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事业编笔试备考成语诗句反映的哲理总结

合集下载

成语、俗语、诗词体现的哲理

成语、俗语、诗词体现的哲理

成语、俗语、诗词体现的哲理一、体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俗语有:(1)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2)万事命已定,浮生空自忙(3)入山问樵,入水问渔(4)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二、体现联系的成语、俗语有:(1)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直接联系(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3)唇亡齿寒——内部联系、外部联系(4)时势造英雄——必然联系、偶然联系(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主要联系、次要联系(6)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坐井观天;三人齐心,其力断金;滴水不能行舟,独木不能成林;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联系(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风不起浪;接通电源,电灯发亮;虚心使人进步;侵略者侵略,被侵略者反抗——体现因果联系三、体现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正确对待矛盾的方法的成语、俗语有:(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忧劳兴国,逸豫亡身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和而不同(5)相辅相成,相反相成(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7)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0)物极必反(1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1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13)吃一堑,长一智(1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四、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理成语、俗语有:(1)对症下药2)量体裁衣(3)因地制宜(4)因材施教(5)量材为用(6)量入为出(7)量力而行(8)抽薪止沸(9)入乡随俗(10)看菜吃饭(11)逢山开路,遇水搭桥(1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13)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14)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15)解铃还须系铃人五、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千篇一律的对待矛盾的成语、俗语有:(1)抱薪救火(2)火上浇油(3)生吞活剥(4)生搬硬套(5)张冠李戴(6)东施效颦(7)邯郸学步(8)粗枝大叶(9)草木皆兵(10)画蛇添足(11)人云亦云(12)纸上谈兵(13)头痛医头,脚痛医脚(14)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15)千人一面(16)依葫芦画瓢六、体现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的成语、俗语有:(1)神射手之所以神,并不是因为它的箭好,而是因为他瞄得准(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3)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4)玉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5)物必先腐之,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之,而后馋入之(6)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古诗中常见的哲理总结

古诗中常见的哲理总结

古诗中常见的哲理总结
古诗中常见的哲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忧患意识:古诗中常常表达出对人生苦痛和忧虑的思考,强调人生不易和生命的脆弱性。

这一哲理在《庐山谣》中的“大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出人生短暂,人皆有一
死的观念。

2. 思考人生:古诗中常出现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

例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描绘出大自然的广阔和全部,同时也暗示人生有限,人应当珍惜时光。

3. 处世之道:在古诗中常常出现哲理指导人们过好日子,处理人际关系。

这反映出作者对处世之道有独特的见解和经验,例如在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叏得溪中
白石冷,无人相伴自吟诗。

”这句描述出了一个人独处,寂寥
冷清,但悠然自得的状态。

4. 爱国情怀:古诗中往往融入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表达出对国土河山的眷恋和对祖国的忠诚。

例如在杜甫的《登高》中,“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自豪和对祖国的热爱。

这些是古诗中常见的一些哲理总结,每首古诗都有其独特的哲思,深入探讨古诗中的哲理可以发现更多的人生智慧。

新成语古诗词俗语谚语与哲理---认识论

新成语古诗词俗语谚语与哲理---认识论

成语古诗词俗语谚语与哲理(二)认识论1、盲人骑瞎马。

比喻离开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一种盲目的实践。

因为正确的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因而它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又如,“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即是这个道理。

2、熟能生巧。

是说只有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才有可能上升到理性认识。

要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就必须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3、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比喻感性材料只有经过人脑的思维加工,方能上升到理性认识。

由于人们获得的感性材料往往是精粗混杂、真伪并存、彼此相隔、表里未辨,所以,需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过程,才能形成理性认识。

又如,“多想出智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同属此义。

4、邯郸学步。

比喻不动脑筋,一味模仿别人,结果弄巧成拙,闹出笑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还要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否则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又如,“东施效颦”、“囫囵吞枣”等同属此类。

5、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是说人们要想获得新的知识,就必须掌握推理的思维方法。

因为,只有学会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而使人的知识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6、活到老,经不了。

比喻客观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实践和认识也是随之变化发展的,停止的观点,无所作为的观点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比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的认识是通过生产实践、改造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而获得的,离开了实践,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又如,“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识”等,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8、书到用时方恨少。

是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到实践中才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励自身不断地追求知识,扩展视野,深化认识。

正如恩格斯说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成语诗句体现的哲学原理的整理

成语诗句体现的哲学原理的整理

成语诗句体现的哲学原理的整理利用成语或诗句可将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从而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

成语诗词体现哲理,不胜枚举,现将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整理如下,希望能够给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对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成语诗句进行分析说明: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脱离物质”时,引用了成语“合刃无利”。

这是唯物论和无神论哲学家范缜在其名著《神灭论》中举的一个生动例子。

说到“神”和“形”的关系,就如同锋利和刀刃,离开了刀刃就不会有锋利。

既然从未听说过刀刃不存在而锋利单独存在着,那怎么能说形体死亡了而精神还能单独存在呢?“合刃无利”就源出于此。

又如“开天辟地”、“女娲补天”、“虚想生鬼”、“兔丝燕麦”等都说明了这一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讲“规律”时,可引用唐代诗人李白《日出行》的诗句:“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

3、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时,引用成语典故“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即月亮周围出现光环就要刮风,房屋柱脚石湿润了就要下雨。

础润和下雨本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然而础润标志空气中的温度增大了,因此在适合的气温条件下就会凝聚而降雨,这样,础润便成了下雨的征兆,表面上看来互不相干的两种自然现象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4、‘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然而宋朝的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

让同学们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来评价一下谁的观点较科学。

”学生回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充分说明了事物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一鸟不鸣山更幽’是只见对立不见统一、夸大对立否认统一的错误观点。

”5、在讲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观差异性的时候我给学生例举了这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引导学生们思考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2015山西事业单位考试哲学学习中要注意那些体现不止一种哲理的词句

2015山西事业单位考试哲学学习中要注意那些体现不止一种哲理的词句

2015山西事业单位考试哲学学习中要注意那些体现不止一种哲理的词句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哲学是一个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因为哲学的考查方式非常灵活,其中一种比较灵活的考查方式就是通过名言警句、成语诗词来让考生分析其中所体现的哲理,而许多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简单的把老师讲的例子记住,但是很多词句他们反应的哲学道理并不是简单的只有一个,往往要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去分析,或者是根据选项来分析。

【真题再现】1.“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这一谚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合理内核 B意识是物质结构的全新组合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 意识是感性认识的集合【答案】C。

这句诗句的意思无非体现的就是木和本、水和源的关系问题。

这句诗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用来解释物质决定意识。

但是从选项中我们是看不到这样一个选项,那么,从四个选项来看,ABD都是错误的表述,只有C正确,首先用排除法可以做出这道题。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C选项是如何正确的。

从这句诗句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意思,水和木(意识)是存在着的,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源和本(物质),这正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引申出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方法总结】无论在什么题目中,首先是要分析题干。

在分析清楚题干之后,看选项。

如果选项没有直观反映题干,那么就要分析题干的引申意义,这样就可以拨云见雾,看到与题干相适应的选项。

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在哲学的词句归纳过程中,要注意一些词句的哲学道理并不止一处。

【练习】多选题:“心中有数”体现了什么哲理()A否定之否定规律 B透过现象看本质 C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把握规律【答案】BCD。

这明显也是一个不止体现一种哲学道理的题目,关键就是去分析题干。

一般而言,我们把“心中有数”放在规律里面讲,但是如果延伸的话,我们还可以发现“心”属于意识范畴,因为对于规律的认识,所以,能够有“数”,这个有数的过程就是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成语诗句反映的哲理总结

成语诗句反映的哲理总结

成语诗句反映的哲理总结导读: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哲学部分以案例考察为主,一般侧重喜欢用成语和诗句来体现哲学道理,因此在这里,我们特将常见的成语以及诗句进行总结,并对应揭示其所反映的哲学道理,以便进行比较理解和记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成语诗句反映的哲理总结

成语诗句反映的哲理总结

成语诗句反映的哲理总结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哲学部分以案例考察为主,一般侧重喜欢用成语和诗句来体现哲学道理,因此在这里,我们特将常见的成语以及诗句进行总结,并对应揭示其所反映的哲学道理,以便进行比较理解和记忆。

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2.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客观性;科学认识对事物发展起至促进促进作用。

3.学以致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屠龙妙术;纸上谈兵——错位课堂教学和重新认识、理论和实际的辩证关系,忽略课堂教学。

5.真金不怕火来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6.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就是社会变革的同意力量。

7.叶公好龙——害怕实践,回避实践。

8.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错误的生态价值观。

9.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公无私;舍生取义——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新时期正确的价值取向。

10.大河存有水小河八十,小河浓硫酸大河干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就是相互储存、相互转变的,我们应当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11.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

12.人生如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悲观主义的、消极的人生价值观。

13.时势造英雄——个人活动受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14.卧薪尝胆——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同时实现须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16.哀莫大于心死去——丢掉了科学而恰当的理想,就失掉了人生的精神支柱。

17.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1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回首长安花——意识具备无声促进作用。

19.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人的主观意识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0.东边日落西边雨,道就是无情却有情——我们想要问题、筹办事情,必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迁移,从实际启程。

成语、俗语、诗句的哲理总结

成语、俗语、诗句的哲理总结

诗文中的哲学归纳1.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与“欵乃一声山水绿”同是一个“绿”,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

2.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

”4.意识有错误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5.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7.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8.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9.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10.事物总是有其两点而不是一点“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11.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

”12.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存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不可分割,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14.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谚语文言文成语诗句——哲学道理分析

谚语文言文成语诗句——哲学道理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感谢各位的聆听
Thank you for watching my work report
22.瞎子摸象 ①看事物要坚持全面观点,克服片面性②要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23.声东击西 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 迷惑敌人,保存自己。又如,“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 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同属此理。 24.买椟还珠 这个成语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人,看到装珍珠的盒子精美,于是出高价买 了盒子,而把宝贵的 珍珠却还给了卖者。比喻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25.讳疾忌医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它的错误在于否认了矛盾的普 遍性和客观性。 26.防微杜渐 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27.依葫芦画瓢 ①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违背了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照猫画虎”也是犯了这种错误。 28.欲速则不达 ①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 不会有质变发生。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
7.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哲理: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这要求我们在强调局部要服从 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 8.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哲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这句话体现 了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 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哲理:自然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1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 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哲理: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12.吃一堑,长一智 哲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滴水穿石“ 哲理: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4.守株待兔 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哲学原理在诗词名句中的体现

哲学原理在诗词名句中的体现

哲学原理在诗词名句中的体现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1、人们的意识不都是一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立场是制约意识的因素之一: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青年学生应学习历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4、物质意识辨证关系:唯物主义:(1)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况(2)形寸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缜[南北朝](3)天下惟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气者,理之所依也。

——王夫之[明]唯心主义:掩耳盗铃:比喻欺骗不了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心外无物。

——王守仁[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贝克莱[英] 5、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富润屋,德润身。

——《礼记》6、要正确估量对待自己:吾日三省吾身。

目标切近者成,目标虚幻者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普遍联系的观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春江水暖鸭先知“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荀况反例:孤立的观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8、因果联系:无风不起浪时势造英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9、要提高实践活活动的自觉性、预见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

10、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11、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画龙点睛:比喻绘画、作文在紧要之处加上一笔,使其灵活而有神。

12、离开整体部分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脱离了人体的手,不再是手。

13、要树立全局观念: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反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1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成语俗语里的哲学原理.doc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成语俗语里的哲学原理.doc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成语俗语里的哲学原理2017国考即将来临,常识题目中比较喜欢用诗词、成语、俗语等考查相关的哲学原理,华图教育专家特整理部分高频成语俗语的哲理,以飨考生。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了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全凭主观臆想,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性。

成语、诗句哲理分析

成语、诗句哲理分析

成语、诗句、名言哲理分析★1.“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

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又如,我们常听到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

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4.“掩耳盗铃”。

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

“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等。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明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又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等,也是这个道理。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明同对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7.“有志者,事竟成”。

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又如,“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等亦属同理。

★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

又如,“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亦属唯物论。

★9.“心外无物”。

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

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主观唯心主义。

★10.“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和迷信盲从的奴隶主义。

成语蕴含的哲学道理

成语蕴含的哲学道理

成语包含哲理汇总(成语蕴含的哲学道理)一、在备考复习中注意收集和整理一些常用成语,把握其中的哲理,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扼要浅析百条成语,供考生学习哲学常识时参考。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2、望梅止渴———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会不同。

4、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5、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属唯心主义。

7、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8、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9、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0、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1、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2、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事物,必然事与愿违。

13、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5、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6、刻舟求剑———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7、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稳定和相对静止。

18、高瞻远瞩———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1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难处理好。

20、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2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国考常识备考:成语俗语里的哲学原理-

国考常识备考:成语俗语里的哲学原理-

2017国考常识备考:成语俗语里的哲学原理2017国考即将来临,常识题目中比较喜欢用诗词、成语、俗语等考查相关的哲学原理,专家特整理部分高频成语俗语的哲理,以飨考生。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了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全凭主观臆想,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事业编笔试备考:成语诗句反映的哲理总结(三)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王芬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哲学部分以案例考察为主,一般侧重喜欢用成语和诗句来体现哲学道理,因此在这里,我们特将常见的成语以及诗句进行总结,并对应揭示其所反映的哲学道理,以便进行比较理解和记忆。

1.十个指头按跳蚤;隔靴搔痒;扬汤止沸——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2.白壁微瑕;瑕不掩玉——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如果不分清主流和支流,就不能认清事物的性质,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4.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天道酬勤;凿壁偷光;物必先腐而虫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南橘北枳;孟母三迁;名师出高徒——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循序渐进——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变化和积累。

7.田忌赛马——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变化,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8.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定会引起质变。

9.当机立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事物的量变超过临界点,就要抓住机会,促成其质变。

10.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1.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62.揠苗助长;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63.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结合起来。

64.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65.胸有成竹——通过积累感性材料和感性认识,并对其进行抽象思维,就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66.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多思出智慧;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从而用以指导实践。

67.千虑一得——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
68.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一针见血——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69.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本质。

70.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性认识要依赖于感性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