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原文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菩萨蛮(王安石)赏析

菩萨蛮(王安石)赏析

菩萨蛮王安石赏析菩萨蛮(王安石)赏析菩萨蛮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赏析:此词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

《能改斋漫录》云: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中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

全篇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词,使之如出己口,真正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叙写自己的闲适生活与故作放达的情怀。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

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

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

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种安然自适的态度。

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

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

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

因此,即使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作者醉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

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

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顒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

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是表现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鲠直人格。

此词与王安石晚年的诗作相似,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湖光山色。

王安石即事注释及译文

王安石即事注释及译文

王安石即事注释及译文
《即事》
宋代: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注释:
1、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写诗。

2、径:小路。

积:积聚,堆积,形容草丛茂盛。

3、憩:休息。

鸡:一作“鸠”。

4、荒寻:犹言寻幽。

昏:黄昏。

5、武陵源:即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处世外桃源,中有“鸡犬相闻”之语。

武陵,郡名,郡治在今湖南常德。

译文:
野径温暖铺着柔厚的碧草,山气晴净杂花更显得茂繁。

一川清水曲曲折折无声流淌,数户村居高高低低依山而筑。

午间静憩传来几声鸡鸣,访寻幽境又遇犬吠暮烟。

出游归来向人谈起此事,以为所经本是武陵桃源。

古诗钟山即事翻译赏析

古诗钟山即事翻译赏析

古诗钟山即事翻译赏析《钟山即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前言】《钟山即事》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反映的是幽闲意境,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但字里行间也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失意的心情。

【注释】⑴钟山:紫金山,今江苏省南京市。

即事:就眼前景物加以描写,有感于当前事物⑵涧水:山涧流水⑶竹西:竹林西畔。

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美姿态的意思⑷茅檐:茅屋檐。

相对,对着山⑸幽:幽静,幽闲【翻译】山间的溪水在竹林中无声无息的环绕流淌,竹林边的花草也在浓浓的春意中默默地摆弄着娇羞柔美的身姿。

在屋檐下对着钟山整整静坐了一天都没听见一声鸟叫,真是太幽静了。

【赏析】王安石在晚年罢相隐居之后,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政治题材减少了,写湖光山色的小诗多了,壮年时代的豪放雄奇的风格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绝、雅丽低回。

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则更为成熟了,有一唱三叹之感。

这是一首饶有风味的小诗。

诗人坐在家门口,对着涧水、绿竹、花草,兴趣盎然。

不知不觉地,白天过去,夕阳下山,山中十分幽静,连鸟都不叫一声。

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

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涧”是鲜活的,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竹”也是鲜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维深处亭亭玉立,舞动腰身,款款弄姿,将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

然而,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

人,“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

末句是改用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渔家傲》王安石古诗原文及鉴赏

《渔家傲》王安石古诗原文及鉴赏

《渔家傲》王安石古诗原文及鉴赏渔家傲王安石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

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

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王安石词作鉴赏这首词是作者退隐之后定林院生活的一个剪影式写照。

上片写一次骑驴春游,起拍二句点明节令,描绘钟山春意盎然的景象。

灯火,指元宵节彩灯。

宋时元夜灯节,热闹异常。

蔡绦《铁围山丛谈》:“上元张灯,天下止三日。

”当时收灯后,又有出城探春的习俗,而江南孟春,不同于北方,往往收灯后便已芳草如茵、春意满野。

而钟山一带,竹木葱茏,万花竞秀,景色更为诱人。

“撩乱”,写出山花争奇斗艳,撩惹行人。

“灯火已收”而山花满眼,用笔正所谓扫处还生。

这二句,即写了江宁附近的季候特征,又点出作者居住的山中环境。

美景良辰,引逗起词人览赏春色的兴致,于是笔锋一转,由“闻说”领起以下三句,写洊(jiàn)亭之游。

洊亭钟山西麓,溪水青青,花木如绣,是作者喜爱游赏的风景胜地。

王安石《马死》诗李壁注引《建康续志》云:“金华俞紫琳清老,尝冠秃巾,扫搭服,抱《字说》,逐公之驴,往来法云、定林,过八功德水,逍遥洊亭之上。

”“新水漫”,说明是雨后,经春雨洗礼,郊原格外清新。

款段,马行迟缓貌。

语出于《后汉书。

马援传》“乘下泽车,御款段马”,李贤注:“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

”后借指驽马。

这里作者实用以指他所骑的.毛驴,亦取其“形段迟缓”之意。

作者退居江宁时,神宗赐他一匹马,后来马死了,他外出旅游就骑毛驴。

“蹇”谓蹇驴。

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二载,王安石江宁,“筑第于白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

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也。

”这次正是骑毛驴野游,心闲意静,恬然自若,什么升沉得失、尧桀是非,仿佛早抛至九霄云外,其精神超然尘外。

定林寺左右,峰峦复沓,后环屏风,前障桂岭,其间云雾缭绕,跨驴绕行山径,时要通过云层,故曰“穿云”。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16篇)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半山春晚即事》译文春风虽然把百花取走,却酬谢人清凉的绿阴。

幽暗的池边小路十分宁静,草木掩隐的园屋多么深沉。

我时而打开床铺稍事休息,时而扶着手杖去寻幽探胜。

只看见钟山的小鸟飞来,经过我这里留下了一串动听的歌声。

《半山春晚即事》注释⑴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

春晚:即晚春,暮春。

即事:就眼前景物作诗。

⑵春风:一作“晚风”。

⑶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

清阴:清凉的树阴。

⑷翳翳(yì):树阴浓暗的样子。

陂(bēi)路:湖岸,塘堤。

⑸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园屋:田园、房屋。

深:幽阴深邃。

⑹床敷(fū):安置卧具。

每:每每,常常。

⑺杖屦(jù):拄杖漫步。

或,有时。

幽寻,探寻风景之胜。

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

⑻北山:即钟山。

南朝宋周颙与孔稚圭曾隐居于此,后周颙离山出仕,孔曾作《北山移文》表示讥刺。

王安石有《思北山》等诗,寄托真心隐逸的心境。

⑼遗(wèi):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

好音:美妙的叫声。

《半山春晚即事》赏析这首诗表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

陈衍说起二句本于唐人“绿阴清润似花时”,但安石的两句含义却深厚得多,感情色彩浓烈得多,韵味也胜过许多。

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

舟夜即事王安石赏析

舟夜即事王安石赏析

王安石《舟夜即事》译文及赏析
一、原文
舟夜即事
宋王安石
火炬临遥岸,余光照客船。

水明鱼中饵,沙暖鹭忘眠。

感概无穷事,迟回欲晓天。

山泉如有意,枕上送潺湲。

二、译文:
火炬照亮远方的岸边,微弱的余光照亮客船。

水清澈明亮,鱼儿在其中觅食,沙滩暖和,白鹭忘却了睡眠。

心中感慨万千,思绪纷繁如海,迟迟归来,天将要破晓。

山泉仿佛有意,轻轻地唤醒了潺潺的流水声,如同在枕头上送来一阵阵轻柔的声音。

三、赏析:
《舟夜即事》是王安石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船上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以火炬和余光的形象描绘了岸边和船上的光景,火炬的明亮照亮了远方的岸边,微弱的余光照亮了船上的环境。

水清澈明亮,鱼儿在其中觅食,沙滩温暖,白鹭忘却了睡眠,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生机。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思绪。

作者感慨万千,思绪纷繁如海,面对无尽的事物和思考,他迟迟归来,意味着他在思索和回顾自己的人生。

天将要破晓,暗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最后两句以山泉和枕头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依赖和渴望。

山泉仿佛有意地唤醒了潺潺的流水声,为作者送来了宁静和慰藉。

这种温柔的声音,如同在枕头上送来,使作者感到宁静和舒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和作者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诗中传递了对宁静、温暖和安慰的向往。

古诗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翻译赏析

古诗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翻译赏析

古诗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翻译赏析《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前言】《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开头境界阔大,极苍苍茫茫之致,如高山坠石,出人意外,有气势,有魄力。

犹如大海门户的北固山横亘天边,岸边的沙滩上烟雾缭绕,多像吴越古战场──西兴镇,不禁教人浮想联翩。

【注释】①海门:大海的门户,古代镇江北固山距海比今天要近二、三百里。

②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

③乘桴:乘小筏。

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④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旧时指日本。

【赏析】这是首描写金山寺夜景的律诗。

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

颔联先写笛声,颇有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意韵;再写灯火,颇有张祜“两三星火是瓜洲”的境界。

其实,这一联是暗写镇江之繁华,“千古江山”的“舞榭歌台”笼罩在朦胧夜幕中,除了“两三星火”,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画面虽然显得孤寂,却也生动地描绘出江上清丽的夜景,极富金山寺独特风貌。

颈联先写月色,一个“入”字,将山月写活了,似乎山月钻到了松林间,在林间洒下斑驳的倩影,银光点点,令人陶醉。

再写江水,“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是“白浪滔天”,那滔天的白浪又像是积雪崩落,很有“江间波涛兼天涌”那种意境。

这两句一静一动,有声有色,富有诗情画意。

“江山如此多娇”,诗人要抒发什么样的感慨呢?有人说有苏轼游赤壁时“遗世独立”的感受,怕是看走了眼。

这首诗是王安石前期作品,雄心勃勃的他哪有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感慨?哪有苏轼在逆境中仍然保持达观的那种心境呢?“恨未能”才是真的,这符合他的性格,他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主张,“羽化而登仙”只是一闪念而已。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最新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 原文译文及赏析

最新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 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原文译文及赏析《半山春晚即事》①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②。

翳翳陂路静③,交交园屋深④。

床敷每小息⑤,杖屦或幽寻⑥。

惟有北山鸟⑦,经过遗好音⑧。

[1]注释①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

春晚:即晚春,暮春。

即(jí)事:就眼前景物作诗。

②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

清阴:清凉的树阴。

③翳翳(yìyì):树阴浓暗的样子。

陂(bēi)路:湖岸,塘堤。

④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园屋:田园、房屋。

深:幽阴深邃。

⑤床敷(fū):安置卧具。

每:每每,常常。

⑥杖屦(jù):拄杖漫步。

或,有时。

幽寻,探寻风景之胜。

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

⑦北山:即钟山。

⑧遗(wèi):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

好音:美妙的叫声。

[2]译文晚春的风把花吹走了,带给我一片清凉的树阴。

塘堤和山园笼罩在浓密的绿荫中,幽静深邃。

常常设椅小坐休息,偶尔也扶杖漫步,探寻美丽的风景。

这里万籁无声,只有北山上的小鸟经过时,会留下美妙的声音。

赏析半山,在江苏江宁。

由县东门到钟山,这里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

作者力行新法失败后,晚年退居江宁,并于元丰年间(1078—1085)营建半山园,自号半山。

这首诗表现了他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

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

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没有这个“酬”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

若无此二字,诗人的达观,春风的和煦,就不能跃然纸上了。

春风慷慨赐与清阴,诗人于是尽情去欣赏。

所以三、四句以“清阴”为本,稍作敷展。

《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原文与赏析

《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原文与赏析

《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原文与赏析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此诗作于新法失败后,诗人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时。

首联说:春风把花取走了,给我以清绿阴凉的天地。

一开始即出语不凡,别开生面。

一般诗人对红凋芳尽总不免流露出悼红惜春之情,而王安石却不如此看,说春去花谢,绿荫更浓。

接着他写了居室周围的暮春景象:坡路上林树翳翳,园屋前枝叶交盖。

这绿荫蔽天的环境多么安静和可爱,连园屋也显得更深远和隐蔽了。

颈联写他的日常起居,有时安闲地坐在床敷(坐具)上憩息,有时着履策杖去探幽寻胜,过的是悠闲自得的生活。

有谁能知诗人此时内心思想呢?只有北山(即钟山)之鸟,从空中飞过,赠以声声悦耳的鸣声。

这首诗的笔墨可以说十分经济。

他仅用一联“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就描绘出浓绿笼罩下的静谧,又用一联“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概括了他的日常活动,两者合在一起给人刻画了一个隐士的形象。

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自然得体。

从诗的内容来说,前六句说的是诗人的隐逸生活和恬淡心绪,然而这仅是表面现象。

结尾一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虽也是写景,却流露了诗人胸中的举世无人相知的痛苦和愤慨。

这句诗说只有北山鸟给他好音,慰藉他的孤寂,那么万物之灵的人呢?尤其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们呢?诗中一字不提。

这就要联系当时新法被阻、王安石辞相后士大夫们对他的看法。

政见不同的反对派此时变本加厉地痛骂讥诮新法,甚至有人对他进行人身攻击。

对这类人,王安石早已看穿:“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他可置而不论。

但这时原与他相知的旧僚故友,也有人以为他已意志消磨,当起真正的隐士来了,有人则以为他潜心研究学问,以做诗参禅来调养性情。

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胸怀。

王安石一生以“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自负,即使辞相以后,也未熄灭新法继续推行的希望。

即事王安石

即事王安石

即事王安石诗词赏析即事王安石 5王安石翻译、赏析和诗意黄河南苑岸西斜,风有水晶光露有华。

柳树是人们住在凌涛房子里的原因,而荆桐过去常带回家。

嘉招想倒一杯中泛起,美丽唱又添锦上花。

就做武陵宴席客人,川源应不少红霞。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介绍王安石,宋人。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相关诗句《即事其二》[宋代] 王安石草径无人到,柴门尽日关。

脱巾垂白发,把酒对青山。

世薄惊时异,身贫得梦闲。

夜深明月下,吟待鹤飞还。

《即事其二》[宋代] 王安石白草黄沙分野色,古今愁恨。

飞鸿点点来边塞,寒雪纷纷落蓟门。

风景凄凉只如此,人情浇薄复何论。

当你知道有桑葚和枯水的时候,你在进入沧月之前就会变得泥泞不堪。

次韵平甫村墅春日翻译

次韵平甫村墅春日翻译

次韵平甫村墅春日翻译
《次韵平甫村墅春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昨日青青尚未齐,忽看春色满高低。

陂梅弄影争先舞,叶鸟藏身自在啼。

樵蹻踏云归旧径,渔蓑背雨向前溪。

似知我欲逃轩冕,谈笑相过各有携。

以下是《次韵平甫村墅春日》的全文翻译:
昨天草儿还没有长齐,忽然看到春天的色彩遍布高低起伏的山峦。

池塘边的梅树摇曳着影子,争先恐后地舞动;树叶中的鸟儿藏身其中,自在地啼叫。

樵夫踩着云彩,沿着旧路回家;渔夫背着雨衣,向前溪而去。

似乎他们知道我想要逃离官场,谈笑着走过彼此,各自有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村庄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1春日即事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栏杆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翻译我病体初愈,带着极大的兴趣,勉强漫步庭院,探寻春天的消息;院中阳光明媚,日影缓缓西移。

池边的亭台楼阁积雪已经消融,透满了初春的活力;我留连忘返,倚着栏杆,一直到夕阳西下,暮云低迷。

那上下翻飞的蝴蝶,那嗡嗡盘旋的蜜蜂,似乎都充满了情意;满地的兔葵,丛生的燕麦,一个劲地长着,怎知我满腹的心思?池塘边的垂柳在风中摇动着它婀娜的腰肢,我想把它折下送人,可心中的人啊,你此时又在何地?注释病起:病愈。

多情:指情志高。

白日迟:用《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句,谓春日过得缓慢。

强:勉强。

池馆:池苑馆舍。

初春:春季的第一个月。

又称孟春。

兔葵燕麦,两种植物名。

腰支:同“腰肢”。

腰身;身段;体态。

长条:长的枝条。

特指柳枝。

赏析这首诗是吕本中的代表作,无论是抒情还是写景,都写得流转自然,为历来选家所重。

首句的“病起多情”是全诗的主脑,“病起”是身体状况,“多情”是因为病,因为春怀,还有门外的春景。

一个人缠绵病榻多日,今天身体好些,能够出外走走,而外面是足以感人、使人留恋的初春美景,诗人自然多情。

在这样的心情指导下,见到的景色也变得多情起来。

于是,院中的白日、似乎迟迟不坠,将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让诗人尽情领略眼前的春光。

首句写春日,照应节候,也是在室内很久的病人乍一出门的最直截的反应,写得很自然。

次句“强来庭下探花期”是承首句说,“强来”是“病起”的进一步说明;“探花期”又是“多情”的表现。

次联依“庭下探花期”展开。

诗人漫步庭院,欣赏着早春景色,只见病前所见的积雪都已消融,和暖的春风吹满大地,使人懒洋洋地,他便倚着栏杆,久久不想离去,一直到黄昏,太阳即将下山。

前面已有“白日迟”句,此联又重说赏景到日暮还不走,他站的时间之久,对景色的多情就得到了深刻的描绘。

半山春晚即事赏析及阅读题答案

半山春晚即事赏析及阅读题答案

《半山春晚即事赏析及阅读题答案.doc》《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yuedudaan/1805919.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半山春晚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半山春晚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半山春晚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半山春晚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半山春晚即事》译文春风虽然把百花取走,却酬谢人清凉的绿阴。

幽暗的池边小路十分宁静,草木掩隐的园屋多么深沉。

我时而打开床铺稍事休息,时而扶着手杖去寻幽探胜。

只看见钟山的小鸟飞来,经过我这里留下了一串动听的歌声。

《半山春晚即事》注释⑴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

春晚:即晚春,暮春。

即事:就眼前景物作诗。

⑵春风:一作“晚风”。

⑶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

清阴:清凉的树阴。

⑷翳翳(yì):树阴浓暗的样子。

陂(bēi)路:湖岸,塘堤。

⑸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园屋:田园、房屋。

深:幽阴深邃。

⑹床敷(fū):安置卧具。

每:每每,常常。

⑺杖屦(jù):拄杖漫步。

或,有时。

幽寻,探寻风景之胜。

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

⑻北山:即钟山。

南朝宋周颙与孔稚圭曾隐居于此,后周颙离山出仕,孔曾作《北山移文》表示讥刺。

王安石有《思北山》等诗,寄托真心隐逸的心境。

⑼遗(wèi):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

好音:美妙的`叫声。

《半山春晚即事》赏析这首诗表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

陈衍说起二句本于唐人“绿阴清润似花时”,但安石的两句含义却深厚得多,感情色彩浓烈得多,韵味也胜过许多。

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

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没有这个“酬”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

若无此二字,诗人的达观,春风的和煦,就不能跃然纸上了。

王安石《钟山即事》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钟山即事》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钟山即事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⑴钟山:紫金山,今江苏省南京市。

即事:就眼前景物加以描写,有感于当前事物。

⑴涧水:山涧流水。

⑴竹西:竹林西畔。

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美姿态的意思。

⑴茅檐:茅屋檐。

相对,对着山。

⑴幽:幽静,幽闲。

翻译山涧中的流水,静悄悄的,绕着竹林流淌。

竹林西畔,那繁花绿草,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晃。

我坐在茅屋檐下,整天看着这明媚的春光;夕阳西下,耳边听不到一声鸟鸣,山中显得格外的静寂幽旷。

赏析王安石在晚年罢相隐居之后,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政治题材减少了,写湖光山色的小诗多了,壮年时代的豪放雄奇的风格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绝、雅丽低回。

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则更为成熟了,有一唱三叹之感。

这是一首饶有风味的小诗。

诗人坐在家门口,对着涧水、绿竹、花草,兴趣盎然。

不知不觉地,白天过去,夕阳下山,山中十分幽静,连鸟都不叫一声。

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

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涧”是鲜活的,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竹”也是鲜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维深处亭亭玉立,舞动腰身,款款弄姿,将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

然而,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

人,“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

末句是改用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安石翻过一层,变成“一鸟不鸣山更幽”。

对这样的改写,前人多有讥刺,认为一鸟不鸣,山自然更幽,用不着多说,所以王安石这么一改,是点金成铁。

王安石的诗与王籍的诗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修辞手法。

王籍是用反衬。

山中鸟雀齐鸣,声音扑耳,是因为山里已没有人,成了鸟的世界,鸟才会如此啼鸣,就像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群鸟乐也”。

《初夏即事》原文翻译与赏析

《初夏即事》原文翻译与赏析

《初夏即事》原文翻译与赏析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夏即事》原文翻译与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夏即事宋代:王安石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度两陂一作:度西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译文及注释「译文」石桥和茅草屋绕在曲岸旁,溅溅的流水流入西边的池塘。

晴朗的天气和暖暖的微风催生了麦子,麦子的气息随风而来。

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远胜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

「注释」石梁:石桥弯碕:曲岸溅溅:流水声。

唐人李端《山下泉》:“碧水映丹霞,溅溅度浅沙。

”陂:池塘。

晴日暖风:语本唐人薛能《折杨柳》:“暖风晴日断浮埃,废路新条发钓台。

”花时:花开的季节,指春天。

白居易《寄元九》:“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

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

王安石《北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王安石《北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王安⽯《北⼭》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王安⽯《北⼭》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引导语:王安⽯的《北⼭》是诗⼈晚年寓居⾦陵钟⼭所做,表达了作者闲适散淡的⼼绪,下⾯是原⽂以及练习题,欢迎⼤家阅读。

《北⼭》 王安⽯ 北⼭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释: 北⼭:即今南京东郊的钟⼭。

陂(bēi):池塘。

堑(qjàn):这⾥指⽔渠。

回:弯曲。

堑:沟渠。

回塘:弯曲的池塘。

滟滟:形容春⽔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

北⼭:钟⼭,在⾦陵(今江苏南京),王安⽯晚年在那⾥隐居。

译⽂: 北⼭绿⾊的⼭泉涨满⼭塘,笔直的沟渠和曲折回环的池塘⾥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因陶醉于春天美丽的景⾊,静静地细数落花久坐;因慢慢地寻找碧绿的芳草⽽回家晚了。

赏析 王安⽯晚年寓居⾦陵钟⼭,却除了满⾝的公务之后,王安⽯潜⼼于著述,创作了⼤量⼯致雅丽的绝句,表达了闲适散淡的⼼绪。

这⾸《北⼭》就写在此时。

《北⼭》的前句写春⽔漫涨,直堑、横塘波光滟滟、耀⼈眼⽬。

“输绿”⽣动传神,写出春天盎然的⽣机及⼭泉的澄碧。

沉浸在明媚的春光中,诗⼈王安⽯细数落花,缓寻芳草,留连于⾃然的美景中,不忍归去。

这之前,虽然有王维“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从歧王过杨⽒别业应教》)、刘长卿“芳草独寻⼈去后,寒林空见⽇斜时”(《长沙述贾谊宅》)⼀类的诗句,但王安⽯却能化其诗意,为我所⽤,与眼前的景、⼼中的情紧密融合。

后来者居上,“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反⽽⽐王诗、刘诗的名声⼤,成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叶梦得说:“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字,间不容发。

然意与⾔会,⾔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处”(《⽯林诗话》卷上),指出王安⽯后期诗歌的艺术特征。

王安⽯《北⼭》练习题 (1)请分析⾸句中“输”字的妙处。

(3分) 答案:输”字⽤了拟⼈化(化静为动)⼿法,北⼭将翠绿的`泉⽔输送给⼭塘,春⽔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机盎然。

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宋·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释1.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

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

2.闲:悠闲,闲适。

3.窄袖短帽:指便装衣帽。

4.梢梢:树梢。

5.新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6.偃(yǎn):息卧。

7.关情:使人动情;关,牵动,动心。

翻译几间茅草屋悠闲地面临着水面,我穿着窄小的衣衫戴着短小的帽子徜徉在那垂杨的树丛里边。

要说花朵还是去年开得最鲜红,那可是一夜之间春风把它吹开了,它怎能不红艳艳。

可是今夜的新月在那树梢上仰卧着,我中午喝酒一喝也就醉倒了,直到醒来便是这夜晚。

什么东西最关系到人的感情,想去想来还是那深藏在那树丛里面的黄鹂鸟叫唤的两三声。

赏析该词是一首集句词,即全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词。

作者用前人的诗句创造出自己心中的意境,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并通过自己的精心组合安排,使之浑然无迹,如同己作。

上阕“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开首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

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

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

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采取一种安然自适的态度。

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

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

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两句是写景:“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

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参照唐人的原句“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不难觉得作者也包含着与前人相同的感慨。

但是,作为一个曾经励志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末酬的忧愁。

狼山观海译文

狼山观海译文

狼山观海译文
以下是为您生成的“狼山观海”译文:
原文: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
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
始觉今朝眼界开。

译文:哎呀妈呀,这万里的昆仑山脉到底是谁给凿开的呀?那无边
无际的波浪一个劲儿地拍打着天空就涌过来啦!早上的时候,那寒冷
的云雾连着远处那些孤零零的小岛。

等到春天暖和了,鱼啊龙啊都活
跃起来,好像是从冬眠中被惊蛰的雷声给叫醒了似的。

传说中那神仙
住的阆苑,到底在哪儿能找着啊?那乘槎上天的使者啥时候能回来呢?我呀,大半辈子都在江湖里游荡,直到今天来到这狼山观海,才感觉
自己的眼界一下子就打开啦!
这诗出自北宋王安石的《狼山观海》。

您瞧瞧,王安石这老兄站在狼山上看海,心里那感慨可真是不少。

他先说这昆仑山好像被谁凿开了,才有这么汹涌的浪涛滚滚而来。


后又说早上冷飕飕的,云雾把小岛都给围起来了。

春天一暖和,水里
的鱼龙都欢实了,就跟被雷给惊醒了似的。

他还琢磨着神仙住的地方
到底在哪儿,那个上天的使者啥时候能回来。

最后感慨自己以前在江
湖里混来混去,都没啥见识,今儿个到这儿一看,可算是开眼啦!咱
也不知道王安石当时是不是被这大海的气势给震住了,反正他这诗写
得倒是挺带劲的。

您说是不是?我这翻译得还算地道不?就跟咱平常唠嗑似的,把他这心里想的都给说出来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原文译文及赏析
作者:王安石加入日期:14-05-27
《半山春晚即事》①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②。

翳翳陂路静③,交交园屋深④。

床敷每小息⑤,杖屦或幽寻⑥。

惟有北山鸟⑦,经过遗好音⑧。

[1]
注释
①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

春晚:即晚春,暮春。

即(jí)事:就眼前景物作诗。

②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

清阴:清凉的树阴。

③翳翳(yìyì):树阴浓暗的样子。

陂(bēi)路:湖岸,塘堤。

④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园屋:田园、房屋。

深:幽阴深邃。

⑤床敷(fū):安置卧具。

每:每每,常常。

⑥杖屦(jù):拄杖漫步。

或,有时。

幽寻,探寻风景之胜。

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

⑦北山:即钟山。

⑧遗(wèi):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

好音:美妙的叫声。

[2]
译文
晚春的风把花吹走了,带给我一片清凉的树阴。

塘堤和山园笼罩在浓密的绿荫中,幽静深邃。

常常设椅小坐休息,偶尔也扶杖漫步,探寻美丽的风景。

这里万籁无声,只有北山上的小鸟经过时,会留下美妙的声音。

赏析
半山,在江苏江宁。

由县东门到钟山,这里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

作者力行新法失败后,晚年退居江宁,并于元丰年间(1078—1085)营建半山园,自号半山。

这首诗表现了他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

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

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没有这个“酬”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

若无此二字,诗人的达观,春风的和煦,就不能跃然纸上了。

春风慷慨赐与清阴,诗人于是尽情去欣赏。

所以三、四句以“清阴”为本,稍作敷展。

“翳翳”,是形容树木茂密的状貌,“交交”,则是形容树木相互覆盖交加的样子。

只见那小路沿着山坡在茂密的树林中蜿蜒曲折,伸向远处,一片静谧,在葱茏的深处,园屋隐约可见。

这两句写静,略有唐人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风味。

然而常建的诗是禅寂之静,此诗用了“翳翳”、“交交”,显得更有生意。

五六句笔锋一转,顺势推出主体形象。

床敷,即安置坐具,杖履,指扶杖漫步。

二句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来刻画半山园主人的风神。

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

两者虽是一静一动,但同样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

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阵阵清脆悦耳之声,抬头看去,原是北山一鸟,掠飞而过,留下一片“好音”。

这两句极富韵味。

北山即钟山,六朝时周颙曾隐居于此。

此时的北山,除了诗人独步寻幽之外,杳无人迹,只有声声鸟鸣,偶尔来慰其岑寂。

诗人在平夷冲淡的外表下,怀孤往之志、举世无人相知的感慨显示于言外。

前人评价说:“寓感愤于冲夷之中,令人不觉。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