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10103总学时数:327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习这门课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分析评论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诸种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异、联系、交融等情况,掌握大纲规定的文学史基本知识和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学史与作品选两大部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评论能力和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借助旧注和有关资料能读懂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和基本艺术特征,并能初步地进行独立研究。

本课程要求学生阅读与背诵相当数量的古代文学作品,背诵作品量不少于200篇。

二、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先秦文学(42课时,每周3课时)概说(2课时)先秦时期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先秦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成就。

第一章上古文学(2课时)文学艺术的起源,中国上古原始歌谣和神话的基本形态。

第二章诗经(9课时)《诗经》的基本状况和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及地位,学习《诗经》中的代表作如《氓》、《关雎》、《君子于役》、《采薇》、《七月》等。

第三章历史散文(9课时)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概况,《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的思想艺术成就,学习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名篇。

第四章诸子散文(12课时)先秦诸子文的发展背景和概况,孔、孟、庄、荀、韩等的学术思想和散文风格,学习诸子散文的名篇佳作。

第五章屈原和楚辞(8课时)楚辞产生的原因及其文学特征,屈原的生平与创作,学习《离骚》等楚辞名篇。

屈原人格力量的垂范,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57课时,每周3课时)概说(3课时)两汉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基本状况、文学发展的概况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第一章秦汉散文(5课时)秦汉各个时期散文的不同特点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第二章《史记》与《汉书》(7课时)司马迁的生活经历对他写作《史记》的影响,《史记》、《汉书》在史学、文学上的贡献,并比较二书的异同。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1530041课程中文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课程类型:基础必修课程总学时:72学分:4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先修课程:古代汉语开课院系:国际教育学院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四年制本科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变过程、特点及规律,结合各历史时期的作家、作品,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掌握和分析鉴赏能力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进行古代文学知识系统化和深入化的教学,讲授先秦时期至清末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学。

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各时代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文学成就及影响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阅读、欣赏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对待祖国的文化遗产,并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

三、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讨论、答问。

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如下:本课程是根据国家汉办有关来华留学生《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表》精神,为汉语言专业四年级的外国留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留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语言和文化的提高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学习,旨在让留学生能够熟练阅读、理解并背诵大纲规定的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学习中体会中国古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汉语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培养其学习古代文学的能力和兴趣;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其进一步了解中国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提高其汉语表达能力,同时增进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最终达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一)中国古代文学概况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大致分期。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引言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古代文学的价值,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明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与热爱,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4.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流派和作家风格,了解古代文学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1.1 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1.2 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和特点1.3 鲁迅《中国文学史纲要》阐述的古代文学特点2. 古代文学作品的分类与鉴赏2.1 古代诗歌的鉴赏与欣赏2.1.1 《诗经》的文化地位和艺术特点2.1.2 唐诗宋词的发展与创作特色2.2 古代散文的鉴赏与欣赏2.2.1 《文选》的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艺术风格2.2.2 清代散文的发展与影响力2.3 古代小说的鉴赏与欣赏2.3.1 四大名著的艺术成就与价值2.3.2 民间故事和传说的鉴赏意义3. 古代文学的作家与流派3.1 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与其作品选读3.1.1 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及特色3.1.2 作家施耐庵和《水浒传》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3.2 古代文学的流派与影响力3.2.1 边塞诗和民间曲艺的特点与价值3.2.2 元曲的发展与传统戏曲的影响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1.1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1.2 翻译朗读:让学生亲自朗读古代文学作品,提升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1.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2. 评估方法2.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朗读的积极性与表现;2.2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2.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定一位古代文学作家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古代文学史教学。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独创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繁花似锦、色彩绚丽的艺术园地,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任务:就是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的历史。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繁荣发展的情况和艺术规律,说明重要作家作品和当时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介绍、评价历史代表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

分析代表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目的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

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课将按照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宋辽金文学,以及元、明、清、近代文学三个大段依次讲授。

本课所用教材: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总学时:234学时。

第一学期72学时,周学时4;第二学期72学时,周学时4;第三学期90学时,周学时5。

二、课程内容第一编先秦文学(48学时)概述(1学时)(一)社会历史概况传说中的古代社会。

人与自然的斗争,氏族间的争夺,金属工具的使用,畜牧业、农业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奴隶社会的形成。

周灭殷商,奴隶制的发展、分封制、井田制、土地私有的萌芽。

平王东迁。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生产力提高,奴隶制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随着政治斗争、阶级斗争尖锐复杂化,文化学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ZWZB2052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Ⅱ【总学时】68学时【学分】12学分【理论学时】68学时【实验、实践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知识,获得阅读、分析、鉴别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

课程具体要求:1、本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近代文学四部分。

2、对文学发展史,要有系统地了解;对重点作家和作品,必须较详细、深入地了解,并能比较正确地加以评价;对一般文学史知识和一般作家作品,则要求概略了解即可。

3、通过典范性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作品的能力,掌握古代作家遣词、造句、修辞、谋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一般文言作品,要求学生能凭借工具书和注释读懂并能加以分析、欣赏。

4、对讲析的作品,要求熟读,部分篇目要求背诵。

背诵篇目应占讲析篇目的三分之一。

5、对所学到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要求能举一反三,运用到一般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及文字表达能力。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2. 了解魏晋南北朝复杂的社会、政治、思想状况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学的自觉、文学理论与批评。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二、文学批评的兴盛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文人心态及思想学说一、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二、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三、玄学对文学的渗透四、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建安文学的特点;2.三曹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3.简单了解“七子”的诗歌创作;4.掌握阮籍、嵇康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总学时数:270)课程说明1、本课程所用教材: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2、根据教学计划,本课程安排在大学二、三年级开课,分四个学期讲授,依次为:先秦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宋金辽文学;元明清近代文学。

3、总课时:270。

4、具体安排:“先秦文学”共54课时,每周3课时;“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共72学时,每周4课时;“隋唐五代宋金辽文学”共72学时,每周4课时;“元明清近代文学”共72学时,每周4课时。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在中文专业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占有重要位置。

学好中国古代文学,对于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光辉成就,对于提高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文学素养,都有重要作用;学好中国古代文学,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的历史跨度为先秦到近代。

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大部分。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兼顾,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各种文学现象的变化和联系,了解并掌握各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具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独立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及艺术特征。

本大纲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命题考试的依据。

第一编先秦文学(54学时)绪论(2学时)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分期二、先秦时代文化呈现的综合形态三、先秦文学主要内容[复习思考题]1、我国古代文学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2、先秦文学有哪些重要特征?第一章上古文学(4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一、什么是神话二、神话的保存三、神话的分类四、神话象征性、隐喻性的思维特征五、神话的影响六、神话的历史化和仙化讲读作品篇目:《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阅读作品篇目:《鲧禹治水》、《黄帝征蚩尤》、《刑天断首》、《共工触山》[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原始神话?2、以中国神话为例,说明古代神话是怎样产生的?3、中国古代神话,怎样表现了中华民族精神?4、以中国古代神话为例说明古代神话的思维特征怎样?5、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有哪些影响?第二章《诗经》(10学时)[教学重点及难点]《诗经》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诗经》的编定《诗经》的构成风、雅、颂的含义《诗经》的流传第二节《诗经》的内容祭祖颂歌和民族史诗农事诗、燕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婚恋诗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现实主义精神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第四节《诗经》的地位和影响讲读作品篇目:《关雎》、《卷耳》、《芣苡》、《静女》、《氓》、《君子于役》、《伐檀》、《硕鼠》、《蒹葭》、《无衣》、《七月》、《东山》、《采薇》、《生民》阅读作品篇目:《伯兮》、《何草不黄》、《柏舟》、《汉广》、《谷风》、《载驰》、《苕之华》、《褰裳》、《黍离》、《溱洧》[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风、雅、颂?它们是怎样划分的?2、《诗经》是怎样编定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3、你怎样认识“采诗”“删诗”的说法?4、《诗经》的“史诗”是指哪几篇作品?简述其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通过研究和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创作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批评意识。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能力;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5.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文学的定义和内涵- 古代文学的特点与传承2. 先秦文学- 《诗经》和诗歌的发展演变- 《楚辞》和辞章的艺术魅力- 《论语》和散文的早期形态3. 先秦散文- 《庄子》和形象思维的运用- 《韩非子》和辞章的技巧4. 魏晋南北朝文学- 《文选》和文人墨客的兴起- 《世说新语》和人物形象的塑造5. 唐宋诗词- 唐诗的山水田园与抒情主题- 宋词的婉约风格与爱情主题6. 唐宋散文- 《唐代文学思潮》和文学观念变迁 - 《宋词钞》和情感表达的艺术7. 元明小说- 《水浒传》和英雄形象的塑造- 《红楼梦》和社会现实的揭示8. 其他古代文学形式- 戏曲和曲艺的表演艺术- 史书和史传的文学叙述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分析和讲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创作技巧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2. 探究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对话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4.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各种形式的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和展示等。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撰写一篇有关该作品的论文。

小教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小教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小学师资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是小学师资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一门必修课崐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同为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的要求学习本课程,要求使学员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增进古代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陶冶情操,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本课程学分为8学分。

课内学时144,其中电视课36学时,录音课18学时。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教学要求(一)了解本大纲在各编概述中所提及的文学史知识;精读作品(凡在篇名旁标有△号者)的作者、创作时代、所属文体及其主要特征;泛读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艺术特点。

(二)理解精读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的艺术特点。

(三)掌握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四)背诵教材中指定要求背诵的篇目。

二、内容要点第一编先秦文学(一)概述1.《诗经》的时代、分类、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四言句式、创作方法。

2.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在记事、记言和刻画人物方面的特点。

4.哲理散文《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的主要特点。

(二)作品诗歌《静女》(《诗经·邶风》):青年男女纯真炽热的爱情;铺陈直叙和心理描写。

△《氓》(《诗经·卫风》):弃妇的怨忿之情;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和比兴手法。

《无衣》(《诗经·秦风》):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豪迈气概;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采薇》(《诗经·小雅》):士卒远戍的劳苦和哀怨之情;情景相生,重言叠字。

《湘夫人》(屈原):借用神话故事写对爱情的忠贞;环境氛围的营造和人物心理的刻画。

△《橘颂》(屈原):用拟人手法表现人生理想;托物写志。

散文△《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统治阶级中为争君位而骨肉相残的故事;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英文名称: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课程代码:14111206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9 学时:148 (理论学时:148 实验学时:0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3.适用专业:对外汉语4.适用对象:本科5.先修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当代文学6.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中国文学史》(四册),袁行霈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册),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参考书: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全四册),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文学史》(全三册),中国社科院编,1962年版;《中国文学史纲要》,袁行霈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文学史》(全三册),章培恒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汉文学史纲要》鲁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诗歌史》张松如主编,吉林大学出版,1989年版;《中国小说史稿》北京大学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葛兆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美的历程》李泽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美学史》李泽厚著,刘纲纪主编,中国社会科出版社,1984年版;《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作品选:《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二、课程介绍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中国古代文学》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学时:288学分:1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是中文专业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

学好这门课,对于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成就,对于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文学素养,对于将来胜任中学语文教师这一职业,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等。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1、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历程。

2、认识各时代文学的基本特征、熟悉各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

3、认识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4、熟悉各时期一些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文学史与作品选相统一,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重点和难点:各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详见各章)。

五、建议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备注总绪论 1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 1第一章上古神话 2第二章《诗经》 8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2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4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0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 1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 2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3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4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4第五章东汉辞赋 3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 2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3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2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4第二章两晋诗坛 2第三章陶渊明 3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2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3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2 第七章庾信与南北朝文风的北渐 2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2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2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2 第一章南北朝文学的合流与初唐坛 2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6 第三章李白 4 第四章杜甫 4 第五章大历诗风 2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4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4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4 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2 第十章晚唐诗歌 2 第十一章李商隐 4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晚唐五代词 4 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 2 第一章宋初文学 2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4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4 第四章苏轼 6 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2 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4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4 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6 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6 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4 第十一章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2 第十二章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2 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 2 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1 第二章关汉卿 4 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 3 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 3 第五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2 第六章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2 第七章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3 第八章元代散曲 3 第九章元代诗文 1 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 2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3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3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1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2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 3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2第七章汤显祖 3第八章《西游记》与其它神怪小说 3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2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3第十一章晚明诗文 2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1第八编清代文学绪论 2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2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2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 2第四章《聊斋志异》 5第五章《儒林外史》 4第六章《红楼梦》 8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4第八章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 2第九编近代文学绪论 1第一章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 2第二章近代前期小说与戏曲 2第三章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2第四章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剧 2合计 288六、课程考核考核方式有开卷与闭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教出版社《中国文学史》(四卷)作品选:本教研室与海大、琼大合编,南方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八、教学内容总绪论1、教学内容:共论述三个问题:1)中国文学史学的历程及撰写文学史著作的要求;2)推动中国文学演进的诸因素;3)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2、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对文学史这门学科有初步的认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有总体的了解。

3、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文学的分期及各阶段文学的特点。

难点:中国文学演进的内外因素。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1、教学内容:绪论部分主要论述:①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时期,先秦文学以其独有的魅力,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

②先秦文化及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2、教学基本要求:旨在通过对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性质、特征的全面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源头,并从宏观上对先秦文学有总体的认识,以助其进一步学好中国古代文学。

3、重点与难点:重点:先秦文化及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在不同的阶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难点: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第一章上古神话1、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神话的产生、内容、思维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简介及其内容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神话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占有的重要位置。

3、重点与难点:重点:神话内容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难点: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第二章诗经1、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诗经》的编定、体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通过对上述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2、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

重点:《诗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难点:赋、比、兴三种不同艺术手法的运用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先秦历史散文的大致发展过程。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

《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

2、教学基本要求:旨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简介及对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历史散文的发展概况及掌握共主要文学成就。

3、重点与难点:重点:《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难点:《左传》、《国语》、《战国策》语言特色之比较。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教学内容:本章概述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其文学成就。

《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

《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学瑰宝。

《荀子》、《韩非子》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简介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诸子散文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重点与难点:重点:《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文学成就。

难点:《庄子》的创作手法和文学价值。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楚辞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简述,使学生掌握有关楚辞的基本知识及其重点篇章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认识《楚辞》在诗歌史上的发展与创新意义。

3、重点与难点:重点:《离骚》、《九歌》、《九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难点:《离骚》的思想意义,《楚辞》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1、教学内容:本章介绍汉代文学的概况。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3、重点与难点:重点: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难点: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1、教学内容:本章介绍了秦及西汉散文的情况。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秦及西汉的散文内容及特点。

3、重点与难点:重点:《谏逐客书》、《过秦论》难点:西汉政论散文的特点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1、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汉赋的流变,论述了司马相如等人的辞赋创作。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赋的流变,汉赋的内容及特点。

3、重点与难点:重点:贾谊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的赋难点:汉赋的流变。

汉大赋如何艺术地显现盛世景象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1、教学内容:本章介绍了司马迁与《史记》。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与立言不朽,了解《史记》的人物刻画,以及叙事艺术及风格。

3、重点与难点:重点:《史记》的人物刻画难点:《史记》的叙事艺术第四章两汉乐府诗1、教学内容:本章介绍两汉乐府诗。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乐府诗的内容及突出的艺术成就。

3、重点与难点:重点: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难点:娴熟巧妙的叙事方法第五章东汉辞赋1、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京都赋的崛起和抒情赋的勃兴。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辞赋特点以及演变。

3、重点与难点:重点:《两都赋》、纪行赋与述志赋难点:赋的演变,赋的不同特点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1、教学内容:本章介绍了《汉书》及东汉散文。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3、重点与难点:重点:《汉书》、《论衡》难点:《汉书》的文学价值,《论衡》的积极参与现实第七章东汉文人诗1、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东汉文人诗。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文人五、七言诗从产生到兴盛的情况。

3、重点与难点:重点:班固等人的诗、《古诗九首》难点:东汉文人五、七言诗从稚拙到成熟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1、教学内容:指出魏晋南北朝文学发生了巨变,而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个性化是其中最根本的变化2、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本时期文学批评的兴盛,文学新思潮的形成,时代动乱、门阀政治及玄学、佛学对文学的影响,掌握此期文学发展历程及承前启后的关系。

3、重点与难点:重点: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文学煌发展历程。

难点:玄学的有关理论。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教学内容:建安诗坛为中国诗歌确立了“建安风骨”的美学典范,而正始之音是以隐晦曲折为主要特征。

2、教学基本要求:学生了解“三曹”、“七子”、蔡琰、阮籍、嵇康的诗歌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认识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以及从建安到正始诗风转变的轨迹。

3、重点与难点:重点:曹操、曹植、阮籍的诗歌创作成就。

难点: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