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https://img.taocdn.com/s3/m/8c28d592b84ae45c3a358c39.png)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原词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⑴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入乐府,名《渭城曲》,别名《阳关曲》、《阳关》,为送别之曲。
⑵馀,多余;加餐,多吃饭。
《后汉书·桓荣传》:“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
〞唐杜甫《垂老别》诗:“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
⑶无穷:无尽,无边。
⑷今古,古往今来;般,种。
⑸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⑹未是:还不是。
风波恶:唐刘禹锡《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
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
⑺别有:更有。
行路难:白居易《太行路》:“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
在人情反复间。
〞
译文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好似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怒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d0dcf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8.png)
鹧鸪天送人[宋]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分类标签: 送别诗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
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上句言送别。
《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
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
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
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
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
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
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
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
辛弃疾的送别古诗词《鹧鸪天·送人》原文
![辛弃疾的送别古诗词《鹧鸪天·送人》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c711b6caaedd3382c4d313.png)
【辛弃疾的送别古诗词《鹧鸪天·送人》原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鹧鸪天·送人宋代: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译文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注释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馀,多余;加餐,多吃饭。
无穷:无尽,无边。
今古,古往今来;般,种。
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未是:还不是。
别有:更有。
赏析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上句言送别。
《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
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
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
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
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鉴赏《鹧鸪天·送人》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鉴赏《鹧鸪天·送人》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56551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0.png)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鉴赏《鹧鸪天·送人》译文及赏析《鹧鸪天·送人》是由辛弃疾所创作的,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鹧鸪天·送人》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送人》宋代: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送人》译文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功名利禄不过都是小事,不要为此劳神伤身应该多多吃饭。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遗憾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人间的道路才更是艰难。
《鹧鸪天·送人》注释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馀:多余;加餐,多吃饭。
无穷:无尽,无边。
今古,古往今来;般,种。
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未是:还不是。
别有:更有。
《鹧鸪天·送人》赏析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
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
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
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词开篇即述离情。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上句言送别。
《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
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
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
鹧鸪天·送人注释鉴赏及译文
![鹧鸪天·送人注释鉴赏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1e7f7f76eeaeaad0f3308a.png)
鹧鸪天·送人注释鉴赏及译文鹧鸪天·送人注释鉴赏及译文古诗原文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译文翻译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注释解释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馀,多余;加餐,多吃饭。
无穷:无尽,无边。
今古,古往今来;般,种。
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未是:还不是。
别有:更有。
诗文赏析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
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
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
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词开篇即述离情。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上句言送别。
《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
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
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
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
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
鹧鸪天·送人的诗意与解释
![鹧鸪天·送人的诗意与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1bb6f9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8.png)
鹧鸪天·送人的诗意与解释《鹧鸪天·送人》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此词上阕述离别之情,饱含惜别之意;下阕为临别赠言,由离情别恨引出世路艰难之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鹧鸪天·送人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这是一首送别词,作于公元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春作者自豫章赴行在临安途中。
这时的他在仕途上经历几番挫折,因作此词抒发感慨。
原文:《鹧鸪天·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注释: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馀:多余;加餐,多吃饭。
无穷:无尽,无边。
今古,古往今来;般,种。
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未是:还不是。
别有:更有。
诗意: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功名利禄不过都是小事,不要为此劳神伤身应该多多吃饭。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遗憾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人间的道路才更是艰难。
鉴赏: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
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
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
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词开篇即述离情。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上句言送别。
《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
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
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诗词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诗词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1a3e6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f.png)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诗词原文及赏析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诗词原文及赏析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译文] 江上的风浪不算险恶,人世间的道路,那才更艰险、凶险呢![出自] 南宋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
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无穷:无尽,无边。
般:种。
只应离合是悲欢: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
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未是:还不是。
别有:更有。
译文1: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译文2:唱完送别的《阳关三叠》歌曲啊,我的泪水还没有干,功名官爵啊那纯粹是身外多余的事, 暂且还是多吃饭好好保重身体吧.那浮云和江水啊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边无际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啊,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有多少使人愤恨的事情,又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才会使人心情悲哀?只有聚会才会使人欢乐吗?尽管江上啊会有大风大浪,那还算不上风波险恶,更有人世间的行路做事啊,比那江上的风波还要险恶还要艰难!赏析: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
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上句言送别。
《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关于辛弃疾《鹧鸪天_送人》阅读附答案附翻译赏析
![关于辛弃疾《鹧鸪天_送人》阅读附答案附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0423bea6c30c2259019ed2.png)
关于辛弃疾《鹧鸪天·送人》阅读附答案附翻译赏析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限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①唱彻《阳关》: 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 完。
②功名句: 功名是身外过剩的事,仍是多吃饭吧。
③无限: 无尽,无边。
④般: 种。
⑤只应句: 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 团圆才使人欢颜。
只应, 只以为,此指岂只。
⑥未是: 还不是。
⑦别有: 更有。
【译文】送别时,唱完了《阳关三叠》曲,眼泪还未拭干,就相劝功名是身外过剩的事,仍是多吃饭吧。
翘首眺望,天边的流水在远送无限的树色,雨中阴云埋掉了一半青山。
今古值得遗憾的事上千种,岂只离别一事才是使人悲伤的?江上的大风大浪还不是险恶的,更有那在人生道路上才会越发艰巨。
【文学常识】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其词豪爽雄壮,悲壮剧烈,与苏轼并称“苏辛”。
【阅读训练】1.辛弃疾主意为恢复中原而树立功名,但此词第二句却说“功名馀事且加餐”,这是为甚么?2.第三四两句“浮天水送无限树,带雨云埋一半山”除写送别时眺望去路以外,还有甚么含意?3.为甚么下片第一至第三句用反问否定送别时的离恨?4.末句“别有人间行路难”感叹______。
李白在《行路难》中有意思差不多的句子:____。
【参考答案】1.作者报国无门,被迫隐退,故有此愤激之语。
2.作者用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这一风景暗喻当时正人君子被小人压抑这类社会现象。
3.从下片第四句“江头未是风波恶”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友人这一去,可能遭受到比离恨更险恶的“风波”,那就是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尔虞我诈。
4.世路艰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二:“浮天水送无限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包含了甚么样的思想感情? 应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1)翘首远望,恋恋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愿平安的关心之情;山高水长,前途迷茫的愁闷之情。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https://img.taocdn.com/s3/m/bd88373f43323968011c9288.png)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
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吴西逸——《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双调]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zǎn)入种桑园。
茅苫(shàn)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释】:运用修辞方法: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
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
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这首元散曲着重在慨叹人生苦短,流光易逝,鼓吹急流勇退,及早归隐,摆脱名利羁绊,求得闲适自在。
这就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消极避世的色彩。
但末句却透露出作者其实并未忘情世事。
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带过”。
[雁儿落]写向往归隐的缘由。
开头两句是说,春暖花开不久,杜鹃鸟就来送春了。
秋月正好时,飞燕却要回去了。
这一联形容大好时光之短促。
动词“闻”“看”,反映作者的触景伤情。
第三、四句写人情世态变化之快,令人不可捉摸。
前四句,概括地写了岁月流逝,人生无常,人情冷暖,世事沧桑,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苦闷,也隐约地反映了作者对元代不合理社会的不满情绪。
鹧鸪天送人翻译辛弃疾
![鹧鸪天送人翻译辛弃疾](https://img.taocdn.com/s3/m/754d8d2ac1c708a1294a442c.png)
原文:
鹧鸪天·送人
宋代: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翻译: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好似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怒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注释
⑴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⑵馀,多余;加餐,多吃饭。
⑶无穷:无尽,无边。
⑷今古,古往今来;般,种。
⑸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⑹未是:还不是。
⑺别有:更有。
赏析:
词的上局部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上句言送别。
《阳关三叠》是唐人上局部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全词翻译诗词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全词翻译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243d6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7.png)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全词翻译诗词赏析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全词翻译诗词赏析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
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无穷:无尽,无边。
般:种。
只应离合是悲欢: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
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未是:还不是。
别有:更有。
译文1: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译文2:唱完送别的《阳关三叠》歌曲啊,我的泪水还没有干,功名官爵啊那纯粹是身外多余的事, 暂且还是多吃饭好好保重身体吧.那浮云和江水啊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边无际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啊,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有多少使人愤恨的事情,又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才会使人心情悲哀?只有聚会才会使人欢乐吗?尽管江上啊会有大风大浪,那还算不上风波险恶,更有人世间的行路做事啊,比那江上的风波还要险恶还要艰难!赏析一: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
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上句言送别。
《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
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39ef9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f.png)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鹧鸪天·送人》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此词上阕述离别之情,饱含惜别之意;下阕为临别赠言,由离情别恨引出世路艰难之叹。
全词运用景物烘托、比拟和对照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并抒发了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感慨,思路开阔,托意深刻。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篇1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 倒不如将那洋洋万言的抗金方策,去换一本邻家种树的书来得有用啊![出自] 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左革右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题小序:慨然,情绪激昂。
追念,回忆。
少年时事,青年时代在山东一带率领义军与金兵作战的事。
按辛弃疾聚众起义时,年二十二岁,已是青年时代了。
古人对青年、少年的概念并不严格。
词的第一句又用“壮岁”可证。
壮岁旌旗拥万夫句:青年时代,高举着帅旗,率领着万人大军。
作者在《进美芹十论剳子》中说:“粤辛已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蠭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旌旗,古时军队用以指挥或开道用的旗子。
旌旗是总称。
杜甫《北征》诗:“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万夫,形容军队之多。
锦襜突骑渡江初:襜(chān音禅),衣服遮前体的叫襜。
锦襜,好看的衣服。
突骑,骑兵中的突击队。
渡江初的初字,应作以前解。
即作者是回忆渡江以前的战斗生活,不是指渡江时与敌人作战的情形,也不是说某一个具体战斗。
燕兵夜娖银句:在燕地一带的义军,夜里整理好了弓箭,准备明天向金兵发起战斗。
娖(zhuo音捉)整理或准备。
银,银白色的箭袋。
汉箭朝发金仆姑:宋军早晨向金人发起攻击,用金仆姑箭射向敌人。
金仆姑,箭名。
鹧鸪天·送人注释鉴赏及译文
![鹧鸪天·送人注释鉴赏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5e49236137ee06eef91833.png)
鹧鸪天·送人注释鉴赏及译文鹧鸪天·送人注释鉴赏及译文古诗原文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量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聚散是悲欢?江头未是风云恶,别有人世行路难!译文翻译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如同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量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怒的工作,何止千件千般,莫非只要离别使人哀痛,集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非常险峻,而人世行路却是更困难。
注释解说唱彻《阳关》:唱完送行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馀,剩余;加餐,多吃饭。
无量:无尽,无边。
今古,古往今来;般,种。
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未是:还不是。
别有:更有。
诗文赏析送行词是词里一个我们族。
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
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罢了矣”(江淹《别赋》)。
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
辛弃疾的送行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词开篇即述离情。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上句言送行。
《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行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情看,送行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
他素日对宦途、世事的慨叹一向,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行之事的牵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下句遽然宕开提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清楚。
作者和陆游相同,都重视为国家的康复工作树立功名的。
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以为树立功名是本分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以为对功名应该执着寻求,而且要有远大的方针。
这首词中却把功名当作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逼退隐、消沉的愤慨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尽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慨之语。
《鹧鸪天·送人》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鹧鸪天·送人》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35300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6.png)
《鹧鸪天·送人》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鹧鸪天·送人》是由辛弃疾所创作的,这首小令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鹧鸪天·送人》的译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鹧鸪天·送人》宋朝: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离别悲愤壮志难酬古诗简介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
《鹧鸪天·送人》翻译/译文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鹧鸪天·送人》注释①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②“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
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③无穷:无尽,无边。
④般:种。
⑤“只应”句: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
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⑥未是:还不是。
⑦别有:更有。
《鹧鸪天·送人》赏析/鉴赏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
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上句言送别。
《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
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鹧鸪天·送人》原文及翻译
![《鹧鸪天·送人》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361f584763231126fdb1139.png)
《鹧鸪天·送人》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鹧鸪天·送人》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一、《鹧鸪天·送人》原文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二、《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三、《鹧鸪天·送人》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2021年《鹧鸪天 送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1年《鹧鸪天 送人》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99c409172ded630a1cb644.png)
To be indifferent, it is a kind of mood in life, an attitude of sticking to life's duty.(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鹧鸪天送人》原文及翻译赏析《鹧鸪天送人》原文及翻译赏析1鹧鸪天·送人宋朝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送人》译文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功名利禄不过都是小事,不要为的劳神伤身应该多多吃饭。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遗憾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岂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人间的道路才更是艰难。
《鹧鸪天·送人》注释唱彻《阳关》:唱完送岂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馀:多余;加餐,多吃饭。
无穷:无尽,无边。
今古,古往今来;般,种。
只应,只以为,的处意为“岂只”。
未是:还不是。
岂有:更有。
《鹧鸪天·送人》赏析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
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
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
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词开篇即述离情。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上句言送别。
《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
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
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
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以及注释
![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以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ddaf3fc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c.png)
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以及注释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以及注释辛弃疾的送别词《鹧鸪天·送人》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诗作,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
鹧鸪天·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译文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注释⑴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⑵馀,多余;加餐,多吃饭。
⑶无穷:无尽,无边。
⑷今古,古往今来;般,种。
⑸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⑹未是:还不是。
⑺别有:更有。
赏析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
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
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
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
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
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全词翻译诗词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全词翻译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e1027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9.png)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全词翻译诗词赏析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全词翻译诗词赏析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
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无穷:无尽,无边。
般:种。
只应离合是悲欢: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
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未是:还不是。
别有:更有。
译文1: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译文2:唱完送别的《阳关三叠》歌曲啊,我的泪水还没有干,功名官爵啊那纯粹是身外多余的事,暂且还是多吃饭好好保重身体吧.那浮云和江水啊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边无际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啊,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有多少使人愤恨的事情,又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才会使人心情悲哀?只有聚会才会使人欢乐吗?尽管江上啊会有大风大浪,那还算不上风波险恶,更有人世间的行路做事啊,比那江上的风波还要险恶还要艰难!赏析一: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
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上句言送别。
《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
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一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
晚唐五代至北,多叙男女离别。
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
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可作代表。
词开篇即述离情。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上句言送别。
《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
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
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
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
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云埋一半。
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显得生动,用
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
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
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
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
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
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梦》),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
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
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
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
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
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
作者写出词的
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
李白《行路难》的欲渡冰塞川,将登太行满山,同此悲愤;《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的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赏析二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
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上句言送别。
《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
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
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
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
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
的目标。
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
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
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
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
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
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
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
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
他
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
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
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
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
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个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赏析三
词开篇即述离情。
唐代王维有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入乐府,以为送别。
李东阳《麓堂诗话》曰: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
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
通称《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这里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唱毕)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
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余事且加餐。
功名,指官爵。
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
视功名为余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
真如凤毛麟角。
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的《鹧鸪天》词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簇拥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壮举,又何尝不是为了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
在封建社会里,是互相联系的。
换言之,只有达,才能兼善天下。
所以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处于国仇未报壮士老(陆游诗句)的具体历史情况下,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是色荏内厉的。
下片宕开,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用只应诘问句更力重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