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_所的用法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中_所的用法

文言文中_所的用法

文言文中_所的用法文言文中“所”的用法在文言文学习中,“所”字是一个较为常见且用法多样的虚词。

正确理解和掌握“所”字的用法,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所”字作名词时,常表示“处所”“地方”。

例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这里的“次所”就是“行军途中的驻地”。

“所”字用作助词,其用法较为复杂。

其一,与动词结合,构成“所”字结构。

“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

例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安”就是“安身的东西”;“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所闻”指“听到的事情”。

其二,“所”字和“以”字连用,构成“所以”。

在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多样。

一种表示“……的原因”,如“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兴隆”就是“兴隆的原因”;另一种表示“用来……的办法”或“凭借……的东西”,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的“所以”指“用来……的”。

其三,“为”与“所”呼应,表示被动。

例如,“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虏”即“被俘虏”。

在理解“所”字的用法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比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里的“所以为此”要理解为“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

再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这里的“所欲”就是“想要的东西”。

有时,“所”字的用法会相互交叉或在复杂的句子结构中出现。

像“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这是一个典型的被动句,“为所”表示被动关系。

而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中,两个“所存”分别指“存在的道理”和“存在的老师”。

另外,还需注意“所”字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特点。

在史传文学中,“所”字结构常用来简洁地概括人物的行为和经历;在议论性文章中,“所”字常用于阐述观点和推理过程;在抒情性的文言文中,“所”字则有助于更细腻地表达情感和感受。

总之,文言文中“所”字的用法丰富多样,需要我们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总结和归纳,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来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中考语文文言文中“所”字用法的分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中“所”字用法的分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中“所”字用法的分析一、用作助词。

1、“所”字经常用在动词、动宾词组或形容词之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有指代作用。

一般充当主语或宾语。

相当于的(人、事、地方),或“所”的(人、事、地方)。

例如:(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出自:《桃花源记》译文:这个(打渔)人一件一件地为(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了自己听到的事。

(2)衣食所安。

出自:《曹刿论战》译文:衣物食品这类安身的东西。

2、“所”用在动词前,后面再加上“者”构成所者格式,译法与不加“者”相同。

例如:(1)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出自:《刻舟求剑》译文:船停下来了,就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2)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

出自:《冯婉贞》译文:傍晚的时候,所杀死的敌人大约百十来人。

3、“所”用在介词“以”、“从”、“为”、“由”等之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一般可充当主语、宾语或判断句的谓语,可分别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人物”、“处所”、“原因”以及“方式(方法)”等。

相当于“的人”、“的地方”、“用方法”和“的原因”。

例如:(1)是吾剑之所从坠。

出自:《刻舟求剑》译文:这儿(是)我的剑掉入水中的地方。

(句中的“所从”,即从所,表处所。

)(2)行拂乱其所为。

出自:《孟子》译文:(上天)用种种行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句中的“所为”,即所做的事情,表动作行为。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自:《出师表》译文: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和尽忠陛下的职责。

(句中的“所以”,即“以所”,表凭借。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自:《出师表》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

(句中的“所以”,即“以所”,表原因。

)4、“所”与介词“为”配合,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所”不译,“为”可译作“被”。

例如: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出自:《活板》译文: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到现在依然被珍藏着。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非所以内交
于孺子之父母
状语后置句。

出自《孟子》,原句为: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意思为: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文言文中_所的用法

文言文中_所的用法
译为:··········的人, ·········的 物,········的地方 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 存在的地方。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 决疑惑的人。
• 2、所和以连用,表示“·········的 原因”“用来····的东西”
• 倘若守关的将领不是自己的亲 信,就会变为叛乱者。 或:倘 若 匪:通非,不是
• 狼与豺:比喻叛乱的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师说》
•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 ,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 品德。
• 3、“为······所·····” 表被动。 皆为陛下所成就。 《苏武传》
• (我们)都被陛下栽培。
• 4、假若、如果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所字的用法
所作名词 • 1 、 处所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苏武传》
• 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 人,分别投放到其他的处 所。
• 2、适宜的地位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
• 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 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 理安排
作代词
• 1、所加动词,为:所字结构, 相 当于名词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一)5_ “所”“为”的用法(含解析)1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一)5_ “所”“为”的用法(含解析)1

“所”“为”的用法【题文】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

同一篇文言文中会出现许多同字却不同用法和意义的虚词。

明辨了虚词的用法含义可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大意。

“所”“为”是文言文中经常会用到的虚词,那么“所”“为”的用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和提高警惕的地方呢?一、“所”字的用法(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二)助词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②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注:“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三)固定格式“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三)复音虚词1.所以:(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表示原因。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2.所谓:所说的。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3.所在:到处;所在之处,处所。

①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促织》)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二、“为”字的用法(一)动词,读wéi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设计)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做)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显示)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担任)如今人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是)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语曰:“孰为汝多知乎?”(认为)(二)介词,一般读wèi。

文言文中_所的用法

文言文中_所的用法

文言文中_所的用法文言文中“所”的用法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所”字是一个常见且用法多样的虚词。

理解和掌握“所”字的用法,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所”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一、用作名词,意为“处所、地方”。

例如在《硕鼠》中“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里的“所”就是指居住的地方。

又如《五人墓碑记》中的“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其中“逮所”就是指逮捕的地方。

二、用作助词1、与“为”字配合使用,表示被动。

比如在《鸿门宴》里“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虏”意思就是“被他俘虏”。

2、与“以”字配合使用,构成“所以”。

“所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比较复杂,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表示“……的原因”。

像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所以去亲戚而事君”就是“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

其二,表示“用来……的”“……的凭借”。

例如《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传道受业解惑”指的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

3、放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使动词具有名词性。

这种“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短语。

比如“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分别指看到的、听到的、思考的、想到的。

在《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里的“所谋”“所交”就是“谋划的事情”“交往的朋友”的意思。

三、用作量词表示房屋的数量。

如“离宫别馆,三十六所”,“三十六所”就是指三十六座。

四、用作副词用在数词之后,表示大概的数目。

像“父去里所,复还”,“里所”就是一里左右。

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所”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需要我们多读经典的文言文作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和理解。

文言文虚词所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文虚词所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文虚词所的用法和意义
1. “所”可以表示“……的地方”呀!就像“鱼我所欲也”中的“所”,不就明确了是想要的那个地方嘛,嘿嘿!
2. “所”还能用来指代“……的人”呢,比如说“问女何所忆”,这里的“所”不就清楚地指向了思念的那个人嘛,是不是很神奇呀!
3. 你们知道吗,“所”能够表示“……的事情”哟!像“无所事事”这个词,就是说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呀,多形象!
4. “所”有时候还表示“……的东西”呢,“不知所云”就是说不出是什么
东西,哈哈,这理解起来也不难嘛!
5. 哎呀呀,“所”还有“用来……的”的意思哦!像“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的“所”就是说用来做这些事情的呀,很有趣吧!
6. 嘿,“所”能表示“……的办法”哦,“不知所措”不就是不知道用什么
办法嘛,是不是一讲就懂啦!
7. “所”也可以是“……的原因”呢,“不知其所以然”就是不知道它这样
的原因呀,这个“所”的作用很厉害吧!
8. 哇塞,“所”竟然还能表示“……的样子”呀!比如“无可奈何”,就是
那种没有办法的样子呀,好生动哟!
9. 你们瞧,“所”的用法和意义是不是很多呀,掌握了这些,文言文读起来就更有趣啦!大家好好去体会体会吧!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所”在文言文中的作用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呀!。

文言文中 所以 的用法

文言文中  所以   的用法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1.原因,情由。

《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

”《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韩愈《李花》诗之一:“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红娘曰:‘非先生所知也。

’生曰:‘愿闻所以。

’”《儒林外史》第一回:“问其所以,都是黄河沿上的州县,被河水决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

《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3.用以,用来。

《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

”《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宋苏洵《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4.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

”《红楼梦》第六二回:“他和林妹妹是一日,他所以记得。

”赵树理《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

”5.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种谏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作者,但为吴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远来者,正要相公游此间耳。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李自成之所以敢于向东奔窜,是因为他联络罗汝才到潼关接应。

文言文中“所”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所”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所”字的用法作者:张天川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1年第04期一.实词“所”的用法举例(一)“所”作名词,在初中有如下几种解释:1.“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析:“所”指“军队驻扎的地方”。

2.道理,方法,原因。

如:所以然者何?(《晏子使楚》)析:“所以然”即“所以如此”,“所”指原因或道理。

(二)“所”作形容词,在初中有如下几种解释:1.表示范围,解释为一切、所有。

如:⑴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⑵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送东阳马生序》)⑶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⑷无所不有。

(《口技》)析:“所”都表示范围,可理解为所有、一切。

例⑴,“所”后面虽然跟了一个动词“识”,但“识”后跟了宾语“穷乏者”。

例⑶,“不能”这里是个名词性词组,解释为本来不具备的才能,所以前面的“所”在这里,只能是个形容词。

2.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如:优劣得所。

(《出师表》)析:这里的“得所”是“得其所”,即“得到他们适宜的”,也就是我们《语文教学参考》上说的“得到合理的安排”。

3.理解为“可以的”。

如: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使楚》)析:例句译为“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

其中“与”后省略了“之”,而“非”又是个表否定的副词,所以,此处的“所”只能是个形词。

(三)“所”作量词讲,可以用于地点、位置、建筑物。

如: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山市》)析:这是个定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是“见数十所宫殿”,“所”的位置处于数词“数十”我名词“宫殿”之间,自然应解释为“座”。

(四)作代词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哪里”。

如: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析:“所从来”即“从所来”,是一个典型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所”理应解释为“哪里”,遗憾的是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教学参考》把它理解为“处所、地方”,显然不够贴切。

二.虚词“所”的用法举例(一)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

如何翻译文言文中的“所以”和“之所以”

如何翻译文言文中的“所以”和“之所以”

如何翻译文言文中的“所以”和“之所以”如何翻译文言文中的“所以”和“之所以”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翻译,凡是原文中有“所以”、“之所以”的,相应的译文中都不能出现“所以”、“之所以”。

文言文中的“所以”是古汉语“所”字结构的一个表现形式,是一个名同性的短语,而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一个关联同。

文言文中,结构助同“所”可以和它后面的名同或者动同或者形容同以及介同结构一起构成一个名同性的偏正短语。

“所以”就是结构助同“所”和介同“以”构成的“所”字结构,是一个名同性的偏正短语。

因此不能和现代汉语的“所以”等同。

例如: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察今》)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分别译为:1.老师是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2.因此,要放弃先王现成的法律,去学习他凭借什么制定法律的。

3.用来表现内心的东西,它的情致是一样的。

在这些句子对“所以”的翻译中,我们看不到“所以”的影子。

结构助同“所”,和介同“以”,构成的“所”字结构,这个名同性的偏正短语在文言文有两种用法:表示原因,表示凭借和方式,分别翻译成“什么……的原因”,“什么……的凭借”和“什么……的方式”。

例如: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

(《信陵君窃符救赵》)3.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治平篇》)以上的句子中,“所以”都是表示“什么……的原因”。

它们的翻译是:1.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我把国家的急事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

2.我赵胜自愿做您的姐夫的原因,是因为您的高尚的义节。

3.这是我为太平时代的老百姓忧虑的原因。

在以上的句子中,没有“所以”的影子。

再如:1.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信陵君窃符救赵》)2.吾知所以拒子矣,吾不主。

(《公输》)以上的句子中,“所以”都是表示“什么……的方式”或者“什么……的凭借”。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一)5.“所”“为”的用法(含解析)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一)5.“所”“为”的用法(含解析)

“所〞“为〞用法【题文】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一个相对概念。

同一篇文言文中会出现许多同字却不同用法与意义虚词。

明辨了虚词用法含义可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大意。

“所〞“为〞是文言文中经常会用到虚词,那么“所〞“为〞用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与提高警觉地方呢?一、“所〞字用法〔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二〕助词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构造,表示“所……人〞“所……事物〞“所……情况〞等。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②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注:“所〞与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构造,那么所字构造起定语作用。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三〕固定格式“为〞与“所〞照应,组成“为……所……〞格式,表示被动。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三〕复音虚词1.所以:〔1〕表示行为所凭借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方法〞“是用来……〞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表示原因。

相当于“……原因〔缘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2.所谓:所说。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3.所在:到处;所在之处,处所。

①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促织?〕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二、“为〞字用法〔一〕动词,读wéi“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拟灵活。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设计〕为之,那么难者亦易矣。

〔做〕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显示〕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担任〕如今人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是〕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语曰:“孰为汝多知乎?〞〔认为〕〔二〕介词,一般读wèi。

如何翻译文言文中的“所以”和“之所以”

如何翻译文言文中的“所以”和“之所以”

如何翻译文言文中的“所以”和“之所以”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翻译,凡是原文中有“所以”、“之所以”的,相应的译文中都不能出现“所以”、“之所以”。

文言文中的“所以”是古汉语“所”字结构的一个表现形式,是一个名同性的短语,而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一个关联同。

文言文中,结构助同“所”可以和它后面的名同或者动同或者形容同以及介同结构一起构成一个名同性的偏正短语。

“所以”就是结构助同“所”和介同“以”构成的“所”字结构,是一个名同性的偏正短语。

因此不能和现代汉语的“所以”等同。

例如: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察今》)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分别译为:1.老师是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2.因此,要放弃先王现成的法律,去学习他凭借什么制定法律的。

3.用来表现内心的东西,它的情致是一样的。

在这些句子对“所以”的翻译中,我们看不到“所以”的影子。

结构助同“所”,和介同“以”,构成的“所”字结构,这个名同性的偏正短语在文言文有两种用法:表示原因,表示凭借和方式,分别翻译成“什么……的原因”,“什么……的凭借”和“什么……的方式”。

例如: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

(《信陵君窃符救赵》)3.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治平篇》)以上的句子中,“所以”都是表示“什么……的原因”。

它们的翻译是:1.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我把国家的急事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

2.我赵胜自愿做您的姐夫的原因,是因为您的高尚的义节。

3.这是我为太平时代的老百姓忧虑的原因。

在以上的句子中,没有“所以”的影子。

再如:1.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信陵君窃符救赵》)2.吾知所以拒子矣,吾不主。

(《公输》)以上的句子中,“所以”都是表示“什么……的方式”或者“什么……的凭借”。

同样,我们在这些句子的翻译中,也不应该出现“所以”的影子。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及意思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及意思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及意思1. 文言文里“所以”的用法所以的用法有很多,在中学课本里只有以下两种用法: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表示原因。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2.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都有哪些1、可以。

《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庄子·知北游》:“人伦虽难,所以相齿。

”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九:“言可以相齿也。

”《文子·上仁》:“贵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爱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

”2、所作,所为。

《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为注:“以,为也。

”3、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

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 前蜀贯休《蜀王入大慈寺听讲》诗:“只缘支遁谈经妙,所以许询都讲来。

”《老残游记》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 老舍《黑白李》:“ 黑李是我的好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白李的事儿也略知一二。

”4、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史记·魏公子列传》:“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种谏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但为吴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远来者,正要相公游此间耳。

无所的文言文意思及例句

无所的文言文意思及例句

无所的文言文意思及例句稿子一嗨,亲爱的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无所”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哈。

“无所”呢,常常表示“没有什么”“没有地方”或者“没有办法”的意思。

比如说“无所适从”,就是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不知道该咋办,心里头迷茫得很。

就像有时候咱们站在十字路口,周围都是路,却不知道选哪条,那种感觉就是“无所适从”啦。

再比如“无所事事”,这个就好理解啦,就是说没啥事情可做,闲得慌。

想象一下,一整天呆在家里,电视不好看,手机也玩腻了,这时候不就是“无所事事”嘛。

还有“无所顾忌”,就是啥都不害怕,啥都不在乎,想干啥就干啥。

就像有些调皮的小朋友,在操场上疯跑,完全“无所顾忌”,也不怕摔倒受伤。

怎么样,是不是对“无所”有了点感觉啦?其实文言文里的这些词啊,仔细琢磨琢磨还挺有意思的。

好啦,今天就先聊到这儿,下次咱们再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文言词汇!稿子二亲,咱们来唠唠“无所”在文言文中的那些事儿!你知道不,“无所”这俩字在文言文里出现的频率还挺高的。

它有时候能表达一种无奈的心情呢。

比如说“无所依傍”,就是说没有可以依靠的人或者东西,感觉孤零零的,好可怜哟。

就像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里打拼,举目无亲,那种孤独无助就是“无所依傍”。

“无所不至”这个词也很有意思,它可不是说什么地方都能去到,而是指坏事儿做得特别过分,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想象一下那些坏心眼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真的是“无所不至”,让人讨厌得很。

还有哦,“无所用心”,可不是说心不在焉,而是说对什么事情都不用心,不思考。

比如有些同学学习的时候,不认真听讲,作业也随便应付,这就是“无所用心”啦。

呢,“无所”在文言文里的用法可多啦,咱们得慢慢去体会,才能真正明白古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好啦,今天就说到这儿,咱们下次接着聊!。

文言文中所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所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所字的用法
“哎呀,这文言文里的‘所’字可真让人头疼啊!”我对着同桌抱怨道。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教室里同学们都在埋头苦读。

我和同桌正在研究文言文,就被这个“所”字给难住了。

“你说,这‘所’字到底有多少种用法啊?”我皱着眉头问同桌。

同桌挠挠头:“我也不太清楚呀,感觉好复杂。


我们俩开始翻书查资料,试图弄明白这个看似简单却又变化多端的字。

周围的同学们也纷纷加入讨论。

“我觉得‘所’字可以表示地方,比如‘所到之处’。

”一个同学说。

“对呀对呀,还有表示行为对象的,像‘有所不为’。

”另一个同学附和道。

我一边听着大家的讨论,一边在心里琢磨着:这“所”字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
突然,我灵机一动:“嘿,这不就跟我们生活中的好多东西一样嘛!比如说手机,它有好多功能,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等等,就看我们怎么去用它。

这‘所’字不也是这样嘛,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作用!”
大家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纷纷点头。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和研究,我们终于对“所”字的用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想说,学习文言文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困难,但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发现其中的乐趣,就会像打开一扇神秘的大门,让我们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语言的魅力。

就像这个小小的“所”字,看似普通,却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所以呀,我们可不能小瞧了文言文里的任何一个字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
存在的地方。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
决疑惑的人。
2、所和以连用,表示“· · · 的原 ··· ···

因”“用来··的东西” ··
圣人之所以为圣。《师说》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所字的用法
所作名词
1
、 处所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苏武传》
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
人,分别投放到其他的处 所。
2、适宜的地位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
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
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 排
作代词
1、所加动词,为:所字结构,

当于名词
译为:·····的人, ····· ····· ····的物,····的地 ···· 方 等
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 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3、“为· · 所·····” ·· ··
表被动。
皆为陛下所成就。 《苏武传》
(我们)都被陛下栽培。
4、假若、如果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倘若守关的将领不是自己的亲信,
就会变为叛乱者。 或:倘若 匪: 通非,不是 狼与豺:比喻叛乱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