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看看周围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我国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学流逝,我们的道德也被一点点地冲刷掉了,道德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当今社会,我们亟需正视国学以及国学教育,但国学教育如何有效地展开发挥其德化育人的功能值得我们研究,而想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现在正在接受国学教育的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入手,从他们学习国学的过程、内容等多个方面审视当下的国学教育。。本研究从校外培训机构中接受国学培训的小学生入手,通过发放问卷辅以访谈,了解了当下小学生国学教育的现状以及原因。小学生学习国学之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当下小学生有多种渠道接触国学,但小学校国学教育缺位,小学生深入接触国学机会较少,参与培训的小学生参与意识较强,但多是带着功利心目的学习,而在课外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校外培训机构中所学国学内容上贴近生活,内容多样,但无法形成系统,教材权威性让人质疑。针对小学生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要加强小学对国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国学融入校园文化中去;其次,关注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合理引导小学生对国学教育的看法,避免盲目跟风或全盘否定的倾向;再次,注重教材编写,加强师资培训;最后,社会多方助力增加小学生接触国学的机会。

关键词:国学;国学教育;小学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一股“文化热”的发展,“国学热”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兴起。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在我国国力不断增强、民族意识苏醒、民族自尊心增强的背景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繁荣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逐步凸显,社会道德沦丧、人心不古、官员腐败、子女不孝、各种大学生伤害事件等情况接连出现,尤其是小学生一代出现的道德问题让国人倍感焦虑。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家将传统文化提到了发展的关键点上,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国学,也日益成为社会大众学习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试图从国学中所包含的经义中来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尤其是国学强大的道德感化能力让社会各方投以瞩目的眼光,一次次拨动着大众的神经,于是国学就从高校专门研究的象牙塔中走出来,开始在大众中普及。2006年1月,《光明日报》推出了国学版专栏,基本的国学知识开始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同年10月,中央电视台和于丹女士合作讲授《论语与人生》,开启了国学系列栏目《百家讲坛》的序幕。随着栏目的播出成功,2009年国学普及开始走向小学生,在央视二套财经频道推出了以“开心学国学”的一系列知识竞赛为主题的《开心辞典》栏目,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主流媒体的参与下,国学越来越多被国人了解,国学教育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己经不再满足于对国学的简单了解,而是想对其有深层次的学习,于是学校变成了国学教育展开的一大阵营,社会上的校外培训机构也积极筹建各种国学学习班,读经运动、私塾书院的出现在当下看来也已是司空见惯。然而小学生接受国学教育、尤其是在蓬勃兴起的校外培训机构中接受国学教育的的现状到底如何,却很少有人关注,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调查从这个角度出发了解现状发现问题,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一股“文化热"的发展,“国学热”在中国大地

上悄然兴起。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在我国国力不断增强、民族意识苏醒、民族自尊心增强的背景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繁荣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逐步凸显,社会道德沦丧、人心不古、官员腐败、子女不孝、各种大学生伤害事件等情况接连出现,尤其是小学生一代出现的道德问题让国人倍感焦虑。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家将传统文化提到了发展的关键点上,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国学,也日益成为社会大众学习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试图从国学中所包含的经义中来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尤其是国学强大的道德感化能力让社会各方投以瞩目的眼光,一次次拨动着大众的。

(二)国学教育研究现状综述

1.关于国学及国学教育概念的研究综述

(1)关于国学概念的研究

“国学”一词在古籍中就己出现《礼记.学记》中“试比之各国,国学即所谓大学也,家塾,党库,术序,即所谓蒙学、小学、中学也。其等级盖甚分明’,。从中可见,古时国学所指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高级学校,类似当下的高等学府。与今日“国学热”所提国学并无太直接的关系。今日“国学”这一概念一般被认为缘起于20世纪初,当时国家内忧外患,西方文化涌入,国学式微,一些学术界人士,为了应对外来文化的侵袭,实现保存和发扬中国固有学术之目的,借用日本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引入“国学”。以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田正平教授为首的学者在《近代“国学”概念出处考》中指出当前学界关于近代“国学”概念的出处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是黄遵宪于1887年提出;其二是梁启超于1902年秋提出;其三是吴汝纶于1902年8月最早接受日本人士意见,开始采用“国学”一词。但是,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只是简单引用了日本流行的“国学”一词,并没有提出说明我国“国学”的存在和发展。吴汝纶在1902年8月的日记中只是对日本学者主张在中国提倡国学的建议的记录,而其自己并未对“国学是什么”有任何的研究和阐释。1902年梁启超论及具有近代意义的“国学”概念,但从时间上讲已谈不上“最早”。一般认为,中国近代意义“国学”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乃是屠仁守,他于1897年刊发了《孝感屠梅君侍御辨辟韩书》一文,在文中他试图学习日本,提倡近代意义之国学。在当时背景下出现的“国学”概念,在今日许多学者们看来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有识学者为了抵御西方文化对中国固有文化冲击而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新世纪文化的不断繁荣,“国学热”诱发了越来越多对国学概念的研究。季羡林先生曾提出“大国学”的概念,他认为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虽然这些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这个概念中注重了国学所承载的文化的多样性。国际易经学会理事南柯舟认为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学术,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包括五术、六艺和诸子百家。在这个概念中将国学的范围进一步细化到中华五千年来我国传承下来,有文字记载的学术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认为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术”是中国传统的学术的简称,其主干是儒家的尊重先祖、进德修业、内圣外王,以及道家的逍遥独立、禅宗的心灵自由、屈原的浪漫热烈的精神气质,是一种多元与和谐的精神文化体系,内容是经史子集。儒家文化的重要地位在这个概念中体现地比较充分。著名学者余敦康认为国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总称,国学有关核心价值观,有关民族的精神支柱,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层面上的东西,是精神驱动力量,可以鼓舞我们的志气,可以有一个很大的凝聚力。这个概念更注重对国学文化对中国人精神的影响力。武汉大学覃启勋教授将国学看为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之总称,国学的主体是儒学,儒学就是儒家学说,“儒学十三经”乃是国学的核心典籍,此外国学还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