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田野作业的反思
当代戏剧人类学田野作业的反思与民族志书写
戏剧学○
的运用乃至 ‘元科学’ 的反省的道路。”① 从 80年代伊始至今,仅艺术人类学基本理论与 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田野作业的知网论文就 有 3269余 篇,更 勿 论 “田 野 与 文 本 丛 书 ” “文化田野丛书” “艺术人类学文丛” 等洋洋 巨著。纵 观 这 些 成 果,艺 术 人 类 学 的 历 史、 理论、事实 和 方 法 等 学 科 基 本 问 题 都 得 到 了 较好的清算,并且呈现出了 “哲学人类学取 向、文化 人 类 学 取 向、文 艺 人 类 学 取 向、 艺 术学取向、美学 /审美人类学取向和民俗学取 向”② 的多 元 生 发 态 势, 其 中 “田 野 调 查 ” “田野转向” “田野作业” “田野工作的反思” “艺代戏剧人类学田野作业的 反思与民族志书写
曾 静
摘 要:人类学的理论方法能够为戏剧研究的发展提供机遇性的 “田野转向”,但戏剧人类 学的展开并不等于戏剧学与人类学的简单相加,而应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关键之处———即田野作 业和民族志书写上,进行切合戏剧类研究对象属性的具化研究。因此,须梳理当代戏剧民族志 的典型书写方式,并从中探索戏剧民族志 “田野作业” 和 “民族志” 的可能性,以推动戏剧人 类学的学科建构。 关 键 词:戏剧人类学;田野作业;民族志;反思 中图分类号:J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0X (2019)05-0084-07 作者简介:曾静,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 昆明 650500 doi:1014003/jcnkimzysyj20190509
一、当代中国戏剧人类学田野 作业和民族志书写现状
拉比诺在著名的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 中译本序 《哲学地反思田野作业》 中,开篇
即言:“田野作业曾经是、现在仍然是界定人 类学这一学科的标准。”① 20世纪初期人类学 家依托田野作业形成相应的民族志,开创了 这一学科的标志和学术传统。戏剧人类学作 为戏剧学与人类学的交叉学科,田野作业及 其民族志的撰写成为学科交叉融合的关键之 处,相关问题亟待反思和探讨。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读书笔记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读书笔记1. 引言田野作业是申请人在学术研究中常见的一种实地调研方法,它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交流,获取对应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
本文将对我在摩洛哥进行的田野作业进行反思,特别关注我在阅读相关文献时所做的读书笔记,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2. 田野作业实践情况回顾在摩洛哥进行的田野作业中,我选择了一个农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
我花费了两周的时间在该地区进行实地走访、观察,还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一对一的面谈。
通过这些实地调研活动,我对当地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居民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读书笔记的重要性读书笔记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记录观点、想法和问题的一种方式。
它能帮助我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促进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一种提高写作能力的训练。
在田野作业中,读书笔记对于整理和总结实地调研结果具有重要作用。
3.1 读书笔记对于整理实地调研结果的作用读书笔记能够帮助我们整理和归纳收集到的大量信息,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核心问题和关键点。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会面临大量的信息和观察结果,如果没有良好的整理和归纳,我们就会陷入信息泛滥和无法形成结论的困境中。
3.2 读书笔记对于总结实地调研结果的作用读书笔记还能够帮助我们总结和概括实地调研结果,从而形成完整的研究报告或论文。
通过将各个观察点、数据和结论整理在一起,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现出调研结果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4. 我的读书笔记回顾在摩洛哥的田野作业中,我积极阅读了与该地区农村经济和社会状况相关的学术文献。
我将我的阅读笔记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回顾和总结。
4.1 文献摘要首先,我在每篇文献的开头写下了它的摘要,简洁明了地总结了文献的核心观点、研究方法和结果。
这样我可以在快速翻阅我的笔记时迅速回顾起文献的主要内容。
4.2 核心观点在摘要之后,我详细记录了每篇文献的核心观点。
这些核心观点对我理解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状况起到了关键作用,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摩洛哥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读后感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读后感1《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这本书主要记录了作者保罗·拉比诺到摩洛哥进行田野作业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就是关于摩洛哥的种种文化。
其中包括了摩洛哥人民的家庭﹑政府﹑邻里关系﹑友谊﹑矛盾和冲突等等方面。
读完了《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后,我对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有比较深的感触,下面详细地谈谈。
首先,我对文章中的一段话有很深刻的印象:“学术并非都是绷着脸讲大道理,研究也不限于泡图书馆。
有这样一种学术研究,研究者对一个地方,一群人感兴趣,怀着浪漫的想象跑到那里生活,在与人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获得他们生活的故事,最后又回到自己原先的日常生活,开始有条有理地叙述那里的所见所闻??”在我上大学之前,或者说在我还没有认识到人类学之前,我一直都认为学术研究就应该是关于一个问题的学习调查,而这种调查主要集中于对资料的查阅以及对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因此我认为学术研究是一件很无聊的差事。
但自从我了解接触了人类学后,尤其是看完了这本书以后,我对学术研究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原来还有一种学术是可以抛开图书馆,到田野去,到课外去,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实践,可以很浪漫,也可以很实在,全由自己决定,而这种研究方式,可以充分地看清楚社会的最底层的样子,可以很清晰地了解人们的生活,更加可以看到人性或者社会最真实的一面。
我觉得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更像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可以摆脱传统的条框束缚,不必像其他学术研究一样灌知识,套公式,更加没有所谓的权威可言,只需要背上个背包,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融入到当地的生活,认识当地的人,参与当地的活动,就能逐渐了解当地的社会情况。
更难得的是,在做田野调查的过程中,你也许能交上很好的朋友,在那些社会朋友中找到自己的缩影,看清楚自己,看清楚心灵的最深处,从而看清未来的路。
就这样,本来作为一个1960年代中期的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拉比诺并不是对哲学史沉迷,也不迷恋于文明之间的研究,而是“厌烦了做学生,厌烦了这个城市,并且在政治上感到无能为力”,于是他离开了大学,离开了芝加哥,背上行李来到了摩洛哥,这个陌生的地方,决定要做一个人类学家。
个人与结构关系平衡的可能——读《否定的逻辑——反思中国乡村社会研究》
近 日有幸 拜读 赵 旭 东教 授 的 新作 《 否定 的 逻辑—— 反 思中 国乡村 社 会 研 究》 下 简 称 《 ( 否 持经验 论毋 庸置疑 会造成 将感 觉经验 视为唯 一 的存 在, 或忽视 了认知 主体理性 思维 的存在 , 抑 进而 使人跌 入不可 知论 的泥潭之 中。 所以整 个 社会 科学 的发展史 实际上 在很大 程度 上可 以说
版 的《 方法 论》 书 中首 提他 那句至今 仍令 人警 一
① 受 启发 于 < 定 的逻 辑 》 讨 论 近 世 中 国 发 展 过 程 否 中
时 所提 到 的 “ 摆 的 极 端 化 ” 见 该 书 第 34—3 5 摇 , 1 1
页。
客体 的断裂 , 从而 陷入先验 论 的误 区 ; 固执地秉
中国 农 业 大学 学 报 ( 会科 学 版 ) 社
20 0 9焦
尽管 田野 作业反 思在 当今 已是 常识 , 《 但 摩 洛哥 田野作 业 反 思》 书对 人类 学 者 的 启发 意 一
是村 落 并不 是 独立 社 区 , 如何 考察 村 落 与外 界
的 互动 与交 流 ; 三是 研 究 者与 研 究对 象是 平 等 的 主体, 如何 保证信 息 的真实性 与全 面性 。 中 国人 类学研 究的 田野作业 所面 临的 问题 与挑 战还 有 更 多, 体 结合 每 位学 人 的 田野 作 具 业情 形 又各 自不 同, 当今有 些 田野 作 业也 开 始
在社会 科学研 究 中的地位之 重要性 。
若 对方法论 进 行 一些 简 单 的 溯 源, 们可 我 能会 在 哲学 那里 找 到它 发轫 的土壤 , 便是 哲 那
学 中唯理论 与经验论 的对立 。无论 是唯理 论还 是经 验 论都 有 其产 生 的合 理性 , 同时 又都 无法
摩洛哥田野作业的反思
麦基——阿里的堂弟,兼职羊倌和商店 售货员
我在西迪·拉赫森的第一个资讯人: “缺乏才智 ”
“有空闲时间,看起来热衷于这件事 (当资讯人)” “只看到眼前的困难、艰苦而恼怒”
拉什德——商店老板的儿子
我在西迪·拉赫森的第二个资讯人:
“拉什德令人难以置信地敏捷、聪明、敏感,装着关于几乎 村中每个人的流言和诽谤。”
“阿里热情地招呼我,又拉过一把摇摇晃晃的椅子,向街对面叫了两杯甜 薄荷茶。”
医生:
“阿里紧紧地用手托着婴孩的头 (那个小孩还不到几个月大),用他的 嘴对着小孩的嘴轻柔而用心地发出响亮的吮吸声,小孩开始大哭起来,阿里 则带着一丝职业性的骄傲向那母亲展示带着黑色小斑点的口水,她似乎很满 意,给了阿里一些铜钱后离开了。”
商人:
“一位比较富裕、非常勤奋而有抱负的店主” “这所房子正如他的主人,实用、节制和中等富裕。”
“我”的第一位阿拉伯语老师:
“他没有摩洛哥人常有的自夸和刻意美化意图的修饰言辞” “易卜拉辛是如此尽职尽责、坦诚直率。” “他愿意将我引向摩洛哥社区的边缘,引向摩洛哥文化的新城区,但却深 深地抵制任何更进一步的渗入。” “他的抵制礼貌但坚定”
内容简介
一个对自身社会感到厌倦和失望的美国年轻学 人,凭着他在芝加哥大学学来的人类学知识和讲法 语的能力,出走到刚刚获得独立不久的摩洛哥去做 实地调查和精神朝圣,想在异国他乡阿拉伯部落社 区去看别人生活的意义何在。
为了进入作者心中的麦地那,一个由宗教圣人 后裔和仆从组成的社区西迪 ·拉赫森村,他不得不 由 表及里、一层一层 地穿越各类中介者。在这个漫长 而令人兴奋的穿越过程中,他自己的心态也有了始 料不及的变化。
失败的巴黎人:
田野主题活动中的教师反思
田野主题活动中的教师反思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使命,而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为关键的角色之一。
在田野主题活动中,教师的反思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活动经验的反思,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教师反思的重要性、教师反思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师反思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师反思的重要性1.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反思是一种对自身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内省。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了解学生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而在田野主题活动中,学生对于真实的场景和实践经验有更高的期待。
通过教师反思,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活动的反应和期望,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反思是一种专业成长的机会。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反思,教师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增加教学经验。
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反思中应注意的事项1. 及时反思教师在参与田野主题活动后应尽快进行反思,以便准确地回忆和总结活动中的细节。
只有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反思,才能保证反思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客观反思教师在进行反思时应注意保持客观的态度,避免过分主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能力或活动结果。
客观的反思有助于发现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参考。
3. 多方面观察教师在反思时应从多个角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还要注意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全面评估活动的效果。
三、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师反思1. 提问题并思考教师在进行反思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策略是否合理?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可以促使教师对活动进行更加深入的反思。
2. 记录和整理教师在反思时可以利用笔记本或电子记录工具记录下重要的信息和观察结果。
民族志的思考与启示——读《写文化》
文化视野Cultural Perspective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族志的撰写出现了质疑科学与权威的声音,进入了反思时代。
基于此背景,本文从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多声道叙事民族志、“写文化”之后民族志多维发展新样态出发,对当下民族志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民族志的撰写需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出发,借鉴现代科学的发展,丰富民族志的叙事方式与内容,不断进行反思与创新,以开拓民族志发展的新路径。
《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以下简称《写文化》)是一部由詹姆斯•克利福德和乔治•E•马库斯联合主编发表的论文集。
这本书的出版在人类学界掀起了一场巨大争论,且享有“人类学思想的分水岭”之誉,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著作。
一、三个时代对民族志书写的启示第一个时代的“民族志”是自发的,随意的,不成体系的写作。
例如记述古代志怪的《山海经》,再如偏重历史型的著作《二十四史》,这部著作并不是由哪位皇帝要求编纂的,而是作者出于兴趣和一种记录的心态将其收纳。
在西方,最早的民族志可追溯到希罗多德的《历史》。
他们或记录史实,或记录奇闻轶事。
虽然那时还没有民族志的概念,但内容和方法已趋近于民族志[1]。
第二个民族志发展时代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类学家撰写民族志的“科学性”时代。
这个时代的民族志因客观而成立,摒弃了源于路过,遭遇,旁观,信手拈来的随意获取资料的方式,而是以一种专业规范,科学态度引导的参与观察来进行调查。
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是这个时代的代表性著作。
他强调人类学家要融入调查对象的社会,与当地人一起生活,学习当地人的语言,并从他们的思维方式、文化视角去理解他们的文化,这种调查方式是其所倡导的民族志范式标准[2]。
第三个民族志发展时代是基于批判而产生的反思时代。
民族志研究处于一个反思的审查维度之中。
如1977年保罗•拉比诺《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一书,强调将民族志资料与个人参与观察的辩证性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他用民族志的方式记录田野研究的过程,将以前未曾展露在读者眼前的田野作业的过程,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文字叙述出来,这种创新的研究手法开启了民族志的反思之潮。
田野作业中的“他性”读《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
拉 比诺在 曾是法 属殖 民地 的赛斯 平原 进行 他 的 田野 作业 , 塞夫鲁 城 , 如我们现在 日益相似 的城镇 那样 , 正 发展
得 面面俱 到。他 在一 间橄 榄 园旅馆 的法 国酒 吧里 认识 的
有人 曾以踢走主人的“ 骆驼 ” 来喻指拉 比诺本人 , 为 认 他如 同阿拉 伯童 话故事 中那 头得 寸进 尺 的骆 驼 。阿拉伯 人带着骆驼 露宿 沙漠 , 夜深 时 , 驼把 脑袋 探进 主人 的 帐 骆 篷说 :主人 , 面太冷 了 , 我把 脑袋 伸进 来吧 。 主人 同 “ 外 让 ” 意 了; 稍后骆驼又说 :让我把两 条前腿伸进来 吧 。 主人 又 “ ” 同意了 ; 最后 , 骆驼 的全身都挤进 了帐篷 , 还一 脚把主人 踢 了出去 … 。然而 正是拉 比诺——那 只潜 入摩 洛 哥村 庄 的 “ 得寸进 尺的骆驼 ” 在其追求列维 一斯特劳斯式“ , 异乡感 ” 和完成研究生论文 的同时先将头探 入到摩 洛哥 的村 庄 ; 后 来在与摩洛哥本土 的“ 他者 ” 合作后又把 身子深入其 中; 最 后 与其在塞夫鲁 “ 假” 度 的导 师克利福 德 ・ 尔茨 不 同的 格 是, 他将整个人都 埋入 摩洛 哥腹地 , 终写 成 了人类 学论 最
速被边缘化 。尤 其是 当其取 悦前来 “ 化第三 世界 ” 的 教
法 国人 时 , 他的身份地位只是“ 劣等”6。 _ J 拉 比诺 的 阿拉伯语 老 师—— 易 卜 辛 主要为 塞夫 鲁 拉
的欧洲人服 务 , 他使用 法语 作为 其谋 生 的手段 , 虽然 他 扮
演 的是 中间角色 , 他 “ 但 却没 有陷入 殖 民活动 常有 的另 人
l7 5
民统治完成 了对 当地 的经济支配 和领土控制 , 这三 个领域
反思田野作业——读《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
的里 程碑 以来 , 田野 作业 被 赋予 了 一种 神圣 的 色彩, 人类 学 家进 入他 者 的世 界 参与 观 察并 获
得丰富的 材 料 , 完成 人 类 学 的“ 年 礼” 成 。正 是 怀 着 这样 的 目的 , 比诺 经 由法 国来 到 了摩 洛 拉
而易 卜 拉辛 是 一个 融 合 传统 与现 代 的 人, 人 把 类 学家 当成 旅 行 者来 教 , 造成 作 者学 习语言 的 焦虑 。而与 阿里 的相遇 则为拉 比诺打 开 了 田野
类 学家 成 为 了 朋 友 , 平 等 的 交 流 沟 通 成 为 使
可能 。
田野 作 业 有别 于传 统 人类 学 意 义 上 的他 者 , 与 外 部世 界 的 联 系改 变 了摩 洛哥 人 的 思维 方 式 。 随 着后 殖 民时代 的到 来 , 类学 家 的 研 究对 象 人
济 和生 态意 义。两 年 之后 , 他将 自 己的 田野 经
加 了婚礼 , 观看 了艾萨 瓦 兄弟 会的 “ 夜晚 ” 式 , 仪 了解 了苏锡 的 暗娼 店 , 验 了柏柏 尔姑娘 , 体 并且
寻 找到 了西迪 ・ 赫森 - 乌西 村作 为 田野 作业 拉 利 地点 。进入 村庄 后 的 几个 资讯 人 : 基是 保 护 麦 其 群体 边 界 的人 ; 什德 随 意 向拉 比诺 谈论 政 拉 治 等敏 感 问题 , 导致 村 民介 入 禁止 拉 什德 继续
关注 。 《 自传》 一书 的译 者何 国强教 授在 本文 写作 过程 中 曹给 予悉心指 导, 特此 感谢 !
[ ] 克利 福 德 , 库 斯 .写 文 化— — 民 族 志 的诗 学 与 2 马
政 治 学[ ] M .高丙 中, 晓 黎 , 霞 , 译 .北 京 : 吴 李 等 商 务 印书 馆 ,0 6 1 . 2 0 :2 [ ] 海 门道 夫 .在 印度 部 落 中 生 活—— 一 位 人 类 学 3
关于《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的感想
关于《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的感想《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这本书主要记录了作者保罗?拉比诺到摩洛哥进行田野作业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就是关于摩洛哥的种种文化。
其中包括了摩洛哥人民的家庭)政府)邻里关系)友谊)矛盾和冲突等等方面。
读完了《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后,我对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有比较深的感触,下面详细地谈谈。
首先,我对文章中的一段话有很深刻的印象:“学术并非都是绷着脸讲大道理,研究也不限于泡图书馆。
有这样一种学术研究,研究者对一个地方,一群人感兴趣,怀着浪漫的想象跑到那里生活,在与人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获得他们生活的故事,最后又回到自己原先的日常生活,开始有条有理地叙述那里的所见所闻……”在我上大学之前,或者说在我还没有认识到人类学之前,我一直都认为学术研究就应该是关于一个问题的学习调查,而这种调查主要集中于对资料的查阅以及对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因此我认为学术研究是一件很无聊的差事。
但自从我了解接触了人类学后,尤其是看完了这本书以后,我对学术研究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原来还有一种学术是可以抛开图书馆,到田野去,到课外去,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实践,可以很浪漫,也可以很实在,全由自己决定,而这种研究方式,可以充分地看清楚社会的最底层的样子,可以很清晰地了解人们的生活,更加可以看到人性或者社会最真实的一面。
我觉得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更像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可以摆脱传统的条框束缚,不必像其他学术研究一样灌知识,套公式,更加没有所谓的权威可言,只需要背上个背包,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融入到当地的生活,认识当地的人,参与当地的活动,就能逐渐了解当地的社会情况。
更难得的是,在做田野调查的过程中,你也许能交上很好的朋友,在那些社会朋友中找到自己的缩影,看清楚自己,看清楚心灵的最深处,从而看清未来的路。
就这样,本来作为一个1960年代中期的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拉比诺并不是对哲学史沉迷,也不迷恋于文明之间的研究,而是“厌烦了做学生,厌烦了这个城市,并且在政治上感到无能为力”,于是他离开了大学,离开了芝加哥,背上行李来到了摩洛哥,这个陌生的地方,决定要做一个人类学家。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摩洛哥田野作业是指在摩洛哥进行的一种研究或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通常包括在当地社区、学校或机构进行调查、实地考察、观察、访谈、参与实践等活动,以获取对当地文化、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实际了解。
田野作业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方式,它能够让学生走出教室,进入社会,直接感受和体验当地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等现实情况。
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但是,田野作业也有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
例如,在进行田野作业时,我们可能会面临语言、文化、习俗等差异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我们对当地社会的理解和交流。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遵守当地的法律和规章,尊重当地的传统和文化,避免在田野作业中犯下任何不当行为。
因此,在进行田野作业时,我们需要谨慎考虑和准备,努力解决和克服各种挑战和问题。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
反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进行田野作业后,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归纳、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来进行反思。
例如,我们可以总结我们在田野作业中所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归纳我们的经验和感悟,分析我们的心理和情感反应,比较我们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差异和联系,讨论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在进行反思时,我们还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
例如,我们不能仅局限于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而应该尽量多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当前的经验和知识,而应该尽量多地探究和拓展;我们不能仅局限于自己的个人发展,而应该尽量多地关注和帮助他人。
通过有效的反思,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批判中的反思与反思中的批判——评《拉比诺与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
、
《 ) 挛洛哥 田野作业反思》 的观察视 角
1 . 反思 中的他者 :自我意识 的建 构 他 者 ,即非 我 族类 ,除 了 “ 我 ” 以外 的他 人 。 在 过去 的人类 学 田野调 查 中 ,大多数 学者会 选择 无 历史的 “ 他 者 ”作 为研 究对象 ,对其生 活 的各个 方 面进行 描述与 刻画 。他 者一直 处于一 种被 理解 、被 调查 的状 态 ,而他 们 的生活是 无意识 的行 为 。田野 调 查 的过程 ,作 者 在与 资讯 人 相处 的 过程 中发 现 ,
论范式之中。 《 孽洛哥田野作业反尼 一书是拉比 诺进 入公众 视野 的开端 ,也 是对 当时历史 思潮 的一 种 表现 。 自 1 9 6 7年马林 诺 夫 斯基 的 ( ( 一本 严格 意 义上 的 日记》 出版 以后 ,在 学术界 引起 了很 大的反 响 ,田野作业 调查方 法受 到质疑 ,人 类学 家所 撰写 的 民族 志文本 进 入 困惑 阶段 。保 罗 ・ 拉 比诺 师从 阐 释人类 学学 派大师格 尔茨 ,深受其 导师及 其学术 的 影 响 ,主张 “ 通过对他 者 的理解来 反思性 地理解 自 我 的社 会 和 文 化 ” 。 [ 2 1 同 时受 到列 维 斯 特 劳 斯 ( ( 忧郁 的热带) )所 带来 的异 国文 化憧 憬 ,拉 比诺 于 1 9 6 8 — 1 9 6 9年在 摩洛 哥进 行 田野调 查 ,而 《 摩 洛哥 田野 作 业 反 思》 一 书 正 是 在这 一 学术 背 景 下 进 行 的 ,在对 摩洛 哥进行 田野调查 的过程 中 ,作 者 既对 自己所 在 的文 化进行 批判 与反思 ,也观察 到资讯 人 的意识形 态的建构 。
“ 常 识 、 日常 互 动 的意 涵往 往 超 出 其 自身 ” , 【 3 J 两种 不 同文化 的相碰 撞 ,必 然会 引起 一定 的不适 , 作 者 主张 以 “ 通 过 对 他 者 的理 解 ,绕 道 来 理 解 自 我” , 翻 笱而 人类 学家 的介 入 ,让 资讯 人开 始对 其 文 化进行 阐述 ,并具 有 自我 意识 ,使 自己的生 活世 界 客体化 。以 “ 他者 ”为研究 对象 ,作 者通 过层 层 深 入 ,由外到 内的方式 进入摩 洛哥 文化 的 中心 。在 文 中 ,作 者最先 接触 到的是 法 国商 人理 查德 ,一 个 游 走 于法 国与摩 洛 哥文化缝 隙 的边 缘人 ,对 于 自己 所 处 的境地 总是 心 有 余 而 力 不 足 ,既 想 融 入摩 洛 哥 ,但是 又处在边 缘地 带而无 法深 入 。作 者认 识 的 易 卜 拉辛 是一位 连接 法 国与 摩洛哥 的 中间人 ,他 既 是 文化 的保守者 ,也是 文化 的学 习者 ,将 本 文化 与 外 文 化 相结 合 作 为 自身 生 存 的 手 段 ,他 是拉 比诺 “ 第一 次直接性 体验 到 ‘ 他性 ’的经验之一 ” , 嘲帕 “ 我 ”与 “ 他 者 ”的 区别 也在 此 初 现 。阿里 作 为 作 者 认识 的第 一个 资讯人 ,有着 与人类 学家 合 作的 丰 富经 验 ,对 作者进 入西迪 ・ 拉 赫森 ・ 利乌西 村起 着 重 要 的桥梁 作用 ,在 拉 比诺 的眼 中他 是 “ 一 个 局 内的 局 外人 ” ,身 处 于文化 之 中 ,但 又 似在 逃 离 ,他 拒 绝过 乡村生 活 ,追 求 自己喜欢 的生 活方式 ,他 相对 于其 他人 而言更 能 了解 自己需 要 的是什 么并 能为此 作 出解 释 。资 讯 人 马 里 克 ,是 一 位 学 识 丰 富 的法 奇 ,也是村 中小有 资产 的农 民 ,但 在他过 去 的认识 里却 觉得 自己相 当贫 困 ,这样 的数量 化 的衡 量 使他 陷入 困扰 ,打破 了他原有 的 自我形 象设定 。在 最后 村 民对圣人 故事也 开始从 无 意识 的了解 到有 意识 的 构 建 ,而 这 仅 只是 因 为人 类 学 家 的资 料 需 求 才 产 生 。对 于资 讯人 而 言 ,他们 处 于 文化 的中 间地 段 , 但 由于主位 的观察 ,很难 对身 边平 时没有 留 意的事
人类学反思性民族志研究_一个范式的六种尝试
4月,来自云南大理学院的张锡禄、四川平武县方志办的曾维益、四川凉山西昌民族研究所的马尔子被邀请到北京大学的讲堂,与书斋中高谈阔论的人类学专业师生对话,以中国西南地区的田野经验向学院派人类学提出挑战。
这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通过这种交流,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民族志方法,实现人类学理论与民族志田野经验的完美衔接,真正有学术水准的民族志才可能诞生,中国人类学学术水准才有可能得到整体提高。
人类学反思性民族志研究:一个范式的六种尝试高丙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反思(性)、反观(性)、反身性(reflectio n,reflex iv ity),由哲学概念进入经验研究的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是指一种由关于对象的知识生产反回到关于自我的知识生产的取向。
我们原来习惯的思维是从自我到他者,从主体到对象,这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熟到生的思绪,而反思性取向要反转过来,从他者到自我,从对象到主体,是一种转而由彼及此、由远及近、由生及熟的复杂程序。
概括而言,人类学的反思性是从这样一种转变开始的,也就是使作为认识出发点的自我反而成为认识兴趣所指向的对象。
西方人类学在马林诺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成为学科带头人的时代(1922~)确立了写实主义的科学民族志范式。
知识创新的批判精神在现象学哲学、解释学、后现代主义思潮深度影响经验研究方法的学术氛围下,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20世纪70年代催生了对于人类学加以反思的强烈意识 。
人类学家对于自己的学术活动作为一种具有政治经济的动因和后果的社会实践的反思和批判是从人类学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的密切却被忽视的联系开始的!。
而反思的进程要想不止步于这些宏大话语层面,就必然要与民族志结合。
民族志研究被置于反思性的审视维度之中,在1977年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摩洛哥田野作业的反思#∃。
此前,民族志一直是通过田野作业单方面地记叙作为研究对象的群体的故事,而拉比诺(Paul Rabinow )的这本薄薄的大作以十足的创意把田野作业过程本身作为记叙的对象。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
第二章
被打包的物品
易卜拉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易卜拉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
政府翻译(给法国殖民当局和他的摩洛哥同胞做中间人): 政府翻译(给法国殖民当局和他的摩洛哥同胞做中间人):
“他恰当地将法语作为一种做生意的可能手段,并以一种适度的方式继续 他恰当地将法语作为一种做生意的可能手段, 奉行此道,法语是帮助他达到目标的一种工具。 奉行此道,法语是帮助他达到目标的一种工具。”
“他聪明、学习很快、有耐心、肯合作、精力充沛。” 聪明、学习很快、有耐心、肯合作、精力充沛。 “阿里比大多数我所认识的摩洛哥人更注意对自己的社会及个人地位 进行反省 反省。 进行反省。” 他拥有更多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他拥有更多的自我意识” 他不是普通的村民,也远非塞夫鲁城中的标准市民, “他不是普通的村民,也远非塞夫鲁城中的标准市民,也不和法国人 过于卷在一起。 ——边缘人 过于卷在一起。”——边缘人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结论 垂死的殖民主义残余 被打包的礼物 阿里: 阿里:一个局内的局外人 进入 可观的信息 越界 自我意识 友谊
引言
原因何在
对自身社会感 到厌倦和失望
对人类学 的认识
罗伯特· 罗伯特·肯尼 迪被暗杀
古典意义上的人 文教育正在消失
-对自己与自身传统关系的讨论
-真正的穆斯林 -白人的身体特征是否更优越 穆罕默德说,各种文化是有区别的,即使人们说同样的事情, “本·穆罕默德说,各种文化是有区别的,即使人们说同样的事情,当在 社会中真实上演时,同样的一个表达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社会中真实上演时,同样的一个表达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穆斯林与非穆斯林是否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生:
“阿里紧紧地用手托着婴孩的头 (那个小孩还不到几个月大),用他的 嘴对着小孩的嘴轻柔而用心地发出响亮的吮吸声,小孩开始大哭起来,阿里 则带着一丝职业性的骄傲向那母亲展示带着黑色小斑点的口水,她似乎很满 意,给了阿里一些铜钱后离开了。”
失败的巴黎人:
-下层中产阶级 -“摩洛哥新手”
“理查德其实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却完全无能为力。” “他越压抑,他的微笑就越牵强;他越是迫切地接近新来的人,也就越是包的物品
易卜拉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政府翻译(给法国殖民当局和他的摩洛哥同胞做中间人):
“他恰当地将法语作为一种做生意的可能手段,并以一种适度的方式继续 奉行此道,法语是帮助他达到目标的一种工具。”
婚礼风波
大约九点——大约经过一个小时之后——待了三个小时—— 一小时后——凌晨三点 艾萨瓦兄弟会的成员之一:
-“夜晚仪式”——精神疗法:
卖淫活动(拉皮条)的组织者:
-去阿里的“霍布”家拜访
第四章 进入
田野点的确定—— 西迪·拉赫森·利乌西
初步进入
阿里——一流的资讯人——局内的局外人:
“他聪明、学习很快、有耐心、肯合作、精力充沛。” “阿里比大多数我所认识的摩洛哥人更注意对自己的社会及个人地位 进行反省。” “他拥有更多的自我意识” “他不是普通的村民,也远非塞夫鲁城中的标准市民,也不和法国人 过于卷在一起。”——边缘人
亲属制度 汽车的问题 人们对贫穷和富裕的定义 村子的现状
第六章 越界
反法政治活动 ——马里克 VS 阿里
资讯人的完整性——越界
第七章 自我意识
村民的困窘——对自己的祖先知之不多
(三代以上的不知道名字)
-缪兹(纪念圣人的庆典) 仪式的举行 -“我们只是伟大的西迪·拉赫森之藤上干枯的葡萄。”
第八章 友谊
主要内容:
? 第一章 垂死的殖民主义残余 ? 第二章 被打包的礼物 ? 第三章 阿里:一个局内的局外人 ? 第四章 进入 ? 第五章 可观的信息 ? 第六章 越界 ? 第七章 自我意识 ? 第八章 友谊 ? 结论
引言
原因何在
对自身社会感 到厌倦和失望
对人类学 的认识
罗伯特·肯尼 迪被暗杀
古典意义上的人 文教育正在消失
列维 -斯特劳斯 的“异乡感”
概念
田野作业是成 为人类学家 的必要条件
试图打破界定 人类学的 双重束缚
第一章 垂死的殖民主义残余
莫里斯·理查德——垂死的殖民主义的真正遗民
橄榄园旅馆(塞夫鲁的最后一个法国酒吧)的所有者、投资者:
“衣着整洁但随意” “他思虑着,然后是一个文雅的猜字谜手势,但是其空洞和凄楚从一开始 就显而易见。” “健壮的身材从百叶门后迅速而优雅地闪出来” “亲切而不放肆地开起了玩笑” “缺乏法国人惯有的保守和敌意的待人方式”——孤独感
第三章 阿里:一个局内的局外人
阿里——一个局内的局外人
西迪· 拉赫森· 利乌西的村民:
“一个又高又瘦的男人大笑着从对面一家店里冲出来,穿过狭窄的广场跑 了进来,热情地打招呼。”
“据说,他无所不知,而且耐心、聪明、好奇且富有想象力,是一个优秀 的资讯人,非常愿意为钱而工作,是塞夫鲁及内陆地区的绝佳向导。”
内容简介
一个对自身社会感到厌倦和失望的美国年轻学 人,凭着他在芝加哥大学学来的人类学知识和讲法 语的能力,出走到刚刚获得独立不久的摩洛哥去做 实地调查和精神朝圣,想在异国他乡阿拉伯部落社 区去看别人生活的意义何在。
为了进入作者心中的麦地那,一个由宗教圣人 后裔和仆从组成的社区西迪 ·拉赫森村,他不得不 由 表及里、一层一层 地穿越各类中介者。在这个漫长 而令人兴奋的穿越过程中,他自己的心态也有了始 料不及的变化。
法奇(宗教老师):
“马里克是一个敏感且体质较弱的人。” “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这种自我认知与极大 的自怜能力和虚弱的体质相结合,产生出一种敏感的和自卫的性 格。马里克通常都闷闷不乐,一副担心和焦虑的样子,他的笑话 和友好时常看似勉强。不过,他聪明、耐心、有决断力。
资讯人:
“他很耐心,说话慢而且清楚。”“马里克算是和我工作过 的人中最勤奋和最有条理的。”“马里克缺少其他摩洛哥人的鉴 别力,但他那不厌其烦的坚持和极有规律的工作习惯足以弥补。”
德里斯·本·穆罕默德—— 快乐的、胖胖的、好脾气的年轻人及
“拉什德整天都调皮地笑着,这种略带嘲弄的表情又因为他 的自得其乐和对他人意见的蔑视而更溢于言表。他极为自信且似 乎守卫着一个令他非常高兴的秘密。”
“拉什德执着于青春的冒险与快乐,保有着德拉里的反叛性 精神。”
村子的地图 灌溉系统 田地所有权 亲族关系 政 治事务及其他
第五章 可观的信息
马里克——主要资讯人和最亲近的助手
商人:
“一位比较富裕、非常勤奋而有抱负的店主” “这所房子正如他的主人,实用、节制和中等富裕。”
“我”的第一位阿拉伯语老师:
“他没有摩洛哥人常有的自夸和刻意美化意图的修饰言辞” “易卜拉辛是如此尽职尽责、坦诚直率。” “他愿意将我引向摩洛哥社区的边缘,引向摩洛哥文化的新城区,但却深 深地抵制任何更进一步的渗入。” “他的抵制礼貌但坚定”
拉比诺
保罗·拉比诺( Paul Rabinow,1944-) :加 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教授,芝加哥大学人类 学博士,师从格尔茨。 1968-1969 年他在摩洛哥做 田野研究,出版《象征支配 :摩洛哥的文化形态和 历史变迁》( 1975年);《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 (1977年)。1979年,他结识福柯,之后成为美 洲阐释福柯思想的权威之一,同时,他又致力于 分子生物学在跨国生物技术公司进行田野工作。 此外,拉比诺还是一名后现代学术明星。
传达“我是谁”、“我将在村中做什么”
麦基——阿里的堂弟,兼职羊倌和商店 售货员
我在西迪·拉赫森的第一个资讯人: “缺乏才智 ”
“有空闲时间,看起来热衷于这件事 (当资讯人)” “只看到眼前的困难、艰苦而恼怒”
拉什德——商店老板的儿子
我在西迪·拉赫森的第二个资讯人:
“拉什德令人难以置信地敏捷、聪明、敏感,装着关于几乎 村中每个人的流言和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