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要素密集程度角度划分区域产业结构

合集下载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定义 二、产业结构分类 三、产业结构的成长机制
一、产业结构定义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一定区域内各产业的 组合状态、发展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 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二、产业结构分类
1、三次产业分类: 一次产业——大农业 二次产业——工业、建筑业 三次产业——流通部门、为生产生
活服务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 素质服务的部门、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部门
(4)低附加值——高附加值——更高附加值。
3、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诱因
区域产业结构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导 致这种变化的因素很复杂,主要有需求结 构、供给结构、供给与需求平衡因素、区 域贸易、区域政策等。
(一)影响产业结构成长的因素 (1)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
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改变,消费结构发 生变化。(吃穿——耐用消费品) 日本 滞后消费、内需市场小——海外市场
(2)供给结构因素
区域资源禀赋(自然资源、劳动力和科学技术) 与产业结构演变
自然资源丰富,资源开发型 自然资源稀缺,资源加工型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
(3)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因素
较好的市场销售条件; 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二)促进产业结构整体成长的因素
(1)区域分工和比较优势
例如,国际区域分工体现在国际贸易,而国际 贸易则通过本国产品出口(比较优势产品)刺激 本国需求增长和外国产品的进口以增加国内供给 (新产品新技术)来影响本国产业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外贸易的扩张,不 断隐含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动。
关联产业
为主导产业提供产前、产后服务的产业
后向关联(产前服务)主导产业前向关联(深加工)
旁侧关联(产中服务)
支柱产业
一般是指在区域产业结构系统中,对社会经 济发展起支撑作用的产业,一般来说,它也 是在区域总产出中占有较大份额的产业。

9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9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9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分析是针对其中一特定地区的产业组织和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该地区的产业布局、产业链条、产业发展阶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帮助了解该地区的发展潜力和问题所在,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一、区域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每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自然资源条件:地理位置、气候、土地利用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区域内产业的布局。

例如,一些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渔业和海洋资源,其产业结构可能更加偏重于渔业和海洋产业。

2.人力资源条件: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直接决定了该地区适合发展的产业类型。

例如,有些地区的技术人才较多,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有些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3.基础设施条件: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对产业结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交通运输、电力供应、通讯网络等设施的完善,可以促进物流、能源和信息等产业的发展。

4.市场需求条件:一个地区的因地制宜的产业结构应该符合其市场需求。

例如,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可能更加适合发展服务业,而农村地区可能更适合发展农业相关产业。

5.政策环境: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一些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该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区域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和指标在进行区域产业结构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1.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找出差异和问题所在。

比较的对象可以是相邻地区、相似地区或发展较快的地区。

2.专业调研:通过对相关产业的调查和研究,了解该地区产业的生产规模、竞争力、发展状况等情况。

3.统计方法:利用相关数据和指标进行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

例如,可以利用产业结构占比、GDP、就业人口等指标进行分析。

在进行区域产业结构分析时,可以关注以下指标:1.产业结构占比:各产业在地区内的比重,可以了解地区产业的主导性和发展方向。

要素密集度分类

要素密集度分类

要素密集度分类(一)要素密集度分类要素密集度是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这一国家或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的要素密集度决定的。

要素禀赋结构,是指个经济中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存量的相对份额。

一国最具竟争能力的产业、技术结构(或者说产业区段)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

一个经济系统中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总体水平的升级,从根本上说,依赖于该经济中要素禀i赋结构的变化。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各种商品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不iiiii同,也就是生产过程中不同投入要素之间的比率。

由于劳动、资本和技术既是一国最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内容,又是产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投入,因此可以12通过人均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来衡量产业要素密集度变化是否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变化相适应。

一个产业的人均固定资产净值越高,其资本密集程度越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越高,其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越高。

在工业行业的要素密集度分类中,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本研究的分类对象为剔除其他制造业、其他矿采选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以外的其余33个工业行业。

具体而言,分别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和2009)和第一次、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计算2004年和2008年的人均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34额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并取两个年份数值的平均值,将工业行业划分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度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度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度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六类。

为了便于后续5分析,将以自然资源为对象的采掘业单列为资源采掘型产业。

具体分类情况表1、表2所示。

1 人均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为某一产业的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与从业人员之比~主要反映生产投入中的资本-劳动比。

2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产品销售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主要反映产业生产对于技术研发投入的依赖强度。

第7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讲解

第7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讲解

二、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
(一)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1.消费因素 2.资源因素 3.技术因素 4.基础与传统 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
(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1. 能否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2.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3.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4.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5.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反映区域部门相对竞争能力,D越大,说明 区域j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2.数学模型
设初始期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末期(经济总规模 为bi,t。 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 分别以bij,0,bij,t(j=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 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 以B0,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 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表示大区或全国初期 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G>1,说明j区域产业结构素质高,使其整体效益 高于对比区域;G<1,说明j区域产业结构素质差,影 响到区域总体效益不如对比区域。
3.效益超越系数
式中:F为效益超越系数;r和R分别表示区域 净产值的增长率和区域总产值的增长率。 ▲若F>1说明结构素质好,结构效益较大;F<1, 则相反。
4.弹性系数
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所在大区或全国j产业部门在[0,t]内的变化率为:
以所在大区或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下式将区域各 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到:
在[0,t]时段内区域i第j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j 可以分解为Nij,Pij,Dij,三个分量:
Gij=Nij+Pij+Dij
※结构偏离分量P(或产业结构效应):是指区域部 门比重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 引起的区域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标准所产生的偏差。

区域经济学(五)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学(五)区域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 新兴产业不断取代传统产业,并成为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对产业结构的性质和特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产业结构会随着主导产业的转换而变动。
➢ 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
初级以农业为主、以第一次产业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产 业为主、以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值产业为主。
中级以工业为主、二产为主、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 以较高加工度和较高附加值产业为主。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1621.8.1607:34:5307:34:53August 16, 2021
14、市场营销观念:目标市场,顾客需求,协调市场营销,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创造利润。2021年8月16日星期一上午7时34分53秒07:34:5321.8.16
乡村经济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经济政策
一、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两大部类分类法:按最终使用方向 生产生产资料、生产生活资料
农轻重分类法:产品单位体积的相对重要 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大部门
霍夫曼分类法 消费资料、资本资料和其他产业三类, 75% 汽车、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是机械工业, 是重工业,但属于消费资料工业。
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和高度化。 产业结构变化与体制状况和改革有直接关系。
三、中国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
第一阶段:1952—1957年
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发展较快,比重上升;第三产业略有 上升。市场供应比较充足,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工业建设如期完成156项重点项目,建立过去没有的工业。
二、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的信息化
信息部门发展迅速,信息部门在产业结构中就 业比重和产值比重不断增长。

产业结构分析方法

产业结构分析方法

产业结构分析方法
产业结构分析是指对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了解其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从而为制定产业政策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依据。

产业结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因素比重分析法:通过对产业中各个行业的产量、销售额、利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各个行业在产业中的权重,从而了解产业结构的组成和不同行业的地位。

2. 产业链分析法:通过对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分析,了解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和状况,从而揭示产业链的结构和规模,以及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先进性和盈利性。

3. 输入产出分析法:通过建立产业输入产出表,计算各个产业的交叉效益和直接、间接效益,从而了解各个产业之间的依存关系和互动关系。

4. 产业集聚度分析法:通过计算产业集聚度指标,评估产业发展的集聚程度和集聚效应,从而了解产业的集聚状态和趋势。

5. 产业关联度分析法:通过计算产业关联度指标,评估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和相互关系,从而了解产业之间的关系网和联系密度。

6. SWOT分析法:通过对产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评估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揭示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以全面了解产业结构的情况和特点,为产业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分析是对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了解该地区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特点和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下文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进行探讨。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个产业之间的比重和关系,它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好坏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发达的地区,其产业结构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不仅有强主导产业,还有配套和支持产业,使得其经济有较高的复合增长能力。

相反,一个落后的地区其产业结构可能会单一、单薄,仅依赖其中一个产业,这样的产业结构往往会限制当地经济的发展。

对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了解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

通过收集和梳理相关数据,了解各个产业在该地区的比重和发展状况。

比如,第一产业(农业)在总产值中的占比、第二产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等等。

同时还要关注各个细分产业的发展情况,比如农业中的粮食种植、养殖业,制造业中的钢铁、汽车等行业,服务业中的金融、旅游等行业。

再次,要关注产业结构的问题和挑战。

每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例如,一些地区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依赖性强的问题,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过于碎片化、不具备竞争力,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找出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供思路和建议。

最后,要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分析,找出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和路径,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比如,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培育创新型企业,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等等。

同时,要注重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综上所述,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对于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问题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找出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和路径,为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经济学如何分析不同的产业结构

经济学如何分析不同的产业结构

经济学如何分析不同的产业结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产业如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共同构成了经济的大框架。

而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深入分析不同产业结构的方法和工具。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产业结构。

简单来说,产业结构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相互关系。

它反映了经济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从供给角度来看,经济学通过分析生产要素的投入来研究产业结构。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

不同产业对这些生产要素的需求和利用方式各不相同。

比如,农业通常对土地和劳动力的依赖较大;制造业则更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而服务业往往侧重于人力资源的素质和知识水平。

通过观察各产业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和变化趋势,经济学家可以判断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和发展方向。

以劳动力为例,如果一个地区的劳动力大量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这通常意味着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在升级。

因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往往能够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

再从需求角度分析产业结构。

消费者的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演变。

例如,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对高品质的医疗、教育、旅游等服务的需求会上升,从而促使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增加。

此外,国际贸易也是影响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

一个国家如果在某些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如丰富的自然资源或先进的技术,就会在国际市场上大量出口相关产品,从而促进该产业的发展,改变其产业结构。

产业关联也是经济学分析产业结构的一个关键视角。

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关系,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

前向关联是指一个产业的产品成为其他产业的投入品,比如钢铁产业为汽车制造业提供原材料。

后向关联则是指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依赖其他产业的产品,比如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依赖于钢铁、橡胶等产业的支持。

《区》第7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区》第7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 从山东省工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见表2) , 5年 期间,山东省工业产值增量Gi = 8 343. 87 , 相对于 全国增长率L = 1. 128 > 1 。可见山东省工业经济 发展速度略快于全国发展速度;从部门总的增长优 势看,采掘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 制品制造业等行业的PDij值较大, 增长优势比较明 显: Pi = 5 757. 86 ,结构效益指数w = 0. 956 7< 1 。 可见,山东省工业结构不是太好,与全国相比较,朝 阳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夕阳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 不具备竞争优势, 需要作较大的调整, 这与山东省 长期以来传统产业占相当大的比重有很大的关系; Di = 2 303. 73 , 竞争力效果指数u =1. 179 > 1 。可 见,山东省行业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有较多的 部门发展迅速, 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这与山东省 最近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阶段(1985年-1992年):非农产业迅 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总体特征是第二、 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迅速上 升,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1985年 中国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 所占的比重分别约为31%、44%、25%,到 1992年其比重分别约为23%、48%、29%。 在这一阶段,资源配置的最大特点是劳动 力从第一产业大量转移到第二、三产业, 特别是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1993年-2005年):第二产业高 速发展时期。从总体上看,这个时期的显 著特点是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和通讯 设施迅速发展,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1993年中国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 总值中所占有的比重分别为:22.4%、 48.3%、29.3%,到2005年,这一比重分别 为12.5%、47.3%、40.2%。在第三阶段的 1997年,中国第一产业的比重跌破20%以下, 这个时期,重工业比重显著增长,电力、 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 子、建材等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 动力。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所谓产业是指同一属性的企业集合,它是企业与区域经济整体之间的一种中观经济层次单位。

区域经济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有机系统,大到部门,小到行业;从生产到流通、交换、服务等都可以称作产业。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区域生产力布局中的重要内容。

从区域规划角度来看,产业规划应着重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方向、产业规划布局和产业地域组合三方面来研究。

一、产业的分类与产业结构产业的划分也即是产业的分类,它是进行产业结构研究的基础。

对于产业如何分类和划分,各国都根据各自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理论认识以及经济发展要求来进行分类和划分的。

大致有以下六类划分方法:1.按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法。

2.按农、轻、重的部门分类法3.按统计口径标准分类法4.按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5.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法6.按经济活动性质划分法各种划分方法在区域经济分析研究中都有其特点,但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就目前来看,用于研究区域经济活动规律,可按经济活动性质来进行划分,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的认可。

按经济活动性质来分类,即将区域全部经济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由于种种原因,各国经济学家对三大产业划分的界限并不完全一致,各国统计口径也有所不同。

但是,大体上:第一产业定义为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产业。

主要是农业(包括农耕业、狩猎业、捕捞业和原始森林采伐业)、矿业及采矿业。

我国第一产业泛指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定义为以第一产业的产品为劳动对象的加工和再加工业(包括组装业),主要是农副、土畜产加工、矿产品原料加工、工农业半成品再加工以及建筑业。

第三产业定义为第一、第二产业生产服务和为人民生活服务的产业。

该产业所涉及门类广、行业庞杂。

我国又将第三产业划分为: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为提高科技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部门和为管理国家、管理社会服务部门。

从区域产业发展的动态轨迹和现实生活来考察,这一划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需求结构和满足这些需求结构的技术结构变化规律,既反映了区域经济的整体性和广泛的兼容性,又能反映产业之间的相关性。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以荆州市为例第一章:区域产业结构概念及其特征、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具有不同发展功能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区域产业结构是全国经济空间布局在特定区域的组合的结果。

在某特定区域内,之所以拥有某种类型的产业结构,是由该特定区域的优势和全国经济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所决定的、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条件制约性。

区域经济条件影响,制约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对产业的类型和演化的影响。

部门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区域统一性。

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是不同的,不同的产业结构也可以反映产业结构的阶段性,不同的产业空间结构可以反映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产业部门结构与产业空间结构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内容,后者是前者的空间表现形式,它们在区域上得以统一多样性。

区域条件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开放性。

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和演变,也受到区外环境的影响,与区外不断进行着物质、技术、信息,人才和资金的交流。

第二章:产业的划分一、产业划分是研究产业结构的基础,它是按一定的标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归并分类。

标准不同,所划分的产业类别也不同。

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2.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3.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4.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资源密集程度的划分5.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分类标准: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划分内容:第一部类:生产资料部门(专门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来满足社会生产消费的需要)第二部类:消费资料部门(专门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来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优点:揭示了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时两大部类产业间的实物和价值构成的比例平衡关系,是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

缺点:覆盖面窄、实际应用困难、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确立,实际上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突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G.D.Fisher)完成的。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

5、要素密集度分类法
根据各类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一般可将经济活动分为:资 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与技术 密集型产业。
这种分类有利于揭示区域要素禀赋构成与生产优势,有助 于研究区域分工与要素密集程度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区 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6. 区域产业功能分类法
根据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可将各 类区域经济活动分为三类:主导产业、辅助产业与基础 产业。
产业与产业结构
一、产业的概念与划分 二、产业的演化规律 三、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
目录
1.产业与产业结构 2.主导产业及其选择 3.投入产出分析 4.中国产业结构导向
一、主导产业的定义与特征
区域主 导产业
区域主导产业:指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专门化 产业,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较高产业增长率,关联效应强,是 区域经济的主体或核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深加工化过程,即在工业结构中的深加工工业比 重不断提高。
在重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结构又表现为由以原材 料工业为主逐步转向以深加工工业和组装工业为 主,这就是工业结构中的深加工化进程。制造业结 构的深加工化反映了工业增长对能源、原材料依赖 程度逐步下降的趋势,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 于资本和技术投入。
区域主导产业的特征 第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
的生产函数,能够实现“产业突破”。 第二,具有持续的部门增长率,并高于整个经济增长率。 第三,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能广泛的采取多种手段带
动或启动其他产业的增长;对其他产业的增长产 生广泛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第四,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是区域 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导。 第五,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 不断转换。

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

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

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1. 概述产业结构分析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工具,用于研究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产业组织和产业发展状况。

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产业之间的关系、各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产业结构分析方法。

2. 结构比例分析结构比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产业结构分析方法,通过计算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来评估产业结构的特点。

常用的结构比例包括三次产业比例、重要行业比例和高技术产业比例等。

三次产业比例反映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这个比例可以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情况。

重要行业比例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些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重要影响的产业的比重。

高技术产业比例是指国民经济中高技术产业的比重,它对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重要的影响。

结构比例分析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经济指标来进行,例如国家统计数据、企业调查报告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得关于产业结构的定量信息,从而评估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发展态势。

3.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将相似对象归为一类的方法,可以用于对产业进行分类和划分。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相似的产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不同的产业集群。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产业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聚类分析的步骤包括选择聚类算法、确定相似性度量方法、选择合适数量的聚类和解释聚类结果等。

常用的聚类算法包括K-means算法和层次聚类算法等。

相似性度量方法可以使用距离度量,例如欧氏距离和曼哈顿距离。

选择合适数量的聚类可以使用聚类数目图和手肘法等。

聚类分析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

宏观层面分析整个产业的结构和特点,微观层面则从更细节的角度研究产业内部的关联关系和特征。

4. 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评估产业竞争环境和内部优势、劣势的方法。

SWOT是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的缩写。

9、区域产业结构分析讲解

9、区域产业结构分析讲解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评价准则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的选择以及对已有的产业结构的评价, 要以区域的综合区情及国家的经济大势为依据。

在多种因素综合限定的边界内进行选择。

区域产业结构的选择的合理性如何,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考察。

1、以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的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能否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

即在区域各种经济发展要素中, 供给比较充分、价格比较便宜的生产要素 (既区域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是否优先、重点开发利用其相对应的产业和产品是否得到优先、重点发展。

2、区域产业系统的功能,能不能承担起全国地域分工的重要任务,即对全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协调能否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区域主导产业部门是否形成, 其发展的规模是否适度。

3、区内产业间的关联度如何,特别是主导产业和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协调一方面,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能否辐射区域的相关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 相关产业又是否与主导产业的发展相配合,从而是整个区域经济系统高效率地运转。

4、区域经济结构的转换力和应变能力如何。

即能否充分吸收、消化外来因素,有效地将外来因素或外部投入转换为输出, 形成强大的扩张、输出能力; 能否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下, 通过组织机制的调节, 消除干扰造成的不协调状态; 能否在系统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有序的同时,创造条件向更高层次的优化方向发展。

5、结构性效益的高低。

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益较好,并且这个较好的效益是由其产业结构带来的, 那么这个产业结构就是合理的; 反之, 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益不好, 而且这个较差的经济效益是由其产业结构带来的, 那么, 这个产业结构就是不合理的, 需要调整。

区域产业结构评价指标1、产业结构效率以工业结构为代表,其公式为:工业结构效率 =p p EL i ni i -∙∑=1式中, L i 为第 i 个工业行业的产值, E 为区域工业总产值, p i 第 i 个工业行业的资金利税率, P 为区域各工业行业的平均资金利税率。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一、引言在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是对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合理的引导和政策支持。

本文将就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产业结构的类型及特点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大致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个部分。

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第二产业主要指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

各个产业结构的特点如下:1.第一产业:具有资源依赖性强、劳动力需求较少的特点。

它是农村地区和资源型地区主导的产业,并且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减少。

2.第二产业:具有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等特点。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各种资源的需求较大,对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要求高,并且是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量。

3.第三产业:具有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服务需求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各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包括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

第三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就业的贡献度较高。

三、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优化和调整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可以使地区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益达到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为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几个关键方面:1.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挖掘和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这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科技研发、创新创业等手段来实现,以提高地区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2.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注重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产业的协调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乡村旅游等方式,提高农村地区产业附加值,同时推动城市地区服务业发展。

3.打破瓶颈: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中,有些产业可能已经处于饱和或者发展受限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引入新兴产业或者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打破瓶颈,开辟新的增长点。

4.加强产业链的整合:整合产业链,实现上下游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

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

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

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呢,是按照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来分。

这里面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哦。

就像那些服装厂、电子厂的流水线,好多好多工人在那忙活着,主要靠大量的劳动力投入来生产产品呢。

这些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超级大,工人的双手就像魔法棒,把原材料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商品。

还有资本密集型产业。

这就像是汽车制造呀,建一个汽车厂得投入大量的资金买设备、建厂房。

没有雄厚的资本根本玩不转。

那些大型的机器设备,超酷炫的生产线,每一样都像是吞金兽,但是一旦运转起来,那也是能生产出超厉害的产品呢。

技术密集型产业也不能少呀。

像那些高科技的互联网公司、生物制药企业。

这里面都是一群聪明的脑袋在搞创新,靠的是先进的技术和知识。

比如说开发一款超火的手机APP,或者研究出一种能治疗疑难杂症的新药,这都得靠技术的力量。

另外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照产业发展的顺序来分。

传统产业那是元老级别的啦。

像农业,从古代就有了,种粮食、养牲畜,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还有传统的手工业,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都是工匠们用心打造的。

新兴产业就像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比如新能源产业,现在大家都提倡环保,太阳能、风能这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就变得超级重要。

还有人工智能产业,智能机器人、语音助手啥的,感觉就像生活在科幻世界里一样。

还有一种分类是把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就是农业啦,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就像大厦的地基一样重要。

第二产业呢,就是工业啦,把原材料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产品。

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啦,像商场里的售货员、餐厅里的服务员,还有那些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

服务业现在在经济中的比重可是越来越大了呢,毕竟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各种服务的需求也多了起来。

如何从要素密集程度角度划分区域产业结构

如何从要素密集程度角度划分区域产业结构

如何从要素密集程度角度划分区域产业结构如何从要素密集程度的角度来划分区域产业结构?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种类和依赖程度的差异,以生产要素集约程度的不同作为标准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

这里的资源是指劳动、资本、土地、知识和技术、管理、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

以生产要素的集约度或密集度为标准,将产业划分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等。

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新的角度进行划分?刘仁毅,等(1985)指出考察行业要素密集度的指标有资本——劳动比率、资本——产出比率和产出劳动比率等,且3种指标对行业要素密集性质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

较之技术密集概念,劳动密集与资本密集概念的历史更早一些。

人们往往把投入劳动力要素较多(相对于投入的资本要素)的行业称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反之,使用的固定装备(相对于劳动力)比重较大的行业,称之为资本密集型行业。

反映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根本性的观念错误。

活劳动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过程。

活劳动是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

物化劳动又叫死劳动、对象劳动或过去化劳动,是指凝结在劳动对象中体现为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

商品价值包括两方面: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而形成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物化劳动又称“对象化劳动”,凝结在产品中的人类劳动或物化在生产资料上的劳动。

根据马克思的学说,资本的构成要从双重的意义上来理解。

从价值方面来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从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方面来看,资本都分为生产资料和活的劳动力。

前一种构成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后者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替。

由此可见,所谓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实际上指的是资本有机构成高和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者说,是按照产品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比例来划分的。

要素密集度分类

要素密集度分类

要素密集度分类(一)要素密集度分类要素密集度是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这一国家或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的要素密集度决定的。

要素禀赋结构,是指个经济中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存量的相对份额。

一国最具竟争能力的产业、技术结构(或者说产业区段)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

一个经济系统中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总体水平的升级,从根本上说,依赖于该经济中要素禀i赋结构的变化。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各种商品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不iiiii同,也就是生产过程中不同投入要素之间的比率。

由于劳动、资本和技术既是一国最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内容,又是产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投入,因此可以12通过人均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来衡量产业要素密集度变化是否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变化相适应。

一个产业的人均固定资产净值越高,其资本密集程度越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越高,其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越高。

在工业行业的要素密集度分类中,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本研究的分类对象为剔除其他制造业、其他矿采选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以外的其余33个工业行业。

具体而言,分别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和2009)和第一次、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计算2004年和2008年的人均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34额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并取两个年份数值的平均值,将工业行业划分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度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度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度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六类。

为了便于后续5分析,将以自然资源为对象的采掘业单列为资源采掘型产业。

具体分类情况表1、表2所示。

1 人均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为某一产业的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与从业人员之比~主要反映生产投入中的资本-劳动比。

2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产品销售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主要反映产业生产对于技术研发投入的依赖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从要素密集程度的角度来划分区域产业结构?
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种类和依赖程度的差异,以生产要素集约程度的不同作为标准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

这里的资源是指劳动、资本、土地、知识和技术、管理、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

以生产要素的集约度或密集度为标准,将产业划分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等。

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新的角度进行划分?
刘仁毅,等(1985)指出考察行业要素密集度的指标有资本——劳动比率、资本——产出比率和产出劳动比率等,且3种指标对行业要素密集性质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

较之技术密集概念,劳动密集与资本密集概念的历史更早一些。

人们往往把投入劳动力要素较多(相对于投入的资本要素)的行业称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反之,使用的固定装备(相对于劳动力)比重较大的行业,称之为资本密集型行业。

反映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根本性的观念错误。

活劳动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过程。

活劳动是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

物化劳动又叫死劳动、对象劳动或过去化劳动,是指凝结在劳动对象中体现为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

商品价值包括两方面: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而形成的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物化劳动又称“对象化劳动”,凝结在产品中的人类劳动或物化在生产资料上的劳动。

根据马克思的学说,资本的构成要从双重的意义上来理解。

从价值方面来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从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方面来看,资本都分为生产资料和活的劳动力。

前一种构成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后者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替。

由此可见,所谓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实际上指的是资本有机构成高和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者说,是按照产品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比例来划分的。

所谓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实际上指的是资本有机构成高和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者说,是按照产品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比例来划分的。

至于技术密集,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技术的因素既体现在资本中,也体现在劳动中。

正象资本密棠与劳动密集构成事物的一个侧面那样,技术密集与非技术密集则从另一个角度来描述产品的构成情况。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把技术的因素从资本和劳动中游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生产要素,与资本、劳动并列地共同构成产品的成本。

李耀新等(1989)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将劳动划分为活劳动和死劳动以及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密集使用简单活劳动/简单死劳动的行业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而密集使用复杂活劳动或者死劳动的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

Refik Erzan等在评价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时,曾采取劳动力密集度指数来衡量产业的要素密集度,其劳动密集指数的计算公式为某产业的产业增加值与产业工人总数的比例除以全部制造业的比例。

Eli Berman,等(1994)在将全部就业人数划分为生产性工人和非生产性工人两部分的基础上,以非生产性工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考查技术密集度,而以生产性工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考查非技术劳动密集度。

目前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按要素划分产业的标准。

1 按要素密集程度划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点
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可以说明区域产业机构的素质,揭示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并在区域产业结构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

(1)有助于了解某产品或行业所含生产要素的比例或组合,了解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及各种要素相互间的替代程度,从而为正确选择技术提供依据。

(2)有助于确定投资在各部门的最佳配置及其对技术选择的影响,了解在各个不同行业,增加产量与扩大就业这两个目标之间的一致或冲突程度,以及在两者间求得某种平衡的途径。

(3)在了解各行业要素密集度的基础上,有助于分析各个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对外贸易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
依据。

2 劳动密集型产业
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也就是资本有机构成水平较低,产品中活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所占比例较大的产业。

一般来说,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

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

例如,食品业在发达国家就被划入资本密集型产业。

常用衡量指标:
资金劳动比、产出劳动比来表示
生产成本中工资的比重
技术人员占全部劳动者的比重
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
3 资本密集型产业
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

当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指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

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常用衡量指标:
资金产量比来表示
资金价值量比来表示
资金实物量比来表示
4 技术密集型产业
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

目前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

常用衡量指标:
研究与开发的费用与销售额之比
研究与开发的费用与增值之比
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与就业人数之比
研究与开发费用和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研究人数之比
以专利权件数和产品出口绝对量即从产出角度来衡量技术密集度
当前以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正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因此可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前景。

5 资源密集型产业
亦称“土地密集型产业”。

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需要使用较多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才能进行生产的产业。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泛指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土地、原始森林、江河湖海和各种矿产资源。

与土地资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农矿业,包括种植业、林牧渔业、采掘业等。

6 知识密集型产业
是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对知识的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也就是以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为主体的产业。

(日本称技术密集型产业为知识密集型产业)还有能源密集型产业
7 SITC分类产品按要素密集划分
统计年鉴中按SITC(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产品中,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蜡属于资源密集型产品;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杂项制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思考:矿冶产品是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8 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区别
技术密集型产品是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理解为由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和由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

在现实生活中二者不是很好区分,因为很多产品是既属于技术密集型又属于资本密集型,这也很好理解,因为的高科技的研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例如航空工业就是属于二者兼有的行业。

但二者是有区别的,一个新产品研制出来后,由于他人的效仿或者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当其他人也都掌握了这项技术后,他就不能称为技术密集型产品了,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似乎能解释这个,也就是说技术密集型产品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能被称为技术密集型产品了。

如果硬要给这两个产品划分界限,那就是技术密集型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好象没有这种周期。

思考:行业会不会也有生命周期,由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为其他要素密集型产业;产品与行业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