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结)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创新实验
初中物理精品课程创新实验初中物理精品课程创新实验总结(共41个)首先,在瓶子里吹气球思考:瓶子里吹的气球,为什么气球口松开后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玻璃瓶,红绿两根吸管,一个气球,打气筒。
操作:1.事先用螺丝刀在瓶盖上打两个洞,插入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稻草上系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一个泵使气球在吸入管处变大。
5.放开红色的吸管,气球会立刻变小。
6.使用气泵,然后做一个红色的吸管,让气球变大。
7.快速捏住红色吸管和绿色吸管的两个喷嘴。
8.放开红色的吸管口,气球并没有变小。
说明: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其橡胶膜的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但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子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膨胀,而绿管是封闭的。
这样一来,瓶子里的气压就会降低——甚至低于气球里的气压,气球就不会再缩小了。
二、能接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不会在气球的球面上轻轻扣上一个小杯子,然后吸起来?材料:气球1 ~ 2个,塑料杯1 ~ 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1.吹气球,系好。
2.将热水(70℃左右)倒入约一半的杯子中。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倒掉水。
4、立即将杯子紧紧倒在气球上。
5.轻轻提起杯子和气球。
描述:1.直接把杯子倒在气球上是吸不上气球的。
2.一个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里的空气逐渐冷却,压力变小,所以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扩展:孩子们,请想一想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把气球吸起来。
第三,可以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盖住燃烧的蜡烛。
蜡烛熄灭后,玻璃杯里会发生什么?材料:1个玻璃杯(比蜡烛高),1根蜡烛,1个平板,1个打火机和一些水。
操作:1.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在盘子里装满大约1厘米高的水。
3.用玻璃杯倒扣蜡烛。
4.观察蜡烛燃烧和盘中水位的变化。
解释:1.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消耗完之后,蜡烛就熄灭了。
2.蜡烛熄灭后,杯中的水位会逐渐上升。
创建:可以用空容器自动收集其他溶液吗?四。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一、实验名称: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的演示二、实验设计思路:“竖直方向”指的是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就是指重力的方向在任何情况下都与水平面垂直,初中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中由于认知和理解方面存在一些片面,容易把重力方向描述为“垂直向下”,特别是作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示意图的时候,很容易画成垂直于斜面向下,因此,如果能给学生演示出重力的方向始终与水平面垂直,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基于这种教学需要,构想和设计出本实验。
三、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四、实验所用器材:方形水槽一个、有刻度的匀直木条一根、有孔金属小球一个、细线一根、合适的木板一个、合适的钉子两根、适量的水五、实验原理:木条在水的浮力作用下绕钉子转动,静止时的位置就是水平位置,悬挂金属球的细线的方向就是金属球所受重力的方向,如果细线与木条垂直,就是金属球所受重力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即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六、实验组装及操作步骤:(1)将匀直木条正中间打一小孔,孔略比钉子大一些,并尽量把孔打磨光滑。
(2)在木板适当高度的中央钉上一枚钉子,并将木条穿在钉子上,使木条能绕钉子在竖直面内自由灵活地转动。
(3)在木板上钉木条的钉子上方适当位置再钉一根稍长一些的钉子,在钉子上拴上用长度合适的细线穿起的金属球。
(4)将木板竖直放入方形水槽中,最好能和水槽固定在一起。
(5)在水槽中倒水,到水面在钉木条的钉子处为止。
(6)此时木条所处的位置就是水平位置,细线的方向就是小球所受重力的方向,很容易就能看出,细线与木条垂直,即小球所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7)将水槽放倾斜,木条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发生转动,静止后可以看出,木条的位置依然是水平位置,细线依然与木条垂直,即证明小球此时所受重力方向依然竖直向下。
(8)将水槽倾斜任意角度重复以上实验几次,每次细线都与木条垂直,即每次所受重力的方向都与水平面垂直,得出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的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实验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然而,传统的物理实验方法可能无法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入生活元素在物理实验中,尽可能地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和反射”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镜子和玻璃球等物品来模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一物理现象。
二、利用现代技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物理实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结果,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
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和效率。
三、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目标,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报告、实验设计等方式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总结: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引入生活元素、利用现代技术、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应用。
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和创新一、引言初中物理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效果不明显、实验操作复杂、实验器材限制等。
因此,我们需要对物理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提高实验效果和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2)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二、实验设计思路: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
它的不足之处: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如图)七、实验原理: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
初中物理创新教案(优秀7篇)
初中物理创新教案(优秀7篇)初中物理创新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转变教师教学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教学目标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⑵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
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
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⑶培养学生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⑷培养学生运用科技与资讯的能力。
通过正确、安全和有效地利用科技,汇集、分析、研判、整合与运用资讯,提升学习效率与生活品质。
⑸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于生活中。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初中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四、实施措施和安排1、组织形式:⑴个人活动:针对研究课题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走访、查阅资料、调查等形式写出调查报告。
⑵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明确研究方向。
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写好小组总结,汇报研究成果。
2、教学形式⑴任务驱动。
向学生提出有明确具体要求的任务,引导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展开。
⑵集中与分散、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师针对性指导。
需要利用一部分课内时间,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或由学生进行交流研讨;需要利用较多的课外时间,包括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由学生进行集体或个人的研究活动。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初中部分12个实验)
1
一.报告内容提纲归纳: 1. 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的内涵和外延 3. 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的六大原理和实例演示 4. 物理创新性教学六要素和八理念 5. 物理创新性教学九行为
15.08.2020
2
二.报告采用教学方法:
8
❖ 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 组在观看我们的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时给予 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5.08.2020
9
15.08.2020
10
15.08.2020
11
❖ 2. 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的内涵和外延
❖ 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是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 先导,改进传统物理实验原理,改革传统物理实 验方案,突破固定实验方案和实验仪器厂家生产 仪器设备的束缚,创新性的运用物理学理论和物 理学实验原理,创新性的设计实验方案、自选、 自组和自制实验器材、创新性的完成物理学实验。 简约物理实验器材,优化物理实验效果,具有创 新因子的物理学实验。
质量。7. 根据力平衡有PS=G1+ G2﹣f ,
即 P= (G1+ G2﹣f ) /S ,即可测定大气
压强P。
15.08.2020
19
这个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打破了传统实 验方案,既简明、准确、又安全可靠,具 有很强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推广性。
15.08.2020
20
❖ 实例2:能平衡吗?为什么?
突出创新,所以没有固定的模式和万能的 方法。但是物理创新性实验的设计又有其 规律性、方法和技巧,从物理创新性实验 设计的六个层面上试探性的提炼、归纳出 物理创新性实验的六大设计原理。
15.08.2020
14
❖ (1)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物理平衡原理; (2)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物理转换原理; (3)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物理比较原理; (4)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物理放大原理; (5)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物理模拟原理; (6)物理创新性实验设计物理变换原理。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名称:设计一个简易的蒸汽机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蒸汽机,探索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实验材料:1. 蒸汽机模型装置2. 热能源(电炉或蜡烛)3. 水实验步骤:1. 搭建蒸汽机模型装置,可以使用一个小容器作为蒸汽室和蒸汽发生器,一个塑料飞机螺旋桨作为轮子。
2. 将水加入蒸汽室中,水位不要太高,保证一部分的水可以蒸发成蒸汽。
3. 将热能源放在蒸汽室下方,加热水,使其产生蒸汽。
4. 观察蒸汽产生后的现象,飞机螺旋桨是否转动。
实验原理:蒸汽机是利用水蒸气燃烧产生热能并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利用热能源将水加热,使水蒸发成蒸汽。
蒸汽的产生使得容器内的压强增大,从而将飞机螺旋桨推动旋转。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热源,防止烫伤。
2. 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3. 实验完毕后要及时关掉热源,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当热源加热水时,水会逐渐蒸发成蒸汽,蒸汽的生成使得容器内的压强增大,从而推动飞机螺旋桨旋转。
这一结果说明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通过燃烧蒸汽产生的热能,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推动机械装置的运动。
实验应用: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蒸汽机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发电、动力机械等领域。
通过这个简易的蒸汽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了解蒸汽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总结:通过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蒸汽机的实验,我们对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蒸汽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通过热源的加热,将水蒸发成蒸汽,从而推动飞机螺旋桨的旋转。
蒸汽机的应用范围广泛,在现代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个实验既能够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案例与评析一、实验课题名称: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二、实验设计思路:运用控制变量法使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观察水和食用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用时间的多少。
在升高相同温度时用时较长的自然吸收热量就较多,表示吸收热量的能力就较强,即比热容较大;反之则然。
(吸收热量的能力与时间成正比)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该实验是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已知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外,研究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知识探究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器材:铁架台、试管2支(型号相同、质量相等)、试管夹、温度计、细绳、石棉网、冷水、食用油、酒精灯、火柴、秒表等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
它的不足之处: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七、实验原理: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1实验题目:水中取币不湿手实验设计思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能演示物理原理,揭示生活中的物理道理,设计本实验。
实验目的:让学生认识大气压,并知道大气压可以为人们所利用,为人类服务。
实验内容所涉及的科学原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大气压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1、在盆子中放一枚硬币,2、在盆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没硬币,3、在盆中放上一支蜡烛并点燃,4、将一只玻璃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5、取出硬币。
实验装置图片:实验所用器材:盆子一只,硬币一枚,蜡烛一支,玻璃杯一只,水,火柴实验过程与效果:在盆内的水中浸有一枚硬币,把蜡烛放在盆中并将其点燃(蜡烛的长度大约是杯子深度的三分之一),从火焰的上方用杯子把蜡烛罩起来(尽量选用较大的杯子),蜡烛在短时间内还在燃烧,过一会儿,蜡烛的火焰熄灭了,这时杯中发生了变化,盆中的水被杯子吸进去了,这样就可以不把手弄湿而将硬币取出来。
揭开秘密:空气中大约有五分之一是氧气,被杯子罩住的火焰之所以熄灭,是因为蜡烛把氧气燃烧掉了的缘故。
由于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溶解在水中,杯中的气体减少了,从而使杯中压力降低,这样外面的水就被大气压压进了杯中。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2实验题目:用音乐盒辨别物质的导电性实验设计思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能演示物理原理,揭示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利用学生自有的玩具,同时又有趣味性,设计本实验。
实验目的:让学生认识导体与绝缘体实验内容所涉及的科学原理:物质的物理性质实验操作步骤:从音乐盒的开关处引出二根导线,导线引出端接上碳棒,可先测试一下碳棒的导电性,然后分别测试金属、木片、塑料片、玻璃、水、食盐溶液、蔗糖、酒精等的导电性。
实验装置图片:实验所用器材:音乐盒(音乐卡片等)、导线、碳棒、铜丝、铝丝、木片、塑料片、玻璃片、蒸馏水、酒精、蔗糖及其溶液、食盐及其溶液实验效果:本实验利用的是学生一般都有的玩具设计的一个实验,实验操作简单,说明的物理道理明确,实验现象明显,是学生自己都能做的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创新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创新一、引言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实验设计与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设计的原则1.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验设计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力学运动的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个小车滑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斜度滑坡上的运动变化,从而理解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
2.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实验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可以通过增加实验环节、提出探究问题等方式增加实验的难度,如在光学的实验中,可以设计一个探究反射定律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光线的反射情况,进一步探讨反射定律。
3.注重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物理实验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实验设计应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电路的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个串、并联电路实验,学生需要通过搭建电路、测量电流和电压等实际操作,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
三、实验创新的策略1.引入科学探究思维:实验设计应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和总结结论的过程,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其提出合理假设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2.引入科技手段:在实验设计中引入一些科技手段,如数据采集仪器、模拟实验软件等,可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增强学生的实验体验。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课程中,可以通过红外测温仪器测量冰的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并用图表呈现数据,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分析物态变化过程。
3.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创新:实验设计应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新,让学生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扩展。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创新思路(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创新思路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创新思路摘要: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物理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物理实验设计的创新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实验设计的创新思路,最后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阐述了创新思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然而,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方法陈旧、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初中物理实验设计的创新思路。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1.实验内容单一: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缺乏新意和多样性。
2.实验方法陈旧: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往往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操作”的模式,学生被动地参与实验,缺乏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
3.学生参与度不高:由于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方法陈旧,导致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参与度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融入现代科技:将现代科技手段融入物理实验设计,如使用传感器、计算机辅助实验等,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趣味性。
5.跨学科整合:将物理实验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如数学、化学、生物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6.学生主导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7.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物理环境中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绿色环保:注重实验过程中的环保意识,提倡使用绿色、安全的实验材料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创新思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以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欧姆定律”实验为例,采用创新思路进行实验设计:1.融入现代科技:使用计算机辅助实验,实时监测电流、电压的变化,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趣味性。
创新实验《探究声音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方案
一、实验名称:探究声音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实验设计思路:
课本实验中所的供的实验器材有铁架台,有线的乒乓球,音叉,但在实验中乒乓球被弹起的角度不能直观看出,我想找一样东西能直观地给学生观察,分辨,看到数学用的量角器,给我提供了灵感。
我用卡纸画出角度,贴在木板上,把木板放在铁架台后,便珪学生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高度和角度。
三、实验目的:
掌握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四、实验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音叉的声音越大,音叉振幅越大,弹起乒乓球的角度就越大,反之亦然。
五、实验操作步骤:
(1)按图装置好实验器材,先把音叉轻声敲响,记录乒乓球弹起角度。
(2)再用大一点力敲音叉,记录乒乓球弹起的角度。
(3)第三次用力敲音叉,记录乒乓球弹起的角度。
(4)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音叉声音大小乒乓球弹起角度音叉振幅1
2
3
(5)结论: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六、实验装置或照片:
七、实验所用器材:
铁架台一个,音叉一只,连线乒乓球一个,自制角度板一块。
八、实验效果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实验效果:经过三年的施教效果很好,能直观地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角度,从而知道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设计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设计案例分析一、引言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而物理实验则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物理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然而,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方法单一、实验器材缺乏、实验效果不理想等。
因此,进行物理实验创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实验为例,对其创新设计进行详细分析。
二、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传统实验方法传统的实验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液体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实验器材包括酒精灯、蒸发皿、电风扇、温度计、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包括:a) 将一块水滴在蒸发皿上;b) 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c) 用电风扇分别吹拂蒸发皿;d) 观察并记录水蒸发的速度。
2.创新实验设计(1)材料准备:使用透明塑料袋代替蒸发皿,塑料袋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保温性能,可以更好地观察液体蒸发的过程。
同时,使用塑料袋代替蒸发皿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蒸发与容器材质的关系。
(2)创新实验方法:将水滴在塑料袋上,用保鲜膜覆盖塑料袋,然后将其置于不同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水蒸发的速度。
为了更好地控制环境因素,可以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来测量环境温度和湿度。
此外,可以使用计时器来记录时间,以便更好地比较不同条件下蒸发的速度。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1.实验过程按照创新实验方法进行操作,首先将塑料袋置于常温环境下,等待一段时间后揭开保鲜膜观察水蒸发的速度。
然后逐渐改变环境温度、湿度和风速,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有条件都得到测试。
2.结果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蒸发的速度,可以发现液体蒸发与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关系。
在温度较高、湿度较低、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液体蒸发的速度会更快。
通过创新实验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液体蒸发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创新实验设计,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液体蒸发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名称:双试管实验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设计思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大气压强中,有一些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由于大气压强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想到了双试管实验,并对其进行改进,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实验器材:试管两支(大小不同,小试管刚好能装进大试管为宜,小试管的内部染上颜色,并在小试管的内部用502胶水固定一根细线。
)、水、小塑料块。
实验操作步骤:1、将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
2、将两支试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
(小试管会掉出来。
)3、在大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4、将小试管插入装水的大试管中。
5、将两支试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
(可以清楚的看到小试管在大试管中缓慢上升,直至大试管顶部。
)6、在小试管的细线上挂一塑料块。
7、重复步骤3和4,并观察实验现象。
(可以看到塑料块随小试管一起上升。
)由此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创新点:1、小试管内部染色: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观察得更清楚。
2、小试管内部固定细线:(1)小试管进入大试管中不易取出,操作不当会使试管打碎或损坏,有了细线可轻易的将小试管拉出来,使实验操作更方便。
(2)可在细线上悬挂重物,使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神奇力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实验注意事项:1、小试管染色应是内壁,若染外面一是可能影响实验效果,二是遇水颜色容易掉。
2、细线应固定在小试管内部,若固定在小试管外面会影响实验操作。
3、大试管中加入的水要适量,一般半试管水即可。
4、小试管下面悬挂的重物应是轻小物体,否则实验不能成功。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及改进
-026-2023年第29期(总第369期)课堂教学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物理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打好基础。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改进和创新实验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打造高质量物理课堂有着重要意义。
一、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及改进意义物理学科作为自然学科,其核心任务是揭示自然界的规律。
这些规律通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直接理解,因此实验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途径。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现象发现规律,理解概念和原理,建立物理思维,并学会应用物理规律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创新和改进物理实验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至关重要,有助于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物理观念。
传统的物理课堂通常实施“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发现本质规律、形成物理思维。
而创新物理实验设计,对物理实验进行改进,可以为学生搭建直观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并通过自我反思与探究,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这对于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及改进的原则与方法(一)设计原则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和改进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物理学习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兴趣点、物理实验条件等,以提升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需求,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
因此,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和改进应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情境化原则。
所谓的“情”,指情感、兴趣、思维;“境”则指场景,是符合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具体场景或环境。
教师需要重视物理实验情境设计,使学生能够沉浸于实验中,更好地理解概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1]。
初中物理生活化创新实验的设计与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生活化创新实验的设计与研究结题报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物理生活化创新实验的设计与研究结题报告1. 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创新实验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物理创新实验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作者:朱文军文章来源:初中物理点击数:1609 更新时间:2007-7-5一、实验名称: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二、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卷尺、秒表、纸片,但是采用这些实验器材总是发现纸片在下落的过程中忽左忽右的飘,下落的路线不是直的,容易碰到课桌或其它的物体而改变路线。
我就想找一种东西来代替它,起初想用气球,但发现更难控制路线,而且气球太大,放在实验桌上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后来想这种东西应该还是用纸来做,因为如果采用铁球等密度较大的东西做实验的话,由于下落的时间太短无法测量下落时间,或者是测量出来的时间误差太大。
最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想到用小时候玩过的三个纸条组成的“纸锥”来替代原来的纸片。
而且下落的时间可以通过秒表测出(由于实验室没有足够多的卷尺,可以利用人的身高这个已知条件,此时下落的时间大约是1.2秒)。
三、实验目的:学会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四、实验所涉及的科学道理:测量纸片(改成“纸锥”)下落的速度这个实验利用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
把纸片改成“纸锥”,主要考虑它在下落时由于下部的形状不同,空气的流速也不相同,根据“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伯努利原理),会产生压力差,导致“纸锥”下落时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具体旋转的方向是由安装时的顺序决定的)。
五、实验操作步骤:(1)实验前要测量出同学的身高,作为“纸锥”下落的高度s,记录在实验表格。
(2)一位同学把30~50厘米长的刻度尺平放在自己的头顶,另一个同学按照这样的高度自由释放“纸锥”,同时开始记时,记下“纸锥”落地时所用的时间t,记录在实验表格。
(3)重复上述步骤两次。
(4)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纸锥”三次下落的速度,并计算出平均值。
六、实验装置或照片:学生可以自制“纸锥”(剪三个完全相同的左右的纸条,把每个纸条对折一次,然后连环套在一起,如图1所示,把三个“脚”向外抽紧,如图2所示)七、实验所用器材:“纸锥”一个,30~50厘米长的刻度尺一把,秒表一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洪江区一中,邓亚平
一、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1.地位:该实验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内容,在已知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外,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作用:
⑴该实验是探究物质比热容的核心实验,能对后面的知识探究奠定良好基础;
⑵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较好的理解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也有所不同;
⑶由实验得出结论,客观具体,学生容易接受,同时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实验原型:
传统的实验是使用控制变量法,用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控制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比较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
2.不足之处:
⑴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⑵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两个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等)不便于控制;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实验创新
⑴直观比较,直接得出结论。
⑵改进实验装置,减少实验误差。
2.改进之处
⑴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相同时间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所用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出实验结论更加直接;
⑵;利用串联的阻值相同的电阻丝加热,更精确的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
⑶实验器材更加简单,降低了实验准备难度和危险系数。
四、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电阻值相同的电热器两个,导线若干,温度计两个,烧杯两个,停表,煤油,纯净水。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实验原理:新实验也使用控制变量法,改为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来比较所需要用的时间。
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此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
2.装置说明:
⑴实验前,要使用天平称量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
⑵两个电热器一定要阻值相等并且串联;
⑶温度计液泡不要碰到容器壁、容器底和电热丝
⑷注意输出电压为两电热器额定电压之和。
六、实验过程:
1. 将准备好的乘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的两烧杯放置在试验台上;
2.将两个阻值相同的电热器串联接在14伏的直流电源上,此时开关是闭合的;
3. 将串联好的电热器分别放入水和煤油中,并放入温度计,记录初温;
4.打开电源,同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观察两烧杯中温度计的变化;
5.在温度计达到40℃时用停表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6.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7.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水)吸收的热量较多,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
七、实验效果:
改进后,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减小了实验误差,缩短了实验时间,实验成功率高;在教学中学生更容易接受比热容的概念,更容易弄懂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以及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变化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热量较多。
八、自我评价
⒈对于综合分析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新实验更容易得出实验结论;
⒉缩短了实验时间,降低了难度;
⒊师生合作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⒋若课堂教学时间充足,后续可利用焦耳定律算出1kg煤油和水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直接引出比热容的概念,学生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