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说明及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认识问题解决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2.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检验结果;3.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几何问题等;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节将围绕这些内容,结合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例如:在解决行程问题时,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并能按照步骤设计方案、执行方案、检验结果;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指导学生按照理解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检验结果的步骤进行。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他们能够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仍然难以迅速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策略选择的引导和训练,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用策略。
-例如:在解决行程问题时,学生可能忽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解题失误。
(3)数学思维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学生需要从具体的图形中抽象出数学关系,运用几何公式求解。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通过实际例题的演示、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核心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他们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2)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2)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掌握分析问题、列式计算、估算和检验等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掌握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策略性,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

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能够分析问题、列式计算、估算和检验等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分析问题、列式计算、估算和检验等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练习题、作业本。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分数乘法应用题和用方程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个部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通过画图和方程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分数乘法和实际应用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简单的计算和表面的理解上,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策略的应用。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引导学生从画图和方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画图和方程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画图和方程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画图和方程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画图和方程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课件、例题、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复习分数乘法和实际应用题的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图和方程的策略来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可以通过巡视课堂,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变式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画图和方程的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同策略的比较和策略的应用等内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并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策略解决问题。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不能很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举、假设等。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并能够解释选择该策略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和解决方案。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问题和解决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如画图、列举、假设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然后各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策略,教师进行点评。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解决后再进行分享和点评。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举例说明。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估算、反比例、比例、分数、小数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比例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比例、分数、小数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比例、分数、小数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直观展示问题解决的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优惠后的价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典型的问题案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在解决问题时,选择合适的策略可以提高解题效率;学会用画图、列表等策略整理信息,寻找解题思路;体会转化的策略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策略意识,解题方法单一,思路不清晰。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策略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在解决问题时,选择合适的策略可以提高解题效率。

2.学会用画图、列表等策略整理信息,寻找解题思路。

3.体会转化的策略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策略的重要性,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策略。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没有计算工具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时策略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某商店举行优惠活动,购买一件商品原价100元,如果购买两件及以上,每件商品的价格为80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算式求值、列式计算和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算式求值和列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简单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算式求值和列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算式求值和列式计算的方法。

2.难点: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展示知识点。

2.练习题: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黑板等,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旅行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小明吃了几个,剩下的水果数量是多少?让学生尝试解答,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加减法、乘除法等。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猜测与估计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基本数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学会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猜测与估计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猜测与估计等策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

2.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具,如计数器、小棒等,以便于他们在操作中学习。

3.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已知的信息解决问题。

2. 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家有15个橘子,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引导学生运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分析问题、列式计算、估算和检验等策略。

本单元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策略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策略。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局限于一种策略,缺乏灵活性。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新学的策略接受能力较强,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列式计算、估算和检验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策略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列式计算、估算和检验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策略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和掌握策略。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策略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策略的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若干个物品,要求学生计算物品的总数。

六年级上数学单元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六年级上数学单元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六年级上数学单元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讨论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探究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技巧,学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思考问题的方式、找规律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实质等方面,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认识到数学问题的实质和本质•学习具体的思考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解题策略和思考方式教学难点:抽象问题的解决3. 教学方法通过举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解题策略和思考方式,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通过问题本身进行思考,探究问题的实质•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知识,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通过猜想和假设,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思考方式的应用,例如:如果现在我们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比如说:香蕉每根10元,苹果每个3元,现在你手上有60元,你想买哪些水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方式来思考:•首先了解问题的实质,这是一个求解数量的问题•其次,了解相关知识,因为我们已经知道每根香蕉10元,每个苹果3元,所以可以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最后,通过猜想和假设,我们可以设想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先买苹果,再买香蕉,或者相反2. 找规律解决问题另外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找规律,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由简单规律推导到复杂规律的问题中。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例子来引导学生掌握这个策略:如果有一组数字:1,4,7,10,13,……,我们如何求出第100个数字是多少?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找出前几个数字之间的规律,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上3,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使用这个规律来计算出第100个数字。

3. 分析问题的实质最后一个需要掌握的技巧就是分析问题的实质,这种技巧通常适用于那些看似复杂但实际上可以简化的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假设策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础,他们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也学习过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局限于直接的计算,缺乏从整体上分析问题的意识。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尝试使用假设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假设策略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假设策略,并能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假设策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入假设策略的概念。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过程,互相学习。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明确假设策略的应用。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有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假设策略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解决问题——假设策略1.引入假设策略的概念2.自主探究3.合作交流4.教师讲解5.练习巩固6.总结提升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假设策略的理解程度;2.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4.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理解问题的基本成分,掌握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学会用画图、列表等策略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成分,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的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够丰富。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用画图、列表等策略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成分,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画图、列表等策略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问题的基本成分,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画图、列表等策略分析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策略有效地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问题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问题的基本成分,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用画图、列表等策略分析问题。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归纳问题解决的方法。

7.巩固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常见的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量关系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分析问题和策略选择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如何选择最优的购买方案等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教师可以呈现一个关于行程的问题,让学生计算两个人相遇的时间。

在呈现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要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欲望。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运用假设法和枚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画图策略和假设法、枚举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思路不清晰、方法选择不当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假设法和枚举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假设法和枚举法解决问题。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并选择合适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取长补短,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问题解决策略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策略,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问题解决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清晰的解决策略,对于如何将问题简化、如何进行分析等方法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化,如何运用合适的策略进行问题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问题的图像和数据,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尝试解决导入问题。

3.合作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讨论哪种方法更加有效,为什么。

4.讲解与演示: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法进行讲解,并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

5.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方法。

6.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介绍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单元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还不够强,容易陷入解决问题的困境。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购物问题、路线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问题,为后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如购物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和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取一个问题情境,运用所学的策略进行解决。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教材说明】这部分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例1呈现了两个稍复杂的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转化策略的应用过程。

第一层次,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感受一般思考方法的局限性,进而产生相关的困惑。

因为转化的出发点就是因复杂或未知而产生的困惑。

可以预见,当问题在不做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时,面对两个由直线和曲线围成的复杂图形,因为不能直接看出它们的面积,学生的思维或直接陷入困顿,或由格子图的启发想到先数方格计算面积再进行比较,但进而又会发现这是一种既繁琐又容易出错的方法,于是困惑由此而生,这也就成了寻求更为合理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开始。

第二层次,基于学生的困惑,启发他们“认真观察图形的特点,想一想可以怎样转化”,并鼓励他们“动手试一试”,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平移、旋转等方法,将复杂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体会转化策略的应用过程和实际价值,并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

第三层次,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启发他们自主归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即:要将原来的复杂图形转化成为比较简单的图形。

以上三个层次学习活动的安排,既让学生在不同解题方法的对比中初步感受到转化策略的价值,又让他们经历了应用转化策略的具体过程,从而能为进一步深入认识转化策略,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不同问题奠定基础。

接下来,教材引导学生回忆在以前的学习中,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价值;另一方面结合具体而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案例,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转化策略的基本特点,即:有利于把繁琐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

随后的“练一练”要求比较画在长方形内的两个图案面积的大小,让学生进一步尝试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

4-1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4-1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4-1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概念和作用。

2.理解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能够应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创造性思维,采取某种策略或方法,进行有效地思考和分析,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方法总称。

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种,例如列举法、分类法、模拟法、递推法、反证法、假设法、分析法等等。

每种策略各有其适用范围,但也存在相互融合、交叉运用的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去。

三、教学方法
1.案例法。

通过引入生动、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运用。

2.分组合作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解决,在分组的过程中,促进合作交流,带动创造性思维。

3.探究式教学法。

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自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知识结构。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3)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3)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画图策略、从问题出发的策略、列举策略等。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能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仍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灵活运用列举策略、画图策略等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列举策略、画图策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策略的应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准备课件,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策略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购买这些商品需要支付的总金额?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列举策略、画图策略等方法解决问题,并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基本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画图策略、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的策略、列表策略和猜想-归纳-验证策略等。

这些策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他们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画图、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列表和猜想-归纳-验证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策略。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策略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展示问题和策略。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策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某商店举行优惠活动,购买一个商品原价100元,如果购买两个及以上,每个商品的价格将打9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含有两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例1呈现的问题是:720毫升果汁正好倒满6个小杯和1个大杯,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分别求大杯和小杯的容量。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想到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或全部倒入小杯,使原来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只含有一个未知量的问题,从而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呈现问题后,教材首先通过“怎样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启发学生对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

即,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就是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

这里对题中数量关系的梳理,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尝试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呈现了学生可能想到的几种不同的思路。

例如,由于题中有两个未知量,学生可能想到如果想办法把两个未知量转化成一个未知量,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由此想到可以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并根据大杯与小杯容量之间的关系,得到720毫升果汁正好可以倒满多少个小杯。

再如,根据以往的解题经验,学生还可能想到先画线段图表示题意,再借助画出的线段图展开分析;或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这里所提示的方法,并不是要求教师把这些方法一一教给学生,而是对学生探索结果的预设,意在提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线索。

在此基础上,教材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列式解答,并进行检验。

接下来,教材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如2大杯,可以倒满几个大杯,并要求学生根据这样的假设算出结果。

这样安排,就使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上来,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假设策略的体验和感悟,进而初步学会通过假设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方法。

最后,教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回顾和反思,先引导学生回顾例1的解题过程,说说有什么体会,以进一步体验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梳理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再引导学生回忆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以进一步丰富对策略的感知,体验假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并从策略的高度认识过去所学习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第69页的“练一练”和例题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如果假设用总价全部买桌子,解题的过程要相对简便一些。

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初步形成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2中问题的结构与例1类似,但要根据题中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进行假设,且假设后总数量也随着发生变化,这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挑战性。

因此,教材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了1个大盒和5个小盒的直观图,启发学生借助直观展开思考。

提出问题后,教材首先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思考和交流中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即:1个大盒里球的个数+5个小盒里球的个数=80个,1个大盒里球的个数-8=1个小盒里球的个数,1个小盒里球的个数+8=1个大盒里球的个数。

接着,提出问题:假设6个全是小盒,球的总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学生紧扣问题的关键展开讨论,并在交流中逐步认识到把1个大盒换成小盒后,球的总数要比80少8。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假设后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这样,紧紧抓住解决问题的难点和关键,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进而理解假设后球的总数量发生变化的道理,获得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初步理解。

最后,引导学生回顾例1和例2的学习过程,交流对假设策略的感悟与体验,帮助学生从更一般的层面上领悟假设策略的实质,提升已经获得的解决问题经验,形成策略意识。

第71页的“练一练”安排了两道题,结构都与例2相似。

其中,第1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第2题以文字的方式呈现。

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感受策略的实用价值,逐步形成策略意识。

练习十一安排了14道题。

第1~3题是配合例1安排的。

第1题是数量关系的专项练习。

其中,第(1)题是以天平的方式呈现的,第(2)题是以文字叙述的方式呈现的,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等量替换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第2、3题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的实际问题。

其中,第2题中设计了两个提示假设思路的填空题,让学生先完成填空,再解答。

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第4~7题是配合例2安排的。

第4题是一组简单的分数方程,有利于学生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第5题是已知三个数量的总和与相互之间的相差关系,求三个数量各是多少。

教材在用线段图呈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填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根据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进行假设的方法,促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6、7题都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借助直观思考假设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假设策略的体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第7题,教材设计了两个具有提示性的填空,提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以降低思维难度。

第8~14题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

第8题是一道连加算式。

计算时可以假设每个加数都是800,使复杂的计算问题转化为比较简单的计算问题。

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假设的策略在不同场合的应用,感受策略的应用价值。

第9~12题都是可以运用假设策略解决的实际问题。

其中,第9、10题要根据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进行假设;第11、12题要根据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进行假设,且第11题是让学生用假设的策略解决熟悉的问题。

第13、14题都可以用多种不同的策略解答,通过练习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应用策略的水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思考题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且可以用多种不同的策略解答,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提高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教学第68~69页例1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一第1~3题;第2课时教学第70~71页例2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一第4~7题;第3课时完成练习十一第8~14题。

2.例1的教学,要紧紧围绕假设策略的重点,处理好提出假设、进行转化、获得解题思路、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等几个关键环节,帮助学生获得对假设策略的深刻体验,逐步形成策略,并能运用策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出示例题后,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着解决,并在学生感到困难时,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时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如果是怎样的情况,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并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由于题目中是把720毫升果汁倒在两种大小不同的杯子里的,所以不能直接用除法进行计算。

如果能把问题转化成只有一种杯子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回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说说根据题意能找出怎样的数量关系,怎样理解这些关系,并通过交流,揭示: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升,大杯的容量×13=小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3=大杯的容量。

接着,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讨论和找到的数量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展示并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于“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的思路,要通过师生对话,帮助学生理解:1个大杯可以看作3个小杯,所以720毫升果汁正好可以倒满9杯;对于画线段图的方法,要启发学生看图理解把1个大杯替换为3个小杯的过程;对于列方程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根据“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这一数量关系式思考列方程的方法。

明确思路后,要求学生列式算出结果并进行检验。

对于具体的检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可以看小杯的容量是不是大杯的13;也可以看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容量总和是不是等于720毫升。

接下来,提出“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并交流解题的思考过程。

然后,比较两种思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虽然思考问题的思路不同,但都是通过假设把原来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只含有一个未知量的问题。

最后,引导学生回顾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先说说自己的体会,再说说在以前的学习中,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以进一步明确认识,加深体验。

第69页的“练一练”可以在理解题意后,先让学生说说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应用怎样的策略。

再引导学生列式解答。

要鼓励学生(特别是学有余力的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假设,用不同的方法求出结果。

完成解题后,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假设的,怎样进行转化的,以帮助学生积累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形成策略意识。

3.例2的教学,也要围绕提出假设、进行转化、获得解题思路、反思解题过程这样几个环节进行。

出示题目后,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哪些,解决这个问题存在怎样的困难,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都是小盒,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再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结合交流揭示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接着,让学生联系例1的学习经验,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如果假设6个全是小盒,结果会怎样?并结合实物图帮助学生理解:假设6个都是小盒,就要把原来的1个大盒替换成小盒。

这样,装球的总数就比原来的80个少8个。

然后,让学生列式算出结果,并在反馈时具体说说列式的思考过程,以及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思。

最后,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例1和例2的解题过程,说说自己有什么体会,使学生体会到:例1和例2都是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都是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原来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含有一个未知量的问题,从而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71页的“练一练”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根据题意可以写出哪些数量关系式,解题时可以怎样假设,假设后购买衣服的总价有怎样的变化,再独立完成解答。

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题目,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有哪些,根据题意可以怎样进行假设,再列式解答。

组织交流时,要让学生具体说说是选择哪种思路列式解答的,假设后,买票用去的钱数有怎样的变化。

4.练习十一的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填空时的思考过程。

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假设,再完成书上的填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种思路完成解答,并组织交流。

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独立完成解答。

组织交流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假设的,假设后是怎样调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