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
一、在接触网工程交接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向运营部门交付下列电子版(1、2、3项)和书面竣工资料:
(1)竣工工程数量表。
(2)接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
(3)接触网车站、区间平面布置竣工图。
(4)接触网装配图、设备零件图及安装曲线,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5)工程施工记录(含隐蔽工程记录和确认后的轨面标准线、侧面限界、外轨超高记录)。
(6)设备试验报告。
(7)主要设备、零部件、金具、器材的技术规格、合格证、出厂试验记录、使用说明书;对在产品上显示不出工厂标志的器材(例如各种线索),应按生产厂家列出具体安装地点.
(8)设计变更通知书.
(9)跨越接触网的架空线路(主要包括架空线路位置、电压等级、导线高度、规格型号、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和跨线桥(主要包括跨线桥位置、最近的桥墩距线路中心的距离,跨线桥净高、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跨线桥最小距离、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有关资料. 在接触网投入运行时,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制定各项原始记录和报表,并按时填报。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应有下列技术文件和资料:
(1)第一条规定的竣工资料.
(2)承力索、接触线的技术规格和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3)接触网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及图册。
(4)接触网有关标准(部标和国标)。
(5)部、局颁发的有关规章和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自定的有关制度、办法和措施。
(6)与相关单位的设备分界协议。
(7)管内各车间、工区之间的设备分界及设备中各工种分工的规定. (8)轨面标准线(俗称“红线")测量记录.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一、引言
轨道交通工程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安全和运行效果。为了提高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和合格结果,制定了本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二、一般要求
1. 施工组织
(1)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包括施工流程、施工人员组织、材料配送等内容。
(2)施工组织人员应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和证书,并按照规定进行培训。
2. 工程质量控制
(1)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工序检查和监控,确保施工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2)对关键节点和关键部位进行重点监控,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3. 材料采购与使用
(1)材料采购应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材料应具备相应的合格
证明。
(2)材料使用应按照说明书进行,严禁使用过期或损坏的材料。
4. 安全操作
(1)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做到安全施工。
(2)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施工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三、施工工艺验收
1. 基础工程验收
(1)基坑开挖:验收开挖深度、坑底平整度等。
(2)地基处理:验收地基加固、加宽处理等。
2. 结构工程验收
(1)墩台验收:验收墩台立柱、横梁、墩顶等结构的安装质量。
(2)桥梁验收:验收桥梁梁板、桥台、桥墩等结构的施工质量。
3. 线路工程验收
(1)轨道安装:验收轨枕、轨道的规范安装。
(2)接触网安装:验收接触网及相关设备的安装质量。
4. 车站工程验收
(1)站台验收:验收站台高度、坡度、边缘保护等。
(2)站房验收:验收站房的结构、通风、照明等。
tb 10757-2018 高速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757-2018 高速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标准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原则
一、在接触网工程交接旳同步,施工单位应向运营部门交付下列电子版(1、2、3项)和书面竣工资料:
(1)竣工工程数量表。
(2)接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
(3)接触网车站、区间平面布置竣工图。
(4)接触网装配图、设备零件图及安装曲线,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5)工程施工记录(含隐蔽工程记录和确认后旳轨面原则线、侧面限界、外轨超高记录)。
(6)设备实验报告。
(7)重要设备、零部件、金具、器材旳技术规格、合格证、出厂实验记录、使用阐明书;对在产品上显示不出工厂标志旳器材(例如多种线索),应按生产厂家列出具体安装地点。
(8)设计变更告知书。
(9)跨越接触网旳架空线路(重要涉及架空线路位置、电压等级、导线高度、规格型号、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和跨线桥(重要涉及跨线桥位置、近来旳桥墩距线路中心旳距离,跨线桥净高、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跨线桥最小距离、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有关资料。在接触网投入运营时,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起正常旳生产秩序,制定各项原始记录和报表,并准时填报。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应有下列技术文献和资料:
(1)第一条规定旳竣工资料。
(2)承力索、接触线旳技术规格和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3)接触网零部件旳技术条件、实验措施及图册。
(4)接触网有关原则(部标和国标)。
(5)部、局颁发旳有关规章和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自定旳有关制度、措施和措施。
(6)与有关单位旳设备分界合同。
(7)管内各车间、工区之间旳设备分界及设备中各工种分工旳规定。(8)轨面原则线(俗称“红线”)测量记录。
客运专线铁路电气化接触网技术标准与施工方法
01
接触网主要由支柱、支持装置、 悬挂装置、接触线、馈电线、隔 离开关等组成,负责为电力机车 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
02
功能:接触网是铁路牵引供电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 为电力机车提供牵引电能,保证 列车正常运行。
接触网的技术参数与标准
技术参数
接触网的技术参数包括接触线高度、拉出值、线岔间距、锚 段长度等,这些参数需要根据不同的线路条件和列车运行要 求进行合理设置。
规格
接触网的规格包括接触线的截面尺寸、线材的直径、支柱的高度等,这些规格 需要根据不同的线路条件和列车运行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03 客运专线铁路电气化接触 网的施工方法
接触网的施工流程
01
02
03
施工准备
包括现场勘查、设计图纸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等。
基础施工
包括接触网支柱、基础混 凝土浇筑等。
采用专业检测工具和仪器,对接触网的几何参数、电气性能、机械强度等方面进 行检测和测量,确保各项指标符合标准。
接触网的维护保养要求
定期检查
对接触网进行定期检查, 包括导线、绝缘子、悬挂 装置、定位装置等关键部 件,确保其完好无损。
清洁保养
定期清除接触网上的灰尘、 污垢和其他杂物,保持接 触网的清洁和绝缘性能。
质量控制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质量控 制措施,如加强材料检验、实施过程 监控、进行质量验收等,确保施工质 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
一、在接触网工程交接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向运营部门交付下列电子版(1、
2、3项)和书面竣工资料:
(1)竣工工程数量表。
(2)接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
(3)接触网车站、区间平面布置竣工图。
(4)接触网装配图、设备零件图及安装曲线,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5)工程施工记录(含隐蔽工程记录和确认后的轨面标准线、侧面限界、外轨超高记录)。
(6)设备试验报告。
(7)主要设备、零部件、金具、器材的技术规格、合格证、出厂试验记录、使用说明书;对在产品上显示不出工厂标志的器材(例如各种线索),应按生产厂家列出具体安装地点。
(8)设计变更通知书。
(9)跨越接触网的架空线路(主要包括架空线路位置、电压等级、导线高度、规格型号、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和跨线桥(主要包括跨线桥位置、最近的桥墩距线路中心的距离,跨线桥净高、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跨线桥最小距离、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有关资料。在接触网投入运行时,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制定各项原始记录和报表,并按时填报。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应有下列技术文件和资
料:
(1)第一条规定的竣工资料
(2)承力索、接触线的技术规格和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3)接触网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及图册。
(4)接触网有关标准(部标和国标)。
(5)部、局颁发的有关规章和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自定的有关制
度、办法和措施。
(6)与相关单位的设备分界协议。
(7)管内各车间、工区之间的设备分界及设备中各工种分工的规定。(8)轨面标准线(俗称“红线”)测量记录。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总10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合武线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本标准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进行编制.
一、基础
1.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
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
1.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1.3基础(含拉线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
线,偏差不应大于2°.
1.4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硬横跨两实基础间距
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
1.5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低于相邻轨面200-600㎜,
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面应高于站台面100㎜,允许偏差±30.拉线基础高于路肩面100㎜,施工偏差±20㎜.
1.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
1.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主控项目
13.3.3 接触网支柱基础的基坑开挖方法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不得影响路基安全、稳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13.3。4接触网支柱基础的基坑全部用混凝土灌注密实后,支柱基础表面应与路基表面衔接平顺。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
13。3。5接触网支柱基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11.2.18条的规定.
13。3.6 预埋件数量、位置、型号和综合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一般项目
13。3。7接触网支柱距线路中心线位置、沿线路纵向位置、截面尺寸、埋置深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3。3。7的规定。
表13。3。7接触网支柱距线路中心线位置、沿线路纵向位置、截面尺寸、
埋置深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正线刚性接触网验收标准
刚性接触网验收标准
一、总则
1.本标准适用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直流额定电压1500V的刚性架空接触网的施
工质量验收。
2.预配件、零部件中所有螺栓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用于配合紧固的扳手应为专用扳手,
严禁使用活口扳手。
3.接触网送电开通前,须采用兆欧表,进行各供电臂的绝缘电阻测试和导通试验。送电开
通的前一天,应再次对各供电臂进行绝缘测试。
4.接触悬挂空气绝缘应满足下列规定:静态绝缘距离正常值150m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
115mm,动态绝缘距离不小于100mm。
二、刚性接触网分项工程验收记录
详见后续表格:
接触网检测技术与验收标准
动车组检测设备
安装在动车组上,接触线部分参数进 行测量
铁路局级检测车
安装在专用车辆上(不带动力客车 车体,或带动力车组)。主要用于铁 路局主管部门对管内设备的宏观了解
左上图及上图为沈阳局天驰 号综合检测车组外型和检测柜 图,运行速度200km/h
供电段级检测车
供电段级接触网检测车安装在轨道车辆上,供电段按月(季度)对管内设 备进行巡视检测,以了解管内设备状况,制定检修计划。同时还可以根据 检测结果对管内工区(领工区)检修工作进行考核评比。上图为怀化供电 段接触网检测车外形和检测间布置图(检测装置机柜安装在工作台下)
轨道续电器闭合轨道空闲;
道碴电阻适应性差;极限传
有车时交流轨道电路被轮对短接,交流电 输长度短;灵敏度低;防雷 无法到达受电端,轨道续电器失电断开,轨道 电性能差;雨天“红光带”
被占用。
轨道电路与牵引回流
5 25Hz相敏轨道电路
适用于牵引电流不大于800A,不平衡 电流小于60A的交流电气化轨道。
组成: 由两个谐振单元(BA)构成,相邻轨道电路的 载频不同,BA型号也不同。BA1型由L1和C1 构成,BA2型由L2,C2,C0构成。
工作原理
电气绝缘是通过谐振实 现的,载频确定后选择两 BA的参数,使本区段的调 谐单元对相邻区段的频率呈 串联谐振,移频信号被短路; 而对本区段的频率呈容抗, 与26m钢轨和SVA的电感配 合发生并联谐振,移频信号 被接收。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
合武线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本标准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进行编制.
一、基础
1.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
的等级相适应.
1.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1.3基础(含拉线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
大于2°.
1.4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硬横跨两实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
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
1.5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低于相邻轨面200-600㎜,站台及硬
化路肩上的基础面应高于站台面100㎜,允许偏差±30.拉线基础高于路肩面100㎜,施工偏差±20㎜.
1.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
1.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
应符合要求,并保证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内沿的距离不小于100㎜.
二、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进入杆
2.1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2.2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标准养护条件下,
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2.3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其粘结剂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合武线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本标准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进行编制.
一、基础
1.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
的等级相适应.
1.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1.3基础(含拉线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
大于2°.
1.4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硬横跨两实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
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
1.5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低于相邻轨面200-600㎜,站台及硬
化路肩上的基础面应高于站台面100㎜,允许偏差±30.拉线基础高于路肩面100㎜,施工偏差±20㎜.
1.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
1.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
应符合要求,并保证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沿的距离不小于100㎜.
二、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进入杆
2.1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2.2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标准养护条件下,
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2.3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其粘结剂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通常由铁路工程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文件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施工质量验收的依据: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合同要求等。
2. 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包括验收前的准备工作、验收过程中的操作流程、验收后的整理和报告。
3. 施工质量验收的内容:包括各项工程质量的验收标准和指标,如轨道平整度、道岔顺畅性、接触网的安装质量等。
4. 施工质量验收的方法:包括验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以及验收人员的资格要求。
5. 施工质量验收的结果和处理:对于验收结果不合格的问题,应当规定相应的处理程序和措施。
6. 相关记录和报告:包括验收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和报告要求,以及验收结果的归档保存。
以上是一般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一般内容,实际具体标准可能会因国家、地区、工程类型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接触网工施工质量管控详细措施
接触网工施工质量管控详细措施
一、前期准备
在接触网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1.初步调查:对接触网工程施工区域进行初步调查,查明区
域内有无地下管线、重要建筑物等,确定施工范围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2.方案设计: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
进行必要的设计;
3.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4.人员组织:组织专业的人员团队,确保施工人员熟悉工程
相关技术标准,并了解施工质量的要求。
二、材料使用管理
材料的使用质量是保证接触网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为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材料的管理和使用,包括如下方面:
1.材料的选用: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高质量材料,并对其进
行必要的测试、检查和验收;
2.储存和保管:材料储存和保管的条件要符合相关标准,每
个批次的材料都要有完整的记录,并进行归档管理;
3.发放和使用:材料的发放和使用必须按照相关程序进行,
必须符合施工质量要求。
三、工程过程管理
工程过程管理是接触网工程质量管控的重要环节,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包括:
1.施工计划的制定:制定完整的施工计划,将施工过程分段
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2.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管理,包括环境卫
生、安全防护、施工标准等方面;
3.检查和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
验收,确保每个施工节点的质量;
4.整改和复验:对任何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进行复验。
四、完工质量验收
接触网工程施工完工后,需要进行专业的完工质量验收,包括:
1.实测实量:对接触网工程各项指标进行实测实量,确保达
接触网验收标准
/thread-553-1-1.html 转贴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5 接触网51一般规定5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距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2 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3 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4 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512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坑形设计应包含拉线锚板坑。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共同确认变更施工应严格执行变更设计。513混凝土搅拌和灌注以及直埋基础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2 在厚大无筋或稀疏配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3 混凝土各种配料的拌和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h。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杯形基础应连续浇制一次成形。4 基础回填土每回填03m厚的土层夯实一次。5 按设计规定横卧板和底板横卧板应密贴支柱不得有空隙及夹土。514杯形基础连续浇筑一次成形。同一组硬横跨的两个基础先浇筑完一个再以该基础基准检查、校核相对应的另一个基坑位置确认无误后再浇筑。515 承力索、接触线宜采用恒张力架设承力索张力23kN接触线张力34 kN。新建接触网在架设后应进行超拉或其他措施以克服新线蠕变引起的初伸长。超拉完毕后方可进行悬挂安装。516支柱装配计算用原始数据的测量应在附加悬挂架设完成后进行。支柱装配计算应采用《支柱装配、软横跨、吊弦预配计算》软件计算。支柱装配的预配应在预配车间的专用预配台具上进行。预配完毕应进行复测确保预配正确。517整体吊弦的长度计算应采用《支柱装配、软横跨、吊弦预配计算》软件计算。整体吊弦的下料、测量、制作应采用整体吊弦制作综合装置载流环应分别位于主线的两侧压接应采用恒压力控制的接触网液压压力机。518整体吊弦安装位置的测量应从悬挂点向跨中偏差积累在跨中。承力索、接触线经超拉后吊弦应竖直安装未经超拉应按计算偏差安装。519预配件、零部件中所有螺栓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用于配合紧固的扳手应为专用扳手严禁使用活口扳手。5110先安装绝缘锚段关节的工作支部分的整体吊弦后进行非工作支部分的调整。非工作支调整时在悬挂点两边采用临时铁线悬吊再将定位装置调整到位。中性段锚段的绝缘子串安装应从硬锚端向补偿端进行。5111接触网送电开通前采用2500V兆欧表进行各供电臂的绝缘电阻测试试验和导通试验。送电开通的前一天应按调度命令进行绝缘测试。52基础主控项目52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检验方法和检验数量应符合现行铁道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的规定。52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50 m3混凝土或每个小站一组混凝土试块每组三块大于500 m3的车站每100m3混凝土一组试块。拉线基础每一车站、区间一组混凝土试块。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数量不少于一组。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做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查
接触网检验批最新-3
接触网检验批最新-3
引言
接触网是铁路运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保障运输安全和效率,接触网
的检验和维护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最新的接触网检验批最新-3标准。
标准概述
接触网检验批最新-3标准是指对铁路接触网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的标准,目的
是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该标准要求在接触网的使用寿命期间进行多次巡查和检查,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测试
2.质量验收
3.维护管理
4.巡视检查
安全测试
安全测试是指对接触网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测,包括接触网的绝缘和导电性能、基础工程和固定设施的稳定性测试等。安全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接触网的安全和稳定性,同时保障行车的安全和乘客的安全。
质量验收
质量验收是指对接触网构件和配件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测试,包括检查接触网的
焊接、固定、防腐和防锈等各项工作。质量验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构件和配件质量优良,确保安装可靠性和长期使用效果。
维护管理
维护管理是指对接触网的维修、更换和升级等工作进行管理和计划,包括实施
应急维护、日常巡检和预防性维护等。维护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接触网在稳定使用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进行维护和管理。
巡视检查
巡视检查是指对接触网的全线和局部进行巡检,包括检查接触网的断线、磨损
和锈蚀等问题。巡视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排查问题和隐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接触网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接触网检验批最新-3标准是当前铁路运输领域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对接触网的安全测试、质量验收、维护管理和巡视检查等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化,可以提高接触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而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武线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本标准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进行编制.
一、基础
1.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
土的等级相适应.
1.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1.3基础(含拉线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
应大于2°.
1.4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硬横跨两实基础间距应符合横
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
1.5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低于相邻轨面200-600㎜,站台及硬
化路肩上的基础面应高于站台面100㎜,允许偏差±30.拉线基础高于路肩面100㎜,施工偏差±20㎜.
1.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
1.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
2.1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2.2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标准养护条件下,
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2.3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其粘结剂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4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的锚固抗拔力应小于设计值。
2.5 桥钢柱预埋螺栓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
2.6桥钢柱锚栓螺纹完好,拉线和隧道锚栓埋入杆无锈蚀,砂浆表面平整、无脱落现象。
桥钢柱、拉线锚栓、隧道埋入杆位置及灌注允许偏差(mm)
2.7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上表的规定。
2.8桥钢柱预留基础顶面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
2.9桥钢柱预埋螺栓顺线路方向中心线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垂直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
直,两个方向的允许偏差均不大于3°。螺栓成竖直状态,螺栓外露长度、螺栓间距应符合表
1.7的规定。基础螺栓预埋顶部向下300mm应采用一级热镀锌。
三、钢柱
3.1格构及实腹式钢柱有倾斜运达现场应对其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道接触
网钢柱》(TB/T2921)及其他有关规定。
3.2钢柱型号、规格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3格构及实腹式钢柱侧面限界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入基本建筑限界,钢柱承载
后应垂直或向受力反侧略有倾斜,施工允许偏差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柱倾斜允许偏差(从基础面算起)
项目允许偏差
格构及实腹式钢柱顺线路方向应垂直0.5%
锚柱端部向拉线侧倾斜0~1%
桥钢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0~0.5%
13m高软横跨钢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0.5%~1%
15m高软横跨钢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1%~2%
硬横梁钢柱顺、横线路方向均应直立0.3%
3.4桥钢柱(格构及实腹式)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软横跨两根钢柱中心
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大于3°。同一组硬横梁两钢柱间应符合横梁跨长,施工允许偏差±20mm.
3.5钢柱底部主角钢下钢垫片面积不小于50㎜×100㎜,片数不应超过3片,分节组装的钢柱连接
应紧固密贴,中间无垫片,中心线与中间法兰联结平面不垂直度不应大于H/1000。连接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
四、基础帽
4.1基础帽混凝土的抗压极限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值,基础帽应将基础地脚螺栓和钢柱底座及混凝土
柱法兰盘部分全部遮盖。
4.2基础帽的各部分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偏差不大于±10㎜,基础帽表面平整有棱角,表面光洁,
成型美观。
五、地线、接地极
5.1接触网支柱、隧道埋入杆件应按设计要求接地。距接触网带电体5m以内的金属结构(如桥栏
杆,水鹤、天桥防护栅等)及隔离开关、避雷器、吸留变压器、附加导线远离铁路的支柱及行人多的地方和站台上的支柱、架空地线两端下锚处等均应按设计要求设接地极。接地线地面部分涂防锈漆,地下部分涂防护油,连接牢固可靠,连接处除锈,涂电力复合脂。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下表。
接地极接地电阻(欧姆)
5.2各种接地极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棒应离开地下电缆。避雷器得接地极距通信电缆不小于3m,
在地形受限时,应加绝缘保护,但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m,接地引线与通信电缆无法避免交叉时,交叉垂直距离不得小于0.5m,交叉角度为90°.
5.3接触网支柱接地线平直,无明显弯曲,防锈漆无脱落和漏涂现象,埋入地下部分不小于100mm。
隧道内地线与隧道壁、拱顶密贴,防腐漆无脱落和漏涂现象。镀锌地线得镀层应完好。
5.4接地极买入地下深度不应小于0.6m,地面部分涂防锈漆,连接处应除锈涂电力复合脂,连接牢
固可靠。
六、拉线
6.1线材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6.2锚柱拉线宜设在锚支得延长线上,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界,当地形手限时,按
设计要求施工。
6.3锚版型号、抗压极限强度、埋设深度及锚板拉杆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板拉杆与拉线在
一条直线上,锚板垂直于拉线。锚板拉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5°,特殊困难地段不得大于60°,但锚板埋设深度应按设计要求相应加深。
6.4钢筋混凝土柱式拉线基础下锚拉线环环中心距锚柱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mm.
拉线基础中心距线路中心的允许偏差为+100mm,且应符合侧面限界的要求。
6.5拉线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断股、松股和接头,两条拉线受力应均衡。
6.6拉线角钢水平,应与支柱密贴,连接件镀锌层无脱落和漏镀现象,钢绞线拉线无锈蚀现象并
涂防腐油防腐。回头绑扎牢固。
6.7锚柱拉线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6.8环应采用二级热镀锌防腐处理,其相对支柱的朝向应符合设计规定。
七、硬横梁
7.1硬横梁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硬横跨技术条件》
(TB∕T2920)的规定。
7.2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硬横梁与支柱、硬横梁各梁段结合密贴。连接牢固可靠,
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硬横梁呈水平状态,梁的挠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应符合下表。
八、支柱装配
8.1 金具、零配件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231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2073)和《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TB/T2075)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8.2 全补偿、半补偿链形悬挂的腕臂安装位置及连接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温度变化时的偏移不得大于计算值,腕臂无弯曲,承力索悬挂点距轨面的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mm.
8.3 双线路腕臂安装高度及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腕臂无下俯。允许偏差0~100mm.
8.4 平腕臂受力后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偏差+30mm,定位管状态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2℅。
8.5 底座与支柱密贴,底座槽钢(或角钢)呈水平。腕臂各部件处在同一垂面内(不包含定位装置)。顶端管帽封堵良好,螺纹外露部分均涂防腐油。
九、隧道内悬挂及跨线建筑物
9.1 器材进场的质量应符合规定。
9.2 隧道内悬挂装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各部件连接牢固可靠,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可调部件应有调节余地。
9.3 隧道内悬挂带电部分与隧道壁、接触悬挂与跨线建筑物的空气绝缘距离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空气绝缘间隙值(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