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伦敦规划介绍共24页
大伦敦规划介绍
Page
3
城市发展历程
英国的战后重建的标志之一 是大伦敦规划:在大伦敦规 划中体现了"组合城市"概念, 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调 查-分析-规划方案"。当时被 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 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 1250万人。
Page
4
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 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 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 通网。伦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 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大伦敦规划 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的精髓,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 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各国大城市的规 划有着深远的影响。六十年代中期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试图改变 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主要快速交通 干线向外扩展,形成几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若干具有" 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 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
Page 2
城市发展历程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被英国 的一些忠实的追随者所发展: 翁温和帕克设计了英国第一座 田园城市莱奇华斯,始建于 1903年,位于伦敦东北64公里, 城市和农业用地共1840公顷, 规划人口35000人,但到1917 年,仅达到18000人;1919年建 造了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距 伦敦27公里,城市和农业用地 共970公顷,规划人口五万人。 田园城市的设想未能解决大伦 敦工业与人口的疏散和相应的 交通问题 。
新区域主义主要的观点是区域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横向的 合作和交流将会构筑起一个充满机遇和活力的网络,这个 弹性的网络有利于经济发展、信息交流、政策调整以及整 个区域经济和社会的自我学习和创新,它的机制不同于完 全自上而下的计划过程,也不同于完全自下而上的自由市 场过程,而是基于区域的自发宏观调控的自下而上的协调 合作过程,使得各个利益主体的权利在这个区域内得到充 分、合理的体现和合法保障,从而强化区域的整体实力。
大伦敦规划ppt课件
•一座拥有愉悦体验和独特场所感的城市
•在改善环境方面的国际领导者
•一座便利、安全和舒适的城市,每个市民都能享受就业,发展机遇和服务设施
空间发展策略
伦敦规划2009 The London Plan 2009
规划目标:
•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能源、水、交通、教育机构、文体设施、 医疗设施,生态设施;
空间发展策略
行政区划
-develop the most effective cross boundary working arrangements and groupings to address specific issues.
空间结构
-3 Zone: •Central Activities Zone •Inner London •Outer London
通、经济发展、住房、文化、青少年发展、公共医疗和食品安全; • 大伦敦地区土地利用的发展框架,并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 大伦敦战略性的指导方针,引导其32个自治市的规划编制; • 伦敦实现可持续发展,稳健型经济和凝聚型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
空间发展策略 伦敦规划2009 The London Plan 2009
案例分析:大伦敦
人口密度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of England are the
major
cities
and
metropolitan areas of
London and the South East,
South and West Yorkshire,
• 面积: 1,572平方公里
伦敦城市规划解读ppt课件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五、建筑景观
伦敦塔桥Tower of London bridge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五、建筑景观
伦敦塔( Tower of London。 伦敦塔曾作 为堡垒、军 械库、国库、 铸币厂、宫 殿、天文台、 避难所和监 狱,特别关 押上层阶级 的囚犯。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三、历史文化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四、大 伦 敦 规 划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伦敦鸟瞰图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二、经 济 政 治
五、建筑景观
圣保罗大教 堂(St.Paul's Cathedral) 是世界著名 的宗教圣地, 世界第五大 教堂,英国 第二大教堂, 也是世界第 二大圆顶教 堂,位列世 界五大教堂 之列。
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详解
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1944年)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1944年),该规划的范围覆盖6735km2,涉及到134个地方政府,当时人口1250多万。
因此该规划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伦敦市区的总体规划,而是整个大都市地区的规划。
正如塔夫里等人评价的,该规划使“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既考虑到了城市建成区本身的延续性和进行全面改造的困难,同时也兼顾了城市向外扩散的需要采用了降低已建成区的人口密度,在城市的建成区之外有计划建设新城的方式来整合整个区域,使城市及其周边均纳入到有序的发展之中”。
该规划包括了这样一些主题:延续控制伦敦市区内工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的思想,限制城区的工业扩建;城市居住区和工业区相分离;在整个区域范围内停止人口地迁入,使整体德人口密度能够下降,同时将市区的人口向郊区迁移;完善伦敦港的功能;给予城市规划新的权力,以控制土地的价格,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等在具体的布局内容上,通过对区域现实状况的详细审查,规划将整个规划地区划分为4个同心圆地区。
核心内容:——同心圆布局模式(1)城市内环。
包括伦敦郡和部分邻近地区该地区现状特点是密度过大,规划建议要从这里疏散出40-50万人口,也迁出相应数量的工作岗位,进行全面地城市更新,是居住用地的人口净密度降至每公顷190至250人。
(2)郊区环。
这里现状存有相当数量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设的住房,这一地区的人口密度不是很高,规划建议今后不再在这里增加人口,但需要对该地区进行重新组织,应提供合适的舒适环境。
居住用地的人口净密度控制在每公顷125人。
(3)绿带环。
这里是由国家1938年《绿带法》所规定的绿带用地,规划建议将围绕原有城市的绿带进一步拓宽,在整个建成区外围将绿带环扩展至16km宽,规划设置森林公园、大型公园绿地以及各种游憩运动场地,以阻止伦敦扩展到1939年达到的边界以外去,同时为整个地区提供休闲活动场所。
(4)乡村环。
这个地区要接受伦敦内环疏散出来的大部分人口。
大伦敦战略规划介绍
现行的规划草案已经成为三 个月来公众咨询的主要问题 , 期 间召开许多会议 。市长现在必须 考虑他们所提出规划的规划方法 ; (3) 把主要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的责任和税收权利 (包括高速 公路和所有运输形式) 分配给区 域政府 。
2 我们为什么要采取战略措施 ? 在我向大家介绍我们是如何
在商 业 区 将 会 有 巨 大 的 增 长 , 特别是在中心地带的东边 。 私车将会受到限制 , 骑摩托车的 人进入伦敦市中心每月必须交纳 70 欧元 。新的地铁线和轻轨将 会建设起来 。所有的绿化带将受 到 保 护 , 特 别 是 “环 城 绿 地” ———一片环绕伦敦城且已经 受到 50 多年保护的开阔地带 。 历史性的地区和建筑也将受到保 护 。为了更好的利用伦敦 , 伦敦 将对水 、能源 、土地和运输基础 设施建设进行可持续性利用 。
两年前 , 直接选举上任的市
长肯·里文斯东为整个伦敦利益 提出了新体系 , 他是以无党派人 士的身份被选举上任的 , 不从属 任何的主要政派 。尽管在大项目 (如新地铁的建造) 的资金来源 上依赖于政府 , 但他拥有规划 、 运输和发展经济的权利 。
为了 增 强 区 域 计 划 的 协 调 性 , 政府部门也提出了一个区域 战略计划的新体系 。大伦敦规划 是所有新计划中的第一个 , 它以 20 年为规划阶段 , 涉及多方面 的问题 。例如 : 为了支持此计划 的经济政策 , 制定有关教育和技 能上的政策 ; 为了支持住房和人 口政策 , 制定了有关健康方面的 政策 。这是一项整个城市的合法 规划 , 所有的自治市和发展者都 必须遵守它 。
大伦敦规划
、英国的战后重建a、大伦敦规划:1937年,英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委员会"。
该委员会于1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
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
其后又陆续制定了伦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
在大伦敦规划中体现了盖迪斯首先提出的"组合城市"概念,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
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人。
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
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
伦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
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
大伦敦规划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的精髓,虽然在其后几十年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当时在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时宜的对策与方案,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四、五十年代各国大城市的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十年代中期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试图改变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三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
b、哈罗新城c、考文垂和斯蒂文乃奇市中心商业步行区。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产生了。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
英国大伦敦规划00
英国大伦敦规划规划内容
绿带圈的宽度约16公里,以农田和游憩地带为主,严 格控制建设,作为制止城市向外扩展的屏障,绿带圈 内原有的小镇和村子要保存其特点。
外圈计划在距离伦敦中心城区40-50公里的地方建设8 个具有工作场所和居住区的新城,主要用于接纳从伦 敦市区疏散出来的剩余人口和工业,从中心地区疏散 40万人到新城去(每个新城平均容纳5万人),另外还 计划疏散60万人到外圈地区现有小城镇去。新城具有 较强的独立性,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而且还 有一定的工业,居民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基本上可以就 地解决。
伦敦地区用一系列环形和放射公路联接,根据艾伯克 罗比的理论,把过境交通和抵达伦敦城内的交通分隔 开来。共有四条环路: 第一条联系主要铁路线各火车站,保卫市中心区; 第二条环绕着原维多利亚郊区; 第三条围绕在二次世界大战发展起来的低密度地区; 最后一条环路保卫了整个伦敦建成区。
英国大伦敦规划新城建设
区域规划实例分析
------英国大伦敦规划
英国大伦敦规划
一、历史背景 二、思想来源 三、规划内容 四、新城建设
英国大伦敦规划历史背景
1930~1945年经济大萧条使英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 地区差异,南部和中部由于新工业发展出现繁荣的景 象,北部、威尔士和苏格兰则持续萧条。 1937年,英 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 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 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 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 口的建议。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 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
辖.包括了伦敦旧城地区的
《伦敦城市规划分析》课件
4
伦敦奥运村
回顾伦敦奥运村的规划与建设,分析其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5
金丝雀码头发展区
研究金丝雀码头发展区的规划,探索其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
结论
阐述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总结伦敦城市规划的启示以及在中国城 市规划中的借鉴和应用。
《伦敦城市规划分析》 PPT课件
# 伦敦城市规划分析
介绍
什么是城市规划,为什么需要城市规划,伦敦城市规划的历史概述。
城市规划的要素
建筑设计
如何将建筑设计融入城市规 划,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城 市。
道路和交通
规划高效的交通系统,减少 交通堵塞,高城市的 可持续发展性。
4 区域发展和城市更新
分析伦敦的区域发展和城市更新计划以推动 城市进步。
5 城市计划政策和投资
评估伦敦的城市计划政策及相关投资战略。
伦敦城市规划的案例分析
1
伦敦塔桥
揭示伦敦塔桥在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上的重要意义。
2
柯芬园和海德公园
分析柯芬园和海德公园在伦敦城市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伦敦金融城
探讨伦敦金融城对城市经济和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公共设施和服务
提供高质量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满足市民的需 求。
社会文化
传承和保护城市的社会文化,维持城市的独特 魅力。
伦敦城市规划的特点
1 人口分布和经济结构
解析伦敦人口分布和经济 结构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2 建筑和文化遗产
探讨伦敦建筑和文化遗产 在城市规划中的保护与利 用。
3 城市交通和绿化
考察伦敦城市交通和绿化 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伦敦纽约规划
伦敦城市规划政策演进回顾
伦敦城市规划的演进是与英国国家的宏观发展相联 系的。英国的城市规划自二战以来经历了三个重要 的发展时期。各个时期城市规划的背景和重要的政 策文件)
20 世纪30 年代,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例已达80%。加之工业型社会经济十分密集, 使城市不堪重负,给伦敦带来了 “雾都”的称 号。因此,20 世纪40 年代以来一直到80 年代, 人口疏解一直是伦敦规划的主旋律。同时,在 这一时期,英国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在城 市规划中加强国家干预,来解决工业化所带来 的大量城市问题。 ——1938 年《绿带法》 ——1940 年《巴罗报告》 ——1944 年大伦敦规划 ——1946 年《新城法》
创意产业对伦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布莱尔政府对伦 敦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城市规划体系的转变
2004 年起,英国废除了结构规划、地方规划与一体化发展 规划,以新的二级规划体系代替——区域空间战略(RSS: Regional Spatial Strategies)和地方发展框架(LDF: Local Development Framework)。2010 年,为使地方规划更具有 针对性和灵活性,英国政府又计划取消区域空间战略规划, 将规划决策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仅保留地方发展框架。
——伦敦市长战略系列
工党重新上台执政后,2000 年通过了《大伦敦市政府法》, 选举成立了大伦敦市政府(GLA:Great London Authority), 加强政府对规划的影响。该法赋予市长较大的行政权力, 并要求市长组织编制大伦敦发展战略规划。该规划应处理 与整个城市相关的战略问题,编制完成后,各城区的UDP 应与该战略规划协调一致。 这时期出台的规划有2001 年前导性的文件《走向伦敦规 划》;2002 年《伦敦规划初稿》(The Draft London Plan), 2004 年出台了正式的《伦敦规划》,后于每年又进行调整。
大伦敦规划(框架)
伦敦规划——大伦敦地区的空间发展战略前言伦敦市长的6大目标:合理增长适宜居住经济繁荣社会包容与消除歧视可达性良好具有吸引力的绿色城市一、伦敦的发展定位1.伦敦在世界中的定位世界城市欧洲先锋首都城市2.伦敦的过去与现在3.外部条件变化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环境问题、生活方式改变、技术进步、社会公平六个外部条件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化。
二、区域发展战略(一)空间拓展战略1.可持续发展2.伦敦的综合性空间政策政策分区:发展潜力地区和优化发展地区。
3.交通与空间发展公共交通引导下的空间发展模式。
4.伦敦的次区域(二)关键图表三、针对性政策(一)住在伦敦适于居住1.住房政策增加住房供给……2.多样化的人口在空间上识别多样化的人口(老人、青年、儿童,男人、女人,黑人、异教徒,同性恋、双性恋等)需求,赋予相应的政策。
3.公共服务供给改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可达性与可承受费用4.社区化机制对在更新区(areas for regeneration)的发展予以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二)劳在伦敦经济繁荣、就业机会多1.发展经济2.商务办公的供需鼓励商住混合的政策3.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4.新兴增长因素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创意产业、环境产业、旅游业。
5.就业改善(三)行在伦敦改善交通可达性。
1.交通引导下的空间拓展2.改善国际、国内和区域交通联系3.最好的公共交通4.利用街道改善拥堵交通5.货尽其流(四)乐在伦敦增加社会包容性,消除歧视。
1.休闲消费强化城市中心的商业服务辐射作用。
改善商业服务设施。
2.文化体育保护历史文化区完善各级文化设施发展夜间经济改善体育休闲设施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的体育设施3.旅游者改善旅游环境4.公共空间还公共空间于公众公共空间系统化区域绿地四、综合性空间政策实施6大目标的政策安排。
(一)伦敦的演变:自然资源利用1.固体废弃物规划2.矿藏规划3.空气质量保护4.节约能源5.水资源利用率6.削减噪声7.应对气候变化8.受污染土地9.危险废物(二)伦敦设计1.城市设计原则2.城市设计布局高层建筑,形成城市地标大体量建筑需经过影响分析(视觉、微气候、混合使用、交通承载力等)保护与整治建筑遗产视觉景观体系(三)蓝丝带网络以泰晤士河为主的伦敦水系设计1.原则2.定义3.自然资源、动力和人类遗产4.可持续增长优先5.享受蓝色带网络6.设计7.伦敦水资源五、次区域伦敦次区域及发展方向。
巴黎伦敦城市总体规划
巴黎地区总体规划
规划启示
1、城市区域整体性是一个逐渐加强的发展过程:
这一方面是自然因素所为,如城市自身的自然、经济与技术条件等;另一
方面是通过施加外部影响限定城市发展轨迹,这种外部影响包括政治经济 政策以及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等
2、区域整体性较强的城市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3、多目标、多层次的整体规划是区域性大都市的必然选择
起来,对街道网也进行了改造,并补充了3条新环形路。阿伯克隆比在 详细研究了伦敦原的规划和建筑之后,选定了两条径向的干道:第一 条是从西北向东南,经过瓦特卢大桥铺设的;第二条沿泰晤士河北岸
铺设
3、中心区、老城区的改建方面——在建设有大量珍贵房屋(即
历史遗留的宝贵建筑)的大城市中,规划设计采用了地下通道的方式 ,以保留其原来所呈现出的街景
划和报告、伦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
LANDUSE PLAN OF GREATER LONDON 1944
2012.09-2012.12
大伦敦发展总体规划
影响理论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环绕伦敦形成了一条宽达6英
里的绿化带
盖迪斯的组合城市理论 ——强调区域调查,考虑生态问题 和城市进化(规划编制过程中采用了
巴黎地区总体规划
现状发展
巴黎市面积为105平方公里,人
口230万
巴黎地区包括城区周围的七个省, 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人口 1149万,约占全国人口的五分 之一 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世 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POPULATION DENSITY OF PARIS
2012.09-2012.12
区
2012.09-2012.12
大伦敦城市规划解析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解析作业————大伦敦城市规划解析引言:本文以两个层面对大伦敦城市规划进行综合解析,并按照时间线索及理论线索两个线索对全文进行逻辑性的把握。
伦敦简介:伦敦是世界著名都市、英国的首都,是英国金融、文化、艺术、教育的中心。
她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她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生活,众多的世界著名大学、学院和其它教育机构。
伦敦交通发达、地铁、火车、地面公共汽车连接成网,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大伦敦包括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共1580平方公里,共有33个区,其中伦敦城是核心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
层面一:大伦敦规划属性解析规划概况:大伦敦环加放射线,城周用绿化环带围绕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市中心为半径48km范围内,分四个同心圆地区。
规划核心的开发策略,是寻求一种整合的、多中心的路径来实现其发展目标,因此它特别强调要为次区域层面的开发活动提供持续的规划框架。
大伦敦规划确定次区域发展策略的地区包括:中心伦敦、北伦敦、西伦敦、南伦敦、东伦敦和泰晤士河口门户地区。
1982年编制的大伦敦规划方案中,采取在外围建立卫星城镇的方式,并且提出大城市人口有机疏散因该从大城市地区的工业及人口分布的规划着手。
这样建立卫星城的思想开始和地区的区域规划联系在一起。
伦敦四同心圆规划示意图思想来源:早期的大伦敦地区的规划方案是公元1942~1944年由P.艾伯克龙比主持制订的。
规划区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内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共143个。
规划区内的人口为650万(1938)。
大伦敦规划也汲取了E.霍华德和P.格迪斯等人的关于以城市周围地域作为城市规划考虑范围的思想,体现了格迪斯提出的城镇群(见城镇集聚区)的概念。
规划历程:1937年,英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委员会"。
该委员会于1 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
大伦敦规划介绍概要
新区域主义主要的观点是区域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横向的 合作和交流将会构筑起一个充满机遇和活力的网络,这个 弹性的网络有利于经济发展、信息交流、政策调整以及整 个区域经济和社会的自我学习和创新,它的机制不同于完 全自上而下的计划过程,也不同于完全自下而上的自由市 场过程,而是基于区域的自发宏观调控的自下而上的协调 合作过程,使得各个利益主体的权利在这个区域内得到充 分、合理的体现和合法保障,从而强化区域的整体实力。
大伦敦规划介绍
1.伦敦的发展历程 2.区域主义发展 3.新区域主义、规划范式、模糊边界 多中心 4.伦敦现状解析 5.启示
伦敦的发展历程
概况:伦敦是英国的政治、 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最 大海港和首要工业城市,世 界十大都市之一。它位于英 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 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伦 敦市城外的12个市区,称内 伦敦,以外的20个市区,称 外伦敦。伦敦城加上内外伦 敦,合称大伦敦市,面积 1580平方公里。大伦敦人口 751.24万(2006年)。人口 密度4,761人/平方公里。都 会区人口827.83万。通勤范 围人口约1,200至1,400万。
现在,这个自下而上的区域规划更注重区 域内不同机构相互交织形成的连接紧密性 ,即制度厚度和区域的自发性,比如,伦 敦区、英格兰东部区和英格兰东南区都是 自发形成的区域机构并且有边界重叠,因 此它不同于前撒切尔时代的区域规划,即 自上而下的明确边界的区域主义。
新区域主义
从1990年代初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下的后工业 经济、信息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思潮的迅速发展,1980 年代以前流行的区域主义再次复兴,区域空间再一次 被认为是经济和社会的一个关键元素,在经济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社会学以及城市规划等领域内涌现一批 关注区域的研究和实践,所有这些可以含混地称为新 区域主义。