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手电筒会亮的秘密》教案模板范文
大班科学手电筒亮起来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手电筒亮起来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册第十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围绕手电筒的原理及其亮起来的原因进行。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基本结构,掌握手电筒亮起来的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意识,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手电筒亮起来的原理。
重点:手电筒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电池、灯泡、导线、剪刀、胶带等。
学具:每组一套手电筒、电池、导线、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黑暗的环境,用手电筒照亮物体,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亮起来的现象。
2. 讲解手电筒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0分钟)教师展示手电筒,讲解其基本结构(电池、灯泡、导线等),并通过图解形式展示手电筒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幼儿明白电流通过导线,使灯泡发光的原理。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按照教师的要求,将电池、灯泡、导线等组装成手电筒。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灯泡、电池,让幼儿尝试组合,观察手电筒亮度变化。
每组展示自己的手电筒,并分享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结构图2. 手电筒工作原理图3. 不同组合的电池、灯泡与亮度关系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手电筒,并观察其亮度与电池、灯泡的关系。
2. 答案:(1)手电筒亮度与电池数量成正比,电池越多,亮度越高。
(2)手电筒亮度与灯泡大小成正比,灯泡越大,亮度越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了手电筒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电路原理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教师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科学活动:让幼儿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手电筒,如使用干电池、充电宝等。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及教学反思[合集5篇]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及教学反思[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9cc6e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7.png)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及教学反思[合集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及教学反思《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含反思!活动目标1.在拆、装、玩的过程中,了解电筒的基本构造,认识正负极,学会使用电筒。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1.人手一个电筒:因各种原因不亮的电筒若干;各式电筒若干。
2.电池若干,盘子若干只;电池回收箱一个一、开始部分兴趣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电筒)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索:1.拆电筒(1)师:老师带来了许多的电筒,要请你们玩:先看看电筒是什么样的,再把它拆开来,然后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2)幼儿玩电筒,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的拆,并将拆下来的东西放在盒子里。
(3)师:你发现电筒里有什么?2.装电筒(1)师:小朋友拆开了电筒,发现了许多的秘密,那你们能不能把它装好,(教案出自:)让它和原来一样能发出亮光呢?(2)幼儿装电筒师:为什么刚才亮的电筒,现在不亮了呢?3.修电筒:(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电筒不亮了,请你们检查一下原因,然后想办法使电筒亮起来。
你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想办法,也可以把你的办法讲给好朋友听。
(2)幼儿操作探索,鼓励幼儿和同伴、老师交流,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
(3)师:你发现电筒是什么原因不亮的,你怎样又使它变亮了?(电筒不亮的原因:电池装反了;电池里的电用完了;电珠坏了;垫片没有等) 找小朋友上来安装手电筒,看看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强调知识点:安装电池时要注意,正负相连,才能亮。
4.电池里的电用完了,这个废电池该怎么办呢?(教育幼儿不能随便乱扔,要把它放在“电池回收箱”内,因为电池里面的东西对人体有害,也会污染环境。
)5.师:除了今天我们玩的电筒,你还见过其他样子的电筒吗?幼儿自由发言,教师相继出示有关电筒。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教学。
通过引入手电筒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光的认知和操作手电筒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手电筒的原理,明确灯泡发光的原理。
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手电筒进行简单的实验,并能解释实验现象。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手电筒(每组准备一只)2.操作台3.透明容器4.不透明物体(例如木板、纸张等)5.彩色透明胶纸6.长铜线7.牛奶盒子等玩具或物品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导入(10分钟)1.教师持手电筒向幼儿展示手电筒发光的效果,引起幼儿的兴趣。
2.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手电筒为什么能亮起来?灯泡为什么发光?第二步:探究手电筒的原理(15分钟)1.邀请幼儿一起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指导幼儿观察手电筒上的开关、电池和灯泡。
2.让幼儿同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起来。
3.引导幼儿思考:手电筒为什么会亮起来?手电筒的开关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三步:手电筒实验(30分钟)1.将透明容器放置在操作台上,放入一些不透明物体(例如木板、纸张等)。
2.给幼儿分发手电筒,并指导幼儿按下开关,照亮透明容器内的不透明物体。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不透明物体在手电筒的照射下能被看见?4.提示幼儿尝试使用彩色透明胶纸包裹手电筒,观察照射到物体上的颜色是否会改变。
5.引导幼儿总结:彩色胶纸对光的传播有何影响?第四步:灯光传播实验(30分钟)1.准备一张长铜线,让幼儿沿线摆放一些玩具或物品(例如牛奶盒子等)。
2.引导幼儿一起操作手电筒,让其中一个幼儿站在一端固定住手电筒,其他幼儿分别观察铜线上的物品是否能被手电筒照亮。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只有一端的物品被照亮?光是如何传播的?五、教学延伸1.可以邀请幼儿自己带来手电筒和其他光源,进行比较实验,探究不同光源的亮度和颜色。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索与光有关的现象,记录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第二节《手电筒亮起来》。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手电筒的原理,以及如何让手电筒亮起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原理,知道光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手电筒。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手电筒原理的理解。
重点:学会正确使用手电筒,了解光与电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手电筒、电池、小灯泡、导线、电路图等。
幼儿准备:每组一份手电筒、电池、小灯泡、导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一个夜晚探险的故事引入,让幼儿想象在黑暗中如何寻找宝藏,引导幼儿思考光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手电筒,讲解手电筒的原理,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构造,并解释光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按照电路图连接电池、导线、小灯泡,使手电筒亮起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电路图,让幼儿判断哪些可以使手电筒亮起来,哪些不能。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原理:电池——导线——小灯泡——光2. 光与电的关系:电能转化为光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哪些物品是利用了手电筒原理,并画出电路图。
答案:示例:台灯、电视、电脑等。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果手电筒的电池没电了,还能用其他方法让手电筒亮起来吗?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手电筒的原理,并学会了正确使用手电筒。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同时,鼓励幼儿进行拓展延伸,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大班科学《手电筒亮起来》教案

大班科学《手电筒亮起来》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手电筒的原理和结构。
2.能够正确使用手电筒并了解电池的更换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大班科学教具:手电筒,电池,电池盒,灯泡。
2.教师准备:PPT,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拿出手电筒,让学生观察手电筒的外观和形状,问学生手电筒有什么作用。
Step 2: 引入教师用PPT演示手电筒的内部结构,并简单解释手电筒的原理。
Step 3: 实验操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个手电筒和一块电池。
教师给每个小组展示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然后让学生亲自操作安装电池。
学生在安装电池的同时,观察手电筒是否亮起。
Step 4: 实验观察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手电筒的亮度,并让学生讨论手电筒亮起来的原因。
教师整理学生的观察结果,并帮助学生总结手电筒亮起来的条件和原理。
Step 5: 小结与巩固教师带领学生对手电筒的使用方法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回家亲自使用手电筒,并观察手电筒在不同状态下的亮度变化。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例如改变电池的数量和排列方式,观察手电筒的亮度是否发生变化。
2.学生可以进行手电筒的拆解,并观察手电筒内部的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实验了解到手电筒是如何通过电池供电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评价学生是否理解手电筒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可以通过问题回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价。
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了

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了
教案名称: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了
一、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们了解手电筒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3. 通过实验活动,让孩子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1. 手电筒若干个
2. 干电池若干节
3. 纸板、剪刀、胶水等工具
4. 科学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手持一个不亮的手电筒,问孩子们:“这个手电筒为什么不亮呢?”引导孩子们进行猜测。
(二)讲解部分:
1. 教师对手电筒的构造进行简单的介绍,包括灯泡、电池、开关等部分。
2. 讲解手电筒的工作原理,即电流从电池流出,经过电线,再通过开关,最后到达灯泡,使灯泡发光。
(三)实践操作:
1. 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自己组装手电筒。
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观察灯泡是否会亮。
2. 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亲手操作,体验电流流动的过程。
(四)总结分享:
1. 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2. 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有些组合可以让灯泡亮起来,而有些则不能?
3. 让孩子们填写科学实验记录表,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四、教学延伸:
鼓励孩子们回家后继续探索其他电器的工作原理,例如电视、风扇等。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以及他们填写的科学实验记录表,来评价他们的理解程度和动手能力。
六、安全提示:
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孩子们注意用电安全,不要直接触碰电池的正负极,以防触电。
2023年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精选10篇)

2023年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精选10篇)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篇1设计意图:在一次慰问老人的活动中,一位幼儿被一只不会发亮的手电筒迷住了,他罢弄着手电筒查找不会亮的原因。
孩子强烈的探索欲,启发了我:生活中任何一个细微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
我设计了《好玩的手电筒》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发的探索发现手电筒不会亮的原因,并能正确地放置电池使手电筒再次亮起来。
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玩手电筒,自主探索发现手电筒不会发亮的原因。
2、初步感知电池正负极相连能使手电筒发亮。
活动准备:每人一只装有电池的手电筒和一只没装电池的手电筒;电池放置示意图;电池若干。
活动重难点:如何放置电池使手电筒发亮活动过程:一、探索发现手电筒不会发亮的原因1、教师打亮手电筒,幼儿跟着音乐玩光影游戏(教室拉上窗帘,保持比较暗的状态)2、每人拿两只手电筒玩(一只装有电池会亮的,一只没有装电池不会亮),教师引导孩子拆拆玩玩手电筒,比较发现手电筒不会发亮的原因。
二、幼儿在不会亮的手电筒里自由放置电池,教师引导孩子怎样放置才能使手电筒发亮。
1、幼儿操作:自由放置电池,教师观察,不作指导。
2、幼儿打开手电筒,集体讨论:为什么放了电池后,有的手电筒会亮,有的不会亮?3、教师出示放置电池的示范图,引导孩子观察电池两端,感知正负极相连能使手电筒亮起来。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幼儿打开所有手电筒一起玩光影游戏。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篇2一、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常用的导电材料。
2、初步培养幼儿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干电池电珠手电筒记录纸笔三、活动过程1、手电筒的发光原理(1)出示手电筒问题:手电筒怎么会发光?(2)探究手电筒的结构a、幼儿回答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b、拆卸手电筒电珠电池铜片结论:光有电珠和电池手电筒是不会发光的,必须有铜片把电珠和电池连接,电珠才会发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1)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三章《光与影》的第二节《手电筒亮起来》。
详细内容为认识手电筒的构造、了解手电筒发光原理以及动手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电筒的构造,知道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手电筒发光原理的理解。
重点:手电筒的制作过程及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一个,电池、灯泡、导线等散装配件,展示台。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电池、灯泡、导线等散装配件,安全剪刀,双面胶,透明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外形,邀请一名幼儿上台演示手电筒的使用方法,引导幼儿关注手电筒发出的光。
2. 讲解手电筒构造及发光原理(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台展示手电筒的拆解图,讲解手电筒的构造,引导幼儿了解手电筒发光原理。
3. 动手制作简易手电筒(10分钟)教师分发学具,指导幼儿按照步骤制作简易手电筒。
在此过程中,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个典型的操作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使幼儿明确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独立完成手电筒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构造: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
2. 发光原理:电池提供电能,灯泡发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独立完成一个简易手电筒的制作。
2. 家长评价:家长观察幼儿制作过程,评价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困难,针对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会亮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会亮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会亮的秘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手电筒的基本原理,了解电池的作用。
2.理解手电筒的使用和维护的方法。
3.通过实验,能够发现手电筒的秘密。
二、教学准备:
手电筒、电池、铜线、百叶窗帘、黑布、白纸、放映机。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如电的产生、传输、记忆等。
2.实验环节:
(1)教师现场演示拆卸手电筒,让学生了解手电筒的构造。
(2)将电池和手电筒铜线进行连接,手电筒就会亮起来。
让学生观察手电筒亮起来的过程。
(3)将铜线从电池上取下,手电筒就会熄灭。
让学生观察这个
过程。
(4)在手电筒上打上黑布,点开手电筒让学生观察黑布上的亮点。
(5)在手电筒上打上百叶窗帘,点开手电筒让学生观察百叶窗
上的亮条。
(6)在手电筒上打上白纸,点开手电筒让学生观察白纸上的亮点。
(7)通过以上实验,引导学生找出手电筒亮的秘密。
3.讨论:让学生围绕手电筒的秘密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
和发现。
4.小结:总结手电筒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教案的开展,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了电化的科学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对于手电筒的秘密在实践中进行探究。
教学过程中,学生展开讨论,参与互动,学习效果良好。
其中实验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手电筒的原理。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环节,通过设计科学实验,让学生从观察、实验中积极探索,达到深刻地理解和记忆。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
教学内容为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二十三节《手电筒亮起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发光原理,掌握简单的电路知识,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电筒的构造,知道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2. 学会使用手电筒,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电筒的构造、发光原理及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电路的连通性,掌握手电筒的拆装与组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导线、剪刀、胶带等。
学具:每组一份手电筒组件、电池、导线、小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孩子们到黑暗的教室,用手电筒照亮墙面,引发幼儿对光的好奇心,进而引导幼儿探讨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构造,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各个部分。
(2)讲解手电筒的发光原理,让幼儿知道电池、导线、小灯泡之间的联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拆装手电筒,并讲解注意事项。
(2)教师演示如何正确组装手电筒,让手电筒亮起来。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拆装和组装手电筒,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教师邀请各小组展示成果,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的构造:电池、导线、小灯泡、外壳等。
2. 发光原理:电池提供电能,导线传输电能,小灯泡发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手电筒。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选择合适的材料,正确组装手电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手电筒的构造和发光原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探讨手电筒的其他用途,例如:照明、信号传递等。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手电筒亮起来”,通过实践操作,使幼儿了解手电筒发光的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构造,知道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电筒发光原理的讲解与操作。
难点:手电筒内部电路的理解,以及如何让手电筒亮起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一个,电池两节,小灯泡一个,导线一根。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电池两节,小灯泡一个,导线一根。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亮起来的现象,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拆解手电筒,讲解手电筒的构造及发光原理,让幼儿了解手电筒是如何亮起来的。
3.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分组进行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连接电池、导线、灯泡,使手电筒亮起来。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手电筒会亮起来?”“如果电池没电了,手电筒还会亮起来吗?”等,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构造:电池、导线、小灯泡2. 发光原理:闭合电路,电流通过灯泡,灯泡发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有哪些物品是利用电池发光的,并描述其发光原理。
2. 答案:例如:台灯、电视遥控器、手机等,它们的发光原理与手电筒相同,都是利用电池提供的电能,使灯泡或其他发光元件发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针对幼儿在理解发光原理上的困难,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让幼儿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如制作一个闪烁的LED灯,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兴趣。
2024年幼儿园手电筒亮了大班科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2024年幼儿园手电筒亮了大班科学教案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了解手电筒的结构。
2. 学会正确使用手电筒。
教学难点:1. 动手操作手电筒。
2. 培养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具:1. 手电筒若干个。
2. 电池若干节。
3. 灯泡若干个。
4. 说明书一份。
环境:1. 光线昏暗的教室。
2. 桌子一张。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话题1. 教师拿着手电筒进入教室,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有没有见过手电筒?”步骤二:讲解手电筒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 教师展示手电筒,讲解其结构,包括电池、灯泡、开关等。
2. 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手电筒,包括打开开关、关闭开关、更换灯泡等。
步骤三:动手操作1. 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尝试操作手电筒。
2. 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灯光变化,培养观察能力。
步骤四:小结与反思2. 提问:“你们学会了怎样使用手电筒吗?你们觉得手电筒还有什么奥秘吗?”四、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尝试和父母一起使用手电筒,观察手电筒的灯光变化,并和家长分享今天的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手电筒亮了这一教案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教学效果,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要关注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
六、教学延伸活动名称:手电筒亮了科学小实验活动目标:1. 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手电筒的认识。
2. 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1. 手电筒若干个。
2. 电池若干节。
3. 灯泡若干个。
4. 实验操作桌。
活动过程:1. 教师邀请幼儿分组进行手电筒亮了科学小实验。
2. 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探讨手电筒亮了的原因。
3. 让幼儿尝试更换不同类型的灯泡,观察手电筒的亮度变化。
七、教学评价评价目的:了解幼儿在手电筒亮了这一教案中的学习情况,发现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大班科学手电筒亮起来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手电筒亮起来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二节“手电筒亮起来”。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手电筒的构造,探究手电筒发光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手电筒。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知道手电筒的构造,理解手电筒发光原理。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手电筒,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电筒发光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手电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底座等。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每组一套手电筒拆装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邀请一名学生在黑暗中寻找隐藏的物品。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手电筒可以照亮黑暗中的物体?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探讨手电筒的各个部分名称及作用。
3. 探究手电筒发光原理教师演示手电筒发光原理,引导学生观察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之间的关系。
4.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每组拆装一个手电筒,观察手电筒内部构造,加深对手电筒发光原理的理解。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道例题:如何正确安装电池和灯泡使手电筒发光?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6.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一道练习题:拆装手电筒,并正确安装电池和灯泡使手电筒发光。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构造: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底座2. 手电筒发光原理:电池提供电能,导线输送电能,小灯泡发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手电筒的制作,并记录制作过程。
2. 答案:手电筒制作过程及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动手操作、例题讲解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手电筒的构造、发光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具体章节为第四章“光与影”第二节“手电筒亮起来”。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手电筒的构造、了解手电筒发光的原理、学习使用手电筒以及动手制作手电筒。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构造,知道手电筒发光的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电筒发光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手电筒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电池、灯泡、导线、剪刀、胶带等。
学具:每组一套手电筒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拿一个手电筒进入教室,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外观,引导幼儿思考:“这个手电筒有什么作用?它是怎么发光的?”2. 讲解手电筒构造和发光原理(5分钟)教师讲解手电筒的构造,包括电池、灯泡、导线等部分,并用图示展示手电筒发光原理。
3. 动手制作手电筒(10分钟)教师示范手电筒的制作过程,然后分组指导幼儿动手制作。
4. 互动交流(5分钟)各组展示制作的手电筒,互相交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电路原理,让幼儿明白手电筒为什么能发光。
6.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独立完成一个手电筒的制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手电筒构造:电池、灯泡、导线2. 发光原理:电流通过灯泡,使灯泡发光3. 制作步骤:连接电池、导线、灯泡,固定各部分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手电筒,并写一篇关于手电筒的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今天,我制作了一个手电筒。
它由电池、灯泡、导线和胶带组成。
当我把电池、灯泡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时,手电筒亮了起来。
我发现,只要导线连接好,电池和灯泡就能发光。
手电筒真是一个神奇的发明!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课程让幼儿了解了手电筒的构造和发光原理,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探索手电筒之谜——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探索手电筒之谜——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方便。
但是这些科技产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这就需要科学探究和实践。
在幼儿园大班,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简单的科技产品进行实践操作来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通过探索手电筒之谜这一主题,为您介绍一节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主要结构和作用;2.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善于积极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二、教学准备1.准备手电筒样品或模型,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外观和结构,了解手电筒中各个部件的作用;2.准备简单的手工材料,如纸板、牛皮纸、胶水等;3.准备简单的电器元件和工具,如灯泡、电线、电池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互动游戏来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如:隐藏在课堂某个角落里的手电筒,让幼儿团队合作寻找,并把手电筒拿到黑暗的角落,点亮手电筒,并观察手电筒中灯泡的亮度和才调性。
引导幼儿思考手电筒为什么能够亮起来?手电筒中有哪些部件?怎样制造出手电筒?2.讲解教师向幼儿介绍手电筒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外壳、反射杯、开关、电池、灯泡等。
通过简单的手工活动制作模型手电筒,并让幼儿亲手试试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电器元件。
3.实践操作分配好小组,让幼儿们在指导下动手制作自己的手电筒。
比赛哪个小组制作得最快、最好。
制作完成后,在黑暗的环境下点亮自己所制作的手电筒,观察灯泡的亮度及才调性。
4.总结让幼儿们分享自己制作的手电筒的制作过程和困难点。
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出制作手电筒需要注意的细节,如灯泡的安装位置、电线的连接状态、开关的灵敏度等,培养幼儿注意细节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节科学公开课,幼儿能够了解手电筒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原理,并亲手制作了自己的手电筒,在实践中培养了观察力、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幼儿也学会了积极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科学思维。
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了

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了教案名称:大班科学活动——手电筒亮了一、活动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手电筒的工作原理,知道电流的产生需要电池。
2. 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手电筒若干个2. 电池若干节3. 黑暗的环境(如窗帘拉下的教室)三、活动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展示一个已经安装好电池的手电筒,并打开它。
让孩子们观察并讨论:“为什么手电筒会亮?”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主题讲解教师解释手电筒的工作原理:当我们将电池放入手电筒时,电池中的化学能就会转换为电能,使灯泡发光。
3. 动手实践每个孩子都拿到一个没有安装电池的手电筒,让他们尝试自己安装电池,打开手电筒。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帮助孩子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4. 实验验证在黑暗的环境中,让孩子们打开自己的手电筒,观察并感受光的存在。
然后,再让他们取下电池,看看手电筒是否还会亮。
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电池对手电筒工作的重要性。
5. 总结分享请孩子们分享他们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及他们对电的理解。
教师进行总结,再次强调电池对手电筒工作的重要性,深化孩子们对电的认识。
四、活动延伸: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后,寻找其他使用电池的物品,尝试理解和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手电筒的工作原理,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设计这种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一、教学目标
•认识手电筒的基本原理
•探索光的传播规律
•提升观察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手电筒
•不透明盒子
•透明玻璃
•不同颜色的透明纸
•小石子或小彩色玩具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观察手电筒的外观,并了解其作用。
2.展示:将手电筒点亮,让学生感受光的亮度和温暖。
3.提问:你们知道手电筒是如何发光的吗?让学生展开讨论。
4.实践:将手电筒放入透明盒子中,用透明玻璃挡住光线,观察效果。
5.探索:使用不同颜色的透明纸挡在手电筒前面,让学生发现颜色对光
线的影响。
6.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光线的传播规律,并完成一道简单的绘画任务,
画出手电筒发光的场景。
7.游戏:学生分组,给每组一个手电筒和一些小石子或小彩色玩具,让
他们设计自己的发光游戏。
四、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观察家中其他发光的物体,了解光的普遍性。
2.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手电筒模型,加深对光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合作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样的科学游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手电筒亮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5册第3单元“光与影”的章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手电筒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动手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组成结构,掌握手电筒的基本工作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电筒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难点:制作简易手电筒的过程,以及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一个,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各若干。
学具:每组一份手电筒制作材料(包括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纸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孩子们在黑暗的教室内寻找“宝藏”,引发幼儿对手电筒的兴趣。
2. 讲解手电筒的组成结构(10分钟)教师展示手电筒,讲解手电筒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3. 探索手电筒的工作原理(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手电筒亮起来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工作原理。
4. 制作简易手电筒(15分钟)教师分发制作材料,指导幼儿按照步骤制作简易手电筒。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尝试开关手电筒,观察手电筒的亮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画图或文字形式描述手电筒的组成结构。
(2)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并尝试让家人猜猜它是怎么亮起来的。
2. 答案:(1)手电筒由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外壳等部分组成。
(2)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导线连接小灯泡和开关,当开关关闭时,电流通过小灯泡,使其发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亮灭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用其他物品替代手电筒的材料,如用纸杯代替纸筒等。
(2)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人共同完成作业,增强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手电筒工作原理的讲解3. 制作简易手电筒的过程4.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创设一个充满神秘氛围的情境,如“宝藏探险”,让幼儿在黑暗中寻找隐藏的“宝藏”。
2024年幼儿园手电筒亮了大班科学教案

2024年幼儿园手电筒亮了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知道手电筒是如何发出光的。
2.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手电筒的基本构造:电池、灯泡、开关等。
2. 手电筒的工作原理:电流通过灯泡,使灯泡发光。
3. 手电筒的使用方法:打开开关,照亮黑暗的地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知道手电筒是如何发出光的。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手电筒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手电筒、电池、灯泡、开关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手电筒和一套电池、灯泡、开关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外观和功能。
2. 讲解:教师讲解手电筒的基本构造和功能,让幼儿了解手电筒是如何发出光的。
3. 操作:教师带领幼儿动手操作,安装电池、灯泡和开关,让手电筒发光。
4. 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手电筒为什么能发光,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教师总结手电筒的工作原理,让幼儿加深理解。
6. 拓展: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手电筒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幼儿发挥想象,思考手电筒的其他用途。
7.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手电筒的其他功能。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记录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思考、表达等。
3. 收集幼儿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手电筒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 对于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幼儿的进步。
3. 对于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秀表现,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幼儿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2024年幼儿园手电筒亮了大班科学教案

2024年幼儿园手电筒亮了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手电筒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手电筒的结构:电池、灯泡、开关、筒身等。
2. 手电筒的工作原理:电池供电,灯泡发光。
3. 手电筒的使用方法:打开开关,照亮黑暗。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手电筒,用于讲解和示范。
2. 准备一些图片,用于展示手电筒的各个部分。
3. 准备一些操作材料,用于幼儿动手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手电筒的名称和用途。
2. 讲解:教师展示手电筒,讲解手电筒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 示范:教师操作手电筒,展示如何打开和关闭手电筒。
4. 动手操作:幼儿分组操作手电筒,尝试打开和关闭手电筒。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手电筒,了解其结构和使用方法。
2.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手电筒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也可以通过家长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一起制作手电筒,增进亲子关系。
2. 参观科学馆:组织幼儿参观科学馆,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科学知识。
3. 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尝试制作简易的手电筒,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手电筒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3. 采用家园合作法,让家长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操作手电筒时注意安全,避免触电或摔落。
2.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手电筒亮了活动中得到提高。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幼儿在手电筒使用过程中节约用电。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手电筒亮了活动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手电筒会亮的秘密》教案模板范文.docx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究安装手电筒的乐趣。
2.能细致的进行观察并拆装。
3.了解电池的正负极,知道正确连接正负极灯泡可以亮起来。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完整的老式手电筒(用于幼儿拆开、观察手电的组成),两人一套实验物品(一个灯泡、一节电线和两节电池),每人一个拆开后的手电筒。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出手电筒,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出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
一根铁柱胆不小,头带玻璃平顶帽;
一只眼睛亮闪闪,哪儿黑往哪儿瞧。
——(手电筒)
提问:手电筒是用来做什么的?那手电筒为什么会发出光亮呢?
过渡语:手电筒能发出光亮的秘密就在手电筒里面,那让我们一起拆拆、看看手电筒里到底有什么?
(二)拆一拆、玩一玩,了解手电筒的组成
指导语:每个组里有一个完整的手电筒,我们拆开后仔细观察手电筒
里有什么?要求:
1.从手电筒的后边拆开,灯头保留。
2.仔细观察手电筒的每一部分,观察完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请幼儿说一说,出示课件,一起认识一下手电筒的组成。
知道只有把
所有的材料正确的组装起来,手电才能发亮。
(三)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电池的正负极
指导语:刚才老师问小朋友,手电为什么会发出亮光的时候,有的小
朋友说因为有电、因为有电池,那我们就先来探索一下电池的秘密好不好?
1.请幼儿仔细观察电池,电池长什么样?两端一样吗?你还发现了什么?
总结:用“+”号表示的那一头,鼓起来的那一部分叫正极,用“-”
号表示的那头,平平的那一端叫做负极。
2.看电池图片,能快速区分电池的正负极。
指导语:不管电池是大的、小的、胖的、瘦的,他们都有一个正极,
一个负极。
老师这里有一些电池的图片,小朋友们能不能快速的区分出他
们的正负极?
(四)小实验:如何让灯泡亮起来。
指导语:我们认识了电池的正负极,那电池的正负极和手电亮起来有
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好不好?
老师这里有一段电线、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两个小朋友一组,进
行操作,怎样将电池、电线和灯泡连起来,使灯泡发亮。
因为灯泡易碎,
所以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如果灯泡亮了,不要老
让它亮起来,小心烫着。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让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连接的?谁连接正极?谁连接负极?
小结:电线和灯泡各连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让它成为一个封闭的圆,也就是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连,就能使灯泡发亮。
3.再加一节电池,使灯泡亮起来,两节电池中间是怎样连接的?
小结:电池和电池中间也是正极和负极相连的。
(五)组装手电筒
指导语:手电筒就是按照这个原理使灯泡发亮的。
小灯泡代表手电筒
里的灯泡,手电筒里有电池,电线就是一个导电体,而我们小朋友见到的
铁壳也是一个导电体,塑料不是导电体,但塑料里面有电线或铁片来充当
导电体。
(解释导电体)
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拆开后的手电筒,小朋友就用我们学的
这个原理,试着将手电筒组装起来。
问题:探索为什么你的没有亮?哪里出错了?引导幼儿使手电筒都能亮
起来。
(六)手影游戏
游戏玩法和要求:每个小组选一人打亮手电筒照在墙面上,其他幼儿
用手组装各种造型进行游戏,然后更换打灯人轮流游戏。
(七)结束
指导语:小朋友们今天真棒,不仅探索出了手电筒发亮的原理,还能组装手电筒,真了不起,还用组装好的手电筒玩了手影游戏。
回家后可以将我们的新发现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