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奇妙的光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主要内容是关于光的透明和不透明性质的知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将了解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探索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也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其他物体的透明与不透明特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
- 掌握光在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观察和实验过程。
-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促进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 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
- 光在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对光的一些基本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获取信息。
但是,他们在理解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式和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一些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物体的注意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图片上的玻璃、水杯、石头和木块,然后提问学生: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光在这些物体中是怎样传播的吗?2. 观察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选择一个透明物体(如玻璃、水杯)和一个不透明物体(如石头、木块)。
- 学生用手遮挡住光源,观察光在物体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 学生可以讨论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特点,并思考光在这些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3. 实验结果分享和总结- 学生小组之间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通过口头交流或展示实验记录。
4.11《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2.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0.透明与不透明物质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透明物质常用于观察实验现象,不透明物质常用于遮挡实验现象。
课后作业
1.请用透明和不透明物质的特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用途。例如,为什么窗户使用玻璃而不是木头?
2.请列举五种透明物质和五种不透明物质,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
3.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不同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光线的透过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2.鼓励学生分享学习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1.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的内容,强调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的重点和难点。
2.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1.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透明与不透明物质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1.介绍与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相关的拓展知识,如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如新型透明材料的研究。
情感升华:
1.结合透明与不透明物质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
①透明物质的特点:光线能够完全穿透,如玻璃、水、空气等。
二年级上册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透明与不透明》教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透明与不透明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不同透明程度材料的作用与运用。
3、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并能分别说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了解光照到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上,分别会产生什么现象。
教学准备:透明玻璃片、毛玻璃片、瓷砖片、不同透明度的灯泡以及线路和其他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透明的,哪些物体是半透明的,还有哪些物体是不透明的。
这些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玻璃、毛玻璃和瓷砖。
)同学们,这三种物体大家认识吗?大家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在这三种物体中,玻璃是透亮的,毛玻璃是半透亮的,而瓷砖是不透亮的。
3、引导学生了解什么叫透明,什么叫不透明?像玻璃这种物体,能透光的,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外面的,我们称之为透明物体。
而不透光的物体,就叫不透明物体。
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半透明物体。
4、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半透明的,有些却是不透明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
研究这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5、板书课题:11、透明与不透明学生齐读课题。
二、根据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物体分类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带一些东西到学校来,大家带来了吗?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拿出来,摆放在桌子上。
2、大家带来的这些物体,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不透明的,下面请大家来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用透亮与不透亮的标准,给这些物体分分类,看看哪些物体可以归为透亮的一类,哪些物体可以归为不透亮的一类,而哪些物体介于透亮与不透亮之间,归为半透亮的一类。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透明与不透明》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认识和区分透明和不透明物体,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透明与不透明的定义及特征2.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探究活动:观察和实验,区分透明和不透明物体4.拓展练习:设计一个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组合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定义,识别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和探究科学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及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等活动,深入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性质,并将所学应用于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和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物体。
3.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团队合作,提高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透明和不透明物体实物或图片,实验器材(如透明塑料袋、玻璃杯等)。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记录表格,画图工具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图片和实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物体,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透明还是不透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8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体验和理解这一概念。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和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区分透明与不透明的物体。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
2.观察法: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和总结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体验。
4.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品,如玻璃、塑料、纸张等。
2.学生准备:学生自带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杯子、玩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品,如玻璃、塑料、纸张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你们能找出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吗?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带的物品进行观察和分类,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分开。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用自带的物品进行透明与不透明的实验,如透过玻璃看字、透过塑料变形等。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透明与不透明 苏教版(2017)
11《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究性目标:能按照物体的透光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2、活动目标:能分别举例说出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3、科学知识目标:A、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
B、能正确说出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4、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本组的发现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对物体按透光程度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具准备:手电筒、玻璃、书本、卡片纸、小玩具、石头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过程:活动一:光能透过哪些物体?(一)激趣导入:师:(出示幻灯片)这节课我们学习第8课《透明与不透明》!师: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怎么样?(出示幻灯片)这有3张图片,有3个不同的物体,透过物体,我们看小女孩的衣服,你看清晰吗?(生图1、图2、图3依次说一说)(设计意图: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研究问题后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学生成功迈出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二)活动1 透光实验:(尽可能地遮挡进入室内的光线,使房间变暗。
)师:(出示幻灯片)活动1,光能透过哪些物体?老师给各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物体,动手摸一摸,眼睛看一看,你认识哪个物体?(生答)师:进行这个活动,我们还要准备什么材料?(手电筒)手电筒怎么样去使用?师:活动的时候,将手电筒与桌面平行,手电筒与物体保持适当的距离,在更换被测物体时,保持这一距离不变。
师:怎样进行活动?师布置活动要求:1.一位同学站在桌边,将一张白卡纸立在桌子上当屏幕。
2.另一个同学拿着手电筒,手电筒与白卡纸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
3.第三位同学分别将桌子上各种物体放在手电筒与白卡纸之间,并观察白纸上的情况。
师:我们要看屏幕上的亮光,白卡纸要一直竖立着!※注意安全:别让玻璃弄伤你的手哟!师:在进行活动前,请大家大胆地猜测,结果会怎样?(生答)师: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学们一边活动,一边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11.透明与不透明教案及反思
11《透明和不透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透明与不透明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奇妙的光”中的第二课,本单元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借助物体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现象,用玻璃纸看世界发现颜色的变化,让他们积累对光现象认识的科学经验,当他们有了对物体是否具有透明的属性,才能认识影子产生的条件,这一主题也会帮助儿童认识“遮光物是否透明会影响影子颜色深浅”奠定基础,是幼儿园“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的进阶学习,也为学生到中高年级学习光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太阳光的组成等作好铺垫。
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我发现,本课重点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通过联系生活,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的作用与运用。
事实上从科学概念上来说,透明与半透明没有明显界限,甚至不透明都是相对的,简单地把物体的透光性分成“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不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会降低本节课的教育价值。
为此,在教学中有必要探究一下透明度除了材料本身的特点,还受厚度、光滑度和杂质情况的影响。
另外,讨论物体的透明度,离不开光的相关特性的支撑,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总认为人眼看到物体是人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忽视了物体反光入射到人眼中产生影像的本质,所以有必要在研究物体透明度时,进一步了解光与视觉现象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在透明度上存在差异,大致可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情况,了解各自的不同特点。
2.通过联系生活,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的应用与作用。
3.通过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制作的产品,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物体材料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难点】认识到透明度与光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不同透明度的灯泡(含点亮装置)、可视和不可视的储物箱,不同透明度的手机壳(3种)。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1《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11.《透明和不透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透明和不透明》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奇妙的光”中的第二课,本课围绕物体或材料的透光展开,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透明度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并学会辨别物体是否透明的方法。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观察一组物体,辨别这些物体的透明程度,从而学会识别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活动二,观察两种灯泡的玻璃和它们发出的光,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描述看到的现象。
活动三,是在掌握了透明与不透明物品的特征之后,检验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
这个活动包括两个交流话题:一是调动生活经验,正确选择透明与不透明物品;二是联系具体的生活场景,观察并讨论家庭装修中选用不同透明度材料的做法及理由,从而加深对三种透明度材料的认识。
活动四,是一个拓展活动,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这些活动都指向让学生把透光与透明相联系、比较,为中年段学习、探究光的传播和反射积累必要的经验。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与思考能力,但还是还不具科学预测、分析、探究、记录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
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和平时的生活经验,已经对观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还不能有意识地把透明与光相联系。
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科学的训练,促进科学探究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同时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了解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物品的特征。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
2.通过观察比较两种灯泡的玻璃和发光的不同现象,知道并描述透明和半透明物体的不同。
(三)科学态度目标:1.通过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的特性,意识到它们在生活中有不同的作用和用途。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透明与不透明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例子。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但对于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透明与不透明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
2.观察和实验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感知其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透明与不透明的性质。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4.生活实例法:让学生举例说明透明与不透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生活图片和实验材料。
2.教学课件。
3.分组讨论的表格。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透明和不透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透明的玻璃、水杯和不透明的木头、纸张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性质。
然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将透明的水杯和不透明的小球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透明与不透明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结束后,各组分享实验结果。
4.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透明和不透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举例说明,如透明的水杯可以看见里面的内容,不透明的木头可以用来做桌子等。
小学科学《透明和不透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透明和不透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不同透明程度材料的作用与运用。
3.学会选择不同的材料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并能分别说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区分透明与不透明,说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三个不同透明程度的盒子,不同透明度的灯泡(含点亮装置)、透明垫纸板,半透明垫纸板,不透明卡纸,可视和不可视的储物箱,透明和不透明伞。
学生分组材料:(1)透明垫纸板,半透明垫纸板,不透明卡纸。
一垫纸板、一袋空气、练习本、硫酸纸、透明玻璃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游戏引入1.拷贝纸画小猪佩奇2.卡纸画小猪佩奇3.学生交流感受,引出课题《透明与不透明》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一:辨一辨认识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1.让学生交流,卡纸、拷贝纸是透明还是不透明?2.引导学生了解什么叫透明,什么叫不透明,什么叫半透明?同时知道如何辨别物体的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3.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半透明的,有些却是不透明的。
活动二:分一分根据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物体分类1.展示五种材料:垫纸板、一袋空气、练习本、硫酸纸、透明玻璃杯。
请学生猜一猜哪些是透明,哪些是不透明?给这些物体分分类,同时告诉老师分类的理由。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五种物体分类。
并交流展示。
3.教师总结活动三:选一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景故事:小明的故事1.小明家的灯坏了我们的好朋友小明,晚上在家做作业,突然灯坏了,小明的爸爸在家里找到这两个灯泡,你们看一看这两个灯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这两个灯泡发出的光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2.收拾家务小明做完作业,妈妈跟小明说:小明你长了,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你把你的玩具收拾一下吧。
小学科学11《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小学科学11《透明与不透明》(教案)透明与不透明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透明和不透明是指光线是否能穿透物体。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透明和不透明的特征。
3. 学生能够使用不透明材料遮挡光线,探索光线穿透的条件。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透明杯、玻璃板、纸板、不透明杯、手电筒、不透明物体等。
2. 实验材料:水、油、砂糖等。
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透明杯和一个不透明杯,并询问学生这两个杯子有什么不同。
2. 学生观察后,提出透明杯可以看见里面的物体,而不透明杯则看不见。
实验一:透明杯和不透明杯1. 教师给每组学生发放一个透明杯和一个不透明杯。
2.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透明杯和不透明杯的特点,完成以下实验要求:a) 描述透明杯和不透明杯的外观特征。
b) 用手电筒照射透明杯和不透明杯的底部,观察光线的穿透情况。
c) 总结透明杯和不透明杯的区别,以及光线在其中的表现。
实验二:探究不同材料的透明和不透明1. 教师展示一些材料,如玻璃板、纸板、塑料袋等,并询问学生这些材料是不是透明的。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以下材料的透明和不透明特征:a) 透明材料(如玻璃板、塑料袋等):能否看见通过它的物体。
b) 透明材料里放置不同物体时,观察其对光线的影响程度。
c) 不透明材料(如纸板、木块等):能否看见通过它的物体。
实验三:探究物体透明的条件1. 教师给每组学生发放一个不透明物体,如砂糖、酱油瓶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不透明物体对光线的遮挡情况,并思考以下问题:a) 不透明物体遮挡光线的效果如何?b) 如果在透明物体(如透明杯)里放入不透明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学总结: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并回顾实验的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光线在透明和不透明物体中的表现,以及物体透明的条件。
3.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问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
拓展思考: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更多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并总结不同物体的特点。
二年级上册科学《透明与不透明物质》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透明与不透明物质》教
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透明物质和不透明物质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PPT幻灯片;
2. 实验材料: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如玻璃杯、纸张、塑料袋等);
3. 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的物体,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探究(15分钟)
1. 分组实验:每组选取一个透明物质和一个不透明物质进行观察;
2. 指导学生观察物质的外观、光线透过程度等特点;
3.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透明而有些物质不透明。
认识理论(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 讲解透明物质和不透明物质的定义;
3. 讲解透明物质和不透明物质的特点。
拓展应用(20分钟)
1. 在PPT幻灯片上展示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用手举起来判断是透明还是不透明;
2. 引导学生思考透明物质和不透明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总结归纳(5分钟)
1. 回顾课程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 提出问题:你们能用透明物质和不透明物质的特点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吗?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对实验的参与程度和结果记录的准确性;
2. 针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者
XXX(您的姓名)
日期:XXX-XX-XX。
小学科学11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小学科学11透明与不透明(教案)科学教案:透明与不透明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通过实验了解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特性。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和讨论推断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原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例如玻璃、塑料袋、金属板等。
2. 教师准备工具和设备,例如手电筒、纸张等。
3. 教师准备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吗?”鼓励学生回答并共享他们的想法。
Step 2:讲解 (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的概念。
透明材料是允许光线通过并且可以看到背后的物体,例如玻璃。
不透明材料不能使光线透过且无法看到背后的物体,例如金属。
Step 3:实验观察 (15分钟)教师将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展示给学生。
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的特点,例如透明材料能否看到背后的物体,不透明材料是否能让光通过。
Step 4:实验探究 (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实验:1. 将手电筒打开,用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遮挡光源。
学生观察光线透过不同材料时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2. 用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装饰在纸张上,检查是否可以看到纸张下面的线条。
3. 用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盖住小玩具,让其他同学猜测盖住小玩具的材料。
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整理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Step 5:总结 (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并帮助学生归纳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Step 6:拓展 (5分钟)教师与学生讨论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玻璃窗、塑料瓶等。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使他们思考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象。
二年级科学上册《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在这三种物体中,玻璃是透明的,毛玻璃是半透明的,而瓷砖是不透明的。
3、引导学生了解什么叫透明,什么叫不透明?
像玻璃这种物体,能透光的,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外面的,我们称之为透明物体。而不透光的物体,就叫不透明物体。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半透明物体。
课题
11、透明与不透明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不同透明程度材料的作用与运用。
3、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重点
知道有些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并能分别说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半透明的,有些却是不透明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研究这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5、板书课题:11、透明与不透明
学生齐读课题。
二、根据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带一些东西到学校来,大家带来了吗?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拿出来,摆放在桌子上。
2、大家带来的这些物体,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不透明的,下面请大家来用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这些物体分分类,看看哪些物体可以归为透明的一类,哪些物体可以归为不透明的一类,而哪些物体介于透明与不透明之间,归为半透明的一类。
3、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辨别物体是透明还是不透明的。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35页下面的文字和图画,了解辨别物体是透明还是不透明的方法及标准。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透明与不透明》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身边的物体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问题。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透明和不透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性。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性。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若干,如玻璃球、塑料瓶、木块等。
2.实验材料:水、杯子、筷子等。
3.教学课件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如玻璃球和塑料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的这些物品有什么区别?能说出来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品有些是透明的,有些是不透明的。
接下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杯水和一只筷子,提问:“如果把筷子放入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透明与不透明》。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或黑板,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透明和不透明的定义、特性以及生活中的实例。
小学科学411《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411《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透明与不透明:探索光的奥秘一、引言科学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
透明与不透明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关乎光的传播和物体的性质。
通过本篇教学设计,我们将通过多种任务和实验活动,帮助学生探索光的行为和物体的透明性相关概念。
这将引导学生走进光的世界,理解光的传播与物体透明性的原理。
二、学习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什么是透明、什么是不透明,并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2. 学生了解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对光的穿透性的差异。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辨不同物体的透明性,并解释原因。
4.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透明性的结论。
三、教学步骤1. 了解透明与不透明任务1:观察物体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一些物体,将它们分为透明和不透明两组,并解释选择的原因。
然后,请学生讨论透明和不透明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2. 探讨透明性任务2:制作透明度阶梯为了更好地了解透明度的不同级别,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透明度阶梯。
首先,提供一些不同透明度的物体,如玻璃、纸张、塑料袋、金属板等,然后,请学生按照透明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这些物体,并用数字标记。
最后,请学生对透明度的概念进行讨论和总结。
任务3:探索玻璃学生将进行一系列实验,以探索玻璃这种常见的透明物体。
他们可以观察、感受、测量和比较玻璃窗、眼镜、瓶子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玻璃样本。
通过实验,学生将思考玻璃为何透明,是如何让光线穿过的。
3. 理解不透明性任务4:探究不透明物体学生将进行实验,观察不透明物体对光的穿透情况。
请学生选择几个不透明的物体,如黑板、玩具块等,并用橡皮泥或纸板遮挡其中一部分,将受遮挡和未受遮挡的部分置于光源下,观察两者的差异。
学生需要思考为什么不透明物体不会让光线穿过。
任务5:造一个山洞学生将在教室内制造一个简单的山洞。
请学生使用废纸堆或其他可以堆积的材料堆积成山形,然后在山洞后方放置一个光源。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透明和不透明》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透明和不透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透明和不透明》是一节探究性的科学课。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类,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对于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和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发现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
2.分类法:让学生对物品进行分类,巩固对透明和不透明概念的理解。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玻璃、塑料、纸、木头等。
2.分类标签。
3.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中,哪些是透明的,哪些是不透明的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品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教师将物品分成两组,让学生尝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观察和分类教师提供的物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如何正确地对物品进行分类。
然后,教师进行小结,再次强调透明和不透明的概念。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透明或不透明的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单元《11.透明与不透明》苏教版
同。
这三种材料的
物体会有什么
不同呢?
利用视频
2、 学生观看演7K
播放演示
三、比较
实验小视频,
完成探究
实验,提
透明、半
并完成探究活
活动,利用
高实验的
透明、不
动,利用平板
平板进行
演小可见
透明物体
进行记录。
记录。
度,增强
的透光程
汇报、交流
演示实验
度
3、 小结:透明度
的有效
不同的物体,
性。
透光程度也不
利用平板
二、认识
半透明材
料
能用透 明、半透 明、不透 明描述常 见物体的
特征。
1、教师引导学生 观察周围环境
中的透明与不 透明物体,并 讲述他们的判
断依据。
2、教师出示半透 明材料,学生
通过观察活
动,将其与透 明、不透明材
料进行比较, 判断它们是属
于哪一种材
料。
小结:透过透明程度 不同的材料看到的 物体样子不同。
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以多兀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懂得使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描述物体的材料的特征。
解决措施:先让学生描述他们熟悉的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特征, 再将 不熟悉的半透明材料与透明、不透明的材料进行比较,得出半透明材料的 特征。
教学难点:懂得透明度不同的材料透过程度也不同。
三、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小朋友很好动,爱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周围世界充满r好奇, 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达欲,但是文字记录能力较弱。
二年级学生对透明与不透明物体有一定认识,但认识得不完整,对 半透明的认识欠缺。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知道光是让我们看到物体的 重要条件,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透过透明的材料能看到清晰的物体,透过 半透明的材料看物体模糊,透过不透明的材料什么都看不到。在本节课 设计中,我创设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探究,拓展活动,让科 学课变得生动有趣,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
2.11《透明与不透明》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十一课《透明和不透明》备课人:何晓霞第11课《透明和不透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通过联系生活,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的作用于运用。
3.通过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制作的产品,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学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描述物体的材料或性质。
【教学难点】认识到透明与透光的异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不同透明度的灯泡(含点亮装置)、可视和不可视的储物箱,不同透明度的手机壳(3种)。
学生分组材料:(1)玻璃片、毛玻璃片、瓷砖片。
塑料垫板、保鲜袋、练习本、打印纸、装有水的透明玻璃杯。
可以点亮的透明、半透明灯泡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诗人顾城说过“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而我们却注定要用它去寻找光明”。
今天老师请同学们睁大你们黑色的眼睛和老师一起去探究科学的奥秘。
大家准备好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踏上科学探秘的神秘之旅吧!)1.视频播放沙画短片。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
3.提问:我们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遇见物体会怎么样?4.学生猜测:光会被挡住,或光会透过去,也可能一部分被挡住,另一部分透过去。
5.明确本课研究的问题:透明与不透明(揭题板书)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活动一:区分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师: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就让我们利用手中的材料,动手试一试看看哪些物体光能透过去?哪些物体光不能透过去?一起进入活动一。
)1.学生阅读活动要求。
2.师布置活动要求:①师将教室窗帘、灯全部打开,确保教室里光线比较强。
②生将准备的木块(可取代)摆放在桌上。
③一名小组成员将玻璃片挡放在木快前方10cm—20cm(小心手指划伤)。
其他小组成员观察隔着玻璃片看到木块的情形。
④另一名小组成员将毛玻璃片挡放在木快前方10cm—20cm(小心手指划伤)。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学习教案-透明与不透明
01
1课时
故事导入,认识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一)听故事,寻找水。
1.前两天运动会刚刚结束,我们学校的海娃、盐娃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它们长跑之后感到非常口渴,开始找水喝,当它们来到饮品区一看,纳闷了“哪一杯是水呢?”海盐娃娃思考着……
2.老师:(出示两杯饮品)小朋友们,你能帮海盐娃娃找到哪一杯是水吗?你是怎么找到的?
不同透明度的物体在生活中的用途
1.谈话:刚才我们知道,透明的物体透光效果好,透过来的光线比较强,那么,今天这种情况(大晴天)你会选择哪把伞?说说为什么?
(出示图片1)
如果是下雨天,你想选择哪一把伞?说说为什么。
2.小结:原来不同的透明度,有不同的作用,以下这些物品分别使用了不同透明度的材料制作,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它们?
故事导入,认识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认识半透明
的,我们把物体的这个特性称为透明度(板书:透明度)。
[设计意图:运动会故事引入贴近生活,利用透明塑料杯和不透明纸杯很容易帮助学生认识“透明”与“不透明”,利用毛玻璃杯,引导学生发现通过这种材料可以看到物品,但又不是很清楚,让学生领会“半透明”。]
辨别物体的透明度
3.出示图片,学生交流。
图1:透明包书皮和纸质不透明包书皮
图2:透明储物箱和不透明储物箱
图3:纸质不透明鞋盒和透明塑料鞋盒
不同透明度的物体在生活中的用途
4.小结:不同透明度的物品有不同的作用,我们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物品。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透明、不透明物品的具体场景的运用,让学生知道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品,体会到这些产品的实用性与创意性。]
03
活动1:了解科学教室
活动1:了解科学教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透明与不透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不同透明程度材料的作用与运用。
3、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并能分别说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了解光照到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上,分别会产生什么现象。
教学准备:透明玻璃片、毛玻璃片、瓷砖片、不同透明度的灯泡以及线路和其他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透明的,哪些物体是半透明的,还有哪些物体是不透明的。
这些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玻璃、毛玻璃和瓷砖。
)同学们,这三种物体大家认识吗?大家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在这三种物体中,玻璃是透明的,毛玻璃是半透明的,而瓷砖是不透明的。
3、引导学生了解什么叫透明,什么叫不透明?
像玻璃这种物体,能透光的,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外面的,我们称之为透明物体。
而不透光的物体,就叫不透明物体。
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半透明物体。
4、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半透明的,有些却是不透明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
研究这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5、板书课题:11、透明与不透明
学生齐读课题。
二、根据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带一些东西到学校来,大家带来了吗?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拿出来,摆放在桌子上。
2、大家带来的这些物体,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不透明的,下面请大家来
用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这些物体分分类,看看哪些物体可以归为透明的一类,哪些物体可以归为不透明的一类,而哪些物体介于透明与不透明之间,归为半透明的一类。
3、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辨别物体是透明还是不透明的。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35页下面的文字和图画,了解辨别物体是透明还是不透明的方法及标准。
教师小结:辨别物体是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我们可以隔着这些物体看木块。
如果能够清楚的看到木块,那表明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如果完全看不见木块,那就表明这个物体是不透明的;而如果看到的木块是模糊不清的,就表明这个物体是半透明的。
下面,大家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辨别一下本小组学生带来的东西究竟是属于哪一类。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本小组学生从家里带来的物体,按照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来分类。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5、全班交流,学生分别展示本小组的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和半透明物体。
三、探究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和半透明物体的透光度。
1、教师出示两种灯泡,一种是白炽灯,灯泡是透明的;一个是磨砂灯,灯泡是半透明的。
同学们,这两种灯泡有什么不一样呢?
2、学生仔细观察两种灯泡的玻璃,弄明白这两个灯泡一个是透明的玻璃,一个是半透明的毛玻璃。
3、这两种灯泡发出的光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教师动手操作,把灯泡接上电源。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种灯泡发出的光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透明玻璃的灯泡发出的光比较亮,感觉刺眼,而磨砂玻璃灯泡发出的光比较暗一些,但是光柔和一些。
4、不仅灯泡如此,生活中其他许多材料也是如此,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
出示课本第36页的下面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下面不同的物品。
5、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说出自己的选择,并说一说自己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
6、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其他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不透明的雨伞,晴天、雨天都可以用;透明的雨伞,只在雨天选用。
纸质包书皮,包裹严实;塑料包书皮,能看清书名,便于查找。
可视储物箱,容易分辨箱内的物品;不可视储物箱,可以储藏私密性比较强的物品。
纸鞋盒,透气性比较好;塑料鞋盒是透明的,便于寻找鞋子。
7、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有的时候我们需要选择透明的材料,有的时候却需要选择半透明的材料,还有的时候需要选择不透明的材料,这个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四、探讨家庭装修中材料的选择。
1、我们家里在装修的时候,很多地方要选择透明的材料,还有些地方要选择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2、出示课本37页上面的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的看一看,思考一下:这些地方在装修的时候选择了什么材料?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材料?
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说清楚选择什么材料以及选择这种材料的原因。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情况,相机做一些指导。
4、全班交流讨论:
阳台的门窗选择透明玻璃,原因是透明的玻璃,不会阻挡光线,可以使客厅里更加的明亮。
卫生间的门选择半透明的玻璃,那是为了保护人的隐私,避免尴尬。
卧室里的衣橱都会选择不透明的材料来做门,原因是衣橱里面一般放的是衣物,具有一定的隐私性。
用不透明的门可以避免从外面看到衣柜里面的东西。
装饰柜的门选择透明的玻璃,那是因为装饰柜里面摆放的艺术品,是用来供人观赏用的,选择透明的玻璃,便于供人们欣赏里面的装饰品。
5、如果你有一间小书房,你会选择什么材料来制作书房门、书柜门、窗帘呢?请你们来说一说你的理由。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相机完成活动手册11页上面的表格。
全班交流讨论,其他同学相机评价并加以补充。
6、教师小结:刚才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了一些相应的材料来制作书房门、橱柜门、窗帘等来装饰自己的小书房。
不管怎么装,都是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的。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了解了生活当中的透明的、半
透明和不透明的材料,并且认识到了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材料各自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信学了这一课,对大家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装饰自己的房间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