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完整篇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一、“数与代数”在教材中的内容第一学段:第二学段:二、内容领域三、课程实施1、关注“四个关系”,防止“钟摆”现象。

(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3)合理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2、课堂教学的方法变了。

“课前铺垫”——创设情景(导入);“静态呈现”——动态生成(教具);“听数学”——做数学(听练结合);“远离生活”——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

3、对教师的要求“高”了除了给学生留下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知识点全部掌握)外,还要留下数学意识、思想方法、学习经验、习惯、兴趣等。

4、学生的学习方法变了教授型为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因材施教,重点训练学生薄弱点。

四、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 1.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2.设法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 3.设法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 4.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 5.把社会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 6.教学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7.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8.积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9.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数学。

●10.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数学学习评价。

五、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评价建议)1.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情况的评价,必须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中的要求。

2.在设计试题时,应该关注并且体现本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的几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根据评价的目的合理地设计试题的类型,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

例如,为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设计阅读分析的问题;为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设计探索规律的问题;为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为了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

4.在书面测验中,积极探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十一册教材教法教材解析

小学六年级数学十一册教材教法教材解析

小学六年级数学十一册教材教法教材解析小学六年级数学十一册教材教法一、教材分析:小学六年级数学十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圆,百分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十一册教材总的编排设想是:在前册已有的基础上重点教学分数四则运算,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开始认识曲线图形--圆,认识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容易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计算方面,教学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百分数及其运用。

在代数初步知识方面,出现一些含有分数的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

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教学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扇形的认识,对称的初步概念,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4.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5.使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6.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一)分数乘法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使学生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PPT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PPT

实例1:
例如:学生在认识数得过程得中,我让她 们说一说自己身边得事物,还让她们说说生 活中用到得数。如:自己家得电话号码、爸 爸妈妈得手机号码、自己家得门牌号、自己 得学号等,再指导学生用数表示周围得事物。 如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本班有多少学生? 估计一本数学课本有多少页?每页大约有多 少个字?使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数学就在 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清楚地表示许多事物 与现象。
一、 “数与代数”在人教版教材中得内容
第一学段:
年 段
一上
一下
二上
二下
三上
三下
1、万以内
数 与 代 数
1、20以内 数得认识 2、20以内 数得进位 加法 3、认识钟 表
1、100以内 数得认识及 加减法(一) 2、20以内得 退位减法 3、认识人民 币 4、认识时间
1、100以 内数得加 减法(二) 2、表内乘 法 3、长度单 位
(3)计算器与计算机得使用还为学生提供了实验、猜测、探索得数学 活动得机会;
因此,在“数与代数”教学设计中,既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得应用,但
也要注意信息技术应用得有效性、适度性。
七、 数感及其培养示例
(一)什么叫数感? 数感:就是人对数与运算得一般理解,这种
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得方法做出数学判 断与为解决复杂得问题提出有用得策略。
(三)小学生良好数感得培养途径
2、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操作——获得数感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过:“儿童得智慧都集中在手指尖上。” 这正符合儿童就是从直观得动作思维 到具体得形象思维,最后到达抽象得逻 辑思维得认知规律。因此,我在教学认 识数时,就十分重视学生得动手操作, 充分调动学生得眼、耳、口、手等各 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正确、全 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

小学数学说课稿(最新7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小学数学说课稿(最新7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最新7篇)小学数学平均数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认识平均数的第二课时,完成课本第43页例2及练习十一3、4、5题。

本例通过求两支篮球队的平均身高,比较这两支球队的身高情况,使学生理解: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不能反映其总体情况,应该用一个统计量来描述这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并和其他组数据进行对比,平均数就是这样的一个统计量。

要比较两支篮球队的身高情况,一个一个地比非常麻烦,而且不容易比清楚。

所以要先求出两个球队各自的平均身高,再用两个平均身高进行比较。

通过此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这部分内容是在已经认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初次学习简单的平均数,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平均数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学习了平均数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及求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我没有只停留在“简单地给出若干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景中感受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平均数是统计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

所以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是教学的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在学法指导上,我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建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





•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北美) 课程不指向活动,而是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 标。(忽视非预期的结果) • 4、课程及学习经验(人本主义) 经验是学生在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的思考中形成的。 课程是指学生体验到的意义。(如何达成共同需求,哪 些经验应在学校?) • 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在生产 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职责是再生产对下一代 有用的知识、技能。政府定内容,学校、教育工作者 考虑如何去转化成可传递给学生的课程。 • 6、课程即社会改造 课程不是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摆脱现存制度 的束缚。
2、学习理论
•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 有意义的学习----先程的一般理论
• 课程的一般释义:
• 中国古代:《朱子全书●论学》 宋●朱熹 •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意思:功课及其进程(实际上是学程,只有教学 内容的规范,而无教法的规定) 中国近代:课程及教程,注重教学的范围与进程, 而且这种范围与进程的规定,又是按照学科的逻 辑体系展开,从属于学科系列。
• 西方:
•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1859年 英● 斯宾塞 “race-course”(course of study) 从拉丁词“currere(n跑道、v奔跑 )” 派生出来的。 意思:跑道----学习的进程 (注:一般英文字典、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 字典、专业教育字典如国际教育字典都是这样 注解“课程”的。)
五种不同的课程(美· 古德莱德)
• 理想的课程(研究机构、学术团体、课程 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 • 正式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 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 领悟的课程(任教教师所领会的课程) • 运作的课程(课堂上实施的课程) • 经验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讲义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讲义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讲义
教学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学习认识数字1-10,并能够用拼图拼出数字的形状。

教学重点:数字1-10的认识和拼图
教学难点:数字5-10的认识和拼图
教学准备:
1. 数字拼图卡片
2. 数字卡片
3.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数字1-4,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或者小棒指出相应的数字。

二、引入
教师出示数码卡片1和一个数字拼图卡片,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数字,然后讲解数字1的读音和写法。

三、讲解
1.教师出示数码卡片2,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数字,然后讲解数字2的读音和写法。

2.依次出示数码卡片3-10,讲解数字的读音和写法。

四、练习
1.学生分组,每组一套数字拼图卡片,通过拼图练习1-5这几个数字的形状。

2.学生个别完成数字卡片上的填空练习,填写正确的数字。

五、拓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巩固数字认识。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认识数字1-10,并能够用拼图拼出数字的形状。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互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书讲解

一年级上册数学书讲解

一年级上册数学书讲解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书讲解。

一、教材内容结构。

1. 数与代数。

- 认识数字(1 - 10)- 教材首先通过生动的实物图,如1个苹果、2只鸭子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字的概念。

例如,在认识数字“1”时,会有一幅单独的一个小朋友背着书包的图,旁边标着数字“1”,这样学生能将数字和具体的一个物体联系起来。

- 接着学习数字的书写,数字的书写有规范的笔画顺序,如“2”是从上到下,再从左向右弯弯的一笔。

老师会让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数的大小比较。

- 利用直观的教具或者图画进行比较。

有5个气球和3个气球的图,让学生通过点数,然后知道5比3大,3比5小。

还会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区分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教材会通过形象的比喻,如大于号像张大嘴巴吃大数,小于号像尖尖嘴巴吃小数,帮助学生记忆。

-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

- 加法的认识是从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的情境开始的。

例如,左边有3朵红花,右边有2朵红花,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朵红花?用算式表示就是3 + 2 = 5。

这里的“+”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 减法是从去掉一部分物体的情境引入的。

像有5个气球,飞走了2个,还剩几个?算式是5 - 2 = 3,“-”表示去掉的意思。

教材中的加减法算式都是从简单的实物情境过渡到抽象的数字算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图形与几何。

- 认识立体图形。

- 一年级上册主要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

教材会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如牙膏盒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易拉罐是圆柱,足球是球。

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这些实物,感受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如,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可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大小一样。

- 认识平面图形。

- 在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材会引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备好课的重要环节。

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学生研究中需要重点掌握、难点攻克和关键突破的内容。

教师需要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找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在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能力,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三、分析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德育因素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含着思想方法和德育因素。

通过分析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德育因素,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德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分析教材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重要基本功,包括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分析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德育因素。

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而不是直接传授知识。

2)发现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现法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来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法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数学概念和规律,如通过画图、拼图等方式发现几何形状的性质。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发现数学方法和技巧,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发现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

3)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发现数学思想和原理,如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发现数列的规律。

3、发现法的实施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要让学生发现什么问题或规律。

小学人教版数学教材教法(附答案)

小学人教版数学教材教法(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专业课教材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小学人教版数学教材教法1.人教版数学课标实验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很多的主题图。

知道这些主题图的作用。

答: 1.通过观察主题图,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2、让学生发现和提出主题图中的数学问题,激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3.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一年级(上)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先安排认识物体,再安排认识图形,知道这样安排的依据。

答:1、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基本上是立体图形,而对平面图形的感知比较少,将立体图形的认识安排在平面图形之前,可以借助学生日常已有的图形经验以及对物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几何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表象。

2、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在向学生渗透面构成体的关系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感受知识转化和形成的过程。

3、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教材先安排立体图形的认识,再安排平面图形的认识。

3.一年级(上)在分类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分类的结果与答案不符,教师能够正确评价。

答: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不同,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着差异,分类时选定的标准也不同。

要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不然就会标准众多,结果繁杂,失去分类教学的意义。

4.知道一年级(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编排特点。

答:1.适当集中编排。

原大纲教材按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和5、4、3、2加几编排。

新教材按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编排。

2.体现算法多样化。

原大纲教材在教学“9加几”时,只强调凑十法。

小数加大数时,介绍“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

新教材在教学“9加几”时,突出凑十法,但既可以拆小凑大,也可以拆大凑小。

在教学“8、7、6加几”时,除凑十法外,教学“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

在教学”5、4、3、2加几”时,由学生任选方法。

5.一年级(下)在教学“左右”的相对性时能正确把握教学尺度。

说课小学数学教案

说课小学数学教案

说课小学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正整数的认识和写法。

2. 通过实际例子,培养学生对正整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正整数的认识和写法。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调控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认识正整数,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填写一列正整数,让学生明白正整数是整数中比零大的数字。

2. 学习与练习(20分钟)
1)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正整数的规则和特点,如正整数的大小关系,正整数的加减法运算等。

2)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正整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拓展(15分钟)
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正整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正整数的货币单位,正整数的时间单位等。

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并总结正整数的特点和应用。

4. 归纳(10分钟)
教师总结正整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和提高学生对正整数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正整数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有所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
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正整数的概念未能理解透彻,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标前言部分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数学是一种文化,他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数学教学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入地位:“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它把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目的是给学生从小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有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用:“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

《新大纲》指出,“掌提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2)不间的人在数学上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直观与抽象........................直接经验,处理还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教材结构
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一般按照知 识点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同时 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采用 逐步深入的方式呈现知识。
教材特点与难点
特点
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在于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 生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 决能力。
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如分数的运算 、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等。此外,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 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VS
详细描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可以通过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互动问答等方式进 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 互交流、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完 成任务。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等多种能力。
03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技能目标
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能够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发现教学中的问 题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专业发展
专业知识的更新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和掌 握新的数学知识和教育理论,以
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学技能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通过参加培训 、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等活动,
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06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 反思
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 践。
教分数在生活中的应 用。
案例二
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精品PPT课件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精品PPT课件
一个短暂快乐的周末小假期,给予我的时光让我充分认识到: 我不会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要回到了真实独立的自我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正所谓,真正的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各因素的分析
一、从教和学的关系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二、从人类对数学的认识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谈话法 (一)启发式谈话法的作用与特点 (二)启发式谈话法的准备
1.通过课前测评了解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 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确定突破口 3.精心设问
这是进行启发式谈话的关键,因为全部教学 过程和结果都是由分析、解决问题而发生、展 开和达到目的。 (1)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 (2)提问要抓住关键 (3)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4)问题要有系统性,前后连贯 (5)对学生可能的回答做出预测,多设想几 种可能,并针对每种不同的情况考虑不同的前
4.自学辅导法教学实例
(四)“探究—研讨”法 1.“探究—研讨”法的基本内容 2.“探究—研讨”法的主要特点 3.“探究—研讨”法的应用举例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分析
• 第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主动性与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 征,力求教与学的最佳结 合。
• 第二,通过生动、有趣的 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启发学生动脑、 动口、动手,引导学生探 索发现。
的本领.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小学数学 教学中,应将传授数学知识与培养数学能力构成一个统一体, 力求达到同步发展.
•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材教法培训讲稿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材教法培训讲稿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材教法培训讲稿小学数学教材的重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讲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教师需要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每个单元或每节课的重点内容,以便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讲解和强化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教材的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的难点是指在研究和掌握过程中比较困难的知识点。

教师需要分析教材,找出每个单元或每节课的难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研究效果。

3、教材的关键。

小学数学教材的关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的知识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整个知识体系的关键。

教师需要分析教材,找出每个单元或每节课的关键内容,重点讲解和强化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整个知识体系。

三)分析教材的思想方法和德育因素小学数学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德育素养。

教师需要分析教材,找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德育因素,以便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德育素养,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有思想、有素养的人才。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应当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和研究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一)启发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当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提问和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自主地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

二)情境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当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研究和掌握知识。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的模拟和实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差异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当采用差异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教育和发展。

四)多媒体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工具,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科目:《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C)和发展性。

A. 多样性B. 选择性C. 普及性D. 巩固性2、数学课程的定位是:数学课程是学校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数学课程具有强大的( B)的功能.A. 鉴别B. 育人C. 选拔D. 激励3、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A)的过程。

A. 富有个性B. 浪漫C. 严肃D. 紧张4、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社会性价值,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或(D)。

A. 基础数学B. 迷人数学C. 趣味数学D. 生活数学5、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六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D )、推理能力。

A. 作图能力B. 想象能力C. 速算能力D. 应用意识1、( C ),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A. 机械的教学形式和方式B. 严厉的教学方式C. 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与方法D. 高标准严要求2、“数感形成和问题解决”都是过程性很强的数学活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体现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的过程。

A. 通俗化B. 简易化C. 数学化D. 一般化3、学生( A ),在现实活动中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许多朴素认识,都构成了学生进行学习的数学现实。

A. 原有的知识储备B. 学习态度C. 学习心情D. 学习习惯4、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一个(B)过程。

A. 获得新知B. 主动建构C. 再学习D. 发现知识5、有效的教学课件应该符合学科特点,适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应(C)。

A.学困生的需要B.优等生的需要C.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D. 学生的兴趣1、小学生,包括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有“统计与概率”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 C )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 学生过去的知识B. 统计案例C. 现实的情境或材料D. 统计报表2、实践性的原则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最主要的体现是学生(B),这种参与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参与。

A. 被动参与B. 主体的参与C. 多做练习D. 认真听课3、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自己的(D)。

A. 空间观念B. 解题能力C. 计算能力D. 统计观念4、《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代数、几何、(D)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这是对传统数学课程结构的重要变革。

A. 三角B. 函数C. 算术D. 统计与概率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C)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A. 数学技能B. 思想道德C. 思想方法D. 思想观念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有价值的数学”应包括在理解与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观念与能力,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CD)和应用意识等等。

A. 口算B. 速算C. 统计观念D. 推理能力2、数学是(BCD)A.训练学生解题的海洋B.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C.人类的一种文化D.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3、形成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BC)A. 舒适的环境B. 学习材料有意义C. 有有意义学习的方法D. 有好的教师4、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像以及(ABCD)。

A. 描述和表示B. 联想C. 模拟D. 分析和推理5、下列(CD)是应用意识的主要表现A.能熟练地计算B.能进行逻辑推理C.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D. 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1、在教学设计时,如果我们能对所有的环节,都设计出一些令小学生(ACD)的好形式,那学生就会喜欢数学,喜欢做数学练习,喜欢思考数学问题,这对于学生积极的态度情感的产生与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非常有用的。

A. 喜闻乐见B. 紧张C. 轻松活泼D. 新颖别致2、内容设计科学化是指(CD)。

A. 使用数学语言B. 时间分配要合理C. 教学内容准确无误,符合科学规范D. 设计过程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AB)。

A. 数与式B. 方程与不等式C. 空间图形D. 概率4、“空间与图形”在(AD)方面,具有其他分支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A. 联系现实世界B. 建立数学模型C. 提高计算技能D. 构建直观模型5、要突出用观察、操作、思考、想像、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多种活动方式来探索(ABCD)。

A. 图形的形式B. 图形的运动C. 图形的测量D. 图形的位置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应该着眼于生活中问题的探索,体现(ABCD)原则。

A. 现实性B. 过程性C. 情境性D. 实践性2、统计与概率教学情境的设计要遵循(BC)。

A. 情境的虚拟性要求B. 情境真实性的要求C. 情境连贯性的要求D. 情境的严肃性要求3、“实践与综合应用”把解决(ACD)的问题作为学习任务。

A. 现实B. 复杂C. 综合D. 有挑战性4、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内容可以从(ABC)中选择素材。

A. 现实生活B. 从知识领域的延伸C. 从游戏活动D. 课堂A. 适当的趣味性B. 适量的综合性C. 丰富的艺术性D. 适度的挑战性三、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你认为对的打一个“√”,认为错的打一个“×”,不需要改错。

)1、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 )2、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 )3、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不需要一定的数感。

(× )4、“双基”是指学生的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

(× )5、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间具有蕴涵关系,是必然性推理。

(√ )1.教学目标应该在设计教学过程后再来考虑。

(× )2.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来导入新课是唯一有效的导入方式。

(× )3.方程、不等式与函数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 )4.估算是发展符号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 )5.“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

(√ )1.只有经历了统计的全部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 )2.统计与概率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的抽象问题。

(×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4.实践与综合应用通常从科学技术领域中选取素材。

(×)5.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实践与综合应用”强调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的综合运用和整体把握。

(√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组织者”的含义包括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_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心理氛围_等等。

3、《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_,激励学生的学习和_改进教师的教学_。

4、统计观念主要表现有:能从_统计_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_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_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_决策_的作用;能对_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_进行合理的质疑。

5、数感是人们对_数与运算_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_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___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__。

1、教学设计,就是对_教学的过程_进行事前的思考,之后做出供下一步进行教学的一个_行动方案_,做出行动方案的过程,就是教学设计。

2、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策略是_内容设计科学化_、_形式设计趣味化_、_结构设计生动化_。

3、为了实现实际问题数学化、生活化的过程,“数与代数”的教学必将强调_以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_创造丰富的问题情境和活动_,使学生体会用数和符号表示及交流的作用,感受数学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

4、“数与代数”中存在着大量的规律、公式和法则。

学习这些内容,重要的是使学生_主动去探求模式、发现规律、解决问题_,而不是死记结论、死套公式和法则。

5、学生结合_日常生活_,通过_观察、操作、实验_等形成的对图形的直观体验,掌握的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体验的有关图形变换、确定位置的方法,又需要在_解释、应用与拓展_的过程中加以强化并与其他知识建立联系。

6、“空间与图形”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通过一些数学史实让学生了解“空间与图形”_丰富的历史渊源_,了解_祖先的智慧_,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空间与图形”_对社会发展推动作用_,了解_“空间与图形”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_,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加深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理解。

1、要使学生建立“统计观念”,必须使他们真正投入_到应用统计解决实际问题_的活动中,以逐步积累经验,并最终将_经验_转化为观念。

2、实践性的原则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最主要的体现是_学生主体的参与_,这种参与是_多层次、多角度_的参与。

3、“实践与综合应用”把解决现实的、综合的、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学习任务,学生_自主探索_、_合作交流_,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_提出问题_、_明确问题_、_探索问题_、_解决问题_的过程。

4、要促使学生通过“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_认识_数学、_体验_数学、_应用_数学。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_启发性的问题情境_,引导学生_经历探索过程来实现_。

五、问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最基本的途径是什么?2.“合作者”的含义是什么?3、举例解释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经历(感受)”。

4、新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的社会价值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5、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1、确定教学目标应注意什么?2、举一例说明如何将一般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活动化的形式?3、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4、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如何实施过程性原则?5、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多样性的教学素材?1、分析传统的统计与概率教学,往往也会提供一些真实的数据进行学习,但这些数据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以及统计的必要性,这是为什么?2、“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如何注意实施方法的现实性?3、《标准》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意义是什么?4、“实践与综合应用”探索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5、—个好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主题要表现出适量的综合性是指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