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5.2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PPT课件 (5)
合集下载
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10张ppt)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大兴“文字狱”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是什么 ? 课文第12页
清朝为了加强专制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1.设立军机处
2.大兴“文字狱” 3.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 4.控制世俗生活
清朝雍正时的一位进士写了这样一句诗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 他却被杀头。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当局认为:说“明月有情”是对明朝的怀念。 说“清风无意”是对清朝的讽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大兴“文字狱”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是什么 ? 课文第12页
清朝为了加强专制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1.设立军机处
2.大兴“文字狱” 3.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 4.控制世俗生活
清朝雍正时的一位进士写了这样一句诗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 他却被杀头。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当局认为:说“明月有情”是对明朝的怀念。 说“清风无意”是对清朝的讽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5.2 第一框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对捕风捉影—文字狱, 你知道多少?
文字狱: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
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
大批冤狱。
因统治者挑剔文字过错而兴起的大狱叫文字 狱。明朝时开始出现,到清朝发展到了极限。
有个文人给朱元璋写篇贺表,恭维他“光天之 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他看了大怒,说“生” 与“僧”同音,“光”是没有头发,这是骂我做过和 尚;“则”与“贼”同音,这是骂我做过造成反的贼。 于是下令把这个文人给杀了。
毁禁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文化专制
为了加强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想统治,为 了加强专制 八股取士 主义中央集 文字狱 权制。
焚书坑儒
思考:
科举制创制于哪个 朝代?完善于那个 朝代?
如果你是当时的考 生,你如何备考?
隋朝: 创立
唐朝: 完善
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首创武举与殿试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 答题观点: 发挥自己的见解
文体特点:只能分为八个部分。
请思考一下,你如果要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 你想怎样写好这篇文章?
甲:标新立异,首先观点要 独道。想象要丰富,构 思要精妙。 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
答题观点:要代圣人立言,不 得有自己的想法.所论内容主要 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明史》案
清初,湖州富商庄廷龙写了一本明史稿,请人 补写了明崇祯时期及南明历史,书成后称为《明 史》。康熙时,有人揭发《明史》中有违禁内容, 于是200多人被株连,其中70多人被杀。庄廷龙已 死,他的尸体被挖出砍碎。
查嗣庭案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 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 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 是“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 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 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
对捕风捉影—文字狱, 你知道多少?
文字狱: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
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
大批冤狱。
因统治者挑剔文字过错而兴起的大狱叫文字 狱。明朝时开始出现,到清朝发展到了极限。
有个文人给朱元璋写篇贺表,恭维他“光天之 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他看了大怒,说“生” 与“僧”同音,“光”是没有头发,这是骂我做过和 尚;“则”与“贼”同音,这是骂我做过造成反的贼。 于是下令把这个文人给杀了。
毁禁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文化专制
为了加强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想统治,为 了加强专制 八股取士 主义中央集 文字狱 权制。
焚书坑儒
思考:
科举制创制于哪个 朝代?完善于那个 朝代?
如果你是当时的考 生,你如何备考?
隋朝: 创立
唐朝: 完善
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首创武举与殿试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 答题观点: 发挥自己的见解
文体特点:只能分为八个部分。
请思考一下,你如果要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 你想怎样写好这篇文章?
甲:标新立异,首先观点要 独道。想象要丰富,构 思要精妙。 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
答题观点:要代圣人立言,不 得有自己的想法.所论内容主要 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明史》案
清初,湖州富商庄廷龙写了一本明史稿,请人 补写了明崇祯时期及南明历史,书成后称为《明 史》。康熙时,有人揭发《明史》中有违禁内容, 于是200多人被株连,其中70多人被杀。庄廷龙已 死,他的尸体被挖出砍碎。
查嗣庭案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 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 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 是“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 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 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ppt

对科举制度你有什么看法?
范 进 中 举
利: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
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因为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 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 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 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 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 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做官三者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大兴“文字狱”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是什么 ? 课文第12页
清朝为了加强专制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立军机处
2.大兴“文字狱” 3.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 4.控制世俗生活
清朝雍正时的一位进士写了这样一句诗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 他却被杀头。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当局认为:说“明月有情”是对明朝的怀念。 说“清风无意”是对清朝的讽刺。
结合课文14页资料说说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问题1.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的方法,毒害了所 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 始皇的“焚书坑儒” 事件所害只有460多人。 问题2 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 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他完全反对科 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 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是八股取士。所以认 为“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大合理”的说法是不正 确的。 观点2.是正确的。
分析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的原因? 1.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明清政府为了树立权威, 不允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 2. 民族矛盾的存在。为了保护贵族的特权,防 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 大兴文字狱有什么危害? 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人们不敢议论时政,不 敢研究现实,思想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局面.
人教版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26张PPT)

科举考生看榜图
科举制发展过程:
明清时期的 科举考试
明清时期,你如果要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 你该怎样写好考试的文章?
甲:标新立异,首先观点要
独道。想象要丰富,构 思要精妙。
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
名人警句 。
答题观点:考生必须根据 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 挥自己的见解;所论内容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顾炎武为什么认为八股文的消 极影响比“焚书坑儒”还要大? 因为这种取士方法毒害的 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 仕途的读书人,而秦始皇“坑 儒”事件,所害的只有400多
请阅读课本P14 观点1.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 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大合理。 观点2.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 已经发生了……顾炎武这种批评是对的。 结合科举制度的演变,说说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内阁学士胡中藻作诗,也惹了麻烦。他的一 句“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皇帝看了说:“加 ‘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乾隆 皇帝下旨,胡中藻腰斩,他和族人被杀,祸及师 友。
《四库全书》是乾隆
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 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1773年5月1日,清朝开设 《四库全书》编纂馆。 由 总纂官纪昀(晓岚)穷毕生 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学 士成书于公元1782年3月12 日,该书包括经、史、子、 集四部,3461种书目, 79039卷,总字数将近10亿, 可谓超级文化大典。《四库 全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 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作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总结,是中 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 国历史上丛未有过的巨大文化工程,在传承文化方面起 献资料。 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库全书》其实是一部 “四不全”的次品乃至废 品。何谓“四不全”? 因为在编修过程中, 数目惊人的书籍遭到了焚 毁、删削、篡改、错讹的 厄运,而这一切都是蓄意 为之。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教学课件

清代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改革中央机构
明清加 强专制 皇权
加强思想控制
废 除 丞 相
厂 卫 制 度
设 军 机 处
大 兴 文 字 狱
八 股 取 士
思想的钳制所关尤大。清提倡理学之力, 有过于明。八股取士之制照旧执行,而益加 严密。一面悬利禄以收买汉人,使悉入毂中, 一面百般折磨,必令俯首帖耳,志气丧失。
──(台湾)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述及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
考试范围: “四书”“五经”
考试题型:
“八股文”, 不能自由发挥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有人告发王錫侯所著字典《字贯》 诋毁圣训、狂妄不法。乾隆发现该书竟然将康熙、雍正、乾隆 的名讳直书,无所避讳(按照清朝的规定,凡是皇帝名号皆应 减一笔或加一笔或者不书来避讳),这就属于‚大逆不道,为 从来未有之事‛,‚罪不容诛!‛结果此案不仅斩了王锡侯全 家,就连江西巡抚海成也被乾隆指责为替罪人说话而被判为斩 监候(死刑缓期),秋后处决;原江西布政使周克开、按察使 冯廷丞也都因为看过《字贯》一书却未能检出悖逆重情而被革 职。此案上上下下牵连近百人。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范进:
从20岁到54岁, 应考20余次。54岁中 举,因兴奋过度而发 疯。过去把他骂得狗 血喷头的丈人,马上 改口称他为老爷。一 些趋炎附势之人送给 他天地房产。后中进 士,数年之后,钦点 为山东学道。
一会,(范进)同幕客们吃酒,心里只将这件事(找不到荀 玫的考卷)委决不下。众幕宾也替疑猜不定。内中一个少年幕客 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 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明代大儒)先生寓处吃酒。 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 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 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 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 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 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 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10张ppt)

弊: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求实际学问,束
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带来了脱离实际的学 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八股取士给我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造成 了怎样的危害)?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 科学文化的发展,导致了近代中国自然科学 的落后;这样的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 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 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 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 代。 •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 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 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 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 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 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 大悟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
分析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的原因? 1.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明清政府为了树立权威, 不允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 2. 民族矛盾的存在。为了保护贵族的特权,防 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 大兴文字狱有什么危害? 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人们不敢议论时政,不 敢研究现实,点的看法 问题1.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的方法,毒害了所 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 始皇的“焚书坑儒” 事件所害只有460多人。 问题2 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 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他完全反对科 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 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是八股取士。所以认 为“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大合理”的说法是不正 确的。 观点2.是正确的。
八股取士的地位、内容、文体和局限性
地位:明清时期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形式 内容:课文第13页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26张PPT)

•
8、不要活在别人眼中,更不要活在别人嘴中。世界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不满而为你改变,你能做到的只有改变你自己!
•
9、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哪有什么好命天赐,不都是一路披荆斩棘才换来的。
•
10、放手如拔牙。牙被拔掉的那一刻,你会觉得解脱。但舌头总会不由自主地往那个空空的牙洞里舔,一天数次。不痛了不代表你能完全无视,留下的那个空缺永远都在,偶尔甚至会异常挂念。适应是需要时间的,但牙总是要拔,因为太痛,所以终归还是要放手,随它去。
•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
12、女人,要么有美貌,要么有智慧,如果两者你都不占绝对优势,那你就选择善良。
•
13、时间,抓住了就是黄金,虚度了就是流水。理想,努力了才叫梦想,放弃了那只是妄想。努力,虽然未必会收获,但放弃,就一定一无所获。
•
14、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就必须通过磨练。若是自己没有尽力,就没有资格批评别人不用心。开口抱怨很容易,但是闭嘴努力的人更加值得尊敬。
•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第二课 焚书坑儒 为了加强思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想统治,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清 时期
了加强专制 主义中央集 权制。
案件聚焦一
上课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

4、文字狱得危害(影响):
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
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得发展和进步。
如何评价清政府编撰 《四库全书》?
一方面,她对中国古 代文化作了大规模得清理 和总结,就是中国历史上 从未有过得巨大文化工程, 在传承文化方面起到了积 极得作用。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0
历史小知识
鼎盛时期仅考试得号舍就拥有20644间,加 上官房、膳房、库房、杂役兵房等数百间,占 地超过30万平方米
• 唐伯虎、郑板桥、林则徐、施耐庵、曾国藩、左宗 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得考 生或考官。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张謇也出于此。
中国古代最大得科举考场
您就是否愿意生活在明清时期?请说明理由。
在倡导创建和谐社会得今天,您认为政府 应创建什么样得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得发展、 社会得进步呢?
资料中所反映得这些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
1、大兴文字狱
统治者从知识分子得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 语,借题发挥,加以歪曲解释,然后罗织罪名,制造了大 批冤假错案。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残酷
清朝文字狱事例: “一把心肠论浊清”——胡中藻处斩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另一方面,清统治者 借修书之机,毁禁对清朝 统治不利得典籍,加强文 化专制,在中国文化史上 造成了难以弥补得损失。
一年一度得科举考试成绩单出炉,落榜得人垂头丧气,痛 哭流涕;榜上有名者手舞足蹈,欢天喜地。更有甚者,无论落 榜还就是上榜,都已疯疯癫癫,让人叹息。
科 举 考 生 看 榜 图
问:科举考试创立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 如果您就是明朝得考生,您会怎么样准备科举考试?
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
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得发展和进步。
如何评价清政府编撰 《四库全书》?
一方面,她对中国古 代文化作了大规模得清理 和总结,就是中国历史上 从未有过得巨大文化工程, 在传承文化方面起到了积 极得作用。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0
历史小知识
鼎盛时期仅考试得号舍就拥有20644间,加 上官房、膳房、库房、杂役兵房等数百间,占 地超过30万平方米
• 唐伯虎、郑板桥、林则徐、施耐庵、曾国藩、左宗 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得考 生或考官。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张謇也出于此。
中国古代最大得科举考场
您就是否愿意生活在明清时期?请说明理由。
在倡导创建和谐社会得今天,您认为政府 应创建什么样得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得发展、 社会得进步呢?
资料中所反映得这些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
1、大兴文字狱
统治者从知识分子得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 语,借题发挥,加以歪曲解释,然后罗织罪名,制造了大 批冤假错案。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残酷
清朝文字狱事例: “一把心肠论浊清”——胡中藻处斩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另一方面,清统治者 借修书之机,毁禁对清朝 统治不利得典籍,加强文 化专制,在中国文化史上 造成了难以弥补得损失。
一年一度得科举考试成绩单出炉,落榜得人垂头丧气,痛 哭流涕;榜上有名者手舞足蹈,欢天喜地。更有甚者,无论落 榜还就是上榜,都已疯疯癫癫,让人叹息。
科 举 考 生 看 榜 图
问:科举考试创立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 如果您就是明朝得考生,您会怎么样准备科举考试?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

八股取士的内容
01
02
03
考试科目
明朝时期,八股取士的考 试科目主要包括进士科、 举人科等。
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八股文的形式, 要求考生按照固定的格式 和韵律进行写作。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主要涉及四书五 经等儒家经典,士的影响
积极影响
八股取士制度为明朝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对教育方式的启示
提倡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和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师生互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 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05 案例分析
CHAPTER
历史上的案例分析
儒家思想的影响
维护统治的需要
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统一思想, 采取了文化专制的手段。
儒家思想强调秩序和服从,为文化专 制提供了思想基础。
文化专制的发展
01
秦始皇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下令焚烧除秦国史书和医药、种植、占卜等书籍
外的所有书籍,坑杀儒生,这是文化专制的一次重要事件。
02
汉武帝独尊儒术
明朝八股取士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形式, 严格限制了考生的思想自由和表达方 式,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导致选 拔的人才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
清朝文字狱
清朝时期,统治者通过文字狱等手段 对文化进行严格控制,打压异见分子 和知识分子,造成了文化上的专制和 思想上的禁锢。
现代教育的案例分析
应试教育
八股取士成为文化专制的工具
八股取士制度强调对儒家经典的严格掌握,限制了学者的思 考和创新,使得学术研究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10张ppt)

八股取士的地位、内容、文体和局限性
地位:明清时期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形式 内容:课文第13页
文体:课文第13页
局限性:课文第13页
“四书”、“五经”是什么?
课文第13页阅读卡
自从隋朝创立科举制度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可以选拔出 优秀人才?人们(统治者和读书人)对科举考试的态 度又是怎样的呢?
分析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的原因? 1.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明清政府为了树立权威, 不允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 2. 民族矛盾的存在。为了保护贵族的特权,防 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 大兴文字狱有什么危害? 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人们不敢议论时政,不 敢研究现实,思想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局面.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Fra bibliotek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大兴“文字狱”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是什么 ? 课文第12页
清朝为了加强专制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1.设立军机处
2.大兴“文字狱” 3.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 4.控制世俗生活
清朝雍正时的一位进士写了这样一句诗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 他却被杀头。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当局认为:说“明月有情”是对明朝的怀念。 说“清风无意”是对清朝的讽刺。
结合课文14页资料说说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问题1.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的方法,毒害了所 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 始皇的“焚书坑儒” 事件所害只有460多人。 问题2 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 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他完全反对科 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 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是八股取士。所以认 为“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大合理”的说法是不正 确的。 观点2.是正确的。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课件人教版

“毁我衣冠真恨事,捣除巢穴在明朝(zhao)。” ——《鼠啮(nie)衣》
“夺朱非正色,异种尽称王。” ——《咏黑牡丹》
“明朝(zhao)期振翮(he),一举去清都。” ——《一柱楼诗》
一柱楼
(易朱)
朱元璋收到一贺信,
上面写道:
大怒,立即把写 贺信的这个文人 处死了。
为天光 世生天 作圣之 则人下
什么是八股文?
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议论的开始 起讲后入手之处
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 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务
清代状元的试卷: 试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
[破题]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文人不敢表露独立 的思想,遣词造句都要 小心翼翼,以免触犯忌 讳。
到乾隆年间,大家 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 了。读书人,便只好躲 起来读经,校勘古书,
做些古时的文章。
为了笼络天下 的知识分子, 清政府编修了 《四库全书》。
二、编纂《四库全书》
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 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3800多人抄写,费时13 年编成。丛书分经、史、 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共有3500多种书,7.9万 卷,3.6万册,约8亿字。
股
[后股]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 文
[束股] 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
马二先生好谈文章而不知李清照, 范进当了一省的学道而不知苏轼为 何人。
八股取士一方面造成读书人的知识面日益狭隘,另一 方面也导致读书人的心灵创伤。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 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 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出场后像 出笼的病鸟
5)放榜是坐 立不安像猕猴
6)名落孙山像 叮了药饵的苍蝇
7)想再试一次 像破壳的小鸡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 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 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 学问。考中做官后,他 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 奴仆。
对中国的思想、 文化、科技发展造成 严重阻碍。
“一个没有个人 独创性和个人意愿的 规矩的统一的个人所 组成的社会,将是一 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 幸社会。”
( 八股取士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考试向标准化、规 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②消极作用:科举制度维护了封建社会,是造成中国封 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因素之一。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 使其致力于钻研四书五经,脱离实际,尤其是压抑了科学技 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最严 重的是到了近代继续阻碍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于西方文化 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乙:擅于采百家 之言,引用 名人警句 。
答题观点:
要代圣人立言,不 得有自己的想法,所论 内容主要据宋朝朱熹的 《四书章句集注》。
八股取士一方面造成读书人的知识面日 益狭隘,另一方面也导致读书人的心灵创伤。
蒲松龄描述参加科举的举子的七种表情:
1)提着篮子 入场时像乞 丐
2)点名时被 3)考试时住在 呵斥像囚犯 号舍里像蜜蜂
历
史 科举考试
小 知
的三级
识
秀才
明朝乡试试卷
举人 (省级乡试) 第一名:状元
进士 (中央会试和殿试)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历 史 小 知 识
鼎盛时期仅考试的号舍就拥有20644间, 加上官房、膳房、库房、杂役兵房等数百间, 占地超过30万平方米
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
文字狱的兴起
朱元璋收到一贺信,上面写道:
朝代 秦朝 西汉 明朝 清朝
事件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字狱 八股取士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 法,大致是:
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
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自己的见解,说明你同意哪种
看法,并阐述理由。
参考:
①积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办法选择官员 的国家,对西欧文官制有示范作用。它使中小地主凭借自己 的才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统治阶层,扩大了统治基础,稳 定了社会局势。它是封建社会完善的选官制度,推动了教育 文化事业的发展。
明朝科举的教科书
明朝科举试卷
什么是八股文?
破题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八
承题 起讲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议论的开始
股
入手 起讲后入手之处
起股
文
中股
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
后股
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务
束股
请思考一下,你如果要在数千名考生中脱 颖而出,你想怎样写好这篇文章?
甲:标新立异, 首先观点要 独道。想象 要丰富,?
清朝大兴文字狱,不是偶然的。一方面, 这是因为君权在清代进一步加强。清廷为了树 立其权威,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人 们的言论稍有嫌疑,即严加镇压。另一方面, 这是因为民族矛盾的存在。清廷虽然竭力标榜 “满汉一体”,实际上为了保护满族贵族的特 权,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大力加强思 想统治,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文字 狱就是手段之一。
——爱因斯坦
顾炎武之所以这样评价八股取士,是因为这 种取士方法毒害的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 仕途的读书人,而秦始皇“坑儒”事件,所害的 只有400多人。
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 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 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才 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对象,就是明清时期的八 股取士。所以,“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合理”的看 法是不正确的。但是,观点l肯定科举制历史贡 献的观点是正确的。观点2正确。
文字狱的严重后果:
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 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到乾隆年间,大家便更不敢用文 章来说话了。所谓读书人,便只好躲起 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 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
——鲁迅
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 借题发挥,加以歪曲解释,然后罗织罪名,制造了大 批冤假错案。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
光天之下, 天生圣人, 为世作则。
朱元璋认为“生”与“僧”同音,“光”指 没有头发,是骂他当过和尚,“则”与“贼”同 音,是骂他参加过反元的起义军,因而大怒,立 即把写贺信的这个文人处死了。
文化专制 严酷荒唐的
明月有情还顾我, 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帝时一进士写
1.上面这首诗有什么问题吗? 2.诗人因为这首诗被斩首了,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3.我国历史上曾采取过哪些文化专制措施? 4.清初的这种做法有何影响?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方式
八股取士
科 举 考 生 看 榜 图
科举考试创立于哪个朝代?
命题范围: 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答题观点: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
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文体特点: 必须分成八个部分, 叫做“八股文”。 什么是八股取士?
浙江富户庄廷龙修订前人遗著,取名 《明史》。书中叙述清朝入关前的史实, 使用明朝年号,并且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 抗击后金的事迹,触怒了康熙帝。参加编 写、刻印和销售这部书的70多人全部处死。 此前,庄廷龙已死。清政府下令挖开他的 坟墓,劈棺戮尸。李令晰为《明史》作过 序,被处死。明史案受株连的江南名士达 200 多人。
目的: 控制思想,巩固专制统治。
时间: 明清
文字狱
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后果: 2.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
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如何评价清政府编撰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一项巨 大的文化工程,它在传承 文化方面既有积极的一面, 又有消极的一面。
列表比较秦朝 、西汉、明 朝、清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