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地球的自转规律及昼夜更替1

合集下载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C
A
C
三、日出日落时刻比较
例1、如图,已知甲地白昼比丙地白昼长56分钟,完成: (1)乙地白昼比丙地白昼长_______分钟。 (2)甲地日出比乙地日出___(早/晚)______(时间)。 (3)乙地日出比丙地日出____(早/晚)____(时间)。 (4)甲地日出比丙地日出____(早/晚)____(时间)。 (5)在40°N纬线上与丙地相同时间日出的经线度数是_______。



C
D
E
F
1、 读右图回答: (1)该图是__月__日的光照图,它所表示的节气是 。 (2)A、B、C、D 四点昼长分别是 、 、 、 。 (3)C点日出时间是 , D点日出时间是: (地方时)。
A
D
10、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 9 时 0 分 0 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3)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2、我国沿海处30°N的某校地理课外小组,在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 6:40、16:40。回答 1)该地此日的夜长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2)这一天巴西的阿雷格里港(30°S)的昼长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3)学校所在的经度约为: A、120°E B、125°E C、122°E D、116°E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课后练】1.3.1 地球的自转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课后练】1.3.1 地球的自转
第一章 地 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知识梳理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知识梳理 一、地球自转的特点 1. 地球自转的特点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地轴 ⁠ 自西向东⁠ 约为 24 小时,即为一天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知识梳理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知识梳理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0.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遵循规律( C )
A. 物影变化 B. 四季更替 C. 昼夜更替 D. 纬度差异 解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白昼适合外出活动和劳作,黑夜适合休息,C正确;该现象与物影变 化、四季更替、纬度差异无关。
9. 对图上的甲、乙、丙、丁描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在同一条纬线上,没有
地方时差异 B. 甲、乙、丙、丁在同一条经线上,没有
地方时差异 C. 甲、乙、丙、丁在同一条纬线上,存在
地方时差异 D. 甲、乙、丙、丁在同一条经线上,存在
地方时差异
C) 地球的昼与夜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昼与夜示意图
劳作景观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
知识梳理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2. 【情境题】延期一年的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于2023年9月23日20时 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在美国的小明收看同步直播的时间是在清晨,这 是由于( A ) A. 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现象 B. 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 C. 地球公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现象 D. 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自转笔记整理理解.

地球自转笔记整理理解.

二、地球自转的地意义之一 ——产生昼夜更替 1、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个 ⑧ 的球 体;太阳照亮地球的一半。 2、昼夜的界线:晨昏线(圈)。 3、昼夜更替的周期:⑨ 。 4、昼夜更替的意义: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 物形成;昼夜节律(生物钟)。
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二 ——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 •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 生偏转的力。 • 2、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垂直于⑩ 方向。 • 3、方向偏转规律:⑪ • 4、影响:河流、大气、洋流等的运动方向。
4、区时:各时区⑯ 的地方时为整个时 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称⑰ 。 5、国际日期变更线: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上, 可以看见一条大体沿⑱ 穿行的折线,它 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三 ——产生地方时 • 1、地方时的成因:地球⑫ ,不同经度 有不同的时刻。 • 2、地方时的概念: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 时的时间为⑬ ,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 分为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 方时。 • 3、时区: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 划分为⑭ 个时区,每个时区占⑮ 个经度。
地球的自转运动
一、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1、自转围绕的中心:① 。 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 ② 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③ 旋转。 3、自转的周期:以太阳为参照物,1个太阳 日,时间为④ ,转过的角度360°59′; 以恒星为参照物,1个恒星日,时间为⑤ , 转过角度360°。 4、自转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均为⑥ ; 线速度由⑦ 递减,赤道最大;南北两 极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地球自转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现象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一、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的自转。

2、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晨昏线含义: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包括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的判读:①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

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点对应的为晨线;赤道上的地方时为18点,对应的为昏线。

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二、地方时和区时1、地方时地方时的概念:以本地子午面作起算平面,根据任意时天体所确定的时间,均称该地的地方时。

产生的原因: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较早,西边地点的时刻较晚。

计算方法:所求地点的时间=已知地点的时间±(两地相隔的经度数÷15°)×1小时(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以东用“+”,反之用“-”)。

2、时区和区时时区的含义:时区是指同一时间制度的区域。

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向东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即十二区。

区时的含义:为了方便计时,把每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通用的时间,即区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计算某地所在的时区:用该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所在经度来确定;时区差的计算:若两地同属于东时区或同属于西时区,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差,若两地分属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和;“+”、“-”号的取舍:若要计算的地方位于已知地的东侧,用“+”,反之用“-”)。

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一般从光照图上读到的时间,均是地方时,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一定是地方时12时,由于区时从地方时而来,区时即为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则二者关系又密切联系。

1.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赤道周长:1670 24=40080千米 ~ ~ 8万里
例2: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最吻合的地点是( C ) A 、 900W 890S B、800E 400N C 、 100E 10S D 、1800 710N
二、地球的公转
远日点
中心
近日点
太阳
地球公转轨道叫黄道
远日点
中心 太阳
顺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进入昼 的是晨线 ,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
四、时差
1、地方时 (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2)偏东地点的地方时比偏西地点的地方时早 (3)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 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重庆的地方时与石柱的地方时早还是晚?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自西向东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23°26'N
23°26'S
冬至 12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23º 26‘N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23º 26‘S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 运动,叫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近日点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速远 度日 慢点 7月初
S2
中心
S1
太阳
S3
近速 日度 点快 1月初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角速度和线速度)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径(太阳中心到行星中心 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S1 =S 2=S3

2012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自转》学案 湘教版必修1

2012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自转》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学习目标]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结合实例,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

3.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一、地球的自转1.自转概况(1)概念和方向:地球围绕地轴自①西向②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③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④顺时针旋转。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

由于选取参照物不同自转周期不同,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⑤恒星日,它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⑥360°,所用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⑦太阳日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续相交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360°59′,所用时间为⑧24小时。

(3)速度:自转角速度除⑨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各地○10相等,都为⑪15°/时;自转线速度则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⑫递减。

2.自转的地理意义(1)导致⑬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为24小时,使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2)使地球上⑭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⑮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产生偏向。

该力只作用于⑯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⑰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

北半球⑱向右偏,南半球⑲向左偏,沿⑳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尺度。

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二、地方时、区时、时区与日界线1.地方时21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224小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时区划分与区时换算23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2415个经度,以该时(1)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25区时,又称○26标准时。

1.3.1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1.3.1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导入通过暑假最热门的巴黎奥运会让学生感知时间差异,导入新课。

北京时间2024年7月27日1:30(巴黎时间7月26日19:30),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在塞纳河上隆重举行,现代奥运会开幕式首次从体育场搬到城市空间举办,在法国巴黎感知地球的运动2020年,故宫午门拍摄到的星轨照片。

日夜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古代的人们对此有过很长时期的争论。

地心说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最早的地心说,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各自轨道上绕地球旋转。

公元2世纪,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进一步完善了地心说。

地心说在欧洲盛行长达1000多年。

日心说16世纪中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他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拓展:镀铜金七政仪表在故宫钟表馆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一个坐立的镀铜金七政仪表,它的表面刻画着那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此表由底座、七政仪和钟表三部分组成。

资料上说上弦启动后可以在七政仪上看到星盘上的众星沿着各自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月球也会绕着地球运转。

这是18世纪英国钟表的代表作品,作为形象演示哥白尼日心地动学说的天文仪器,此表又被称为“铜镀金天文地理表”。

地球的运动特征师:现实中,地球是像图片中这样旋转的吗?生:地球自转是倾斜的,地球自转的旋转轴延长方向指向北极星。

2、运动方向学生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从侧视、北极上空俯视、南极上空俯视三个视角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标注地球自转方向。

生:补充以及秘诀:NNSS3、周期●自转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约24小时。

●这样的周期长短适宜,使得地面白昼不会过于炎热,黑夜不会过于寒冷,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昼夜交替影响人类的作息,因此自古以来太阳日就被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现象的产生分析为什么会有昼夜?问题1:假如地球是一个透明球体,还会有昼夜现象吗?问题2:假如地球是一个会发光的球体,还会有昼夜现象吗?因此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这就产生了昼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 地球运动-昼夜交替和地方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 地球运动-昼夜交替和地方时教学设计
【过渡】既然同学们现在能够判断出昼昏线,就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在极投影中,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在侧投影中昼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演示】地球自转的极投影和侧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和晨昏线与太阳光线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动画,观察并思考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这两条分界线的特点得出判断的依据。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
完善板书
总结要点,突出重点
课堂反馈
布置练习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当堂完成作业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板书】一、昼夜交替
【提出问题】在动画演示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昼夜半球之间始终存在着分界线,请同学们来思考这两条分界线有什么不同之处?如何判断这两条分界线?
【演示】地球自转的极投影,指导学生观察经过昼夜半球分界线的变化过程。
【小结】经过观察和讨论我们发现:按地球自转方向一条分界线是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另一条分界线是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因此,按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分界线就被称为“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分界线就被称这“昏线”。这就是晨昏线的判断依据。
学习是为了使用,使用可以巩固学习。本节课教学中辨证地处理学与用的相互关系,做到以用为主,学用结合,使知识得到迁移,并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了达到此目的,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师生合作,和谐发展,教学相长。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复习内容,特选择了有针对性的习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练,及时有效地掌握相关教学内容。
【板书】三、地方时的计算步骤

基础知识 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基础知识 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另一半球为冬半年;
(3)推断昼夜长短,直射点所在半球为昼长夜;短 (4)推断发生 极昼极夜的范围。
总结归纳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2.晨昏线的应用
(1)判断昼夜长短
【结论】跟经线重合则是昼夜 平分,此时太阳光线是可看做 水平的;
若晨昏线是倾斜的,可以作出 垂线,太阳光线向上(寓意北 )倾斜,说明直射点在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 短夜长。向下倾斜则反之。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四)昼夜长短的判断
1.光照图中纬线圈的昼弧、夜弧比例
总结归纳
(1)读取弧长: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读取弧长比例。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四)昼夜长短的判断
1.光照图中纬线圈的昼弧、夜弧比例
总结归纳
(2)读取时间长:通过观察在昼夜半球中的“份数”。 侧视图:一个平面只有半个纬线圈,代表12个小时,注意对面还有一半。 俯视图:为一个纬线圈,代表一天的24个小时。
真题演练
(2)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特点及昼夜分布
总结归纳
光照图特点
二分日,晨昏线平分所有 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 垂直)
二分日
昼夜分布
直射赤道,全球全球昼夜 等长。(12小时)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2)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特点及昼夜分布
光照图特点
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 线,相切在极圈。
夏至日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2.晨线和昏线的识别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自转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时间法 赤道上晨昏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知识要点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知识要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知识要点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绕着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2.方向:从侧面(赤道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从北极点上空看为,从南极点上空看为。

3.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小时,也就是。

4.产生的现象是:①;②;③。

5.昼夜更替:由于地球是一个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这样就产生了现象。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

6.时间差异: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面的地点总是要比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面的地点的时间总是早于面地点的时间,地区上不同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7.由于地球自转是自向的,所以在地球上看日月星辰都是升落的。

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在绕地轴自转的同时,还绕不停地运转,称为地球的公转。

2.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与地球的自转方向。

周期为_____年。

3.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天,也就是。

4.产生的现象是:①;②;③。

5.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于是便产生了的变化,即、、、。

南半球的季节和北半球的季节正好。

6. 23.5°N称为,南回归线的度数是;北极圈的度数是,66.5°S称为。

7. 一年之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____________之间移动。

月日前后,太阳直射在上,这一天被称为春分日;月日前后,太阳直射在上,这一天被称为夏至日;月日前后,太阳直射在上,这一天被称为秋分日;月日前后,太阳直射在上,这一天被称为冬至日。

8.除赤道外,地球上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的变化,极圈内有现象。

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有直接关系。

如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则半球昼长夜短,半球昼短夜长;地区终年昼夜等长。

9. 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光照射的情况,冷热就有。

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哪些 规律是什么

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哪些 规律是什么

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哪些规律是什么
地球分为公转和自转,很多同学分不清两者之间的区别,由地球自转产生了什幺现象,地球自转的规律又是什幺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信息,以供参考。

1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现象概括来说,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形成了四季春夏秋冬,白天黑夜。

详细来讲,地球自转造成了一下四个现象:
1、南北半球昼夜更替和时刻差异。

2、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圈的时间即昼夜更替的时间是24小时。

2、时刻差异即地球自转产生地方时,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早,每隔经度15度,地方时相差一个小时。

4、物体水平运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

从各个方面来看,地球自转的概念是地球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周期是分为恒星日和太阳日,一个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一个太阳日是:24时;地球自转的旋
转中心是地轴;速度角叫做速度:除南北极点以外,均是15°/时,南北极点为0°;线速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到极点为0。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交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由于地球有自转,昼夜更替适中,地表增温和冷却不超过一定限度,生物才得以生存,其他许多过程才不朝极端方向发展。

2.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一个地方的正午时候,距其180°经度处却正当午夜,这说明地球表面每隔15°经线,时。

地球运动产生日夜交替

地球运动产生日夜交替

地球运动产生日夜交替地球运动产生日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而公转则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行一周。

这两种运动共同作用,使得地球上出现24小时的日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的速度较快,每天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由于地球是倾斜的,所以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太阳的高度和照射角度不同。

当地球自转时,地球上的某一地区面对太阳,则阳光直射到该地区,形成白天;而当该地区背离太阳时,则阳光斜射或不照射到该地区,形成黑夜。

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所以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始终不变的。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微小的变化。

地球离太阳较近的时候,称为地球的近日点;而地球离太阳较远的时候,称为地球的远日点。

这种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变化,并不会直接影响到日夜交替的产生,而是会影响到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地球自转的周期大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天。

在一天中,地球自转一圈,从太阳上方经过正午,到太阳下方的时间被称为地方时。

不同地区的地方时会有所不同,比如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地方时会比西部地区的地方时早约两个小时。

日夜交替对地球上的生物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在白天,太阳的光芒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白天的阳光也为动物提供了温暖和能量,使它们能够进行活动。

而在夜晚,由于没有阳光的照射,温度下降,许多植物休眠,动物活动减慢或停止。

日夜交替也对动物的觅食、繁殖和休息等行为产生了调节作用。

除了日夜交替,地球的自转还导致了地理经度的划分和时区的存在。

因为地球自转一圈所需的时间确定了一天的长度,所以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地方时。

为了统一时间,人们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对应着一个地方时。

各个时区的界限大致沿着经线进行,以经线整除每天360度的特定经线为界。

总结起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日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使得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而地球公转则影响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A )
A.日月升落
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
D.四季转换
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D )
A.23小时56分
B.24小时零4分
C.24小时56分
D.24小时
3、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和的地点是 ( C ) A.西经90度、南纬89度 B.东经80度、西经40度 C.东经10度,南纬1度 D.西经180度、北纬71度
4、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自转方向的是( ) ④
N


900W
00

900W
00

5、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人造卫星,其绕地公转的速 C 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 (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3、当地球由D公转运动到A时,其公转速度将:C
N
侧视图
30°N 0°
0° 60°S
S N
30°N 0°
S
60°S
0° 30°N

N
0° 60°S
0° S
180°
俯视图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 动规律
一、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侧视:自西向东
1、方向
俯视:北极上空——逆时针 南极上空——顺时针
N
S
一、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
2、地轴和两极 (1)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 (2) 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是北极,与北极相反的 一点是南极。
北极
地轴 南极
3、纬线与纬度
4、经线与经度
5、侧视图与俯视图

1.3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教学设计第一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1.3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教学设计第一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提高地理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天文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图表、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布置课后作业: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现象,撰写观察报告。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并记录生活中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撰写一篇观察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报告内容需包括观察时间、地点、方法,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和感悟。
2.制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要求模型能直观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以及产生的昼夜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3.地理图表的观察、分析和解读能力。
4.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是什么?
b.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c.如何运用地理图表分析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2.小组分享:各小组将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和提问。
(四)课堂练习
1.判断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件1.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件1.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

P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18点
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通过地心的大圆。
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
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分为晨线和昏线。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的应用:①确定地方时、日期、季节
12:00
极昼
(4)在一年中,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如何?
AB是______线,AC为______线
图(一)表定示_西____五___节区气,区D点地时方时为____点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19~20题。
在下图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跃的是:
据此完成19~20题。
晨昏线的应用:①确定地方时、日期、季节
(5)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跃晨昏线上空时,当地时间是8日19时。
N 6日5时20分 D.
图(十)中,极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M点(切点)地方时为______点,有______现象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14)晨昏线(在圈春)分平、分 秋地分球与吗经?线重合,其它时间与经线呈一夹角。
阿沿根地廷 表潘水帕平斯运草动原物牧体草的枯偏黄移。
图(7中十的一斜)线中示,意R晨点昏地线方。时为________点
P 图(2是四“)神中舟,八A号EC冶为与昼“弧天(宫跨一经号度”1首40次°对)接,空CB间A位为置夜示弧意,图昼。长__________,夜长______________
N
B
图5
10.若AM为昏线,则此时节:A.巴黎香榭丽舍大 道落叶遍地。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C.阿根廷 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P
M
M
A
N

1.3《地球的自转》精品教案

1.3《地球的自转》精品教案

《地球的自转》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利用地球自转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通过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难点:时间差异【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掌握哪些内容。

二、导入课件演示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导入新课。

留问题:日月星辰为什么都东升西落呢?难道是它们都在围绕地球转吗?三、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出示地球自转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地球自转的方向_______________。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_____________。

思考题:1.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在自转?2.人们习惯以一天为单位来安排作息时间,这与地球的自转有着怎样的关系?活动:1.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在图上用箭头标注地球自转的方向。

2.把转动的地球仪的北极朝向自己,观察其转动的方向。

在图上用箭头标注你所观察到的地球自转的方向。

3.把转动的地球仪的南极朝向自己,观察其转动的方向。

在图上用箭头标注你所观察到的地球自转的方向。

结论:地球的自转方向________________,在北极呈____(顺、逆)时针,在南极呈____(顺、逆)时针。

简单的可以归结为北逆南顺。

四、昼夜更替出示图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随着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也就不停的更替。

练习:五、时间的差异根据左图信息完成练习(1)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_______。

(2)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___小时。

一天中,太阳升至最高位置时就是当地的正午。

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其正午时刻是相同的。

因此,同一经线上的时间相同,而不同经线上的时间是不同的。

【中图教育版】新版高中地理教学课件(必修一):1.3.1《地球的自转运动》ppt课件

【中图教育版】新版高中地理教学课件(必修一):1.3.1《地球的自转运动》ppt课件

昼半球的界线叫晨线,反之为昏线。图A中为晨线, 接 因为顺地球自转方向将进入白天。在图B和图C中我 们可以看出纬线是同心圆,所以是在极点上俯视地球 得到的俯视图。B图是北极上空俯视图,
地球应该是逆时针方向自转,那么晨昏线上半部分
是由昼转向夜的,所以应该是昏线,下半部分是由
夜转向昼的,所以应该为晨线。C图是南极上空俯视
球自转一周,赤道上静止的人们行程约八万里。1
670 km/h。
(2)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可以获得最大的线速度。
运输条件便利;周围是茫茫大海,坠落的残骸不易造
栏 目
成意外;纬度更低,线速度大。
链 接
(3)不正确。地球的自转方向不论是从北极上空看还是
从南极上空看都是自西向东,只是从北极上空看呈逆
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链 接
A.2/3
B.7/12
C.11/12
D.3/4
解析:第(1)题,通过对图示进行补充可以得出下图。从图上
可以看出,此时A点为120°W、赤道和晨线的交点,其地方
时为6时,20°W的地方时为12时40分,30°W的地方时为12时。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B点的地方时小于12时,C为ACB的中
点,故C点 的地方时小 于 9 时,D项正确。第 (2)题,图中
120°W的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为22时,150°E的地方时为
栏 目

24时,故从180°向东到150°E的330°经度范围所处的日期均与 接
北京同处一天,故C项正确。
知识点五 地转偏向日
►师生互动
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体原来的
受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
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a、b、c、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假如地球不自转,有没有昼夜现象? 有没有昼夜的更替? 如果有,昼夜更替的周期又如何?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N
2、晨昏线
昏晨线是什么形状的?
晨昏线是大圆 晨 线 夜弧 昏 线 昼弧
太 阳 光 线
晨昏线跟太阳光什么关系?
晨昏线跟太阳光垂直
晨昏线跟经线什么关系?
晨昏线跟经线相交或重合
S
晨昏线把纬线圈分成两段,一段在昼半 球,叫昼弧;另一段在夜半球,叫夜弧。
晨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 晨线 夜转向白天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白 昏线 天转向黑夜的分界线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 自转一周叫一个太阳日
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 自转一周叫一个恒星日。
360°
1、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转了多少度?
2 恒星日长还是太阳日长?
自转角度 太阳日 恒星日 360°59′ 360°
时间 24小时 23小时56分4 秒
备注 昼夜更替的周期 地球自转的真正 周期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2、周期
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练习
一同学在8日20时把天文望远镜对准织女星,若 望远镜保持位置不变,那么它下次对准织女星 的时间是
A9日20时 C9日19时56分4秒 √ B9日20时3分56秒 D9日20时3分56秒
3. 速度
角速度: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某点 单位时间之内转过的角度。 线速度: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某点 单位时间之内转过的距离。
• 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全球各地的自转角速度是不一致的 B.南北纬60°的自转角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C.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 D.南北两极点自转线速度为零,自转角 速度最大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产生昼夜交替
1 产生昼夜交替
(1)、原因
a 不发光、不透明--昼夜现象 b 地球自转 昼夜更替
(1).角速度的分布规律 15°/小时(两极点为零)
旋转半径小 线速度小
旋转半径大 线速度大
地球自转速度的规律
(1).角速度的分布规律 15°/小时(两极点为零) (2).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为零 在极点上,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
思考:60°N的 线速度是赤道的 自转
(一)地球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2、周期
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线速度 3、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为0
角速度
15°/h,极点为0
下列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
A、哈尔滨 B 、广州 C、重庆
A

D、北京
• 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 据此分析,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 的是 B • A. 拜科努尔(46°N) B 库鲁(5°N) • C 酒泉(46°N) D 肯尼迪(28°N)
北极星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西 N 地轴

S
地球的自转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逆时针 顺时针
下列图形中,哪些正确表示地球的自转?
A
B
N
S
C
D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2、周期
地球的自转周期
晨线
A
昏 线
P
晨 线
B
晨 线
晨 昏 线 的 判 定
晨线
A
A
晨线
S N B
昏线
C
昏线
B
晨线
1.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图中 表示正确的是 B
练习
• • • • 练习册 P11 同类变式1 P12 夯实基础 5 P15 夯实基础 1、2、5.(1)
• 昼夜更替周期 24小时,一个太阳日 • 昼夜更替周期的意义 有利于形成合适的温度范围 温度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