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2024.11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唐代《括地志》云:“太行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幽,为天下之脊。
”《尚书·禹贡》中已出现“太行”之名:“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在古人的理解中,太行山直通碣石山及海域,不仅绵长,而且广大。
比大更甚谓之“太”,古代地理学者有“天下之山,莫大于太行”的共识。
太行山从北向南呈“S”形,东西宽40-50公里,由群山组成一个极大的“矩阵”。
其中名山荟萃,诸峰林立,王屋、云台、狼牙、五台等山峰自南而北牵手耸立,仿佛华夏大地上的另一道长城。
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千百万年的冰蚀水侵,使太行山随处可见落差巨大的断崖峭壁和深不可测的深山峡谷,形成了多样的自然地貌。
山顶平台、山崖平台、山崖陡坎组成了阶梯状地形,高峻壁立、连绵不绝的长崖三面围合形成了围谷或瓮形山谷,还有百转深幽的曲峡、一线天式的地缝,棱角鲜明、嶙峋峥嵘的塔峰丛、岩墙、孤峰、石柱等。
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貌被称为“太行地貌”。
太行山东麓群峰拔地,列嶂摩天。
尤其是南太行,与平原之间几乎没有过渡,犹如被直接劈开了一样。
而西麓则黄土深厚,相对徐缓。
这样差别巨大的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北宋沈括登太行山时,在山崖间发现了一些海螺贝壳,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现代地质学研究证实了他的论断,240万年前,太行山开始大幅隆起,东侧盆地则不断沉陷,东麓的大断裂便造成了地形上的一升一降。
新生的太行山如一道巨型城墙,阻挡了西北季风带来的滚滚沙尘,在太行山西侧沉积成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众多的河流又硬生生在墙体上冲出一条条孔道,将滚滚泥沙一股脑儿倾泻入古华北海,长出了30多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
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巍巍八百里太行用它的铮铮铁骨支撑起了摇篮中的中华文明。
2025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学术界有一个影响较为广泛的看法,认为以儒家伦理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适应甚至可能阻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生发展。
对于这样的学术性研判,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思辨:其一,从促发资本主义的历史实践维度看:其二,从基于市场的经济发展实践来看。
从学术逻辑来看,现有的关于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主张不适应甚至会限制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论探讨,绝大多数是基于欧洲中心主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生发展的立场而论的。
现代市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科技创新,这一因素使欧美更先进而中国相对落后,西方学者针对这一发展事实,将经济与科技总体落后的原因归结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认为,中国要发展现代市场经济以及科学技术,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工具理性,从根本上还需要引入价值理性。
欧洲文化土壤长出的作物没有在中国文化田地里出现,据此就认为这类能产生巨大经济价值的作物也根本没法在中国生长,这显然不是合理有效的逻辑判断。
如果在理论上承认现代市场经济有多元发生诱因,也具有多种形态,那么,上述判断就显得武断而缺乏理论严谨性。
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华文明稳定有序及其包容壮大的进程与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历史具有总体上的正相关性。
回顾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华文明从源头上就具有有序统一的社会文化发展特征。
中国历史上,凡是文化统一有序、社会和平稳定的大王朝时期,往往会形成内部统一大市场,人尽其力物畅其流,经济自然发达。
儒家文化长期作为传统社会主流价值,在国家治理层面上推崇“庶富教”(孔子)、“仓廪实”(孟子),在个体意义上鼓励合理的财富创造(“义利相生”)。
在社会动荡时,尤其是传统文化生态受到冲击甚至破坏时,比如近代百年大变局,经济发展也往往明显受到抑制。
2024-2025学年惠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惠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024.10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央视频新媒体综艺节目整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资源,用新颖的编码内容来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形成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最终引导受众通过节目内容的外在层面去感悟其内在的精神品质,使节目内容成功“破圈”。
央视频创新性地建构新媒体综艺节目的内容与含义,将中国文化自信体现在多元的话语场景中。
节目通过加入“国风”元素,将传统经典与现代流行结合,带领受众一起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使“国潮”再次成为青年审美的主流文化之一。
新媒体首秀《央 young 之夏》将总台的主播们进行分组,展示才艺。
首轮展示中,女主持人组成的“ sunny 姐妹团”在《潇洒走一回》的演绎中,先以素雅的民国旗袍配圆扇的妆造开场演唱,后又变装为青春活力运动风与时尚大气职业造型,生动传达了中国传统服饰永不过时的理念;“冰皮月饼队”将多部国产动画片经典的OST进行大串烧,演绎的《爷童回》一开口就带领观众重返童年时光;别具一格的“康庄大道会嬴队”在《左手指月》中将中国大鼓、古琴、尺八等乐器与钢琴结合,在古典舞曲的烘托下,为观众展开了一幅古色古香的“国风画卷”;“稻倪欢喜队”在内容上精准贴合青年受众的兴趣点,将当下流行的喜剧脱口秀搬上“官媒”'舞台。
网感化的战队名与节目表演,以及才艺展示用新潮形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做法,将主流精英语态与市场大众语态完美融合;而年轻化与偶像化的语态表达,既体现了新型媒体综艺节目在积极弘扬国粹人文价值方面作出的努力,又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摘编自朱穆兰《“破局”“破圈”“破浪”:新型主流媒体的年轻态创新——以央视频“ young”系列节目为例》)材料二:“只有破圈才能出圈,只有出圈才可能融合。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超己的观念必须在团体格局中才能发生。
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
但是孔子却常常提到那个“仁”字。
《论语》中对于“仁”字的解释最多,但是也最难捉摸。
孔子有不少次数说“不够说是仁”,但是当他积极地说明“仁”字是什么时,他却退到了“克己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惠”这一套私人间的道德要素了。
孔子的困难是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容易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
仁这个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和,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但是因为在社会形态中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的缺乏具体性,所以凡是要具体说明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
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得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费孝通对儒家的挑战就在于发现了儒家的一个内在困难,孔子并不能“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因此儒家道德体系一直都没有完成普遍性的理论构造。
按照费孝通的社会学解读,儒家道德所以缺乏普遍原则是因为它把道德实践限制在私人道德关系范围内,而这个私人道德体系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是自我主义的,以私解释一切,这样,由私所定义的实践就不可能支持普遍原则了。
最新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思想“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智”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智”强调知识与智慧的结合。
既要有丰富的学识,又要能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智慧。
其次,“智”注重理性思考。
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冷静分析,运用逻辑思维做出合理的判断。
最后,“智”倡导创新精神。
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和方法,勇于突破传统的束缚。
“智”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拥有智慧的人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另一方面,“智”对于社会的进步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等方面,智慧的力量不可或缺。
在当今时代,“智”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水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理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智”只强调知识的积累,不注重智慧的运用。
C.“智”思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D.在当今时代,“智”思想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智”的内涵、价值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B.文章在论述“智”的内涵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C.文章在论述“智”思想的价值时,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D.文章在论述“智”思想的现实意义时,结合了当今时代的发展状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识与智慧的结合是“智”的重要内涵之一。
2024学年淄博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淄博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24.11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
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二: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
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
江苏省盐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盐城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每一个伟大时代,伟大的文化,都欲在实用生活之余裕,或在社会的重要典礼,以庄严的建筑、崇高的音乐、闳丽的舞蹈,表达这生命的高潮、一代精神的最深节奏。
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律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姿式,乃最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
吾人借此返于“失去了的和谐,埋没了的节奏”,重新获得生命的中心,乃得真自由、真生命。
美术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此。
②中国的瓦木建筑易于毁灭,圆雕艺术不及希腊发达,古代封建礼乐生活之形式美也早已破灭。
民族的天才乃借笔墨的飞舞,写胸中的逸气(逸气即是自由的超脱的心灵节奏)。
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
所以中国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
其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③西洋画的渊源与背景是埃及、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建筑空间。
在中国则人体圆雕远不及希腊发达,亦未臻最高的纯雕刻风味的境界。
晋、唐以来塑像反受画境影响,具有画风,不似希腊的立体雕刻成为西洋后来画家的范本。
而商、周钟鼎敦尊等彝器则形态沉重浑穆、典雅和美,其表现中国宇宙情绪可与希腊神像雕刻相当。
中国的画境、画风与画法的特点当在此种钟鼎彝器盘鉴的花纹图案及汉代壁画中求之。
④在这些花纹中人物、禽兽、虫鱼、龙凤等飞动的形相,跳跃宛转,活泼异常。
但它们完全溶化浑合于全幅图案的流动花纹线条里面。
物象融于花纹,花纹亦即原本于物象形线的蜕化、僵化。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ú)百舸(gě)寥廓(liáo kuò)峥嵘(zhēng róng)B. 斑斓(lán)遏止(è zhǐ)火钵(bō)彷徨(páng huáng)C. 笙箫(shēng xiāo)漫溯(màn sù)颓圮(tuí qǐ)河畔(pàn)D. 青荇(xìng)浮藻(zǎo)长篙(hāo)租赁(zū lìng)答案:A解析:B项,“火钵(bō)”应为“火钵(bō)”;C项,“颓圮(tuí qǐ)”应为“颓圮(tuí pǐ)”;D项,“租赁(zū lìng)”应为“租赁(zū lì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寥廓星辉斑澜激浊扬清挥斥方遒B. 竞自由浪遏飞舟中流砥柱侯门似海C. 苍茫风华正茂鱼翔浅底天伦叙乐D. 峥嵘百舸争流岁月稠密风华正茂答案:C解析:A项,“星辉斑澜”应为“星辉斑斓”;B项,“侯门似海”应为“侯门似海”;D项,“岁月稠密”应为“岁月稠”。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春晚小品《父与子》中,孙涛饰演的儿子用“我骄傲”的口头禅贯穿始终,笑果显著,令观众忍俊不禁。
B. 青年学生应该胸怀大志,努力拼搏,如果腹中空空,目光短浅,自然没有资格跻身于青年才俊的行列。
C. 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D. 暮春时节是潭柘寺最热闹的时候,此时的香客络绎不绝,摩肩接踵,那场面好不热闹。
答案:D解析:A项,“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与“笑果显著”矛盾;B项,“跻身”指(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多含褒义,与“没有资格”矛盾;C项,“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与“为时太晚”矛盾。
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保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2024.11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几千年并不断发展和丰富。
这种思想方法的核心是主张从实际材料中获得对事物真相的认识,以实践效果来检验认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突出了思想认识的来源及其真理性的检验问题。
中国早期文化典籍中已经包含着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萌芽,如《诗经·国风》中的大部分篇目就是来自民间生活的原始资料,或者是对这些原始资料的提升。
这表明,在萌生时期,中华文化就有注重采集实际资料的传统,注重从实际资料中抽象和提炼出反映社会生活或政治实践的经验和思想。
这种自发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是中华先人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宝贵思想财富。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都高度重视言与行、思想与实际、理论与功用的关系,强调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言论必须来源于生活实际,必须具有现实功用,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早期形态。
《论语》强调“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这就是强调,人的思想和认识不能固执于个人的主观意志,而必须符合实际;人们在思想和行动的过程中,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不一、言过于行都是不合理的。
《荀子》提出“验符论”的思想,“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凡论者,贵其有辩合、有符验”。
这就是强调,人们的言论一定要有事实根据,一定要能够经得起实际验证。
《韩非子》强调,言论必须注重事实和功用,若无事实基础和切实功用,则均为妄言虚语。
甘肃省白银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甘肃省白银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北京中轴线创始于元代,形成、完善于明清乃至近现代,历经700余年,全长约7.8千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
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这条纵贯南北、穿越古今的城市中轴线,与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古都发展史一脉相承。
东周时期《周礼·考工记》提出“以中为尊”的城市规划理念。
在青铜文明极盛期,这一筑城理念成为王朝统治阶级的共识,但在连年征战的背景下难以实现。
曹操营造的邺城,出现中国最早的城市中轴线,沿线建筑已经具有礼仪性与等级性。
东晋建康城中轴线进一步升华,以西南牛首山两个山峰为“天阙”,将城市中轴与自然相融,相映成趣。
北魏平城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打造都城,形成以朝堂宫区、中阳门为轴线的中轴线规制。
唐朝人对都城中轴线的礼制作用已经形成清晰的认知,但面对地理环境约束时,并不强求中轴对称。
其理念播散影响至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城市营建到了北宋东京,御街同时具有中轴线和宫廷广场性质,宽达300米。
元大都作为一座全新规划的都城,拥有笔直的城市中轴线和规整的结构布局,严格遵循了《周礼·考工记》对于理想都城的设计要求,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时光流转,北京中轴线被推荐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它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大的历史进程,也寄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与卓越才能,更感受到中轴线融入城市发展所焕发出的时代新韵。
(摘编自周冉《漫步中轴线》材料二:虽然《周礼·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历朝历代并没有严格遵循其中的营城制度,直到元代这样的规制才被用于实践。
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的发展演变是历代城市建设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城市规划史的重要篇章。
2024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菏泽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2023.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随着西方逻辑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应用,运用中西比较方法进行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成果大量涌现,出现了单一运用西方传统逻辑知识框架来解读中国古代逻辑的现象。
但就语言文字、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这一套完整论式来说,中西方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方话语体系是以符号语言和形式逻辑作为基础的,西方的思维方式注重演绎分析、科学理性;中国话语体系则是基于汉民族语言的象形文字和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并重的思维逻辑基础,中国的思维方式偏重综合归纳、辩证整体。
因此,单一地追求中西逻辑思想之“同”,难以揭示中国古代哲学、逻辑思想的全貌。
②中华经典文献卷帙浩繁、学理深晦,梳理研究工作可谓艰难。
目前中国古代逻辑的研究成果涉猎的文献倾向于逻辑思想比较突出的文献案例,大多还是碎片化、未成体系的,较难呈现出一条清晰确切地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学派、人物之间逻辑思想关联起来进行比较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很难从历史广度中看清一种逻辑思想的传承演变及其现实价值。
此外,在立足中华经典文献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的自身特点时,又容易出现拒斥中西比较研究或者片面“求异”的现象,这也不利于全面认识中国古代逻辑的价值和意义。
在运用中西比较研究方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中国古代逻辑形成与发展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情境。
百家争鸣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救世”的现实诉求对于诸子言说论辩、思想交锋起到了支配和驱动作用。
将中国古代逻辑规则与西方的形式逻辑进行比较时,忽视中国古代逻辑形成、应用和发展的具体实际境况,诸子的政治伦理主张,中华民族的思维偏向等问题,难以窥见中国古代逻辑的特殊样貌。
③中华文明话语体系的底层思维逻辑,不仅有言说论证需要遵循的逻辑规则,还包括明辨是非的标准以及政治伦理的应用逻辑等,这其中具有与西方逻辑学相通之处,更深层地揭露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广泛存在的政治伦理主张和道德价值标准。
2024-2025学年济南市高三语文(上)期中测验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济南市高三语文(上)期中测验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风靡一时的Y2K审美风潮卷土重来。
无论是年轻一代皆知的韩国女子偶像天团Blackpink(粉墨)的回归造型,还是迪奥、古驰、巴黎世家等各大高端时尚品牌的系列成衣与配饰,甚至是日常消费文化的方方面面,均可看到Y2K美学风格的呈现。
1幻彩科技感的乐观主义特征Y2K原本并非是为一种时尚风格或美学特征而产生的专有名词。
Y2K全称Year2000Kilo,又名千年虫危机。
本指20世纪与21世纪接壤之际,计算机处理日期时出现的一个重要漏洞,相关人士认为此计算机漏洞会导致全球互联网系统瘫痪,引发一场人人自危的“科技恐慌”。
后来,互联网科技不断发展,引发了千禧年代人们对新世纪的无限期望,Y2K这个概念被延伸至视觉感官文化领域,Y2K美学也由此产生。
Y2K美学的产生与当时人们的情绪有一定联系。
人们的情绪与环境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色彩又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物理学与生理学中,环境中的不同色彩会对人的感官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从而引发人的不同情绪,催生出相应的情感。
同样,色彩的展现也是人们表达情绪最直接的手段。
在色彩心理学中,明亮鲜艳的色彩可以刺激人类的大脑并调动积极情绪,活跃空间气氛,让人自我感觉良好,具有促进人们积极面对生活困境的功能。
例如,马德里的圣卡洛斯医院就一改传统医院多用冷色调或柔和中性色营造整洁干净氛围的常规手法,它与设计师合作,将儿童重症监护室墙面改为鲜艳的彩虹色拼成的几何图案,使医诊环境更为轻松与人性化,使患者充满希望,抱有积极心态。
再如,雨后绚丽的彩虹总能让人感到充满希望,“风雨后终见彩虹”这句话也体现出人们的乐观情感和信念寄托。
高饱和度的色彩是Y2K美学的特征之一,这与乐观的心理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时人们的乐观情绪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答案请做在答案专页上)一.(12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强.迫(qiǎng)慰藉.(jí)栈.道(zhàn)商贾.云集(gǔ)B.创.伤(chuàng)追溯.(sù)忖度.(d uó)钟鼓馔.玉(zh uàn)C.稗.官(bàì)欢谑.(xuè)逾.矩(yú)缱绻.缠绵(quǎn)D.邂.逅(x iè)赋予.(yú)赡.养(shàn)得鱼忘筌.(quá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赢弱礼尚往来融汇贯通贻笑大方B.暮霭高潮迭起缘木求鱼改弦更张C.篡位疾首蹙额明察秋豪目不暇接D.诡计芸芸众生溘然长逝弱不经风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其实,就是在封建时代,有识之士关于..官民关系也曾作过显示着进步意义的阐述,有的还付诸行动。
B.老先生很有度量,他和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经常争论不休的人也能交朋友。
C.美国对.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问题上故意设置重重障碍,激起了全世界有正义感国家的不满。
D.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4.在下列各句的空处填上适当的词,选出正确的一项()①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各种执法部门要防备个别企业、个别人借改革之机国家资财。
②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舞团,现代舞艺术更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已是无可的事实。
③这件事情盘根错节,个中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
A.侵吞质疑委屈B.鲸吞置疑委屈C.侵吞置疑委曲D.鲸吞质疑委曲5.下列成语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桃李争艳,翠柳轻拂,江南小镇呈现出一派春意阑珊....的大好景象。
B.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了多次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雨绸缪....,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C.只要你设身处地的为我们想想,就会同情我们的处境,不会对我们这样求全责...备.了。
D.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如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等等。
B.国家工商局、技术监督局负责人近日强调,必须把制造伪劣商品特别是制造假酒这人命关天的非法行为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
C.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D.近代考古学的新发现,更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唯心论者的错误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8分)(1)拿一幅画给小孩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他总是说“很好看”。
如果追问他“它何以好看?”不外回答说:“我欢喜看它,看了它就觉得很愉快。
”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2)许多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
英国学者罗斯金就曾很坦白地说:“我从来没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
”从愉快的标准看,后者引诱力自然比前者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二者的美显然是两件事。
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
罗斯金的错误在把姑娘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
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引诱力,所以他以为比不上英国姑娘。
(3)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分别来。
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
他们见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
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都是“低等感官”,只有前者可以尝到美感而后者则只能尝到快感。
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许引起不快感。
这些学说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值的。
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到美感之说相容?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凭。
陈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
(4)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
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
(5)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
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却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引起的是不是快感。
对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
如果自己觉得快感,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
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过后才回忆起来。
比如读一首诗,当时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摘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7.在第3段横线处应补上的一句话是A.美感具有引诱性,快感缺乏引诱性B.与快感相比,美感更具有趣味性C.与美感相比,快感则更具有实用性D.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8.在第5段中,作者用“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的比喻要说明的道理是A.美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B.体会美感应凭直觉而不能凭反省。
C.如果过于专注,反而不能获得美感。
D.美感与快感永远是不能同时存在的。
9.美感和快感最明显的区别是A.美感起于艺术鉴赏,而快感起于生活实际。
B.美感欣赏的浓度大,快感欣赏的浓度小。
C.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D.主张享乐主义的人获得的多是快感,而能忘却自我的人多能获得美感。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罗斯金认为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诱惑力,因而不如生活更美。
B.作者引用古人诗句是为了批驳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将感官分为“高”“低”二等的观点。
C.作者认为某些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影响的学说,并不真正具有价值。
D.不少美学研究者走上迷途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弄不清楚美感与快感的区别。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0分)吴起传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
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
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
”吴起辞魏武侯。
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
悲夫!(选自《史记·吴起列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君疑之,谢.吴起谢:道歉 B.起事.其子武侯事:待奉C.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尚:臣娶君女 D.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捐:撤除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B.①起之.为人,猜忍人也②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C.①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 D.①然.行之于楚②以.若所为,求若所欲②然.睹促织,隐中胸怀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起“善用兵”和“刻暴少恩”的一组是A.①将而攻齐,大破之 B.①卧不设席,行不骑乘②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②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C.①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D.①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②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②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进攻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将军,又因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而猜疑他。
吴起为谋取将军职位,就杀掉自己的妻子,以表明他不依附齐国的立场。
B.魏文侯听说吴起贤明,又很有军事才能,就重用吴起为将军,让他率兵进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C.公叔做宰相时,忌妒吴起,就向魏武侯进谗,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魏国,马上到楚国去了。
D.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终于在楚悼王死后招致杀身之祸。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司马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充分肯定了吴起的军事才能,其军事著作《兵法》在世上广泛流传。
B.借用吴起劝说文侯推行仁政,而自己在楚国行事刻暴少恩,说明“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的道理C.司马迁认为正是由于吴起行事残暴狠毒,缺少仁德,才招致在楚国的杀身之祸。
D.吴起既事鲁君,又事魏文侯、武侯,终事楚悼王,太史公认为他缺乏从一而忠的忠君思想。
四.(11分)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3分)春行寄兴唐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
(1)这首诗中的“花自落”、“鸟空啼”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2)请把本诗三四句同杜甫在《题张氏隐居》中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进行比较,谈谈它们在艺术手法上的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