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吐血整理版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梳理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梳理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一、填空题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文化现象)2、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文化)3.“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说苑?指武》)4.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文化现象)5、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东方文化)6、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7、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8、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9、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稳定性)10、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东方文化)11、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文化传统)12.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文化内涵)二、名词解释1、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文化思潮。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团(民族或阶级)在长期历史的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系。

3、文化内涵: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4、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5、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6、.狭义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计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7、广义文化: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8、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成为文化事象。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整理PPT教学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整理PPT教学课件
• (所谓凝重性,就是稳重有余,灵活不足,开放不足,保 守有余。在农耕经济条件下,中国一直是比较保守的,闭 关锁国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显然这种局面与传统文化凝重 的保守性格是紧密相关的。海外贸易时开时禁)
2020/12/098源自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传统中国社 会难以产生的原因。
• 1.社会经济既早熟而又不成熟
2020/12/09
3
• (3)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辽阔的地域广 大的国境促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 1.与不同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各地的社会、政治、行政制 度不相同
• 2.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 方式和思想观念。
• 中土的中央集权(特点:重农轻商和安土重迁的观念), 游牧民族的军事奴隶制(特点:擅长迁徙)、西北沙漠的 绿洲“小国”(特点:重视商业)。
• 3.各地的对外联系方式也各不相同:新疆—中亚,藏川 滇—印度,闽粤—东南亚。
• (4)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中国封闭原因在于, 古代中国地理环境过于优越,让人安于现状,自我陶醉。
2020/12/09
4
3.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 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2020/12/09
6
• (3)吸取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使之增添异彩。 汉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器用杂物、乐器歌舞为中原 农耕民族所喜爱、效法。盛唐长安胡骑胡音极盛 一时;清代满族妇女的旗袍在全国各地流行。同 时,满族也逐渐被汉化,以至后来连自己的文字 也消亡了。
• (4)对外域文化扬弃吸收:“先秦百家”“中边 合一”使“有容乃大”成为当时的文化品格。对 后世的影响表现在:汉唐“拿来”佛教文化,明 清引入“耶稣会士”,近代“出洋习洋”。

中国文化概论整理

中国文化概论整理

中国文化概论整理中国文化概论讲义(09新闻)先秦部分《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安排一、读好一部书二、《论语》推荐版本1《四书集注》,朱熹集注,中华书局2《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三、讲授《中国文化史》(思想史部分)《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安排一、考试以教材为主,讲义为辅;二、讲义帮助理解教材;讲义重在提高思想水平,有较强的思辨性。

三、听课记录将影响考试成绩。

引言文化、中国文化一、文化的概念1.泰勒: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生活里所得一切能力与习惯。

(《原始文化》)2.我的观点:文化是与自然相对的概念,它是人类精神与物质创造的总和,包括知识、信仰、道德、艺术、风俗以及各种物质产品等等。

时至今日,几乎一切的自然物都打上文化的烙印,而文化中的经典也必然充分包含自然之理。

二、中国文化1.概念: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和即将创造的物质与精神产品的总和。

2.了解中国文化,就是了解自己,这是建立价值观与自信心的基础;中国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她具有和平、成熟、自然的特质;了解文化并不是复古倒退,而是海纳百川、与时俱进,为民族文化开辟广阔光明的前途。

3.陈寅恪: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中国思想简史一、夏商周文化的起源二、周代文化维新之意义三、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与思想格局四、秦汉法家、道家、儒家的交替发展五、魏晋风度与玄学六、中古道教与佛教七、隋唐时期中国佛学的形成八、新儒家的兴起与发展九、清代实学思潮与朴学成就十、近世西学东渐与思想界的变迁《论语》第一章1巧言令色,鲜矣仁。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毋惮改。

4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一、夏商周文化的起源一、夏商周文化起源的地理条件唐虞(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依托黄河与汾水,夏文化在黄河与伊水、洛水形成的三角地带;殷商与夏相近;周则在黄河与渭水泾水之间。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梳理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梳理
通常理解为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或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或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4
文化的功能
记录功能、认知功能、传播功能(言语、文字、实物等)、凝聚功能(如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调控功能(手段有巫术图腾、道德宗法、法律暴力等)
5
中国文化的特点
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父系氏族公社或家庭公社时期,父权系统和孝道观念是宗法社会的基础
10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概观
雅俗之分(雅文化、俗文化)、显隐之分(儒家显文化、法家隐文化)、山林庙宇之分(山林文化、庙堂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梳理
序号
知识点
描述
1
文化的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2
文化的分类
物质生产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心理文化
3
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结构
具有多维性特点,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西方文化三元汇一
6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
儒家看来,人生理想境界是“与天地合其德”,核心内容是仁
7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血缘宗法伦理制度
8
自然经济
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一种经济模式,与以交换为目的,以营利为宗旨的商品经济相对立
9
血缘宗法制度

(完整版)中国文化概论·绪论·第一节

(完整版)中国文化概论·绪论·第一节
《周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故,春秋时由孔子编订的《礼记·乐记》云:
五色成文而不乱。 引申出包括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各 种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如伏羲始作卦、造 书契, “由是文籍生焉” 。还指事物的各种特征,与“质”、“实”相对, 如《论语·庸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还指有关人的品质,诸如美德和善行,如郑玄注《礼记·乐记》云:“文 犹美也,善也。 ”
一、文化的含义 (一)生活中对文化的理解
1.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 2.道德、伦理、修养等个人质素; 3.语言文字、思想学术、文学艺术,以及 各种出版物。
网民受教育程度调查示意图
(二)典籍中关于文化的解读
在古代,文化两个字本是单独使用的。
文 最初指动物身上的纹理,器物上的
纹样,也指各种事物的颜色混杂在一起。 许慎《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物质文化当中包含了精神的成分
对文化的分层理解
第三个层次:高雅的文学艺术 沿袭了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把文化理解
为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更高雅、更 令人心旷神怡的那一部分生活方式”,是“弹钢琴谈论勃朗宁的诗”那一 类内容,或者就是曲高和寡式的阳春白雪。
韩熙载夜宴图
周文王姬昌
从自然的纹理中,逐渐引申、演化出自然规律, 从纹理一样繁富的人际关系中,可以找出教化人群的 规律。
汉代史学家刘向造像
(三)中外学者对于文化的解读
内蒙古海拉尔出土的石器
在西方,Culture的早期意 思和汉语相近,源于拉丁语 Cultura,含有耕作、垦殖、育 种之义,后来泛指农业和园艺。
对文化的分层理解
第一个层次: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 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精简版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精简版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一.文化(一)文化的基本结构1.物质生产文化(1)含义:指人类物质生产过程及其物质生产的实体性,器物性成果;2.制度行为文化(1)构成/含义: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形式,以及在人际交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风俗习惯,构成制度行为文化;(2)层次:①在上的层面:制度文化②在下的层面:民俗民风文化3.精神心理文化(1)含义/构成: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长期孕育而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因素构成;(二)中国文化1.中国当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与西方文化三元汇一,浑然一体的交融会通型文化二.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一)农业自然经济1.原始农业(第一个阶段)(1)产生:从旧石器时代的采集活动中直接产生出来的2.“独立自由”的手工业者与商人(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家庭手工业,官府手工业发展的同时出现3.行会组织(1)出现:北宋首次出现(二)血缘宗法制度1.商朝(1)世袭:灭夏后,商王及其近亲,外戚组成的统治集团掌握国家政权,王位及官职皆世袭;(2)“家天下”:商朝的国家政体是一个比夏朝更进一步发展的“家天下”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一)先秦1.制度(1)宗法制度①产生时间:商代晚期②内容:1)嫡长子继承制2)庙数制3)同姓不婚制(2)礼乐制度(二)汉魏六朝1.政治伦理道德(1)提出者:董仲舒(2)内容:①三纲:②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三纲关系的调整原则(三)唐宋:中国文化的成熟与辉煌1.意义:是我国传统文化进入全面辉煌和成熟的鼎盛期2.文学(1)唐代文化:唐诗(2)宋代文学:宋词3.书法绘画:(1)书法:宋不如唐(2)绘画:各有千秋4.科技:许多科技成果居于世界领先地位5.理学:中国古代最完整严密的哲学理论系统(四)明清1.小说: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崛起,小说的创作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一)基本精神: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2.人本主义精神1.以民为本2.重人伦,远鬼神3.天人合一精神4.礼治精神(二)价值取向:1.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2.以伦理道德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纽带3.物质与精神关系中的重义轻利五.儒家文化精神(一)先秦儒家人伦1.孔子(1)思想特点:①服务于国家政治②植根于血缘基础③强调伦理本位④重视主体能力⑤抑制个性欲望(2)总结:将“仁”作为儒学的基础范畴,探讨人的价值2.孟子(1)思想特点:①继承孔子的伦理思想(2)主要贡献:将伦理范畴与性善说联系起来,作了比较深刻的探讨(3)四端:仁,义,礼,智;(4)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二)宋明理学1.主要讨论:性与天道2.特点:(1)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产物(2)以儒家思想的内容为主3.开山祖师:周敦颐/濂溪学派的奠基者4.重要派别:关中学派(1)创始人:张载5.第二次改造:福建学派(1)代表:朱熹(2)成就:实现了儒家“有功于圣门,有补于后学”的第二次改造(3)朱学成为中国的正宗思想体系(三)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1.内圣外王的要求(1)遵循伦理本位(2)怀抱经世之志(3)注意道德修养六.老子之道的三大内涵(一)“无”与“有”的统一(二)“恒”与“变”的统一(三)“无为”与“自化”的统一七.佛家文化(一)基本教义1.四圣谛——苦,因,灭,道/苦,集,尽,道2.“缘起”论与“四法印”(二)佛教的传入:汉明帝时(三)中国的佛教——禅宗八.中国古代文化成就(一)中国诗歌(二)中国古代散文(三)中国古典小说1.话本小说(1)起源:宋代(2)演出场所——瓦市①瓦子勾栏②瓦子内又设“勾栏”2.长篇章回体小说(1)由来:由“说话”四家中的“讲史”而来(2)划分:①广义: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人情,讽刺,公案②狭义:讲史,世情,神魔(四)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建筑(1)风格①灵活适用的木结构体系②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③舒展自如,平面铺开的整体外形④封闭内向,严整对称的群体布局⑤绚丽多姿的色彩和装饰九.中国古代科技(一)中医1.春秋战国之际(1)扁鹊,“望,闻,问,切”四法,形成中医的传统方法(2)《黄帝内经》2.秦汉时期(1)《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医药学专著(2)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3.魏晋南北朝(1)王叔和《脉经》我国现存最早脉学专著(2)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我国现存最早针灸学专著(3)葛洪《肘后救卒方》4.隋唐(1)《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颁布的药典(2)孙思邈《千金方》5.明清(1)李时珍《本草纲目》(二)农学1.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三)四大发明1.火药(1)影响:①1225-1248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又传入欧洲,②英法各国14世纪中期才逐渐掌握火药制造技术2.造纸术(1)影响:公元7世纪传到越南,朝鲜,日本,公元751年传入阿拉伯,之后传到世界各地3.印刷术(1)影响:公元8世纪传入朝鲜,后传入日本等地,经丝绸之路传入伊朗,阿拉伯,后传入欧洲4.指南针(1)影响:公元12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四)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发展迟滞的原因1.文化传统上(1)中国传统思想以儒学为主,尤其是汉代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2)封建社会后期,儒学成为统治阶级禁锢人们思想的工具,严重束缚了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成为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绊脚石(3)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理性精神(4)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封闭性(5)传统思维的原因2.社会制度上十.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论争(一)“中体西用”论1.起源:冯桂芬1861 《校邠庐抗议》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五四新文化运动1.兴起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上海《新青年》2.两大旗帜:民主,科学十一.文化讨论与“文化热”(一)文化讨论的主要内容1.中国文化的基本特性和核心精神(1)如何把握:从整体上把握(2)强调:“存天理,灭人欲”(3)特质:以伦理为轴心(4)基本精神:实用理性(5)传统文化的特性:刚健有为,崇德利用,和与中,天人协调(6)传统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的特性:①封闭性,单向性,趋同性②思维方式上:缺乏创造性③观念上:中庸之道2.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二)大众文化1.大众文化是传媒发展后的产物2.特点:(1)明显的消费化倾向(2)制作工艺流程化(3)娱乐性本质(三)国学热1.“国学”含义(1)广义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称(2)外延:“一国所有之学”(3)等同概念:“中学”“国故”2.阶段(1)初级阶段:20世纪80年代(2)承前启后的阶段:90年代(3)愈演愈烈:21世纪3.意义:它启动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交互的方向,又受孕于当代市场“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两个巨大无比的时代背景中,其能指攘攘,其所指赫赫,无不令人三思。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农业科技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 率。
天文历法
编制了精确的历法,如《太初历》、《大衍历》等,对农业生产及社 会生活有重要指导作用。
数学成就
发明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以及筹算法等,对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
近代科技发展与影响
01
洋务运动时期的科 技引进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近代工 业,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近代化进 程。
包括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和声丰富等,体 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音乐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的成 就
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舞蹈家,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6
中国文化的科技成就与影响
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影响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对传 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焕发出新的 生机与活力。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 性产业,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将迎来更 加蓬勃的发展机遇,为经济增长注入 强劲动力。
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将继续加强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与传承,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中国将不断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增 强国际话语权,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 智慧和中国方案。
THANKS
汇报结束 感谢聆听
追求意境、表现自然美、强调个性表达等。
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法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法治、权力、利益等。
法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全文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全文
域的拓展主要是在汉武帝时期。疆域空前辽阔: 东抵日本海、
黄海、东海暨朝鲜半岛中北部,北逾阴山,西至中亚,西南至 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著名的丝绸之路就 是这个时候开通的,它的重要意义就是加强了中国和中亚、西 亚和欧洲的交往。东汉时期,因为北方的匈奴南侵,疆域缩小。 势力范围不如西汉,辖境内缩主要是因为弃守朔方郡。
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
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 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人 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 想观念。
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 播也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 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 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 同。
第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 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我国的地势是比较封 闭的。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1 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3 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4 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 与影响
第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愈是远古,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
(1)夏朝:夏朝的疆域,以黄河、长江为主, 以今河南西部为中心,
西起山西南部,东至今河
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
处,南接湖北、北到河北。
(2)商朝:其疆域与夏朝相似。商代对中国 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使用文字
(3)周朝:其统治范围包括进黄河、长江流 域和东北华东大部。周朝在中国文化上最大 贡献、是灿烂的青铜文化。
7、唐朝:唐帝国是一个空前强盛的封建帝国, 唐朝全盛时,疆 域东到大海,南到 南海诸岛,西到巴尔客 什湖,东北抵达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北界 包括今俄罗斯的一部分,南界包括越南北部,西界 包括乌滋别克斯坦的咸湖,号称唐大帝国。唐以后 至宋代中国的疆域有所缩减。唐大帝国的文化十分 繁荣,主要成就是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

(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部分:A.人之外的自然。

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无机身体”B.人自身的自然。

即人的“有机身体”(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内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文化的一般特征(1)从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从文化的内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的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的功能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2)认知功能: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

(3)传播功能:言语和文字,实物(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范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2)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章第一节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章第一节
包括主客体的认识上人与自然、天人关系等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尽管天命靡常, 但吉凶由人,倡导制天命而用之。天人感应,天 人合一,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得中国历代知识 分子多以外儒内道、儒道互补的对立统一思想, 求取身心平衡,做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 其身”,指导政治军事、医学文化等领域。
张搴出使图(上)
辩证思维
求真、向善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人类为了改造世界,就必须正确认识 世界。为此,中华民族早在两千多年 前就开始探讨世界的本原、生成及其 发展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 点的辩证思维。首先,揭示了对立面 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立统一 ,即所谓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以及物极必 反,相反相成的规律。其次,揭示了
第四章 思观接物千取载象 视引通譬万连里类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取向向
物格格而而后后知知至至,,知知至至而后而意后诚意,诚意,诚意而诚后而心后 心 正,,心心正正而而后后身身修修,,身身修修而而后后家家齐齐,,家家齐齐而而后后国国治治,, 国治而后后天天下平。
————《大学》 子 曰曰::““富富与与贵贵,,是是人之人所之欲所也欲:也不:以不其以道其得道 得 之,,不不处处也也。。贫贫与与贱贱,,是是人人之之所所恶也恶:也不:以不其以道其得道得 之,,不不去去也也。。君君子子去去仁仁,,恶恶乎乎成成名名?君?君子子无无终终食食之之间间 违仁,造造次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论语》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概说
思维方式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行 为,因而必然影响着文化的创造;文化作为人们自 觉创造的产物,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获得了自身 生命的同时,又必然反过来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存在 与发展,也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再创造。中国传 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能动的、创造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一章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一章

我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一章1. 介绍我国文化的历史我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其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悠久的历史密不可分。

从蛮荒时代到夏、商、周三代,再到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我国文化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

我国文化历史的丰富和多样为世人所称道。

2. 我国文化的特点我国文化以其独具特色的文明、民族、地域和宗教文化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

其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礼仪、传统价值观念、家庭观念、宗教信仰、书法艺术、民间艺术等方面。

与西方文化不同,我国文化强调和谐、圆融、中和等。

3.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这些思想贯穿了我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对我国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礼义”等道德伦理观念;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佛教思想强调“生老病死”、“轮回涅槃”。

4. 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我国文化不仅深刻影响着我国人民,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的思想、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科技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的文化艺术品也受到了很多国家的青睐。

5. 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在现代社会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6. 结语我国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了解和尊重我国文化,将有助于加深对我国的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世界文明的共同繁荣发展。

希望我国文化能够在不断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

7. 我国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文化在当代社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机遇。

大学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整理

大学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化结构:物质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产品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类的衣食住行2、制度文化层。

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3、行为文化层。

指人类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外在特点: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多样性内在特点:冯友兰先生的“哲学特性说”李泽厚先生的“美学特性说”任继愈先生的“宗教特性说”梁漱溟先生的“伦理特性说”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产生、发展以及特性的影响❖东濒茫茫沧海,背靠高山大漠,外部有天然的地理屏障。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华夏中心主义的心理定势,以华夏为天下的中心,视环绕华夏的邻邦为夷狄蛮戎。

偏居一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保护反应机制”,使中国文化具有超常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中国地域广大,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造成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多样性,由此产生文化的多样性。

地形复杂,内部有崇山大河,交通不便,“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形成多样的地域文化。

❖东面临海,形成温暖的季风形气候,降雨量充沛。

地理位置优越,有广袤的平原地带。

地形、气候适宜于发展农业,很早就产生了较高的农业文明。

姓氏1、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

其产生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

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关系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相互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在金文里是“亻生”,即人所生的意思,后来改成“姓”。

“氏”的产生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2、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于血统,氏区别于子孙。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或总结概括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或总结概括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一、写作思路(一)基本内容: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在历史上的发展。

对传统社会的文化结晶给予高度赞扬的同时,也冷静客观的批判了阻碍进步的思想。

全书分为十一章节,一、二章介绍文化的定义、特征,三至十章各选择了文化的一个领域进行介绍,十一章总结并畅想文化的发展,附录中介绍了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二)核心观点:1、学习文化,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必须先从传统遗留下来最习惯的价值判断的态度中跳出来。

其次要把...偏见,...好恶之情,一一暂时抛开。

然后再进一步去学习逻辑的思考方式,...这样才可能逐渐培养出了解文化的客观态度。

”韦政通先生也正是以这样客观的态度描述了中国文化在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败兴衰,并分析了传统文化的问题所在。

2、儒释道贯穿全书始终。

韦政通先生在第三章重点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宗教。

从对帝、天的崇拜,到祖先崇拜,再到儒家、道教、佛教,介绍了宗教的历史演变过程。

特别是在介绍儒家时,他指出,儒家也是一种宗教。

因为儒家在内涵上不止有一套哲学,还有一套伦理,其次,儒家的影响范围之广早已超越了学派,因此,从这反映出了儒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是学派式的。

儒家重“礼”,道教求“道”,佛教尚“涅槃”。

儒释道三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书,也可看到,在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无一不见儒释道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宗教对国人思想心态的养成影响很大。

轻超越重现世以及人而神的宗教观,影响了中国人重主体、重直觉,天人合一,追求境界形态的哲学观念。

而这些哲学观念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山水田园诗文的创作。

“这类文学,读来令人悠然意远,有空灵自在之美,并富有一种宗教性的解脱精神”。

同时也由于中国文化所秉持的这种哲学观念,使得中国先哲们在对待知识问题上不重视逻辑技巧的运用,没有思辨的能力;在对待宇宙问题上敬畏,却无法认知自然;在对待人生问题上向善、寡欲。

《中国文化概论》考点整理

《中国文化概论》考点整理

第一部分《中国文化概论》考点整理绪论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第一节文化的概念、分类、结构与功能一、文化的含义u “文”:各色交错的纹理u “化”: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u “文化”合用,见于《易?贲卦》u 对文化三个层次的理解:1. 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2. 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3. 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u 马克思认为:1. 文化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2. 文化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文化产生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二、分类与结构(一) 物质生产文化(二) 制度行为文化(三) 精神心理文化三、功能(一) 记录功能(二) 认知功能(三) 传播功能:言语、文字、实物等各种传播手段(四) 教化功能(五) 凝聚功能: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伟大的爱国主义。

(六) 调控功能:手段有——巫术图腾、道德宗法、法律暴力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与理想人格一、三元会通的中国文化u 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西方文化三元汇一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u 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理想境界论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对人生的热爱u 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理想境界论的突出特点是重视人生并落实于人生。

在儒家看来,人生理想境界是“与天地合其德”,核心内容是仁。

第一章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总体概貌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血缘宗法伦理制度第一节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之一:农业自然经济u 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一种经济模式,与以交换为目的,以营利为宗旨的商品经济相对立。

u 自然经济的基础和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u 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占统治地位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

u 发展: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农业的开端)-------夏末至商代(由原始氏族公社变为奴隶主贵族庄园)------周代初期(土地分封制)-------秦时期封建国家形成(自然经济起决定作用)u 封建经济的基础:分散的个体生产。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完整版
位和影响力。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完 整版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文化概述 • 中国文化的物质层面 • 中国文化的制度层面 • 中国文化的精神层面 • 中国文化的艺术层面 • 中国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饮食与养生
中国饮食注重食物的营养与药用价 值,强调饮食与养生的关系,如食 疗、食补等。
服饰文化
传统服饰
服饰变迁
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汉服、唐装、旗袍 等,具有独特的款式和图案,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和文化传统。
中国服饰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变迁,吸 收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形成了多元化 的服饰文化。
服饰礼仪
中国服饰礼仪体现了身份地位、场合 和礼仪规范的要求,如穿着打扮、颜 色搭配、饰品佩戴等。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文化的起源
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在漫长的 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和 代表作品。
官僚制度
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各级官员按 照品级高低享有不同的权力和待遇,承担着管理 国家事务的职责。
教育制度
科举制度
自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袭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大学公共课《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大学公共课《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3 思想观念方面
讲究“和”、“天人合一”、“中 庸”。
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和 为贵、家和万事兴
天人合一:人顺应自然。“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庸:不走极端,具有包容性,讲究 兼收并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 人之心,予忖度之。
4 审美观念方面
质财富并不是物质本身,而是体现 在物质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文化的特点
1、社会性
2、民族性
3、传承性
4、时代性
文化的社会性
1 文化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当然,也会随 社会的消亡而消亡。
2 个人的文化特点要受社会的制约,反映出 社会的文化特征。
文化的民族性
1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跨国家的民 族一般具有相同的文化,同一国家的不同民族 具有不同的文化。
约600年
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
约800年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15年
汉(公元前206年—265年)
471年
晋(265年—581年)
316年
隋(581—618)
37年
唐(618—960)
342年
宋(960—1279)
319年
元(1279—1368)
89年
明(1368—1644)
山地占65%,耕地面积少。 中国文化的发源地都处于内陆。 所以,中国文化具有陆地文化 的特点,不具有海洋文化的特 点。在农、林、牧、渔等生产 活动中,农占主要地位。
2 历史经济因素
中国历史经历的阶段:
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
约400年
商(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
3 类型文化
中国文化表现在各个方面, 形成不同的类型文化,主要有: 思想文化、建筑文化、医药文 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归纳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归纳

《中国⽂化概论》知识归纳第⼀章中国的基本历史地理环境⼀、中国历史地理环境概览(⼀)疆域1.夏朝的版图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秦朝后历代王朝的疆域虽时有盈缩,但基本趋势是逐渐扩⼤3.清乾隆年间,最终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

(⼆)政区(即⾏政区划,是国家为进⾏分级管理⽽划分的区域)1.经济发达或处于统治中⼼的地区,在⾏政区划中的地位要⽐不发达地区、边远地区⾼2.最⾼⼀级⾏政区划变化最⼤,秦汉为郡,魏晋南北朝为州,唐为道,宋为路,元为⾏省,明为布政使司,清为省。

最基层的⾏政区划单位——县则最稳定3.在中央集权制前期以⼆级⾏政区为主,南北朝以后以三级⾏政区为主。

(三)民族1.⼴义: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总称;泛指历史上形成的⼈类共同体2.狭义:资本主义时代形成的,有共同语⾔、共同地域、共同经济⽣活,以及表现于共同⽂化上的共同⼼理素质的稳定的⼈类共同体。

3.华夏族向汉族转化的前提是⼀个幅员辽阔、政治经济的统⼀国家的建⽴。

它为具有共同语⾔、共同地域、共同经济⽣活以及表现于共同⽂化上的共同⼼理素质的汉族提供了产⽣的条件4.汉民族意识的特点:①强调“⼤⼀统”观念,不再把“四夷”看作是外国,⽽是中国的边疆。

②主动了解认识少数民族(《史记》为少数民族专门⽴传)(四)⼈⼝(五)⽓候1972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从仰韶⽂化到殷墟⽂化,⼤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于现在2°C左右;在那以后有⼀系列的上下摆动,范围为1-2°C;在每400-800年期间,可以分出50-100年为周期的循环⼆、地理环境决定论功过[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阐述了关于社会制度、国家法律、民族精神“系于⽓候的本性”“⼟地的本性”的观点,系统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候对婚育年龄的影响(⼆)⽓候对⽣理反应的影响(三)⽓候对⼼理感受的影响(四)⽓候对政治的影响(五)辩证地看待“地理环境决定论”1.当时⾮此斩钉截铁的语⾔难以逆转千年的成见→给予“同情之理解”2.外部因素:地理环境对⼈类社会的影响是绝对的,没有空⽓和⽔,地球将不可能有任何⽣物的存在,遑论⽂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吐血整理版 ——特别感谢仲伟:五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其载体——文物典籍。 化:改变、化育。引申为通过教育使人得到改变,文明程度提高。 文化:精神领域内的文治教化。即用道德伦理、诗书礼乐来教育、改造人群。引申为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所有文治教化的设施。包括礼乐、典章制度等。
z 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组成、共同发展的成果。
(2)文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
z 在时间上,文化是继承的,累积的,发展的,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所以对文化的评判应该放到具体的时代中。
z 在空间上,不同种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体现了文化的相对性。
z 狭义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小文化”
3、文化的结构
两分法:物质和精神或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
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 四分法: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重点)
4、梁漱溟的学术分类
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
2、文化的概念
所谓文化,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它的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z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差异,也即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物质的、精神的)及其成果——“大文化”
z 第一, 人对物的问题。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z 第二,
z 第三,
最后一点,我们今天在学科分类上称作人文科学
5、文化的几个特点
(1)文化的民族性和普同性
z 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审美特征、宗教信仰,等等,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
z 各个不同民族有很多文化现象是共同的,发展的方向也大体相似。表明了文化的“趋同”(普同)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