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几种类型
托物寓意的写作技巧解析(最新)
托物寓意的写作技巧解析
托物寓意,是散文和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哲理巧妙地寄托在具体的物象之中,达到凝练含蓄、情感蕴藉的文学效果。
从教材中我们不时可以阅读到这样的文章。
《白杨礼赞》是托物寓意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华北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抗日军民的由衷赞美之情。
《我的空中楼阁》借助于栖居的小屋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
《病梅馆记》借写梅揭示了压制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借“梅”表达了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的强烈愿望,充分展示出作者要不顾一切来“疗梅”、“护花”的自我牺牲精神。
托物寓意,可以使文章含蓄蕴藉,充盈着诗情画意的美。
议论文中也可以借助这种方法论证说理。
议论文中的托物寓理,可以使说理形象生动,增添文章的`哲理美和形象美。
在华夏文化的长河中,我们的母语中积淀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名句,如“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些名句,把物象和哲理巧妙融会在一起,达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在这类诗文中,作者所借之物是表情传理的外壳,而情、理是这个外壳之下的精神内核。
内外之间的联系纽带常常是拟人、象征手法。
其实,用审美的眼光去观照我们身边的事物,自然界中的不少物象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哲理。
【托物寓意的写作技巧解析】
1。
托物寓意作文指导(1)
“托物寓意”作文指导一、托物寓意的概念1.含义:托物寓意是一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它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寄托主观的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2.运用方法:“托物寓意法”是指在构思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见景生情,托物寄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揭示事物寄寓的道理、情感。
运用此种写法,需要注意寻找托事与寓意之间的某些共同点,以显示出两者之间的一致性。
二、构思要求(一)选好物象要托物寓意,先要有物可托。
这物须特点鲜明、形象突出,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灯、根、月亮、泪珠、向日葵等等。
这些物象往往有多种内涵,如灯代表光明、希望、温暖,月亮代表思念、团聚、纯洁等。
作者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托物寓意。
例:吴伯箫在《灯笼》里把灯笼作为寄托物,寄托家庭温暖、夜行时的光明、节日的欢乐、姻缘的圆满、皇家的富贵、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符号。
同时,灯笼也成了全文的线索,串联起跟灯笼有关的故事。
(二)以物为线在文中以叙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主,叙写的物往往是作者成长历程中心灵大厦的支撑,物是行文的线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化,作为线索的物象或勾连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串联人生经历,物象与事件有机结合,意义得到不断提升。
物象不断地出现在文中,特别是文章的关键位置,如开头、结尾,或者是中间的过渡段,会使叙事变得灵动,疏密有致。
托物寓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铺垫,需要提升,物象不可能一出现,就立即赋予它某种寓意。
例文1:《记忆中的芒果》我在世上行走,记忆是我唯一的行李。
——题记记忆中,我们一起走过的林荫下,还残留着黄昏时洒下的朝霞;记忆中,我们一起仰望过的星空下,还闪耀着你为我祈福过的那片光辉。
你是昨天,已离我远去。
你给的记忆,仍然清晰。
看吧,那棵芒果树还骄傲地矗立在贫瘠的土壤中,紫红色的新叶藏匿不住它的生机。
那时候,天蓝得澄澈,我们就这样站在芒果树下,忠诚地盼望结出果子。
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几种类型
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几种类型作者:程予东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07年第19期经常见到学生习作中写物的文章,那些倾其笔力对所写之物进行多角度描绘的文章(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等等)即使语言再妙笔生花也很难讨巧,很难进入审美的殿堂。
原因何在?其实,写物的文章要有思想哲理的渗透,它才是丰厚的,有力度的;反之,文章的意蕴是简单的、肤浅的。
那么托物的文章怎样才可以进入哲理的领域呢?有没有一些可资参照的路径呢?第一种类型:由咏物到咏人作者描绘物的目的是为了引入与之相似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物的内质就是人的内质。
所以在描述物时,一定要抓住其有关特点来体现其精神内核。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篇范文。
暗香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
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
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
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我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
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
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
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
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温柔的记忆。
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
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
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
而原来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
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人家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
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
描写植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和五种修辞手法
描写植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和五种修辞手法托物言志手法
托物言志是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将植物用来代表某种情绪、思想、心理状态,把特定的物象用来比喻某种精神内质。
托物言志可以突出文章的感情色彩,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五种修辞手法
1、比喻:将一个物体比喻成另一个物体或抽象概念,以用形象的语言表达精神层面的概念。
比如:“他的头发就像一片金黄色的棉花,簇拥在他的头上。
”
2、夸张:将一个事物的特性夸大,以增强其特点的表现力。
比如:“他的胆子就像一只大象,可以承受一列火车的重量。
”
3、拟人:将一个物体拟人化,将一个非人类的实体比作人类的行为举动或感情反应,以形象活泼的方式描述一个事物。
比如:“树木像父亲一样,把绿叶照顾得贴身又有爱心。
”
4、反问:用反问的句式表达对概念或事物的质疑,以引发读者的思考活动。
比如:“花朵的美丽,为什么会让人心酸?”
5、排比:用平行的句子,将相同的语言结构不断重复,强调文章中的某些重点意义。
比如:“植物茁壮成长,花朵盛开绽放;山高水长,鸟儿翱翔飞翔。
- 1 -。
托物寓意 言近旨远
托物寓意言近旨远有些作文题目适合于运用“托物寓意”的技法来写,比如下列话题:“自信”“追求”“个性”“生命”“缺陷”“色彩”“意志”“诱惑”“合作”“多彩的美”等。
写这样文章,内容上应该包含物、情、理三项要素,做到物、情、理这三者有机结合。
因为物是基础,因物才能生情;情是引线,因情才能明理。
所以只要写物要明,抒情就充分,说理就透彻。
所谓“托物寓意”,也叫“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托物寓意”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其一,通过咏物来抒情,属于间接抒情。
它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在抒情方式上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
其二,“托物寓意”中的“意”亦即“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其三,主要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一、搜寻物象,把握特征,明确立意。
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至关重要。
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
抓住了相似点去状摹事物,为言志架桥铺路,才能使托物和言志契合交融。
当作者选择了一种能够负载作者所表达某种思想认识或思想的事物为吟咏对象时,就应准确地把握了这一事物的特征。
“搜寻物象”往往要用到比喻的手法来设譬。
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如“人生”这个话题,可以说是宽泛、空洞、悬而又悬。
我们可以可以作出多种比喻来阐释它:(1)人生如曲——或高亢激昂,或低沉婉转……曲调各有特点,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是用一生谱成;是否悦耳动听,全看你如何谱写。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述,表现出作者的某种主观情感或者态度。
具体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如下:
1.比喻法: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例如:以山比人,以花比女子。
2.拟人法:将物体或自然景观的形象拟人化,给予其人类的品质和行为,表达某种感情或态度。
例如:雨是在哭泣,花儿在微笑。
3.象征法:用一个物体或一个符号来代表一个概念或观念,表现某种情感或思想。
例如:黑暗是孤独和危险的象征。
4.拟声法:通过描述声音、噪音、歌声、深情的呼唤等,表现某种情感和思想。
例如:风声呼啸,像是在宣布着什么。
5.对比法:通过将两个相反或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在表达时产生强烈的感情反应。
例如:白天如同银盘,夜晚如同黑幕。
6.借景抒情法:利用自然景色来表达某种感情或思想。
例如:在河边的绿茵如毯,我感到富有诗意和醇厚的艺术感。
顾兹桐而兴虑,思假物以托心——托物寓意法说略
一
拉 上 来 。我 站 住 了 , 望 着 黄 鹂 , 然 觉 得 它 的 焦 黄 我 忽
、
即物 明理
的羽 毛 , 的嘴眼和 爪子 , 带 有一种 凄惨 的神 气 。 它 都 ”
即 物 明理 , 是 用 眼 前 所 见 之 物 ( 括 心 中 所 想 就 包
之 物 ) 阐 明 一 种 道 理 。比 如 , 犁 的 散 文 《 鹂 》, 来 孙 黄 就
文 学 创 作 的 艺 术 准 则 。 俗 地 讲 , 作 者 将 自 己对 社 通 写
会 人 生 的 感 悟 , 者 是 自然 界 诸 般 景 物 引 发 的 情 志 , 或 借一个 外 界事物 来 寄托 , 描 写这个外 界事物 时 , 在 予 以巧 妙 地 表 现 出 来 , 就 是 托 物 寓 意 的 写 法 。 者 把 这 作
而 各 不 相 同 。 一 次 见 到 黄 鹂 , 在 抗 日 战 争 期 间 的 第 是 阜 平 县 山村 :
在 不 断 的 炮 火 洗 礼 中 。 时 清 晨 起 来 , 茅 屋 后 有 在 面 或 是 山 脚 下 的 丛 林 里 . 我 听 到 了 黄 鹂 的 尖 利 的 富 有 召 唤 性 和 启 发 性 的 啼 叫 。 可 是 , 们 飞 起 来 , 若 它 迅 流 星 , 密 密 的 树 枝 树 叶 里 忽 隐 忽 现 , 常 是 在 我 仰 在 常 视 的 眼 N- 闪 而 过 。 黄 的 羽 毛 上 映 照 着 阳 光 。 丽 一 金 美
黄 鹂 的 全 部 美丽 。 是 一 种 极 致 。 这
“ ” 但 在 文 中 不 是 直 接 说 出 来 , 且 写 次 看 见 黄 理 , 而 鹂 的 情 景 。 四次 见 到 黄 鹂 的情 景 , 时 , 地 , 人 这 因 冈 因
托物寓意作文指导
这两个月中,小树也陪我一起接受着考验。转眼间,又到春 回大地时,假期也结束了,通过我的不懈努力,各科成绩都回到 了曾经的优秀。当我拿着卷子再一次从树下走过时,小树的枝头 已有点点绿意,我看见枝头吐出了新芽,我知道它会看到有一缕 阳光刺破了厚重的乌云,为它驱走所有阴霾。
冬天再怎么漫长,也不会是永久的。四季变换,时光变迁, 严冬之后终会迎来温暖的春天。生命的历程也如四季变换,在困 境中看到希望,不停下奋斗的脚步,总有一天走出山重水复,来 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托物寓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铺垫,需要提升,物象不可能一 出现,就立即赋予它某种寓意。有一个由实而虚的过程。
新芽
初二8班徐小丫
冬阳暖烘烘地照着大地,似乎想把肃杀的气氛冲淡一点,但我的 心情却不像这阳光,温暖明媚。
考试成绩出来了,我比上次退步了很多,拿着卷子走在回家的路上, 狂风风撕扯着我的的内心,成绩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转眼间已走到楼下,这里有一棵小树。春天小树刚被种下时,枝 头上隐隐约约泛滥着点点绿意,枝头上吐着新芽,翠绿的样子惹人喜 爱,经过夏的考验,秋的摧残,到了冬天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肆意 的风吹乱它的枝干,瘦弱的身子在寒风中无力地呻咛
我从他身边路过,走到楼道里,却怎么也不愿意回家,便坐在家门 口,看着这棵可怜的小树在寒风中挣扎。一阵寒风吹来,把小树吹得 东倒西歪,风,似乎想折断他的枝干,呼呼作响。它会坚持住吗?它 还能等到吐新芽的季节吗?
托物寓意
作文指导
珠海市斗门区实验中学谈登芳
目录
01/ 托物寓意的概念 03/ 范文佳作鉴赏
02/ 托物寓意作文的思路 04/ 学生作文修改
PA R T. 0 1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托物寓意的概念
例谈托物言志写法的运用
例谈托物言志写法的运用托物言志是一种修辞手法,常用于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中。
它将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事物、景象,转化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阐述。
托物言志既可以通过事件、物品等具体事物来表达思想,也可以通过比喻、隐喻等抽象手法来达到目的。
下面将就托物言志写法的运用进行具体例谈。
例一:朝向太阳顾城在《钟楼》中用“钟楼”托物,表达了人生的追求和信念。
他把钟楼看作一个朝向太阳的方向,象征着人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通过“钟楼”和他身上的“钟”的比喻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追求。
他希望自己像钟楼一样,永远坚定地向着太阳坚定前行。
例二:花开花落“花开花落”是古文学中广泛使用的托物手法。
花是人们赞美的对象,其中蕴含的哲理是深刻的。
花的短暂寿命,告诉了我们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唤醒了我们珍惜时光的意识。
花开花落,也表明了人生的起落,时间的无情。
这种托物言志手法充分展现了人生的哲理,也抒发了文字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例三:横扫千军“横扫千军”是历史上的著名战例,也是托物言志常常使用的典故。
它表达了巨大的力量感,传达了人们勇气和斗志的激励。
通过“横扫千军”这个光荣的历史事件,寓意了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迎难而上、并肩作战、共克时艰的决心和勇气。
例四:飞翔的雄鹰“飞翔的雄鹰”是文学中常用的典型托物。
雄鹰是一种具有凌空飞翔能力的鸟类,激发了人们对挑战自我的激情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雄鹰高飞,象征着在人生中,追求成功和完美的精神和追求。
通过“雄鹰”这一托物手法,将人性的优美展现出来,自由和奋斗成了“雄鹰”与人的相似之处。
总之,托物言志是文学艺术中逐渐流行起来的手法之一。
它以自然界中的生物、物品、景象等人熟悉的事物,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感悟。
托物言志的运用是一种极富艺术感的创作方式,它会唤起读者对生活的深度思考,也能启发人们对生命中的困惑反思,是一种十分成功的文学形式。
古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古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古诗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具体物品的描写来表达抒情、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常常在古诗中被广泛运用,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
古诗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以自然物为喻:比如用花、树、鸟、兽等自然物来寓意人生哲理或表达自己的情感。
2.以器物为喻:比如以钟、磬、剑、琴等器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描绘一种场景。
3.以人物为喻:比如以历史人物或神话人物来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4.以动物为喻:比如以虎、龙、凤、鸟、蛇等动物来寓意某种道理或表达某种情感。
通过托物言志,古诗能够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思想和主题。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用酒喻人生,表达了豁达豪放的情感和对人生的热爱;苏轼的《赤壁赋》中,以赤壁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怀疑。
总之,古诗托物言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法,它使古诗更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 1 -。
高考作文指导:托物象征借象传意
高考作文指导:托物象征借象传意托物象征指的是通过描写和表现物体的形态、颜色、动作等特征,将物体转化为一种象征,用以传达作品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高考作文中,托物象征常常用于描写和抒发情感,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就是一篇高考作文指导,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托物象征来进行表达。
一、理解托物象征的含义和作用托物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即通过描写和表现物体的形态、颜色、动作等特征,将物体转化为一种象征,用以传达作品意义。
它可以使作文内容变得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同时又能够通过物体的象征意义来进一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托物象征不仅可以用于描写自然景物,还可以用于描绘人物、情感等。
二、运用托物象征提升作文表达的艺术感染力1.选择恰当的物体所选择的物体应与文章的主题密切相关,能够体现作者的感情和意图。
例如,在描写春天的作文中,可以选择花朵作为托物象征的对象,它美丽、娇嫩,可以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渴望。
2.准确描述物体的形态、颜色、动作等特征通过精准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形态特征,进而能够进一步理解其象征意义。
例如,在描写夕阳的作文中,可以描述夕阳橙红的颜色,渐渐下降的动作,以及给人带来的温暖和宁静的感觉。
3.深入挖掘物体的象征意义物体的象征意义通常是与自然联系紧密相关的。
通过深入分析和思考,可以揭示出物体所代表的更深层次的含义,使作文更有思想性和感染力。
例如,在描写大海的作文中,可以揭示出大海的广阔与壮丽,象征着人生的辽阔与激情。
三、注意运用托物象征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不宜频繁使用托物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如果过度使用,会显得作文过于矫揉造作,造成矫情的效果。
因此,在运用时应恰如其分,避免频繁使用。
2.注意选用可以联想到的物体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托物象征的意义,应选择一些读者熟悉且易于联想到的物体作为托物象征的对象。
3.注重修辞效果对于托物象征的描写,要注意选择具有强烈修辞效果的形容词和动词,使描写更加生动、感人。
托物寓意写作方法
托物寓意写作方法托物寓意写作方法托物寓意是一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它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抒述主观的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托物寓意写作方法的内容,欢迎阅读!一、“托物寓意”类的命题形式“托物寓意”类作文就其写作样式来说,要求能运用多种手法,准确、生动地说明、描写事物,并能从具体事物的某种自然属性或特点上生发想象和联想,力求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托物寓意”类作文试题的命制方式和其他类型的作文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一般也都是命题、半命题或。
从题目本身来说,一般有两种形式:1. 独词式。
这种方式是直接以“物”来命题,前后不带任何修饰成分,也没有相关的提示,由考生在审题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生发思考、发掘素材。
例如2012年江苏省淮安市的中考作文题是“那条河”,2011年山东省德州市的中考作文题是“风筝”,2011年甘肃省的作文题是“雨露”。
2. 复合式。
题目中虽也出现了“物”,但作了一些修饰和提示。
命题者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突出“物”的某种特征或发掘“物”背后的精神品质。
比如, 2012年湖北省荆州市的中考作文题之一“温暖的阳光”,2012年浙江省义乌市的中考作文题“那是一本的笔记本”,2012年广西省玉林、防城港市的中考作文题是“给你(我)一片阳光”,等等。
就其关注的热点来看,“托物寓意”类作文题所选的“物”都具有某种积极向上的品质,容易引发同学们对美好情感的感受或良好品质的思考。
比如从“阳光”中感受温暖,在“大树”上看到坚强,从“大海”里宽容,在“星星”上看到希望,等等。
因此,这个“物”应该是人们所熟知的,能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
二、“托物寓意”类作文的命题趋势1.就命题的价值取向而言,“托物寓意”类作文会继续采取“以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命题方式,发挥积极的价值导向作用,使人从具体朴素的“物”上能够联想到社会现象、思考人生问题,表达较为深刻的哲理。
托物寓意的概念
托物寓意的概念托物寓意是一种文学修辞方式,通过运用物象形容、暗示人或社会事件的意义和内涵,以达到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的目的。
托物寓意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它广泛运用于诗词、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
托物寓意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给读者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托物寓意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首先,托物寓意在文学中的基本形式是通过对物体的描写来暗示和寓意。
这些物体可以是自然界的事物,如山水、花草树木等;也可以是人工制品,如道具、器物等。
通过对这些物体的描写,作者通过寓意使文学作品更具有意蕴和厚度。
其次,托物寓意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主要包括增强作品的审美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通过运用托物寓意,作品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达人物情感、揭示社会问题和传递作者的思想观点。
托物寓意可以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更易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此外,托物寓意还可以给作品增添一种隐喻的含义。
通过对物象的运用,作者可以借用具体事物的特性和特点来暗示和隐含某种意义。
这种隐喻的方式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厚度,使作品更富有象征性和哲理性。
托物寓意在古代文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如诗、散文和小说等文体中都有托物寓意的运用。
以诗为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托物寓意的运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通过对原野上的草的描写和寓意,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生命的循环不息。
这种通过对物象的描写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的方式,正是托物寓意的典型应用。
托物寓意不仅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在当代文学中也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物象的运用,当代作家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现实生活的细节,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物象的寓意来探讨和表达当代人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托物寓意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还可以让读者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
在总结中,托物寓意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知识点总结 托物寄情
知识点总结托物寄情一、托物寄情的定义托物寄情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物品来表达情感,将情感寄托于物品之上。
《汉书·才士传》有“所谓托物寄情者也”之语。
托物即以物为托,借助物品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和思想;寄情即表达情感,将作者的情感通过描写物品而得以抒发。
托物寄情是作者情感的外化,将主观情感寄托于客观物品之上,让读者能够通过物品的描写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托物寄情的特点1. 真实感受:托物寄情要求作者从真实的感受出发,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情真意切,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性。
2. 心灵沟通:通过对物品的描写,作者能够与读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共鸣读者的情感。
3. 意境丰富:托物寄情善于通过对物品的描写来营造意境,使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4. 寄寓深意:作者可以通过物品的象征意义和联想来表达内心的深层情感和思想。
三、托物寄情的类型托物寄情可以根据表现形式和情感内容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以花草树木寄情:包括对花草树木的描写和赋予象征意义,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情绪。
如李白的《赠汪伦》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表达中,即运用了花草的形象来唤起对友情的怀念和寄托。
2. 以动物寄情:通过对动物的描写和赋予象征意义,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情绪。
如《滕王阁序》中贬谪之事与眼前景物(孤雁)结合,使之成为表达情感的载体,塑造了激昂豪情的境界。
3. 以天地万物寄情:以自然景物或天地万物为表现对象,善于利用自然景物和天地万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情绪。
如苏轼《赤壁赋》中“我赋赤壁,情逾骚雅”,作者通过对赤壁的描写和历史背景的联想,表达了身临其境的情感和豪情。
4. 以人工物品寄情:以人工制品为表现对象,通过对人工制品的描写和赋予象征意义,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情绪。
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一钩深巷阻风流”,利用青玉案的形象来象征阻隔的隔阂,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四、相关经典作品分析1. 《声声慢》《声声慢》是中国古代词曲名篇之一,是一首以乐器为寄托对象的托物寄情作品。
如何运用托物引发作文读者共鸣
如何运用托物引发作文读者共鸣作为一种常用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简称托物)是指通过将思想感情寄托在物象上来表达主题观点的手法。
托物引发读者共鸣,使得读者在阅读作文时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那么,如何运用托物引发作文读者的共鸣呢?一、托物引发作文读者共鸣的重要性托物是一种直观生动的表达方式,它可以通过具象的事物或形象的代替,让作文更加具体、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托物也能够唤起读者的相关情感和意象,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文的主题观点。
因此,运用托物引发作文读者的共鸣是非常重要的。
二、托物的种类及应用1.比喻托物比喻托物是将抽象的概念通过与具体的事物相比拟,来达到形象生动的表达。
比如,作文中可以用“河流”来喻示时间的流逝,用“阳光”来喻示希望和温暖。
比喻托物的运用可以在作文中加入形象的元素,使得主题更具感染力。
2.拟人托物拟人托物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拟人化,赋予其行为、感情等人类的特点。
通过拟人托物,可以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例如,作文中可以将风儿描述为"抚摸着大地的悲伤",草地倾诉出"欢笑和哭泣",通过赋予这些事物人类的情感,使得读者更容易与作文建立情感联系。
3.象征托物象征托物是通过某种事物代表另外一种抽象的含义,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例如,作文中可以用白鸽来象征和平、用红色来象征热情。
象征托物的应用可以使得作文更具隐喻性,增加读者的思考和理解。
三、托物引发作文读者共鸣的技巧1.适度使用托物在运用托物时,需要考虑到托物与作文主题的关联度。
托物要能够准确地呈现主题的内涵,而且应该适度使用,不可为了形象生动而滥用。
只有在恰当的地方使用托物,才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2.托物形象具体在使用托物时,要尽量选择具象的、容易让人产生直观感受的事物作为托物对象。
这样能够使得作文更加生动,同时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3.融入情境和故事对于托物的运用,可以将其融入到具体的情境或故事中,这样可以使得作文更加连贯和有趣。
托物寓意
文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下面是几则托物言志的精品感悟,读 后稻按穗要—空求虚作者文的头。总是昂得最高.
篮球—总是落入圈套,因为有人拍你.
橡皮——为别人的错误献出自己的生命。 抹布——想要清洁别人,自己却是都能得出一种人生感 悟,只要你用心思考。请以“物中看人生” 为话题,扣住事物的特点,写一篇充满人生 哲理的作文。不少于600字。
志”。
5、当诗文中所托之物表达作者某种情怀、某种 志向时,用“托物言志”是恰当的。
6、如果所托之物表达的是其他意思,如赞美、 批判之类,而没有涉及作者的志向时,用“托物
寓意”好一些。
这是一道仿写题,做仿写题,首先要明确仿写要求,分析例句的特点, 比如上面的这道题,要求选取一物,运用“写物寓意”的手法创造 “名言”,例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了物品的特点,写出了 生活哲理,明是写物,实是写人生,让人思考,给人启迪。
的方式出场,然后像周润发一样来个英雄救美,最
后以刘德华般的姿势收场,他会有何等感受?
青椒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优
青椒中有一个传说:凡是坚持到最后的青椒,
秀就能得到至高无上的虎皮。你知道这对青椒来说是 多么重要吗?有了虎皮,他便成了主角。当他在油
范锅里经受了煎炸后,他就会穿上一身虎皮。那金黄 文的颜色让人垂涎欲滴。这时,他就是主角,没有其
例:船:永远在风浪中生活,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停航。
风筝:展翅翱翔蓝天,何愁人间无情系你。 蝴蝶:不知你获取了多少,只知道你追寻的一生都
是美丽。 台灯:人人不可能都成为普照的太阳,但为任一方就
得将一方照亮。
当然同样一物完全可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表达,因为人们 对事物的认识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对生活的感悟也 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物寓意手法运用的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由咏物到咏人首先作者是在记叙的基础之上自然引入要描写的对象既是咏物对象,对要写的物进行泼墨重彩的描绘,这种描绘不是涉及全部,而是抓住其主要特点体现其精神内核,作者的感情在描绘时已经渗透其中,或者在描绘之后再加上抒情性质的语言。
作者描绘物的目的是为了引入与之相似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物的内质就是人的内质。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篇范文。
暗香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
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
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
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
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
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
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
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温柔的记忆。
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
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
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
而原来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
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人家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
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逝了……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
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是如此啊!这篇文章里作者首先描写的是桂花浓烈的幽香和它那隐匿在叶子身后米粒大小的嫩黄的如天空的星星闪烁的嫩黄的花儿。
它的幽香就是它对世界的奉献,它的花儿就是不肆张扬的奉献精神写照。
作者笔下的桂花已经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的客观存在,它已经隐含着一种品质一种操守这自然就关涉到了人的品质人的操守。
下文中所写的内容是在上文描写基础之上的水到渠成。
咏物就是为了咏人,作者由桂花联想到与之相似的人,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拓展联想到更多具有这种本质的人。
这篇文章氤氲着善良、质朴、不肆张扬的人性之光。
读来心中荡起的定是温暖的涟漪。
第二种类型:人融入物中作者的情绪感情始终弥漫其中,起先可能会因为对物的认识是表面的肤浅的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出一种情绪化,它是不理智的,孩子气的,但是读者会从他的理由叙述上认同他的心理。
随着对物内在品质的解读而提升着自己的思想和审美。
物的“品质“其实就是人品质的形象化写照。
也可以是颂扬的感情一直高涨,借别的物来衬托突显自己所咏之物。
前一种构思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抑后扬。
作者不在文章里直接联想到人但是我们在解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就是在写一类人。
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一篇文章。
金色花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五彩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
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
我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
它既不美,也不雅。
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
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
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是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越看越觉得它丑……我真不知道,它会怎疯长下去。
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
这可怕的东西!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
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
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
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
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
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
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
要开出这样神奇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可以想像,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
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有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美丽的金色花。
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篇文章的结构模式属于前一种方式先抑后扬,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在最后一段,从这里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这样一句话:梅花香自苦寒来!自然会联想到这样一些人,他们的绰约在困境熬扎的不屈中,他们的风仪在临难的坦然中。
第三种类型:物为线索写人生作者在文中以叙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主要,但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援物而起援物而发。
叙写的物往往是作者成长历程中心灵大厦的撑持。
自己在叙写的人生经历中物成为其中的一条线索,随文章的语意走向而显。
以物来喻人是它的典型特点。
这类型的文章大多在其所写的文章题目上呈现出要写的物。
题目蕴含双关之意。
例如:《我心中的小溪流》《北坡树》《爸爸的花儿落了》《葵花浅吟》等。
下面我们还是先来采用这种手法写的一篇文章。
我的“叶子”父母并没有将他们动人的容貌、机智的头脑遗传给我,貌不出众、语不惊人的我便常常被遗忘在角落。
那段时间我便常常与那盆同样被遗忘在角落的光秃秃的盆景在一起。
看着那些尖子生们满面春风地捧着奖状、证书迎接着老师的表扬,心中充满了失落,因为我并不出色,更不是老师们看重的“头号种子”。
一天放学,教室的地面与往常一样,乱七八糟,然而人都走光了。
我便来到窗边与那盆景说话。
我给它浇了水,它的枝条似乎伸展了一下,指着门外那堆乱蓬蓬的扫把。
闲着也是闲着,我动手将教室从头到尾扫了一遍,又将那些东倒西歪的拖把、扫把扶了起来,整齐地放在一起。
看着脏乱的教室在自己的整理下变得焕然一新,我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接下来的几天一直是这么过的,我所期待的表扬虽迟迟未到,但我仍觉得很快活——自己虽不能在考场、赛场上风风光光地出人头地,但也可以尽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使别人快乐的事。
一向闷闷不乐的我便逐渐开朗了起来。
窗台边半死不活的盆景突然发芽长叶了,绿莹莹的月牙形叶子非常可爱。
这下好了,它又成了班中“上流人物”的宠儿,写它的文章层出不穷。
我很不满,并不是因为我被愈加冷落,而是厌恶他们到现在才注意到盆景的存在。
可转而一想,以前的那盆没人理睬的盆景不正是现在的我吗?我为什么就不能像它一样长出“叶子”?于是就化不满为力量,我开始自己给自己“浇水”。
从此,我比那些尖子生还要刻苦地学习。
说来也怪,一想到自己优秀了,我也可以给老师、班级争光,我读书的劲头更大了。
我也没忘记天天义务打扫教室,与此同时,还开始管起了闲事——并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有能力做的。
不经意间,我的人际关系在一天天变好,欣赏的目光也在一天天增多。
盆景很快被大片大片的叶子所覆盖,一抹浓浓的绿让全班同学都好开心。
我的好运在此时也接踵而来,成绩突飞猛进,老师也不断推荐我去参加一些绘画、作文之类的竞赛,学习生涯从此几乎变得一帆风顺。
那天我突然发现,老师在一旁静静地对我笑了,新的快乐在我的心底滋长。
感谢你,盆景!是你让我从消极走向了积极,我终于让你看到了我的“叶子”。
墙角的它,披着满身的翠绿,成不了栋梁,是为了博取大家欢欣的一笑才努力展现自己的美的吗?我呆呆凝视着美得动人的它,微笑着陷入沉思。
注:本文在06年宁波市现场作文大赛中,获B组(初三组)一等奖。
盆景里的植物原来是萎蔫的,不被人注意的,我浇了水后它伸展了叶片,它得到了人们目光的赏赐。
盆景里那株植物的经历不就是作者人生经历的鲜明写照吗?文中的我没有动人的容貌、机智的头脑所以便常常被遗忘在角落这与那盆因为没有叶片被遗忘在角落的盆景何其酷肖。
盆景的叶为它的命运带来的转机和自己通过努力为自己赢得的赞赏又是多么相似。
文章的题目中所出现的叶子是语带双关的。
表面指的是盆景的叶其实暗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成功。
笔者以为这三种写作方式没有高下之分,全在于你应用之妙。
不过对于大多数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第一种方式还是比较容易模仿的。
写这类型的文章需要我们的学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一颗敏感的心灵。
不但有关注自然的意识,更应该有关注人类自身向善向真向美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