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合集下载

EN50119-2001译文/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印刷稿)

EN50119-2001译文/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印刷稿)

内部资料欧洲标准EN 50119-2001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欧洲电工电子标准委员会(CENELEC)译者序欧盟政治、经济的一体化和跨过境铁路运输的安全可靠与舒适要求等使欧盟铁路接触网系统技术标准也走向了一体化。

1996年9月17日和2001年3月19日,欧盟主要的决策和立宪机构——欧盟理事会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先后公布了《关于欧洲高速铁路兼容的指令》(96/48/EC指令)和《关于欧洲常速铁路兼容的指令》(2001/290/EC指令)。

为贯彻落实上述指令,欧盟的常设机构和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针对欧盟各成员国不同的技术发展历史和水平,并考虑经济节约和兼顾现状,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发布了《对欧洲铁路供电子系统兼容的技术解释性文件》(简称“供电TSI”)。

作为欧盟的技术法规的96/48/EC指令、2001/290/EC指令和“供电TSI”,对欧盟各国电气化铁路间的相互兼容作出了原则规定,以提高欧盟电气化铁路运输的竞争能力,通过技术或运营规定打破各国电气化铁路间的相互限制。

欧洲标准《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EN 50119-2001)就是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欧洲标准《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EN 50119-2001)是欧洲电工电子标准委员会(CENELEC)在欧盟委员会的授权下进行编制的。

该标准主要供欧洲铁路接触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架空式接触网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和验收,满足欧洲电气化铁路互联互通、安全可靠和高质量运行的技术要求。

在我国落实《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大规模建设客运专线(城际)铁路,提速改造既有线路的紧迫形势下,学习和借鉴、消化和吸收国外铁路、尤其是欧洲电气化铁路的先进技术标准,对修订完善我国电气化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提高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建设、运营管理水平和安全可靠性将起到积极作用。

因此,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根据铁道部《关于编制2006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05]1026号)的要求,对欧洲标准《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EN 50119-2001)进行了编译整理。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原则一、在接触网工程交接旳同步,施工单位应向运营部门交付下列电子版(1、2、3项)和书面竣工资料:(1)竣工工程数量表。

(2)接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

(3)接触网车站、区间平面布置竣工图。

(4)接触网装配图、设备零件图及安装曲线,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5)工程施工记录(含隐蔽工程记录和确认后旳轨面原则线、侧面限界、外轨超高记录)。

(6)设备实验报告。

(7)重要设备、零部件、金具、器材旳技术规格、合格证、出厂实验记录、使用阐明书;对在产品上显示不出工厂标志旳器材(例如多种线索),应按生产厂家列出具体安装地点。

(8)设计变更告知书。

(9)跨越接触网旳架空线路(重要涉及架空线路位置、电压等级、导线高度、规格型号、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和跨线桥(重要涉及跨线桥位置、近来旳桥墩距线路中心旳距离,跨线桥净高、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跨线桥最小距离、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有关资料。

在接触网投入运营时,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起正常旳生产秩序,制定各项原始记录和报表,并准时填报。

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应有下列技术文献和资料:(1)第一条规定旳竣工资料。

(2)承力索、接触线旳技术规格和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3)接触网零部件旳技术条件、实验措施及图册。

(4)接触网有关原则(部标和国标)。

(5)部、局颁发旳有关规章和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自定旳有关制度、措施和措施。

(6)与有关单位旳设备分界合同。

(7)管内各车间、工区之间旳设备分界及设备中各工种分工旳规定。

(8)轨面原则线(俗称“红线”)测量记录。

(9)管内设备大修设计文献、设计审查意见及竣工报告。

上述资料如有新文献下发,按新文献执行!1 一般规定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献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根据,从设计规定旳来源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节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节幅度为设计跨距旳-2--+1m,调节后旳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容许最大跨距;(2)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旳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3)隧道口旳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旳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涌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旳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旳范畴内调节,但调节后旳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容许值。

接触网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接触网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接触网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接触网验收时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的内容、项目、标准及数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并根据几条运管线路多年常见故障及施工中常见问题,重点抽查以下内容:一、支柱、地线及拉线●混凝土支柱支柱倾斜、支柱回填夯实符合要求;横卧板安装数量及固定横卧板的Γ型(U型)螺栓安装符合设计要求;曲线内侧支柱和转换柱横卧板安装位置正确,符合受力要求。

●地线、接地极所有支柱必须接地,地线要安装牢固,接触良好;跳线要按规定制作弹簧圈,线夹安装正确,绑扎符合要求;下锚跳线要保证温度变化时有随线索偏移的裕度;跳线安装时要注意与接触网的距离符合动态绝缘要求;接地极埋设位置与各种电缆的距离符合要求;提供全部接地极接地电阻摇测数据,验收中全部进行实地摇测,接地电阻满足设计要求。

●拉线双拉线受力均衡;对向拉线两侧必须全部受力且均衡。

二、承力索及接触线架设:承力索与跨线桥间距离应符合规定要求,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500mm;拉出值在任何情况下(定位点以及跨中)都不应大于400mm;定位器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附加线架设严格按设计提供的附加线安装曲线调整附加线驰度;附加线接头时必须按标准压接;缓鞍子时必须安装铝垫片,弹簧销、钩螺栓齐全;四、接触悬挂架设、调整承力索缓支座、导线安装定位时,要严格按设计提供的腕臂定位安装曲线调整温度偏移,同时考虑0.1‰的初伸长。

承力索、导线下锚绝缘子要对齐,补偿滑轮间距在最高温度时不得小于1.5米,坠砣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考虑预留0.1‰的初伸长.接触线中心锚结绳安装时要紧固可靠,中锚绳回头应加钢线卡子,防止辅助绳拉脱.承锚、线锚角钢安装时要注意互相避开,防止承力索补偿绳磨线锚杵环杆。

作业人员严禁踩踏接触线,作业车升高时不得过分抬高接触线,防止产生硬点。

同种材质时整体吊弦应始终垂直,不得偏斜,不同材质时要保证平均温度时整体吊垂直。

导线线面应端正,不得偏斜,不得弯曲有硬点。

接触网标准体系与规范

接触网标准体系与规范

接触网标准体系与规范1 我国接触网现状和标准化的意义我国电气化事业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已走过近半个世纪的路程。

到2005年底,我国电气化铁路铁营业里程已达20,000km。

根据《铁路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0,000km,其中客运专线10,000km,主要干线实现客货分离,电化率50%,电气化里程将达到50,000km。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一部分。

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和运营管理,在接触网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各设计、制造单位,在接触网设计、零部件选用和加工制造上相互独立、各自为政。

在电气化铁道发展的初期,这种方式很好地起到了百花齐放、促进接触网专业蓬勃发展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接触网的不断发展,其与生俱来的弊病逐渐暴露出来,接触网设计标准、安装图、零部件的多样化,给设计、施工、制造、运营维护以及行业管理均带来了不小的工作量和一定的难度。

因此,通过借鉴国外成熟的技术和成功的运营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在接触网本身进行系列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其使用的接触网安装图及零部件进行标准化、简统化工作,这对简化设计、施工、加工制造、运营管理等,全面提高我国接触网质量和运行水平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近年,随着我国能源政策的调整和铁路技术政策向电力牵引的转变,一批既有线包括既有电气化铁路提速改造和哈大线系统引进德国成套电气化技术的成功以及客运专线的建设,使我国电气化整体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所有这些都为接触网的标准化工作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因此,从标准化的时机来说,目前已经成熟。

2 国外接触网标准化工作现状纵观国外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电气化发展史,可以发现,越是电气化铁路先进的国家越重视标准化工作的研究和实施,其中德国显得尤为突出。

下面主要介绍德国铁路接触网规范及接触网系列化、标准化的现状。

京九南线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京九南线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京九南线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下部工程1.1 侧面限界1.1.1 区间正线支柱侧面限界不小于3.1m。

1.1.2 非站台区段有超限货物列车通过的线路腕臂柱和硬横跨柱侧面限界不小于3.1m,软横跨支柱侧面限界不小于3.3m;无超限货物列车通过的线路支柱侧面限界一般不小于2.5m。

1.1.3 牵出线处支柱侧面限界一般不小于3.5m,困难时不小于3.1m。

1.2 基础部分1.2.1 主控项目1.2.1.1 原材料品种、规格、质量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

检验方法和检验数量应符合现行铁道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的规定。

1.2.1.2 混凝土强度等级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1.2.1.3 基础位置、基底距基础面距离:1.2.1.4 同一组软、硬横跨两基础中心连线垂直于车站正线的偏差:软横跨:3°,硬横跨:2°1.2.2 一般项目1.2.2.1 线路两侧及中间的基础顶面,高出路肩面100~200mm,低于相邻轨面200~600mm。

1.2.2.2 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顶面高于站台面,高于站台100mm,施工偏差±30mm。

1.2.2.3 混凝土基础表面质量: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

1.2.2.4基础外形地脚螺栓允许偏差1.2.2.4.1 螺栓外露长度:±20mm1.2.2.4.2 螺栓间距:±2mm(法兰式混凝土支柱):±1mm1.2.2.4.3 螺栓位置:±2mm法兰式混凝土支柱:±1mm1.2.2.4.4 螺栓埋深:+20mm,-0mm1.2.2.4.5 混凝土保护层:±10mm1.2.2.4.6 基础横断面尺寸:±20mm1.3 支柱1.3.1 主控项目1.3.1.1混凝土支柱外观质量:混凝土支柱运达现场应对其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道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TB/T 2286)或《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TB/T 2287)的规定。

正线刚性接触网验收标准

正线刚性接触网验收标准

刚性接触网验收标准
一、总则
1.本标准适用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直流额定电压1500V的刚性架空接触网的施
工质量验收。

2.预配件、零部件中所有螺栓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用于配合紧固的扳手应为专用扳手,
严禁使用活口扳手。

3.接触网送电开通前,须采用兆欧表,进行各供电臂的绝缘电阻测试和导通试验。

送电开
通的前一天,应再次对各供电臂进行绝缘测试。

4.接触悬挂空气绝缘应满足下列规定:静态绝缘距离正常值150m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
115mm,动态绝缘距离不小于100mm。

二、刚性接触网分项工程验收记录
详见后续表格:。

国家铁路局发布铁路工程施工质量系列验收标准

国家铁路局发布铁路工程施工质量系列验收标准
质量 管理
接触 网 合金定位 支座 断裂原r大1分析及改进建议
的 铸 造缺 陷 ,在 周 围 富 s的 腐 蚀性 环 境 的 作 用 _F, 萌 生腐 蚀性 微 裂纹 ,在 疲 劳载荷 往 复作 用下 疲 劳 裂 纹 不 断扩 展 ,最终 导致 定位 支座 断 裂 。
3 改 进 建 议
(2)加 强检 查 ,及 时 发现 定位 支座 的 微小 裂 纹 ,避免 裂纹 进一 步扩 展 发生 断 裂 。
(3)改 进 定 位 支 座 的 铸 造 丁 艺 ,尤 其 是 浇 注 系统 .减 少铸 造缺 陷 的数 量 ;采用 金 属模 具铸造 或 锻 造 T艺 。
(4)优 化结 构 ,减 小拉 一压 载 荷 的幅 值 ,在 一 定程度上提高定位支座的服役寿命 。
新标『俸是在 2003年发 布的 160 km/h客货共线铁路 J 程 系列验 收标准 ,以及 2010年发布的高速铁路 T程系列验收标 准的基础J-修 汀 成 验 收标 准从验收 单元划分 、验收程序 和组织 、验收内容和要求 等方 而进行 了l△面修改完善 ,划 m
了]二程建设 的 “质量红线”.将作为强制性标7伟全面执行 新 标 准 明 确 了 踉 材 料 进 场 验 收 标 准 .按 r程 部 位 、施
I 阶段和 1 艺流程 ,全 面做实 关键 r 序 质量把 控 ,并针对 看不 的 “隐蔽 1 程 ”, ‘次规定 引入视顿 测手段 留仔影 像 资 料 , 实现 金过 程 、 川 追 溯 的 质 特 控 制 、
在高铁标准方面 ,验 收标准为f11围高铁舒适性提供 r坚 实的基础保障 高铁舒适性 主要取决于动车组性能 、线路平 纵断 面、下部基础提供的稳定 支撑 ,以及轨道提供的高平 性等 『大l素 路基 、桥涵 、隧道 等验收标准对下部 础设施完 ] 后 的沉 降均有明确 规定 .轨道验收标准 中对轨距 、轨 向 、 高低 、水平 、扭 曲等轨道 几何形位做 了严格的墨求

接触网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接触网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接触网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前言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控制是保障列车行驶安全和电气化铁路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

本文将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介绍接触网的质量控制重点。

设计方面设计原则接触网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线路选址要合理,避免出现大曲线、大坡度或弯道等情况,以确保电弧稳定,并减小桥架的跨距;•受电区段应按照负载量、接触线的受力情况和断腕的概率等多种因素来划分,确保接触线张力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列车运行的平稳和安全;•普通线的接触线应该采用集中式或分散式,电务室的仪表、接触网返送必须与主接线点相连,收发信号质量好;•高速线的接触线应采用分散式,能够承受高速列车运行所产生的接触线荷荡,减少接触线断裂的概率;•桥架设计应考虑架面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桥架的材料应选取合适的材料,以确保桥架的牢固和耐久性等。

设计要求接触网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质量合格的接触网产品应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创新的材料;•安装前应进行质量保证检查,包括检查接触线的拉力、温度和刚度、接触加悬的运行和紧行程等;•接触网应满足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安装;•安装后要进行全面的验收,确保接触网安装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方面施工准备在接触网的施工过程中,应满足以下准备措施:•设计和施工方案应该经过专家审定,确保方案可行和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工程计划,包括施工进度、电气系统问题解决方案等;•施工前要对现场条件进行调查和勘测,确保施工现场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确定施工的安全措施,包括防火、防毒、防滑、防跌落等措施,以确保工人安全。

施工关键点接触网施工关键点是确保接触网质量的重要环节。

施工重点如下:•预制件、现有构件和管道应按工序、工地等存放并规范管理,以确保每一件配件都符合使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保桥架的牢固稳定,接触线的拉力为设计要求的三四分之一;•接触线与均压器应符合适当安装,确保接触线的平滑和良好的受力状况;•立柱应垂直、水平(±2mm/m)和平行(5mm/m),尤其对于高速线等精密线路要求更高;•各连接件必须完好并处于正确连接状态,确保电气连接必要的质量要求;•保障施工环境和卫生要求,确保施工场地清洁整洁,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和生活。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公告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公告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
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15.12.29
•【字号】
•【施行日期】2016.03.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
正文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为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号为DGJ32/TJ198-2015,自2016年3月1日起实施。

该规范由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组织出版、发行。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年12月29日。

论完善我国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论完善我国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时 间
监理请 临时验收 克服缺陷
试运行开始 ( 电)到 结束试运行 送 2 个工 作 日 0
4 天 3
标 ;第 三类 是其他 小缺 陷,如不影 响列车安全运 行 的小 量拉 出值超标 。全部或第 一 、二类缺 陷克服完 并经验收 人 员证 实后 ,将 出具 临时验 收报 告并 向E A 议送 电试 B建 运 行 。获得E A 准后 ,依 次进 行接触 网绝 缘和 导通测 B批
试 、送 电、试运行 。
≥3 月 个
≤4 周
最终验收
13 试运行 与接 触 网动态检测 性能试验 . 11 施 工监理随工检验 .
德 国铁 路标 准 《 接触 网工程 的监 理和 验 收标 准 》
随 工检 验 是用 事 中控 制 办法 对 隐蔽工 程 、特 殊 过 (S 9 1 3 要 求铁路 电力牵 引供 电系统试运 行 由承包 D 9 70 0 )
时验 收、 克服 缺 陷 、试运 行 开始 ( 电) 到结 束 试 运 送
行 、最终 验 收等。结合 我 国 目前接 触 网工程施 工质量 验 收现状 ,提 出建 设验 收人 员队伍 、完善接 触 网工程现 场 验 收程序 及具体 方 法等建 议 。
1 德 国接触 网工程验收 方式和主 要方法
悬挂 ”的 随工检 验程序 为:一个锚段 的接触 网调整结束 在工程 承包合 同中规定 ,如 科隆一 法 兰克福 高速 客运专 后 ,施工监理 与承包商 的质量检 验人员一起 ,采用高度 线铁 路 电力牵引供 电系统 试运行时 间为4 月 。 个 测 量仪器和 弹簧秤分别抽 样测量 接触线高度 和接触悬 挂
维普资讯
刘 少林 :中铁五 局( 团) 集 电务工程有 限公 司 ,高级 工程师 ,湖 南 长沙 ,400 125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合武线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本标准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进行编制.一、基础1.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1.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1.3基础(含拉线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大于2°.1.4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硬横跨两实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1.5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低于相邻轨面200-600㎜,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面应高于站台面100㎜,允许偏差±30.拉线基础高于路肩面100㎜,施工偏差±20㎜.1.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1.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应符合要求,并保证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沿的距离不小于100㎜.二、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进入杆2.1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2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2.3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其粘结剂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4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的锚固抗拔力应小于设计值。

2.5 桥钢柱预埋螺栓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

2.6 桥钢柱锚栓螺纹完好,拉线和隧道锚栓埋入杆无锈蚀,砂浆表面平整、无脱落现象。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

合武线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本标准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进行编制.一、基础1.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1.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1.3基础(含拉线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大于2°.1.4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硬横跨两实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1.5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低于相邻轨面200-600㎜,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面应高于站台面100㎜,允许偏差±30.拉线基础高于路肩面100㎜,施工偏差±20㎜.1.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1.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应符合要求,并保证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内沿的距离不小于100㎜.二、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进入杆2.1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2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2.3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其粘结剂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4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的锚固抗拔力应小于设计值。

2.5 桥钢柱预埋螺栓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

2.6 桥钢柱锚栓螺纹完好,拉线和隧道锚栓埋入杆无锈蚀,砂浆表面平整、无脱落现象。

正线刚性接触网验收标准

正线刚性接触网验收标准

刚性接触网验收标准
一、总则
1.本标准适用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直流额定电压1500V的刚性架空接触网的施
工质量验收。

2.预配件、零部件中所有螺栓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用于配合紧固的扳手应为专用扳手,
严禁使用活口扳手。

3.接触网送电开通前,须采用兆欧表,进行各供电臂的绝缘电阻测试和导通试验。

送电开
通的前一天,应再次对各供电臂进行绝缘测试。

4.接触悬挂空气绝缘应满足下列规定:静态绝缘距离正常值150m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
115mm,动态绝缘距离不小于100mm。

二、刚性接触网分项工程验收记录
详见后续表格:。

接触网工施工质量管控详细措施

接触网工施工质量管控详细措施

接触网工施工质量管控详细措施一、前期准备在接触网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1.初步调查:对接触网工程施工区域进行初步调查,查明区域内有无地下管线、重要建筑物等,确定施工范围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2.方案设计: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进行必要的设计;3.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4.人员组织:组织专业的人员团队,确保施工人员熟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并了解施工质量的要求。

二、材料使用管理材料的使用质量是保证接触网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为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材料的管理和使用,包括如下方面:1.材料的选用: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高质量材料,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测试、检查和验收;2.储存和保管:材料储存和保管的条件要符合相关标准,每个批次的材料都要有完整的记录,并进行归档管理;3.发放和使用:材料的发放和使用必须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必须符合施工质量要求。

三、工程过程管理工程过程管理是接触网工程质量管控的重要环节,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包括:1.施工计划的制定:制定完整的施工计划,将施工过程分段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2.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管理,包括环境卫生、安全防护、施工标准等方面;3.检查和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确保每个施工节点的质量;4.整改和复验:对任何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进行复验。

四、完工质量验收接触网工程施工完工后,需要进行专业的完工质量验收,包括:1.实测实量:对接触网工程各项指标进行实测实量,确保达到相关标准;2.检查和验收:对接触网工程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查、验收;3.验收报告:对接触网工程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形成验收报告,并报上级部门审核。

五、质量保障机制在接触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机制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具体包括:1.内部审核和监督机制:建立内部审核和监督机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2.外部审核和监督机制:由专业监理单位对接触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管,并进行必要的鉴定。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
转贴: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5接触网
5.1一般规定
5.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距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
5.2.11杯形基础外形尺寸应符合表5.2.11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3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
主控项目
5.3.1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全部检查隧道下锚埋入杆、拉线锚栓,抽检桥钢柱和隧道定位埋入杆不少于10%。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5.2.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查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7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水面应符合要求,并保证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内沿的距离不小于100 m m。
5.2.3基础、拉线基础位置、杯形基础内杯底距基础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软、硬横跨两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软横跨施工偏差不应大于3°,硬横跨施工偏差不应大于2°。横跨的杯形基础底面及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 m m。同组硬横跨两杯形基础杯底中心间距允许偏差为±50 m m。硬横跨两实心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 m m且每个杯形基础、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
5.1.8整体吊弦安装位置的测量应从悬挂点向跨中,偏差积累在跨中。承力索、接触线经超拉后吊弦应竖直安装,未经超拉应按计算偏差安装。

城轨刚性架空接触网工程验收标准

城轨刚性架空接触网工程验收标准

城轨刚性架空接触网工程验收标准6.7 城轨刚性架空接触网工程6.7.1 一般规定6.7.1.1 本标准适用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00Km/h、直流额定电压1500V的刚性架空接触网的施工质量验收。

6.7.1.2 接触网的施工质量验收应包括下列项目:1 埋入杆件及底座填充2支持悬挂装置3汇流排4接触线5架空地线6中心锚结7锚段关节8线岔9电连接10上网电缆11接地系统12隔离开关13分段绝缘器14标志牌、支柱号码15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16热滑试验6.7.1.3 刚性架空接触网宜采用“Π”型铝合金汇流排悬挂方式。

6.7.1.4 刚性架空接触网与柔性架空接触网的衔接处,应设置刚柔过渡设施;刚柔过渡宜采用切槽式过渡方式。

6.7.1.5 刚性悬挂高度宜为4100mm,最低高度不应小于4000mm。

6.7.1.6 刚性架空接触网在沿轨道500m 范围内的拉出值宜为±200mm~±250mm, 200m范围内的拉出值宜为±200mm。

6.7.1.7 刚性架空接触网悬挂点的跨距应满足汇流排的弛度要求,宜为6m~10m。

6.7.2 埋入杆件及底座填充主控项目6.7.2.1 监理单位提供埋入杆件的埋设位置、埋设深度、规格型号数据资料。

6.7.2.2 监理单位提供埋入杆件载荷检测及化学锚固螺栓所使用的化学填充剂的产品说明。

一般项目6.7.2.3 锚栓螺纹及镀锌层完好,化学锚固螺栓孔填充密实。

螺纹外露部分应涂油防腐。

检验数量:抽检不少于3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6.7.2.4 埋入杆件的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6.7.2.4 埋入杆件位置施工允许偏差(mm)项目允许偏差(mm)备注后切底螺栓深度±2 隧道拱部允许+2~-3 化学锚固螺栓深度+5~-3后切地螺栓钢套管相对深度+1~0成组杆件中心垂直线路方向±20成组杆件个体相对间距±2 或不超出安装孔范围成组杆件横向布置其≦3°轴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纵向布置其轴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其偏斜度杆件对隧道拱壁切线的垂直度或铅垂度≦1°刚性悬挂支持装置的埋入杆件顺线路方向铅垂度应以汇流排在线夹内有间隙为原则检验数量:抽检不少于30%。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

/thread-553-1-1.html 转贴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5 接触网51一般规定5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距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2 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3 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4 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512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

坑形设计应包含拉线锚板坑。

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共同确认变更施工应严格执行变更设计。

513混凝土搅拌和灌注以及直埋基础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

2 在厚大无筋或稀疏配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3 混凝土各种配料的拌和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h。

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

杯形基础应连续浇制一次成形。

4 基础回填土每回填03m厚的土层夯实一次。

5 按设计规定横卧板和底板横卧板应密贴支柱不得有空隙及夹土。

514杯形基础连续浇筑一次成形。

同一组硬横跨的两个基础先浇筑完一个再以该基础基准检查、校核相对应的另一个基坑位置确认无误后再浇筑。

515 承力索、接触线宜采用恒张力架设承力索张力23kN接触线张力34 kN。

新建接触网在架设后应进行超拉或其他措施以克服新线蠕变引起的初伸长。

超拉完毕后方可进行悬挂安装。

516支柱装配计算用原始数据的测量应在附加悬挂架设完成后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武线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本标准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进行编制.一、基础1.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1.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1.3基础(含拉线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大于2°.1.4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硬横跨两实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1.5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低于相邻轨面200-600㎜,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面应高于站台面100㎜,允许偏差±30.拉线基础高于路肩面100㎜,施工偏差±20㎜.1.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1.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2.1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2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2.3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其粘结剂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4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的锚固抗拔力应小于设计值。

2.5 桥钢柱预埋螺栓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

2.6桥钢柱锚栓螺纹完好,拉线和隧道锚栓埋入杆无锈蚀,砂浆表面平整、无脱落现象。

桥钢柱、拉线锚栓、隧道埋入杆位置及灌注允许偏差(mm)2.7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上表的规定。

2.8桥钢柱预留基础顶面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2.9桥钢柱预埋螺栓顺线路方向中心线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垂直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两个方向的允许偏差均不大于3°。

螺栓成竖直状态,螺栓外露长度、螺栓间距应符合表1.7的规定。

基础螺栓预埋顶部向下300mm应采用一级热镀锌。

三、钢柱3.1格构及实腹式钢柱有倾斜运达现场应对其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钢柱》(TB/T2921)及其他有关规定。

3.2钢柱型号、规格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3格构及实腹式钢柱侧面限界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入基本建筑限界,钢柱承载后应垂直或向受力反侧略有倾斜,施工允许偏差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柱倾斜允许偏差(从基础面算起)项目允许偏差格构及实腹式钢柱顺线路方向应垂直0.5%锚柱端部向拉线侧倾斜0~1%桥钢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0~0.5%13m高软横跨钢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0.5%~1%15m高软横跨钢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1%~2%硬横梁钢柱顺、横线路方向均应直立0.3%3.4桥钢柱(格构及实腹式)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

软横跨两根钢柱中心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大于3°。

同一组硬横梁两钢柱间应符合横梁跨长,施工允许偏差±20mm.3.5钢柱底部主角钢下钢垫片面积不小于50㎜×100㎜,片数不应超过3片,分节组装的钢柱连接应紧固密贴,中间无垫片,中心线与中间法兰联结平面不垂直度不应大于H/1000。

连接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

四、基础帽4.1基础帽混凝土的抗压极限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值,基础帽应将基础地脚螺栓和钢柱底座及混凝土柱法兰盘部分全部遮盖。

4.2基础帽的各部分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偏差不大于±10㎜,基础帽表面平整有棱角,表面光洁,成型美观。

五、地线、接地极5.1接触网支柱、隧道埋入杆件应按设计要求接地。

距接触网带电体5m以内的金属结构(如桥栏杆,水鹤、天桥防护栅等)及隔离开关、避雷器、吸留变压器、附加导线远离铁路的支柱及行人多的地方和站台上的支柱、架空地线两端下锚处等均应按设计要求设接地极。

接地线地面部分涂防锈漆,地下部分涂防护油,连接牢固可靠,连接处除锈,涂电力复合脂。

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下表。

接地极接地电阻(欧姆)5.2各种接地极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棒应离开地下电缆。

避雷器得接地极距通信电缆不小于3m,在地形受限时,应加绝缘保护,但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m,接地引线与通信电缆无法避免交叉时,交叉垂直距离不得小于0.5m,交叉角度为90°.5.3接触网支柱接地线平直,无明显弯曲,防锈漆无脱落和漏涂现象,埋入地下部分不小于100mm。

隧道内地线与隧道壁、拱顶密贴,防腐漆无脱落和漏涂现象。

镀锌地线得镀层应完好。

5.4接地极买入地下深度不应小于0.6m,地面部分涂防锈漆,连接处应除锈涂电力复合脂,连接牢固可靠。

六、拉线6.1线材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6.2锚柱拉线宜设在锚支得延长线上,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界,当地形手限时,按设计要求施工。

6.3锚版型号、抗压极限强度、埋设深度及锚板拉杆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锚板拉杆与拉线在一条直线上,锚板垂直于拉线。

锚板拉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5°,特殊困难地段不得大于60°,但锚板埋设深度应按设计要求相应加深。

6.4钢筋混凝土柱式拉线基础下锚拉线环环中心距锚柱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mm.拉线基础中心距线路中心的允许偏差为+100mm,且应符合侧面限界的要求。

6.5拉线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断股、松股和接头,两条拉线受力应均衡。

6.6拉线角钢水平,应与支柱密贴,连接件镀锌层无脱落和漏镀现象,钢绞线拉线无锈蚀现象并涂防腐油防腐。

回头绑扎牢固。

6.7锚柱拉线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6.8环应采用二级热镀锌防腐处理,其相对支柱的朝向应符合设计规定。

七、硬横梁7.1硬横梁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硬横跨技术条件》(TB∕T2920)的规定。

7.2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硬横梁与支柱、硬横梁各梁段结合密贴。

连接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硬横梁呈水平状态,梁的挠度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偏差应符合下表。

八、支柱装配8.1 金具、零配件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231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3)和《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TB/T2075)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8.2 全补偿、半补偿链形悬挂的腕臂安装位置及连接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温度变化时的偏移不得大于计算值,腕臂无弯曲,承力索悬挂点距轨面的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mm.8.3 双线路腕臂安装高度及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腕臂无下俯。

允许偏差0~100mm.8.4 平腕臂受力后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偏差+30mm,定位管状态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2℅。

8.5 底座与支柱密贴,底座槽钢(或角钢)呈水平。

腕臂各部件处在同一垂面内(不包含定位装置)。

顶端管帽封堵良好,螺纹外露部分均涂防腐油。

九、隧道内悬挂及跨线建筑物9.1 器材进场的质量应符合规定。

9.2 隧道内悬挂装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各部件连接牢固可靠,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可调部件应有调节余地。

9.3 隧道内悬挂带电部分与隧道壁、接触悬挂与跨线建筑物的空气绝缘距离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空气绝缘间隙值(mm)9.4隧道内立柱安装应符合标准,倾斜度不得大于1°,旋转腕臂安装应符合有关规定,螺纹外露部分涂油防腐。

9.5限位定位器的限位应符合设计要求,定位管伸出支持器的长度为30~80mm,定位管在平均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当温度变化时,偏移量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相一致。

定位管的倾斜度应保证支持器处导线工作面与轨面连线平行。

十、定位器及定位装置10.1 器材进场的质量检验应符合相关规定。

10.2 定位器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偏移量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应一致,其偏角最大不得大于18°。

定位器倾斜度应保证定位线夹处导线工作面与轨平面连线平行。

限位定位器的限位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

10.3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定位管应水平,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定位管在支持器外露应在50~80mm,范围内,定位线夹处的导线应与轨面平行。

转换支柱处两定位器能分别随温度变化可自由移动,不卡滞,接触线非工作和工作支定位器、管的间隙不小于50㎜,螺栓紧固力矩值符合设计要求。

10.4 定位器各部螺栓紧固牢靠,螺纹外露部分涂防腐油防腐(不锈钢除外),软定位器回头统一顺直。

10.5固定定位器的定位管应水平,稍有上抬,定位管的斜拉线顺直,定位管外露部分大于100㎜。

十一、承力索架设11.1线材运达现场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规定。

11.2承力索的线材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镀锌钢绞线、镀铝锌钢绞线镀层良好。

11.3承力索每个锚段内接头数:正线不超过1个,站线不超过2个(不含锚支上的接头)。

两接头间距不应小于150m,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不应小于2m.11.4承力索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绞线和铜绞线在楔形线夹内的回头长度应符合规定。

11.5张力补偿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绳应无磨支柱和拉线现象,坠砣完整无缺。

十二、接触线架设12.1线材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铜接触线》(TB/T2810)、《铜合金接触线》(TB/T2821)的规定。

12.2120㎞/h以上区段正线接触线不允许有接头。

站线接触线在一个锚段内允许有一个接头。

两接头间距不应小于150m,接头悬挂点距离不应小于2m.12.3接触线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头线夹处应平滑不打弓,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12.4站场正线及重要线的接触线应在下方,侧线及次线的接触线应在上方。

12.5张力补偿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绳应无磨支柱或拉线现象,坠砣完整。

十三、中心锚结13.1器材进场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规定。

13.2中心锚结应安装在设计指定位置上,接触线中心锚结所在跨距内不得有接触线接头。

直线区段的中心锚结线夹端正,曲线区段的中心锚结应与接触线倾斜度相一致,中心锚结线夹应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

13.3中心锚结辅助绳的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

13.4全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的驰度小于或等于所在跨距承力索的驰度,全补偿链形悬挂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两边锚结绳张力相等,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比相邻两吊弦点高20~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