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达出处 明道述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一句古语,意思是说,在贫困的时候,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和提高自身素质;而在达到成功和富裕的时候,则应该致力于帮助他人,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这句话的意义深远,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是无论贫富都应该注重的,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态度。
同时,当我们获得成功和财富时,更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社会更加美好。
因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只有我们在自身的修养和品德上不断提升,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 1 -。
穷达出处 明道述志——《文选》赋体“志”类作品解读
~
痛 兮 。 皓尔 太 素 , 渝 色 兮 。 尚越 其 几 , 神 域 兮 。表 达 了 以下 三 曷 沦 ”
层 意思 : 一是 人 生 天地 之 间 , 该 取 法 高 远 , 法 圣 贤 , 心 弘道 , 应 效 存 垂
笠
第
期
^
名 后世 ; 二是 人 生 短 暂 , 该 珍 惜 生 命 , 辱 伤 生 , 是 人 生 最 大 的 应 忧 这 悲 哀 ; 是效 法 天 地之 道 , 论 穷 达 , 死 善 道 , 几 可 以通 幽识 微 , 三 无 守 庶 达 到 神 明境 界 。可 以说 ,幽 通 赋 》 是 班 固孤 弱 之 时 的 励 志 之 作 。 《 乃
嚣
一
毁 绝 。因 日夜 思 虑 , 固做 了一 个 梦 , 中梦 见 自己登 山远 眺 , 人 班 梦 神
持 葛 藤 给 自己 , 告 诫 自己 山 高 谷 深 , 要 坠 落 山 谷 。梦 醒 后 班 固 并 不
自解 其梦 , 为 这 既 是 吉 象 , 包 含 警 戒 ; 预 示 着 通 达 , 又要 时 认 又 既 但 刻 戒 惕 。班 固列举 了历 史 上 众 多 的 祸 福 相 依 之 事 , 没 有 走 上 老 庄 并 齐万 物 等生 死 之 道 , 是 以 儒 家 的 精 诚 修 德 、 死 善 道 作 为 自 己幽 而 守
释 “ 幽 ” “ 幽微 ” 此 “ 幽 ” “ 幽” 实 “ 通 ” 叙 , 幽 通 ” 达 为 通 , 达 乃 通 , 幽 倒 “ 乃 幽 微通 达 之 义 。 宇 宙 有 幽 微 难 达 之 理 , 生 也 有 幽 微 难 明 之 时 。 人
∞
期
V
《 书 ・ 传 上 》 班 固 “ 冠 而 孤 , 《 通 》 赋 , 致 命 遂 志 ” 汉 叙 载 弱 作 幽 之 以 。 “ 命 遂 志 ”语 出《 ・困 》“ 无 水 , , 子 以致 命 遂 志 。 意谓 君 致 , 易 :泽 困 君 ” 子 在 困顿 之 时 , 死善 道 以实 现 志 愿 。班 固父 班 彪 卒 于 光 武帝 刘 秀 守 建 武 三十 年 )时 实 弱 笼
独解穷和达
独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的原句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今天说到“穷”和“达”,“穷’是不是没有钱,买不起东西,吃不起饭?“达”是不是腰缠万贯,穿金戴银?不往远了说,只说现代。
“穷”是什么?我不觉得我是“穷”人,这不是自我吹捧,首先我没有豪宅也没有名车,比不上什么官二代、富二代。
甚至买什么东西都要看着价钱买,找个打折的买,寻着促销的买,在现在经济社会看来我是个穷人,我不否认。
可是即便我是衣衫褴褛,风餐露宿,我也不觉得我穷。
穷只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外界条件的字。
穷是什么?穷是个人素质低下,没有社会公德心,没有廉耻心,唯利是图不讲究道德发展的人。
即便是你赚再多钱,你还是个穷人。
我买不起名牌衣服,但是我也穿着整齐干净,能够不影响市容。
在此基础上我有没有抛弃老祖宗留给我们“严于利己、宽以待人”的思想,我只能说我经济条件不富裕,但是我的精神条件不比谁差。
我愿意用我的思想去感化或者善待身边每一个人。
“达”是什么?有些人很有钱,拥有很多豪宅别墅,拥有很多名车,还有很多的存款,可以花钱从不眨眼睛,从不看标价,从不在乎钱的去向。
这样的有钱人,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他们每天可以很风光的出门上街,带着多名保镖护身,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还不是怕别人抢去他们的钱财或者生命。
他们也知道命比什么都重要,但是他们不知道,值钱的命并不是用钱来搭建的。
有些人都奔着“福布斯”排行榜,你怎么不去想着多做好事呢?人活一个心境,你再富裕,你的内心不富裕,你也会是个“穷人”。
“穷则独善其身”我经济条件不富裕,但是我的人格魅力却永远的闪耀光辉,这是用什么也掩盖不掉的。
我不能用金钱去做一些慈善事业,但是我愿意用思想之风凉爽每颗燥热的心。
我虽不是完美的,但我愿意用行动去告诉别人这不是金钱的世界,我愿意每个人都好,愿意每个人都有一个富裕的心。
我经济穷,我会首先让自己拥有良好的个人品德;我精神富,所以我想让天下人都拥有良好的个人品德。
嵇康的诗歌与《庄子》
嵇康的诗歌与《庄子》作者:陈晓李小舒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嵇康的诗歌与《庄子》陈晓,李小舒(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职业艺术学院音乐系,安徽合肥230601)摘要:嵇康诗现存约20余首,其中一大半可以确定与《庄子》有关。
在诗歌中如此大量地引用《庄子》,嵇康可以说是第一人。
性格上刚烈直率的特点,对于政治的不满,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共同造就了嵇康的悲剧人生。
在面对他所极端厌恶的“时移俗易,好贵慕名”的社会,他的选择是“鉴乎古今,涤情荡欲”,捐弃外累而游心自然。
关键词:嵇康;庄子;自然;玄学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151-02一嵇康诗现存约20余首,其中一大半可以确定与《庄子》有关。
例如著名的《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第14章:“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又如《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第17章:“琴诗自乐,远游可珍。
含道独往,弃智遗身。
寂乎无累,何求于人。
长寄灵岳,怡志养神。
”第18章:“流俗难悟,逐物不还。
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万物为一,四海同宅。
与彼共之,予何所惜。
生若浮寄,暂见忽终。
世故纷纭,弃之八戎。
泽雉虽饥,不愿园林。
安能服御,劳形苦心。
身贵名贱,荣辱何在。
贵得肆志,纵心无悔。
”其中,“得鱼忘筌”出自《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1]181嵇康引用这个典故,正是取其“得意而忘言”之意。
“郢人逝矣”出自《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
”[1]159庄子用这个寓言来说明知音的重要,嵇康同样用来表达知音逝去的惆怅。
达则兼济天下名人素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于孟子的《尽心上•忘势》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他表达了儒家的入世精神和道家的豁达态度。
孟子曾仿效孔子,率门徒周游列国,随后便归隐与弟子们一起著书立说,孟子有七篇著作传世,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而《孟子》则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一书。
1、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典范(苏秦)苏秦的出生年份不详,只知道他是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他拜鬼谷子先生为师,家中以务农为生。
从鬼谷子那里毕业之后,苏秦便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
可惜他时运不济,处处碰壁。
家里的人都私底下嘲笑他,觉得他不在家老老实实的务农,反而去读书,倒是舍本逐末了。
苏秦在外游历多年没能衣锦还乡,反而落魄而归,家里非但没能给他想要的支持,还私底下嘲笑他。
也许这就是人性吧,即使是同一个家庭的成员,也是更喜欢有权有势的。
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叫做悬梁刺股,悬梁讲的是东汉的一个人刺股讲的便是苏秦。
每当瞌睡的时候,苏琴便拿出锥子用力地刺向自己的大腿,疼痛立刻使人清醒,他又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读书当中了。
悬梁刺股也成为勉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成语,相信有此般决心,一定能够学有所成。
后来苏秦看到了《周书阴符》,努力钻研了一年多,终于揣摩出了合纵连横的计策,于是他决定离开家前往各国游说君王。
苏秦家中离洛阳较近,所以父母便建议苏秦前往洛阳周天子那里碰碰运气。
结果时运不济,当时的周天子是周显王。
显王周围的君臣都知道苏秦,十分瞧不起他。
显而易见,苏秦没有在周天子那里谋到合适的职位。
于是他又来到秦国,苏秦建议秦惠王称帝。
可惜秦国当时刚刚处死商鞅,而且秦国素来最讨厌说客。
秦惠王拒绝了苏秦的提议,说"时机未到,羽翼未丰",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说的,也是对苏秦说的。
苏秦也同样在秦惠王那里碰了一鼻子灰。
后来他在燕国得志,也不难理解苏秦为何对燕国忠心耿耿,知遇之恩不知何以为报,唯有忠心耿耿,努力的为燕国谋求最大化的利益。
名言名句经典摘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的解释
名言名句经典摘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的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孟子说的这句话是指在个人遭遇困境时,应该学会自食其力,独立自主,克服困难,而在成功之时,则应该不忘初心,帮助他人,共同前行。
这是一种在不同情况下应对生活的智慧和态度。
当一个人陷入困境时,就要学会独善其身。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困难和挫折,但是如何面对困难,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穷则独善其身,意味着当我们陷入困境时,要学会独立坚强,勇敢面对挑战,不轻易放弃希望。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才能突破困境,走出困难,摆脱困境的束缚。
当一个人取得成功时,就要学会兼济天下。
成功并不只是停留在个人成就上,更重要的是能够回馈社会,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达则兼济天下,意味着当我们获得成功时,要有一颗爱心,积极回馈社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体现了一种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学会坚强和独立,勇敢面对挑战,努力克服困难,走出困境;而在取得成功时,我们要学会回馈社会,帮助他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我们应该始终牢记孟子的这句名言,不论是面临困难还是取得成功,都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坚定的信念,独立自主,与他人共同进步,为创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共同进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篇示例:《孟子尽心上》中的这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展现了孟子对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的深刻思考和精辟总结。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做到“独善其身”,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做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而一旦有了能力和机会,就应该努力做到“兼济天下”,为社会和他人奉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做到奉献和回报社会。
孟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其思想深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梁漱溟先生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早熟的文化。
”不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几乎是中华行事风格的总体概括。
前者浪漫隐逸,是道家的内化,后者坚毅仁德,是儒家的外现。
儒中有道,外儒内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思想历久弥新,回荡在中华文化有力的脉搏中。
儒道互补,多少文人骚客达到了崇高。
七月赤壁,清风徐来,心怀鸿鹄志的才子苏轼被一贬再贬。
他纵观万象,大悟“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吟歌飘荡,才能在这生不逢时的一世最后安详感叹:“吾生无恶,死必不坠。
”’寒秋长沙,湘江北去,遥想当年一挫再挫的革命历程,面对层林尽染肃杀凄美的故地,毛泽东感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物我合一、胸有大志,才在之后的磨难中一次次使星星之火,燎遍神州。
庚子天灾,人心惶惶,全国民众处于茫然时,全真信徒梁兴扬不学他人一味祈福呼喊,第一时间在终南山下筹备、分配物资,不分昼夜奉献自己’,用以往宣传道教文化的视频收入和个人积蓄捐款十五万。
中国近代作家林语堂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时运不济,道家辩证思想是灵魂的归宿;若有需要,儒家担当风范是行为的指南。
儒道互补,失去了任何一面,另一方就像荷花没了绿叶掩映。
魏晋玄学,嵇康一味清高却只有一曲《广陵散》为他送行;楚汉之争,项羽愤慨不堪只选择了刎颈自杀。
儒家是治世的学问,可是不完备自己便教化他人只会事与愿违,甚至酿成大祸;道家是避世的心态,但人类终究是群居动物,只顾个人利益的行为自私又不现实。
儒阳道阴,外圆内方,答案在两千多年中的诸多风雨后已然呈现,沉淀在华夏亘古的记忆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作为炎黄子孙,应理解其中儒道结合的微妙意味:洁身自好,上善若水,和光同尘,韬光养晦,若有时机,为国为民,兼济苍生,志存高远,厚德载物。
立志于学,不辜负这千年的文化沉淀;修身养性,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变通思考;知行合一,追求真善美,这或许是在二十世纪对儒道结合的最鲜活诠释与实践。
_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01记得前些年,享誉全球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一则寻人启事中,讲述了100年前一个中国人的传奇故事。
这个中国人就是丁龙。
丁龙曾是个卖往美国的“猪仔”,被富商卡本蒂埃看中做了家中的仆人。
有一次,卡本蒂埃为一件琐事发脾气解雇了丁龙。
次日清晨,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会面临无饭吃的窘境。
但出乎意料,丁龙依然像往常那样为他端上了早餐。
卡本蒂埃深感诧异,当即表示不再犯滥发脾气的毛病。
而丁龙却淡泊地说:我早已原谅了主人,因为我知道您是个好人。
孔夫子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人要忠心,要珍视自己的荣誉。
卡本蒂埃第一次被这小伙的朴实精神所感动,同时也第一次知道了在遥远的古老东方有个叫孔夫子的圣人。
在随后的励精图治中,卡本蒂埃越来越觉得在丁龙身上聚集着东方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个难得的管理人才。
于是,他很快提拔丁龙为管家,甚至在一些新的开发领域,还诚邀丁龙参与公司的管理。
同时因为爱屋及鸟,他也深深爱上了中华文化。
丁龙到了晚年,有了一笔较大的存款。
在即将退休时,他向主人请辞。
卡本蒂埃对这个为自己贡献了大半生的仆人恋恋不舍,提出愿意倾其所能为他做点什么,以了其夙愿。
丁龙说出了久埋心底的一个愿望。
出乎卡本蒂埃的意料,这个愿望,不是申求一笔丰硕的养老金,而是请主人出面把他终生积攒的钱,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请这所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来研究他祖国的文化。
这个卑微却高贵的梦想,深憾卡本蒂埃的心,他没有食言,为此他做了不少的工作,也捐出了自己大部分的积蓄,于是才有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的前身—丁龙汉学讲座沙龙的建立。
丁龙无疑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贵人。
但与其说卡本蒂埃给足了丁龙的面子,不如说是丁龙的人格力量感化了卡本蒂埃,给自己挣来了大如天宇的面子。
试想一下,如果丁龙不是在极端黑暗的笼罩下,始终高擎一轮以忠义走向坦途的太阳,那么他就得不到卡本蒂埃的赏识,也就没有后来高低立判的行善义举了。
02孟子曾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曾国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曾国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总结曾国藩的一生来看,曾国藩之所以这么看重这个“穷”字,总的来说,有这样三条原因。
曾国藩庆贺太平宴第一,在官场上“穷”是保身之道。
要知道曾国藩是汉人,他当的却是满清的官儿。
在整个清代,朝廷对汉人为官是非常小心的。
不是说不让汉人当官,而是特别注意不让汉人当高官,当有实权的官,当能掌兵权的官。
这一点,曾国藩恰好首当其冲。
他当初组建湘军,一出战,就取得了湘潭大捷,继而兵临武昌城下,一举攻下了被太平军占领的武汉三镇。
据说,当时咸丰皇帝闻报后,高兴得是手舞足蹈,因为清军面对太平军作战,从来没取得过这么大的胜利。
所以咸丰兴高采烈地对大臣们说:“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此奇功!”他甚至在接下来的圣旨里还说:“获此大胜,殊非意料所及。
”(《清史稿》)可见他的兴奋劲儿有多大了。
所以,他一高兴,立刻封曾国藩为湖北巡抚。
这可是一个有实权的位置,相当于湖北省长,实为一方大员,尽可手握大权。
所以曾国藩接到圣旨一看,朝廷居然封自己为湖北巡抚,也非常开心。
开心归开心,按朝廷规矩,你还得假模假样地上个表,推辞一下,感恩一下,这才符合官场的潜规则。
所以,曾国藩也就上表辞谢了一下。
可出人意料的是,仅仅七天之后,咸丰突然变脸。
意思是说,我料到你会推辞,既然你推辞,那就算了,这个湖北巡抚你就别当了。
这就像逢年过节,亲戚朋友来送点礼,你一客气,说这怎么好意思呢!那位一听,立马说:“噢,不好意思啊,那就算了。
”然后把东西就又拎回去了。
你说,哪有这种人呢?曾国藩怎么也想不到咸丰刚给了他一个巡抚又马上撤了他的巡抚,理由只是他料到自己会推辞!更可笑的是,咸丰的批复里还怪曾国藩上奏的奏折里不署湖北巡抚的官衔。
那意思是,我上次的圣旨是让你当湖北巡抚的,那你随后的谢表里就应该署上湖北巡抚的官衔。
至于我这次不让你当,那是后话,你上次上谢表怎么能不按规矩来呢?这太不像话了,下次一定要注意!曾国藩简直就成了个冤大头。
那么,这个咸丰皇帝,怎么会像六月的天、小孩儿的脸一样,如此多变呢?其实曾国藩是个聪明的人,他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穷与达”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穷与达”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得,志时就改造天下,造福天下百姓。
在这方面,苏轼可谓典范。
当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屡遭贬谪时,做到独善其身,寄身文章,留下了许多光照千古的名篇;当他受到执政者重用时,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显著。
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很多启示。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材料分两层:第一层对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进行了具体解释,这是整则材料的中心;第二层以苏轼为例,阐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因此,作文的核心话题是“穷与达”。
具体写作时,必须围绕“穷与达”来写,不仅要考虑“穷”时怎样提高品德修养,“达”时怎样“兼济天下”,还要考虑“穷”与“达”的关系。
导写语“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很多启示”中的“当代青年”是对考生身份的界定,文章中要有“当代青年”的身份意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中,“结合材料”要求观点从材料中得出,即观点不能和材料无关。
总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术业专攻,谦卑做人,修养德行,待到时日枝繁叶茂、兼善天下。
【作文素材】1.范仲淹自幼深受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熏陶,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刻苦攻读,决心成就一番事业。
从政以后,范仲淹劝农桑、修海堤、办府学、推法制、整武备、改军制、减徭役……勤政爱民,政绩卓著。
每晚就寝前,他都要“自计一日食饮奉养及所为之事”。
如果当天用于饮食的费用和所做的事不相称,他就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第二天会加倍工作来弥补。
范仲淹一生奔波各地任职,长期居无定所。
平生所得俸禄及赏赐,曾用于接济穷人、开办府学、奖励将士、抚恤遗孤……61 岁时,他倾其所有买义田,设义庄,建塾馆,创办了历史上著名的多功能慈善机构——范氏义庄,以周济穷人,教养寒门学子。
【觅文记】刘勰: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下)
【觅文记】刘勰: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下)天监二年,刘勰被朝廷任命为奉朝请。
奉朝请这个职位虽然很低,但毕竟是到中央机关工作了,这就可以结识更多的达官贵人与社会名流,果真第二年他就成为了中军临川王萧宏的记室,而萧宏则是梁武帝萧衍的六弟,刘勰也就等于跟皇室搭上了关系。
后来他又担任了南康王萧绩的记室,而萧绩则是梁武帝的四子。
这位萧绩在七岁时就任南徐州刺史,而刘勰任他的记室,显然没有什么可交流之处,所以他就同时兼任了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
即此可以看出,刘勰因为家道衰落而进寺庙写书,通过这部书打动了天下一流的文人沈约,而后又通过沈约进入中央任职,自此之后就辗转于皇室成员间,尤其他结识了萧统,而昭明太子萧统又是文学之士。
《梁书·刘勰传》中称:“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
”他终于找到了有权有势的知音,并且他的观念也影响到了萧统,杨明在《刘勰评传》中说:“近世学者或以为《文选》一书,可能也受到《文心雕龙》的影响。
”到了天监十七年,刘勰给武帝上表,颇得皇帝之心,于是被升为步兵校尉,同时兼任着东宫通事舍人,应该说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入仕梦想。
然而不知什么原因,他任此职后不久,就被梁武帝派到定林寺去帮助僧人慧震修撰经藏。
之前他在定林寺住了十几年,而后终于入朝为官,没想到,转了一圈,他又回来了。
刘勰撰《文心雕龙》十卷,清光绪十九年思贤讲舍刊本,书牌刘勰撰《文心雕龙》十卷,清光绪十九年思贤讲舍刊本,卷首这种返回定林寺的结果是否刘勰所愿呢?因为没有资料记载,所以难以得知真实的情况,但是从理论上推:他费了那么大周折才走进朝中,而今又被解职返回,也恐怕非其所愿。
皇帝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决定呢?这也同样找不到历史依据。
总之,他的返回肯定不是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那句著名台词——“没想到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胡汉三喊出这句话时极其自豪,而刘勰返回定林寺的心情就难以揣测了。
然而,刘勰返回定林寺后却有了一个意外的举措:“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乞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
从屈原、陶渊明、苏轼看儒家的穷达观
从屈原、陶渊明、苏轼看儒家的穷达观罗华(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事务管理系湖南娄底 417000)摘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入世境界,在与历史现实的融合中形成了几类比较典型的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范式。
一类是屈原范式;一类是陶渊明范式;一类是苏轼范式。
关键词:穷达观人格范式屈原陶渊明苏轼儒家思想可以说是一种人格入世的思想,其精髓有两句话:一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句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其中最能代表儒家人格入世的应该是儒家的穷达观,这种穷达观成为千百年来无数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一种人格入世的典范。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原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
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原文的大意是: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
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
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
古代的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
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按照原文的意思我们适宜从互文的角度来理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穷要独善其身,但穷也不能失义。
孔子说:“义者,宜也。
”他把“义”解释为人的行为适当、相宜。
孟子认为:“义,人之正路也。
”他把“义”作为人的正确行为准则。
用今天的话来讲“义”就是要符合社会的正义要求,而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所以,穷则独善其身,暗含也要善天下之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善的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善的意思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智慧的现代解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源自古代儒家经典《孟子·尽心上》的名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高尚道德理念,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滨州市某小学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孟子一穷则独善其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原文】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3); 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
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①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释】①宋勾践:人名,姓宋,名勾践,生平不详。
②游;指游说。
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
④得己:即自得。
【译文】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
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
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
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读解】穷达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都是根本.所以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至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则与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成为最强有力的心理武器,既对他人,也对这个世界,更对自身。
当你穷困不得志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你那一颗失落的心;当你飞黄腾达有时机时,它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为你心安理得地做官提供着坚实的心理基础.因此,无论你穷与达,它都是一剂绝对见效的心理良药,是知识分子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与法宝.我喜欢的学生“昨天你们竟然有十多个学生没完成作业,这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一件大事,我布置的作业是适量的,我估计你们在课内就能完成。
如果多了,我布置的时候你们是可以直接告诉我的,可是没有人说呀?是不是我讲的内容你们没有听懂?我布置的作业你们根本就不会?也没有人告诉我!所以今天的课上我留了几分钟让你们给我写信,告诉我你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你学习的困难。
穷善其身
穷善其身-达济天下
“怎样才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
呢?”
“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
所求,所以士人穷困不失掉义,得志不背
离道,不得志时不忘掉义,因此士人能保
持自己的操守。
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
会使他人失望。
在代的人,得志时,施给
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
世。
不得志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
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
故事
贤人一向认为,穷,达,都是身外
事,只有道义是根本,所以穷不能失义,
达不离道,有一次贤人问到一者说:“你
喜欢游说各业的人士吗?我告诉你游说的
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
也安详自得。
”
听者说:“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
呢?”
贤人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
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人士不得志时不失
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不得志时不
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
显达时不背离
道德,所以他人不失望。
古代的人得志时
施恩惠于百姓。
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
于世。
不得志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
下。
”
这与孔子所说的“用之则行,舍之
则藏”一样。
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因而
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产身处世的
座右铭,成为最强有力的心理武器。
邯郸县三小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孟子一穷则独善其身
当你穷困不得志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你那一颗失落的心;
当你飞黄腾达有时机时,它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为你心安理得地做官提供着坚实的心理基础.
因此,无论你穷与达,它都是一剂绝对见效的心理良药,是知识分子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与法宝.
淮南子·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乌夜啼
刘迎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
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
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刘迎,金代词人,词风婉约。此词从内容来看并不稀奇,写作者对一位歌姬的怀念和追忆,并写两人分别后,歌姬的款款深情以及终于有情人重又相聚不禁百感交集的过程。但读后使人对金词又产生新的认识,词中我们不见金国那种词豪爽之气,而却似宋朝的婉的约词。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duó多音字,第二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达出处明道述志《文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共收入赋体“志”类作品四篇,即班固《幽通赋》、张衡《思玄赋》《归田赋》及潘岳《闲居赋》。
所谓“志”,是指创作主体直接抒发的自我情志。
《文选》“志”类作品是汉魏六朝辞赋创作中重要的一种体类,陆机《遂志赋》序曰:昔崔篆作诗,以明道述志,而冯衍又作《显志赋》,班固作《幽通赋》,皆相依仿焉。
张衡《思玄》,蔡邕《玄表》,张叔《哀系》,此前世之可得言者也。
崔氏简而有情,《显志》壮而泛滥,《哀系》俗而时靡,《玄表》雅而微素,《思玄》精练而和惠,欲丽前人,而优游清典,漏《幽通》矣。
班生彬彬,切而不绞,哀而不怨矣。
崔、蔡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
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
岂亦穷达异事,而声为情变乎!余备托作者之末,聊复用心焉。
陆机此序点评“志”类代表性作品,同时也揭示出两汉魏晋“志”类辞赋创作存在着一种前后承继、“皆相依仿”的类型化特征。
可以说,汉魏六朝“志”类辞赋创作,既有纵贯这一时期大致相同的情感主题,也有随时代、社会思潮的变迁而体现出的创作主体个体情感的差异。
首先,此类作品往往是在创作主体怀才不遇下的“明道述志”之作。
上引陆机《遂志赋序》言及“昔崔篆作诗,以明道述志”,崔篆诗不存,《后汉书?崔篆传》存有一篇《慰志赋》,陆序又言“崔氏简而有情”,此所谓诗者指的就是此篇《慰志赋》。
由于作品的散佚,我们对陆机所评诸篇不能有更多的了解,但是序中涉及“穷达异事”、“声为情变”,则概括了此类作品与士大夫穷达出处的密切关系。
陆机提到的班固《幽通赋》与张衡《思玄赋》,《文选》也皆加收录。
我们若与作者仕历联系起来考察,可以看出穷达出处对作者创作的影响。
班固《幽通赋》,李善注曰:“《汉书》曰:班固作《幽通赋》以致命遂志。
赋云‘觌幽人之仿佛’,然幽通谓与神遇也。
”释“幽”为“幽人”,“幽通”释为与神人相遇。
篇题是一篇的灵魂,这一解释除了与“觌幽人之仿佛”句相合外,很难解释全篇主旨。
《幽通赋》中“幽”,除李善提到的“觌幽人之仿佛”一句外,还有一句“胥仍物而鬼诹兮,乃穷宙而达幽”,李善注曰:“圣人须因卜筮,然后谋鬼神,极古今,通幽微也。
”释“达幽”为“通幽微”,此“达幽”乃“通幽”,实“幽通”倒叙,“幽通”乃幽微通达之义。
宇宙有幽微难达之理,人生也有幽微难明之时。
《汉书?叙传上》载班固“弱冠而孤,作《幽通》之赋,以致命遂志”。
“致命遂志”,语出《易?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意谓君子在困顿之时,守死善道以实现志愿。
班固父班彪卒于光武帝刘秀建武三十年(54),时班固“实际已经二十三岁。
说‘弱冠’,笼统言之”(刘跃进《秦汉文学编年》)。
此时班固忧虑自己年轻孤弱,前途不明,忧家业绪坠。
班固《幽通赋》所表达的就是如何识达人生幽微难明、祸福相依、起伏跌宕的道理,从而为人生处穷幽隐之时,寻找一个立身处世的原则。
这一主题始终贯穿《幽通赋》,赋的开篇追述自己的家世,言“懿前世之纯淑兮,穷与达其必济”,特别强调先祖德行纯美,无论穷达都抱有济世之心。
这也给二十余岁的班固带来巨大的责任与压力:“咨孤蒙之眇眇兮,将圮绝而罔阶,岂余身之足殉兮?世业之可怀。
”担心自己孤弱幽微,无法继承先业,导致家业毁绝。
因日夜思虑,班固做了一个梦,梦中梦见自己登山远眺,神人持葛藤给自己,并告诫自己山高谷深,不要坠落山谷。
梦醒后班固自解其梦,认为这既是吉象,又包含警戒;既预示着通达,但又要时刻戒惕。
班固列举了历史上众多的祸福相依之事,并没有走上老庄齐万物等生死之道,而是以儒家的精诚修德、守死善道作为自己幽微之时的处世原则。
这种幽微通达之理,在赋的乱词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天造草昧,立性命兮。
复心弘道,惟圣贤兮。
浑元运物,流不处兮。
保身遗名,民之表兮。
舍生取谊,以道用兮。
忧伤夭物,忝莫痛兮。
皓尔太素,曷渝色兮。
尚越其几,沦神域兮。
”表达了以下三层意思:一是人生天地之间,应该取法高远,效法圣贤,存心弘道,垂名后世;二是人生短暂,应该珍惜生命,忧辱伤生,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三是效法天地之道,无论穷达,守死善道,庶几可以通幽识微,达到神明境界。
可以说,《幽通赋》乃是班固孤弱之时的励志之作。
虽然班固此时人生幽微难明,但是渴望用世之心、绍绪家业之心坚定,故与其经历世事沧桑、历经宦海沉浮之作相比,此篇所表现的是对人生穷达相济、幽通相成的理解,表现的是修道待命的坚定信念。
马积高先生《赋史》将此篇与贾谊《鸟赋》相比,指出儒、道两家文化对二人的不同影响,甚是。
这一方面如马先生所言是时代的变迁、学术思潮的变化在创作上的反映,同时也是个人经历、情感祈向不同的表现。
《后汉书?张衡传》载张衡在汉顺帝阳嘉年间(132—135)“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张衡卒于汉顺帝永和四年(139),那么,此篇应作于汉顺帝阳嘉至永和四年年间,已是张衡的晚年,阉竖的排斥是创作此篇的原因。
此篇仿《离骚》,言己秉持道德,却生不逢时,并贯穿着世俗之伪态与自己秉德守义之间的冲突,因而产生去留的矛盾与抉择。
最后以占卜的方式求得吉占而远游,表示与世俗的决裂。
张衡此篇题作“思玄”,五臣注曰:“思玄者,思玄远之德而已。
”张衡此篇开篇云“仰先哲之玄训兮,虽弥高而弗违。
匪仁里其焉宅兮,匪义迹其焉追”,“思玄”之“玄训”,即儒家强调的仁义与修身之道,并在此之中求得安身立命之所,如篇中言“默无为以凝志兮,与仁义乎消摇。
不出户而知天下兮,何必历远以劬劳”。
因而在最终的结局上,表现出与屈原生死以之的抗争态度不同。
与班固《幽通赋》相较,班固虽然感到人生祸福相倚,但人生只要守死善道,幽微可通。
而作于张衡晚年的《思玄赋》,其思玄即回归道德的本身,并不在于对现实人生有所冀盼,而是求得精神与灵魂的最后归宿。
故陆机言显志类作品“穷达异事”,声情相异,正是着眼于作者的不同心境,但都面临着穷达出处的思考则是一致的。
其次,“志”类之作,往往在篇名上以退守田园或闲居的方式,表现个体处于黑暗现实中人生价值与实践取向,此类以张衡《归田赋》发其端,潘岳《闲居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谢灵运《山居赋》、沈约《郊居赋》等继之。
《文选》选录了张衡《归田赋》和潘岳《闲居赋》作为代表,颇具眼光。
如果说以上《幽通赋》、《思玄赋》还是着重于个体的穷达出处之思,寻求一种精神家园,那么,此类作品则侧重于自我的超脱,以“归田”或是“闲居”的方式,通过对自己退守或处穷时的生活价值的自我肯定来展示个体在黑暗现实中的自处自守。
张衡的《归田赋》,马积高先生《赋史》称“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以写田园隐居的乐趣为主题的作品”。
张衡《归田赋》开篇即说“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因而此篇与《思玄赋》可能作于同一时期。
另外,开头这一段,虽然只占全篇的四分之一,但是却让我们感受到张衡“归田”的动因,是用“归田”这种方式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并寻找一种人生之乐。
故而接下来的四分之三的篇幅,从三个方面表现了归田之乐:一是田园仲春美景,足以让人“于焉逍遥,聊以娱情”;二是在田园中垂钓弋射之娱;三是沉潜诗书之乐。
这三个方面能使人达到纵心物外、荣辱皆忘的境地。
因而此篇最后两句“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与开篇“俟河清无期”的失望相呼应,昭示了张衡归田之乐,是以一种张扬自身独处的价值,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自身处境的超越。
从退守的角度表现对自我价值的持守,这种思想是儒家穷达出处之思早已设定的,张衡此篇的价值在于,不仅持守这种传统的精神回归以消忧的方式,同时将这种精神持守转向现实生活中,从田园景色以及田园乐趣中寻找一种人生的愉悦,使传统士大夫失意后从内心的超越走出,走向外在的生活。
马积高先生同时指出这一主题对以后诗文主题产生很大的影响。
单就辞赋创作来看,此篇对后世的影响在于形成了一种“归田—闲居”的主题,表现了士大夫文人仕宦失意情境之下对自我处穷情境的一种价值肯定。
此类作品,如曹植的《闲居赋》,张华《归田赋》,潘岳《闲居赋》,庾阐《闲居赋》,湛方生《游园咏》、《怀归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谢灵运《山居赋》,沈约《郊居赋》等,无不是这一主题的延伸。
《晋书?潘岳传》载潘岳“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那么,《闲居赋》是仕宦不达的产物。
《闲居赋序》颇见潘岳写作此篇的满腹牢骚,潘岳在序中提出立功立事、取名当世是士大夫普遍追求的人生价值与目标,这也是潘岳所信奉并努力加以实践的,但是实际的政治生活却是官运偃蹇。
与“巧宦”相对,潘岳自列于拙者之列,其牢骚不满溢于言表。
但是,潘岳却努力从理性与情感的角度将自己赋闲家居的生活价值化,从感情的角度讲,可享天伦之乐、逍遥之娱;从理性的角度言,潘岳用《论语》中孔子曾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
”认为自己养亲奉老,友于兄弟,从政于家,也是为政,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拙者为政的方式,既有不平不满,更有以此自持对抗巧宦的用意。
故潘岳的“闲居”之地,不是僻幽之地,而是紧临京都,篇中有对京都的壮观与巨丽的描写,是为了突出自己善择里仁之地。
篇中对自己闲居之地富贵安乐的描写,让人感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主要张扬了拙者为政的生活方式与人生价值。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怎信安仁拜路尘。
”潘岳晚年与石崇一起对外戚贾谧望尘而拜的举动以及潘岳为贾后草拟陷害太子的《祷神文》,实为其人生的两大污点,因而影响到人们对潘岳《闲居赋》的正确认识与评价,元好问所论即是代表。
但据《闲居赋序》,潘岳“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他作此篇时在晋惠帝元康六年(296)或稍前。
据张国星先生考证,“二十四友”的正式形成要在元康七年到八年之间(张国星《关于〈晋书?贾谧传〉中的“二十四友”》,载《文史》第二十七辑)。
石崇于元康六年出为征虏将军,假节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在任三年,约在元康八年归洛,那么,潘岳作《闲居赋》时根本不可能和石崇一道对贾谧望尘而拜的,他们“望尘而拜”只能是元康八年之后的事。
指出《闲居赋》的作时,意在说明潘岳一生以作《闲居赋》为标志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潘岳并不善于钻营,虽曾被贾充辟为太尉掾,被杨骏选为太傅主簿,任职要门,但未见阿附的劣迹,因而久居微官,仕途并不顺利。
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只要在官,潘岳对待政务总是十分认真。
可以说,在依附贾谧前,积极入世,意欲有为,渴望建功立业是潘岳思想的主导一面。
但是,潘岳所处的时代并未给潘岳提供按照他自己意愿进仕的途径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