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乡村教师的成长足迹
平凡的足迹——一位人民教师三十年的成长经历
1978年上半年,我还在家乡务农,挣⼯分养家糊⼝。
这年秋季,我所在的尼勒克县加哈乌拉斯台乡(原名为红旗公社)要招聘⼀批民办教师。
我有幸报名参加了这次考试。
确切地说,这是⼗年*结束后,⽂化废墟上的第⼀次⾯向社会的公开考试,应试者三教九流、形形⾊⾊。
考试科⽬是语⽂、数学、政治。
题不难,凭以前的⼀点模糊记忆,我很快就答完题交了卷。
发榜后,成绩不错,我被录取了!那时我从1968年*初期辍学(初中),已近10年了。
我很激动,抚摸着⼿上的层层茧巴,看着满是补丁的褴褛⾐裳,⼼中像是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涩,⼀齐涌上⼼头。
我祖⽗是富农分⼦,在那个⼈妖颠倒的年代,他的⼦孙就理应⽣活在“⿊五类”的阴影中。
⽣产队的苦活、累活⾃然由我们这些⼈承担。
更难耐的是政治上的压抑和⼼灵的创伤,你只有低头认罪的份⼉,哪敢“乱说乱动”越雷池⼀步! 有⼀天,当⼀名学⽣猛地叫了我⼀声“⽩⽼师”时,我如梦⽅醒,百感交集,虽说是民办教师,每⽉只有17元钱,但毕竟是“⽼师”了。
⽽那时每个壮劳⼒劳动⼀天的⼯分值,也就是⽼母鸡⼀天下⼀个蛋的钱。
“⽼师”,这是⼀个多么崇⾼的字眼,清贫⽽⼜神圣,年轻的我终于拥有了它,我浑⾝仿佛有使不完的劲!然⽽,当时的学校也确实令⼈寒⼼,教室破烂不堪,窗户没有玻璃,四⾯透风,仅有的⼏张桌⼦,也是缺胳膊少腿的。
我们就找来破砖泥上⼟墩,担上⽊板,凑合着写字。
没有办公室,更谈不上有电,我们就把作业本带回家,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
后来买不起煤油,就向拖拉机⼿求助,要点柴油当灯油,柴油油烟⼤,半夜下来,屋顶熏⿊不说,⿐孔也是⿊的,好在当时⼤家都很穷很苦,也就⿇⽊不在乎了。
我当时带⼩学五六年级语⽂课,每天四五节,每周⼆⼗⼏节,加上⾃习课,但我根本不感觉累。
那⼀届学⽣很争⽓,很勤奋,也很幸运,他们在以后的学业中相继读完初、⾼中课程,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理想的⼤学,现已成为社会栋梁。
时值今天,我为能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打点基础,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尽了⼀点绵薄之⼒,尤感欣慰。
刘桂珍的故事
刘桂珍的故事
刘桂珍,一位伟大的乡村教师,她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刘桂珍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立志成为一名教师,为家乡的孩子们传授知识。
在刘桂珍的成长过程中,她始终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刘桂珍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是巨大的。
她不仅致力于提高乡村孩子们的学业成绩,还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培养。
在艰苦的条件下,刘桂珍用自己的双手,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她热爱学生,关心同事,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赞誉。
刘桂珍的事迹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坚守和付出,让人们看到了乡村教育的希望。
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有志青年投身教育事业,为我国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此外,刘桂珍的精神也影响着千万家长,让他们更加重视教育,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
刘桂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她的事迹告诫我们,教育事业需要无私奉献和坚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牢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刘桂珍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感动和力量的篇章。
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光辉的榜样。
教育故事:乡村教师从教的心路历程
乡村教师从教的心路历程普宁市军埠镇寨内小学陈贤容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我在这三尺讲台上已工作了六年,在这六年之中,品尝过苦涩与辛酸,经历过挫折与迷惘,贯穿着坚韧与拼搏,凝聚着执着与汗水,洋溢着精彩与收获。
在这里我借用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对人生三种境界的评述,来谈谈我从教六年来的心路历程。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009年8月,普宁市招考应届毕业大学生,师范毕业的我欣然应考,随即被调入附近乡村任教。
带着童年的教师梦,带着对教师的无限憧憬,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我踌躇满志走上了教学岗位。
第一年任教小学三年级,几乎包揽了年级的大部分课程语文、数学、科学、体育并担当班主任。
偏僻的乡村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基础知识较差,我看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感到很震惊:该班语文平均46分,数学平均成绩41分,全班只有七个人及格。
很快我就全心投入到教学中,并逐步完善整个班级管理制度,既要巩固基础传授新知,又要跟上教学工作进度。
语文课上一边大量补充前面没有掌握的基础知识,一边加大力度学习新的知识点,一个人忙的不可开交,上午两三节(含早读),下午三节,语文数学轮流上,疲倦了科学课做插曲,累了带着孩子们去操场上放松活动。
黑板上写满了拼音、汉字、词汇和句子,罗列了一道道数学习题。
学生做完了订正答案,然后再写再订正,粉笔尘末沾满了衣袖,挥动着长长的教鞭,滔滔不绝的课堂讲解,孜孜不倦地给学生解惑补习。
每看到孩子们心领神会的眼神,看到他们会心的微笑,疲劳与辛苦就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在从教的第一年里,虽然自己经验匮乏,却能直面困境,针对劣势,鼓足勇气,逐个击破,一直是边学边教,边教边学。
那时的我,与其说是教学,倒不如说是大部分时间在学习。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从教的第二、三年之中,为了尽快适应教学,我一方面刻苦专研、虚心请教领导同事,他们能耐心指导我,老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我,这让我在陌生的环境里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支教教师下乡:一个人成长的历程
支教教师下乡:一个人成长的历程2023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逐渐被忽视。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越来越多的支教教师决定下乡,为农村地区的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教育。
我就是其中之一。
当我来到这个陌生的乡村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紧张。
对于我这个从小生长在城市里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逐渐适应这里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与城市里的学生不同,农村地区的学生大多数都处于相对落后的教育状态。
由于缺乏好的学习环境和师资力量,许多孩子们的学业成绩并不理想。
然而,这并没有使我灰心丧气,反而让我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我花费了大量的心思来研究如何与学生更好地沟通并引导他们,让每个人都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我开始制定我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我不断地寻求创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励学生。
我编写了互动式课程,组织了一系列游戏和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尽管在陌生的环境里工作仍然并不容易,但是我的工作效果越来越好。
我看到了我的学生在不断进步,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对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因为我的努力不仅帮助学生获得了更好的教育,而且也帮助他们在道德、人品和社交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逐步成长。
我开始享受在乡村工作和生活,学习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并逐渐开始理解农村社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我意识到,尽管这是一个艰难的环境,但是在这里真正需要的是耐心、关心和爱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挑战。
例如,我需要与一些家长沟通,并解释他们孩子的教育需求。
我还需要协调各种资源,制定教育计划和安排活动。
尽管工作很辛苦,但这些努力最终都得到了回报,因为我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同事的尊重和信任。
在我回顾支教生涯的这些年,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我通过这些工作体验,不断地挑战自我,学习并成长。
【教师节】优秀教师事迹材料:25年,坚守乡村三尺讲台
【教师节】优秀教师事迹材料:25年,坚守乡村三尺讲台敬爱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位优秀的乡村教师——李老师。
他用自己的25年坚守,融入了他建设家园的全部心血,成为了一个乡村教育事业的传奇。
李老师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从小,他就对教育这个事业充满了热爱。
毕业于师范学院的他,并没有选择进入城市的学校任教,而是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热爱的农村孩子们传播知识的阳光。
在乡村的教学环境中,李老师面临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乡村孩子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往往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也相对较差。
然而,李老师并没有退缩,他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用心灵的温暖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为了提升乡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李老师主动参与了多个教育项目。
他自掏腰包购买了一台电脑和一个投影仪,将动画教学引入课堂,以图像化的方式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
他还组织了一些课外活动,如摄影、书法等,让学生们在学习之余展示自己的才艺。
这些努力不仅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增,也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除了课堂教学,李老师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教育他们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团结友爱。
他让学生们明白,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才能走得更远。
25年来,李老师坚守在乡村的三尺讲台上,不仅用他的真心陪伴了无数个孩子的成长,也深深感染了他们的家庭。
他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为整个村子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楷模。
李老师是那样无私,他总是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他没有享受过昂贵的物质生活,但他感到自己已经过得很充实,因为他收获了学生们的笑容、家长们的感谢和社会的认可。
在这个教师节,我们向李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为乡村教育事业所做的一切。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李老师一样,把爱心献给孩子们,让我们的乡村教育更美好!感谢大家!李老师,在这个乡村的三尺讲台上已经度过了整整25个春秋,他的教育事业堪称传世佳话。
教师心路历程——乡村篇
教师心路历程——乡村篇引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在乡村教育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成长,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心路历程。
本篇文档将详细阐述我在乡村教育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我对此的思考和感悟。
挑战与困境乡村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资源的匮乏。
与城市学校相比,乡村学校往往缺乏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充足的教材资源。
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另外,乡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许多家庭无法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
这就导致了乡村学生流失严重,学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减少。
教师在缺乏学生支持的情况下,教学动力和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成长与收获尽管乡村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我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成长和收获。
首先,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和改革。
由于缺乏教材和设施,我学会了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我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其次,我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乡村教育中,教师需要扮演更多的角色,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状况。
因此,我参加了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最后,我在乡村教育中收获了无尽的感动和希望。
尽管条件艰苦,但乡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努力让我深感敬佩。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上学,展现出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
这些孩子们的故事激励着我继续前行,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考与展望乡村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供充足的教材资源,确保乡村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同时,鼓励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地区延伸,开展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此外,教师在乡村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我们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农村从教30周年的简短事迹
农村从教30周年的简短事迹在农村从教30周年的事迹有很多,下面为你提供一个案例:高建忠自1991年从宁夏银川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农村一线教育,经历过五所农村学校。
他在担任校长期间,带领教师团队积极参与《可贵的沉默》集体备课及评课研讨交流活动,为全区农村小学教研员教师展示了“反思研讨教学模式”,为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在兴庆区外聘专家引领“合作探究学习共同体研讨观摩”现场会上,学校的年轻教师马海燕主动要求当场上台讲课,表现优异,这与学校平时的教研以及对年轻老师的鼓励、肯定是分不开的。
高建忠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还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为农村教育尽一点微薄之力,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
一名乡村教师的半生历程(高闸中心学校 强桂英
一名乡村教师的半生历程吴忠市利通区高闸中心学校强桂英强桂英,女,回族,1971年4月15日出生,1990年参加工作,1994年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宁夏教育学院专科学历,现任高闸中心学校高级教师。
我是土生土长的高闸人,在这片热土上,我走过了难忘的童年:家乡的小河边,曾经洒落过我许多美丽的梦,多少个日子,我独自在校园里漫步,那时的我,习惯于低垂着脑袋,就像成熟了的高粱,深情地注视着孕育自己的土地——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高闸永远是我家,高闸人民亦永远是我的父母。
从教三十年来,我扮演过高闸教育战线上众多的角色,有过喜悦,有过懊恼,有过绝望,但更多的是幸福和欢乐,让我尝尽其中的酸甜苦辣咸。
一路走来,印下了一行行足迹,洒下一串串汗水,往事一幕幕,似乎就在昨天。
初为人师,播洒心血1990年7月我高考落榜,整个暑假我情绪低落,不思茶饭,整个人都快崩溃了。
但是,我很幸运,8月28日的这一天,父亲告诉我一个好消息:高闸学区周闸小学的一名老教师得了重病需要请假住院做手术,学校差一名老师,问我想不想去,我当时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第二天,当时18岁的我就带着青春的梦幻,满怀激情地登上了三尺讲台。
怎能忘记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看到那30双闪亮的眼睛,充满着仰慕,充满着信任,一如儿时的我,我的心被这目光盈润着。
虽然当时的代课教师每月的工资只有45元,但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是我热爱的工作,我从来都不抱怨工资低,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神圣的工作。
每一天,我都勤奋踏实地工作,无怨无悔,没有一天虚度;每一天,我的心总是和学生的心贴得那么近,都过得那样地忙碌和充实。
喜欢让学生们和我一起学、一起乐、一起“疯”,喜欢听孩子问:“老师,您喜欢我吗?”“当然喜欢,每个孩子都是我的宝贝。
”慢慢地,孩子们长大了;渐渐地,我也成长了,彼此间的感情更浓了,我们是师生,更像是朋友。
他们会对我的新发型展开评价;他们会跑到我家中,找我玩闹;他们会找我谈心,也会在我生气时跑来哄我,会对我笑,也会对我吼,可我们依然还是朋友。
优秀乡村教师成长历程
优秀乡村教师成长历程引言在中国广大的乡村地区,有一群特殊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奉献,为乡村的孩子们传授知识,点燃希望之光。
他们就是乡村教师。
本文将深入探讨乡村教师的成长历程,挖掘他们在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
成长背景乡村教师的成长背景与城市教师有着显著的差异。
他们大多生长在农村,深知农村孩子的不易。
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曾经历过贫困,因此更能理解学生和家庭的需求。
这种特殊的成长经历为他们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经历乡村教师的教育经历是他们成为优秀教师的重要基础。
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可能接受过优秀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也经历过乡村教育的局限。
这些经历让他们更加坚定地走上教育之路,并努力改变乡村教育的现状。
职业道德与责任感乡村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是他们成长的关键。
在乡村地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他们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因此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面对挑战乡村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相对落后,他们需要想方设法克服这些困难,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
其次,乡村孩子的家庭背景复杂,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关心和引导他们。
此外,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少,他们需要不断自我提升,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自我提升与成长面对挑战,乡村教师没有退缩,而是通过自我提升来应对。
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他们还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教育行业的最新动态,保持自己的知识更新。
社会支持与帮助乡村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爱心人士,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和支持乡村教育,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这些支持让乡村教师更有信心和动力,投身于教育事业。
【教师节】优秀教师事迹材料:25年,坚守乡村三尺讲台
【教师节】优秀教师事迹材料:25年,坚守乡村三尺讲台25年,坚守乡村三尺讲台。
李老师是一位乡村教师,他毕业于一所知名师范院校,本可以选择进入城市的优秀学校任教,但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自己的乡村,为那里的孩子们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李老师所在的乡村学校位于一个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学校的教学条件简陋,教学资源匮乏。
然而,这些并没有让李老师退缩,他始终坚信教育的力量,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等待开发。
进入乡村学校的第一天,李老师就看到了那里的困境。
学校的教学设备陈旧、教室狭小、图书馆只有一本破旧的字典。
这让李老师产生了深深的责任感,他决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改变这种状况。
每天清晨,李老师第一个到校,他整理教室,保持教室的整洁和温馨。
然后,他一点一点地运送清水到学校,给学生们提供自来水,解决他们长期以来缺水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接触更多的知识,李老师自掏腰包购买了一批图书,重新布置了图书馆,让学生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除了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李老师在教学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他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到城市的书店购买各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他还主动请教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李老师非常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
他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
尽管学校的条件有限,但李老师依然尽力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他多次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类教育活动和比赛,让他们的视野得到拓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25年的时间里,李老师见证了一个个孩子从稚嫩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他鼓励孩子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他把自己的经历和知识倾囊相授,用真诚和爱心温暖孩子们的心灵。
他无私奉献,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们。
如今,教师节的到来,学生们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李老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他们为李老师准备了一场特别的表演,把对李老师的感激之情融入到每一个动作和字里行间。
乡村支教教师成长故事分享
乡村支教教师成长故事分享我叫李明,是一名来自城市的支教教师。
在我大学毕业之后,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乡村孩子的关心,我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这个偏远的乡村小学。
刚开始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困难。
乡村学校的条件比城市学校差很多,不仅硬件设施简陋,而且学生的家庭背景也让我大吃一惊。
他们中的很多人生活在贫困之中,有的甚至没有完整的家庭。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让我退缩,反而激发了我更大的斗志。
我决定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了解他们的需求,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
我利用周末时间,走访了学生们的家庭,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我发现,虽然他们生活贫困,但是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支教的决心。
在教学方面,我发现乡村孩子们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所以我决定从基础抓起,重点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我利用有限的资源,自制了一些教学工具,如图片、卡片等,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我还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除了教学,我还关心孩子们的生活。
我组织了一些课外活动,如篮球比赛、唱歌比赛等,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自信心。
我还定期组织学生们参加环保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年的支教生活很快结束了,我离开了这个乡村小学。
然而,孩子们的笑脸和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中。
我意识到,支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我决定将支教继续下去,为更多的乡村孩子带去希望和关爱。
回想起这一年的支教生活,我感慨万分。
我不仅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学会了如何与孩子们沟通和交流。
支教生活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乡村支教教师成长故事分享在我刚来到这个乡村小学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我正在讲解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可是却发现学生们都显得有些迷茫。
乡村教师个人成长典型案例
乡村教师个人成长典型案例我叫小李,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
刚来到这个乡村学校的时候,我就像个误闯丛林的小菜鸟,满心的理想主义,却又对即将面临的一切充满了未知的恐惧。
一、初入乡村: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第一天走进那间简陋的教室,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
破旧的桌椅,斑驳的墙壁,还有一群眼睛里充满好奇又有点小调皮的孩子们。
我站在讲台上,紧张得声音都有点发抖,心里想着我可是要大展身手,给这些孩子带来知识的曙光呢。
可是现实很快就给了我当头一棒。
我精心准备的那些高大上的教学方法,在这里似乎有点水土不服。
孩子们不太能理解我那些城里孩子一听就懂的概念,他们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有些孩子甚至连拼音都还没掌握好。
我当时就有点懵了,这可咋整呢?而且课堂纪律也成了大问题,这边我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下面就有几个小调皮蛋在交头接耳,甚至还有偷偷玩小虫子的。
我当时就忍不住提高了音量:“你们都给我好好听讲!”可是效果也就持续了那么一小会儿。
二、摸索前行:向老教师取经。
我知道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我就开始向学校里的老教师们取经。
我们学校有位张老师,那可是教了几十年书的老江湖了。
我就像个小跟班似的,整天缠着他问这问那。
张老师也特别热心,他告诉我,在乡村教书,得接地气。
你不能一上来就用那些高深的理论,得从孩子们熟悉的东西入手。
比如说教数学的加减法,就可以用村里的鸡和鸭来举例。
我听了觉得挺有道理,于是就开始调整我的教学方法。
我把课本上那些生硬的例题,都改成了乡村生活里的场景。
像计算家里种的玉米收成,或者是卖鸡蛋能赚多少钱。
这一招还真灵,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课堂上也开始积极回答问题了。
而且张老师还教我怎么管理课堂纪律。
他说这些乡村孩子啊,生性比较活泼,你得和他们建立感情,不能总是凶巴巴的。
于是我就开始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课间的时候和他们一起玩游戏,跳绳、踢毽子我都参与。
慢慢地,孩子们和我亲近了很多,课堂上也变得听话多了。
三、自我提升:参加培训与自学。
一名普通农村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一名普通农村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我出生在鲁西南一个闭塞而落后的小村庄,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从小学到高中,父亲认为我不是上学的材料;大多数老师认为我是一个学习不算用功、成绩中等偏上、资质平庸的小男生。
从小有点自卑,孤单敏感、不合群但十分懂事的我依靠自身的勤奋与努力,不敢停步,走在人生路上。
大学时代,除了上课,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是在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度过。
我参加新闻学专业自学培训并尝试新闻稿件的写作,第二年便被聘为学校广播站的编辑。
大量的阅读与写作为我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提升了我的全面素养,为我以后的教育教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这时候,我的人生理想不只是“跃出农门”当个普通初中教师,而是想成为一名新闻记者或者编辑。
(二)1992年毕业时,“大中专毕业生一律去农村”的规定打碎了我转行的梦想,我被分配到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
闭塞的乡村,简陋的校舍,我的一生就将在这里度过?我的生活沉入低谷,感到迷茫与彷徨。
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你能啥?能吃上“国馍”,平平安安当个老师,不让学生、家长把你赶下讲台,就算你有本事!父亲的话刺激了我敏感的神经。
我得干出点样子来!教师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纯洁的校园也不是一片净土。
在以后几年的教学中,无论我多么努力,学生成绩多么突出,弱小的我难以体验到学校应给我的一种安全感和自豪感。
身在异乡、形影相吊、不善交际、“只知干活、不知看路”的我感到了重重压力。
要想得到同行真正认可,必须具有一种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的勇气挑战自我,才有可能实现人生跨越。
于是,我一边教学,一边复习,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专业本科函授班,获得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进修机会。
函授期间,我虚心向身边每一位教师学习,细细品味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智慧;认真收集图书报刊上所能看到的教育教学案例,反复揣摩每一个精彩的片段,不断模仿省市级教学能手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把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
扎根乡村教育的小草
扎根乡村教育的小草——记优秀教师陈铁如东县九总小学孙晨曦陈铁老师1981年从如东师范毕业,走上三尺讲台至今,一直在艰苦的乡村小学任教,曾任副教导、教导主任、乡教研员、副校长,但从未离开过教学一线,热衷于乡村的教育事业。
三十多年来,为了乡村孩子能健康成长,他不辞劳苦,埋头苦干,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扎扎实实地做每一件事,认认真真当好乡村孩子王。
为了使自己能成为一个乡村孩子喜欢的好老师,坚持看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更注重教学的实践与改革,时常在笔记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教后反思,记录着乡村孩子成长的足迹。
他倾心于“草根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适合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策略,从中华千年的文明与教育精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提出“读、想、议”乡村草根课堂教学的主张,申报列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读、想、议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主持了两项县级、两项国家级子课题的研究,均以优秀级结题,先后在《中小学数学》、《学校管理》、《青海教育》、《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华家教》、《中国家庭教育》、《江苏教育技术》、《方法》等刊物上发表教研文章一百余篇,六十余篇在论文大赛中获奖,多次获一等奖,执教的两堂课录像在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两届年会录像课展评一等奖,多次执教县、镇公开课、示范课,。
荣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今年首届的评奖是全省在2000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共评出获奖成果300项),两次获县教育研究成果奖。
他还参与了两本教学用书的编写,出版《读、想、议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专著一部。
先后被评为县骨干教师、县首届科研型教师、县教科研先进个人、县教改先进个人、县优秀乡村教师、县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优秀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个人,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优秀实验主持人等,多次被县政府嘉奖、记三等功。
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读、想、议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中国教育学会的结题鉴定,已结题。
我的乡村教师生涯
我的乡村教师生涯引言概述: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多年,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收获了许多感动和成长,也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乡村教师生涯,探讨我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一、热爱教育事业1.1 爱心滋润成长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深深热爱着教育事业。
每天走进教室,看到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学习,我的内心充满了满满的爱意。
这份热爱源自于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和热情,让我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1.2 乐观面对挑战乡村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家庭贫困等问题。
但我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坚信只要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就能让他们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这种乐观的心态让我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敢地面对挑战。
1.3 不断学习提升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始终坚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参加各种培训和讲座,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关爱学生成长2.1 倾听学生心声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烦恼,给予他们及时的关爱和帮助。
只有真正关心学生,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
2.2 激发学生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和特长,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的任务就是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强。
2.3 培养学生品德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好人。
只有品德高尚的学生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三、教书育人成果3.1 学生成绩提升多年来,我在乡村教师生涯中,见证了许多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通过我的努力和关心,许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在各种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草根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一晃眼,走上教师岗位快30个年头了,回顾这30年的草根教坛足迹,我深感自己专业成长的艰难,但我无怨无悔,仍然刻意执着,甘做乡村草根读书人,愿做愉快课堂构建者,誓做草根教育主人翁,痴情在乡村教育小径上踽踽而行。
一、甘做乡村草根读书人1984年7月,我中师毕业,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无限憧憬,准备踏上从教的征程。
可万万没想到,我被分配到当时广安最偏僻的一个乡镇最偏僻的村小任教。
那可是一个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啊!报到那天,当我坐了近两个小时汽车,再腿脚酸软地爬了好几个钟头的山坡来到学校时,那孤寂的校舍、简陋的教室、朽烂的课桌,让我顿时傻眼了:这就是学校?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这就是我的未来和希望吗?眼前的景象,让我的眼泪直向外涌。
我该怎么办?读书时的美好憧憬和梦想霎时变成泡影。
我真想提起行李往回走,可面对家长们的热情、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和陪同我一同前来的父亲的劝说,我止住了脚步。
父母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我就这样轻易放弃工作吗?我有些无奈地留了下来。
善良的乡亲们给我送来了米粮、蔬菜,朴实的孩子们给我捡来了柴禾,日子虽过得清苦,心里倒觉得甜甜的。
白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倒还快乐,可一到晚上,面对昏暗油灯下的孤影,倍感寂寞。
于是,我拼命读书。
可在那样偏僻的乡村,哪有书呀。
没办法,只好把自己带来的师范课本拿出来,不厌其烦地读。
有机会,也托人到城里买上一两本。
在这孤寂的山村村小,读书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虽无欢歌笑语,却也自有一番快乐。
我因此很快获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
说实话,面对孤独和寂寞,我也想过打退堂鼓,但那时总会想起读师范时老师的教诲: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无私奉献是教师的追求;扎根乡村教育,是师范生的职业方向;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教育信仰。
读书能渊博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漫步在乡村教育的小径上,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我愿做人们眼中的踽踽读书者,甘做这乡村草根读书人。
二、愿做愉快课堂的构建者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
优秀乡村教师事迹材料:在平凡中耕耘在执着中坚守乡村教师事迹
优秀乡村教师事迹材料:在平凡中耕耘在执着中坚守乡村教师事迹材料一:张老师的乡村教育之路张老师是一位优秀的乡村教师,他出生并成长在一个农村,深知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
在大学毕业后,他主动选择回乡任教,希望为家乡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虽然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困难,但张老师始终坚持耕耘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
他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情况,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困扰。
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还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实践。
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义务劳动、文艺表演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和锻炼能力。
同时,张老师也注重自身的提升和学习。
他经常参加教育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多年以来,张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并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他坚信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一个地区的命运,他的耕耘也成为了乡村教育事业中的一片绿洲。
材料二:李老师的执着追梦李老师是一位乡村教师,他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但他选择放弃城市的机会,回到乡村教书育人。
初进校园时,他面临着落后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整个学校的教育氛围有待提升。
然而,李老师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打败。
他坚信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一样重要,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益。
他的信念和执着推动着他克服种种困难。
李老师经常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他注重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差异,倾听他们的声音,并与学生共同探索学习的乐趣。
为了改善学校的教育条件,李老师积极争取各类资源。
他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动手,进行志愿者服务,为学校争取到资金,改善教学设施,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如今,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得到提升。
李老师的执着和付出为乡村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楷模。
材料三:王老师的无私付出王老师是一位乡村教师,他毕业于一所师范大学,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他深感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是回到农村教书育人。
《经历非常年代的一位老师的人生》范文
《经历非常年代的一位老师的人生》篇一在中国二十世纪末,风云变幻的岁月里,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的名字早已在乡间流传开来。
他的生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用辛勤的耕耘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一、初识岁月这位老师名叫李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从小就明白只有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因此,在学海中遨游的他立志要成为一名老师,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
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李明最终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二、教书育人李明任教于一个偏远的乡村小学,那里的孩子们大多来自贫困家庭,但他们渴望知识,渴望改变命运。
李明深知自己肩负着育人的重任,他努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
在课堂上,他耐心讲解,用自己的真诚与爱心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同时,他还时常关心孩子们的生活状况,用行动去影响他们成长为更好的人。
三、经历风雨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李明也经历了许多风雨。
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许多政策与措施发生了变化。
面对各种压力与挑战,李明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从未放弃过对教育的热爱与追求。
他始终坚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教育才能为这个国家带来希望。
因此,在各种困难面前,他从未退缩过。
四、贡献社会除了教书育人外,李明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他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帮助与支持。
他还经常组织各种公益活动,为乡村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与教育科研工作,为提高教育质量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五、传承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也到了退休的年纪。
然而,他并没有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
他将毕生所学的知识与经验传承给了新一代的教师们。
在培训中,他用自己的经验去启迪他人,为教育事业继续发光发热。
他常说:“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这正是一代又一代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所在。
六、终老安宁李明最终在家乡度过了宁静的晚年生活。
在漫长的岁月里,他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和教师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乡村教师的成长足迹
沅陵县筒车坪九校教师:曹娟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每次面对孩子们时,我都感到神圣与自豪,因为我从事着绿叶的事业,我是一位平凡的人民教师!
我于1989年6月出生于沅陵县借母溪乡符家坪村,2013年6月大学本科毕业后,2013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沅陵县筒车坪九校特岗老师。
时至今日,踏上学校的三尺讲台,还不足一年的时间,但是从那一刻起,我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出于真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职业看得无比神圣。
因为,我觉得当老师能使我的人生充实、精神愉悦,也因为这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托起的是明天的希望。
在这将近一年的奋斗历程中,每当我看到学生进步、自己与学生一同成长,就有一种无比成就感,在参加工作近一年的时间里,谈不上取得多大成绩,只是将自己成长的足迹简单梳理一下,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对待工作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己做不到的事却要求孩子做到,很容易导致伪道德,伪道德甚至比不道德更可怕,父母教育孩子应行胜于言,老师教育学生亦是如此,因而我尊重学生的人格,善待每一个孩子,我用自己的真情和真心以及行动去感化教育后进生。
以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以挚爱的慈母心感染人。
在工作中,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对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教师,没有骄人的成绩,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一件件小事,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去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去践行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去诠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挚爱。
二、认真备课、上课
备课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认真备好课也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尽管在农村学校穿插不同科目的教学,备课量较大,任务较重,但是我还是坚持科科备课,课课备课,力求做好上课前的充分准备。
当然,备课最终还是
要落实到课堂上,毕竟上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
回顾这近一年的上课历程,不管从教法的选择、问题的设置、对学生的引导乃至教态、板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当然这除了自身因素外,更得益于同行前辈们的悉心指导,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教育者典型形象。
三、不断学习、充电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社会人才标准,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广泛吸纳,以满足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需要。
作为一名专业政治老师,我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断充实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让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
四、家校沟通,做好班主任工作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教学、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欠缺是难免的,而班主任工作又恰恰是繁杂的,学生年纪小,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刚开始担任班主任确实面临着挑战,同时也遭到了部分学生家长的质疑,但是我不曾想过放弃,因为看到他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没有理由不做好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我努力放下师长的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走下讲台为学生授课,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尊重、理解善待每一个学生,与他们建立朋友般的友情,并且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家校联合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终于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家长的理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
时代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
尽管现在的我距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相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我会不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