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行为学》2012-2修订本(大16K版)

《基础行为学》2012-2修订本(大16K版)
《基础行为学》2012-2修订本(大16K版)

自序

人类对于自己行为规律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由中国诸子百家和古希腊哲学圣贤所创立的学说。其中影响后世最大的,莫过于中国的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和古希腊的“三杰”(即: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虽属不同的时代和社会,但是都认识到了:“思想指挥行为,行为产生后果”这样一条根本性规律。而且,不同的思想意识,会产生不同的社会行为后果。特别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可以主导社会的发展,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他们所创立的学说,形成了早期邦国社会的统治思想、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和法律准则。

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最重大事件,就是宗教的形成。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之中,获得了最广泛的信仰。其教义成为人们判辨是非对错,抉择行为取舍的思想判断依据,影响极为深远。

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重大事件,就是对历史的记载和研究。中国的二十四史,最为完整和最具有代表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之中遇到了疑难,就可以到历史书中找寻答案,这叫做“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此外,后世人对理学和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人类行为规律的深化认识,推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中就有中国的董仲舒、朱熹、王阳明,西方的笛卡尔、康德、卢梭、黑格尔等杰出人物。

自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对于人类行为规律的研究,走上了一条哲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道路。把产生行为的依据,与生理过程和思维过程联系了起来,研究涉及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还包括动机、能力、气质、性格、个性、人格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研究方法也大为进步,采用了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档案法等多种科学方法。这些研究直接导致了现代心理学的产生和完善,成为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之中的一门重要基本知识。心理学的研究成就了一批学术大家,一般把德国人威廉·冯特教授在1879年所建立的心里实验室视作心理学的开始。1900年奥地利医生佛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一书,则标志着心理学的确立。

近代工业发展的结果,人口大量涌入工厂,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工业城市。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工厂和城市的问题显露出来,管理学因应而生。1911年美国工程师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书中提出管理的目的是:“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并且提出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这种被称为“泰罗制”的管理方法,对工人的操作行为严格规定控制,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被当时

- 1 -

的工厂普遍采用。这就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诞生。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管理学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广泛,方法也越来越科学。不但涉及工厂,而且深入社会,得出了:“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决定一切”的科学论断,成为现代社会之中,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学。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组织行为学》。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它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社会组织中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达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实际效果。组织行为学所涉及的学科很多,是一门现代边缘科学。美国的斯蒂芬·P·罗宾斯教授,是组织行为学最具影响力的权威。

自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民主政治成为了世界文化思想的主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变成了政府实施有效管制的根本办法。但是有许多近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仍然未能获得科学合理的解答。包括:“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灭亡”“苏维埃的崛起与衰落”“个人崇拜和独裁专权的形成”“文化大革命”“霸权主义”以及“当代国家的有效管制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地控制社会行为?如何预测社会行为的不良后果?如何防止错误理论发展成为社会思潮?如何做到财富和权利的合理分配?如何掌握和控制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讨论的热点和难点。

《基础行为学》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一种尝试。它提出了一套创新的理论观点,作为切入讨论的基础。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详细探讨个人、组织、国家和社会的行为规律,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当代领导人必备的一门基本知识。它涉及历史、哲学、国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辩证法、系统学以及生命科学、医学和现代数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和概念,有的甚至直接引用,也是一门十分边缘的学科。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观察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但是,验证理论的实例较少,有待今后的研究来加以补充、修正和完善。

- 2 -

- 3 -

戴延平著

2012年4月修订稿

自序

1 目录

3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和范畴

6 第二节 指挥行为和限定行为

7 第三节 控制行为的基本方法

10 第四节 行为的基本规律

14 第五节 社会行为后果的监察与预警 15

第二章 欲 望

第一节 什么是欲望

17 第二节 生理需要的欲望

18 第三节 物质需要的欲望

19 第四节 精神需要的欲望

20 第三章 情 感

第一节 什么是情感 24

第二节情感的产生25

第三节典型情感列举26

第四节情感的转化28

第五节情感的消退29

第六节情感的变化30

第七节凝聚和斥散社会的情感31

第八节情绪32

第九节复杂情感与复杂情绪34

第十节社会情绪35第四章智力

第一节什么是智力37

第二节感知能力38

第三节记忆能力39

第四节学习分析判断能力41

第五节应算能力和想象能力42

第六节沟通适应能力43

第七节表达执行能力44第五章自我控制

第一节自我控制的目的和意义46

第二节自我控制的内容47

第三节自我控制的方法53第六章教育

第一节教育的目的与意义58

- 4 -

第二节现代社会的教育61第七章行为规则

第一节什么是行为规则64第二节行为规则是维系社会存在的需要66第三节行为规则的后果与风险67第八章谋略

第一节什么是谋略70第二节谋略应用70第九章信仰

第一节信仰的内涵与本质73第二节信任分析73第三节理念分析79第四节信仰是社会的灵魂82第五节伴随信仰的风险与危机83后记86

- 5 -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和范畴

一、什么是行为学

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称为《行为学》。按不同的研究视角来划分,又可分为《宏观行为学》和《微观行为学》两大部类。

(一)宏观行为学:是从总体上,研究人类行为最基本的规律和控制方法。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基础行为学》和《社会行为学》两大门类。

1、基础行为学:是研究和阐明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行为规律,以及控制行为的基本方法。其内容包括:行为本能和行为基本规律的观察、描述、分析、归纳和实验验证,以及自我控制和社会控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2、社会行为学:是从观察人类社会总体的角度出发,研究社会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控制方法和行为后果。建立“社会行为观察研究所”,监察社会群体行为(包括政府行为)的演进和发展趋势。预测和警示不良社会行为后果等重大问题,为政府施政提供科学的抉择依据。

(二)微观行为学:微观行为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内部各种组织和个体的行为规律。例如:研究社会组织行为规律的,可称为《社会组织行为学》;研究企业组织行为规律的,可称为《企业组织行为学》;研究乡村社群行为规律的,可称为《村社组织行为学》;研究消费者行为规律的,可称为《营销行为学》;研究公务员行为规律的,可称为《公务员行为学》;除此以外,还有专门研究儿童行为规律的《儿童行为学》, 研究老年人行为规律的《老年人行为学》;甚至还有研究罪犯行为规律的,则称为《犯罪行为学》等等。

二、基础行为学是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知识

(一)领导者的基本任务:领导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人类的社会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因为人的活动,是构成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所以,任何一位领导者,首先就必须了解人,掌握人的行为规律。因此,《基础行为学》便成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 6 -

(二)错误的管理观点:认为管人就是“专制”或“独裁”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观点。把人当作“奴隶”或“机器”来管理的观点,也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三)正确的管理观点: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尽量地做到,在社会里生活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正确地对待其他成员,实现社会内部的和谐共处。尽量地做到,能够正确的对待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还要尽量地做到,正确的对待自己,使自己的行为,能够适应自己的身心素质条件。最终使人类的社会,达至“天人合一”、“社会和谐”和“世界大同”的最高理想境界。

第二节指挥行为和限定行为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灵魂”抉择指挥的。但是一切行为,都只能在“生存环境”之内进行。所以,“灵魂”和“生存环境”,就是指挥行为和限定行为的两大基本方面。

一、灵魂指挥行为

(一)灵魂:行为是生命的特征,而生命由躯体和灵魂所组成。躯体是生命组成的有形因素,属于《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范畴。灵魂是生命组成的无形因素,属于《行为学》研究的范畴。而《心理学》介于二者之间,既研究生命的现象,也研究行为的规律。灵魂不能脱离躯体,躯体没有灵魂就失去了生命。灵魂和躯体都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组成了每一个人完整的生命。人的灵魂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先天赋予的行为本能,简称为“天赋”或者“本能”。其二是后天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它是分析判断和抉择取舍的依据。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由他自己的灵魂抉择和指挥的。

(二)性格:在通常的语言习惯之中,当涉及某一个具体的人时,一般不会使用“灵魂”一词。因为直指某某人的“灵魂”而不避讳,是一种极不尊重的言词。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之中,通常会改用“性格”一词。由此可见,“灵魂”与“性格”这两个词的内涵是相通的。“性格”是一个专词,专指某一个人。而“灵魂”则是一个泛词,泛指每一个人。比如说:“某同学的性格很内向”。而不会说:“某同学的灵魂很内向”。又比如说:“教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而不会说“教师是塑造性格的工程师”。

(三)天赋:“天赋”“本能”和“禀性”等词汇的内涵也是相通的,指的都是人的行为本能。当外界的事物作用于自身时,无须思考,会自然地做出行为反应。“天赋”和“本能”都是泛词,泛指每一个人的行为表现特征。但“天赋”一般是指比较优秀的人,例如说:“天资聪慧”。而“本能”一词,则是泛指每一个普通的人。“禀性”则是一个专词,例如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就是专指某人。

1、天赋本能的三大要素:人的天赋包括:“欲望”“情感”和“智力”这三种要素,既是

- 7 -

人的三大生命特征,也是人的三大行为本能。

2、天赋本能的不变性:人的三大天赋本能,都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除了用生物学、遗传学和医学的方法可以影响变化,以及自身体质的变化也会引起变化之外。用其它任何办法,都是不能够改变的。儿童的性格天真,是因为大脑的发育还未达至成熟。老年人呆滞,是因为大脑的衰老退化所致。精神病患者的性格突变,是因为体质发生病变。某些药物可以改变人的性格,是以损害健康为代价。不同民族之间的性格差异,是族群经过千百年遗传所形成的体质特征。

3、天赋本能的个别性:人的天赋行为本能,虽然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但是每一代的遗传,都是由父母双方的基因所组成。而且,都会存在某种微小的变异。所以每一个人对比上一代的人,在性格方面,就会有某种程度的不同。因此,人的天赋行为本能,具有个别性的特点,不会与其他任何人雷同。哪怕是自己亲生的父母,、甚至是孪生的双胞,也会存在某种微小的差异。

(四)知识:知识是理解事物、分析事物和抉择指挥行为的判断依据。知识是后天通过学习所获得。知识在人的灵魂和性格之中,具有主导性的作用,是灵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知识的组成:人类的知识非常广泛,可概括为四个部分:(1)传统、道德、习俗、礼仪和生活常识等基本知识。(2)行走、跑步、跳跃、握持、骑驾、操控等需要经过学习锻炼,才能够熟练掌握的运动技巧。以及音乐、绘画、舞蹈、体育竞技等艺术技巧。(3)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4)社会的思想意识理念和道德价值观念。不论何种知识,都是抉择指挥行为的思考判断依据。

2、知识的获取:人的知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因为知识是一种实践经验和思考分析的积累,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而获得。知识又可以转化为信息,形成语言、文字、图纸、绘画、音乐、影视等可以记录流传的资料。通过言传身教,视听阅览等方法,传递给其他人。应用现代科技,还可以把知识转化成为“数码”,实现远程高速传递。

3、知识主导灵魂:人掌握了知识,就能够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探查事物变化的前因后果,判别事物性质的是非对错。因此就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使自己的行为有预见性和计划性。人有了知识,就能够知廉耻、明礼仪,追求高尚的道德和人格。因此便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克服自身性格上的轻率、鲁莽和不智,采取正确的待人和处事的态度。人掌握了科学知识,又可以改造自然,有效地利用自然,创造出高度的社会文明。

(五)灵魂的可塑性:在灵魂组成的两大部分之中,天赋与知识相比较,知识具有主导灵魂的重要性质,是灵魂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方法,来塑造人的灵魂。又可以用自我修养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灵魂。通过重新教育,或自我修养的办法,还可以改变思想和立场,重新塑造灵魂。

(六)灵魂的个别性和多样性: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灵魂都不会相同,因为先天赋以的条件和后

- 8 -

天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程度,都不会完全一样。所以,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思维和行为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就是每一个人的灵魂所独有的个别性。一般就把这种个别性,称之为“某某人的性格”,或者“某某人的个性”。而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社会,都是由千万种不同性格和个性的人所组成。

(七)民族性、社会性和国民性:在同一民族之中,由于共同祖先的遗传,以及相同的社会传统、风俗和习惯。在每一个成员的性格之中,有较多的共同和相似。因此同一个民族的人,行为表现就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这就是该民族的“民族性”。与此同理,在同一社会群体之中,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具有相同的社会传统、民风习俗、规约制度和思想理念等文化特征。因此,在成员的性格之中,就会有较多的共同成分,形成了某些共同的行为特征表现,这就是该社会的“社会性”。我们平时所说的东北人、上海人、广东人,指的就是他们的社会性特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由于实行共同的法律和制度,接受相同的文化知识教育。国民的行为表现,就会有该国的特点,这就是该国家的“国民性”。我们平时所说的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指的就是这种国民性特征。由此便可以知道,社会群体行为表现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他们的文化思想差异。

二、环境限定行为

(一)环境限定行为:人必须生活在环境之中,包括:(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3)自己身体的环境。我们把这三方面的环境,统称为人的“生存环境”,或者叫做“生存空间”。而人的一切行为,只能在生存环境之内进行,所以要受到生存环境的制约和限制。

(二)生存适应环境:既然,人只能在环境之中生活,那么就必须适应所生存的环境。所以,人的一切行为,或者控制自己以适应所生存的环境,或者改造环境以适应自己生存的需要,又或者兼而有之。不能适应者,就会被环境无情的淘汰。“适者生存”是达尔文在《进化论》一书之中提出的科学观点,也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人也不能够例外。

(三)人与环境和谐:既然,人只能够在环境之中生存。那么,人就必须做到与所生存的环境和谐共处。“生存必须适应环境”,乃是《行为学》最重要的基本观点。

1、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行为就要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约束和限制。当然,为了适应自己生存的需要,人也有能力改造自然环境。但是,无论怎样的改造,也不能够脱离自然环境。所以,人必须做到,与自己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2、与社会环境的和谐:所谓社会环境,就是指我们所生活的家庭、单位、社区、民族、国家以至整个国际社会。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其行为要受到社会条件的约束和限制。不适当的行为,会损害他人以至社会。因此会受到人们的反对,甚至会受到社会的制裁和惩罚。由此可见,人必须正确的

- 9 -

对待自己,正确的对待与自己共同生活的每一个人,正确的对待自己所生活的社会。人在社会里生活,不可以任性狂为,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才能做到与社会和谐共处。

3、与自己的身体条件和谐: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够保证行为的自由。只有正确的思想和心态,才能够保证自己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共处。由此可见,人的行为不但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约束,而且还要受到自己身体条件的限制。所以,人还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做到与自己身心素质条件相适应。如果行为超出自己身心体能的承受,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会损害自己的健康。

第三节控制行为的基本方法

既然,人的一切行为都由灵魂指挥,被生存环境所限制。因此,控制行为的方法,也就只能从这两大方面着手。人类控制自己行为的方法,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面:其一是自我控制,其二是社会控制。

一、自我控制

在社会里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人格。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相应的社会关系,这就是责任、权利和义务。做人处事,要有良好的立场、态度和操守。这些就是自我控制的根本内容。

(一)身份、地位和人格:在社会里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人格。例如:国籍、省籍、学籍,职业、职务、职称,人种、民族、宗教,男人、女人、儿童等等。不同的称谓,代表着不同的社会身份和地位。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包括名誉地位,文化素养、道德操守、技艺专长等等。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必须得到尊重,这就是人格尊严。从法律的角度讲,人格尊严还包括各种人格权利和宪法赋予的各项公民权利。任何人的身份、地位和人格,必须获得社会的认同,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而且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障。

(二)责任、权利和义务:在社会里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适当的位置,构建成为彼此之间的社会关系,这就是责任、权利和义务。例如在家庭之中,有父母、妻子和儿女;在亲近的生活圈子里,有亲戚、朋友和邻居;在单位上,有领导、同事和下属;在公司里,有雇主、客户和职工;在社会上,有服务员、公务员以及政府的领导官员。他们彼此之间都存在不同的社会关系,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立场、态度和操守:立场是思考、判断和抉择的出发点,态度就是为人处事的举止和精神,而操守则是个人的品质和气节。不同身份、地位和人格的人之间,存在不同的社会关系,同时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和立场。人与人之间交往,彼此要理解对方,尊重对方。不能够冒犯对方的尊严,也不能损害对方的利益。在中国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称为“五伦”、“五常”和“八德”,而现代社会讲求“公平”“正义”“平等”“自由”“博爱”和“法制”,这些都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思想标准。为人处事的立

- 10 -

场、态度和操守,是个人修养历练的根本内容。说话要谦虚有理,举止要礼貌大方,做事要合情合理合法,待人要守信重义。要尊重他人的尊严,约束自己的随意。惟有如此,才能够使自己适应所生存的社会,做到与他人和谐共处。

(四)自我控制的方法:自我控制的方法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外在的社交展示与表露。其二是内在的自我修养与提高,内容包括自尊、自信、自学、自省、自律等方面,有许多名家名言可供参考。

二、社会控制

当今人类的社会,已经按地域划分组建成为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家的内部,有组织完善的政府负责管制。任何政府的管制,都是为了协调和控制社会群体的行为。使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能够做到和谐共处,使社会外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也能够做到和谐共处。政府管制社会的办法十分复杂。可以归纳为教育、规则、谋略和信仰四大方面。

(一)教育:是塑造灵魂的首要工作,也是控制社会行为,掌握社会发展,最根本和最长远的办法。教育的内容包括:

1、学前教育:入学以前,通过父母长辈和幼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学习母语、风俗、习惯、规矩、礼貌、风度、道德、常识、等等的生活基本知识。

2、入学教育:进入学校以后,通过教师讲授,学习通用语言、记述文字以及音乐、绘画、体育和科学文化知识,入学教育是教育过程之中最重要的阶段。

3、成人教育:学校毕业进入社会工作以后,接受教育的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地,有选择地接受知识。其办法主要是从工作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所碰到的问题之中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此来增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同时又可以从报纸、书籍、电影、电视、网络,以及旅游、参观、访问、交流等文化传播活动之中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自学、函授、进修和再入学等方法来提升自己。

4、知识的反馈循环:人们在接受了某种知识教育以后,就会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其结果,便会形成某种好的,又或者不好的效果。而这种效果,经过总结归纳和分析提高以后,又会转化成为新的知识,提供再次教育之用。这一过程,就是知识反馈循环的转化过程,同时也是知识深化发展和积累提高的过程。如此不断的循环转化,就能够增加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行为规则:人在社会里生活,必须遵守共同的行为规则。其中包括:典籍明订的行为规则和非典籍明订的行为规则这两个大的部分。典籍明订的行为规则,又可以称为“明规则”。非典籍明订

- 11 -

的行为规则,又可以称为“暗规则”。二者相生相克,相辅相成,一有具有,一灭俱灭。

1、典籍明订的行为规则(明规则):是指各种规范、章程、条例、制度、纪律、政策、指示、命令、法律、宪法等等。还有民事交往中的契约与合同。国际交往中的承诺、备忘、申明、协议、条约、公约、宪章等等。它们都是对所要限定的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并且用文字记录在案,再经过相应的法律程序,成为具有法律效率的文献典籍。其条款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对社会成员和团体组织的行为,具有强制性的约束能力,违反者要受到制裁和惩罚。其中,国家法律和社会制度,是最重要的两种典籍明订的行为规则。

2、非典籍明订的行为规则(暗规则):是指风俗、习惯、伦常、礼貌、道德、信义等等,虽不入法律典籍,却是约定俗成,是公认合理的行为规则。此外,还有“识做”、“潜规则”和“土政策”以及“江湖规矩”等,与法律相悖的暗规则。非典籍明订的行为规则虽然不入法典,也不受法律的保护。但是如果你不遵习俗,不守伦常;你无上无下,没有礼貌;你背信弃义,不尊重朋友;你无道无德,丧尽天良;你玩世玩物,不“识做”人。那么,你将会受到社会的批评和谴责,被世人所蔑视。最终会失去他人对你的尊重,沦为社会的弃儿。再者,如果你非行内,未谙领“潜规则”;你非本乡本土,不晓得“土政策”;你是旁门外道,不懂得道门“规矩”。那么你在这一部分社会群体之中,就会到处碰壁寸步难行。所以,这种非典籍明订的行为规则,对于社会的成员来说,同样具有强大的控制约束能力。

3、行为规则与后果:任何行为规则,不论是明规则或暗规则,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一种行为规则,通常都会伴随产生多种行为后果。行为规则与后果之间,有其自身演进变化的对应规律,与制定规则者的主观愿望之间,并无内在的必然联系。有些负面的严重后果,会在实施多年以后才会显现出来。所以,任何行为规则,既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适时监控,不断修订完善,才能够尽量减少避免负面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行为规则的本质:任何行为规则,不论是明定的又或者暗行的,本质都是一种文化思想观念。一切行为规则,都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思想的进步,而不断地演进升华和提炼更新。国家政治开明,思想也必然活跃,从而促使文化进步。因此就会摒弃陋俗恶习,自觉抵制“潜规则”“土政策”和“江湖规矩”。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又会促使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更加完备。国家有了良好的法律和制度,又会加速经济基础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公正与繁荣,人民便可以享受和谐幸福的生活。

(三)谋略:是设谋者为了控制某些特定行为,而设计和布置的一种局部环境条件。其中包括虚假的信息,强制的手段,也包括战争的手段。谋略是一种最普通最常用的,在短时期和局部范围之内,控制行为的有效方法。施谋者通常都要利用某些条件和手段才能达到目的,例如:欲望、感情、环境、信息、强制手段等等。现代社会的每一个管理者,都必须是能够施展谋略的行家里手。著名的《三十六计》,已经有多种解读的版本,出现了万人争学的空前局面。而现代谋略学,已经发展成为有许多专家学

- 12 -

者参与的大学问,应用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应用谋略会带来某些长期的不良后果,这就是伴随谋略所带来的风险。

(四)信仰:《行为学》所讨论之“信仰”一词,并非专指文化、政治和宗教的信仰,而是泛指一种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对某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及对某位领袖人物,某些特别事件(例如战争),某种特殊物体(例如圣像),存在一种深信不疑,无限崇拜的现象。这种现象同时包含着“信任情感”和“思想理念”,这样两种性质完全不同,而又相互融合不可分离的内涵。

1、思想理念:一方面,“信仰”指的是对某种文化思想理念的信奉。例如:宗教信仰、政治信仰、文化信仰等等。所信奉的,都是一种可以用来判断是非对错,抉择行为取舍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对于信者的思想和行为,有实质性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不论在那一个国家,那一个社会和那一个时代。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社会人物,提出林林总总的创新思想。一旦形成主流,就会对这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行为,产生实际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有一些思想理念,对于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进步,影响深重久远。例如:中国“黄老和儒家的思想”,西方基督教的“福音和圣经”,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以及佛教的“经卷典籍”等等。又有一些思想理念,虽然存在的时间短暂,信奉的人也仅限于局部,可是破坏力极大。例如:“法西斯主义”和各种“邪教”思想。

2、信任情感:另一方面,“信仰”指的又是一种信任的情感。例如:绝对忠诚、无比爱戴、终生景仰,无限崇拜等等。说的也是一种深信不疑的事实,但是指的却是一种对人、对物、对信念的信任情感。这种对民族、对国家、对领袖、对主义、对理念、对宗教、对神灵、甚至对图腾的信任情感,也同样是一种可以约束信者行为的东西。它们对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每一个家庭,也都是绝对不可以缺少的。因为它们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家庭和睦的必要条件。试想一想:如果夫妻彼此不信任会怎样,这家庭还可以继续吗?如果朋友彼此不信任又会怎样,还可以叫做朋友吗?如果一个政党的党员,对理想和政纲失去了信念,这个政党还能够继续存在吗?如果下级不信任上级,人民不信任政府和领袖,又会是一种什么情景?还有胜者,如果一个民族不信任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信任另外一个国家,这世界还会有太平日子过吗?由此可见,信任这种情感,的确是社会内部的凝聚力,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的纽带和基石。

3、伴随信仰的风险与危机:“信”是人的一种精神情感,它与喜、怒、哀、乐一样,都是先天赋予人类的一种行为本能。“信仰”是对某人、某事、某种思想和理念的深信不疑。而情感是会变化的,信任与怀疑这两种对立的情感,在一定的条件之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种转化,甚至可以通过人为的操作来加以实现。至于思想理念、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更是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而且还可以修订和发展。由此可见,通过“信仰”来控制社会的行为,是可以用人为操作的办法来加以实现的。千万人同一信仰,便会形成统一行动的巨大力量。所以,信仰又可以称为社会的灵魂,是用来控制

- 13 -

社会群体行为的,最高层次和最有实效的办法。但是,信与不信是一回事,所信孰真孰假则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信若为真理,可以形成惊人的建设力量。所信如果谬误,则可以变为吓人的破坏力量。这就是伴随着“信仰”所带来的风险与危机。

第四节行为的基本规律

一、行为的基本规律

人的行为,具有以下三种最基本的自然规律:

(一)特定律: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灵魂性格的人,有特定的行为表现。

(二)相似律:在相似的环境之中,具有相似灵魂性格的人和相似文化特征的社会群体,有相似的行为表现。

(三)后果律:任何一种行为(包括控制行为的行为),都会对应产生一种以上的行为后果。而行为与后果之间,有自然发展的对应规律,与行为者的主观意志和愿望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二、研究行为规律的基本观点

(一)灵魂指挥行为观点: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灵魂思考、分析、抉择和指挥的。

(二)环境限定行为观点:人必须生存在环境之中,所以人的一切行为,要受到生存环境的制约和限制。

(三)天赋本能观点:欲望、情感和智力,是先天赋予每一个人的行为本能。由遗传基因决定,与生俱来,任何人为的措施和办法,都不能够随意改变。

(四)本能多样性观点:每一个人的遗传基因都不会完全相同,所以每一个人的天赋行为本能也不会完全一样。人类的社会,就是由亿万个不同天赋的人所组成。

(五)知识主导行为观点:在灵魂的组成之中,天赋与知识相比较,知识具有分析、判断和抉择的作用。所以,知识是灵魂的主要组成,具有主导行为的重要作用。

(六)灵魂可塑观点:因为知识在人的灵魂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应用培养和教育的方法,便可以塑造人的灵魂。通过自我学习,也可以提升或改造灵魂。

(七)灵魂(性格)多样性观点:每一个人的天赋本能不同,获取知识的多少和应用知识的程

- 14 -

度也不同,所以每一个人的灵魂(性格)都不会完全一样。人类的社会,就是由千万种互不相同的灵魂(性格)所组成。

(八)文化主导社会观点:在同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内部,由于相同的风俗、传统、理念,共同的法律、规章、制度。接受同一的文化知识教育,形成了共同的道德思想观念。因此,社会的整体行为表现,就会具有该种文化主导的特点。

(九)和谐共处观点:人的行为如果不能够适应所生存的环境,就会被无情的环境淘汰。所以人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适应所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己身体的环境,做到与生存环境和谐共处。

(十)人身尊严观点:身份、地位和人格,是每一个人的社会属性;责任、权利和义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态度、立场和操守,是个人的本质属性。这些都是人的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好保障。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唯有彼此互相尊重,才能够做到和谐共处。

第五节社会行为后果的监察与预警

一、为什么要监察社会行为及后果:

(一)政府的管制:社会如果没有政府的管制,行为便不受约束,内部的矛盾也得不到协调和解决,结果就会失去秩序而陷入混乱。所以,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行政措施,实施必要的政策法令,协调、约束和限制社会成员的不当行为,有效地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

(二)管制的后果:但是,政府实施任何管制措施,都会产生影响社会的后果,而且往往不止一种。通常在采取措施之前,一般都会经过详细研究,认真审议,慎重抉择。希望所采取措施,能够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但是,行为与后果之间,有其自身的演化对应规律。它与抉择实施者的主观愿望,并无内在的必然联系。因此,政府对社会长期实行某项政策措施,就有可能出现未曾始料的消极后果。特别是那些庸人昏官当政,更容易产生这种不良的社会后果。

(三)管制的风险与危机:人类的社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巨大系统”。有许多属性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又有许多子系统和多种独立因素组合构建而成。社会内部的各种主要因素,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政府制定某一种社会规则,又或者实施某种限制措施,同时也会伴随产生许多“潜规则”和“土政策”。实施的后果,也并非全如所料。社会的各种构成条件,相互牵制约束。其中任何一种因素发生显著变化,就有可能出现未能预期的后果,甚至会出现与主观愿望完全相反的严重后果。这就是政府的管制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与危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有多少民族和国家,皆因上述

- 15 -

原因而消亡湮灭。由此可见,监察社会行为,预警不良社会行为后果,可防不测于未然。

二、监察社会行为后果的基本方法:

(一)入门的锁匙: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由灵魂来指挥,被环境所限定。因此,监察行为和预测行为后果的方法,只须从“灵魂”和“环境”两大方面的变化入手,便能迎刃而解。此外,还有人类行为的“三条基本规律”和《行为学》的“十种基本观点”,也都是透彻社会行为规律,窥测社会行为后果的锁匙。当然,过程之中会要用到现代科学和现代数学的许多知识和方法。例如《统计学》《系统学》《心理学》《社会学》《地缘政治学》《历史学》和《唯物辩证法》等学科知识。研究社会行为监察与预警的方法,是《社会行为学》讨论的主要内容。能够为政府预测社会发展趋势,警示重大不良事件的发生,为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社会的灵魂:所谓社会的灵魂,包含民族性格和文化特征两大要素。

1、民族性格:民族的性格,即民族成员天赋本能中的共同特点。不同的民族,又或者在不同地区世代居住的社会群体(例如部落),会有不同的遗传特征。或猛勇强悍,或谨慎谦和,需要认真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2、文化特征:社会的总体文化知识素质,包括历史传统、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政党理念,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等特征,及其演进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需要连续地进行观察,深入的调查研究,客观地分析评价。文化是社会灵魂的主体,具有主导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质。

(三)生存环境:所谓社会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的生存环境、社会的环境和社会成员的身体素质等三种生存环境。专门研究社会生存自然环境的科学,称为《地缘政治学》。专门研究社会内部环境的称为《社会学》,其中社会环境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社会环境又可以划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了一个社会的结构,知道了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了解了这个社会的文化特征,知道了她的历史演进变化,便可以预测这个社会的发展,知晓他的未来与兴衰。此外,国民的身体素质条件,也是重大的社会构成因素,需要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 16 -

第二章欲望

第一节什么是欲望

一、欲望的本质

(一)欲望是人的一项生命特征。

(二)欲望是人的一种行为本能。

(三)欲望是对追求是否获得满足的内心感觉,即满足感。

(四)人不可以绝望,一朝绝望就要面对死亡。

二、欲望的层次

人有千万种需要和追求,但是归纳起来,仅属于三个不同的层次。

(一)生理需要的欲望:是人的生理本能,属于最低层次的欲望。

(二)物质需要的欲望:因为生理需要的追求而引起,属于中间层次的欲望。

(三)精神需要的欲望:可以脱离生理和物质需要的追求而独立存在,所以是最高层次的欲望。

- 17 -

(四)欲望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一种较低层次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另一种较高层次的欲望,永无止境。为了追求高层次的欲望,可以抑制或者放弃低层次的欲望。

三、欲望满足的多样性

虽然,欲望人人皆有,但是感觉各不相同。同一种追求达到了目的,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满足与否的感觉,并不完全一样。这种现象,就称为欲望满足程度的多样性。又因为欲望是天赋本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人的天赋本能,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各人都不相同。所以世间有贪得无厌之人,有得过且过之人,也有知足常乐的人。

欲望满足程度的多样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欲望是一种通过基因遗传而获得的行为本能,但是每一代的遗传都会有一些微小的变化。所以每一个人欲望满足的感觉,就会有差异。

(二)情感因素:人是有情感的,而且情深情浅各人都不一样。情感淡薄的人,常人在意的事,他不在乎。而情感凝重的人,明知不可得,也会苦苦追求。

(三)知识因素:人可以通过学习获取知识,而知识会使人明白那些欲望是合理的,应当努力去追求。那些欲望是不合理的,应当自我抑制。知识广博的人,可以抑制以至放弃较低层次的欲望(生理和物质的欲望),而去追求理想和信念等高层次的精神欲望。

(四)环境因素:生活在不同环境之中的人,所追求的目标,会有很大的差别。例如:生活在农村和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相比较,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就有很大的差异。而生活在不同历史时代的人,他们的追求,相去更远。

(五)年龄因素:人的欲望还因为年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青少年的欲望主要表现为对生理需要的追求。中年人的欲望则多表现为对物质方面的需要和追求。而老年人的欲望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需要。

(六)欲望指数:虽然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欲望,但是,欲望的本质毕竟是一种天赋的本能。所以,天生淡薄无欲的人,呆滞木呐。而天生欲烈似火之人,则强暴癫狂。当然,大多数的人,都是属于中庸平和的一类,知道积极的追求,也知道适当的克制。如果采用适当的办法,能够对人的欲望进行测量评估,量化成为指数。那么,这种“欲望指数”对于选才用人,就会十分有用。

- 18 -

第二节生理需要的欲望

一、什么是生理需要的欲望

生理需要的欲望是指:因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知器官,所引发产生的需要和追求,及其满足程度的自我感觉。

(一)视觉欲望:当我们看到欢乐温馨的场景和画面时,会产生幸福和快乐的感觉,看过还想再看,这就是视觉欲望。对视觉欲望的追求,各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会完全相同。有人爱看温柔亲切的画面,有人则喜欢激烈和暴力的场景。

(二)听觉欲望:人可以用语言表意,又可以用音乐来传情。当人们听到美妙音乐旋律的时候,会产生共鸣。听美妙的旋律是一种愉快的享受,无声反而是痛苦。所以听觉的享受,也是一种生理需要的欲望和追求。

(三)嗅觉欲望:闻到花的清香会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嗅到腐臭则会使人感到厌恶。嗅觉还可以在男女之间传情,因为任何男人和女人都会散发出不同的体味,所以嗅觉也是一种生理需要的欲望。

(四)味觉欲望:爱好美食原本就是人之常情,所以味觉也能引发人的欲望。味觉欲望也并非人人相同,有人爱吃酸辣,有人喜尝甘甜,爱好各人都不一样。

(五)触觉欲望:坐在软沙发里比坐在硬板凳上自在,泡澡堂享受桑那浴会使人感觉很舒服。想和异性接触,抚摸异性的身体,与异性“交欢”,会有特别愉快的感觉。以上这些,就是触觉所产生的欲望和追求。

二、生理欲望的发展规律

生理需要的欲望,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善,由较低的要求,向着较高的要求发展。例如:当食不果腹的时候,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吃饱。但是,有了足食又想美味,有了美味还想品尝珍奇。甚至还想吃世间少有,天上难寻的稀奇。人的本性就是如此,平常人不这样做,那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顾忌和阻止。

第三节物质需要的欲望

一、什么是物质需要的欲望

物质需要的欲望,是指衣、食、住、行以及工作和娱乐等方面,人们对所需物质的追求,及其满足程度的自我感觉。人要御寒,所以需要穿衣保暖。因为要避风雨,所以要有房屋居住。因为彼此需要交往,所以要造车修路。由此可见,人对物质的需要和追求,是因为生理的需要而产生。所以,它是比生

- 19 -

理需要更高层次的欲望。

二、物质欲望的基本规律

(一)攀升律:人对物质需要的欲望和追求,具有无限攀升的发展规律,永远不会满足现状。只要想得到和做得到的,都会去追求,永无止境。例如:穿衣本为御寒,但是当物资丰富,条件允许的时候,人们穿衣就不仅仅只为御寒。还要讲求时尚与流行,要表现个人的风度与神采。而尊贵者穿衣,更要求符合其身份与地位,显露华贵与尊严。名人在公众场合露面,穿着则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以传递某种重要的信息。

(二)攀比律:人对物质需要的欲望和追求,还有互相攀比的规律。在同一个社会群体之中,如果有人已经得到了某种他人还没有得到的物质享受。其他的人就会攀比,产生追求获得的愿望。例如:在单位里,如果提升了某人的工资和待遇,对于其他的同事,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没有得到提升的人自然地会想,他为什么会得到提升?自己为什么没有得到提升?因而产生了也想得到提升的欲望和追求。

三、人有遏制物质欲望的能力

(一)遏制物质欲望:当物质生产相对贫乏,物质分配相对不均,物质供应相对稀缺的时候,人就会遏制自己对于物质追求的欲望。此外,当人们的知识涵养和精神素质相对提高,明白到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的时候,人们也会自觉地遏制物质欲望。

(二)忍受物质匮乏:人不能够忍受精神的匮乏,一朝绝望就要面对死亡。但是,人却能够忍受物质的匮乏。任何人,只要能够维持生命的最低营养需要,便能够继续生存下去。谚语有道:“穷不死,气死”!就是这个道理。

四、正确对待人的物质欲望

(一)正确对待物质欲望:上述“攀升律”和“攀比律”,是人类物质欲望的一种行为本能,而非可以克服改正的缺点和错误。它既不会因为知识水平和精神素质的提高而消失,也不会因为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而湮灭。正相反,人对物质追求的这种无限攀升和互相攀比的行为规律,是一种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

(二)正确对待物质需要:人类所需的一切生活和生产的物质,都是通过自身的劳动生产创造出来的。更由于人类是以社会集群的方式共同生活,为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对于物质需要的欲望和追求。因而产生了许多的理论、方法和社会制度,演义了数千年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史。历史证明,凡是

- 20 -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况整理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括) 17、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 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18、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19、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20、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21、价值观的分类:1)按人员的不同对象来区分。有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 观。2)按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来区分。3)按不同行为方式来区分(行为方式可分为:反应性、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现实主义型。)4)按经营管理所追求的不同目标来分(最大理论价值观、委托管理价值观、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22、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树立和培育健康的价值观,是促使企业、组织各项事业成功的 保证之一。 23、态度的概念: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4、态度由3种因素构成:1)认知2)情感3)意向 25、态度的特性:态度的社会性、态度的针对性、态度的协调性、态度的稳定性、态度的两 极性、态度的间接性。 26、工作态度的概念:共走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7、工作态度的功能: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引发各种工作行为,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关系。 28、组织认同感的概念: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组 织认同的程度,包括三个方面1)对组织目 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 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 29、组织认 同感对组织的作用:1)有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 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组织认同感 与员工的辞职率成反比关系)2)有组织认同感 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3)有组织认同感的而 员工会坚持支持组织的政策,他们会自觉贯彻执 行这些政策。4)有组织认同感的人能充分发挥 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 30、工作参与程度决定于工作的特征。投入工作 能让员工暂时忘记对失业的担心。 31、管理者如何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 作参与度:1)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 的利益2)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3) 改善工作,是更多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 自主权4)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5)同员工一 起设置目标。 32、个性的概念: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 理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却 别与他人的心理特点,也叫做心理特征。 33、个性的性质: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 向性、整体性。 34、个性的结构与内容:个性结构是由个性倾向 性和个性心理特质两大部分所组成。 35、个性倾向性是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 定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性质、方向和大小。 36、动机强度的不同,均会直接影响他从事该项 活动的水平。 37、理想可分为:政治理想、工作职业理想、生 活理想、道德理想等。 38、世界观是人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态度,它 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都起着指导和调 节作用。包括:自然观、社会观和人生观。 39、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 联系的行为特征。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 和抑制过程。 40、气质差异表现为气质类型及其行为特征的差 异。 41、气质类型的划分及其特性:1)多血质(活 泼型、均衡灵活-善于管理夕阳企业)2)胆 汁质(兴奋型、不均衡不灵活-善于管理逆境企业) 3)粘液质(安静型、均衡或不均衡不灵活-善于 管理顺境企业)4)抑郁质(抑制型、不均衡不 灵活-善于管理照样企业。) 42、能力的概念: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 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一般总是以工作绩效来 衡量能力的强弱。 43、能力按其适应性,可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 创造力三类。 44、智力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注意力、 想象力所综合构成的。 45、能力水平可分为4个等级:能力低下、一般 能力、才能、天才。 46、性格的概念: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 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7、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 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项活动 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48、性格分类: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混合 型。 49、按心理活动可分为外倾性和内倾型。 50、按思想行为可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 51、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先天遗传因素、后天 社会环境因素。 52、社会环境对个性特征起决定性作用。 53、后天因素主要有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因素影 响、社会阶级和阶层影响。文化传统从多个 方面影响着个性的形成。 54、控制方位论的含义: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 某种结果靠哪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55、控制方位论的分类:内因控制论(个人主观 努力和能动性的发挥)和外因控制论(个人 所处客观环境)。 56、控制方位论与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 内因控制论:能充分发挥员工主动能动性、让员 工相信所取得成绩是个人努力的表现,使员工在 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加积极,主观能动性提 高。外因控制论:使员工暂时的失败和挫折解 释为客观环境所造成并非员工本身主观能动性 不足而造成,以防员工产生消极心理。 第四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 1、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综合各方面的信息 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解客体过程中产 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 种行为。 2、创造性行为的产生,主要取于人们内在主观

组织行为学理论概述

组织行为学理论概述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al Science )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 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现将组织行为学中一些理论进行简单的概述。 一、群体理论 ( 1)定义 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 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目标。 群体三要素: 1、拥有一定规范,行为互相制约; 2、互相影响,互相依赖,联 系成整体; 3.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分工协作。 ( 2)群体类型 1、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大型群体: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 (通过目标、机构等 )联系在一起。社会因素 有更大作用。例如,阶级、阶层群体、大型企业、大学校等。 小型群体:人们之间有直接接触,心理因素的作用大。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正式群体有固定编制,个人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的职责分工,个人行为是由组织目标规定的,指向组织目标的。 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 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3、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开放群体:开放 --经常更换成员,来去自由,输入“新鲜血液” ,适应性强; 地位和权力不稳定,不适合于长期的任务。 封闭群体:成员稳定,等级关系严明,历史的眼光。 ( 3)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60 年代中期,人们大都认为,群体发展经历 5 阶段的标准程序: 形成,目的、结构、领导、规范不确定。 震荡,群体内部冲突阶段。 规范,形成亲密关系、结构。 执行任务,群体结构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 中止 (4)群体特征 1、角色 2、.群体互动分析 3、群体规范 4、地位 5、凝聚力 6、群体规模 (5)群体互动分析 1、群体互动的分析工具 “心理地图学”,对组织或群体的社会关系进行直观分析的学科。 社会测量法 (Sociometry),通过面谈或问卷,发现组织成员喜欢谁或不喜欢谁, 愿意和谁在一起工作,不愿意和谁在一起工作。 社会关系图 (Sociogram),利用面谈或问卷得来的信息,用图示的形式表示组织成 员的社交偏好的图形。

统计局办公室工作情况汇报

统计局办公室工作情况汇报 台市统计局办公室以争创一流工作水平为目标,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办公室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的综合职能,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做统计工作的推进器,为全局争创一流统计工作水平做出较大贡献。连续9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被省统计局授予全省统计系统办公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省统计局连续两次在烟台召开全省办公室工作现场会,推广烟台市统计局办公室工作经验,连续10次被评为市统计局先进科室,1999年获全市政府系统办公部门先进集体称号。 一、政务服务不断上档次,为统计工作发展献计献策 政务服务是办公室职能的核心内容,我们坚持把政务服务放在突出位置。认真学习统计业务知识、相关理论及统计工作重要文件,深入调研,掌握统计工作发展方向,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满足领导决策需要。负责起草全局工作要点、总结、考核办法、工作责任目标细化等一系列文件,均能提出切合工作实际的见解和观点,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参与统计改革、统计法制、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统计工作会议等一系列活动的研究筹备及文字材料起草工作,均能圆满完成任务,办公室参与政务职能得到较好地发挥。 二、督查工作力度大,为全局工作顺利进展提供保障 督查工作是政务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建立健全了督查工作制度,落实督查工作

人员,使督查工作落到实处。在工作中,总结出"点线结合、突出重点"的督查工作思路,即以全年工作要点为主线,以月度工作安排为基点,将督查工作贯穿于统计工作始终,对于重要工作、重要决定、临时性工作等实施重点督查。按月编制月份工作计划,根据全年工作要点,逐月落实工作进度,并在月底进行督查,看哪些工作完成了,没有完成的要说明原因。加大对统计改革、统计法制、普查等重要工作的督查力度,采取跟踪督查、随时督查、全程督查等各种工作工作方式,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做好连接上下、联通内外的纽带 (一)积极与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联系。掌握上级领导意图,提高工作针对性。办公室做为全局工作的窗口,是联系内外的纽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统计部门的工作水平。我们保持与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特别是市府办相关科室的畅通联系,经常到相关科室走访,请教问题,掌握信息,从而能够抓住上级工作重点,用以明确思路,指导工作。 (二)搞好与业务上级协调。通过积极与业务上级联系,掌握业务上级意图和工作思路,为领导提出建议,使烟台市统计工作能够在思路上始终保持全省的领先地位,从而在一流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 (三)搞好与有关部门协调。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既为统计工作开展提供便利,又提高了统计知名度。

组织行为学判断题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 1、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 2、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3、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全面表示。(X) 4、问卷调查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实验法。(X) 5、关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是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的,而复杂人的假设是有一定道理的。( ) 6、组织行为学相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来说,它是属于基础性科学。(X) 7、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把每个成员召集在一起进行各种活动。(X) 8.欧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试图在企业中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被称为人际关系之父。(X) 9.梅奥等人的霍桑试验揭示了人群关系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大因素。( ) 10.现场试验容易控制自变量与因变量相互间的因果关系。(X) 11.组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需要。( ) 12.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 ) 13.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两方面就够了。(X) 14.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把每个成员召集在一起进行各项活动。(X) 15.组织外部环境可以理解为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

和因素的总和。( ) 16.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寄出后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17.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科学的新发展。( ) 18.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姿势,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X) 第二章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1、人的行为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引发的。(X) 2、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先天遗传因素。(X) 3、由本我支配的行为受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约束。(X) 4、在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下,气质特征会缓慢地发生某些变化。( ) 5、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 6、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X) 7、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等)的反映。(X) 8、社会知觉实质上就是对人的知觉。( ) 9、思维是知觉的“窗口”,为知觉提供感觉信息。(X) 10、社会知觉往往是在自我知觉中进行的,而在自我知觉中必然发生社会知觉。(X)

组织行为学二历年真题

阿《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 第1 章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 一、单选题 1、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 C )。A.社会学 B.管理学 C.组织行为学 D. 市场营销学 2、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为了证明某个观点所进行的研究是( B )。 A.工作研究 B.理论性研究 C.应用性研究 D.描述性研究 3、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设有控制组并对研究条件方面进行最大程度控制的研究方法是( C )。 A.案例研究 B.现场研究 C.实验室研究 D.文献研究 4、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 C )。A.社会学 B.管理学 C.组织行为学 D. 市场营销学 5、以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过程为目的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称为 ( A )。 A.描述性研究 B.预测性研究 C.归纳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6、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并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人是( A )。 A.泰罗 B.赫兹伯格 C.莉莲·吉尔布雷斯 D.马科思·韦伯 7、在生产管理中,创制了运用线条图来对产品活动进行计划调度和控制的人是( B )。 A.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B.亨利·甘特 C.泰罗 D.亨利·福特 8、组织理论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近代组织理论的理论依据是 ( C )。 A.马科斯·韦伯的理论 B.亨利·法约尔的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9、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主张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还著有《新教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著作,因此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的是( C )。 A.法约尔 B.泰罗 C.马科思·韦伯 D.亨利·甘特 10、法约尔没有提出的理论或观点是(B)。A.经营六职能B.行政管理理论C.14 条管理原则 D.管理五要素理论 11、为了克服由于命令的统一原则而产生的信息传递的延误,专门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的“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这项设计的提出者是( B )。A.厄威克 B.法约尔 C.明茨伯格 D.韦伯 12、斯隆对现代管理的最大贡献是( C )。 A.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的“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 B.首先采用了现代化的大规模装配作业线 C.设计出了一种组织模式,使集权和分权在当时的条件下得到较好的平衡 D.进行了工时和 动作研究 13、只讲具体的人、物和案例,缺乏理论概括的理论派别是( A )。 A.经验主义管理学派 B.经理角色理论 C.古典管理理论 D.社会系统理论 14、按照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角色理论,“挂名首脑”属于( B )。 A.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B.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C.决策方面的角色 D.其他角色 15、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提出者是(B)。A.亨利·甘特B.马克思·韦伯C.玛丽·福

湖南省统计局办公室文件

湖南省统计局办公室文件 湘统办〔2010〕64号——————————————— —— 湖南省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征求对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和《考核评价办法》意见并就《考核评价办法》进行试点的通知 各市州统计局: 为进一步加强统计基础工作,促进县级统计机构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保证源头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拟制定?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县级统计局考核评价办法?。为确保工作规范和考核评价办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国家统计局下发了?关于征求对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和〖考核评价办法〗意见并就〖考核评价办法〗进行试点的通知?(国统办字〔2010〕75号)。根据?通知?精神,省统计局决定在全省征求意见,并开展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考核评价办法》试点工作 (一)试点范围、对象。衡阳市作为全省试点单位,对所属的全部县市区统计局进行考核评价;其余市州统计局至少选1个县市区统计局进行试点并评分。 (二)考核时间。以2009年为试点考核年度。 (三)考核方法。根据考核评分标准对各项考评内容逐项进行评分,根据各大类得分分数分别乘以相应权重,得出考核对象分数。省统计局将在试点县市区统计局逐项核查相关评分依据,严格考核评分。 (四)试点要求。要注重试点工作过程,认真记录、总结?考核评价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各项考核指标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 二、上报要求 各市州统计局要广泛征求所辖县市区统计局的意见,认真结合本地实际和试点工作情况,对?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和?考核评价办法?进行认真研究,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请于2010年8月10日前报送以下材料: (一)考核评分表:报送试点县考核评分原始记录表和加权汇总后得分总表(见附件3)。 (二)对?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和?考核评价办法?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概述 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1.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本质: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 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5.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 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 3)实用性 2.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8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

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p10 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1.管理科学的发展p2 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 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缺点是,轻视或忽视组织中人的因素,仅仅把人看成是一台机器,而完全没有考虑人的思想、情感、主观能动性。 2.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p4 产生原因——古典管理学派缺陷:强调物质因素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强调物质鼓励,忽视了社会需要;强调正式组织,忽视非正式组织。单纯科学设计、奖金刺激、等级分明指挥系统不能带来持久活力。紧张而单调劳动和日益严重剥削激起工人们有组织反抗。 标志性事件——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1924年~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 试验背景:1)霍桑工厂的状况:工资较高、福利待遇好但工作效率低下 2)劳资矛盾日益突出 3)工人不是经济人——只追求经济利益 4)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使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 5)工人的文化水平提高,脑力劳动比例增加,简单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可行。 6)希望对工人行为的研究掌握其规律,提高管理水平。 霍桑试验的结果: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 霍桑试验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和他周围人的关系。 满意的员工是高效的员工。 3.人群关系理论(行为学派时代)p5 主要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 主要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 主要理论:x理论与经济人假设、霍桑实验与社会人假设、Y理论与自我实现人假设、行为科学理论、超Y理论与复杂人假设(权变的观点) 人权关系理论——人力资源学派——组织行为学兴起 4.积极组织行为学: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概念:它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可开发和绩效相关性。 积极心理因素: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P17 研究对象: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社会环境p16 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p19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系统法p12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一、个体的知觉与认识过程

关于收发文处理原则

关于收、发文处理原则 一、收文处理 收文处理程序:签收、拆封、登记、分发、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注办、归卷、立卷、归档。 1、凡各单位、部门需提交给党委的工作请示、报告或其他文件资料,一般情况下,须经党委办公室转送,不可直接送达党委领导。 2、凡科、室(含科、室)以下单位的来信来件,若涉及工作方面的,应送交所在院(系)、部、处、室处理,如直接送交党委的,一般不予受理。 3、凡以个人名义送交党委的来信来件,可直接送交党委领导或通过党委办公室转送,但必须注明为个人信件。 4、凡以个人名义向党委反映一些机密事件或不便公开的信件,应直接送交党委领导。如需党委办公室转送的,必须密封。 5、凡各单位、部门呈送给党委的请示、报告,如涉及多个部门的,必须与这些相关部门会签后,才能送交党委办公室。 6、向党委呈送的工作请示、报告或其他文件资料,统一由党委办公室秘书科受理。秘书科办理好登记等手续后,根据内容要求,分送相关党委职能部门审核,提出处理意见报党委领导批示。 7、所有请示、报告或其他文件资料呈送到党委办公室后,如不需要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的,党委办公室接到党委领导批示后,三天内(特殊情况除外)将情况反馈回原报告单位(部门);若需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的,一般在一周内处理完毕;非党委领导交办的,直接呈送党委领导批示的请示、报告,自行负责。 8、凡党委领导签批给各单位、部门的请示、报告,若涉及全局性的,党委办公室应及时掌握其落实情况,并向党委汇报。 二、发文处理 发文处理程序:拟稿、核稿、签发、缮印、校对、盖印、登记、封发、注发、归卷、立卷、归档。 1、凡以党委名义颁发的文件,统一由党委办公室办文发送(抄报或抄送件由草拟文稿部门寄发)。 2、凡要以党委名义发送的文件,均应使用统一的发文稿纸拟稿。文稿内容要符合党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以及学校的实际,并要符合公文格式。文字要简洁通顺,字迹要端正,眉目要清楚。拟稿人还须按文稿要求填写好主办单位、拟稿人名字和拟稿时间,并确定主送、抄报(送)单位及文件的平、密、缓、急等。 3、党委职能部门根据授权草拟的党委文件文稿,需部门领导签名后才能转送党委办公室审核,再由党委办公室呈送党委领导签批。 4、党委职能部门转送来的文稿统一由党委办公室秘书科受理,秘书科接收转送来的文稿需办理制文登记手续,待编好文号、定印数,提练主题词后先进行初审,再送主任复审。 5、文稿转送到党委办公室后,秘书科在三天内负责呈送党委领导批示签发,并办文印发。特急件、特殊情况除外。

国家统计局办公室文件

企业一套表问题解答(二) (2011年年报和2012年定期统计) 一、企业一套表主要元数据代码是如何编制的? 答:为统一设计、规范管理企业一套表指标、分组和目录,国家统计局制定了《企业一套表主要元数据代码编制规则》,在企业一套表数据处理采集软件中应用。企业一套表主要元数据代码编制时按基层表、综合表和汇总表三种报表类别,分别由国家统计局和省级统计机构编制本级管理的指标、分组和目录等主要元数据代码(编码规则详见附件)。要求注意以下问题: (一)凡是国家已有的指标、分组和目录,省级统计机构可直接使用。 (二)省及省以下新增加的调查内容,经国家审批后,要求按照主要元数据代码编制规则,由省级统计机构设计管理部门对地方增加的指标、分组和目录编制代码。 二、省级统计机构扩大行业统计范围,增加的调查单位及基本情况数据、专业历史数据由哪级负责整理和提供? 答:省级统计机构扩大行业统计范围,增加的调查单位及基本情况数据、专业历史数据,由省级统计机构负责整理和提供,并自行导入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环境中。地方增加的调查单位不得与国家统计局确定的调查单位重名重码。

三、省及省以下统计机构在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环境中增加“统计管理机构名称及代码”由哪个部门负责?什么时间完成? 答:使用京云万峰软件的省及省以下统计机构,由系统管理员在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环境中增加?统计管理机构名称及代码?。 省及省以下统计机构,首先确定本地区需要增加的统计管理机构名单,并根据《企业一套表问题解答(一)》附件3的要求编制统计管理机构代码;待企业一套表数据处理软件2012年1月底部署完成后,指定专人增加到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环境中,供确定调查单位管理级别使用。此项工作要求在2012年2月15日前完成。 四、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如何确定统计管理机构? 答:依据《统计单位划分及具体处理办法》第十二条?建筑业企业的法人单位按照注册地统计?的规定,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由法人注册地所属的统计机构负责管理。 五、基层表数据填报错误,如何进行修改? 答:原则上,调查单位基层表数据上报期间,如果发现调查单位基层表数据填报错误,应及时退回调查单位修改数据,审核通过后重新提交基层表,直至各级验收通过为止。不允许统计机构代调查单位修改基层表数据。 六、“法人单位基本情况”(101-1表)和“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101-2表)催报、审核和上报的职责分工是如何确定的? 答:?法人单位基本情况?(101-1表)和?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101-2表)由负责工业、投资和贸易统计部门进行催报、审核,

组织行为学各章复习提纲 知识点 重点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②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③以权变态度和方法看待人以及组织行为的现阶段(1965-现在)。 二霍桑实验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提出了许多关于组织中人的行为的概念:1企业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2个体不仅受经济奖励的激励也受各种不同的社会和心理的影响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强调民主而不是独裁的领导模式5强调参与管理,重视在组织等级中各层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6管理者不仅需要有效的技术才能也需要有效的社会才能7组织成员都可以通过满足某种社会-心理需要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三组织行为学的形成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 四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1980年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里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组织行为学的起步。 五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1.传统取向的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表现:①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②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③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④组织行为学研究秉承强调生产效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2.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二多年来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 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三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p9) 联系:组织行为学可以看作是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两者在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理论来源方面是一致的。

统计局机关工作规章制度

统计局机关工作规章制度 为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规范工作行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我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方案工作要求,经研究,制定《**县**局工作规章制度》,全局干部职工必须共同遵守。一、政管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二上午进行政管理论知识学习,重点学习毛泽东、邓小平、xx、xx等领导人的原著和xx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每个干部职工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保证学习时刻和学习质量,并仔细作好学习笔记,每季度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味,政管理论学习由办公室负责组织,拟定学习篇目和学习打算。二、考勤制度严格按照作息时刻,坚持上、下班签到制度。当月出满勤者,发给考勤费(岗位补贴)90元。请假(含事假、病假)每天扣发考勤费5元,迟到早退一次扣2元,当月累计迟到或早退10次,取消当月考勤费,无故缺旷一天扣20元,当月累计缺旷3天,取消当月考勤费,考勤由办公室负责,报帐员按月统计核发。三、撰写统计分析文章奖励制度为鼓舞专业人员撰写有一定份量和质量的统计分析文章和调查报告,实行统计分析稿费奖励制度。统计分析文章在1500字以内,每篇稿费为10元,1500—3000字以内,每篇稿费为20元,3000字以上每篇稿费30元。统计信息每条按稿费5元,凡被县委、政府、《**杂志》和市级部门采纳,稿酬增倍计发。被《**统计》等省级以上刊物采纳,每条信息50元,每篇分析100元。四、考核评比奖励制度1、市局对县局各专业考核评比:我局各专业在市局考核评比中获奖,除市局发给的奖金外,由县局在统计经费中拿出两倍的金额赋予奖励。若专业统计在市局考核中别达标,则年度公务员考核定为别称职。2、县局对基层统计人员评比:为表彰在统计工作中涌现出的基层先进个人,从二oo四年起,每三年进行一次“十佳”优秀统计员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统计员在全县范围内通报表彰,每人奖励300元。五、档案治理和保密制度档案治理人员要仔细整理本局年度统计业务及工作档案,按时立卷归档(每年5月底前),别留存货,未经领导批准,非本局人员别得查阅统计资料档案。年度统计资料上报上级统计部门尚未评估反馈前,别得对外提供,别得提供家庭单项调查资料和按保密制度规定的统计资料。六、财务治理和公开制度财务人员和要紧领导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杜绝白发票和别合理开支。别得将统计经费挪作他用,重大开支由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办公用品由办公室人员统一经办,大宗物品采购实行政务公开。七、微机使用与治理制度微机使用由微机治理人员统一治理,机房内严格防火、防磁、防潮、防尘,别得将易燃易爆及强磁物品带入机房,机房内严禁吸烟、吃零食;严禁吐痰、打牌、下棋、玩电子游戏、大声喧哗、会客等,保持机房肃静清洁;上机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别得在打开设备电源后离开机房二十分钟以上;未经领导批准,别得向外提供磁盘上的统计数据;别得将统计系统外的磁盘在本局微机上操作,别得利用机房设备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活动;微机使用一人一机相对固定机型,未经批准,别得随意使用他人机型;最后离开机房者,必须关断机房所有设施电源和照明电源,关好门、窗。若违反微机使用与治理规定,造成的一切损失后果自负。八、工作就餐制度基层统计人员到县局报送报表或召开专业统计会议确需就餐,实行工作餐制度,就餐标准操纵在每餐人均10元以内,县局对口专业人员或办公室陪同来人在指定地方就餐,接待就餐人员记帐应注明接待来人单位、就餐人数和就餐金额。工作餐是否上香烟和酒,接待人员要本着节省的原则自行掌握。九、车辆治理制度确保工作用车,做到安全行车,操纵公车私用,驾驶员出车必须经主管领导接受。专业人员到市局报送报表,两人以上方能派车(除特殊事情外),未经主管领导批准,谁私自派车,造成的一切责任后果自负。十、电话使用制度严禁拔打与统计工作无关的长途电话,操纵拔打与本职工作无关的闲聊电话。若本人因特殊要事需拔打长途电话时,必须告知办公室人员。**县统计局二oo 五年六月十六日

最新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组织行为学1、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3、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3、组织模型: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系统水平。 4、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自变量: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系统水平变量。 5、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利益的主动行为 7、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回应经济压力、回应全球化、管理劳动力多元化、改善顾客服务、改善人际技能、激发创新和变革、应对“临时性”、在网络化组织中工作、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中的冲突、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改善道德行为 组织多元化1、多元化分层:表面层次多元化,深层次多元化 2、能力: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智力能力,体质能力,情绪能力 态度1、态度: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2、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3、认知失调:个体可以察觉到的两个或更多态度之间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一致 4、态度方面最有力的调节变量: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 5、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三个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6、测量工作满意度方法:单一整体评估法,工作要素综合评价法 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主管,同事,人格 8、满意和不满意的员工反应:退出,建议,忠诚,怠工。 情绪1、情感: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的所有感情。包括情绪和心境两个部分。

2016组织行为学作业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调查法)。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个体;群体;组织;环境) 3.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50—60年代) 4.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 5.下面哪些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激励;人际关系和沟通;团队建设;组织变革与冲突;组织学 习与发展) 6.下面哪个是组织行为学古典理论时代的代表人物?(马科斯·韦伯) 7.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约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人性假设,即(社会人假设)。 8.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体的 凝聚力;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组织活力,提高绩效) 9.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面谈法) 10.下面哪种组织行为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经常用于推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 11.以应用广度不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工作性研究) 1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1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 14.在决策的众多模型中,完全的理性模型有(经济理性模型),完全的非理性模型有(社会模型)。 15.下列哪项不是明茨伯格所提出的决策过程阶段?(计划阶段) 16.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 (晕轮效应)。 17.知觉的特性有哪些?(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18.正强化(增加行为频率),负强化(降低行为频率)。 19.社会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投射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 20.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1.根据凯利的归因理论,如果一名员工今天上班迟到,但她有7个月从未迟到过,说明其行为(一贯 性低),而且今天所有走相同路线上班的员工都迟到了,说明其行为(一致性高)。 22.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研究,下列哪项不是知觉组织的原则?(因果律) 23.在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类的因素。 24.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下列不属于其中规律的是(对比律) 25.决策的特点有哪些?(关键性;选择性;创新性;层次性;目标性) 26.社会知觉包括(自我知觉;人际知觉) 27.卡尼曼判断经验与偏差模型提出的启发法有哪些?(代表性启发;可用性启发;锚定和调整启发) 28.通过社会知觉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其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 觉效应属于(晕轮效应) 29.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30.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 31.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缓慢稳定)。 32.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33.在造成性格差异的因素中,(遗传)以间接的方式影响性格的形成,(环境)对性格起塑造作用。 34.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不包括(智力因素亚理)。 35.荣格将内--外向两种心理倾向结合心理活动的四种功能,即(直觉;感情;思维;感觉),把人格分 成了8种类型 36.巴甫洛夫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气质的分类中,安静型(与体液说的粘液质相对)。 37.根据卡特尔的特质理论,能力特质包括(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38.下面哪些测验(量表)是智力测验?(瑞文测验;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39.下面哪些不属于大五因素模型中的特征(精神质)。 40.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41.智力的基本因素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 42.PASS理论将智力视作过程,包括(注意;计划;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 43.心理学家们认为,(性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44.气质的体液说将气质划分为(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 45.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 46.测量出4种气质类型的测量气质的量表是(气质类型调查表)。

收发文处理程序

收、发文处理程序 一、发文处理程序: 1、拟稿。第一,在文稿前边要用公文稿头纸。填写好标题、主送单位、抄送单位、拟稿单位、拟稿人、站领导签署、有关科室会签及签发等等。第二,文件发送范围要写明确、具体。第三,拟稿人要把形成文稿有关的文字资料和拟稿的依据附在文稿后面。 2、核稿。文件草稿在送交站领导最后审批签发前,由站办公室对文稿的标题、内容、体式等所作的全面审核检查工作。核稿的程序:初步阅读、审稿、复核、确定主题词、发文前的检查。 3、送审。将经过认真审核无误的文稿报送站领导审批签发。由拟稿人送审。 4、定稿。原稿是经过审阅,站领导签发的完成稿。 5、签发。站领导对发出的文件送审稿签署表示核准的意见。 6、注发。文件定稿之后,正式印发之前,由站办公室和站领导确定文件发出方式、印制份数、印制要求等。 7、缮印。对外发出的文件,根据领导签发的定稿,经过缮写、打印或复印而制成正式文本。 8、校对。在文件打印过程中,以签发的定稿为基准,同打印的清样进行核对。由拟稿人或办公室负责校对。 9、编号。对站领导已签发的文稿,由站办公室根据其内容和格式、以及站领导签发的意见,按类编发文号,并将文号填写在“发文用纸”的相应位置上。 10、用印。由站办公室负责。

11、装订。 12、登记。文件在签发之后、发出之前,必须进行登记,编发文号、记载发文范围、印刷数量、发出方法等。 13、封发。 14、存档。由站办公室负责。 二、收文处理程序: 1、接收:上级机关送达的文件和材料由站办公室统一处理,对收到的文件要编写收文号,并进行分类,以便于对收文的检索、统计和登记。 2、登记:将所应收需要登记的文件,在本站登记转发。通过登记,给来文编号,记录文题(内容摘要)、来源、去向,保证文件的收受和处理。 3、分送(分办):站办公室对所收到的各种文件、材料、资料,按照站领导批办意见分别送达各科室具体承办。 5、拟办:对拟请站领导批示的文件,先由站办公室提出处理意见,并附有关参考资料和背景材料。 6、批办:由站领导对收文的处理作出批示。 7、承办:各科室工作人员对应复的文件根据领导指示意见进行具体办理。 8、办复:文件办理完毕后,由站办公室对来文机关作答复,要将答复意见和办复情况在《文件处理笺》上注明。 9、存档。由站办公室负责。 二00八年十月十日

统计局办公室工作情况的汇报

统计局办公室工作情况的汇报 “>统计局办公室工作情况的汇报2007-02-18 09:45:26烟台市统计局办公室以争创一流工作水平为目标,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办公室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的综合职能,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做统计工作的推进器,为全局争创一流统计工作水平做出较大贡献。连续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被省统计局授予全省统计系统办公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省统计局连续两次在烟台召开全省办公室工作现场会,推广烟台市统计局办公室工作经验,连续次被评为市统计局先进科室,年获全市政府系统办公部门先进集体称号。 一、政务服务不断上档次,为统计工作发展献计献策

政务服务是办公室职能的核心内容,我们坚持把政务服务放在突出位置。认真学习统计业务知识、相关理论及统计工作重要文件,深入调研,掌握统计工作发展方向,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满足领导决策需要。负责起草全局工作要点、总结、考核办法、工作责任目标细化等一系列文件,均能提出切合工作实际的见解和观点,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参与统计改革、统计法制、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统计工作会议等一系列活动的研究筹备及文字材料起草工作,均能圆满完成任务,办公室参与政务职能得到较好地发挥。 二、督查工作力度大,为全局工作顺利进展提供保障 督查工作是政务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建立健全了督查工作制度,落实督查工作人员,使督查工作落到实处。在工作中,总结出点线结合、突出重点的督查工作思路,即以全年工

作要点为主线,以月度工作安排为基点,将督查工作贯穿于统计工作始终,对于重要工作、重要决定、临时性工作等实施重点督查。按月编制月份工作计划,根据全年工作要点,逐月落实工作进度,并在月底进行督查,看哪些工作完成了,没有完成的要说明原因。加大对统计改革、统计法制、普查等重要工作的督查力度,采取跟踪督查、随时督查、全程督查等各种工作工作方式,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做好连接上下、联通内外的纽带 (一)积极与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联系,掌握上级领导意图,提高工作针对性。办公室做为全局工作的窗口,是联系内外的纽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统计部门的工作水平。我们保持与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特别是市府办相关科室的畅通联系,经常到相关科室走访,请教问题,掌握信息,从而能够抓住上级工作重点,用以明确思路,指导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