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保护治理措施和工作分析
保护洱海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洱海,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高原淡水湖。
洱海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是大理白族人民的重要水源地和文化象征。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洱海面临着水质恶化、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响应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组织了一次洱海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实践背景近年来,洱海水质逐年下降,主要污染物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此外,洱海周边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也带来了垃圾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为了改善洱海水质,保护洱海生态环境,我们决定开展这次社会实践活动。
2. 实践目的(1)提高公众对洱海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2)了解洱海污染的现状及成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3)通过实地调查,评估洱海保护工作的成效,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三、实践内容与方法1. 实践内容(1)洱海水质监测:对洱海不同区域的水质进行采样分析,了解污染物含量及分布情况。
(2)洱海周边环境调查:调查洱海周边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染源,分析污染成因。
(3)洱海生态保护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讲座等形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4)洱海保护政策研究:收集整理洱海保护相关政策文件,分析政策实施效果。
2. 实践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洱海保护的研究现状。
(2)实地考察法:组织实践团队对洱海及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洱海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4)访谈法:与相关部门、专家和当地居民进行访谈,了解洱海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
四、实践过程与结果1. 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成立实践团队,制定实践方案,联系相关部门和专家。
(2)水质监测:在洱海不同区域设置监测点,采集水样进行检测。
(3)环境调查:走访洱海周边企业、社区和农田,了解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4)宣传推广:开展洱海保护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活动。
洱海保护实施方案
洱海保护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洱海,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中国第二大高原淡水湖,也是云南省最大的湖泊。
洱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中国重要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为开发和环境污染,洱海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急需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二、问题分析。
1. 水质污染,洱海周边的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湖泊,导致水质恶化。
2. 生态破坏,湖岸湿地被填埋、湖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湖区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3. 旅游开发,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带来了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的问题。
三、保护目标。
1. 恢复水质,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洱海水质。
2. 保护生态,加强湖岸湿地保护,恢复湖区生态系统平衡。
3. 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旅游开发,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四、保护措施。
1. 加强污水处理,对周边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减少对洱海的直接排放。
2. 生态修复,加强湖岸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修复湖区生态系统。
3. 限制旅游开发,控制旅游开发规模,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4.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对洱海保护的监管力度。
5.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洱海保护的重视程度。
五、保护效果评估。
1. 水质监测,建立定期水质监测点,对洱海水质进行监测评估。
2. 生态调查,定期进行湖岸湿地和湖区生态系统调查,评估生态修复效果。
3. 旅游开发评估,对旅游开发的影响进行评估,确保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六、保护实施机制。
1. 政府主导,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各方力量,制定并实施洱海保护实施方案。
2. 公众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洱海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合力。
3. 多方合作,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合作,形成合力推动洱海保护工作。
七、结语。
洱海的保护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洱海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让洱海成为永续的绿色宝地。
大理洱海环保治理措施
大理洱海环保治理措施概述大理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境内,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洱海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包括水质恶化、水位下降、湖岸线侵蚀等。
为了保护和治理洱海的环境,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治理措施。
1. 水污染治理洱海的水质恶化是其面临的首要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 - 管控污染源:严厉打击洱海周边的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实行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对违规排污行为进行严惩。
- 水处理工程:建设洱海周边的水处理设施,通过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技术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相关水质标准。
- 水生态修复:开展湖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强湖泊水生态修复,提高洱海水质。
2. 生态保护与恢复为了保护洱海周边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 围湖绿化:通过种植湿地植物、栽培水生植物等方式,加强湖岸带绿化修复,增加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 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湖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保护湖泊中的珍稀濒危物种,加强物种保护管理与监测,禁止非法捕捞和捕杀珍稀鱼类。
- 湿地保护: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建立湿地保护区,禁止采矿、捕捞等破坏湿地生态的行为。
3. 水位调控与防洪洱海水位的下降和洪涝灾害是洱海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以下治理措施: - 水库建设:新建水库和提升洱海周边的水库容量,实行人工水位调节,增加水源供应,稳定湖泊水位。
- 防洪工程:建设洱海周边的防洪工程,包括堤防、泵站等设施的建设,提高洱海周边地区的防洪能力。
4. 宣传与教育为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采取了一系列的宣传与教育措施: - 环保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开展环保宣传,加强对洱海环境问题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 环保教育: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加强对公众、学生等的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结论大理洱海环保治理措施的实施,对于保护和恢复洱海的环境至关重要。
洱海环境保护方案
长期与短期保护目标
长期目标
确保洱海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水 平,生态系统健康、完整,实现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短期目标
加强洱海流域水污染治理,减少 入湖污染负荷,改善湖泊生态环 境,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原则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01
在洱海流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
畅通监督渠道
设立洱海环境保护举报电话、网络举报平台等, 方便公众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和监督。
鼓励公众参与
通过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公众参与 洱海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 参与的良好氛围。
加强与民间环保组织合作
与民间环保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洱海环 境保护宣传、教育、监督等工作,推动洱海环境 保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如生产有机肥、沼气等,减少养殖
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发展有机农业
鼓励农民种植绿肥、使用农家肥等有 机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农膜回收利用
建立农膜回收制度,鼓励农民回收废 旧农膜,减少农膜对土壤和环境的污 染。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方案
01
02
03
04
建设污水处理厂
洱海环境保护方案
汇报人:XX 2024-02-02
目录
• 洱海环境现状及问题 • 保护目标与原则设定 • 关键治理措施及方案 • 监管体系完善与执法力度加强 • 科技创新支撑与智能化监测预警 • 宣传教育普及与社区共治模式推广
01
洱海环境现状及问题
水质污染现状分析
01
02
03
工业污染
洱海周边工业发展带来的 废水、废气排放,对洱海 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保护洱海的具体措施
保护洱海的具体措施
洱海是中国云南省大理市的一片天然淡水湖泊,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重要的生态旅游景区。
为了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
1. 湖泊水质管理:加强洱海周边的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的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确保洱海水质的安全和健康。
2. 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对洱海周边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提高湿地对洱海水体的净化和保护作用。
3. 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洱海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合理控制取水量,确保湖泊水位和水量的稳定,避免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4. 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洱海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水质、水位、湖泊生物、湿地植被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生态修复与植被保护:开展湖泊周边的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湖岸带的植被,建立湿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繁育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物种。
6. 宣传与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对洱海生态的影响。
7. 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大对洱海保护工作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这些措施综合起来,旨在保护洱海的水质、水量、生态
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洱海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生态。
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共同保护洱海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洱海保护治理措施和工作
洱海保护治理措施和工作洱海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大理市境内,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白族先民称之为“金月亮”,是一个风光秀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显著的综合功能,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的摇篮,也是自治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洱海水位1966米时(85高程)南北长42.0千米,东西宽最大8.8千米,最小3.05千米,最大水深21.5米,平均水深10.8米,湖面面积252.91平方千米,蓄水量27.94亿立方米,湖中岛屿面积0.748平方千米,湖岸线129.14千米,洱海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主要功能,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极为优美。
洱海形成于冰河时代末期,其成因主要是沉降侵蚀,属构造断陷湖。
℃℃,年湖蒸发量1211.3毫米,年平均风速4.1米/秒,大范围空气相对湿度全年平均66%。
洱海属澜沧江水系,北有茈碧湖、东湖、西湖,分别经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流入洱海,是洱海的主要水源;西有苍山十八溪汇集苍山东坡集水区;南有波罗江、金星河;东岸有凤尾箐、玉龙河等数十条大小集水沟渠,总径流面积2565平方公里,入湖河道沟渠117条,入湖水量年均值8.17亿立方米,西洱河是洱海唯一的自然出水河道,长22公里,洱海水从西洱河流出,流合漾濞江,汇入澜沧江,注入太平洋。
洱海水位对洱海湖内生物群落和洱海自然生态起决定性作用,对洱海水位的记录从1951年便已开始,经50余年的反复实践,科学论证,于1966年、1982年、1989年、1998年、2004年五次制定洱海水位控制高程,2004年3月26日,云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批准颁布实施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框定了洱海水位运行为:最低运行水位1964.30米,最高运行水位1966.00米。
大理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
气候变化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洱海水 位下降,湖区生态系统稳 定性下降。
方案目标与意义
目标
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 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实现洱海生态环 境的全面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意义
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维护湖区生物多 样性,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 升居民生活品质,同时为国内其他湖 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和经验。
对大理洱海生态环境的改善
保护洱海周边生态
红线
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效保 护洱海周边生态环境,防止生态 破坏和环境污染。
恢复水生生物多样
性
通过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为水 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促 进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
提升洱海水环境质
量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洱海 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提升洱海水 环境质量。
对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作用
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大理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的实施和成功经验可以为全国 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的模式和借鉴。
引领全国环保趋势
通过洱海地区的环保实践,引领全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趋势,推动全 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增强国际影响力
通过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提升中国在全球环保领域的国际形象 和影响力。
大理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 划定方案
汇报人: 2024-01-06
目录
• 方案背景与目标 • 三线划定原则与依据 • 具体划定方案 • 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 保障措施与建议 • 预期效果与影响
01
方案背景与目标
大理洱海概况
地理位置
01
大理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境内,是云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之
一。
生态环境
THANKS
大理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
05
划定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主体
成立专门的大理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 任务,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划定工作有序推进。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履行职责、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确保各项 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展望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洱海的生态 环境保护将不断得到加强,洱海的未来将更 加美丽和健康。同时,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 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建议
为确保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推进,应加 强日常监管和监测,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
样性减少等问题逐渐凸显。
针对洱海生态环境的恶化,大理 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重视环境 保护工作,提出了“三线划定”
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保护洱海生态环境是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
洱海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栖息地,保护洱海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 性,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
保护洱海生态环境对于保障当地及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线划定的技术方法与标准
根据洱海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制定三线划定的技术方法和标
准。
三线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 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分别对 应生态保护、环境质量和资源利
用的约束和控制。
采用GIS技术、空间分析和模型 模拟等方法,进行三线的划定和
管理。
方案实施的技术保障
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监管机 制,负责方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 术水平。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区的合作 ,共同推进方案的实施和生态 环境保护工作。
洱海保护工作方案
洱海保护工作方案洱海,作为云南大理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洱海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挑战,如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
为了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以下洱海保护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短期目标(1-2 年):显著减少洱海流域的污水排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使水质得到初步改善,主要污染物指标有所下降。
中期目标(3-5 年):稳定提升洱海水质,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优良标准,恢复洱海生态系统的部分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
长期目标(5 年以上):实现洱海生态系统的全面恢复和良性循环,保持洱海水质长期稳定在优良水平,成为生态保护的典范区域。
二、工作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将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尊重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扰。
2、综合治理原则:采取多种手段,包括工程措施、管理措施、教育宣传等,全面治理洱海的环境问题。
3、责任明确原则: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个人的责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格局。
4、科学规划原则:依据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制定合理的保护规划和措施,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工作措施1、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对洱海周边城镇和村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力度,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排放标准。
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确保污水能够全面收集和处理,减少污水直排洱海的现象。
2、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田退水对洱海的污染。
3、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划定洱海流域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规范养殖行为。
对畜禽养殖场进行环保改造,建设沼气池、堆肥场等环保设施,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4、加强流域生态修复开展植树造林和湿地保护工程,增加洱海流域的植被覆盖率和湿地面积。
加强对入湖河流的生态治理,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5、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建立健全洱海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洱海保护工作总结
洱海保护工作总结
洱海,位于中国云南大理,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之一,也是大理的母亲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洱海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努力进行保护工作。
首先,洱海保护工作主要集中在水质保护上。
由于周边城市的工业和农业活动,洱海的水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为了改善水质,政府加强了对周边工业和农业的环保监管,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生态农业转变,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善了洱海的水质。
其次,洱海保护工作还包括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
洱海周边的湿地是洱海生态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政府加强了湿地保护区的管理,禁止乱砍滥伐和过度开发,同时还进行了湿地生态修复工作,恢复了湿地的原始生态状态。
此外,洱海保护工作还包括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
政府和相关组织通过举办各
种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洱海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倡导保护洱海的理念。
同时,还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洱海保护工作中,共同守护洱海的美丽。
综上所述,洱海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未来,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洱海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监管和治理,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让洱海的蓝天、碧水、洁净的环境能够永远延续下去。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洱海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改善。
大理洱海环境保护分析
大理洱海环境保护分析大理洱海环境保护(改)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洱海管理条例、三退三还、两取消、两禁止等主要水环境政策的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其中最主要问题是政策执行的资金投入严重缺乏。
通过和新?水污染防治法?比较, 洱海水环境政策存在忽视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缺失、违法成本低等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洱海; 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对策; 水环境; 水污染防治法;前言洱海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洱海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湖泊, 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 跨大理市和洱源县, 湖泊面积250km 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
洱海集城市生活供水、农业灌溉、发电、水产养殖、航运、旅游和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 被视为白族和其它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近年来, 由于周边人口压力的增大和旅游业的发展, 给洱海的水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
洱海水资源的生境状况直接关系到洱海地区的生态安全, 在对洱海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同时, 采取对策和措施保护洱海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 是洱海地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洱海流域水环境演变( 一) 洱海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取得的成就20世纪70年代以前, 洱海水质良好, 至70年代以后, 随着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沿湖水污染状况的加重, 洱海水质开始恶化。
洱海污染最初以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COD 为主, 90 年代开始实施截污干管建设后, 工业废水大部分被截流, COD 的影响降低。
总磷、总氮成为洱海的主要水质污染因子和富营养化影响因子。
l996年和2003年, 洱海两次爆发全湖性的“蓝藻”危机, 对洱海的水环境状况敲响了警钟。
经过大理州、市等各级政府的努力,洱海水质逐步取得了好转。
2001 年洱海为Ⅱ类水质, 2004—2007年几年间, 洱海全湖的水质从2003年的局部下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的Ⅳ类标准, 恢复到总体水平达到和保持Ⅲ类。
2024年洱海保护计划
2024年洱海保护计划洱海是我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最著名的湖泊之一,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
然而,多年来,洱海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水质污染、湖泊退化和生态破坏等。
为了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制定2024年洱海保护计划至关重要。
2024年洱海保护计划的目标是实现洱海的水质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确保洱海可持续发展。
该计划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治理:制定严格的水质标准,加强洱海周边农村和城市的污水处理工作。
建立污水处理站和排污管网,确保污水的有效处理和合规排放。
同时,加强对农业和工业排污的监管,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2. 湖泊退化治理:加强湖泊退化的防治,减少水土流失和湖泊沉淀等问题。
开展湖泊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湖泊的自然水文特征和生态功能。
同时,加强湖岸带的保护,禁止过度开垦和建设,恢复湖泊的原始生态环境。
3. 生态保护:加强湿地保护和湖泊周边生态系统的恢复。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加强湿地监测和生态修复工作,促进湿地的自然恢复和生态功能的提升。
同时,加强湖泊周边的森林和草地保护工作,减少人为开发和破坏。
4. 生态经济发展:推动洱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鼓励农业转型,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模式。
发展旅游业,提升洱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生态补偿机制,激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洱海保护中来。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2024年洱海保护计划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加强政府领导,建立洱海保护领导小组,统筹各类资源,加强协调和指导。
其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洱海保护专项资金,用于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生态经济发展等方面。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洱海保护的法律效力。
另外,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洱海保护的重视和意识。
鼓励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参与到洱海保护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滇池的治理措施
滇池的治理措施引言滇池,又称洱海,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滇池长期面临着严重的水质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滇池的治理措施,包括水质改善、湖岸带管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措施。
水质改善为了改善滇池的水质,云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强了滇池周边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对一些工业企业进行了整治,加强了排污管控,淘汰了落后的生产设备,减少了工业废水的排放。
其次,加大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力度,推行了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了农田面源污染。
此外,加强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滇池的水质逐渐得到改善。
湖岸带管理滇池湖岸带是滇池的重要生态保护区,也是滇池的生态屏障。
为了保护湖岸带的生态环境,云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湖岸带管理的措施。
首先,严禁在湖岸带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控制了新建的旅游设施和居民区的规模和数量。
其次,加强了湖岸带的规划管理工作,保护了湖岸带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另外,加强了湖岸带的巡查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湖岸带的违法违规行为。
生态修复滇池的生态修复是滇池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生态修复措施,可以恢复滇池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湖泊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云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湿地恢复、鱼类放流、水生植物修复等。
首先,通过恢复湿地环境,增加湿地的面积和功能,提高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其次,进行了大规模的鱼类放流工作,增加了滇池的鱼类资源,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
此外,通过修复湖泊周围的水生植物,可以减少湖泊中的营养物质和浮游植物,改善水质。
结论通过多年的努力,滇池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水质得到了改善,湖岸带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生态修复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滇池的治理工作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气候变化等。
洱海保护治理措施方案
洱海保护治理措施方案1. 洱海概况洱海,又称陈湖,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是中国第二大高原湖泊,也是云南省最大的湖泊。
洱海水面面积约为250平方公里,是大理地区重要的淡水资源和旅游景点。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洱海的生态状况日益严重。
水质恶化、水位下降、湖滩退缩、湿地消失等问题严重威胁到洱海的生存状况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面对洱海的保护与治理,云南省政府和当地相关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促进洱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 洱海保护治理措施2.1 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建立和完善洱海水环境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洱海水质、水位以及湿地面积变化等数据,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对于存在污染问题的区域要及时进行整治和修复,减少对洱海生态环境的破坏。
2.2 加强保护区域规划与管理制定洱海保护区规划,明确保护区域的范围和管理要求,严禁违法开发取水、围填湖等行为。
加强对洱海周边的旅游开发和城乡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和用地规模,划定保护区和开放区的界限。
2.3 河流入湖水质治理加强对入湖河流的治理,控制农田污染和城市污水排放。
推广农田科学施肥和有机耕作,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理,确保污水处理的有效运行。
此外,加大对非法采砂、挖掘河床的打击力度,减少土壤流失和泥沙淤积对洱海湖泊水质的影响。
2.4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是洱海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水文、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
加强湿地的保护,禁止填湖造地,恢复生态湿地的自然功能,保护湿地内的植物和动物种群,维护湿地的自然景观。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划定核心保护区和缓冲带,加强管理和巡护力度。
2.5 加强宣传教育与社会参与加强洱海保护的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洱海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市民和游客积极参与洱海保护的行动。
举办洱海保护的宣传活动和培训课程,提高社会对洱海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湖泊治理:从“工程治污”到“综合治理”——云南洱海水污染治理的经验与思考
湖泊治理:从“工程治污”到“综合治理”——云南洱海水污染治理的经验与思考项继权【摘要】水污染防治及湖泊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当前我国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洱海治理是当今我国湖泊治理中少有的成功范例.本文基于对云南洱海水污染治理的调查,对洱海治理中的创新和经验进行总结,对我国湖泊治理及水环境保护的路径和对策进行讨论.作者强调,我国水污染防治和湖泊治理要求经济发展方式和污染治理方式的双重转型.一方面纠正传统的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纠正传统的“重城镇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技术轻社会”以及“重点轻面、抓大放小”的污染治理的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致力于“结构减排”和“经社控污”,着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的治理,实施全域性的综合治理.这是从总量上减排控污、从源头上治理污染、从根本上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9页(P81-89)【关键词】湖泊;水污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作者】项继权【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35.5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量大幅增长,水污染日益严重,相当一部分大中型湖泊和城市湖泊水体透明度显著下降、水生生态系统全面退化,不少湖泊出现水华暴发、水体缺氧等现象,已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
如何有效减排控污,治理湖泊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
大理洱海三线划定实施方案
大理洱海三线划定实施方案为了保护大理洱海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大理洱海三线划定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科学划定洱海保护红线、控制红线和适度利用红线,确保洱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一、洱海保护红线的划定洱海保护红线是指对洱海及其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严格保护的范围。
根据生态保护的需要,我们划定了洱海保护红线,包括洱海及其周边湿地、植被、水源地等重要生态要素。
在这个范围内,严禁进行任何破坏性开发活动,保护洱海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控制红线的划定控制红线是指对洱海周边进行适度开发利用的范围。
在控制红线范围内,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旅游开发、农业种植、生态修复等活动,但需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规模,确保不对洱海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保障洱海周边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适度利用红线的划定适度利用红线是指对洱海周边进行合理利用的范围。
在适度利用红线范围内,可以进行农业生产、村镇建设、生态旅游等活动,但需遵守相关环保法规,保护好洱海及其周边生态环境。
同时,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参与保护洱海的行动。
四、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为了确保大理洱海三线划定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我们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落实责任,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五、总结通过大理洱海三线划定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我们将有效保护洱海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参与,共同保护大理洱海,让洱海的蓝水更清澈,山峦更青翠,生态环境更加美丽。
2024年洱海保护工作方案范本
2024年洱海保护工作方案范本____年洱海保护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洱海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境内,是大理古城的重要景区之一,也是云南旅游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多年来的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洱海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质恶化、水位下降、湿地退化等。
为了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确保洱海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____年洱海保护工作方案。
二、总体目标1. 尽快实现洱海水质达标。
通过治理和减少河流、农业和工业污染,使洱海水质明显改善,达到国家二类水标准及以上。
2. 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植被,增加湿地的面积和质量,提高湿地生态恢复能力。
3. 提高洱海水位。
通过水资源管理和工程措施,增加洱海的水量,提高洱海的水位,保护湖区生态系统。
4. 加强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洱海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对洱海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
三、具体措施1. 水资源管理- 加强水资源的调配和管理,合理分配各类用水指标,优先满足洱海生态环境的需求。
-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控制水源区的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减少水污染。
- 推行水资源税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引导合理使用水资源。
2. 河流和湖泊污染治理- 加强对洱海流域内河流和湖泊的污染治理,提高水环境质量。
- 推行工业和农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政策和经济手段,减少污染物排放。
- 建立污染监测和排污许可制度,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
3. 湿地保护与恢复- 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明确湿地保护和恢复的目标、方向和措施。
- 增加湿地保护地面积,建立湿地保护区,加强湿地管理和监督。
- 积极推动湿地恢复项目,恢复湿地的自然水文和植被,提高湿地的水质净化和保水能力。
4. 加强水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 完善洱海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鼓励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 加强湖泊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和巡护,禁止破坏湖泊湿地的行为。
- 增强湖泊湿地的保护意识,提倡环保生态旅游,减少对湖泊生态环境的破坏。
洱海可行性报告
洱海可行性报告一、背景洱海,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洱海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高原湖泊之一,以其清澈的湖水,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然而,近年来,洱海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质恶化、湖岸生态破坏、旅游业发展不均衡等,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
二、问题分析1. 水质恶化洱海水质恶化是当前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大量的污水排放、农业化肥和化学物质的使用导致了洱海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严重影响了湖区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湖岸生态破坏洱海周边的湖岸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大量的湿地面积消失,湖岸植被丧失,这不仅影响了湖泊周边的生态平衡,也影响了当地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
3. 旅游业发展不均衡洱海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游客过多导致的环境破坏、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等,需要引入更合理的管理模式。
三、可行性建议1. 水质改善-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污水直排;-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业污染;-加强监测和治理,建立水质长效管理机制。
2. 生态恢复-修复湖岸湿地,保护湖岸植被;-实施湖岸生态修复项目,增加湿地面积,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建立生态保护区。
3. 旅游业发展-制定旅游规划,合理分流游客,减少旅游压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当地文化传承;-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结论为了保护和管理洱海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从水质改善、生态恢复到旅游业发展,都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和行动。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实现洱海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的洱海,能够成为更加美丽、清洁的湖泊,为后代子孙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
保护洱海的资料
保护洱海的资料洱海,是我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片淡水湖泊,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洱海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休闲、娱乐。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洱海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面临着严峻的保护问题。
为了保护洱海,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洱海的水质直接影响着湖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因此,必须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治理。
政府应加大对水质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
同时,应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减少人类活动对湖区生态的影响。
2.控制旅游开发规模洱海的旅游业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但过度的旅游开发会对湖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政府应通过控制旅游开发规模,限制游客数量,保持洱海的生态平衡和自然风貌。
3.加强湿地保护湿地是洱海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也是珍贵的自然生态资源。
政府应加强对湿地的保护,禁止非法开荒和挖掘,保护湿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发展可持续的旅游业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是保护洱海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强对旅游业的规划和管理,引导旅游企业发展环保、文化、健康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的品质和价值。
5.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保护洱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和引导,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应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湖区的环境秩序。
保护洱海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实现湖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洱海这一珍贵的自然生态资源,让后人也能欣赏到它的美丽和神奇。
洱海保护调研报告
洱海保护调研报告洱海保护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洱海作为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是云南省重要的水资源和旅游景点。
为了了解洱海保护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旨在为洱海保护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数据收集等方式。
我们先通过实地考察洱海的周边环境,了解湖泊的水质和周边的生态系统。
然后,我们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官员和当地居民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洱海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我们收集了关于洱海保护的数据和研究报告,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洱海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主要是由于过度捕捞和农业活动引发的污染。
调查显示,洱海的水质已经达到了劣Ⅴ类,严重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系统和周边的生物多样性。
2. 洱海周边的湿地和草地等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由于过度开发和旅游,湿地和草地的面积大幅缩减,导致许多植物和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3. 当地居民对洱海保护的意识不足。
在我们的访谈中发现,很多当地居民不了解洱海保护的重要性,缺乏环保意识。
一些居民为了赚取经济收益,依然从事着对洱海生态的破坏性活动,如过度捕捞和乱倒垃圾。
四、调研分析1. 洱海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政府监管不力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不足导致的。
政府仅仅停留在制定政策和法规的层面,没有有效地进行监管和执法,导致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系统持续受损。
加强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力度非常重要。
2. 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需要提升。
教育是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政府应该加大对当地居民的环境教育力度,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居民正确的认识洱海的重要性。
五、调研建议1. 加强政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政策,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同时,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能力,加强对洱海保护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政策和法规的有效执行。
2. 加大对当地居民的环境教育力度。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大众参与洱海保护的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洱海保护治理措施和工作洱海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大理市境内,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白族先民称之为“金月亮”,是一个风光秀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显著的综合功能,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的摇篮,也是自治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洱海水位1966米时(85高程)南北长42.0千米,东西宽最大8.8千米,最小3.05千米,最大水深21.5米,平均水深10.8米,湖面面积252.91平方千米,蓄水量27.94亿立方米,湖中岛屿面积0.748平方千米,湖岸线129.14千米,洱海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主要功能,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极为优美。
洱海形成于冰河时代末期,其成因主要是沉降侵蚀,属构造断陷湖。
洱海气候属低纬高原北亚热带气候,径流面积内平均降雨量979.7毫米,年太阳总辐射量139.4卡/平方厘米,年总日照时数2281.5小时,年平均气温15.0℃,湖内平均水温16.4℃,年湖蒸发量1211.3毫米,年平均风速4.1米/秒,大范围空气相对湿度全年平均66%。
洱海属澜沧江水系,北有茈碧湖、东湖、西湖,分别经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流入洱海,是洱海的主要水源;西有苍山十八溪汇集苍山东坡集水区;南有波罗江、金星河;东岸有凤尾箐、玉龙河等数十条大小集水沟渠,总径流面积2565平方公里,入湖河道沟渠117条,入湖水量年均值8.17亿立方米,西洱河是洱海唯一的自然出水河道,长22公里,洱海水从西洱河流出,流合漾濞江,汇入澜沧江,注入太平洋。
洱海水位对洱海湖内生物群落和洱海自然生态起决定性作用,对洱海水位的记录从1951年便已开始,经50余年的反复实践,科学论证,于1966年、1982年、1989年、1998年、2004年五次制定洱海水位控制高程,2004年3月26日,云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批准颁布实施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框定了洱海水位运行为:最低运行水位1964.30米,最高运行水位1966.00米。
洱海气候温和湿润,风光绮丽景色宜人,古人将其概括为“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三岛为金梭岛、玉几岛、赤文岛;四洲为青莎鼻洲、大鹳鹏洲、鸳鸯洲、马濂洲;五湖为太湖、莲花湖、星湖、神湖、渚湖;九曲为莲花曲、大鹳曲、潘矶曲、凤翼曲、罗莳曲、牛角曲、波曲、高莒曲、鹤翥曲。
空间环境极为优美。
洱海水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有鱼类34种(土著种17个,引进种17个);有虾类2种;有海菜花、苦草、红线草等水生维管束植物原有61种(1986年钱德仁),现存50种;有以硅藻门、蓝藻门、绿藻门为主的浮游植物192种;有螺蛳、方形环楞螺等腹足类13种;有河蚌、兰蚬等瓣鳃类9种;有浮游动物108种、底栖动物9种。
洱海现有各类船只4000艘,从业人员15000人,2004年水产品产量7130吨,其中经济鱼类产量4717吨,银鱼产量1213吨,虾类产量1200吨。
洱海水禽种群较多,以益鸟、经济鸟和观赏鸟为主。
据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黄菊清1982—1986年的观察,洱海水禽有8目11科,共59种。
其中:候鸟46种,占78.0%;雁形目鸭科水禽有19种。
大型水禽有苍鹭。
年生物量为25000只/年。
洱海是大理风景区的主要风景资源。
1981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将苍山洱海划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4月5日又被国家列为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堪称“高原明珠”的洱海同时也是白族祖先最主要的发祥地,迄今为止,在洱海及其周围的山坡台地上所发现的新石器遗址达30多处,海东金梭岛就是一个著名的新石器遗址,双廊玉几岛也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出土了大量生活用石器、陶器、捕鱼用网坠和青铜兵器,先民们用他们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洱海文化。
洱海环湖2004年前有大理、洱源两县市的11个乡镇、47个村民委员会、118个自然村,2004年后环湖乡镇村均属大理市。
洱海径流区人口83.02万人,耕地面积80.05万亩,洱海内有各类船舶4000余艘,从事捕捞、运输、旅游。
洱海生物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湖周有近百处文物古迹和景点,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特点,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具有供水、发电、农灌、渔业、航运、旅游和调节气候等多项功能。
历史沿革古往今来,生长在洱海环湖的人民,在向洱海索取的同时,为了生存和发展,一代接一代地进行洱海治理活动,但过去仅限于对水患、入湖河道沟渠的治理和对西洱河出水口的疏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府将洱海保护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高度重视,掀起了一个又一个保护治理的高潮。
1950年,以军事形式接管了民国时期的洱海船舶管理所,设立了洱海分会和洱海派出所,对洱海实施治安和运输捕捞生产保护。
1956年,将洱海管理纳入了合作化领导体制,组织集体化生产。
1960年,为了加强洱海管理,发展渔业生产,规范运输秩序,成立了中共洱海区委会、洱海区人民政府。
1965年成立大理州水产管理站。
1982年成立大理州洱海管理处。
1984年9月,成立大理州洱海管理局。
2002年,将原为副处级的洱海管理局升格为正处级,使洱海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和加强,使洱海的管理从单纯的渔业管理向综合行使水政、渔政、自然环境保护、航务、公安五项执法权过渡,制定和颁布了《洱海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制度,使洱海保护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对洱海的利用,也从原来的开发索取转变为保护第一,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
随着洱海保护管理机构的不断壮大,管理重心的科学转移,管理机构内的职能也随着形势的变化细化分解为渔政管理站以洱海渔业管理和环境保护为主,水产技术站以洱海科研和渔业、水生动植物发展、保护为主,而下关水闸管理所则进行洱海水资源调度运行,“引洱入宾”水闸管理所专司老青山隧洞和对宾川县的水量调控,洱海公安分局专管洱海治安。
2003年,大理州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洱海滩地协管员队伍和在环湖乡镇设立洱海管理专职干部,使洱海管理队伍更臻完善,形成了法律保障、统一管理、综合执法、群众参与、科学决策的管理体系。
2004年,大理州人民政府将洱海管理局整体下划给大理市,是市人民政府管理洱海的专门机构,为行使行政职能的正科级事业局,由局机关(内设有办公室、财务科、水政科、渔政科、环保科、法制宣传科)和下属事业单位(渔政站、水技站、下关水资源管理所、引洱入宾水闸管理所)组成。
根据《洱海管理条例》规定,洱海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1、宣传、贯彻、执行《洱海管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拟定洱海保护管理的中长期规划,报经州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3、统一管理洱海出水口节制闸及引洱入宾节制闸,制定水量调度运行和水量分配计划,报州人民政府批准后,按计划调控水位。
4、参与有关部门监督、检查、落实洱海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5、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对洱海的科学研究及科研成果的推广使用。
6、在洱海管理区域内综合行使水政、渔政、自然环境保护和林政等行政处罚权。
7、依法征收利用洱海资源的单位或个人应缴纳的规费。
大理市公安局洱海派出所负责洱海管理区域内的社会治安工作。
多年来,各级政府在保护治理工作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数亿元资金对入湖河道进行治理,控制了水土流失和入湖河湾的沼泽化;建立了数十座缓冲、拦污闸坝;每年进行封湖禁渔,设立幼鱼保护区,维护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向洱海投放鱼苗鱼种,移植优等水生植物,保护水生植被;清理打捞水葫芦、水花生和死亡水草,扼制外来物种的侵袭;营造洱海绿化林带,建设洱海湖滨带;进行生态农业园区建设,防止和减少农业残留氮磷进入洱海;在洱海汇水区域内禁止含磷洗涤用品,减轻洱海水质氮磷负荷;建设环湖排污干管和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减慢水质突变速度。
近年来,我局工作主要体现在:1.洱海生态工程实施洱海“双取消”工作,取消洱海网箱养鱼11187个,机动渔船2579艘,机动捕捞设施1308套。
实施了环洱海“三退三还”工程,共退出耕地12247.72亩,其中退塘还湖4324.84亩,退耕还林7274.52亩,退房还湿地648.36亩;完成环洱海生态湖滨带58公里,恢复湿地面积1040万平方米,种植植物170多万株;实施洱海全湖半年休渔和渔船入港集中管理制度,入港率达99.1%以上;实施洱海鱼种投放,改善洱海鱼类区系结构;实施洱海南部湖心平台1平方公里的沉水植物恢复实验工程;在洱海北部建立18平方公里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全面实施洱海生态湿地和沉水植物恢复建设工程;东区70公里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启动。
2.污水处理和截污工程完成共计49.74公里的大理至下关截污干管工程、凤仪片区综合管网(一期)工程、环洱海截污干渠(一期)工程、洱河南路排污干管工程、银桥至大理截污干管工程,完成153.9公里污水收集管网、东城区综合管网、大理旅游度假区排污管网建设;日处理5万吨的大鱼田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5千吨的庆中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建成日处理5吨、占地面积为7.31亩的大理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场;目前正抓紧建设北五里桥至上关综合管网、环洱海截污干渠和喜洲、上关、双廊、海东、周城五个污水处理系统。
3.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实施农业科技培训1200多场,培训干部群众13.4万人; 向农户发放《大理市粮食作物优化平衡施肥技术》和《大理市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等科技宣传资料28.3万份;实行科学施肥,制作22.5万张大春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发放到农户手中;推广测土配方、控氮减磷、优化平衡施肥73.1万亩,降低氮、磷化肥亩用量15—20%以上;整顿农药市场,清理假冒伪劣农药和高毒高残留农药,查处高毒农药11853件;实施全面“禁白”工作,收缴塑料制品1700万个,减少环境污染;开展禽畜粪便再生利用的科学研究,建设禽畜粪便集中处理中温沼气站;实施农村绿色能源建设,建成沼气池1.9万口,减轻洱海流域面源污染。
4.入湖河道和村镇垃圾、污水治理工程实施完成白塔河、弥苴河、永安江拦污闸工程建设和白鹤溪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实施灵泉溪、阳南河、莫残溪、黑龙溪、中和溪和菠罗江综合治理;为沿湖各镇和开发区配备垃圾车39辆;建成垃圾收集池1450口、乡镇垃圾中转站10座、农村公厕115座、尿粪分集式生态卫生旱厕1600个;在环湖各村聘请966名滩地协管员、河道管理员和垃圾收集员,对洱海滩地、入湖河道和村庄进行常年管护和保洁;建成上关镇大营中温沼气站,对禽畜粪便进行再利用处理;建成39个村落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