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选修2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2.3海底地形的形成教案
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底扩张说的内容。
2、了解洋壳的形成。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4、了解海沟、岛弧等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海底扩张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海底地形的成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海底地形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提问)这些海底地形类型如何形成呢?
(学生阅读P19内容,结合上图,解释海底扩张说与洋壳的形成。
)
教师点评小结:
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阅读案例1:学生讲述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学生阅读P21内容,结合下图,解释海沟和岛弧、海岸山脉的形成。
)
2.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
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活动)P22
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
[教学后记]。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课件第二章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
第二十九页,共33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十页,共33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十一页,共33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本部分(bù fen)内容 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tuìchū) 全屏播放
第三十二页,共33页。
栏目 导引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三页,共33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情景导入 缕漆黑的烟雾。矿物质遇冷收缩最终沉积成烟囱状堆积物, 地裂中的热液顺烟道喷涌而出形成景致奇异、妙趣横生的 海底热泉。 【思考】 海底黑烟囱是怎样形成的?
第四页,共33页。
栏目 导引
目标定位 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 的形成和分布。 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观点,洋盆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的 主要观点,岛弧或海岸山脉、海沟的形成。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2)图中 b 所在大洋洋底分属几大板块( )
A.两大板块
B.三大板块
C.四大板块
D.五大板块
(3)在图中 c 大洋的西侧形成一系列岛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
A.这些岛弧总是和海沟相伴而生,且海沟均位于岛弧的西侧
B.这里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第十页,共33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2.海底地形 (1)海沟: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_下__倾__、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 最低洼的地方——海沟。 (2)岛弧、海岸山脉:大陆板块_受__挤__上__拱__,隆起形成_岛__弧__或 海岸山脉。
第十一页,共33页。
2020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2
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读图,完成第1~2题。
1.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②①③2.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C.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答案:1.B 2.D解析:第1题,②表示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地壳开始隆起;③表示板块张裂处扩大,地壳变薄,岩浆上升明显;①表示岩层断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新洋壳。
第2题,图中表示的现象发生在板块的张裂地带,张裂处的板块高度相当,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应该同为大洋板块或大陆板块。
读“部分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第3~5题。
3.①处的海底地形为( )A.洋中脊B.岛弧C.海沟D.洋盆4.①②③④中年龄最老的是( )A.①B.②C.③D.④5.①处的海底地形是( )A.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B.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C.大洋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的D.相向运动的大陆板块彼此接近而形成的答案:3.A 4.D 5.B解析:该组题以部分海底地形示意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的相关知识。
第3题,①处洋壳向两侧运动,为新的洋壳诞生处,是洋中脊。
第4题,洋中脊为新洋壳形成的地方,年龄最小,距它越远,年龄越老。
第5题,①处海底地形为洋中脊,它是地幔物质沿断裂带涌出后冷却凝结形成的。
下图是“板块运动与地幔物质运动剖面图”。
读图,完成第6~7题。
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运动的原动力是( )A.地幔物质的对流B.地球自转离心力C.天体之间的引力D.地转偏向力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海沟,是板块生长边界B.甲附近多火山、地震C.乙处岩石年龄比甲处老D.乙处海底地形在大西洋中的走向呈“入”字形答案:6.A 7.B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内部因为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大量的热,使地幔物质发生对流从而带动板块运动。
2021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课件: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8-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列表归纳板块运动与海底地形的关系
-9-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1】 下图为“世界某海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 成下列各题。
-10-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如何认识板块运动与海底地形的形成? 1.明确板块运动的几个要点 (1)属于地壳的水平运动,其运动方向可分为两种
(2)板块边界分为两种类型
(3)板块边界类型不同,运动方向不同,塑造出的地形也不同。 (4)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推动岩石圈物质在不断地循环,使 大洋地壳处于不断的生长—扩张—消亡过程中。
-5-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一二
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大陆板块与大 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 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2.板块构造与海底地形
-6-
-11-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
目标导航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答案:(1)作剖面图如下: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2)海沟 洋中脊 (3)边缘 中部 (4)A是板块碰撞形成的;B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12-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2.3《海底地形的形成》ppt课件
(1)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 是洋壳的诞生处。 (2)洋盆: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 扩张形成洋盆。
思考讨论 1.什么是大陆漂移说? 提示:1912 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根据大 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认为二三亿年以前, 地球上的陆地是一个整体,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在地球自转 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块陆地开始分离,逐渐形成了 现在的海陆分布(如图)。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第(1)题,洋中脊是海底的火山山脉,是海底张裂之处。第(2)题,根 据海底扩张学说,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 2 亿年;海底岩石年龄以洋中脊 为轴对称分布,并且由洋中脊向两侧由新变老;海沟是洋壳的消亡地带,洋中 脊是洋壳的生长地带,故选 A。 答案:(1)C (2)A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扩张形式不同,如下图:大西洋在洋中脊处扩张,大洋两侧 与相邻的陆地一起向外漂移,大西洋不断展宽;太平洋底在东部的洋中脊处 扩张,在西部的海沟处消亡,消亡的速度比扩张的快,所以太平洋在逐步缩小, 但洋底却不断更新,古老的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洋底一样年轻。 深海钻探的结 果证实,海底扩张说的上述观点是成立的。
探究一
探究二
(2)方向 板块张裂 板 块 相 撞 (相 向 移 动) 大陆板块与大 陆板块相撞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和海洋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 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 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 形成海沟(它是海洋中 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 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 和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 海、大西洋等 喜马拉雅山系、 阿尔卑斯山系 形成边界 的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二章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ppt课件1
D.大陆架
洋中脊是海底的火山山脉,是海底
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构成;大陆板块与 板块构造 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 学说部分 密度较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下 内容 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 岩浆 海沟 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
一、教材P19“思考” 洋中脊位于地幔物质对流上升处,有裂谷存在, 岩浆可以沿断裂缝隙上升至地表,形成火山。 由于洋中脊是洋壳的诞生处,并在地幔物质对 流作用下向两侧做远离洋中脊的运动,形成由 洋中脊向两侧岩石年龄对称变化,即由新到老, 因此火山①~④形成年代也是由新到老。
二、教材P20“活动” 实验活动的目的是验证在加热状态下,地幔物 质能够发生运动,从而引起形态的变化,说明
全球构造理论 目前对全球大地构造、海陆演化过程和 机制等有关地球科学的根本问题,地学界仍有 不同的见解。仅就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 构造说的解释作简要介绍。
1.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说认为,在古生代全球只有一块巨大的原 始古陆,即泛大陆,其余是一个广泛的原始大洋, 即泛大洋。 2 亿年前的中生代初,由于地球自转, 产生从两极向赤道方向的离心力和自东向西的潮汐 摩擦力作用,使泛大陆开始分裂漂移。花岗岩质的 大陆漂浮在玄武岩基底上。所有大陆都自东向西移 动,其中美洲漂移最快,而亚、澳大陆漂移得最慢。 这样,首先在美洲和欧、非洲陆地之间形成大西洋。 接着在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之间形成印度洋。大陆漂 移过程是缓慢的。直到第四纪初期,才形成现代世 界上海陆分布的轮廓。
海岭(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岩石年龄 最年轻,岩石离海岭越近,年龄越年轻,离 海岭越远,年龄越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 分布。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
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2.3海底地形的形成素材中图版选修2(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2.3 海底地形的形成素材中图版选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素材中图版选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素材中图版选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2.3 海底地形的形成相关素材大陆架海底大陆架是陆地向海的自然延伸。
原来沿海的平原被海水淹没了,就成为大陆架浅海。
大陆架浅海环绕陆地像一个花环,但它总的面积有27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非洲大陆的面积.中国的渤海、黄海及东海的大部分,都在大陆架上。
我们吃的鱼虾等海产品,主要是从大陆架浅海捕到的,大陆架浅海的水产品占整个海洋水产品的80%。
大陆架海底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大约占全世界的1/3。
而陆地上许多石油旷,也是在大陆架海底环境中生成的。
秀美的浅海风光海底扩张到20世纪50年代,地理学家们才能用先进的技术测绘出海底世界。
测绘结果显示:海底有座相当高耸的海洋“山脊",形成了一道水下“山脉",绵延约83683。
6千米,穿过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海洋底部的“山脊”也叫断裂谷,断裂谷里不断地冒出岩浆,岩浆冷却后,在大洋底部造成了一条条蜿蜒起伏的新生海底山脉,这个过程就叫海底扩张,而这些新生的海底山脉则称为海岭。
由于断裂谷里添了新岩石,断裂谷两边的岩石就逐渐远离了洋脊中央。
所以,距离“山脉”越远的岩石就越古老.当海岭和新的海底平原形成后,断裂谷的岩浆还会继续喷出,它们起着“传送带”的作用,把一条条新海岭从地壳岩层中推送出来,同时又把它们慢慢地从地壳岩层中推落下去,重新熔化到地幔中去,达到新生和消长的平衡。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课件: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地
带。
-14-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解析: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实际上是板块构造机理模式图。该图 说明新大洋地壳从生长到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与地震、火山分布的 关系。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下内容:板块类型、板块边界类型、海底 岩石年龄分布规律等,并注意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应用,灵活性较强。 甲、乙两板块相向运动,且甲板块位置较高,由此可判定甲为大陆 板块;乙板块俯冲到甲板块之下,主要由于乙板块密度较大、位置 较低。洋中脊A是新的大洋地壳的诞生处,是海底岩石年龄最小的 地方。海沟、造山带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红海位于板块生长边 界处,故面积在不断地扩大。
(相 向 移 动)
大陆板块 与大洋 板块相撞
喜马拉雅山
形成巨大的山脉
脉、阿尔卑斯
山脉
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 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 太平洋西部
消亡边界
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 岛弧、安第斯
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 山脉等
起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9-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4-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随堂演练
一二
图表导读教材图2.19 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形 该图解释了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形形成及其分布的关系。 该图重点分析洋壳生成与扩张对海底地形形成的作用。在地幔 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洋中脊,其中轴的裂谷是洋壳的诞 生处。洋壳不断形成,地幔物质对流将洋壳向两侧推开,海底扩张形 成洋盆,海底岩石形成的年代,距离洋中脊越近,形成的越晚。可见, 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教材图2.20 大西洋形成示意 用海底扩张说演示了大西洋及其海底地形的形成过程。甲、乙、 丙、丁是大西洋形成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四个阶段,应抓住“地幔对流” 这一主导因素来分析。地幔对流,使大陆地表向上拱起,为裂谷的形 成创造了外部条件;裂谷是海洋形成的“前奏曲”;裂谷扩张,形成初期 海洋,岩浆冷凝,形成海洋地壳;洋壳生长、扩张形成了大西洋。
秋高二上人教版地理选修2课件23海底地形的形成共32张
地幔(dìmàn)物质对流活跃
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什么地貌?
火山岛
第十四页,共33页。
洋中脊
1、找出图中太平洋洋中脊的位置(wèi zhi)
2、图中岩石年龄从洋中脊向两侧有什么分布(fēnbù)规律?
3、太平洋海底最老的岩石年龄距今(jù jīn)有多少年?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早 期形成的洋壳随地幔物质对流向两侧推开
3、洋壳又是如何消亡的?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第十三页,共33页。
P19,思考 (sīkǎo):
图中①②③④岩石年龄是如何排列的?为什 么? 由新到老
随洋壳的扩张而发生,越远离洋中脊,活动的 越早,岩石年龄越老。
岩石由新变老
4、这个模型与洋底对比,还缺少哪些重要的内容?
火山、岛弧、海岸山脉 第二十九页,共33页。
练习(liànxí):
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_板_块__(bǎn ku
构成的。
2. 大陆板块与大洋(dàyáng)板块大碰洋撞,
板块俯冲到大陆
板块下面,形海沟
成。
3. 大陆板块与大洋岛(d弧àyáng)板海块岸碰山撞脉,大陆板
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
或
。
板块构造
4. 对于海沟、岛弧等海底地形成因的解释,
目前最令人信服的是 第三十页,共33页。
学说。
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 海沟(hǎigōu)洋中脊 地幔(dìmà
(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 消,亡P处为
B处是 物质上升处, A处
属于板块的______边界。
(2)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是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2第二章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课件
洋中脊
1、找出图中太平洋洋中脊的位置 2、图中岩石年龄从洋中脊向两侧有什么分布规律?
思考
3、太平洋海底最老的岩石年龄距今有多少年?
4、与地球年龄46亿年对比,为什么海底岩石年龄最老不超过2亿年?
结论:洋中脊是洋壳的诞生地,海底地壳处在不断生成—扩张—消亡过程
1、洋壳是如何形成的?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 成洋壳
5.海底扩张的驱动力: 地幔物质对流
案例: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距今1。3亿年前,新的地幔 物质对流,岩浆上升侵入大 陆上部,使大陆向上隆起, 并产生无数的裂隙
距今7000—8000万年,地壳 断开处,岩块下陷,形成裂 谷带
距今6000—7000万年, 地幔加速对流,裂谷扩 张,形成初期的海洋, 上升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海洋地壳
2、洋中脊是如何形成的? 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顶托作用下形成的 3、洋壳是如何扩张的? 推动洋壳扩张的驱动力是什么? 4、图中①②③④岩石年龄是如何排列的? 5、为什么洋中脊附近多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什么地貌?
一.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1.洋壳的诞生地: 洋中脊
2.洋中脊的形成: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的 3.洋壳的形成与扩张: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 结形成洋壳,早期形成的洋壳随地幔物质对流向两侧推开 4.海底地形: 洋中脊、洋盆
2、板块俯冲消亡和板块受挤压隆起分别形成什么地形?
图中是 南极洲和 美洲板块碰撞, 南极板洲块俯冲消亡形成海
沟,
美板洲块被挤压隆起形成
安山第脉斯。
图中是 太平洋 和 亚欧板块碰撞,
海沟,
板亚块欧被挤压隆起形成岛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2.3《海底地形的形成》教案设计
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底扩张说的内容。
2、了解洋壳的形成。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4、了解海沟、岛弧等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海底扩张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海底地形的成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海底地形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提问)这些海底地形类型如何形成呢?
(学生阅读P19内容,结合上图,解释海底扩张说与洋壳的形成。
)
教师点评小结:
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阅读案例1:学生讲述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学生阅读P21内容,结合下图,解释海沟和岛弧、海岸山脉的形成。
)
2.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
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活动)P22
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
[教学后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海形成: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最能反映南美洲西海岸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D
下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状况的地球剖面图, 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代表板块分界线的字母及其对 应的边界类型。 D消亡边界
F生长边界
下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状况的地球剖面图, 读图回答。
3、洋底岩石年龄由大洋中脊向两侧递增
4、海底岩石年龄最多不超过2亿年
请解释大西洋 的形成
裂谷 海洋 转换(平移)断层
全球板块划分图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 板块;
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3、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板块的交界处, 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距今7000~6500万年
目前仍在上升
距今6000~3000万年
距今3000~200万年
太平洋西北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 是下面哪两个板块相撞形成的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 解释,正确地是
海底的地形及成因
大陆架:水深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水深大于200米 为什么大陆架上
海沟:水深在6000米海以洋上生物繁盛?
洋盆:水深在3000~~6000米
洋中脊是最:地顶壮球部观上的水最的一绵深斜长在般坡、2是00大0~~陆30坡00米与
海
洋盆的分界线
底
地
形
下列有关岛弧和海沟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岛弧和海沟都分布在大陆边缘与 洋盆的过度地带 B、岛弧与海沟伴生 C、马里亚那海沟分布在东太平洋 D、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运动活跃的 地带
C.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 欧板块
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 洲板块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板块名称:①
,
② 亚欧板,块③
,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2)下列地点中,不属于印度洋板块的是( ) A.澳大利亚大陆 B.阿拉伯半岛 C.中南半岛 D.马来群岛
③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是在地球内部的
软流层的基础上运动的,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总是在板块
交,界全处球形成两大地震带,分别
是
环地太震平带洋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震带
(4)赤道穿过 5 个板块,秘鲁寒流流经的
海域在
南极洲板板块块上。
(5)印度尼西亚的地震发生在 亚欧板板块块和 板块之印间度,洋是板块 型板块边界。 消亡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的成因: 喜马拉雅山形成: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时间告诉我,无理取闹的年龄过了,该懂事了。 人生的重大决定,是由心规划的,像预先计算好的框架,等待着你的星座运行。如期待改变我们的,首先要改变心的轨迹。 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因为这是你唯一能确定只赚不赔的投资。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们,你想明天收获幸福吗?那今天就努力学习吧。——刘玉春 别拿自己的无知说成是别人的愚昧!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成功永远属于一直在跑的人。 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 动则生,静则乐。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A.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B.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 撞而成
C.大洋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 中海一部分消失
D.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是新大 洋地壳的诞生处
下列选项中,附近有世界最高山脉和最深 海沟的一组板块界线是
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 答
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止确的是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BB.图中B处是海岭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海底地形的成因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1、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
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到达顶部冷却凝结, 形成新的大洋地壳。
板块的两种边界:
边界类型
板块张裂区 (生长边界)
板块碰撞区 (消亡边界)
地区 大西洋 红海 东非大裂谷 冰岛 喜马拉雅山脉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 东亚岛弧链、海沟
交界处板块 亚欧、非—美 印度洋—非 印度洋—非 美—亚欧 印度洋—亚欧 非—亚欧 太平洋—美 太平洋—亚欧
全球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以后继续上升的岩
浆,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
度推向两边。
3、海沟是大洋地壳消亡处: 当扩张的大洋地
壳遇到大陆地壳时,因密度大,便俯冲到大陆地壳 之下的地幔中软流层,逐渐熔化消亡。
海底扩张学说
1、炽热岩浆不断从大洋中脊轴部的中 央裂谷带涌升
2、新洋底把老洋底向两侧挤推,导致洋 底不断扩张
(2)图中A、C两处岛屿在成因上有何差异?
A 外力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C 内力作用(板块碰撞抬升)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
10497 P 10497
10°N 3000
1000 3000
若要完整表示P点附近的海水深度变化,应再 补画几条等深线 A.3条 B.4条 C.5条 DD.6条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
10°N 3000
1000 3000
P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
A.海岭 BB.海沟 C.海盆 D.大陆架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
10497 P 10497
10°N 3000
1000 3000
图示群岛位于
A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