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失血输液输血原则

合集下载

临床输血核心制度

临床输血核心制度
针对人群:成人和体重>50公斤旳青少年 • 6U 压积红细胞 • 4U 新鲜冰冻血浆(FFP) • 1个单采血小板(室温储存,非冰冻)
关键条款(4条)
★4.19.4.3建立输血标本采集流程,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
C1有采集血标本旳流程。 C2采集完毕后必须核对标本标识与受血者是否相符。 C3输血前,按照要求旳流程检验从输血科领出血液,做到精确无误。 (1)血液发出前,必须核对用于输血旳血液,其标签标识旳血型与受血者旳血 型无误。 (2)按要求检验领取旳血液必须与输血统计单相符,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3)血液发出时必须附相容性检测旳统计。 (4)血液发出前,还要检验全血和成份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 象 ,以及其他肉眼可见旳任何异常现象。
2.慢性贫血:Hb<60g/L,伴有明显症状者;某些临时无特殊治疗措施旳遗传性血 液病患者,在其生长发育期,应予以输血,纠正贫血到一定程度,以确保正常旳 生长发育;贫血严重者,而又需要手术者或是待产孕妇,应予以输血。
3.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10∽50×109/L 根据 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预防出血。
(1)立即停止或减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告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验、治疗和急救患者,并查 找原因,做好统计。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 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并进行如下核对: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统计单。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旳受血者与供血 者血标本、重新采集旳受血者标本、血袋中血标本,重新检测ABO血型、Rh (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涉及盐水法和凝聚胺法)。

创伤紧急输血方案

创伤紧急输血方案

创伤紧急输血方案
创伤紧急输血方案是指在急诊情况下,出现严重失血的患者需要接受紧急输血治疗的方案。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创伤紧急输血方案:
1. 快速评估:在急诊情况下,医务人员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失血情况和休克程度。

通过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意识状态等指标来判断。

2. 调配输血产品:根据患者的失血程度和需要,调配相应的输血产品。

常用的输血产品包括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浓缩物和凝血因子。

3. 紧急输血原则:在开始输血前,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优先进行输液。

同时,遵循"4-2-1"的输血原则,即先输4个单位的红细胞悬液,然后2个单位的新鲜冰冻血浆,最后1个单位的血小板浓缩物。

4. 监测和支持治疗: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

此外,还应支持治疗,如补充液体、输注肾上腺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创伤紧急输血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失血程度和生命威胁程度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在进行紧急输血之前,对患者的评估和调查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大量出血与大量输

大量出血与大量输

4、Fib和冷沉淀
(1)、当出血明显且TEG表现为功能性 Fib缺乏或血浆Fib低于1.5-2.0g/L时,推荐 输注Fib和冷沉淀 (2)、推荐输注的首剂量为Fib3-4g/L或 冷沉淀2-3u/10kg (3)、推荐根据TEG参数K值及ɑ角决定 是否继续输注,紧急情况下应使Fib浓度至 少达1.0g/L
PLT计数,合理实施MTP,及时补充凝血因子。
3、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TRALI):
原因库存全血时间长、血液成分遭到破坏,肺循环毛
细血管被阻塞;供血者血浆中有白细胞凝集素和特异
性抗体。
时间:输血后数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2-6 h最为常见,
偶尔也发生在输血后48 h。
症状:急性呼吸困难、肺水肿、低氧血症。 治疗:停止输血,加强呼吸支持,使用糖皮质激素。 输入去白细胞的血液制品是预防TRALI有效措施。
2.大量输血(MT)
大量失血的首选治疗方法为大量输血。 不同国家MT的定义略有差异,主要包括: ①24 h内输血量达到或超过全身血容量; ②24 h内输注10 U PRBC; ③24 h内输注20 U PRBC; ④1 h内输注4 U PRBC并有进~步用血需 求; ⑤3 h内输血量达到或超过全身血容量的 50%;
七、大量输血并发症及处理
1、体温下降 :
(1)、大量快速输4℃血100ml/min,连输20min 体温降至34℃—32℃为相对危险临界温度
(2)、若体温降至30℃以下可致严重心律失常,
甚至心跳骤停
(3)、连输4℃两袋血,可使体温下降0.5℃
(4)、在输血或血制品前应当加温和保温。
输血前尽量对冷藏血进行预热:37摄氏度温水加热血
(4)、对于复苏后的创伤患者,Hb在70-100g/L 和(或)Hct在0.21-0.30时,应根据患者的贫血程 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等因 素决定是否输注红细胞。若无组织缺氧症状,不 推荐输注红细胞。若合并组织缺氧症状:混合静 脉血氧分压PmvO2 <35mmHg,混合静脉血氧饱 和度SVO2 <65 %,和(或)碱缺失加重、血清 乳酸浓度增高,推荐输注红细胞 (5)、对于术后的创伤患者,若存在胸痛、体位 性低血压、心动过速且输液无效或伴充血性心功 能衰竭时,当Hb ≤80g/L时,考虑输注红细胞

输血安全以及合理科学用血原则

输血安全以及合理科学用血原则

输血安全以及合理科学用血原则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情况下的患者治疗。

然而,即便是普通的输血,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和合理科学的用血原则。

本文旨在探讨输血安全以及合理科学用血原则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一、输血安全的重要性1.1 防止传染病的传播:输血是一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的操作,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安全控制,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如艾滋病、乙肝等。

因此,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对于预防传染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1.2 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输血有时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如输血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通过严格的安全控制,可以有效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确保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是有限的,合理使用血液可以减少浪费,保证供需平衡。

通过科学的用血原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减少对血液资源的浪费。

二、合理科学用血原则2.1 临床血常规检查:在进行输血前,进行临床血常规检查是必要的。

通过检查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的种类和数量。

2.2 患者血型和配型检查:输血前进行血型和配型检查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基本操作。

通过检查血型,可以避免因血型不匹配而引发的输血反应,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3 使用血液成分:根据患者的需要,合理选择输血的血液成分。

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可以选择输注红细胞浓缩液;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输注新鲜冷冻血浆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性化选择血液成分,既能满足治疗需要,又能减少输血风险。

2.4 注意血液保存条件:血液是一种易变质的物质,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否则可能会失去其治疗效果,甚至引发输血反应。

在输血前,要确保所用血液的保存条件符合要求,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血液。

2.5 监测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

同时,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测,以便及时调整输血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安全。

急诊医学06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

急诊医学06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

8
认识上的误区: 认识上的误区: 术前明显贫血的手术失血600ml↓不输血有顾虑; 术前明显贫血的手术失血600ml↓不输血有顾虑; 明知术中失血不多也要输点血以保“平安” 明知术中失血不多也要输点血以保“平安”。 必须明确的问题: 必须明确的问题: 如无心肺疾患,患者对贫血耐受力强; 对于能耐受的贫血,用输血治疗不合理; 骨髓功能正常时,补充均衡营养,Hb短期内恢复; 骨髓功能正常时,补充均衡营养,Hb短期内恢复; 输血有风险,决定是否输血应权衡利弊。
13
首批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 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内静脉输入后的反应 表2 首批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内静脉输入后的反应 迅速反应 生命体征 估计失血量 追加晶体液 输血 备血 手术干预 恢复正常 <20% 不一定 不一定 配血备用 有可能 短暂反应 短暂改善 20%-40% 必需 需要 配好即输 很可能 无反应 无改善 >40% 必需 急需 紧急发血 极有可能
2
1.失血量和休克分度 1.失血量和休克分度
失血量: 失血量: <15%血容量,心率↑,无休克症状; 15%血容量,心率↑ >20%早期休克; 20%早期休克; >30%明显休克; 30%明显休克; >40%重度休克; 40%重度休克; 大量出血:数小时内失血量>40%血容量, 大量出血:数小时内失血量>40%血容量, 病程早期Hb和HCT不能反映失血量。 病程早期Hb和HCT不能反映失血量。 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扩容 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扩容。 及时扩容。
3
表1.成人低血容量分类 1.成人低血容量分类
分类 临床指征 失血量(血容量) 失血量(血容量) 70kg体重成人失血 70kg体重成人失血 ml) 量(ml) 脉率( 脉率(次/分) 脉压 收缩期血压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 间 呼吸速率( 呼吸速率(次/分) 神志状态 尿量 Ⅰ级 轻度 <15% <750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清醒 Ⅱ级 进行性 15%-30% 15%750750-1500 >100 缩小 正常 延长 2020-30 焦虑 Ⅲ级 严重 Ⅳ级 终末期

输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输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或5〔轻振荡〕天〔专用袋制备〕
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
采血本卷须知
• 1双人核对输血申请单、试管标签及病人电 子信息。患者科别、床号、姓名、性别、 年龄、诊断、病案号、登记号、血型、输 血品种,并查看输血协议。一次只能拿一 个病人的试管和输血申请单
• 2.合血试管为EDTAK2血型交叉试管,合 血小板悬液需再做血小板抗体检测〔普通 干试管〕。输血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不得使用一个血液标本。普通合血者,血 标本应在1小时之内送血库。
• 含有全部凝血因子,主要用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凝 血功能障碍的病人,特别是肝病病人获得性凝血 功能障碍。
• 常用剂量:每公斤体重1 0~1 5毫升, • 要求输注速度快一些〔以病人可以耐受为准〕,
以便迅速到达一个止血水平。
33
白蛋白输注时需注意哪些事项?
• 白蛋白不得与氨基酸混合,因为这可能引起蛋白 沉淀,
• 不管是什么情况,一袋血须在4小时之内输完,如室温高,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输注 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特别是长菌危险。
• 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 全血或红细胞:要求在离开1—6℃的贮存温度 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袋血要求4小 时内输 注完毕(如室温温度过高,那么应适当缩短时间) 。—袋血4小时内未输注完毕 应废弃。
; • 由于输血的速度慢,药物进入机体的速度也慢,故不易迅速到达有效的血药浓度而及时
发挥疗效;把药物参加血液的过程,增加了血液被污染的时机。
26
输血患者的监测
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 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 行监测。因为严重输血不良反响最常发生 于输血开始后的15分钟,故要特别重视这 一期间的监测。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了《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关于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如下一、临床医生在输血中的责职: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不输者坚决不输;能少输者坚决不多输,输成分血,不输全血,积极开展自体输血;2、熟悉血液及其成分的规格、性质、适应症、剂量和用法;3、决定输血冶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以及做输血前检查的必要性。

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

4、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一日送交输血科备血。

5、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均应填写输血反应回馈单交输血科,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

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要及时向输血科及医务科报告。

6、输血治疗后,临床医师要对输血的疗效作出评价,还应防治可能出现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二、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1、原则上血红蛋白>100g/L时不予以输血;血红蛋白<80g/L时应考虑输血;血红蛋白在80—100g/L之间时,应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并在病历中做好分析评估记录。

2、手术患者术前应根据术中估计出血量决定申请备血,失血量小于总量10%(500ml),机体代偿,原则上不输血;失血量10~20%(500~1000ml),HCT无明显变化,输注晶体、胶体、代血浆。

失血量20~30%(1000~1500ml),血压波动,HCT下降,加用浓缩红细胞(CRBC),失血量小于30%以下原则上不输全血。

大出血处理指南

大出血处理指南

大出血处理指南1.目的严重外伤、肝移植、复杂的恶性肿瘤手术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均可能导致过量失血,为向临床医师和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提供大量失血治疗的指导原则,依据《临床输血咨询服务管理程序》条款的要求制定本指南。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医师对大出血患者的治疗,也适用于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3.职责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编制和完善大出血患者的治疗准则,制定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管理规程,定期组织讨论会,对大量输血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形成共识。

经治医师负责尽早通知输血科需要大量输血,以便让他们有时间检查库存并与采供血机构预约血液。

如需要重病监护病床,应尽早安排。

经治科室的科主任负责及早与相关科室的资深医师进行沟通,必要时请求协助对大出血患者的抢救。

输血科技术人员接到大量出血患者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血标本后,尽快鉴定供、受者血型及交叉配备试验。

如ABO和RhD同型血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执行《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管理规程》。

4.指引要点定义大量失血是指24h内丢失1个血容量的血液或3h内失血量>50%血容量。

治疗原则及时应用晶体液和人工合成胶体液体补充血容量。

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输注少白红细胞,以维持组织灌注和氧供。

采取一切手段尽快止血。

正确使用血液成分,及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处理程序恢复循环血容量(1)留置大口径外周静脉或静脉插管,快速输液补充血容量,维持组织灌注和氧供,以防止发生低血容量休克和随之而来的多器官衰竭。

必要时输注预温的晶体液或人工合成胶体液,防止低血压或少尿[<].(2)监测中心静脉压,保持体温,重视隐匿性失血。

止血(1)早期外科或产科治疗,介入放射学治疗,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止血。

(2)在保证患者身份辩认正确的前提下抽取血标本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Hb、Hct、PT、APTT、纤维蛋白原、生化检测、血气及血库留样等)。

(3)在获得检测结果之前,可能需要开始输注红细胞。

输血标准是怎样

输血标准是怎样

输血标准是怎样我们知道当大量失血时可以输血,输血作为一种急救或治疗措施,它并不针对于身体虚弱、易生病人群。

平时所说的输血并不单单是把血液输送到患者的体内就可以的,什么情况下符合输血的标准,输血的标准具体有哪些?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血液是我们身体中最重要的运输系统,它可以将我们需要的氧气、水分、养分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将代谢物送至肺、肝、肾,由其排出体外,通过输血可以补充身体中的血量,提升血压,提高免疫力,增强凝血功能,一般在急救、手术或血液病中运用广泛。

当手术或急救中大量出血时,应该及时输血,以免病人出现休克现象;当患者身体处于严重贫血时,需要输血来补充血量;当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时,如血友病,需要输血来提供有效因子;当患者患有严重感染,且经过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可以输血来增强抗感染能力。

二、输血的种类及用途和注意事项输血分为输全血和输成分血。

全血含有血液中所有的成分,现在输全血的情况很少,因为输全血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高,而患者可能只需要血液中的一两个成分,多补充可能会给患者身体带来危险,还可能会通过输血感染上疾病,如乙肝、艾滋病等,还会增加免疫反应,达不到很好的疗效,全血不适于血浆蛋白过敏者、婴幼儿、老年人、器官移植者、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者等。

输成分血就是身体中需要什么就输什么,不仅安全有效,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输血的不良反应、节省血源、减少输血传染病。

此外,还可以自体输血,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自体输血是提前从患者体内抽取一定的血液进行保存,等手术需要时再输入患者体内,也可以在手术时收集,经过复杂处理再输入患者体内,这种输血方式可以减少输血传染疾病,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但是血源少。

成分血主要有红细胞类、白细胞类、血小板类、新鲜血浆、冷冻血浆、凝血制剂等,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几种:1.浓缩红细胞(压积红细胞):适用于长期慢性贫血、老年人、儿童、肝肾等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在2~6度的专用储血冰箱存放,24小时内完成输注。

紧急输血指征及原则

紧急输血指征及原则

紧急输血指征及原则
紧急输血是在患者急需血液时进行的一种治疗方法,通常用于急性失血、贫血或其他严重情况。

紧急输血的指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1. 大量失血,如创伤、手术或产生大量内出血导致的失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状态,此时需要紧急输血来迅速补充血容量和维持组织器官的灌注。

2. 重度贫血,某些情况下,患者因为慢性疾病、溶血性贫血或其他原因导致重度贫血,出现严重贫血症状,需要紧急输血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命体征。

紧急输血的原则包括:
1. 快速响应,一旦确定患者需要紧急输血,医护人员应该立即启动输血程序,迅速准备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和输血设备。

2. 血型鉴定,在进行紧急输血前,要尽快进行患者和供血者的血型鉴定,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 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红细胞悬浮液、新鲜冷冻血浆或血小板等血液制品进行输注。

4. 监测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5. 补充凝血因子,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以考虑输注新鲜冷冻血浆或凝血因子来帮助止血。

总的来说,紧急输血的指征主要是针对急性失血和重度贫血的患者,而原则上主要包括快速响应、血型鉴定、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监测输血反应和补充凝血因子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输血需求来制定具体的输血方案,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内外科输血指征

内外科输血指征

❖血液输注符合原则:血容量损失在20%以内,使用晶体及胶体液;失血量达血容量20%~50%时,要加输一定量的红细胞;超过50%时还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超过总血容量80%以上时再加输血小板和冷沉淀❖红细胞制品使用符合适应证: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注;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血小板使用符合适应证: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注;血小板计数<50×109/L ,应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冷沉淀使用符合适应证:外伤病人有第Ⅷ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第ⅩⅢ因子、纤维蛋白原及纤维结合蛋白缺乏时可使用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使用符合适应证: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PT或APTT >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全血使用符合适应证: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急性贫血的输血原则:轻度失血(失血量<600ml)不输血;中度失血(失血量800~1000ml)时如出血已控制可不考虑输血;重度出血(失血量在1500ml以上)要输血❖慢性贫血的输血原则:Hb<60g/L,伴有明显症状者;某些暂时尚无特殊治疗方法的遗传性血液病患者,在其生长发育期,应给予输血,纠正贫血到一定程度,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贫血严重,而又因其他疾病需要手术者或待产孕妇❖红细胞使用符合适应证: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血红蛋白在60~90g/L的病人,如合并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心功能不全等合并症时,可以考虑输注。

输血护理常规

输血护理常规

输血护理常规一、临床输血实践的原则1、输血只是病人治疗的一部分。

2、根据国家临床用血指南,考虑到病人自身需要再作出输血决定。

3、应尽可能减少失血以减少病人输血需求。

4、急性失血病人应首先采取有效复苏措施(静脉输液、输氧等),同时评估是否需要输血。

5、病人血红蛋白水平尽管重要,但不是决定输血的唯一因素。

缓解临床症状的需要,预防病人死亡和病情恶化等都是支持做出输血决定的因素。

6、临床医务人员应该知晓输给病人的血液和血制品有传播输血传染病的危险。

7、只有当输血对病人的好处大于所冒风险时才应进行输血。

8、医生应明确记录输血原因。

9、应有经培训的医务人员监护观察输血的病人、并当出现副反应时能立即作出反应、采取措施。

二、目的1、补充血容量,增加心排出量,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压,以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

2、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能促进凝血与血小板的产生。

3、输入的电解质可促进钙的正常代谢及神经系统的兴奋,可使血管壁的紧张性增加,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对手术前有贫血、血红蛋白过低者,应与以纠正,以提高手术的耐受力。

4、严重烧伤、感染性休克者,通过输血可以补充抗体、补体、增强抗感染能力;通过中和、吸附和吞噬作用,可降低毒素浓度,具有解毒作用。

5、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手术时常易渗血,输入新鲜血可以补充各种凝血因子,有助于止血。

三、输血途径、方式与操作方法输血途径可通过静脉和动脉输血、静脉输血目前在我科较为常用。

静脉输血静脉输血有两种方式:间接输血法与直接输血法。

(我科现仅采用间接输血法)1、间接输血法将已抽出的血液按静脉输液的方法输给病人。

(1)用物准备:注射盘、输血器、止血带、胶布、安尔碘、棉签、套管针、贴膜、0.9%氯化钠注射液、地塞米松5毫克、按医嘱准备所需的血液。

(2)操作方法:1)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得到病人的配合。

2)选择好静脉输入0.9%氯化钠溶液,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3)二人核对血液制品,同时开始输血,按需调节滴速。

临 床 输 血

临 床 输 血

二、洗涤红细胞的应用 1、输注全血或添加剂红细胞发生过敏反应的 患者。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 3、高血钾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4、血浆IgA缺乏而体内有IgA抗体的 、血浆IgA缺乏而体内有IgA抗体的
三、白细胞制剂的应用
1、适应证 (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 (2)有明确的细菌感染。 有明确的细菌感染。 (3)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无效。 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无效 小时无效。 2、输注剂量::每次输注剂量为1.0*1010个粒细胞,即20个 输注剂量::每次输注剂量为 个粒细胞 ::每次输注剂量为1.0*1010个粒细胞, 20个 U粒细胞。 粒细胞。 3、疗效判定 白细胞输注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果不是看白细胞数量是否升高, 白细胞输注的效果不是看白细胞数量是否升高,而是看体温 是否下降,感染是否好转。 是否下降,感染是否好转。
6、疗效判定 (1)根据临床症状 (2)血小计数增高指数(CCI) )血小计数增高指数(CCI) CCI=(输后血小板计数-输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m2) CCI=(输后血小板计数-输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 数。 体表面积=0.0061*身高(cm +0.0128*体重(Kg 体表面积=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01529 0.0061* cm) Kg) 输注有效者CCI第 个小时大于7.5*109/L,第24小时大于4.5*109/L。 输注有效者CCI第1个小时大于7.5*109/L,第24小时大于4.5*109/L。 7、血小板输注无效 (1)免疫因素 (2)非免疫因素:感染、发热、 DIC、药物、肝脾肿大 DIC、药物、肝脾肿大

大量输血的定义与原则

大量输血的定义与原则

大量输血的定义与原则
大量输血是指在短时间内给予患者大量的血液制品,以迅速纠正失血性休克或维持重度贫血患者的生命体征。

在临床实践中,大量输血已经成为治疗严重失血和休克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大量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因此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大量输血应该基于科学、合理的指征。

在临床实践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失血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大量输血。

同时,在进行大量输血前应该评估患者的肝、肾、心、肺等器官功能状态,以及可能存在的出凝乏状态等问题。

其次,在进行大量输血时需要注意不同类型的输液比例。

一般来说,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和凝血因子浓缩剂应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同时,在进行输液时还需要注意控制流速和温度等因素。

第三,在进行大量输血时还需要注意防止并发症。

由于大量输血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电解质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水肿、心力衰竭、血液凝固障碍等。

最后,在进行大量输血时还需要注意保护供血者的权益和安全。

在进
行大量输血前应该充分了解供血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确保提供给患
者的输液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总之,大量输血是治疗严重失血和休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进行
大量输血时应该遵循科学、合理的指征,并注意不同类型的输液比例、防止并发症以及保护供血者的权益和安全等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
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