摩尔质量(1)概念: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单位:g·mol-1。
公式:M=mn。
(2)数值:以g·mol-1为单位时,任何粒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n=m M 。
(1)物质的量不能理解成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其单位是摩尔。
(2)使用摩尔作单位时,该化学式应指明粒子的种类,如1 mol H、1 mol CO2。
(3)摩尔质量、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1 mol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是相同的,但含义不同,三者的单位也不同。
题组一有关分子(或特定组合)中微粒数的计算1.标准状况下有①0.112 L水②0.5N A个HCl分子③25.6 g SO2气体④0.2 mol氨气⑤2 mol氦气⑥6.02×1023个白磷分子,所含原子个数从多到少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化学《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专题讲座一
mol· L-1。
解析
溶液为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c(Na + ) + 2c(Mg2 + ) = c(Cl - ) +
- 2c(SO2 4 )。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
1
2
1.将 0.195 g 锌粉加入到 20.0 mL 的 0.100 mol· L-1 MO+ 2 溶液中,恰好完全
M2+ 。 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______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专题讲座一
学考第29题——化学
计算题解题方法
感悟
学考真题
1
2
3
1.(2016· 浙江 10 月选考, 29) 为确定 Na2CO3 和 NaHCO3 混合物样品的组成, 称取四份该样品溶于水后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盐酸30.0 mL,充分反应, 产生CO2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考虑CO2在水中的溶解) 如下表: 实验序号 盐酸体积(mL) 样品质量(g) CO2体积(mL) Ⅰ 30.0 2.96 672 Ⅱ 30.0 3.70 840 Ⅲ 30.0 5.18 896 Ⅳ 30.0 6.66 672
则a+b+c=2.4 mol· L-1, 根据转移电子守恒a=b+5c以及题给信息a=6b, 解题a=1.8 mol· L-1,b=0.3 mol· L-1,c=0.3 mol· L-1。
解析答案
1
2
3
3.(2015· 浙江10月选考,29)量取8.0 mL 5.0 mol· L-1H2SO4溶液,加蒸馏 水稀释至100 mL,取两份稀释后的H2SO4溶液各25 mL,分别加入等质 量的Zn和Fe,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如图所示(氢气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请计算: (1)稀释后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40 mol· L-1。
(浙江专用)2016-2017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1.(2016·浙江诸暨高一调研)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
下列关于“CH 3COONa”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 B .化合物 C .纯净物 D .钠盐 解析 氧化物是只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以CH 3COONa 不是氧化物,A 项不正确;CH 3COONa 是纯净物,是化合物,也是钠盐,B 、C 、D 均正确。
答案 A2.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钠、氧化钠、硫酸氢钠、氢氧化钠、氯化钠B .冰、干冰、冰醋酸、熟石灰、食盐C .石墨、二氧化碳、硝酸、烧碱、氯酸钾D .铁、氧化铜、硫酸、纯碱、高锰酸钾解析 选项A 中硫酸氢钠属于盐类,不是酸;选项B 中冰(H 2O)属于氧化物,不是单质;选项D 中纯碱(Na 2CO 3)属于盐类,不是碱。
答案 C3.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C ――→CuO 高温CO 2――→H 2O H 2CO 3――→Ca(OH)2CaCO 3――→高温CO 2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A .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B .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 .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D .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解析 这一系列的反应为:碳和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 +2CuO=====高温2Cu +CO 2↑,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O 2+H 2O===H 2CO 3,该反应为化合反应;H 2CO 3+Ca(OH)2===CaCO 3↓+2H 2O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CaCO 3=====高温CaO +CO 2↑,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选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时间:45分钟)[基础过关题]1.(宁波模拟)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不是指“元素”的是() A.碘.遇淀粉变蓝B.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C.矿泉水中含有钙.、镁.等矿物质D.氧.的同素异形体有氧气、臭氧等解析A中碘指单质I2,其余均指元素。
答案 A2.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NaHSO4是盐B.NaHSO4是酸式盐C.NaHSO4是钠盐D.NaHSO4是酸解析NaHSO4是酸式盐、钠盐、盐,但不是酸。
答案 D3.下列对Na2C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盐类B.该物质既含金属元素又含非金属元素C.该物质不能发生化合反应D.该物质有时候能和NaOH划为一类解析Na2CO3既含金属元素又含非金属元素,属于盐类,与NaOH具有相同的阳离子。
Na2CO3能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
答案 C4.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CaCO 3=====高温CaO +CO 2↑B .Na 2O +H 2O===2NaOHC .NaCl(固)+H 2SO 4(浓)=====△NaHSO 4+HCl ↑D .Zn +H 2SO 4===ZnSO 4+H 2↑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存在某些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答案 D5.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X Y Z A光导纤维 酸性氧化物 复合材料 B纯碱 盐 化合物 C电解质 化合物 纯净物 D 淀粉溶液 胶体 分散系解析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SiO 2是酸性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不是复合材料。
答案 A6.“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A .是溶液B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 .不能透过滤纸D .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解析 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属于胶体粒子的范围,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
答案 B[应试提升题]7.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采用多种分类方法。
下列各组物质分类中不合理的是()解析A项各物质中都含有可变价态元素,且这些元素的价态都处于中间价态,与H2SO3中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一致,符合分类标准;B项中各物质均为弱酸,与HF可归为一类;D项中各物质均为铵盐,与NH4HCO3可归为一类;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过程,与C项中各反应不能归为一类。
答案 C8.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B.变化时释放出能量C.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解析水的气化、液化均有能量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 B9.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
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
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如图进行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C中三种元素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可能是氧化物B.A、B、C中三种元素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碱C.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溶液为硫酸D.A、B、C中有一种金属且为B解析A项,当A为Mg、B为Cl2、C为H2时,符合题给信息和框图转化,A、B、C中没有氧元素,A项错误;B项,碱至少有三种元素组成,B项正确;C 项,常温下,B、C均为气体单质,E溶液不可能为硫酸,C项错误;D项,金属在常温下不为气体,D项错误。
答案 B10.我国科学家首次将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
“钴酞菁”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B.“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较稳定C.“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D.此项研究可广泛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解析“钴酞菁”分子的直径为1.3 nm,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项对;胶体属于介稳体系,B项对;“钴酞菁”分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C项错;由高中理、化、生知识可知,磁性可联系物理中的光电知识,与血红素及叶绿素的结构和性质相似可联系生物中的生物技术知识,D项对。
答案 C11.(台州月考)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首先发现了入射光透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的是( )A .鸡蛋白溶液B .蒸馏水C .淀粉溶液D .硫酸钠溶液解析 A 、C 是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D 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因为B 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
答案 D1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A .Cl 2+2KBr===Br 2+2KClB .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C .4Fe(OH)2+O 2+2H 2O===4Fe(OH)3D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解析 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反应类型为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A 为置换反应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B 为分解反应,且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C 为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D 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
答案 D1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D.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解析A项中,前者会发生2NO+O2===2NO2转化;B项中,NH4Cl分解过程中没有明显颜色变化;D项中,易忽视Na2O2的漂白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14.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如果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如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A、B、C、D分别是NO、CO、CO2和N2,NO、CO、CO2都属于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
(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
(3)根据图示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没有发生改变,只有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 (1)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都含有氧元素(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3)2CO +2NO======催化剂△N 2+2CO 2 15∶22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 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 2SO 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①若用稀FeCl 3溶液,则水解产生的Fe(OH)3量太少,看不到红褐色液体。
②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
(3)加入稀H 2SO 4后,Fe(OH)3会聚沉而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H 2SO 4会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使沉淀溶解。
答案 (1)丁达尔效应(2)①红褐色液体 FeCl 3溶液太稀,生成的Fe(OH)3太少 ②生成红褐色沉淀 长时间加热胶体发生聚沉(3)①电解质H 2SO 4使Fe(OH)3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②Fe(OH)3+3H+===Fe3++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